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把发行股票,拥有股票就拥有股权,按股权来控制商行。但我们把股票设为两类,一类是有投票表决权的,就是拥有对公司的决策权的票,一类是没有投票表决权,不参与决策表决的票,这类票只享受分红收益,没有决策表决权。”
李超计划里,贵族们的股票就是有经营决策表决权的,而朝廷手里和商人手里的票,就是没有表决权的。
同样的,就算是贵族们手里的股票,也不相同。
贵族们拥有的表决权股,也分为普通表决权股和多数表决权股,比如普通表决权股,就是一股只能享受一票表决权。而多数表决股,则是一股拥有多票表决权。
通过这种办法,那么公司的股东虽多,但最终能够成为决策者的,却能集中在贵族股东手里。而贵族股东里,真正拥有决策权的,是那些手里握着多数表决权股的核心者手里。
李超暂时不打算弄限制表决权股和优先表决权股。
暂时就是表决权股和非表决权股,表决权股里有单股表决权股和多数表决权股。
南海贸易商行,将是一家投资众多,实力强大的远洋贸易商行,他会有大量的商船、船长、水手甚至是武装船员,以后还可能会建立殖民地、租界这些海外商港、城市。
这就需要极大的投资,而且这么大的商行,如果只是由一家或者几个家族来建立控制,未免风险大,也容易被人眼红攻击,拉更多的人来,减轻投资风险,同时也能与更多的人结成利益同盟,能扛更多的风险。
而通过几种股权结构,又能保证这家商行虽然股东多,但操控掌舵的人却是受保护的。
“商行决策,就是按股票来决策。我们以拥有表决权股的股东,建立股东大会。股东大会上,以表决票数来选出商会的董事会。选出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最后由董事会来选拔任命商行的总经理等管理层。商行的总经理和高级管理层团队,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股东大会向全体股东负责。”
“凡拥有商行的股票,那就就是本商行的股东。股票转让,但股票性质不变,始终为表决权股和非表决权股,单股表决股和多数表决股。我们可以约定每年给股票派息分红!”
“老师,听着很复杂,但也好厉害的样子。”
“谁拥有多数表决股,谁拿单股表决股?”
这个李超早有算计,能拿多数表决股的,必须首先得是自己人,这样能保证商行的稳定性,其次,必须得是实力强大者,还得本身在某方面拥有强大实力。比如李超,财力雄厚,同时在茶酒糖等商品方面是大佬。而如越南张仲坚家族,他们在航海贸易这块,是大拿。再比如太子,官方身份响亮,有他在,什么事情都好办。拥有多数表决股的股东,不需要太多,这批家族,手握着最重要的多数表决股,就等于实际上能占据表决股票数的大多数,能够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这些家族,其实就是李超预定的董事会成员。
在这种股权结构下,董事们其实并不需要投入太多,就能撬动整个商行,取得控制权。带上朝廷和民间商人,以及大批权贵,能让商行的实力更雄厚,资本更强。
而李超要建立这样一家商行,也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贸易为了赚钱。
他还为了带领大家,向海上拓张,给汉文化里,加入一丝冒险进取开拓的精神。
世界那么大,不用总一直盯盯着中原这块土地,还有那更广阔的世界呢。哪怕只是撒下一颗种子,李超也觉得很值得。
谁知道,这家南海商行,将来组建起来后,会不会有朝一日发展成为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呢?
第704章 木兰舟
李承乾对于组建南海商行很有兴趣,大海、帆船这些在他少年的脑子里似乎拥有无穷的魅力。
“老师,我要当董事。”
“你怎么不要求当董事长呢?”李超笑问。
承乾自己推动着轮椅,靠近点李超的桌案。“董事长当然得由老师来当啊,我当个董事就行了。”
其实董事会这套,在大唐已经不新鲜了。因为几年前李超就弄过一回,李家原来刚起步时,弄了七八家国公合伙,也拼凑起过一个董事会,李超就是董事长,长孙无忌、秦琼、程咬金他们都是董事。
不过那一次,纯粹就是瞎胡闹,国公们也没当真,就李超自娱自乐而已。但这回不一样,李超打算建的这家南海商行,募集的股本金额打算直接弄一百万。
一百万贯,不是一百万钱。那可是整整三十万块的银元,十八万多枚金币。
金额相当具大,因此股东也会非常的多。
直接发行一百万股,每股就是一千钱。
而决策股虽然也是一千钱一股,但还会有些附带的合作条件,比如李家的商品、张家的航线等。
募集这么多股本,投资这么大,当然就不能再是自娱自乐了,得有一套详细的规则。认可的,就一起加盟,不认可的,当然就算了。
不过就算是投入那么大本钱,招募那么多股东,但最终这家商行,依然还是如各大豪门们经营产业的模式是一样的,都是职业经理人制度。李超就算成为大股东,他也不会亲自在里面挂名经营,李家会选一位优秀的掌柜管事,代表李家。
承乾身为太子,当然也不可能让他在一家商行里当什么董事,哪怕这家商行规模再大,肯定也不行的。
“你可以找一个自己信的过的人,代替你在商行里面,做为你的代表,担任董事等职。”
李承乾有点失望。
“当然,你选出的代表,只是在台前,你还可以在幕后掌控嘛。你的代表,当然是代表你的意见,他还是听你的啊。”李超笑着道。现在各大豪门甚至勋戚士族,哪家不是这样。谁会亲自抛头露面的经营产业啊,都是选出管事或者亲戚等,让他们在外奔走操持,但大的方向,肯定也还是这些当家人在幕后把持操控的。
他们只是认为经营商业有失颜面而已,但哪家不经营产业?
“老师,我没有这样的人啊。”承乾叹气。
他虽然已经有一个东宫,也有不少官属。但东宫重要的官员,现在基本上都是有朝官们兼任的,比如李超是太子詹事,马周是太子中舍人,房玄龄是左庶子,杜如晦是右庶子等,李超还兼了一个太子左卫率呢,东宫的重要武卫都由李超率领着。
李承乾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几个心腹。
“老师你帮我推荐几个人吧,李家管事多。”
“这个没有问题,我可以帮你。”
李家最早也没有人,早前李超还得自己抛头露面主持生意呢,但等有了些实力后,李超也不再抛头露面了。一开始,人是秦琼程咬金他们给的几个。后来自己买了几个,再后来娶了崔莺莺,她带来不少人。
然后是李超名声大了,主动来投效的。
渐渐的,李家现在门下也收罗了一大批人。
承乾主要还是太年轻,要不然,想投太子门下的人不要太多。李世民夫妇对太子管的较紧,宫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他们以前身边的老人。人是可靠,但都是皇帝皇后的人,并不是很让承乾满意。
“老师你在做什么呢?”
承乾看着李超桌上好些图纸,不由的好奇的问。
“一些海船的图纸!”
“海船图纸?”承乾越发的好奇了,这个老师总让他觉得无所不能的样子,现在居然还在研究海船图纸。
他转着轮椅绕到李超身边,凑过去看着桌上摆开的图纸,这些用铅笔画的图纸,很详细,各种线条图形,还附有许多数据。
虬髯客他们远渡重洋的海船,称为木兰舟。
这种船跟花木兰没有关系,是用一种叫木兰花树干做成的巨型远洋海船。这种船相当大,可同时搭乘六七百人。
结构坚固而且抗风浪能力还强,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都声名远播,甚至在波斯湾中航线行,因为船身过大,这些船只能依靠在后世伊朗南部的港口,货物得换小船才能继续向西航行至幼发拉底河口。
虬髯客等中原海商,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固安全的木兰舟远洋贸易,他们还拥有很娴熟的航海技术,擅于利用季风扬帆航海。
虬髯客他们的商船,每年都是在冬季等候季风到来后,在冬春季出航到南洋各地。而在夏秋时,他们就会从波斯、印度、南洋等地扬帆起航回中原,或者从中原航行到新罗和日本去。
李超跟张仲坚已经算是达成了合作协议,虬髯客也把这些海上的具体情况说了许多给李超听。
李超听的都不敢相信,隋唐之时,居然就有了这么成熟的航海技术。
对于木兰舟,他也很好奇。
虬髯客给过他木兰舟的图纸,还有不少详细的数据。这种船,应当说还是比较古老的,远不及后世的宝船、盖伦船等大帆船,可他们却依然就靠着这样的船,能一直航行到波斯湾去。
让人惊叹。
更让人佩服的还是他们对于季风的掌握和利用。
也正是因为他们早就掌握了季风的利用,使得以前的海商们,在海外的时候因等待季风而要暂时居住海外,珍珠岛的那些汉商,最早正是为了等候季风而暂时居住在那里。有的人后来在当地开起了商铺,有的人娶妻生子,还有的人则是因为逃离中原,有家难回,渐渐的,许多人不再回去,珍珠岛等航线上,就有了许许多多旅居在外的汉人。
不过惊叹之余,李超这段时间对隋唐时的航海技术做了仔细的调查之后发现,木兰舟其实也没有那么牛,航海技术也没有超出时代的限制。
这时代的航海,其实不是那种李超原来想象中的直接从东南沿海,一直航行到波斯湾。而是分段航线,比如从广州出发的木兰舟,可能只航行到交州。船进港,货物下船,然后再转由交州港的船装货南航,航行到林邑,换林邑的船到珍珠岛等,这样一段一段的接力航行,最终到达波斯。
货主和货物没变,但船和船主船员其实换了许多批。
出现这种原因,还是因为许多技术限制原因。比如从广州到波斯,太遥远,很少有船主能够完全掌握那么长的航线。而一条船只跑一段,航线掌握就要详尽的多。
就连长江上的船,都不是跑整个长江的,也分成下游、中游、上游多段,许多船都只跑固定的一段。
这样,当然是更熟悉,也更安全,更局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分段航运,也与航线上当地的国家等有关系。比如到了波斯湾,用阿拉伯人的船,就更安全可靠。
真正全程直航,那得到中晚唐的时候,那时的航海技术才更加先进。宋朝之时,更加灿烂。
木兰舟虽然很大,但缺点也不少,比如,没有尾舵,没有水密舱,用的是硬帆,再其次,木兰舟没有导航罗盘,只有极简陋化的指南针,十分不精准,因此在海上,对于经验丰富的老船长需要极高。
没有这些经验丰富的船长,就算有航海图,也没有用。
在李超看来,这时代的航海,简直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啊。太没有保障了,这些人居然敢沿着海岸航海,真让人佩服。
如果南海商行要建立,要把规模弄起来,李超认为,首先就需要打造一批新型的海船。
新的海船,得有导航更精确的航海罗盘,得有船尾舵、还得有水密舱和软帆。
当然,若是把六分仪给制出来,教导他们用这个定位导航,能更好些。
要造新型的海船,采用这些新型的技术,李超觉得直接用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大帆船就不错,装上八牛弩、襄阳炮这些,纵横海上,安全性能大大增加。
最好是再开一所航海学校,请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来上课,招募年轻的学员们,让他们系统的学习航海知识,学的差不多送到船上实习,积累几年经验之后,就能真正的担当大任了。
那个时候,有了船,又有了人,那才是真正大航海的时代。
承乾看着李超的那些图纸,惊讶万分。
“这船好多桅杆啊。”
“嗯,这是一艘三桅帆船,最后一根桅杆使用的是三角帆,其它则配以横帆。我们这船以橡木为龙骨,松木做为桅杆,用硬木做为船身和甲板。这样的一帆船长一百尺,宽二十五尺,吃水一丈一尺,载重为三千石。”
“这船设计有二十五名船员,可载一百名左右的乘客。”
这条船其实算是大航海时代里的轻型船了,只是一帆三桅帆船,比起那些四桅五桅小的多,只是两层甲板的三桅帆船,排水量也就不到二百吨左右。
但放在这个时代,李超拿出的这条小帆船,却显得非常的先进了。
船首较低,船长又很长,这样能让他在海上航行时稳定性更强,而且减少了前舷的风阻,让航行速度更快,也更易于操舵。
李超还给他加入了水密舵技术,能更安全,不会轻易漏水沉船。一个舱破了,水密舱隔离开来,也不会影响到整条船,可及时修补。
软帆也更易于利用风力,尤其是远洋航行。
这艘三桅船,只是李超拿出来的第一艘试验船,若是成功了,以后肯定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建造出四桅、五桅帆船来。
“这样的船,真的能远渡重洋?”
“等我完成了设计,到时就招募工匠,正式开工建造。这样的一艘船,起码要几十名船匠,花费几个月的时候来打造。”
“真想到时侯建成了,可以亲自坐着他航行到南海去!”承乾望着图纸道。
第705章 李超不回来了
鱼梁洲,行宫。
李世民问去武当山传旨回来的内侍,“李超说他不回来?”
“回陛下,李相国说要在武当山照顾太子,说太子伤势,暂时不宜回来。”
听到这话,李世民眉头紧皱,这个李超,这是登鼻子上脸了啊。
“李超在襄阳城干什么呢?”
“李相国在襄阳城照顾太子。”
“除此之外呢?”
内侍不敢隐瞒,只得如实的把自己看到的说了。李相国在武当山上研究海船,正和虬髯客打制海船模型,还在研究建立南海商行等等。
“这个李三,简直胡闹。朕这里正是用人之际,召他回朝他不来,却呆在武当山上造船,真是胡闹,在山上造船,他怎么不上天!”
房玄龄在一边笑道,“陛下息怒,文远也是一心照料太子。至于造船,那估计也是有空的时候,陛下不是答应李超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嘛。文远做事,总是着眼于末来的。估计他造的海船,肯定是更适于大海航行的。”
“就算要开发海上丝绸之路,那也应当是以后的事情,现在造什么船?去,再去趟武当山,跟李超说,无论如何,都马上给朕回襄阳。”
武当山。
李超这些天费了许多功夫,终于把一艘三桅帆船模型给弄出来了,这船的数据是李超在夜半无人之时,打开电脑,从硬盘里找到的大航海时代风帆船的资料。以前他想过写一本大航海时代的书,因此电脑里搜集过许多帆船的资料,各种资料存了许多,不但有普通的单桅小船,两桅快船,还有三桅四桅五桅的大船,甚至是四五层甲板的超级风帆战列舰的资料都有。
很详细,图纸、模型,各种数据,许多后世人研究帆船的详细书籍,李超都下载过不少在电脑里。
不过现在有这些资料他也没用,那得许多优秀的船匠,得有系统的造船业,才有可能建造的出那么庞大的战列舰。
现在,李超直接上马三桅船,都算的上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了。
张仲坚这些天,全程参与建造模型。
他跟太子承乾一样,对于李超拿出来的三桅船设计图纸,充满着惊讶。在这个时代,不少人航海还在利用划浆人力的时候,汉人也全靠硬帆的时候,李超弄出来这么一艘线条狭长,造型优美,拥有三根桅杆,可以悬挂着多软帆,还有水密舱,船尾舵这些新技术的船只,真是无比惊叹。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虬髯客一下子就看出这船的先进之处。
有了水密舱,那么航行的时候,也就不那么怕撞礁触底了,因为下面有许多个单独封闭的小舱,船底破了,也只破一个小舱进水,其它舱是隔离安全的。
张三惯行海上,对于船很了解,李超的模型,李超负责设计,张三倒是主要负责制造。建个小模型简单,但要建成船只,却难。因为真正的船不是只要建成就好,还得能适应风浪等。
有些设计不合理的船,建的无比华丽,结果首航当天就沉到港口的不少。
模型建好,李超、张三、太子都高兴无比。
坐在屋里的暖炕上,李超直接弄了一个火锅。
紫铜火锅,下面烧着竹炭,烟不大。
张三不吃辣,李超还特意弄了鸳鸯火锅,一边是有茱萸花椒等麻辣火锅底料,一边则是不辣的。
新鲜的羊肉,鸭鱼、牛百叶、油豆腐、豆芽、萝卜、冬笋
还放了一个胖头鱼的鱼头。
鱼头和老鸭骨架早炖了许久,使得汤味浓、鲜。
李超拿出一瓶酒,给张仲坚倒了一杯。
“偿偿我李家的酒,白鹿贡酒,给宫里特贡的就是这个。这酒已经三年了,味道很正。这酒现在是喝一瓶就少一瓶,时间越久,味道会越好。”李超指着那瓶子上贴的封条。
“看到没,每一瓶酒的封条上,都有酿造的年月日,还有酿造的酿酒师的名字,几号窖都有记录,还有品检等好些人的名字。这每一坛酒,可都是独眼一份。”
张仲坚不吃辣,但好酒。
酒一开封,那股子好闻的味道已经让他不停的吸鼻子了。
酒倒好,他迫不及待的就端起来。
“喝一口试试。”李超笑道。
结果张仲坚端起酒杯,一口一口又一口,直接把一杯给干完了。
“哎呦,你这喝的也太急了,好酒得慢慢品,这又不是啤酒,也不是那种酸酸没劲的水酒,这可是特贡的御酒,上等的白酒啊。”
一股火辣涌上来,但回味绵长,口感醇厚。
“好酒!”
张仲坚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可嘴里却大喊好酒,“再来点。”
“再来点没事,但得慢慢品了,这酒劲大,你这样猛喝,三杯就得倒。”
“从没喝过这么好的酒。”
李超很满意,这灞上酒坊一开业,天下的酒鬼们又多了一样好酒。
“老师,给我也倒杯。”
承乾也自己拿了个酒杯。
“你不能喝这个,我给你点甜糟吧,那个甜甜的好喝还不醉。”
“我想喝点白酒。”承乾端着杯子坚持。
“你不怕醉?”
“不怕,男人就要喝酒。”
“小兔崽子,你哪学的这些歪理邪说啊。不过今天大家高兴,那就喝点吧。”
李超给太子倒了小杯,估计半两不到。
“慢点喝啊,一点点品,若是喝不惯就别喝了。”
太子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无色透明的酒液入喉,立即好像着了火一样,那劲很冲很大,太子脸都红了,却还眼睛放光,“好酒。”
李超摇了摇头,这太子,胆子是越来越大了。什么都想尝试,是个爱冒险的人啊。
“张老哥,你看我们现在模型也制出来了,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应当招募船匠,并招批水手过来。一边造船一边慢慢适应!”
“在这里造船?”
张三有些意外,在内陆的武当山上造海船,好新鲜的感觉。
“这山下有河,咱们这船可以在河边陆上造,造好了划下水,到时可以直接顺河到汉江,然后再到长江,接着出海嘛。真要是造成了,从这里到长江海口,跑上一趟,也算是试航,有没有问题,一下子就能发现了。”
张仲坚想了想,“这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好,我这就派人去找船匠来。张家在扬州那边还有些人,也有不少的朋友,找些船匠水手,倒是不成问题。”
他对于李超的这艘充满新技术的船,也很期待。如果这船真如李超所说的那样好,那么到时真的可以完全取代木兰舟了。
有了如此好的船,甚至可以从广州直航珍珠岛,甚至是直航波斯湾。
第706章 相爷大气
暖炕上,三个人一边吃着火锅喝着小酒,一边很热烈的讨论着造船大计。
张三本就是大海商,对于造海船非常有兴趣,尤其是这种新颖独特一看就高大上的三桅海船。而承乾也一直就对于大海有种独特的向往,现在凡是跟海啊船啊搭边的东西,他都感兴趣。
至于李超,他现在也有点不太想去管朝堂上的事情,有些累了厌了。只想在这武当山上多呆些时日,反正有空,那就造船吧。
“不过要造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把匠人招到这边来造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