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5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座因海贸而兴起的港城,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蕃区,里面居住着大量蕃人。这里有波斯街、罗马街、天竺街、真腊街、室利佛逝街、新罗街、百济街、东瀛街、突厥街、契丹街等等以番邦异族为名的街区。

    每一个街区,都聚集着大量的该异族的商人。同时,这些街区,也形成了广州极为有特色的商业区。

    据估计,到了此时,广州起码有十万各族蕃人。有些是每年季节性的流动,随商船商队前来,而有些则干脆是一住几年,甚至有已经常驻在广州经商的。

    若再加上大量黝黑的昆仑奴、东瀛奴、突厥奴、波斯奴,以及欧洲蛮奴,还有西南的一些蛮夷奴隶。这真是一座奇特的城市。

    充满包容,充满开放,也充满生机和自由的城池。

    商业气息无比浓郁,周边还有大量的工厂。

    广州除了海贸之外,还有两大支柱型产业,一是广州佛山的铁厂,这个投资巨大铁厂早已经投产,这是一个巨大的钢铁联合产业,拥有海量的工人。

    另一个产业,则是广州的丝织产业。得益于珠三角和长三江地区的种桑养蚕的规模,加上海运的方便,这里便有了极大规模的丝织业。对外出口的丝绸,基本上都是在这里纺织生产而成。

    据说,广州有超过二十万钢铁产业工人,也有超过二十万的丝织工人。

    两大支柱产业,就占据四十万工人。再加上海贸,才让广州在短短十几年间,从十万左右人口,达到了现在百万人口。

    这样一座百万之都,却在李超他们到来的时候,毫无抵抗。

    广州的议会、商会,自发的联合起来,把本来试图征召兵马守城拒纸李超他们到来的广东宣抚使兼刺史等官员给围了,甚至许多士兵都加入到了迎接一方。

    李超他们到来的时候,一箭未发。

    广州完好无损的就落入了护法军手里。

    岭南第一城,第一港,很快就被承乾升格为广州府。

    随后内阁宣布,广州府成为大唐监国朝廷的临时都城,称为南京。

    历史上,广州曾经是南越朝廷的国都,在秦末开始割据,最后控制岭南、福建、交州的南越国,存在一百余年。

    特殊的地理,确实让岭南与中原有很大的差异。

    大唐开放了十几年,大力发展工商,而岭南和广州这边,又因为沿海,在这方面更开放。这里的本土汉人豪族和俚獠土族,还有后来的工商资本家,使得这里的环境确实与中原大不相同。

    高举护法旗帜北伐的李超他们,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拥护。

    南京广州。

    行宫。

    首相李超正在朝廷金殿上,向监国太子以及一众大臣们介绍如今喜人的形势。

    “昨日,福建道已经全都响应护法,加上琉求,目前福建道、广东道、广西道、广南道以及扶南领、都已经在我们的控制之中。”

    听到这喜讯,众人都非常高兴。

    四道一领,可不是简单的四道,而是让他们的战略形势非常安全了。

    有五岭和武夷山为阻,他们现在北边犹如有了一道坚固的长城。

    “还有一个好消息,目前我们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八万。”李超继续道,“其中广州五万,福建、琉求两万。广西还有三万,另外张枢密使和崔将军率领的八万兵马,除两万留守扶南,剩下的五万,马上就将到达广州。”

    张仲坚和崔琰五万人马一到,加上广州的五万,那么他们就有十万之兵了。

    喜讯连连啊。

    他们已经得到消息,皇帝任命李绩为南征元帅,统领江淮各道十万兵马南下,另还会有水师从海上来。

    “李绩不足为惧。”李超很自信的道。

    李绩打仗的本事很厉害,但战争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指挥。

    控制了整个岭南、福建之后,李超现在可以说已经不惧李绩了。

    “我预计李绩肯定是集中一路而来,其行军路线,其实很好判断。”

    从秦发五军征岭南,到汉武大军攻南越,都是那几条路线,必须五岭。

    除了这几条路线,就只能从海上来了。

    福建那个方向是不太可能的,没路。

    而五岭,由东向西,分别为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

    五岭既是山名,同时也是入岭南的五个途径,是五个孔道。

    “秦平南越,凿越城岭开灵渠道,作为重要的军需动脉,也奠定了此后西江支流贺江与西江汇合处的广信,成为早期岭南的文化经济中心。秦以后,则大瘐岭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李超为承乾他们介绍岭南特殊的军事地理。

    五岭之于岭南,就好比于是阴山、燕山对于河东河北的屏障,把中原和草原分开。

    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北方,也是有迹可寻的,这个迹,便是那些山谷孔道。就比如河东内长城的雁门、军都等关。

    大瘐岭位于广东南雄乌径和江西信丰之间。

    这条路跨越数百米山地,崎岖难行。此前,李超和承乾曾经计划开凿一条新路,来取代旧路,让江西与广东之间更加交通便捷,以赣江连通广东的贞水,直通珠江到达广州。另一边,赣江连通长江,再经汉江抵达汉京。

    修建一条大唐京广交通线。

    只不过还没来的及施行。

    历史上,中唐时开凿了这条新路,路面宽达六丈,道路平整,从此大瘐岭通道就成为五岭诸通道中交通最为繁忙者,据说到了宋代时,高峰时每天有万人过梅岭古道。

    大军南来,可不仅仅是通行这么简单,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所需要携带的粮草补给装备是相当惊人的。如果没有好的道路,这支军队其实就是废的。

    因此,李超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李绩的进攻路线。

    本来听说李绩打算兵分五路来攻,可李世民却要求大军一路突进。

    李世民太急了。

    “殿下,五岭虽然通道不少,但可以支撑十万大军南征的进攻路线,却只有三条。”

    “其一,是湘江、灵渠、桂江道。其二,则是潇水…贺江道。其三,便是大瘐岭…浈江道。”

    李超在地图上指出这三条线路。

    打仗,辎重运输非常重要,越是庞大的军队对后勤补给依赖越大,难以就地补充。所以沿着大路、河道行进,就是必然。

    第一条线路,沿湘江经灵渠道然后越过分水岭,进入广西的桂林,进入桂江道,便也进入了两广的珠江水系了,交通运输不用再担心,同时占据珠江水系上游,有顺攻之势。

    这条线路,桂林是重点。

    桂州,一山之隔就是湖南道的道州。秦朝修的灵渠也在桂州境内,而桂州境内的漓江,此时称为桂江,直接连通西江,可顺江直达广州。

    “李绩从这条道路过来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此前太子殿下主持的西运河,已经把湘江与长江、汉江相连。李绩出京后,可率军沿汉江长江湘江一路到达岭北,然后翻过山口,就可以进入灵渠,接着入桂江,对于行军和转运物资,非常便捷。”

    “某打算派张枢密使率兵赶往桂州,把守越城岭,堵住李绩通过这里南下。”

    除了这条湘桂道,李绩还可能走潇贺道。

    潇贺道,就是从湖南的潇水越岭到达广西贺州,经贺水入西江。一样可以顺江直抵广州。

    “某计划由崔琰将军率兵进驻贺州。”

    除了这两条路线,最适合李绩进兵的路线,就是走江西,经赣江到达赣州的南安,从那里过大瘐岭,然后进入广东韶州,经浈水直趋广州。

    李超打算派门下弟子高侃和刘仁轨驻守韶州,这条路最难走,但距离广州最近,李绩很可能行险。

    他自己则坐镇广州。

    对于李超的这个防御计划,并无人反对。李超军神之名远扬,打仗他是行家。

    议事结束。

    承乾留下李超说话。

    “老师有多少把握击退李绩?”

    “李绩用兵很厉害,不过这一次皇帝在后干涉,李绩无法很好发挥,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占据有利地形,可以以守代攻,不需要急着出击,以逸待劳,等他们前来就好。这第一仗,到头重要,打好了,我们的局面也就打开了,下一步就可以北伐。”

    “打不好,只怕岭南的军心人心也要动摇了。”

    “孤相信老师,老师尽管放心去打,孤绝不胡乱指手划脚。”承乾保证。

    “还有,无论如何,孤都会承认老师的国姓。”

    李超摇头,“算了,当初这国姓是先太上皇赐的,如今皇上又剥夺,我也干脆就恢复本姓好了,多谢殿下一番好意。以后,我还是叫张超吧。”

    赐国姓,在唐人看来是莫大荣耀,而夺去赐姓,也算是极重的惩罚。不过李超倒真不在意,从现在起,他又叫回张超了。

    倒是更自在些。

    “陛下查封的老师产业,将来孤一定如数奉还。”承乾保证道。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39章 众叛亲离

   

    汉京。

    枢密院。

    枢密使李绩,与刘弘基、殷开山、段志玄、张公谨、李大亮等一群大将在开作战会议。

    此次南征,大的作战方向,皇帝已经定下了。那就是水陆并进,陆上为主,海路为辅。李绩为南征主帅,到时率十万步骑,越五岭征岭南叛军。

    “湘桂道,潇贺道,还是赣浈道?”刘弘基问。

    坐在那里,李绩表示压力很大。

    兵神与军神的对决,谁能得胜?

    李绩没有什么把握,如果皇帝多给他些时间,他认为以朝廷的实力,是完全能够取胜的,只是需要些时间。

    可现在皇帝催的紧,让他必须在暑热之前攻入广州,避免夏季岭南高温,士兵难以适应。可现在已经三月底了,岭南都已经热起来了。

    虽然还没进入夏季高温,可马上也将是梅雨时节,进军一样艰难。

    最让他头痛的,还是皇帝让他一路进攻。

    集中兵力、重新出击,皇帝的意图是速战速决,尤其是如今到处乱糟糟的,皇帝希望快刀斩乱麻。

    如果分兵多路进攻,声势较大,李绩有把握迫使李超得在漫长的战线上同时应战,难以互相声援,无法互为犄角相助。在拥有着绝对优势兵力的朝廷这边,这是最稳的战法。

    但这种办法,必须大规模调动军队,耗费时间长,军费开支大。

    尤其是容易错过最佳的进攻时间,让李超有足够的时间增强对岭南的控制,并进一步站稳脚跟。

    皇帝的办法是集结精锐,重拳出击,只用十万兵马。这既省时间也省军费,却也有坏处。

    容易被敌以逸待劳,官军有疲于奔命的风险。

    “李超统兵打仗,确实有赫赫之功。但岭南有名帅却无雄兵,我以十万精兵进攻,则如虎入羊群。某以为,枢密使过于担忧了。”李大亮说道。

    李绩只是淡淡的反问一句,“李超真的无强兵吗?别忘记,这场乱事因何而起,不就因为李超在南洋有一支秘密的精锐大军,多达五万吗?况且,你们也别以为岭南就这五万人。”

    他给大家细算。

    李超在琉求岛有私军,据说有三千精锐领地卫队,而且李超在那里还有一支山夷雇佣军,听说也有不下两万。而另外,琉求这些年人口大增,那里有许多移民和工坊、矿山,这些可都是有一支支民兵队的。

    “就一个琉求,拉出五万人,毫无问题。琉求拥有造船厂,也有许多商船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的被征召,转为运兵船甚至是战船。”

    “还有李超的赵国领,那里的兵不多,私兵和府兵加起来也就五千左右。可这些兵,战斗力绝对不弱。”

    “再加上原本驻于岭南的府兵们,现在也都在他们那边。”

    “还有那些汉人豪族和俚獠酋长,他们也有很强的实力。若加上那些商会呢?”

    岭南过去确实在中原人眼里是偏僻,弱小,但如今岭南凭着海贸等的发展,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李超还在那边有全套的军工产业。

    所以,李绩并没有丝毫的轻视李超。

    多少曾经轻视李超的人,都输的很惨。

    “我相信,李超肯定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计划,他甚至都能猜到我们要进兵的路线。”

    兵部尚书张公谨提醒了一句。

    “他现在叫张超,已经被剥夺赐姓了。”

    “李超也罢,张超也好,我提醒大家一句,此人绝不能轻敌。”

    能够在短短时间,把岭南福建都控制在手,这种人怎么可能简单。如今可是贞观盛世啊,若非李超,谁敢造反,造反了谁会支持。

    可偏偏张超做到了。

    他在盛世造反,还如此迅速的把福建和三广都扶南都控制在手。

    一个可怕的对手。

    再次回到沙盘前,望着五岭山脉。

    他摇了摇头。

    “湘桂道,本是最佳进攻路线,越城岭地势最低最平坦,最容易大军通过。而且湘江经过疏通,运输也方便。但李超肯定早有预防,桂州定有重兵在等着我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是李绩的风格,或者说,若是对手不是李超,他也许就上了。可明知对手是李超,还撞上去,那就太傻了。

    “潇贺道和赣浈道。”李绩在这两条路线中犹豫。

    “赣浈道要经过大瘐岭,这里路最难行,大军难通,却易守难攻。不适合十万大军,潇贺道更好一些。”

    最后李绩选中了潇贺道。

    主攻方向,也放在了贺州。

    不过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必要的掩护还是需要的,他计划在湘桂道和赣浈道各放一支兵马,数量不多,虚张旗帜,佯做攻势,以吸引一些张超的兵力。

    半天商议过后,计划确定下来。

    李绩拿着计划进宫面圣。

    李世民看过后,倒是表示赞同。

    “由潇贺道入岭南,主攻贺州,然后趋广州,很好。”

    李绩犹豫着道,“臣请求陛下调拔一些精兵强将,臣估计张超手下兵力会很充足,战力也会很猛。”

    “你想让谁一起南征?”李世民放下折子。

    “臣想请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单雄信罗士信等大将同行。”

    李世民盯着李绩。

    “尉迟恭可以为你副帅,朕还可以调李大亮、张亮随你出征。”

    至于秦琼等,李世民并不放心,其实他就算放心也没用,因为他连续给这几位大将发了几道诏令,让他们入京。

    可到现在,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牛进达、单雄信、苏定方等一个都没有接诏入京。六扇门密奏,程咬金把领地兵马和民兵都集中起来,天天在操练,说是准备去围剿羌人。

    而秦琼毫无反应。

    罗士信、牛进达、单雄信几个,也在操练兵马,拒不入京。

    最让他愤怒的,是苏定方。

    这位李超的学生,大唐八王之一的绛郡王,已经公然在漠南举起反旗,响应李超。

    形势不容乐观。

    大唐边疆八领的分封贵族们,现在只有一半的人接到诏令后,正离开领地前来京城。还有一半的人,找各种理由推脱,没有起程。

    更有如苏定方这样的乱臣直接起兵了。

    也有如程咬金这样的在训练兵马。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想不到,这些人居然会选择张超,而不是站在他这边。

    为何?

    因为贵族们的态度,李世民越发要求速战速决。

    等灭了李超,到时再跟程咬金等算账。

    至于苏定方,他是一刻不会容忍,他已经准备抽调朔方、河西兵马,去围剿苏烈。

    “最快多久能够出兵?”李世民问。

    “大约一个月时间准备。”

    “朕只给你七天,七天之后,立即出兵。各种兵马,从各地军府直接赶往湖南,你在那里集结。”

    “茂公,时间紧迫,朕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拖下去,天就热了,要在岭南打仗更难。朕不可能还等到秋天,等到冬天。朕等不了那么久!”

    李绩心里叹息一声。

    “臣遵旨。”

    李绩退下。

    王承恩进来。

    “何事?”

    “陛下,襄阳、南阳、洛阳、长安、荆州等重镇大城,纷纷都爆发了挤兑和抢购风波,局势很乱,各地官府都在加紧弹压,但有人在后面散布谣言,推波助澜,现在水很浑。”

    李世民眼皮乱跳。

    怕什么来什么,挤兑和抢购风波,最终还是没能控制在京城。

    已经迅速在往外蔓延了。

    “那些地方怎么也发生挤兑,不是已经早下过令,让各地做好准备吗?”

    “陛下,李记在各地的钱庄分行,跟汉京一样,金库里多是空的。本来账面上有许多金银铜钱的,可现在却根本没多少。平时还能够维持,但现在一有百姓商人挤兑,马上就兑光了。”

    纸钞无法兑换,这成了一个致命的危机。

    本来只是李记出问题,现在连带着朝廷的银行和其它商人的钱庄,也都被挤兑了。

    事实上,就算朝廷各地分行金库里有金有银,有准备金,可事实上,谁家的纸钞没超发?而且,大量的挤兑根本无法应对,就算朝廷确实是有钱的,可朝廷也无法调剂,一地又一地的分行被挤兑空了,然后恐慌的商人百姓往隔壁去。

    于是如瘟疫一样,迅速的在蔓延,无法控制。

    大量的工坊、商铺纷纷关门。

    出大问题了。

    “陛下,军心也有些不稳了。”

    府兵是兵农合一,但禁军却是靠军饷吃饭和养家的。朝廷早就把官员和士兵的俸钱和薪水改成了付钞。

    过去确实方便。

    但现在,钞出问题了,纸钞已经贬值了一倍,一千钱纸钞现在只能兑五百铜钱,还兑不到。禁军们手里的纸钞都换不到粮食,养不了家了。

    饭都吃不饱,谁还没怨言。

    “从国库和内库里拿钱,先给官员和士兵们发俸发饷。如果不够,就拿绢和布折,再不够,就从粮仓里发粮抵扣。”

    李世民也没了办法。

    马上征战,他确实不惧任何人,可马下治天下已经够难了,更别说涉及经济这些。

    此时,他只能把早已经退出大唐货币体系的绢、布再拿了出来,甚至把粮食也给拿出来顶上了。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40章 神仙打架

    苏毗国,玉树城。

    四月初的玉树城,依然大雪纷飞。高高的雪山脚下,寒风呼啸,雨夹着雪。

    女王宫。

    殿上,苏毗女王青鸾与数名苏毗大臣们聚集议事。

    殿内生着炉子,很暖和。

    但众人却争执的厉害,大家争执的正是该不该出兵。

    许多人反对出兵,包括青鸾的母亲,原来东女国的女王。早在数年前,青鸾得到李超和大唐的支持,苏毗从吐蕃中分裂出来,并在大唐的支持下,联合青藏各部,屡次击败吐蕃人。

    如今吐蕃虽然还在,但已经残败,退缩藏区,再无过去的凶悍。反倒是苏毗,联合各部,建立苏毗女国,过去数十个大小国家部族,如今都汇聚在苏毗女国之下。

    连以前的东女国女王,现在都成了苏毗女国的大臣。

    “大唐太强大了,我们如果起兵进攻大唐,会立即被灭掉的。”

    “大唐惹不得!”

    苏毗女国是得到大唐的支持才复国的,也是得到大唐的支持,才在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立住了脚,并联合了各部,成为如今青藏地区三家中最强大的一国。

    但苏毗依然是大唐的附属国,连藩属国都不算,大唐可以在苏毗驻军,可以修商路建驿站,甚至苏毗对外的外交和军事,大唐都能为苏毗作主。更别说,大唐对外用兵的时候,他们还有义务出兵协助。

    而现在,女王青鸾,居然提出要出兵大唐?

    “为了一个男人,值吗?”青鸾母亲汤滂氏问。

    “她是我的男人,也是我女儿的父亲。”青鸾很直接的回答,“而且大家不要忘记,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能在这片高原上成为三家中的最强者,靠的是什么?是李超!”

    “可大唐我们惹不起!”汤滂氏还是坚持道。

    青鸾道,“我们并非是入侵大唐,也不是叛乱大唐。恰相反,如今大唐内乱,皇帝与太子开战,李超支持太子,还有许多贵族们也支持太子。在我们的北边,是鲁郡王程咬金,他已经站在了太子那边,他还邀请我们一起出兵。而在我们的东南,那边是南诏。现在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在那边影响很大,他也是李超的学生,他也劝说了南诏要起兵支持唐太子!”

    “那是神仙打架,我们为何要插手呢?”汤滂氏依然道。

    “因为胜利者会是唐太子!我们得站在胜利者的一边!”青鸾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