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6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郎,你回来了。”

    “早该回来的,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拉着老铁枪的手,张超都不敢相信他瘦成了这副模样。

    那双长满老茧的有力大手,现在也软软的。

    “别难过,我这辈子值了,要不是等你回来,我早就走了。几次到了阎王殿门口,都还念着你,又回来了。”

    “爹,我带回来不少药材。”

    “没用了,御医早说了,我这是寿元已尽。年轻时损耗太多精血,这些年补回了不少,可毕竟年过七十了。说来,我都能活到七十多,简直不敢相信。该享的福也享了,足够了。”

    老铁枪念念不忘的还是七娘他们娘几个。

    一妻四妾,还有七子五女。这是他和七娘她们这些年生的,大的出嫁了,小的也都有十来岁了。

    “等我死后,我的爵位还有我的封地,都交给你继承。你那七个兄弟,一个比一个没用,都是我年纪老了,对他们太过宠溺,没有一个成才成器的,封地给他们也没用。”

    “爹,封地和爵位我都会给他们的。”

    “不用了,你早年也帮他们七个都弄到了一个爵位和一块封地,七个侯爵,足够他们了。”

    说了几句,老爹拉着张超的手。

    “爹,你要说什么?”

    老爹示意张超低头。

    “三郎,许多人说你要篡位谋朝,你跟爹说,是真的吗?”

    “爹,没有的事。”

    老爷子让张超发誓,“你跟我起誓,说你绝无此二心,说你对大唐对皇帝忠心不二。文远啊,人不能忘本,我当年只是个独眼老府兵,你是我收留的一个刚下山的小沙弥,咱们能有今天,都是当年太上皇的好。你是承乾的老师又是他的丈人,你不能夺他的江山。”

    “爹,你放心,我发誓,这辈子都不会起二心,不会篡夺李唐江山社稷!”

    老爹听后,欣慰的点头。

    “这就好,这就好,做人不能忘本。你现在是李唐的功臣,如果你踏出那一步,就是遗臭万年的逆贼,不值得。”

    说着说着,老爹咳嗽起来。

    张超帮他拍背,老爹喘气越来越粗,越来越急促,独眼滑过一行行的泪水,然后如风箱一样喘气的他,突然平静了。

    “爹?”

    那个铮铮铁骨的独眼老铁枪已经不再回应了。

    “张越、张迈、张道、张连、张巡、张述、张迁!”张超向着屋外大喊,“爹走了,进来送最后一程!”

    张越七兄弟闻言连忙拥了进来。

    老爹躺在张超的怀里,那只眼睛还张着,嘴也大张着,可无声无息了。

    七兄弟一下子跪在地上。

    张超伸手为老爹合上眼,高喊一声,“爹你路上走好!”

    门外,七娘一声悲呼。

    女眷们都开始哭了起来,连府中下人们也一起哭泣,为这位张家老太爷送行。




第1396章 请陛下退位

    “陛下,太师刚刚入京。”

    王承恩入殿禀报。

    张超一入京,六扇门和飞骑就全面运作起来,张府周边到处都是他们的近探子,恨不得能变成苍蝇飞到府内却盯着。

    每隔半个时辰就往宫里禀报一次最新动静。

    “陛下,张铁枪去世了。”

    ······

    张超入京了,张铁枪去世了。

    承乾坐在御案前,有些索然无味。

    “王承恩,随朕去一趟太师府,不需要摆驾,叫一队侍卫便服就好。”

    不管怎么说,承乾对老铁枪印象很好,当年在灞上,老铁枪对他也挺好的。更别说,护法之战,老铁枪也是拼了命起兵响应的。

    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老将。

    太师府。

    满府素缟,全家戴孝。

    府中已经派人向各家告丧。

    承乾是来的最快的,老铁枪已经洗沐更衣入敛,灵堂也已经设好了。

    承乾上前,上香。

    “多谢陛下。”

    “老郡王回京也有一段时间,朕也派了御医多次会诊,只可惜回天无力。”

    张超披麻戴孝。

    语气比较平淡。

    “老爹是寿终正寝,七十二岁高寿,走的也不痛苦,还跟我做了最后交待,走的很安详。”

    “朕已下诏,追封老郡王为太傅、辽王、尚书令。”

    “多谢陛下。”

    这些不过是些死后哀荣,辽王只是追封,并不能承袭。太傅、尚书令也不过是能在墓志铭上比较好看一些而已。

    陆续有通好的家族赶来。

    秦琼最先到来,带着儿子怀玉来的,大长公主也过来了。

    “想不到铁枪老哥就这么去了。”秦琼很哀伤。

    “他走的很安祥。”承乾告诉秦琼。

    张越兄弟几个,跪在灵前答谢前来祭奠的亲朋。

    张超陪着承乾到后花园里漫步。

    他们既是师徒,又是君臣。

    承乾长的比张超还要高大,身形挺拔。

    两人走在花园的小径上,却一时都不知道开口说什么。

    最后还是张超先打破沉默,他把老爹最后跟他说的那番话,让他起的誓这些都说了。

    “老爹很感激皇家,也感激陛下。”

    承乾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张超会对老铁枪发那个誓言。

    “陛下,那誓言并非只是敷衍老爹,那也是我真心之言。”

    “我知道陛下对我有些猜忌,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我们过去是师生,后来是岳婿,再成了君臣。陛下也登基御极,成为九五之尊。我们的关系慢慢有些疏远,这一年多,我一直在吕宋,不是我故意怠政,实是想让陛下多些时间可以思考。”

    张超与承乾在凉亭里坐下。

    “陛下,如今帝国的发展非常不错,也来之不易。”

    承乾点头。

    对张超,他确实很忌惮。毕竟张超有立君者和废君者的称号,两立两废。而今朝野声望巨大,朝中更是掌握大权。

    说句难听的,张超若真要废他,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承乾他知道自己都没有反抗的能力。

    他既掌控不了军队,也得不到朝堂大臣的支持。

    “倭国银铜矿的事情,是朕有些贪心了。”承乾主动提起此事。

    张超笑了笑,“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发现这两座矿确实没跟朝廷报备,但如果开发,该纳的课税也不会少一分一厘的。其实,朝廷不用亲自经营,朝廷做好监管,然后收税就行。”

    这次的两院大会,承乾吃了一个大亏,碰的头破血流。

    当着那么多议员和百官的面,皇帝的权威一落千丈。

    赔了夫人又折兵。

    “陛下,不论如何,大唐帝国不会变,大唐的皇帝也会一直是李氏。”

    张超突然说起这话。

    承乾心中警惕。

    他望着张超,不知道他这个时候说起这些是何意思。

    “如今朝堂,内阁和翰林院主政,议会封驳审议,并负有监督弹劾之权。在这个架构下,朝廷运转的很好。对外的开拓捷报连连,无往不利。而内,更是工商兴旺,一片繁荣。”

    “这些来之不易。”

    承乾盯着张超,“太师想说什么呢?”

    “陛下以为,现在这种模式,是不是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呢?内阁票拟、翰林院批红,御史台监督弹劾、议会审讯封驳,枢密院和兵部负责军事。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那朕呢?”承乾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了,终于要摊牌么。

    “陛下是天子啊。”

    “然后呢?”

    张超没理会承乾那张不好看的脸,他自顾自的把他心里已经架构好的那套大唐特色的宪政体系缓缓的说了出来。

    外有诸侯分封屏藩,而内政由内阁宰相负责,翰林院、议会、御史台等协助,既分权又监督。

    内阁、翰林院、议会等都对天子负责。

    但天子的权力要受到限制,天子是天下之主不会变,但四边交给诸侯,朝堂交给宰相、学士们等。

    “呵呵,一切都好,可太师考虑过朕吗?朕的位置呢,难道以后就成为一个高高在上,但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

    “当然不是,内阁、翰林院、议会、御史台、枢密院等都是在陛下领导之下运作。”

    “实质上朝中大事,都由内阁票拟、翰林院批红、议会封驳,御史台负责监督百官,朕依然只是个摆设。”

    “如果内阁处置不对,陛下可以否决啊。遇重大事务,陛下有权召开御前会议,也有权召开议会两院大会。”

    “朕不能接受!”

    没有其它人,这里只有他们两人。

    这已经说的非常直白了,头一次如此摊牌。

    虽然心里早明白这一切,可真听到张超亲口说出这些的时候,他还是不能接受的。

    他气的发抖。

    保留一个天子头衔嘛,然后呢,他这个皇帝跟个傀儡有什么区别。

    “太师,为何如此多此一举,你现在要兵有兵,要人有要,何不直接让朕给老师加九锡、假黄钺?何不让朕直接禅位?”

    “我从没有想过,要篡位皇位?我所谋划的这些,只是为了让大唐延续更久,是为了让我华夏开疆拓土,殖民四海。”

    “朕不接受!”

    “臣想让陛下与诸侯、大臣们约法立宪,明文立宪,把如今朝堂的权力侵害,组织架构以明文写下来,立为制度,永远遵守。”

    “诸侯大臣共同宣誓护卫大唐,维护天子。如有人叛乱,或朝中有人篡位,则诸侯与地方大臣共同起兵勤王护驾!”

    立宪,就是要明文约法,君臣共同信守约法,保证现在的这种模式的运营。

    皇帝依然是天下共主,但朝堂由内阁、翰林院、议会负责,首相是行政之首,首相向皇帝负责。

    但皇帝虽是天下之主,可皇权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皇帝没有官员的直接任命权,没有军队的直接指挥调动权。

    宰相学士虽名义上是皇帝选任,但其实是由内阁和翰林院举荐候选人。两会议员,则是推行出来的。

    皇帝是天下兵马的最高统帅,但实际军队的选将权由内阁代行,调兵权在枢密和五军都督府,统兵权在三衙,军政系统归兵部。

    “朕不接受!”

    承乾再一次道。

    “陛下,这是大势所趋,贵族、士大夫、工商地主们,都希望维护现在的制度。没有人再愿意接受太上皇那样的皇帝了,那样的时代太不稳定了,大家的利益难以稳定。穷则思变,但现在大家都很满足当下,没有人想变。”

    “朕说了,朕不接受。”

    张超看着承乾,很平静的道,“说句实话,就算陛下不答应,又如何呢?陛下难道以为凭借八百宫廷侍卫,陛下就能变天?或者,陛下以为长孙无忌他们号称保皇党,就真的能改变如今这大局?”

    “陛下,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啊。”

    “就算拼个鱼死网破,朕也决不会当个傀儡皇帝。”

    “臣说过,陛下并不是傀儡皇帝,只不过和内阁等各司其职。”

    承乾冷笑,“那朕的职责是什么?傀儡吗?”

    皇帝的情绪很激动,现在基本上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了。

    张超叹气一声。

    “如果陛下真的万般不能接受,不容半分妥协,那么最后的结果其实也很明了。”

    “什么结果?”

    “或许到时陛下只能退位,朝廷扶立新皇登基。”

    “太子才两岁!”承乾咬牙怒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简直是太目无君上了,欺凌君主,大逆不道。

    “不到万不得已,并没有人愿意这样做。”

    “朕就算当太上皇,也不会当这个傀儡的。”

    “其实陛下不急着下结论,回宫后好好考虑再三。就算陛下立宪约法,可陛下依然是大唐皇帝,天下共主。”

    承乾不再回答张超。

    张超叹气。

    他确实不愿意再让皇帝掌权了,但保留皇帝,也是为了天下稳定。内阁群相制,又有翰林院制衡,能保证中枢的稳定。而议会两院,代表的是现在天下掌握着权力的贵族、士大夫、工商地主这三大阶层。

    把皇帝高高供着,也同样是镇着朝廷大臣和边疆诸侯,这是共主,维持大唐帝国的重要联系,没有这个共主,则大唐帝国和分封诸国就要散了。

    话他也跟承乾挑破了,他若不能答应,那就只能换个皇帝了。

   




第1397章 劝君更上一层楼

    前来太师府的人络绎不绝。

    房玄龄、褚遂良、马周、李靖等宰辅大将都来了,连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等在这个日子也都过来吊唁。

    黄昏。

    张超招待马周、褚遂良、平阳等喝茶。

    “刚才我和陛下谈过立宪之事,陛下的态度看似不肯妥协,我也已经跟陛下说了,如果陛下不肯,那最终就只能请陛下退位。”

    苏烈眼中泛过光彩。

    马周则有几分担忧,“让陛下退位?”

    他潜意思是谁来继位呢。

    连平阳都紧盯着张超。

    “如果陛下不能接受立宪约法,那么就只能请陛下退位,然后由太子继位。”

    苏烈有些失望。

    许敬宗比较直接的道,“太子显才两岁,而陛下如今才二十出头。刚御极不过两年时间,此时让陛下传位于太子,并不太合适。某以为,天下有德者居之,不如·····”

    张超眼神制止了他说下去。

    谁都知道许敬宗这个不如后面是什么意思,与其让年轻的皇帝传位给两位的太子,倒不如让他禅位于张超。

    可张超并不愿意,不是他不想当皇帝,而是他觉得时机没到。强拧的瓜,并不会甜。时机不成熟,代唐自立也不会有好结果。

    褚遂良倒也觉得许敬宗的话并不是不行。

    他斟酌着道,“迫陛下退位,只怕不会这么容易,到时让太子继位,可以后难保太平。万一太子长大之后,想要亲政呢?难道又要再来一次迫陛下退位?总不能以后大唐每一任天子,都得被迫退位吧?”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

    但凡有点能力的皇帝,只怕都不能接受这种什么宪政。虽然对诸侯朝臣们来说,宪政这种模式挺好,可皇帝绝不会甘愿的。他们会始终认为君权神授,权力是与生俱来属于他们的。

    “我倒觉得许公说的话有道理,世上能有几个如文远这样能够不贪恋权力,还把事情看的如此透彻之人呢?如果文远你接受禅让,肯定能够与诸侯们约法立宪,到时有你这个榜样,就算几十年后,新君继位,也就有了传统,也能接受宪政了。”

    许敬宗点头,“是啊,现在我们这些人强压着皇帝,可以后呢?隔一二十年就要闹上一次吗?不如一劳永逸!”

    马周没有表态。

    苏烈看着有人支持禅让,立即道,“老师,许学士说的对,这天下有德之人居之。承乾如果愿意宪政,我们当然拥护他。可他现在既然表态坚决不肯,那我们就只能让他退位。但他退位之后,不能再把皇位传给太子,要不然,二十年后,只怕又要来一次。”

    “皇帝退位传位太子,天经地义,禅让与我,会有几人同意?这必然又是一场动乱!”张超叹道。

    “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整天提心吊胆,担心皇家反复,倒不如现在一了百了。我们都相信老师若登基,必然能够约法立宪。若是老师还担心其它的诸侯和大臣,那这个事情也简单,老师先与诸侯和大臣们约法立誓,承诺继位之后立宪,实行宪政,承诺会保护诸侯贵族以及大臣议员们的权力,保证如今的格局不变,那谁会拒绝呢?”

    “对啊,以文远之威望名声,只要约法,必然能得到大家的支持。继位之后,再立宪,则必然天下稳固。也许如长孙等可能会阻拦,但只要我们先出手,则必能掌控大局。”

    一群宰相、学士、将帅们,谈起篡位改朝,却如家常便饭一样。

    大唐立国二十二年了。

    三任皇帝,可前两任都是被兵变退位的,现在这位皇帝大家也不能容忍了。

    皇帝权威确实已经没有什么让他们敬畏的。

    苏烈更是直言道,“要动手就趁早,得小心皇帝拼命。要我说,现在就调兵封锁京畿,关闭京城,把长孙等全都控制,然后让皇帝禅位,免得夜长梦多。”

    张超既然已经跟皇帝挑明了,那么难保皇帝要做什么拼命的事情。

    秦琼也终于开口。

    “如果文远愿意担此重任,那我愿意出份力。”

    平阳公主也道,“夫唱妇随,无论三郎做什么,我都支持。”

    北衙元帅和兵部尚书都表了态。

    苏烈和许敬宗便都望向李靖。

    李靖一把年纪了,也料不到临老了还能遇上这样的事情。

    他沉吟了一会。

    “我也支持文远。”

    苏烈脸露喜色。

    枢密院、兵部、北衙都已经表态支持,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拿到发下调令兵和颁下兵符,支持张超的大将,能够拿着枢密院的调令和兵部的兵符,以及北衙的命令,去调动北衙之兵。

    中军大都督郭孝恪也是毫不犹豫的表态,“我坚决支持太师。”

    汉京里最重要的几位军方大佬都表了态,内阁的褚遂良和岑文本,翰林院的许敬宗等也都表态支持。

    “马院长,你的意思呢?”许敬宗问马周。

    马周心情有些复杂。

    他与张超的关系那是非同一般,可心里面,他其实并不愿意看着张超篡位。在他心里,还是有一道忠君的坎。

    更何况,承乾也是他的学生和女婿,他一直认为,承乾其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只不过大家都比较担忧承乾掌权,会和太上皇李世民一样威胁到如今的政局。

    他是支持张超的宪政的,可现在张超说承乾不肯妥协,最后可能要让承乾退位。而许敬宗等更是唆使着张超要代唐改朝,连军界的这些将帅都全都支持,这事情,确实失控了。

    “如果皇帝禅让,那文远打算如何安置他呢?”

    张超道,“明天,让陛下再召开一次两院大会,如果陛下肯约法立宪,我依然还是坚决维护大唐。”

    苏烈有些恼火的道,“老师,都什么时候了,这个时候是恭让的时候吗?”

    平阳道,“如果皇帝禅让,那么退位之后,朝廷可以仿太上皇,给他在美澳分封一块封地。其余宗室诸子弟,也可以如此。”平阳毕竟是皇家人,在这个时候,还是为皇族争取了一下。

    马周看了看许敬宗、苏烈、褚遂良、岑文本他们,又看了看李靖、平阳他们。最后心中长叹一声,时势如此。

    “文远,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现在就拿出一个态度来。你若有心维护现状,那就表个态。若是你有心代唐,那也下个决心。这个时候了,也没有必要再优柔寡断!”

    张超目光望向众人,在这里的,是新党中的中坚,但也只是一部份人。

    “你们的意见统一吗?”

    苏烈第一个道,“我坚决拥护老师代唐自立。”

    许敬宗也举手,“我也坚决支持!”

    秦琼点头,“我支持!”

    “支持!”

    “支持!”

    马周也点头,“我也愿意支持文远!”

    既然张超愿意约法立宪,那么天下只是换个皇帝改个国号而已,其它的并不会变,如果这样能换来稳定,避免更大的分裂和混乱,他马周也愿意支持张超。

    张超手指敲打着桌子,这个时候,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其实也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他这次回来,也确实没有想过要代唐。

    可承乾的态度,让他有些无奈。皇帝坚决不肯宪政,又不甘于放权,这早晚是个隐患。

    而支持他代唐的人,更是意外的多。

    “此事,还应当与其它人商量,我想问下魏征、房玄龄等人的态度和意见。”

    马周摇头。

    “这种事情,你难道还想要先开个两院大会,来个举手表决再说?既然决定了,那就不要犹豫,先控制局势,然后再来谈不迟。我以为,事不宜迟,现在就要请几位元帅开始调兵。”

    李靖同意。

    “须提防皇帝和长孙无忌,最好现在动手。”

    “文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是啊,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犹豫了。”

    张超长吐一口气,时势造英雄,现在不是他想要篡位,而是大家更愿意他来取代承乾,取代李唐了。

    “好吧,现在就调兵。”

    既然要动手,就得稳准狠。

    “我现在立即去内阁,李帅回枢密院,平阳你去兵部,义父回北衙,苏烈你去联络李君羡和吴黑闼他们出城调侍卫亲军。老马,你和老许回翰林院坐镇。老褚你和老岑去联络议会的魏重和御史台、汉京府等各衙。”

    “这个时候去内阁怕不安全,文远你就留在太师府,等局势控制了再说。”

    “内阁为中枢首要之地,必须得盯着。”

    当下,众人按照计划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