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4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远,你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啊,此法传于天下,每年能救下的人将过万计。”李世民感叹着道,“此法可传于天下否?”
“陛下,臣愿意将此法完全传于天下。但是,接种牛痘需要专人操作,谨防感染等。因此最好还是由朝廷组织专人培训,建立专门的接痘团队,然后为天下各地的百姓接种牛痘。”
“好,此事也交给你来负责,回头先弄一份详细章节,要钱要人,朕都会如数拔给。”
今天观看接痘的人多,李最后只给长子接了。
他原计划是一次性给家里孩子都接痘,但看家里人担忧的样子。李还是打算慢慢来,等老大的情况让大家看到后,再继续。
李世民倒是不客气的跟李提前预订了,只要等李璟的反应好,就要给他的皇子公主们都接上。
李当天就给李璟的院子隔离起来。
晚上,李璟就出现了反应,痘种起作用了,他得了牛痘。牛痘的症状很轻,只能算是极轻的病毒反应,他出现热。但并没有出疹、头痛等天花症状。
手臂上的伤口,开始起了脓包。
李让李世民留下的御医详细的把这些症状记录下来。
第二天,脓包越的成熟了。
“可以取痘种了。”
李璟的这些症状,都表明他的牛痘种接种成功。了牛痘后,接下来就是好起来,以后就有了天花免疫力。
“取这脓浆吗?”一名御医惊问。
“对,这脓浆正是痘种,比起从牛身上找痘种,这种更好。取了就可以种,以后若是大量接种,这种痘种是最好的痘苗。愿意提供痘苗者,可以免费接痘,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些钱。”
刺破痘包,取出痘浆,李直接给自家的老二李珲接上。
第三天,李珲开始出现热症状,而老大李璟已经退热,并且伤口开始结疤。
御医如实的把这些情况上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又亲自来了李府上一趟,亲自检查了两个孩子后,“明天给太子接痘!”
李笑着应下!
第1071章 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汉京,皇宫。
李世民伸手摸了摸太子的脑门,然后又仔细的检查太子的伤口。“嗯,果然已经不热了,伤口也结疤了。”
“父皇,我也感觉我完全恢复了。”承乾笑道。
“别急,再多在这里休养几日,待落痂之后再说。”皇后在一边关切的道。
太子是第一个接受种痘的皇子,不过在他接痘前,李家的孩子已经全都接了痘,且李璟都已经好了,没出现意外。
李家的几个孩子都是手臂传手臂的接痘,太子的痘种,就是由李嫡三子手臂上接过来的,但太子手上的痘,长孙皇后却不让再传。长孙皇后让刺破太子手臂上的痘包,而不让传痘。
理由是传痘苗会伤及太子元气。
这种理由当然比较奇怪也站不住脚,不过倒也不会有谁反对。有李给亲儿子做接痘,又有太子跟着种痘,在贞观三年末的寒冬里,接牛痘成了汉京最火热的一件事情。
由皇帝授权,李迅的组建了一个大唐防疫接痘局,最初的那一百接受了种痘的人,都成为了局里的种痘员,另外京中各药铺、各医馆,还有京城的医学院,也都抽调了人过来学习种痘。
痘苗最开始自然是从牛身上弄。
不过长安的权贵们则都来李家求,李嫡三子手上的痘苗传给了太子殿下,然后秦琼的儿子怀玉等,也都是从李家儿子的手上弄的。勋戚们也给女儿接痘,他们从李的女儿手臂上讨痘苗。
秦怀玉种痘后,他的痘苗也立即成为众勋戚们追逐的好痘苗。
似乎长安的勋戚们都迷信痘苗也有种,从越高贵的人身上得到的痘苗会越好越管用。最最高贵的当然是太子殿下手臂上的痘苗,但皇后不让传,直接划破让它流掉了。于是乎,李家的就成了最高贵的痘苗。
甚至如秦怀玉这样接了李家的痘苗的,还因此结成了一个痘亲。就好比吃了同一个乳母的奶一样,成了乳兄弟似的。
李的一群儿女,每个人的痘都传了好几家,也基本上是李家的姻亲世家。
因为天花的可怕性,李便也让十三娘她们也都种了痘,她们都是还没出过痘的,现在种痘也就不怕将来万一传染了。
种痘甚至都成了一项福利。
李家不但家主、少郎君小娘子们都种了,府里的下人也全都种了。
为他们种痘,都是免费的。
而且他们的痘苗基本上都是来自府上的主人们,然后再互相传下去,于是府里的下人似乎觉得跟主人们关系更紧密了些。
汉京也迅的成立了防疫种痘局,在各个街道设立了接痘处,优先给孩童们接痘。因为求痘的人太多,官方的接痘点接不过来,于是李也允许京中的各个医馆和药房也给百姓接痘。
只要他们先派人在李这边学习接痘,并且他们的种痘的环境合乎要求,那么他们就可以接痘。
这些医馆和药铺给人接痘,当然是要钱的。
如果是免费提供痘苗的,医馆不收钱,还倒给五十文钱。
不少家境一般的人,都愿意免费接痘,然后出了脓包后,让采取痘苗。但条件稍好的人家,则都不太愿意给人采痘苗,他们顶多只愿意给自己家人传痘。这种情况下,接一次痘往往就得要一百铜元,或者更多。
不过哪怕要收钱,但谁在乎这么点钱呢。
整个汉京,各个接痘处,到处都是排着队的人。
天花啊,经常爆,致死率又高。一次,总得死人。尤其是婴孩,往往一染就死。天花可谓是幼儿夭折最大的一种疾病了。现在接个痘,难受几天,就能终身不得天花,也不用担心以后会落个满脸麻子,谁不愿意。
连太子都接种了,听说皇帝皇后都准备接。
全城种痘,全城热议。
而接种之后,大家现确实就如同报纸上说的一样,开始有几天不舒服,但很快就好了,没有半点什么后遗症,就是胳膊上留个蚕豆大的疤而已。
李世民走出太子休息的宫殿,对皇后道,“给青雀他们也全都接痘吧!”
“陛下也应当接上。”
都接上。”李世民心情大好。一般来说,十岁以下出天花的概率较大,过了十岁就很少出了,但天花是有传染性的,且传染极强,大人也一样会传染上。现在就个两天热,就能保证不用再传上,这样的好事,当然接了更好。
“陛下,现在汉京有个传言,百姓把李称为药圣!”
李世民与皇后走在宫里的廊庑里,抬头看着天上的阴云,轻笑了笑。宫殿顶上还是未化的积雪,刚刚一场暴风雪过去,好在京中没出现什么房屋倒塌的情况,汉京的房屋多是新建,质量很好。
不过,地方上肯定会有不少受灾的。
但有这样一场大雪,明年肯定会是个好丰年。好几年不曾下过如此大雪了,这几年来多灾多难,希望明年会是风调雨顺。
“百姓们把孙思藐称为药王,现在又把李称为药圣了,呵呵。”李世民笑了笑,那个药王他寻找了好几年,可始终找不到人,倒是李这个药圣,仅凭这治好天花这项,就足够担的上这个名了。
“文远经此次治天花之事后,民间声望更高了。”皇后道。
李世民笑道,“朕并不担心文远,文远向来谨慎小心,最避嫌疑。”
“陛下误会臣妾了,臣妾倒不是想说文远坏话。臣妾对大唐,对陛下功高勋重,臣妾说的是陛下当用好文远,莫让天下人说陛下度量小,容不得人。臣妾知道无忌在陛下面前,说过些文远的话。”
“其实辅机也是为朕好,说了臣子当说的话而已,你们都没错。朕,知道要怎么做。”
“临近年底,不少地方进献祥瑞。有献白鹤的,有献白虎的,还有献白蛇、白鹿的。各种神瑞,其实在朕眼里,都不及李啊。李,就是上天赐给朕,赐给大唐最好的祥瑞。一个牛痘,每年要挽救上万人的性命啊!”
“而李正在为朕做的科举改革,一旦推行,更能让大唐江山再多延续二百年!”
皇后惊讶,“多延续二百年?有如此厉害?”
“当然,李的新科举法,将真正让天下读书人尽入吾之彀中!皇后,你说如果天下的读书人,都入吾彀中,这大唐江山,难道还不能多延续二百年吗?”
“以后,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那勋戚贵族世家呢?”皇后问。
李世民想了想,“他们封建大唐四方,与国休戚与共,将永远为大唐屏藩!”
第1072章 顿开金锁走蛟龙
正旦大朝,各国来朝。Ω Ωeん1则天门,四方藩国使者排队通过,上殿朝贺。李坐在金殿下阶之下,感觉到无数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
贞观四年的第一天,皇帝下旨进封李为太师。也在这一天,李正式辞去了尚书令、同平章事衔,李卸去宰相之职,正式退出了中枢。但他在朝中的地位依然很高,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越王。
这已经是位极人臣。
金殿之上,皇帝特别把他的位置放到了百官之上。
朝廷的诸宰辅们,皆位在李之下。
皇帝御阶之下,右是太子,左是李,李的位置仅比太子低一阶而已。
一道同意李辞相的诏书宣读过后,紧接着又是加封太师衔。
百官们心思各异,那目光里有羡慕,有妒忌,也有冷漠。
那些目光中有一道是青鸾的,她赶在新年前才到的汉京。去年的一年,她很忙,吐蕃赞普朗日赞被毒杀,吐蕃新旧贵族内讧分裂,战端开启。苏毗贵族在孙波王子和小女王青鸾的带领下,在大唐的暗中支持下,联合一起,跟吐蕃旧贵族们打的如火如荼。
因为苏毗以前是女王制,因此青鸾有大唐的支持,很快的得到苏毗各部的拥护。而反过来,因为青鸾深得苏毗各部的拥护,大唐又对青鸾格外重视。
正旦大朝会上,青鸾亲自上表请求举国内附,在为大唐藩属国。李世民当然很满意,当着这么多藩邦外国使者的面,这非常涨大唐的威风。
李世民大方的册封青鸾为大唐羌唐郡公、苏毗女王。并特别赐封青鸾国姓,收为皇帝的养女,赐封号文成公主!
其实大唐现在除了刚封的功臣八王和宗室八王外,也还有好几个王,但都是些归化过来的藩部领,比如契丹、奚、突厥、吐谷浑等部可汗、酋长们,这些人固然也封为王,但实际上与朝廷的王还是有区别的。
这些人多被称为藩王,青鸾也能成为镇守一方的藩王,十足不容易了。
刚在西域联合大唐夺了自家侄子地盘的西突厥莫贺咄可汗也被封王,他被皇帝加封为碎叶郡王,同时又被封了一个金山郡公的爵位。
奚、契丹几个封王的酋长们,这次大朝上,也都又得了一个郡公的封爵。一个人拥有两个爵位,一个郡公一个郡王,听起来十分奇怪。但按大唐的解释,又都有是原因的。郡王,表示的是他们的部族,已经成为了大唐的一部分,是大唐疆域的一块,他们统领这块地盘,成为封王。
另一方面,他们在朝廷里授爵,是朝廷的臣子。
几个藩王总觉得听不明白,但朝廷告诉他们,多一个爵位多一份俸禄,也多一份荣耀嘛,于是他们都很高兴的接受了。
其实李相信这些人并不蠢,他们肯定明白朝廷是变相的把他们彻底纳入大唐,以后他们就是大唐的一部份,而不仅仅是松散的同盟了,他们真正的成了藩属,成了附属。
只不过他们也清楚,就算明白又如何,如今的大唐,谁敢反对?
莫贺咄本想着入京接受李世民的册封,封他为西突厥可汗,甚至是整个突厥的可汗。但结果却完全不是如此,大唐宣布升安西都护府为安西大都护府。
同时在天山之南设立疏勒等四镇,驻军建城,移民屯田。实际上,就是把天山之地的地盘彻底的吞并了。
皇帝只把天山之北、葱岭以西的地方给了他,却没给他突厥可汗封号。
给他的是碎叶郡王、金山郡公封号。
东部突厥草原,也是这样,大唐直接把漠南占据了,驻军建城,屯边移民。然后漠北给了薛延陀,薛延陀比莫贺咄运气好些,大唐承认了薛延陀汗国,也封了夷男为可汗。
而莫贺咄运气差的多,他的国没了,他从此只是大唐的一个臣子。
皇帝宣布在天山以北,原西突厥故地,设立北庭都督护,由安西大都督府代管。莫贺咄成为第一任北庭大都护,皇帝同时将北庭之地划为八路,授原西突厥的几个部落领分统。
突厥汗国灭亡了。
东…突厥灭亡了,西突厥也灭亡了。
莫贺咄也不再是可汗了,他成了大唐北庭都护府都护,碎叶王、金山公。
很难接受,可最后莫贺咄还是接受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接受,根本就无法离开中原返回西域。就算回去了,如今的西域也不再是过去的西域,西突厥各部有几个真心愿意跟随他反抗大唐的,他们又根本不可能反抗的过大唐。
突厥内乱,最终还是大唐笑到了最后。
东西突厥短暂一统,最终又彻底瓦解,东部的漠南,西域的天山南,都被大唐直接吞并了。
正旦大朝顺利圆满的结束,贞观四年正式开始。
李准备去见青鸾,结果王承恩过来传旨,皇帝要见他。
御书房。
李世民刚换下大朝上穿的礼服,他换了套简单的袍子。
“坐。”
李世民招呼李。
“说实在的,朕真的很不愿意让你辞相,但你心意坚决,朕知道是拦不住了。”
李笑了笑,“我这个懒散罢了,每日早起摸黑的忙于公案之中,实在是觉得累。”
李世民在李面前坐下,他很认真的打量着李。
“诸皇子公主们接痘好都好了,全都过了痘,好的也很快。想到以后他们再不会染上天花,朕心里轻松一截啊。包括朕和皇后她们,也都已经接过痘了。”
“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偶然的现。”李道。
“但这简单的现,千百年来却无人现,直到你现并因此拯救无数世人。文远,朕一直说有功必赏。但朕,总觉得愧对于你,以你的功绩,远不止朕给你的这些封赏。朕亏欠你许多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笑道。
“不,朕确实是亏欠了你,现在朕打算给你些弥补。此前朕给你的越国封地在交州的西南,那里是交州与6真腊的交界地,甚至大部份封地现在还为6真腊占据着。”
“文远,朕打算补偿你,朕将给你三千兵马,这三千兵马就是你的越国卫队,你可以打着这三千卫队,前去亲自夺取你的封地。夺回封地之后,这三千士兵就留在越国,他们的家眷也可以迁去,以后他们就是第一批越国百姓了。”
李惊讶,他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说出这么番话来,之前他对皇帝的分析,皇帝是既不会让他再留在中枢任职,也不会放他离开京城的,起码近几年不会让他走的。
可是现在,皇帝不但许他离开京城,居然还要送三千军队给他,让他去打下越国封地?
“陛下,臣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李世民哈哈而笑,“那就什么也不要说,说领旨谢恩就好了。打下来,是你的封地,也是朕的疆土!”
“臣领旨谢恩!” (。)
第1073章 放虎归山
李超已经谢恩离去,李世民独自坐在交椅上沉思。
“也许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李世民轻声叹声,皇后长孙氏从暖壶里倒出刚炖好的老鸡汤。
“陛下,趁热喝了,最近你天天宵衣旰食,面色都憔悴了许多。”
李世民拿起汤匙,舀了一勺。
“味道真不错,又香又浓。”
连喝了好几口,他才停了下来,“观音婢,你说朕做的对吗?”
长孙皇后本来并不想在这些大事上插嘴,以免影响到丈夫的判断。可见他充满迷茫,还是忍不住道,“臣妾请问陛下,既然陛下心中有犹豫,又为何要下这个旨意呢?”
李世民轻笑。
他把皇后拉到面前,牵起他的手抚摸着,皇后为后宫之首,可却常常亲自下厨为他做饭做菜炖汤,甚至还常常夜里亲自为他和皇子们织羊毛衫。又亲自教导公主们读书学问,这真是一个停不下来的皇后,这后宫说来也不少人,嫔妃等就有数十,更别说庞大的内侍宫女群了。
可这么大的皇宫内廷,皇后却能管理的井井有条。
“观音婢,确实没有人逼迫朕做这样的决定。我之所以下这旨意,实因内心里有直有一个这样的声音,我无法忽视。我仔细的审视了我和文远自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最初是在河北州城下。”
“朕还记得,当时朕喝了李超酿造的白酒,你也知道我酒力不好,结果一下子就醉了。醉后下令让李超入州城劝降,这几乎是送死之行。当时连士兵都不是的张三真去了,而且还成功的替我拿下了州城,可事后,他却并没有怪罪朕。”
“自那以后,朕就留意上他了。后来还去过灞上他家,接触越多,发现越看不透此人。”
想起那些点滴,李世民也不胜感叹。
更何况,李超后来对他的帮助越来越大,甚至是屡屡救他的命。陇西一战,他差点兵败身亡,关键时候,是李超不顾危险,带着一群民夫吓退了吐谷浑大军,挽救了他。
玄武门之变前,他已经山穷水尽,又是李超,助他逆转局势,一举夺得天下。
此后几次突厥来犯,李超都力挽狂澜。
更别说此后李超主导推行贞观新政,让刚统一天下没多久,还处处烂摊子的大唐,迅速的强大起来。
还有这次复辟之乱,也是有李超,才能这么快的平定叛乱,把叛乱的影响最快的消除掉。
“朕思来想去,李超的功劳,太大了。而朕给他的赏赐,太少了。这并不公平,他对朕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可朕却开始四处提防,这不对,朕太小气了。”
长孙皇后并没做评价,她只是轻抚着丈夫的手背。
“陛下是一国之君,你考虑的更长远。”
“是啊,朕以前也是这样想,觉得有备无患。但经历这次复辟之乱后,朕想法却又变了。真心才能换真心,如果朕一次次的亏待李超,那他还会一直保持对朕的忠心吗?人心都是肉长的,朕不能这样对他。”
“否则天下人都会小瞧朕,如果朕连一个李超都对不住,谁以后还肯为朕效忠卖命。”
“无忌总跟朕说,要防着李超,说李超有本事,有声望,还有人脉有财势。但朕仔细想过,李超确实有本事,也有钱财,但那又如何,李超也只是大唐的臣子。李超有许多姻亲,有许多人脉不错,可只要朕处事公平,李超有何理由反对朕,或者说当李超真要反朕的那一天,他的那些姻亲朋友,难道就会选择他而非朕?”
“秦琼、程咬金、崔干、郑善果、孙伏伽、马周等等这些人,朕相信他们不是那种人。朕没有哪里对不起李超,如果李超反朕,他以什么理由反?若师出无名,他只会被全天下的人唾弃而不是支持。”
长孙皇后道,“看来陛下对此事真的是考虑的很清楚。”
“是的,想了许久,也想了许多。朕是天子,是这四海之主,朕应当大气,应当胸襟宽广。朕不应当拿一块封地做文章,那样只会寒了忠臣将士们的心。让李超自己去把越国打下来吧,反正他有钱,用兵的开支都归他自己出。”
李世民说到这里笑了笑,“封地打下来了,朕其实也不用担心什么。那只是三百里封地而已,天高地远,十分荒僻,要经营起来,得需要很长的时间。就算李超能够很快把那里经营起来,朕也不用担心什么。”
“他的封国并不是独立的,等封地热闹了,朝廷到时会选派官吏过去管理,甚至调驻军队。”
“只要朕和李超,都做好份内之事,谨守君臣本份,那就会一直很好。”
皇后给李世民又盛了一碗汤。
“既然如此,那陛下还担忧什么呢?”
李世民摇了摇头。
“话虽如此,但是朕心里确实还有隐约有几分担忧。李超此人,本事太强了,这一放出去,就如同是风筝断了线,再无法操控了。朕也不敢说,事情就会完全朝着朕希望的方向发展。”
“不过罢了,朕不能因为这点担忧,就因此要把李超留在京中一辈子。那样做,是不对的,朕不能把一个功臣当成囚犯。”
“臣妾相信陛下的眼光,陛下一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而后悔的。”
“但愿吧!”
消息如风一般的传出宫,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汉京。
皇帝授兵三千给越王李超,李超即将出京南下夺取自己的封地一事,引得无数人惊叹。
尚书左仆射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