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他是怎么做到的,总之这是一个人才。
就凭他鸡儿受伤都不下火线,都知道,这真是个猛人。
“来人!”
李超一声大喝。
旁边的士兵们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李超要治祝屠的罪呢。
虽然他们不太接受割敌人鸡吃,可更不愿意看到祝屠因此获罪,一群士兵齐声跪下。
“求相国饶过祝振东这次。”
“求相爷高抬贵手!”
李超皱眉。
“你们起来。”
“请相爷宽恕。”
士兵们不肯起来。
“起来吧,我又没说要治他的罪。”
一群兵都愣了,不是治罪,祝屠吃人肉难道没事?
李超负手而立,面对着那群跪着为祝振东求情的士兵,缓缓的朗诵了一句词。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高丽血。”
“突厥人是人吗?高句丽人是人吗?他们是人,但也不算人,这些人是胡虏蛮夷,尤其是祝振东吃的这些人,他们无故犯我疆域,害我同胞,不要说他,就是我,也恨不得扒他们的皮,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
老祝愣愣的站在那里,傻了。
李超继续道,“祝振东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入侵的辽虏。老祝不但没错,还有功,大功。一人击杀十八名辽虏,此等战绩,可谓惊天动地。尤其是他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还不下前线,坚持到最后,这等勇气,值得嘉奖。”
“我现在宣布,特别嘉奖祝振东战功,特提升为神机营校尉,录勋三转,授云骑尉。”
神机营校尉,管一团两旅二百人,是从七品下。而云骑尉,则是视从六品的勋官。
因为武职晋升,武阶也要提升。
先有阶,再有职,阶职对应,阶品才是本品。李超直接给祝振东一个从七品上的翊麾校尉,这可是相当难得的,等于是本品还比实职要高。
从一个九品的队正,直接就升为本品从七品上,还得了从七品下的校尉实职。
幸福来的有点太突然,祝振东都不知道要如何反应了。
一旁的郑仁泰看的都直皱眉头,这家伙,真是不知道怎么就入了相国的法眼,两次亲自提升他,这才两月不到,已经从一个大头兵,升到了校尉了。不过自己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这家伙居然这么生猛。
不说杀十八个敌骑,就是吃十八条烤鸡,也没有几个做的到啊,果然非常人。
“送祝校尉去军医那里,告诉军医,祝校尉是我们的英雄,无论如何,也得把祝校尉的家伙给接上去。大唐还等着他以后为朝廷生更多这样的勇士呢。”
祝振东被李超的亲卫直接抬着走的,整个人都晕乎乎的。
李超也趁着这机会,在营里鼓励了一下士气。
不管是幽州府兵,还是北衙禁军神机营,还是那些白袍兵。只要立功,就会记录下来,到时都会兑现赏赐。
甚至这次战争所有的缴获,最终都会全部发给这些战士们。
这番话,让营里的士气一下子上来了,本来大家还又累又饿,不少人还带着伤,可现在一下子被激励起来了。
许多人恨不得现在就拔营,杀到高句丽大营去。
这天夜里,无数士兵都失眠了。
而吃了十八条高句丽烤鸡的祝振东,也一夜扬名。
从小兵到校尉,他只用了一个半月。
这种活生生的例子,谁不惊叹。
当然,大家羡慕他飞升的同时,也都在传唱着这个家伙的英勇事迹,半天杀了十八个高句丽骑兵,更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这个家伙,每杀一个敌人,就要割下对方的鸡,然后烤了吃。
吃了十八条烤鸡的兵王祝振东。
不过大家还是喜欢叫祝振东为祝屠,因为这种事情,估计也只有这个家伙做的出来了,太厉害了。
祝屠之名,算是彻底的传遍整个唐军了。
野战医院,十几顶大帐篷,便组成了一个野战医院。
有李超的亲自交待,随军的那些军医们给祝振东来了一个会诊。
最后由医术最高的那位亲自操刀。
“你吃了十八条鸡,现在我给你缝了十八针,倒是挺配的。你小子运气好,碰上了我。放心吧,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你这玩意又能恢复了。一点后患都没有,生儿育女完全不影响。”
祝振东听后,惊喜万分,还以为已经没用了,谁知这位大夫居然这么厉害,拿针线给他逢好了,还说不留半点瑕疵。
“多谢大夫。”
“谢我做什么,你是士兵,战场杀敌,我是军夫,救列扶伤,这都是我们的本职。真要谢,你得谢相国,没有他,你小子就耽误了,回头,就真的只能进宫去当宦官了。”
第881章 监国摄政
金殿,早朝。
一大早,百官上朝,可今天的金殿上,御座依然空虚。皇帝又没有早朝,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带领百官向着那张空椅子行礼。
礼毕。
房杜准备返回衙门办公。
刘洎拦住了这两位宰相。
“房相,杜相。”
房玄龄拱了下手,“刘中丞何事?”
这些天,刘洎天天给皇帝上奏章,可皇帝就没回过一道奏章。他又天天去找中书门下宰相,可中书门下根本就是在糊弄。
一件在他看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可却被糊弄了两个月。
他算看明白了,这个事情不能这么下去了。
“房相、杜相,陛下这么久时间也不早朝,不见百官,难道你们不应当做点什么?”
房玄龄笑笑,“陛下身体不适,正在调养之中。”
刘洎不肯让路。
“既然陛下要休养身体,那么如今中书门下诸相主持朝政,这朝政大事,都由你们决定,这事总没错吧。”
“确实如此。”房玄龄点头。
“那相国打算什么时候废除李超乱政?”
“乱政?何来乱政之说?”房玄龄一脸微笑着。
“天下舆论纷纷,都在说新政是乱政,难道还是足以说明?”刘洎寸步不让。
杜如晦在一边黑着脸,“上次的中书门下会议,也让你们列席了。这事情诸位宰相认真的讨论了,结果你也看到了,现在你还整天纠缠着不放,你想做什么?”
刘洎道,“我为民请命,行使御史之职责。那天的的会议,十位宰相五五开,也不是都支持李超乱政。”
“中书门下有十一位宰相,既然现在是五五开,那就问李相吧。中书门下已经给李相送信,就此事询问李相的意见。”
刘洎大怒。
中书门下讨论废除李超新法,十位宰相表决是五对五,现在房玄龄居然说派人去问李超的意见。
李超确实是宰相没错,可去问要不要废除李超新法,这不是扯蛋吗?
还有比这更糊弄人的?
“李超远在幽州,何况此事涉及到李超,他理应回避。这件事情,不用千里迢迢去河北问李超,直接问陛下就好。”
“陛下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不得打扰。”长孙无忌出声。
金殿里,本来应当离去的百官,都停下了脚步,全都停了下来。
百官自动的就站到了两边。
李超走了,皇帝不朝,中书门下一直还在维持新法。新法确实触及了许多人的利益,朝中的官员们,也是受损的那群人之一。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可以不在意新政带来的损失,坚持支持新法,可更多的官员们来说,他们不愿意支持新法。
“今天这个事情必须得有个结果,不能一拖再拖。”
长孙无忌瞪着刘洎。
“你想要个什么结果?”
“新法必须废除!”
长孙无忌冷笑,“好,那今天中书门下再议一次,再表决一次。”
刘洎又不傻,十一个宰相,一个在河北,剩下十个在朝。上次的会议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五对五。
只要长孙无忌他们五个宰相不动摇立场,中书门下永远讨论不出结果来。
想通过中书门下这个正规渠道来废除新法,根本行不通。
现在他们只有一个办法能废除新法,那就是直接叩宫,让皇帝出来说法。只要皇帝一句话,那么自然就能打破现在中书门下宰相们的僵局,然后废除新法了。
“陛下身体不适,不能打扰?”
“大唐的江山社稷都要乱了,李超新法乱政,难道这事情还不重要?陛下养病重要,但大唐的江山社稷更加重要。今天,我等就请几位宰相同叩宫门!”
御史们叩了不止一次宫门,但都没结果。
刘洎认为,还是动作太小了点。
只是一群御史去叩宫门,皇帝根本不重视。
今天,刘洎准备让房玄龄等所有宰相也一起去叩宫门,无论如何,都要请皇帝出来说句话,做个裁决。
房玄龄道,“不可能。”
“房乔,你身为中书令,首相。可是你做了什么?你身为百官之首,却附和李超,毫无首相之节操。李超乱法害民,天下沸腾。你却还隔绝皇帝耳目,不让百官将这等实情禀报于皇帝。你,乱臣贼子,奸佞之臣!”
口水都喷到了房玄龄的脸上。
身为百官之首,朝中首相,被御史中丞这样喷,房玄龄也恼怒了。
正当他要发怒之时,王太监来了。
“陛下谕旨!”
百官一下子激动了。
快两个月了,他们没见到皇帝,也没有接到一份旨意。
现在,皇帝的谕旨终于出现了。
刘洎也很激动,他觉得自己终于成功了,让皇帝迫于压力无法再躲在宫中不出声了。
只要皇帝肯露面就好办,中书门下再怎么拖,可现在有了皇帝裁决,那这个事情都得有一个结果。
他不相信皇帝还敢顶着天下人的反对,继续支持新法。
“王内侍。”刘洎走上前,“谕旨是什么?”
王太监脸上带着温和的笑,目光在诸大臣身上扫过,然后口颁圣谕。
“令太子监国,暂摄国政,中书门下宰相和枢密院枢密们共同辅佐太子。”
谕旨宣读完,金殿中一下子死寂,落针可闻。
谁都没有料到,会来这么一道谕旨。
本以为皇帝总算要出来了,结果却依然不出,反而是让太子摄政。
太子摄政。
刘洎感觉头上被泼了一桶冷水。
然后,他出离愤怒了。
皇帝还是在糊弄,太子,太子才几岁?
八岁的太子,能摄什么政?
他能处置什么军国大事?况且,太子可是李超的学生啊,李超跟太子的关系之好,天下谁人不知,李超还是太子的未来丈人呢。
让太子废除李超新政,这肯定不行。
“王太监,我们要见陛下!”
王内侍却只是笑着道,“陛下身体着实不适,现在要静养,不能打扰。大家放心,明天早朝,太子殿下将临朝摄政,到时有什么军国政务,都可以向太子殿下禀奏。”
说完,王太监往外走。
走了几步,他却又回头。
“哦,看咱家这个记性,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告诉大家,是好消息。”
“河北捷报,赵国公刚刚在平州大破高句丽。以五千神机营,一万河北府兵,两万志愿兵,在濡河边,大败两万高句丽骑兵,斩首四千。”
这个消息一出。
金殿再次静寂无声。
李超这么快就已经到了平州?他不是应当还在路上吗,而且李超居然就击败了高句丽人,打了个这么大的胜仗?
还有,两万志愿兵,不是些民夫吗,这些人真的上战场了?
还是说,李超以一万河北府兵加上带去的五千神机营,就打败了两万高句丽骑兵,还斩首四千。
双方兵力差不多啊。
那李超损失了多少兵马?
“李相一战斩敌四千,麾下伤亡不过千余。”
千余?
不少人还以为起码得损失四五千,甚至更多的。
众人还在惊讶之中。
枢密使卫国公李靖却已经拿着笏板重重的在手心里一拍。
“大善!”
“赵国公了得!”
一群枢密院和南北衙里的高级将领,这个时候也终于可以说话了,刚才他们只能在一边看着御史中丞跟首相争执。
一群大将不甘寂寞的在那里谈论猜测着李超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刘洎和房玄龄也谈不下去了。
刘洎还想谈,可长孙无忌已经冷冷的对他道:“明日早朝,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等明天在这里与殿下奏禀。”
说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马周等离开,魏征也从他身边擦身而过。
萧瑀和陈叔达几个宰相则愣在那里好一会,今天可不是刘洎个人的突然发难,而是他们一起策划好的行动,逼着房玄龄等几个宰相,与他们同去叩宫,要让皇帝露面。
可谁也料不到,皇帝会让太子监国摄政,依然不露面。
而李超这么快就传回一个大捷报,更是让大家措手不及。
皇宫。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马周、魏征、高士廉六个宰相,被皇帝召进了宫。
皇帝面色红润,比前段时间气色可是好的多,哪有半分病中的样子。
李世民坐在宰相们面前,身边是年轻的太子。
“从今日起,太子暂摄国政,以后就需要诸卿辅佐太子。”
房玄龄事先也不知道这个决定,他疑惑的望着皇帝。
“陛下?”
“这事朕深思熟虑的,你们好好辅佐太子。”
太子坐在那里,人很小,可眼神却很稳重。
“房相、杜相,诸位相国,请辅佐孤。”
说着,太子起身向六位宰相躬身行礼。
房玄龄等连忙起身还礼。
重新落座。
”诸位,孤打算在明日早朝之上,向百官征求对新政的看法意见,所有京官和地方官员,都可以上陈已见,诸相以为如何?“
房玄龄惊讶的望向李世民。
“不用看朕,这是太子自己的想法。”
承乾笑道,“其实也不全是我自己的看法,我与老师一直有保持通信,我的这个想法,也是受老师的指点启发。”
房玄龄等宰相都不由的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又是李超,好像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他。
说不定皇帝让太子监国摄政这事,背后也与李超有关呢。
第882章 太子杀招
天亮,拔营。
两军一前一后,相隔二十里路再次启程。
三千骑兵半夜离开后,李超调了一批驮马,伪装了三千骑兵。濡河一战,李超麾下阵亡千人,伤兵不少,加之昨天离开三千,现在少了五千人,还剩下三万人。
三万人,白袍占了近三分之二,此时其实非常虚弱。
若是高句丽人真的回马一枪,没有了骑兵的保护,李超的平辽大方阵很难摆成,真难挡的住高句丽人。
“相国,高句丽人没回头。”
“很好,看来高句丽人是毫无战意了。”李超点头。
两军一前一后的行进着。
走了半天,唐军一直吊在高句丽军后面。
渊盖苏文非常不满,他们是骑兵,后面的是步兵为主的唐军,结果到现在,唐军还是隔着二十里左右吊在后面。
军中转一圈,渊盖苏文就发现了问题。
他命令那些将领把俘虏、牲畜财货等战利品抛弃前行,可事实上,根本没有人听令。
有些士兵,甚至把自己抢来的汉人小娘子放到自己的坐骑上,自己却在马下走路。还有些高句丽士兵的马上,驮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
最让渊盖苏文愤怒的,这些人甚至连猪羊都还赶在军伍里前行。
这哪是行军打仗,这简直是部落迁徙啊。
怪不得走半天,还只走了那么点路,连后面的唐军步兵也甩不开。他估计,要不是唐军刻意保持了速度,肯定早被追上了。
“把那些东西都抛掉!”
渊盖苏文再次下令。
“大人,这些是儿郎们好不容易夺来的,抛了多可惜。”
“有违军令者斩!”
不管多不愿意,渊盖苏文下了军令,那些高句丽士兵最终还是不情不愿的把牛羊放了,把许多大件的财物扔了。
但是身上还是藏了不少的金银首饰等,甚至一些人干脆把抢来的丝绸衣服,直接穿到了身上。
“这些汉人就这样放了太可惜了,既然带不走,就杀了!”
一群群的汉人俘虏被推出队伍,排到了路边。
足足有上万的百姓。
吊在高句丽人后面的唐军斥候,迅速的飞驰回去。
“相国,高句丽人把被俘虏的大唐百姓全都赶到了路边,看样子,他们想要杀俘。”
李超一听,面露杀气。
“相国!”一群将校齐声喊道。
“擂鼓,吹角,加速行军!”
虽然眼下很虚,可李超也不能就这样坐视高句丽人把那些被俘百姓杀了。最起码,他要做出准备进攻解救的态势来。
程处默、牛见虎各率着军中不多的那些轻骑,打起旗号,飞驰前往。
“报!”
“禀报大人,唐军骑兵正在冲来!”
几个高句丽将领大声喊道,“大人,请让我率兵迎战,灭了他们。”
“然后呢,你们还要去灭了李超,再去夺了幽州,再夺河北是不是?”渊盖苏文冷声道。
这次出兵,最终的目标已经失败了,既然如此,那么还在这里纠缠有什么作用?不如早点退回辽西。
况且,既然李超派出骑兵,那肯定是知道他们准备杀俘了,李超敢来,肯定是有把握的。
渊盖苏文不怕唐军,肯定是能一战的。
但这种无意义的战斗,他不想打。
“算了,放了那些俘虏,我们撤,不要理唐军。”
“撤?”
“撤!”
路边。
上万唐人百姓站在路边,手上还绑着绳子,他们一个个恐惧万分,有些年轻的女子已经开始小声哭泣起来。
一些年轻的汉子,则梗着脖子在大声的咒骂着高句丽。
“辽狗,要杀就杀,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今天杀了我,明天大唐就会为我们报仇血恨!”
“高句丽狗贼,我咒你们不得好死!”
“待将来我大唐踏平辽东,咒你们所有的辽狗都世代为奴,永不翻身。”
一骑高句丽骑兵飞驰而来,带来了渊盖苏文的军令,抛弃俘虏,继续东撤。
高句丽人收回刀,丢下了俘虏,丢下了牛羊,丢下了许多大件的财物,然后揣着金银细软等走了。
路边上的百姓们等高句丽人走了好远,才终于回过神来。
“辽狗走了?”
“我们得救了?”
“帮忙解绳子。”
大家喜极而泣,一面开始互相解绳子。解开绳子后,顿明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大家别呆在这里了,快往回跑,万一辽狗又杀回来就不好了。”
跑了没多远,前面烟尘起,程处默和牛见虎带着先头骑兵已经赶到了。
百姓们看到大唐的军旗,大唐的战袍,大唐的士兵,顿时跪地大拜,哭成一片。
“回去禀报相国,百姓已经救下,高句丽狗正在狼狈东逃之中。”
李超接到消息,长松一口气。
这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立即给百姓们粮食,等大家吃饱过后,再派一队人护送他们返回平州。”
襄阳。
紫薇宫,金殿。
百官上朝。
无数双目光中,八岁的太子殿下,在众人簇拥之下上朝。
百官跪拜,山呼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岁。
太上皇早已经不问政事,而今皇帝又身体不适,近两月不朝不露面,朝中纷乱。
年幼的太子殿下摄政,虽然让人担忧,可起码那龙椅上有个人了。
“众爱卿,平身。”
太子伸出双手虚扶,虽然年幼,可他的表现却很稳,成熟稳重的出乎大家的意料。哪怕大家早知道这个太子非比一般,但今天的这一次临朝摄政,也非常完美。
刘洎等人都在跃跃欲试。
不管皇帝想怎么拖延,可既然现在有了太子摄政,那今天他就要请太子来下令废除新法。
皇帝养病不下旨,可有太子的令也是一样的。
只是不等刘洎要出列,太子却先开了口。
承乾目光环视御阶下群臣,他不是第一次来金殿。自他父亲登基御极,他也被立为太子,每次早朝,他都跟着上朝听政,学习政务。只是以前,他坐在这张御案的下面,在那里有一张桌案。
但他只是旁听,没有发言的资格。
而今天,他却坐在这张御案之后的龙椅之上。
这个位置更高,感受也更不一样。
“诸位爱卿,陛下龙体不适,最近一直在静养之中,不能被打扰。但父皇也关心着朝政,放心不下,知道最近诸卿对新政施行,有不少的意见。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