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轮到他为太子讲经,这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的。

    半个时辰后。

    承乾走进讲经殿。

    他已经换下了早朝时的衣服,穿的是一套明黄色的常服。

    “马相早。”

    “殿下早。”

    承乾坐下,准备听课。

    马周却没急着讲课,他走到承乾的面前,“殿下,请屏退左右。”

    承乾有些惊讶,还是挥手让左右退下。

    马周从怀里把那封来历不明的书信拿了出来,递给承乾。

    “这是什么?”

    “殿下请先观看过后再说。”

    承乾带着疑惑,打开信,慢慢看了起来,可越看他越惊讶,眼睛都瞪的许大,甚至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是真的?”

    马周摇头,“臣还不能确定这上面写的是不是真的。”

    “什么意思,这难道不是你查到的?”

    “臣请恕罪,臣万死,之前毫无发现。这封信也不是臣写的,上面的发现也不是臣查到的,而是昨天回家之后,发现就摆在我的书房桌上。可是我问过府中所有人,都没有发现有人进过我书房,更没看到有人把一封信送到我府上。”

    承乾看着手里的信件,越发的惊疑了。

    “先不去管他谁送到你书房桌上的,我想知道,这上面说的是真的吗?”

    “臣也不知,但臣昨晚仔细想了一夜,觉得这上面说的许多事情,都绝非空穴来风。许多事情,其实已经显露出了蛛丝马迹,只要仔细分析,就不能分现。臣的意思,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承乾惊呼,“皇爷爷他为何要如此?”

    马周叹息一声,“殿下,当年玄武门之变,太上皇也非主动退位,只是实属无奈而已。”

    一句话,就道明一切。

    承乾点了点头。

    “我们必须阻拦这一切。”承乾道,“我们现在就去大明宫见太上皇。”

    马周拦住,“殿下,请稍安勿燥,越是此时,我们越发小心。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大明宫那边是否安全,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如今太上皇他们的计划到哪一步了,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谁已经倒向太上皇那边了,我们连谁可以信任,都是不知道的。”

    “一切必须小心谨慎。”

    承乾坐下。

    气愤的直叹气。

    “若是太保在此,就好了,有他在,一切都会没事的。”

    “马相国,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马周觉得事情很棘手,要做乱的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太上皇啊。大唐的开国皇帝,他是皇帝的父亲,留守监国太子的祖父。

    当过六年大唐皇帝的人,他这一出手,马周都不知道,现在谁是敌,谁是友。


第995章 人质

    承乾慢慢冷静下来。

    老师李超曾经多次告诉过我,遇大事越要冷静。

    他长呼一口气,“我们现在必须找人来商量对策。”

    马周赞同,“殿下言之有理,臣也觉得眼下情况不明,不宜仓促行动,但必须先稳住自己的阵脚,起码得先保证东宫安全。臣马上去将中书门下诸相、枢密院的枢密们,还有翰林院的学士们召入东宫议事,另外,请殿下发太子令,令东宫侍卫紧守宫门,最好是紧急调整一下防守顺序位置等。”

    玄武门之变时,马周也是跟着李超一起参与过的,清楚的了解当时的整个宫变的谋划与过程。

    宫变不同于一般叛乱,最重要之处,就是突袭与控制。

    汉京的宫城与长安的宫城不同。

    玄武门之变时,长安的宫城只有一座,东宫在太极宫之东,但也基本上是相连的。当时宫变的目标是太极宫,最重要的是当天早上建成元吉他们通过玄武门入宫面圣,李世民他们收买了禁军将领,在玄武门埋伏。

    而汉京城的宫城,其实是三座在一起,又互相独立的宫城,由北宫大明宫,南宫紫微宫以及东宫组成,三座宫城自成体系,门禁守卫等都是单独的。

    “马相觉得东宫守卫将领有人投效太上皇了吗?”

    “此事暂时不知,但不得不防。”马周道,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当年一个常何,就让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他们成了赢家。

    承乾点头,“此时调动东宫侍卫,会不会打草惊蛇。”

    “那也是没有办法之事了。”

    东宫如今虽然被撤去了东宫的诸卫率,但东宫本身还是保留了一支侍卫,也就是东宫亲勋翊三卫五府,只不过是不再统领外府兵而已。三卫五府的兵加起来,也有五千,平时分成几班轮值,每班也有一千余。

    换岗调防命令下来,东宫侍卫们倒也没有觉得哪不妥,一切进行的很顺利。

    中书门下,魏征和高士廉最先到来。

    两位留守宰相,皆身着紫袍,头戴梁冠。

    “殿下,不知派人相召,有何要事?”

    马周简要的把事情说了一遍,“两位相国,事情紧急,需要你们共商大计。”

    两人震惊的不轻。

    杜如晦也来了,他是被抬着进宫的,他的病情很重,但这个时候东宫需要他的经验和威望。

    杜如晦咳嗽的厉害,听完,眼珠瞪大。

    “马相的计划没错,先把朝廷中枢重臣召入东宫,然后封锁东宫,稳住阵脚,再谈其它。”

    面对着要复辟的太上皇,且是已经谋划多时的太上皇,他们都感觉到可怕。没有人想着毫无准备就冲去大明宫,那样太冒险。

    “等枢密院的枢密使们到了,我们立即调兵。”

    翰林院的学士们来的比枢密院早,褚遂良和岑文本两个内相,都认为应当先下手,早下手。

    不过就算下手,也得先等枢密院的人。

    太子现在监国,代天子摄政,有统兵大权,但调兵依然得通过枢密院的兵符。

    枢密使屈通突,副使柴绍、刘弘基、段志玄、殷开山。

    一正四副,唯有柴绍没到。

    “柴绍呢?”马周问。

    “柴枢密刚才说家中有些事情要处理,先回府去了,我们接到太子令后,已经派人去柴府通知他入宫了。”屈突通道。

    承乾却是小脸阴沉,他现在越发的相信太上皇复辟之事了。因为那封信上,柴绍就是太上皇复辟的重要联络人。

    这个时候,柴绍不入宫,肯定就是有鬼不敢来。

    中书门下、翰林院、枢密院,这三个朝廷最重要的衙门主官,在京的基本上到了,只有一个柴绍没到。

    “现在怎么办?”

    在座的一众大臣,不少还处于震惊之中。

    太上皇要谋反,怎么听怎么觉得惊讶。

    “殿下,我觉得应当立即下令,调南北两衙在京兵马入城,先围住大明宫,将太上皇请到东宫来。”

    褚遂良提议。

    而马周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谁是友谁是敌还分不清,甚至连这在座的重臣里面,有没有太上皇的人都还难说清。

    “殿下,我以为,现在应当立即召三省六部五寺九监主要官员,还有南北衙十八卫军的将领们进入东宫。”

    马周的这一周,就叫擒贼擒王。

    刚才柴绍没来,让他想到了这一招。如果是太上皇那边的,那他们可能不敢来。不来,就证明他们已经倒向太上皇,这下敌我分明。

    而如果来了,那他们单独入宫,就被与外面隔离,不能再与太上皇联络,尤其是那些将领,就不能带兵了。

    杜如晦咳嗽了几声,他从马周的话里,也想到了一条。

    “立即派人去通知京城各勋戚贵族,让那些勋戚们来东宫。”

    把好些勋戚贵族们叫入东宫,这算是让他们做人质了。这个时候也顾不及去分清谁是太上皇的人,谁是皇帝太子这边的人,先把人召入东宫,也就有了个人质。

    谁若是不来,那就是有问题。

    来了的,就成了人质。

    “好,就这样办。”承乾果决的下决定。

    各位重臣开始忙碌起来。

    承乾走到马周身边,“马相,你觉得那封信,会是老师让人送给你的吗?”

    “我也不知道。”马周其实早就觉得,这信可能是李超送来的。能在朝廷这边都没发现太上皇复辟计谋时,他们就掌握到这么多消息,还能送到他桌上的,他估计也就是李超有这本事了。

    皇帝若是知道太上皇复辟消息,肯定是先告诉太子的。

    不过李超为何能知道这些,马周也不好多说。

    “马相,你马上安排,把赵国公府的家眷,还有朝中重臣们的家眷,都接到东宫里来。我们把那些大臣勋贵们召入宫,也还得防着太上皇把大臣们家眷劫持了。尤其是赵国公府的人,一定得马上接进来。”

    “好。”马周说。

    很快,马周找到承乾。

    “殿下,赵国公府上下,昨天一早就离京了。”

    “离京了?”承乾意外。

    “嗯,昨天一早,崔夫人带着府中上下一起离开,他们乘船走的,去武当山净乐庄园度假去了。”


第996章 皇帝已死

    柴绍匆匆进宫。

    他神色匆忙,一见到李渊,连礼都顾不得行。“陛下,东窗事发了。”

    柴绍一直在在关注着东宫,当他听说东宫的侍卫突然换防,并在加强警戒的时候,马上敏感的意识到,可能出事了。他马上离开了枢密院,果然,他马上收到消息,马周今天入东宫讲经。

    马周入宫不久,就出现了东宫调防事件。

    然后他再一打听,李超的妻妾儿女一大家子,居然昨天一早就离开汉京,跑去武当山度假去了。

    紧接着,又传出东宫派人召中书门下、翰林院、枢密院重臣入宫。

    种种迹像,无不表明,出事了。

    李渊手握着龙头杖,赤脚在殿中那副巨大的羊皮地图上走着,手杖在大唐帝国的疆土上一下一下的点着。

    汉京、洛阳、长安、太原、幽州······一直到遥远的西域。

    “陛下,我们必须把计划提前了。”

    李渊目光从西域回到汉京。

    他抬眼望向柴绍,目光锐利,并无老迈浑着。

    “李三的家眷昨天早上就离开了汉京,你却到今天才注意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这么重要的一个细节,你们却都把握不住,太不应该了。”

    “陛下,臣无能。”

    李渊摇了摇头,“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虽然我们的准备还没有完成,但也差不多了。东宫就算知道了,那又如何?马上传朕的旨意下去,调兵入城。”

    “把裴寂封德伦陈叔达萧瑀孝恭罗艺等都召进宫来,是时候了。“

    李渊脸上涌出潮红。

    三年的软禁,终于要重新君临天下了。

    裴寂和封德彝来的最快,两人这段时间一直隐藏在柴绍的家里。接到李渊的旨意,两人换上脱去许久的紫袍梁冠,围上玉带,佩上金鱼袋,装上金鱼符。

    光明正大的从柴府大门出来,在柴家的家丁护卫下,两人没有坐马车,而是骑着马穿街而过。

    街道两边的的商铺,有人认出了这两位。

    “咦,那不是······”

    “裴司空和封司徒。”

    “是前司空和前司徒,他们什么时候回家了,还又起复了?”

    汉京城里,哪怕是个商铺掌柜,对于朝堂局势也是知道的很清楚的,他们能清楚的说出当今的中书门下宰相们是谁,也知道最新的翰林院学士们,连六部的尚书侍郎都能清楚的叫出每个人的名字。

    可正因为清楚,才越发的惊讶。

    这两位可是太上皇的心腹,贞观新朝被赶出去后,他们怎么可能再回到朝中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感觉有些看不明白的意思。

    有些阅历深的老人,看到这奇特的一幕,则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在他们看来,这种情况,正是乱象的开始。

    “陛下。”

    裴寂和封德彝两人见到李渊,都不由的心情复杂无比,想不到他们还有重逢再见之日。

    李渊笑着伸手,一只手挽起一人手臂。

    “你们回来就好,今日我君臣再次起兵,重建大唐。”

    “陛下,请立即前往金殿登基御极,并诏告天下。”裴寂道。

    李渊点头。

    “朕就等你们了,走。”

    李渊换上了皇帝的冠冕,带着裴寂和封德彝、柴绍等几人往外走。

    大明宫,宫门口。

    一队北衙禁军守在那里,带队的的军官旁边,还站着几员顶盔贯甲的大将,却正是李渊在太原时的心腹,武德朝时的元从禁军将领杨毛和钱九陇。

    “臣等叩见陛下。”

    李渊哈哈几声大笑,“爱卿等平身。杨毛、钱九陇,朕加封你二人为左右羽林军大将军,这里其余禁军将士,皆加勋二转,赏金百两。”

    “诸位将士,随朕前往金殿!”

    这支刚得到加赏的禁军队伍,立即爆发出一阵欢呼之声。一群人拥着李渊离开了大明宫,往紫微宫而去。

    前行不远,一队禁军出现。

    杨毛上前,“尔等听着,此为大唐皇帝陛下,还不速速跪拜。”

    带队的军官打量了这行人几眼,看到队伍中拥着的那个穿着龙袍的太上皇,也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脸色大变。

    手却已经按到了腰间的刀柄上。

    杨毛冷声喝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莫要不识抬举,误了自己身家性命。”

    那禁军军官咬咬牙,最终拔出了腰间唐刀。

    “大唐的皇帝陛下只有一个,此时正在西域亲征,你们速速退回大明宫去,否则,休怪我等不客气。”

    唐刀横在胸前,发出耀眼光芒。

    李渊看着这个不识时务的小军官,不满的皱眉。

    他走了上来。

    “朕看你不过是个六品武官,你现在若是放下刀向肽跪拜效忠,那么朕可以饶过你刚才的无礼之举。跟着朕,朕现在就封你为五品。”

    军官握着刀的手却越发的紧了,他摇头拒绝。

    李渊脸色变的阴沉,“你真想螳臂挡车?实话告诉你,世民亲征西域,不幸身中流矢而亡。如今,朕就是大唐天子。”

    军官却依然摇头。

    “太上皇,就算陛下真的出事了,可国有国法,按制也当由监国太子继位。”

    李渊怒了。

    “敬酒不吃吃罚酒,杨毛,杀了他们。”

    杨毛缓缓的拔出了自己的剑,他上前一步。

    “我最后向你们宣读一遍,这是大唐开国皇帝陛下,皇帝已死,如今大唐由太上皇再次君临。敢有违令不从,就是抗旨欺君,杀无赦!”

    他身后的那队士兵全都端起了长枪。

    对面的禁军中开始有了些骚动,有些人动摇。

    军官却大喝一声。

    “中书门下的诸位宰相何在,翰林院诸位学士们何在,枢密院的诸位枢密们何在?如果他们一起下令,我等听令。否则,想过去,除非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李渊不耐烦的喊道,“别废话了,上。”

    杨毛露出冷酷的笑容,挥起剑,“上!”

    禁军校尉大喝一声,“爱君恩,为君死,弟兄们,杀。”

    大明宫门前,一场混战开始。

    刀剑相交,长矛互刺,本同是禁军,可此时却各为其主,拼死厮杀,惨烈异常。


第997章 勤王军(第五更,求月票!)

    又是五连更,兄弟们,给点月票吧!

    轰隆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

    城门守军被炸死一堆,但后面很快又有人冲了上来。

    “挺顽强的。”

    李超感叹着道,这些人其实也是无路可退。这城堡就是他们的保护壳,一旦没了有城堡,他们就只能任由唐人为所欲为了。而最近关于唐人如何行恶的故事传的太多了。

    流传的最广的一个,就是唐船每到一处海岸登陆之后,必然会把那附近所有的人都抓光。不论男女老少,老弱会被直接杀掉,而青壮送去做奴隶,连小孩子也不放过,他们会把那些高不过车轮的孩子都送去做奴隶,比车轮小的那些还年幼的,则都会被他们带回唐国。

    那些孩子还小,以后会以为自己是唐国的孤儿,会认唐人做父,为唐人效忠。

    没有哪个高句丽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们要是守不住这城,他们就会成为唐人的奴隶,去唐国挖矿修路做工。他们的女人,会成为唐人的奴婢。他们老迈的父母会被抛弃杀掉,他们的孩子,以后会认唐人做父。

    其实李超听到这样的传闻后,真想跟高句丽人解释一下的。虽然他确实是把抓到的高句丽人弄去做奴隶,但奴隶也没有那么悲惨的。起码,不会杀人,或者说除非是那种病的要死了,还可能感染的人,可就算那种人,也顶多是把他们扔一座荒岛上,给他们些简单的工具,让他们自生自灭而已。

    那些七老八十的,都快进棺材了的,李超都一样不杀。不但不杀,还挺照顾这些老人的。因为李超比较了解家庭的作用。

    这些老头老太虽然干不了什么了,但对他们的儿女却很重要。有他们在,那些年轻的俘虏就多了份牵挂,多了份努力多了份顺从的必须。

    从成本上来说,反正这些人也消耗不了什么。给奴隶们维持一个家,他们就会更老实更努力更好控制。

    至于抢高句丽人小孩子的事情,李超也不做。

    不用着那样,孩子继续让那些高句丽的父母带在身边,只不过等长大些后,要全面接受大唐的同化教育而已,学汉话认汉字,学习汉人的这一套,慢慢的,以后他们的思维生活方式等,就都跟汉人无异了,几代以后,他们也就成为大唐帝国的一份子了。

    其实有点心疼这些高句丽人,虽然高句丽人是野蛮人,蚕食中原疆土,但眼前这些也只是些平民百姓而已。

    李超转头,对着满脸黑灰的炮兵们道,“刚才那炮虽然打的很好,但我看的很清楚,那只不过是你们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而已,根本不是你们瞄的方向。你们本来是准备轰旁边那个目标的,偏了起码几十步,简直是偏到外婆家去了,给我调整方向,继续。”

    炮兵的炮,太不准。

    距离不远,精度也差。好在这些炮有炮耳,也有照门,另外李超当初铸炮时,也仿了后世那个时候的通用方法,作了一套规尺等瞄准计算的工具。

    甚至是那种傻瓜式的。

    多大角度装填多少药能射到多远,全都弄好了,炮兵装药射击时,按着这个来就行。

    可就算如此,这些二炮手,还是让李超很无奈。

    只隔着一百步远,结果都能偏出几十步来,就差打到后面去了。

    打一炮很贵,但李超这时不心疼钱,尽管给我轰。

    看着炮兵们拿着刷子在捅炮管,李超走到另一边去。

    那一边,是程咬金负责的地道爆破组。

    挖地道,本就是个很常规的攻城方式,但这种方式工程量大,还易被侦听破解,甚至敌人故意等你挖的差不多了时,然后来一个水淹啊,火攻,把挖掘队给全干掉都很平常。

    只不过当挖地道再加上爆破,这个组合就有点无耻加无敌了。

    因为根本不需要挖通了,只要挖到城墙下,就够了。敌人想反地道,除非他们自己挖出来。

    但那样很难,且会被李超他们用常规反地道战术灭他们。

    “怎么样了?”

    “已经挖了五处地道了,同时开挖,我们挖你说的,先直挖过去,然后靠近城墙后来个直角转弯,挖一段,再直转。到了城墙下,我们用你们家挖矿的技术,在里面立梁柱,稳定后,做几个大炸药桶,装满火药装上引火药,然后除了留引火线,我们再把里面砌起来,形成你说的那个爆炸室。马上就完工了,一会就能知道你说的这法子好用不好用了。”

    本来程咬金以为挖个地道爆破而已,应当是非常简单的,挖个坑到城墙下,然后再把炸药桶放下面不就成了?

    结果李超却说那样不行,说了一堆原因,老程倒是没怎么听懂。

    地道里还在忙活,老程有些心不正焉。

    “咱们真就这样在这边干等着?”

    李超道,“你放心吧,我也安排了人,会第一时间帮你把家眷接出来。”

    老程心里确实有些挂念小娇妻,但这不是主要的。

    “我是说朝中啊,你就不担心太子,不担心真让太上皇复辟成功了?”

    “我确实有些担心太子,但说太上皇能复辟成功,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皇帝陛下正率大军在西域呢,就算太上皇控制了京城,到时陛下打回来,你说他们谁能赢?”

    李超相信,当然是李世民能赢啊,因为拳头硬才是真正的硬道理。论打仗,李渊肯定不是李世民对手。

    若是在玄武门之兵时,形成如今这样父子对立的局面,李世民肯定占不了上风,因为那个时候李世民只是一个王,是臣子。李渊才是皇帝,是君,是父亲。

    可现在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