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锏,还是义子李超赠送给他的。
瓦面金装铜锏,李超让工匠精心打造,超硬铜合金,外面镀金。
金光闪闪,长达四尺而无刃,有四棱而无节无尖。
锏是鞭的一种,可却更需要膂力,非力大勇猛战将不能用。杀伤力极其惊人,一锏砸中,就算披着厚厚的铠甲,也能把人砸的五脏六俯受伤而亡。
锏也可以当成剑使,但却是把无锋重剑。
拔锏在手,秦琼挥起金锏猛的就往元吉头上狠砸下去。
元吉欲挡,可槊却被秦琼用胳膊夹住,一时挣不开来。他伸手却抽自己的花骨朵,这是他的马上短兵,也是钝兵。
花骨朵还没抽出来,秦琼的锏已如泰山压顶砸了下来。
慌忙间,元吉只得举手挡头。
一锏狠狠砸下,元吉手上虽有臂甲护腕,可依然听到极响的一声,然后一只手臂弯折。
惨痛一声,元吉大叫。
秦琼却已经放开夹住的马朔,转身对着刚错身而过的元吉后背再是狠狠一击。
元吉身子被砸前扑,口里吐出一口鲜血。
秦琼兜转马头,返身追上元吉的马,将趴在马背上重伤的元吉一把擒住,提到自己马上,按在马鞍上。
元吉还想挣扎,秦琼一拳砸他脑袋上,将他砸晕,然后纵马返回本阵。
几乎是兔起鹊落之间,决斗已经结束。
一个回合,秦琼就把元吉重伤且生擒。
那边李孝恭大叫一声不好,可秦琼已经结束战斗,提着元吉跑回本阵了。
一群武德军将校个个面面相觑,都望向李孝恭。
这大阵刚摆开,结果主帅就被重伤生擒,这仗还怎么打?
那边。
秦琼策马回直奔回中军阵前,来到李世民面前,他一把抓住元吉扔到了皇帝面前。
“陛下,臣把元吉带回来了。”
李世民低头看着元吉,心情复杂。
他拔出剑,在万军面前,走到元吉面前。
元吉已经醒来,看到李世民提剑过来,他挣扎着坐起,仰头咬牙切齿的骂道,“来杀我啊,来啊!”
李世民在他面前站定,摇了摇头,然后双手握剑,一剑挥落。
元吉的人头飞起,鲜血自无头颈腔中喷…射而出,溅了李世民一身。
“绝不宽恕,不再怜悯!”他红着眼睛宣告。
第1033章 朕回来了!
“不再宽恕,绝不怜悯!”
李世民举起那把还滴着兄弟血的长剑,高声呼喊。
左右的将士们还处于震惊之中,连刚砸的元吉半死的秦琼,都惊的目瞪口呆。这可是万军阵前,皇帝居然直接就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的嫡兄弟给砍了?
不过回过神来后,又觉得很解气。
李元吉这样的不砍留着干嘛?
这王八蛋和太上皇他们搞复辟,也一样威胁到他们的家人。
死了活该。
秦琼举起手里的金锏,对着旁边高喊,“不再宽恕,绝不怜悯!”
其它的将士也回过神来,跟着高喊。
一浪接一浪,将士们跟着呼喊,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汇成了五万人的齐声山呼。
李世民跳上马,他纵马在军阵前奔跑,手挥着那柄带血的剑。
“不再宽恕,决不怜悯。”
皇帝跑到哪,哪里的军阵就爆发出更响亮的吼声,士兵们声嘶力竭,跟疯了一样。贞观军的气势也越发高涨,不断上升。
李世民奔返回来,回到中军大旗之下,他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传朕军令,三军出击,杀!”
五万大军的战意已经燃至顶点,这个时候急需一个宣泄。
进攻,就是最好的战意释放。
玄甲骑兵最先动了。
这支曾经追随着秦王殿下四处征战的精骑,自秦王御极之后,改为神策军。名字虽然变了,但他们依然还是那个玄甲骑。
只是他们的数量更多,装备更好。
玄甲骑兵如雷动,潮水一般的涌动奔腾。
无数的铁蹄踏起烟尘,一道道烟尘高高的升起。
左右羽林军也跟着出动,他们中的轻骑不如玄甲骑那般精锐勇猛,但手里的弓弩,在马上也是极其厉害的。
北衙神机军的火枪骑兵出动了,他们扬着三眼铳自两翼冲出。
后方的步兵如破堤的洪水一样,紧跟着骑兵的浪头之后,狂叫着杀向武德军。
武德军。
他们还在为主帅被生擒活捉而震惊之中。
然后就看到贞观军中爆发一阵接一阵的高吼之声,再就眼睁睁的看到,身着红色军袍的大军猛的滚滚而来,势如奔腾。
“玄甲骑兵!”
“北衙神策军重骑兵!”
“北衙羽林军轻骑!”
“神机军的火枪骑兵!”
“契丹骑兵!”
“奚族骑兵!”
“室韦骑兵!”
·······
太多了,贞观军五万列阵潼关之下,可骑兵就有一多半。
“李世民这个疯子!”
李孝恭在马上大骂,哪有这种打法的。这可是十五万人的大会战,可李世民居然直接来了个全军冲锋,还是骑兵冲在前面,步兵在后面跑。
这完全就是乱来。
正常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不是应当先利用元吉在手的优势,来劝降,打击他们的士气吗?
然后应当凭借着他兵马精锐,直接步兵方阵推进,骑兵两翼掩护才对。正面对决,他们肯定打不过。
李世民现在的这种战法,简直就是官军对流匪的战法。
直接冲锋,冲破敌阵,冲到溃散。
这种方法对流匪确实管用,因为流匪都是乌合老弱,挡不住这种气势无匹的冲锋。一旦挡不住第一阵,后面就崩溃了。
自己居然被李世民如此蔑视,李孝恭气的嘴唇都在颤抖。
李世民没有冲在阵前,因为秦琼带着人拉住了皇帝,不肯让他冲到阵前涉险。
“陛下,冲锋陷阵,就交给将士们去吧。”
冲锋在最前面的,是苏定方。
这位比老师李超还大了十岁的李超大弟子,带着的是契丹、突厥、奚族、室韦、霫五族草原骑兵,加上他自己的河朔镇骑兵,数量不多,也就八千。
可是他们在右翼冲锋,却反而比中军的禁军骑兵冲的更快。
中军冲在前面的是玄甲骑,重装骑兵,数量少但爆发强。而苏定方的右翼骑兵却都是轻骑,他们更轻便迅捷。
骑兵冲锋起来是相当可怕的,尤其是当他们规模集群冲锋的时候。骑兵只有面对严整的方阵,坚固的堡垒时,才会无可奈何。
但面对着一支拼凑起来的乌合大军,却正是大肆冲击砍杀的好机会。
率领着神策军骑兵的张公瑾怒了。
他们的风头居然被抢了。
玄甲骑兵最风光的一仗,是武牢关之战。
面对窦建德十万来援洛阳之兵,秦王以几千兵马主动进攻,玄甲骑冲在最前面。
他们人马俱着甲,每人都是黑色的铠甲,他们无所畏惧,勇猛向前,所向披糜。
十万人的河北军,最后被他们大败。
就算李孝恭和罗艺也都是一时名将,可也无法正面承受几万骑兵的正面冲锋。
贞观大军一冲锋,他们麾下的十万大军,却已经开始动摇。
两人知道,他们就算敢战,可麾下的兵也不敢战。
罗艺手底下曾经也有一支铁骑,幽州铁骑,是他隋朝时镇守幽州的劲旅。数量不多,但凭着这支铁骑,他却能经常出塞进入草原,打的周边部族听到罗艺的名字就畏惧。
可惜,贞观这几年的赋闲在家,他的幽州铁骑也早就被拆分掉了。眼下,他手下的不再是精锐的幽州军,更别提幽州铁骑。看着那些脸现惊恐,左张右望的兵,罗艺很无奈。
元吉被生擒,副帅李孝恭自动成为了全军主帅。
李孝恭很快镇静下来,他既没迎接李世民全军冲锋的勇气,也没有那个实力。
他迅速的做出了决定,撤!
主帅被擒,而武德军又远不如贞观军的精锐,士气也远不如,继续作战,也不过是让他们屠杀而已。
“撤!”
帅旗后移。
李孝恭打算后撤,退入后面的大营。
只是他忘记了,他虽有十万大军,可却是一支乌合。
中军大纛向后一移,撤退命令下一下,迅速的就变成了争先恐后的大逃跑。互相推挤践踏,争先恐后的逃,根本没有队列,没有建制,甚至没有方向。
十万人,成了大溃逃,一盘散沙。
苏定方带着五部轻骑,只盯着那杆大纛。
旗在哪,他们就冲向哪!
张公瑾率着玄甲骑兵一路横冲直撞,无人可挡。但却不及苏定方的轻骑跑的快,眼看着越冲越落后,气的他挥动着马槊左劈右扫,击飞无数。
李世民站在一处山坡上,看着大溃散的叛军,不屑的冷哼。
十万叛军,也敌不过他的一次冲锋。
这天下,谁也别想从他手里抢走!
“恭喜陛下,一战击溃十万叛军!”
李世民对秦琼的恭喜只是很平淡的回复道,“李孝恭和罗艺都算是一时名将,只可惜两只狮子带着的却是一群羊。比起当年朕武牢关大破窦建德十万河北兵,这仗赢的太轻松。”
“来人,把元吉的首级,送去汉京,给太上皇!告诉太上皇,朕回来了”李世民道。
第1034章 谁是下一个?
侍卫腰挎着千牛刀,身着铁甲,面无表情的拦在他的面前。
“陛下有令,任何人不得进入立政殿。”
“让开,孤要进去。”李建成脸若寒霜,他冷声喝斥道。“孤是太子,让开。”
侍卫却依然守在门前不肯让步,“陛下特别交待,就算是太子殿下,也不可入内。”
这么死板的侍卫,让李建成满脸恼怒,他刚从东宫过来。本来皇帝答应给他足够的兵马进攻东宫,结果兵马刚拔到他手,又被调走。手里就两万来人,如何打下一座有万人防守的东宫?
李建成虽然一意要强攻,可连攻多次,结果还是无功而返。
扬州降了,洪州败了,江夏弃了,襄阳又降了。
如今李超已经一路打过来了,距离汉京不过二百里,赶去增援襄阳的两万兵马,还没赶到襄阳就没了,这支援兵结果临阵倒戈也降了李超。
如今汉京城里,人心惶惶,各种谣言满天飞。
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知道,皇帝并没有在西域中矢身亡,皇帝回来了,已经到了长安,带着千军万马回来。
而朝廷对外宣扬的李超李绩李靖尉迟恭秦琼等大将归附新朝,并被皇帝封王的消息,其实也都是假的。
李超已经打到襄阳了,尉迟恭和程咬金也在打武牢关,李绩在打太原。
连他们唯一见到的李靖,可也被以私通叛军的罪名押回汉京下狱了。
其实汉京城里也有许多人本来就是知道实情的,那些勋戚贵族官员士人,他们原先支持太上皇复辟,可现在却又开始在动摇,在密谋了。
李建成认为越是此时,越需要拿下东宫,以稳定军心。
强攻不行,那就只有智取。
把长孙氏和承乾,还有李世民的嫔妃儿女们全拉到东宫门前,不降就砍。
一个个的当众砍,他们总会投降的。
皇宫里的千牛卫,包括原来的亲勋翊三卫五府,这些内卫以前都是勋戚官员子弟。但这次皇帝复辟之后,虽也把大量的勋戚官员子弟授为亲勋翊侍卫,但并不信任他们,名为赏赐为侍卫,给他们进身之途,实际上是皇帝的人质。
皇帝如今真正重用的是千牛卫,千牛卫里的侍卫,都是皇帝亲自选拔。
这些家伙,只怕皇帝一人的话,连他堂堂太子的话都不听。
建成咬牙,他眯起了眼睛。
“你叫什么名字?谁家的?”
“殿下,臣王君雅,太原王氏家族子弟。”
“哦,太原王氏,难怪啊。太原王氏好几房,你是哪房的?”
“太原王氏祁县支房。”
“嗯,王珪家族的,王珪是你什么人?”建成问。王珪当年是他东宫心腹,可后来也投入李世民门下了。现在还在东宫里,不肯出来呢。
“是的殿下,那是我族叔。”
李建成点点头,“你给孤把门打开,回头孤给你调到东宫加个官。”
侍卫无动于衷。
李建成终于忍无可忍,他拔剑直接将剑尖顶在侍卫的喉咙前。
“把门打开!”
侍卫手按到了千牛刀的刀柄上,但他没敢拔刀。他面前的是太子,他不敢。
最后,侍卫终于还是让到一旁,让手下把门打开。
立政殿。
已经三个多月了,可皇后的伤却还没好利索。尤其是咳嗽的严重,天天吃药也无济于事。不过最让皇后担心的还是一直见不到太子,太子就被关在这宫里,可她们母子却不能一见。
建成突然闯入。
他手提着剑,宫人们一阵惊叫,四散逃开。
长孙走上前来。
“你想做什么?”
建成阴着脸看着长孙,“杀人。”
······
武德殿。
李渊正跟柴绍商议。
“襄阳失守,李超已经距我们只有二百里而已,现在朕该怎么办?”
柴绍看着地图,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襄阳比起汉京来,防御性能更佳。可襄阳城这么轻易的丢失,真是太不应当了。
封德彝道,“陛下,不如暂且西狩。”
“西狩?”
西狩,说起来好听,好像皇帝往西去狩猎,其实就是西逃。
“沿汉江进入汉中,然后入蜀。蜀地富庶,又有天险。西狩成都,然后召集勤王兵马,依然还有机会。”
李渊不说话。
有个屁的机会,他心里暗道。一旦他西逃,那么元吉和李孝恭罗艺他们的十万大军,将腹背受敌,到时必败。
而这支主力若是败了,那洛阳和太原也都守不住了。
中原,就再无武德朝的势力了。
经汉中去蜀。
又说何容易,李超可就在襄阳。他们就算可以绕过襄阳去汉中,可李超要追他们却很容易的。
“朕不逃,朕就要在这里与他们决战到底!”李渊咬牙切齿。事到如今,似乎也只能寄希望于齐王元吉的大军能够挡住李世民了。
不过大家心里清楚,这几乎不可能。
“陛下,潼关来信!”
侍卫匆匆来报。
“呈上来!”
随信送上来的,还有一个小箱子。
李渊先看信,看过之后脸色苍白,他亲自打开了箱子,里面果然就是元吉的首级。
“我的儿!”
李渊几乎站立不稳。
柴绍和封伦等人看到箱子里元吉的的首级时,也大惊失色。
刚还寄最后希望于元吉,可现在元吉首级就已经在这箱子里了。
“陛下,十万大军呢?”
“全军溃散,大败亏输,李世民已经攻占虢州。”
攻占虢州之后,李世民下一步,既可以直趋汉京,也可以先东征洛阳。可不管怎么样,汉京武德朝廷算是完了。
殿中一片死寂。
·······
立政殿。
李建成的手下把长孙皇后和其它的嫔妃、皇子公主们都赶了出来。
时隔数月,长孙皇后也终于得见太子承乾。经过这么长时间,太子的脸更加的苍白,但目光里却透露着更加成熟的光芒。
母子相拥而泣。
建成却已经直接从人群里拉出来一个孩童。
却是李世民的第二子楚王李宽,这是李世民的庶子,在李世民还没继位的时候,就已经过继给了李世民的弟弟楚哀王李智云。
李建成把年少的李宽从人群之中拖了出来,然后当着长孙皇后和太子承乾的面,一刀捅进了他的胸膛。
“谁是下一个?”
第1035章 大清洗
襄阳。
时隔半年多,又回到了襄阳。李超直接回家居住,家里还是那个老样子,留下来看家的老门子和一些年纪大的老仆和婆子们,都欢天喜地的迎接李超回家。
李思行在江夏纵兵劫掠,在襄阳倒还算老实。加之他刚入襄阳没多久,李超率军就到了,他马上投降,襄阳还算是保存完好。
“前些日子,有兵过来几趟,倒没敢乱来。”老仆向李超禀报,李府一切安好。因为汉京动乱之前,柯青就把家眷从汉京送去了武当山,李渊没抓到李家家眷做人质。后来又试图封王拉拢李超,倒也就没动李超的产业。
等李超洪州大破刘政会后,李超汉京的产业被李渊查封了,但襄阳这边他来的快,还没动。
其实钱财都是小事,家人没有事就好。
“主母和小郎君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老仆张罗着买了头鸡鸭鱼肉等许多菜回来,设宴欢迎李超。还特意从城外李家庄子里拉来头老黄牛宰杀了,因为贞观这几年与突厥、吐谷浑、契丹等贸易顺畅,大量牲畜输入中原。
不但战马不缺,耕牛挽马也一样不缺,甚至还有许多牛直接就是运到各地屠宰吃肉的。朝廷也放宽了对耕牛宰杀的控制,一般报备一下就行。
“她们现在洪州的庐山,我已经派人去接他们回来了,正好回来过年。”
耕田的老黄牛,其实比小牛肉更好吃。虽然肉老些,但更甜,加上牛肝牛肚等做一道牛八鲜,真正的鲜甜无比。
李超本来是打算让十三娘他们去登州住段时间,但崔莺莺挂念着家里。
这一次的动乱,李超的损失其实不小。不说因为动乱导致汉京襄阳洛阳太原扬州洪州等这些重要的大池里李记产业的巨大损失,而且因为战乱,也使得整个工商业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了。
好在李家也是家大业大,这点损失还是承受的起的。崔莺莺郑红线赵四娘等一群女人,心疼的要死。
李超却觉得经此次动乱之后,新法肯定再无阻碍,李家的产业前景广阔。
在襄阳呆了几天,崔莺莺她们还没到,倒是王承恩带着他的三军人马到达了。
领着六万大军在襄阳城东码头上岸,王承恩也有种意气风发的感觉。以往只是跟在皇帝身边,做一个内侍而已,侍奉皇帝起居,还真感受不到这种统领千军万马的味道。
不过王承恩还算是比较聪明的人,到了襄阳后,没直接带人进襄阳城。
他先把三个军驻营在城外,然后自己带着军官们入城见李超。
“越王真是了得,又一次兵不血刃,不战而夺襄阳重镇。”
此时襄阳李超手里倒也是兵马不少。
他本来带着八千人来,船上还有两千,算来就是一万人马。扬州不攻而下,洪州的那场水战也几乎没有伤亡。从登州出发时是一万人,到了襄阳还是这么多。
而李思行率万余人马投降,接之前来增援的光禄卿刘世龙率领的两万人归降。
李超麾下也有四万余。
本来按李超的意思,那三万降兵,其实没几个真正的兵,他是打算训番话然后发给路费遣送回乡的。但有王承恩之前洪州整军在前,李超也就把人留下了。
虽然这些人纯粹就是浪费口粮,但换个角度想,这些人毕竟参与过太上皇的复辟,若是直接放回家去,弄不好到时还要被地方上的有些家伙利用,或者是为乱乡里。
留在这里,起码还能管一管。一来壮声势,二来等到时局平靖之后再放回去,也不易生乱。
王承恩似乎现在带兵上瘾。
一见李超,先提出把襄阳的降兵也整合起来。
王承恩本打算编两军,不过李超却要淮军独立一军,那些乌合加进来不但提升不了战斗力,还只会拖累。因此最后襄阳的兵编成了三个军。
李超的淮军一万人独成一军,另外三万人编为两军,每军一万五。
于是乎,王承恩这个观军容使,也就观着十万人的军容了。
“越王,对襄阳城里的附逆者,必须先清除。”
王承恩向李超提出清洗襄阳。
“这是陛下的意思?”李超问。
书房里只有两个人,王承恩很爽快的承认。“这一次,太上皇复辟,参与附逆者之多,让陛下都震惊万余,也惊怒不已。我临来时,陛下交待,那于那些附逆者,永不宽恕,绝不怜悯。”
李超沉默。
他其实心里比较反对搞大清洗,适当的杀鸡儆是要,但如果成了全面清洗,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大唐本来经此动乱,大好局面就严重受损,元气大伤。如果再来一次大清洗,那更会伤筋动骨。
那些人确实是该死,但杀人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杀光反对者,那只是理想的状态,现实里,真正能这样做,做成功的极少。就好比王朝末世,枭雄造反。为什么好多农民军不能成功,最后往往是那些豪强贵族们夺取天下呢?
因为好多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