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假如去辽东战场白白送死,那相比之下被造反官军杀头又算得了什么?

    隋不完全是因征辽而灭,但征辽却真正动摇了隋的国本。

    隋朝先后四次,哪次不是三五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动员,可都没成功,李超手里才五万人马,就这么打过去?

    太天真。

    “老黑,我们现在一没粮草,而没足够的军械。”

    “够去辽东的粮草就行,我们就地取粮。”尉迟恭还是不肯放弃。

    “因敌就粮,说的容易,可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没有谁愿意这样做。粮食都没有就去打仗,这是不负责任。况且,辽东的情况你知道,那边多山城,尤其是在辽河东岸,辽东城,安市、建安、扶余等诸城,都是相当坚固高大的,我们五万人别说平辽,可能连一座辽东城都打不下。”

    高句丽吞食辽东之后,全力经营辽河防线,沿着辽河,一直到辽东半岛的南端,建立了一条千里防线,连接上上百座的大小山城堡垒,其中辽东城就是中心。当年杨广数十万兵马强攻辽东,都一直打不下,可想而知这难度。

    “我们有火药,不是说火药好破城?”

    李超笑笑,“确实,我们还有这个好东西。不过马上要春讯了,到时解冻,辽河边一片沼泽,我们过去了,可就一时半会回不来了。没有粮草,没有后续兵马,就算我们真能打下辽东城,可我们守的住吗?”

    “说了这么多,你就是不想去打辽东罢了。”

    “你怕了?”

    李超轻笑一声,“我怕个毛,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别忘记了,李绩将军虽然在河东斩杀突厥八千,但欲谷设还没退回草原呢。”

    突厥才是眼前真正的大敌。

    “哼。”尉迟恭把杯中奶茶一饮而尽,然后不满的把杯子重重往桌上一碰,然后起身走了。

    李超苦笑,摇摇头由他去了。

    打辽东,肯定要打,但现在不行,起码这上半年是不行了。

    他得先把辽西给守住,把这个进攻辽东的桥头堡给经营好再说。

    他还得等李绩那边的消息,只有把突厥人打退了,才可能谈打高句丽。

    平阳走进来,“刚看尉迟将军黑着脸出去,怎么了?”

    “他本来就是个老黑。”

    李超道,“不用管他,就是他想去打辽东,我没答应。”

    李秀宁道,“我本来还想来劝你的,看来你自己已经有决定了。”

    “这事情不用你劝,我自己明白。眼下,打辽东的时机还不到。”他翻了翻面前的这些杂乱的档案,叹口气。“这柳城里缴获的粮食比我预料的少多了,我们当务之急,还是先就地筹集一批粮食,然后还得尽快恢复这里的地方衙门,要重建秩序。”


第898章

    入柳城第三天,李终于派人向柳城和辽西各地的大户了通知,让他们来柳城议事。 【鳳/凰/ //ia/u///】

    接到这个通知,卢政长松一口气。

    柳城高句丽人开城投降的那天,他就求见李了。可惜,李根本没有理会他,一连三天,他天天要求见几次,可一次都不得见。

    柳城卢氏,是辽西第一大族。

    柳城卢氏,来头相当不小,他们是涿郡卢氏迁居柳城,而涿郡卢氏,又称范阳卢氏,正是当今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阳卢氏。

    卢氏是千年世族。

    往上追溯,卢氏的源地在后世山东长清,春秋时在齐国繁衍,田氏代齐后,卢氏便散居燕秦之间。

    秦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末,卢敖后裔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就在涿郡。

    卢氏历汉魏南北朝隋至唐,已千余年而不衰。

    在这千年间,卢氏也开枝散叶,分出许多支系。有的迁到宁夏与甘肃,有在晋末南迁江浙一带,也有一支北上辽西。

    迁到辽西的这一支,后来便成为辽西卢氏大族。

    后魏太保卢鲁元,就是出自这一支。

    虽然迁到辽西数百年,但他们也依然还是范阳卢氏的一支,就如崔莺莺家是清河崔氏的郑州房一样,虽是分支,可依然是这庞大氏族的一员。

    正因为是五大望族之一卢氏族人,因此不论是隋末时罗艺还是高开道等人控制辽西,还是后来高句丽人占了辽西,卢氏家族在辽西的地位并没多少动摇。

    罗艺也好,就是高句丽人也罢,对卢氏这个辽西第一大族,都非常忌惮。高句丽人在这时,卢政甚至还是高句丽人的坐上宾。

    不但没怎么受高句丽人欺压,相反,还很受尊重。因为他有实力,是地头蛇,高句丽人是过江龙,在这块地方,得仰仗他们。

    但他现在却在李这里碰壁了。

    三天,多次求见不成。

    卢政其实对于谁统治着辽西不太感兴趣。

    因为不管谁占着这块地方,都离不开卢氏,甚至还得借助他们卢氏家族的力量。

    卢家不但是辽西的大地主,辽西大量的田地都在他们名下。而且卢氏子弟还控制着辽西的各座城池的吏治等。

    刺史、城主等也许是高句丽人,可实际把持着事务的,肯定是以卢氏子弟为主。

    卢氏甚至凭着与范阳卢氏的关系,依然与中原各大世族通婚,还借着这些关系,几乎垄断着与中原的商货交易。

    日子过的不要太舒服,真正的土霸王。

    本来唐军收复了辽西,卢政以为,会和过去高句丽人来了没什么两样。

    但比对之三天,他感觉事情并不是如此。

    当初高句丽人来了,可是亲自上门来请他去议事。而现在,他亲自去见李,都见不到人。

    好在三天了,对方终于肯见面了,虽然不是单独见他,可只要能见到人,就是好的开头。

    卢政不在意辽西以后是大唐的,反正辽西会一直是他卢氏的。

    “准备点礼物!”

    卢政对管家道。

    “准备多少礼物?”管家问。

    卢政想了想,李名望高,爵高位重,不能一般视之。尤其是李赵庄一战,无比了得。这样的人物,卢政也不想得罪。

    “听说李喜欢书籍,最喜欢孤本。把我书房里那箱战国竹简拿上,再准备一千两黄金吧。”

    “嗯,再从府里挑十个美貌歌姬。”

    李不过二十五岁,正是年轻,又统兵在外,肯定喜欢女人。

    柳城。

    李住的是官衙,隋时的太守府,后来又成了将军府,高句丽人来了又成了城主府,而现在,是李的节度使衙门。

    李一道通知,辽西有头有脸的大族族长,还有那些大商行的商贾也来了。

    唐军以雷霆之势灭了高句丽五万侵唐之军,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了辽西,这份威力,让辽西的这些土豪们都震慑住了。

    李一句话,他们就统统滚来了。

    “都来了,很好,大家自己坐,喝茶,别客气。”

    李端起茶杯先自顾自的喝了一杯。

    一群土豪,包括卢政在内,都笑着坐下。

    “今天叫大家来呢,是因为知道在座的都是辽西的乡望,一地豪杰。现在,朝廷已经收复辽西,接下来要之事呢,还是要恢复这里的秩序。”

    “暂时,是由官军负责,但官军也不好过多插手地方政务。朝廷稍后会选派官吏前来,但在此之前还得仰仗在座的各位。”

    “某想请卢政卢先生来出任营州检校刺史!为辽西安宁稳定,做些事情,不知卢先生可愿意帮忙?”

    卢政惊讶。

    他没想到,李居然点他做这营州刺史,虽然只是个临时的。

    惊喜之余,又不由的有几分得意。就算李再有本事又如何,这辽西,还得是他卢政,得他们这些地头蛇。

    辽西这地方说大不大,但说小其实也不算小,辽西走廊土地还算不错的。隋末时,曾设立过好几个郡。

    不过李来了之后,把辽西之地都设为营州。

    整个辽西,都归营州。

    营州下设三个县,宁远、柳城、广宁三县。

    辽西人口不算多,主要还是集中在柳城一带,不过一州之地就一个县,也太过了。地方是好地,只要以后移民过来,这里还是能够展起来的,先弄三个县的框架也不算多。

    任命了卢政为检校营州刺史,然后又选了三个辽西的地头蛇出任三个县县令。不过营州的长史、司马和列曹参军事,以及三县的县丞、主簿这些职务,李却没用地头蛇,反而是任命了自己的部下。

    “卢使君。”李笑着对卢政道,“眼下官军新复辽西,还要防着辽东高句丽贼反扑,因此备战是第一要务。卢使君上任第一件事,帮五万官军筹措粮饷,这事没问题吧?”

    卢政刚当上了刺史,还是有点小得意兴奋的。

    五万大军的粮草,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他还是点头答应了。

    上任第一件事情,肯定得办好了,也算是投桃报李,双方良好合作的开始。

    “几位县令一起配合,作好这次筹粮之事。”

    一番场面话之后,这第一次见面也算是结束了。

    李给他们两个任务,一是筹集军粮,第二就是恢复几个衙门运转。这两个任务其实是一个任务,衙门不恢复运转,自然也没法筹粮。

    “为什么任命这卢政为刺史?”

    平阳有些不太理解,她对卢政没什么好眼色,在高句丽人手下还过这么好,这人绝不是什么忠良之人。

    李也不喜欢卢政,但不是因为他以前在高句丽人手下相处很好。那种事情,其实算不得什么,尤其是在乱世之时,那些世家大族有哪个倒下了,他们都是墙头草。

    谁强就依附谁,反正谁统治,他们也一样掌握地方。

    李不喜欢卢政,仅是因为这人名声不好。他知道卢政私底下从事着奴隶贩卖生意,这人可不仅是贩卖什么外族奴隶到中原,而是什么生意都做,他一直向突厥、高句丽,甚至是契丹、百济、新罗、东瀛等贩卖奴隶,贩卖的奴隶中就有许多中原的汉人。

    年少无依的孤儿,被他大量买来卖往那些外族。

    卢政做过的缺德事还多着呢。

    卢家还是辽西最大的地主,有最大的商队。

    “你知道,还让他当刺史?”

    李笑笑,“暂时用他罢了,眼下我们刚收复辽西,高句丽人随时可能反扑过来。我们还急需粮草,而卢家在辽西既有势力,又有钱粮,先让他做这个刺史,就是利用下他先,把我们要办的事情先办了。”

    顺便呢,还有借用卢氏等豪强的声势,把这地方上的秩序先恢复。

    至于以后早晚肯定还是要换人,但不妨碍先用下他们。

    “朝廷此时只怕已经知道我们收复辽西了,肯定很高兴!”

    “收复辽西,当然是好事。”

    “那你什么时候回朝?”李秀宁问。

    李毕竟是尚书令呢,这次出征,也是因为突厥与高句丽突然联手来犯。

    “一时半会是回不去了。”李无所谓的笑道。皇帝让他出来,并不是真正的无人可统兵。他不来,李绩、尉迟恭两个也能应对,派援兵就行,并不缺统兵之将。

    皇帝让他出来,还是因为新法之争。

    只要朝廷一时还不能转换舆论方向,那么他就一时还不能回去。不过李倒也无所谓,出外就出外吧。

    “你真的不回去了?”

    “嗯。”

    “就留在营州?”

    “留营州也没什么不好的,正好练练兵,顺便在这里试行我的新法。”

    人口普查,清量田地,推行两税,建学校、粮仓,吏员考试,设立边市,征收关税、商税等等。

    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肯定是要侵犯那些辽西豪强们现有的利益的。

    平阳轻笑一声,“你好坏,一边在算计着他们,却又还要让他们帮着数钱呢。”

    “其实也说不上算计,如果他们识时务肯配合的话,长远来看,他们其实并不会有什么损失,相反,还能获得更多。就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远见了!”


第899章 白玉为堂金作马

    卢政新官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李超赴宴。

    烫金的贴子,字写的龙飞凤舞的,居然还是飞白体。

    “相国一定得赏光。”卢政一脸笑意,站在李超面前,虽然有几分讨好,但却又有几分傲气。

    这是千年豪门世家的傲气。

    李超只是笑笑,五姓七家,千年世家,名头确实响亮。但说实话,到了李超如今的这个地位、声望,他其实看透了这些世家的本质。

    虽然世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但实际上也就是那样。更何况是如辽西卢氏这样的范阳卢氏的分支,表面看着光鲜,顶多也就是地方土霸王,在大唐这样新生的强大皇权面前,其实很脆弱。

    不过李超倒也不在意卢政的态度,毕竟还要用他。

    在李超的眼里,卢政其实就相当于是他选的维持会长,在眼下朝廷刚收复辽西,还没有开始真正控制辽西之前,用这地头蛇还是必需的。

    卢政搞的酒宴很盛大。

    他虽然平时充满着五姓豪门的自负,但也不敢对李超小瞧。李超之名,天下谁人不知,不但朝中地位高,这民间声望也高啊,文宗大家,何况灞上李氏又是个畸形变态的,论底蕴,灞上李家自然是给五姓七宗捧脚都不够,可论有钱,当今天下谁又比的过李家?

    再加上灞上李家在朝中的地位,这也是新豪门啊。

    如今天下有五姓七宗之说,也有关陇门阀之说,还有一个近两年新鲜出炉四处传播的八贵。

    这八贵之首第一家,就是灞上李。

    其余七家,也全都是本朝的军功新贵,如洛阳长孙无忌,济南秦叔宝,还有李绩、程咬金等,都是如今顶级的勋贵。

    五姓七家的名声是大,但跟这八贵比起来,在朝中权势方面却还是不如的。五姓领袖的博陵崔氏家长崔干,现在只是个侍郎而已。

    卢政摆这酒宴也是下了大本的。

    既要表现出卢家的奢华排场,同时又得让李超感受到那些礼遇。

    一溜马车停在李超的帅府外。

    全是四轮马车,镶金嵌银,还都是四马的马车。

    一般来说,用四马拉车,这普通人家是有些逾越,不过如今也是大唐初年,这方面还不算严格。

    “嘿,居然是汗血宝马。”高侃惊叹着对李超道。

    高家也是地方豪门,不过比起卢氏来说,是低了不止一个档次了。平时高家生活用度也很奢华,可今天他一看这卢氏来请客的马车。

    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西域独产的汗血宝马,卢家用来拉车。

    而且不止一批,一辆马车就用四匹,而卢家直接弄来了八辆这样的马车,光是拉车的马就三十二匹。

    而这三十二匹马全是汗血宝马,金灿灿的颜色全都一样,还没有半点杂毛。

    连尉迟恭这个爱好者,都不得不感叹,“这些都是纯种的汗血宝马,每匹价值千金。他娘的,这卢氏还真是豪奢。”

    汗血宝马是极名贵的马,汉武帝时西域进献,后来还为了这马远征西域。虽然取了不少马种,但中原早就不能自己培育了。

    卢家的汗血宝马很纯,都是自西域买来的。

    虽然说匹马千金,有些过,但一匹马,一千贯钱,是绝对不会过的,甚至不止。

    卢家用来拉车的这三十二匹马,就值好几万贯甚至更多。

    当然,这八辆马车也不便宜。李超一眼就看出这八辆四轮马车,就是李记车坊出产的。

    全手工打造,而且还是限量定制版的,不但是限量、定制,还是豪华型的,用料顶级,手艺顶级,还有那些金啊银啊珍珠宝石什么的,使的这种极为骚包的马车,非顶级豪门根本用不起。

    一辆这样的马车,也得上千贯的。

    这几辆马车,就又是过万贯了,卢家的八辆马车连上马,差不多能值个十万贯。

    简直是移动的金山。

    “相国,请。”

    李超笑着点头,不失时机的夸赞了声辽西卢氏的豪奢,卢政挺自得的。

    八辆马车。

    李超一辆,平阳一辆,尉迟恭一辆,老爹一俩,然后郑仁泰等四个将领各一辆。

    王玄策、上官仪、高侃、刘仁轨四个学生也上了李超的这辆车,他们很小心谨慎的跟随着李超,贴身保护他。

    “这奢侈的简直是刺瞎我的眼啊。”王玄策叹道,他不比高侃家地方豪门,出身还算普通,卢家这种赤裸炫富一样的马车,真是让他惊叹。

    “有钱也不是这样骚包的,一看这些马车,这排场作派,就知道辽西卢氏已经不堪用了。”

    李超不屑的道。

    本是名门世族,结果却成了地方土豪,嗯,土包子。空有千年底蕴,结果却变的鼠目寸光,一点远见卓识都没有,有几个钱,就这样骚包乱花。

    李超现在的身家,差不多能算是大唐首富了,可李超有这么骚包过吗?

    马车缓缓的在街上行驶,卢政好像故意要让天城的人都看到这景象。

    好半天,才到达卢府。

    辽西卢氏当年从涿郡卢氏分出来,其实最早是居住在更东边,更靠近辽河的那边。只是后来慢慢的迁到了现在的柳城,在这里也是落地生根多年。

    卢府很大。

    并不在柳城内,和许多豪门一样,他们在城外有自己的庄园。

    说是庄园,其实更像是一座堡垒。

    占地极大,房屋纵多,有围墙,有门楼,甚至还有吊桥。还能看到有家丁挎刀持弓守卫。

    卢氏的族人大多生活在这里,庄里甚至还有商铺酒楼,仓库学校这些。

    据卢政得意的介绍,卢家庄里有一千多户族人居住着,另外卢氏在其它地方也有许多庄子,在柳城也有房屋产业等,反正辽西卢氏在辽西确实是遍地开花,到处都是。

    一个辽西卢氏家族,就起码有一两万人口,真正的枝繁叶茂。

    看着卢庄那些武装家丁,李超心里冷笑。

    高句丽人在这里的时候,能容忍他们拥有私人武装,但在他这里肯定不行。今天他来吃饭,可也多长了个心,带着一千士兵来的。

    倒不是怕卢家敢发疯犯傻,对他图谋不轨什么的,只是要让卢家的人也看看唐军的精锐,让他们心里有点敬畏。

    庄门口。

    卢家的老太爷,带着家里嫡系的男丁都出来迎接,另外辽西本地有头有脸的也都被请过来了。

    “相爷,某在庄内摆下了万人席,请。”

    万人席,能让一万人吃的席。

    卢政没吹牛,一进庄,发现里面确实是万人席。直接就把桌子摆在庄中街道上,沿街而摆,两排长席如龙。

    桌上已经上了菜,有荤有素有热有冷,一桌八个菜。

    光是这上千桌的席面,就是一笔极大的花销了,这得杀多少头猪,宰多少头羊?

    得蒸多少米饭,何况桌上还有酒。

    卢氏用这排场,向李超等人宣示着他们的豪奢。

    李超坐的是主桌,菜式就不是简单的八个菜了,而是真正的山珍海味应有俱有。

    什么熊掌驼峰猩唇,鱼翅燕窝,甚至有新鲜的海鲜。

    辽西虽然靠海,可柳城离海可不近,他们能弄上新鲜海鲜,可见多么了得。

    酒也是好酒。

    既有李超的灞上酒坊的酒,也有一些卢氏珍藏多年的酒。

    卢政上来就向李超敬酒。

    “军粮筹集和衙门的事情,已经开始了。我卢氏和辽西其它各大家族,都选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子弟到衙门来做事,有这些子弟,衙门已经理顺。筹集军粮也顺利开始,目前已经筹集到了数万石军粮。”

    这些李超其实都是很清楚的。

    李超让卢政做代理刺史,又让几个大家族的人当县令,其实就是要借用他们本地的势力,尤其是他们的人力资源。

    这些大家族不但有钱,还有人。族中读书子弟多,招揽的门生门客也多。卢政一句话,各大家族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很快就把一州三县的衙门立起来了。

    各房胥吏等全都到位。

    至于军粮筹集,他们也办的很卖力。

    几万石军粮,其实这些大户倒是占了大头,他们主动的拿出了不少粮食来。

    这也算是现在蜜月期,大户们的诚意表现了。

    饭后。

    李超也见了下这些各大家族选出来到衙门的子弟。一州三县,衙门里的官员职位有限,但吏职较多。

    除了几个官职,其余这些充当胥吏的,其实都算不得各家的直系子弟。毕竟在这些世家的眼里,哪怕大唐朝廷已经搞吏制改革,让读书人可以为吏,吏可以升官,但他们眼里依然不太瞧的起胥吏的。

    这次选出来当胥吏的,其实都是些旁枝旁系,甚至是他们的亲戚,以及学生门客等。

    不得不说,这些大族在这方面真的很厉害。

    他们不但自己掌握着学术这方面的垄断,而且那些寒门里稍有些才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