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6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臣妾愿意养一只试试,但请让臣妾挑一只比较温驯点的。”
“你可别勉强哦。”
“臣妾愿意试试。”
张超还是打算自己养一只,有只二哈在身边,能够帮他回忆许多快要遗忘的旧事。
打了两个响指,张超召唤二哈回来。
二哈虽然平时瞎折腾爱疯,但对天天喂他的张超倒也还熟,一听到响指立即就跑来了。
蹲在地上,一脸正经的望着张超。
“吃牛肉干。”
张超看他这么听话,于是递给他一粒牛肉干。他现在正在训练这只狗听话,每次他喂二哈时都会打响指,然后几天的时间,这狗就已经有了条件反射了。
一听到响指,就马上跑过来。
甚至还已经学会了摆个好坐姿,坐在那安静的等牛肉干吃。
它不这样做就吃不到肉,几次下来,这疯狗还是很聪明的领悟了许多指令。
“二哈,来,握手。”
二哈一看到张超伸出一只手掌,马上抬起了自己的左爪,张超伸手跟它握了几下,然后奖励了它一粒牛肉干。
二哈嚼的很起劲。
“它好听陛下的话啊,在陛下面前,如此乖巧。”
徐惠看着二哈此时的样子,又十分的惊讶好奇,自己怎么都叫唤不动二哈。可皇帝却还能让这二哈握手、人立,甚至是转圈圈。
简直不可思议。
“哈哈哈,这就帝王之威,朕有帝王之威,对着他释放出王霸之气,这狗立马就被震慑住了,于是朕怎么使唤它,它就马上能明白并照做。”
“陛下骗人,明明是你拿牛肉干引诱它。”徐惠很快就发现了真实的原因,笑着拆穿张超。
“怎么可能是牛肉干的原因呢,难道你的意思是朕居然不如一粒牛肉干?”
“臣妾不敢。”
“不用这样,开开玩笑而已。”
看徐惠脸色变了,张超连忙打起笑脸。皇帝有时跟别人开玩笑就这点不好。
夏天到了,汉京也越发的热闹起来。
在汉京,有三支船队也即将启行,这三支船队将分别前往美澳非,是去往大华帝国的三个诸侯国,美国澳国和唐国。
尤其是去美澳两地的船队,满载了许多物资商品,还带了一些奴隶和囚犯,他们将去为李世民和李治父子补给,同时向他们宣读大华代唐这个消息。
因为太过遥远,而且对那边的贸易还相当的小,航线既远,如今一年才有一次商船往返。李治和李世民去年离开,到现在也有一年了,但并没有船队前往。
所以,他们现在其实应当还不知道大唐已经被大华取代半年多了。
许敬宗曾建议张超不要派船去美澳,甚至是封锁往那边的航线。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让他们自生自灭,省的留个后患。
但张超拒绝了。
要是他想暗中灭掉李家,当初也就不会让李世民父子去美洲开国了。
当初就已经说好,让两人去海外,并不完全是放逐,还有开拓殖民的意思。如果现在封锁航线,放任他们自生自灭,那他此前做的那些不是白做了。
再说了,张超也并不畏惧什么后患。
张家代唐,当时是得到多数人支持的,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所以李世民就算知道了这事,他别说没能力杀回来,就算杀回来?
难道以他曾经是大唐皇帝这么一个身份,就能跟拿破仑一样登高一呼,就应者云集?
张超又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搞的民怨沸腾,百姓反对。
恰相反,他自登基以来,履行了他与诸侯们的约定,定了约法,颁布了宪法,实行了内阁责任制。
他的朝廷更开放,新政推行更全面,大家的日子也更好。
没有半点理由,还会有人支持李世民。
就算有那么几个,也成不了气候,连长孙无忌等那些人,都放逐了,还有谁有能力支持他呢。
给李世民李治送去补给,张超是要维持这两个开拓点。
当然,这次过去的不仅是补给物资,还有好几家殖民公司,都是一些商人,他们愿意去美洲澳洲冒险,也有一定的实力。
张超招募了十五家殖民公司,美洲八家,澳州七家。
每家向朝廷出资认购了一块封地,地盘不小,然后他们就获得了海外建立殖民地的权力。
殖民公司与封地基本差不多,唯一区别是封地是诸侯家族世袭,而殖民公司则是公司永久拥有,公司为股份制。
殖民公司拥有殖民地,也不需要功劳获封,他们是朝廷直接卖海外的地给他们,然后他们自己去经营建设,照样有朝廷派出的御史,照样要向朝廷交纳税收。这种殖民公司,其实就是给那些资本家们一个红利。
对朝廷来说,殖民公司也有好处,就是能够弥补朝廷无力更多对外开拓的不足,让这些有实力有资本的民间力量集中起来,却经营开发海外,抢占先机。
殖民公司也一样能够拥有殖民地的武装力量权力,各种行政、军事、司法、税收等方面,都与诸侯封地是看齐的。
这次第一批十五家殖民公司,都算是实力较强大的。
他们派出一批管理人员,载着第一批殖民者前往美澳,建立殖民据点。
这是一个双赢的计划,朝廷卖出不少殖民地,赚了一笔钱。而那些商人们组建殖民公司,也拥有了一块殖民地可以经营。
从普通商号,到殖民公司,这跨越自然是很大的。
有地盘有军队的公司,岂能跟一般的公司并提,地位也要提升不少。
希望船队过去的时候,李世民父子还都活的很好,可别已经被土著给灭了,那就遗憾了!
第1460章 李世民
李世民开启了卖别人家地发财的先例,现在张超也开始这样干了。
空手套白狼,爷卖崽田不心疼啊。
十五块海外殖民领,光保证金就收了三千万贯,卖地钱又卖了六千万。朝廷一次就放开了十五个封地,名额有限,下一次放开名额,机会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因此,虽说是远在澳州美州,但一样有商人心动,甚至因为张超给出不少很优惠的条件,比如殖民地前五年免税。
再比如殖民地在封地内用兵对付土著,是不受限制的。
每块殖民地,地盘都很大,且都是选的极优良,适合发展的地方。澳州的七块殖民地,都在东南海岸,美洲的封地,则北美南美都有,避开了土著势力最强的中美地区。
每一个地方,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那些资本雄厚的商人来说,一家殖民公司最少要十三个股东,因此四百万的购地钱,加上两百万的保证金,真算不了什么。
看着皇家经营的耽罗、吕宋、琉求,以及钦州港、大连、旅顺港、交州港、李家坡港、张家口城等这些商贸口岸,全都是流金淌银的聚宝盆,谁不心动呢。
反正一块殖民地到底值不值四百万,这个东西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在一些普通百姓眼里,可能会觉得花四百万跑到万里之外去买块领地,那简直就是疯了。
那块地能有什么用?
但对一些资本雄厚的商人来说,却又完全不同了,他们的眼光更长远。简单的说,一个商人再有钱也只是个商人,但如果他拥有大量的工人,甚至能纳大量的税,那么他有可能成为商会一员,甚至成为议会一员。
身份立即就摇身一变,完全不同了。
而如果一群雄力很厚的商人组建一家殖民公司,购买一块领地经营,他们就成为了殖民公司的股东,身份立即又不一样了。
商人到了一定层次,已经不是简单的靠商品赚钱了,他们追求的是影响力。
“陛下真不担心他吗?”
御书园里,张超和马周等一众宰辅,每人牵了一条二哈在遛狗。
马周很无奈,他一看到那二哈,就不喜欢。
可皇帝赏赐不可辞,好些个宰相赏了一条。
九个宰相、九个学士,还做不到人手一条呢,因此说来能赏到二哈的,还是深得皇帝宠信呢。
但马周是真不喜欢。
这不,这会他跟皇帝边走边聊,结果手里的绳子突然扯不动了。
一回头,二哈跟条死狗一样躺在地上,舌头还伸出老长一截子。
他拉扯了几下,二哈就是不动,他用力拖,结果二哈还真的就任由拖着走。
“这死狗!”马周都气乐了。
张超哈哈大笑,“你平时整天忙碌着,也应当多散散步,你还有消渴症,更应当多运动下。以后这狗你带回去好好养着,每天早晚都遛个小半个时辰,也算是帮你锻炼了。”
张超一本正经的对马周下命令,“必须你亲自遛,不能让下人代替。”
马周一脸无奈,还从没有见过有皇帝对宰相下这样命令的,给条这样难搞的死狗给他,还要亲自养。
“陛下,这狗怕不是得了病吧,肯定是水土不服。你看他毛这么长这么厚,原本生活在东北的冰天雪地冻原上,现在在我们这里养,天气这么热,现在又是夏天,这狗怕是适应不了。臣看,还是饶过臣吧。”
“不行,这狗你一定要养,还得养好了。若是他给养死养瘦了,朕可是要找你算账的。”
那边房玄龄和魏征也手忙脚乱,他们俩人的二哈虽然拴着链子,可也在那里互相撕咬嚎叫呢,弄的两位大臣左呼右喝的,真是烦不胜烦。
可听到皇帝跟马周的话,他们也只能无奈笑笑。
遇到皇帝有时不讲理,他们还能怎么样呢。
马周干脆就直接拖着绳子,当拖了块石头。
那狗也硬气,愣是保持一个姿势躺尸一般不动,任由马周一步步的拖着他走。
张超在旁边看的极欢乐。
打个响指,他的二哈立马蹲坐他的面前,张超指挥着他做了几个动作,然后赏了他块牛肉干。
马周看了看张超的那条二哈,再看了看自己那条。
区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陛下这条肯定是狗王。”马周咬牙道。
张超把几块牛肉干递给马周,“你不能跟二哈来硬的,否则它们的那死脑筋也会跟你硬顶到底。他们吃软不吃硬的,拿点肉干引诱一下,它们立即就听话了。”
马周试着拿着牛肉干引诱了一下。
果然刚才还一直躺尸装死的二哈立即就活了过来,围着他摇头晃尾的。
扔了块牛肉干过去,二哈吃的无比开心。
马周摇头叹气,遇到这么一条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陛下,你真不担心他吗?”
张超知道他说的他是李世民,对于李世民,现在大华一般称呼他为美王,虽然美王的封爵其实是在他儿子李弘身上。
但总不能直呼其名吧。
“不用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果他能够理智一些,他就知道对抗他没半点胜算。他也离不开中原,他需要我们的商船补给,也需要与我们的交易。否则,他那点人马实力,连跟土著对抗都难,想要所发展,很难很难,就更别想说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了。”
“那陛下就不担心他卷土重来?”
“李世民四十多岁了,他最多还能活二十年。在美洲,二十年他能做什么?”
那可不是在中原,在中原如果有个十年积聚,也许能练出一支精兵,然后起兵。或许通过战争,能迅速的壮大实力。
可李世民在美洲啊,那地方,全是些土著,就算他征服一些部落,可也不过是成为一群原始土著的王而已。
没有足够的人口,也没有配套的技术、工匠甚至是读书人等,想从零开始在美洲崛起,二十年绝对是不够的。
而那太平洋隔绝,会让李世民任何对中原的野心,都只能望洋兴叹。
张超是不惧李世民的,他现在做的,也不怕资敌。
他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开拓。
李世民父子只是第一批去开拓的,现在第二批开拓者已经送过去了,以后还会有第三批第四批,一个个殖民据点会建立起来,然后慢慢的扩大。
征服外族,最终在那里站稳脚根。
也许,二三百年后,当那边的汉人实力强大起来后,会脱离大华,但那又如何呢。
张超并不在意。
从远的来说,这是汉家的开拓,文明的扩张。从近的来说,在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摆脱大华帝国前,大华帝国在那里的投入,都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甚至就如现在,朝廷并没有什么投入,却已经赚了很大一笔了。而等那些据点建立起来后,中原就又多了一个出口市场,多了一个原材料的供应地。
诸侯国、殖民领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都难建立起成套的手工业体系,他们这方面主要还是要依托中原地区,他们会是许多商品原料的产地,生产原材料,然后卖给母国,又从母国买入那些加工好的工商品。
在这种模式下,其实就是朝廷从诸侯那里吸血,会越来越强。
而诸侯也会对母国越来越依赖,他们没有成体系的工商制造业,那么军械等诸方面就很难独立发展。
一旦与国母交恶翻脸,被切断经济往来,他们得到的往往就是经济崩溃的下场。
只要张超能够对诸侯国实行一定的技术封锁,不让他们轻松的发展出自己的工商制造业体系,他们就永远缺少一根能让他们站立起来的脊梁骨。
后世的许多殖民国,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殖民地,让殖民地成为单一经济模式,成为原料供应商,成为工商品销售地。
一些殖民地,别说生产武器了,就是连根针,都没能力生产。
大华以后会越来越强大,吸收着诸侯国、殖民地的输血,矿产冶炼,军械制造、造船制车等各方面都保持着全面的领先,拥有强大的军事动员和装备能力,诸侯国又如何跟朝廷抗衡呢。
这次给李世民送去的补给,也不是白给的。
李世民要拿东西来换,黄金也罢,皮毛也好,甚至是奴隶、药草等都行,哪怕穷的只能拿鱼干来换,他也得换。
没钱,就欠账贷款,付利息。
总之,不会是无偿的补给,以后会是贸易方式。
李世民想要刀想要剑,想要船想要药材,甚至是想要根缝衣针,他都得从张超这里买。而且张超以后也会对许多生产制造业的工匠技术人才的出口,做出更多的限制。
李世民想要摆脱朝廷,自己发展出一套自给自足的体系,还道路漫长呢。
“若他听到中原的变化,想不通怎么办?”
“不会有这种可能的。”
“谁能保证呢,他那脾气,有时也很固执的。”
张超笑着逗弄着自己的二哈,漫不经心的道,“他又不是朝廷册封的美国公,真正的美国公另有其人呢。”
第1461章 哈里发
朝中有马周、房玄龄、魏征这些人在,张超其实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大方向拿着,但具体的事务并不用自己操累。
也不用每天宵衣旰食,早睡早起,倒也挺潇洒自由的。
其实朝廷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论是征讨东海三国,还是进攻真腊,又或者是在信度与戒日国的对峙,对大华来说,并不是什么非常紧急的事情,大华是那个主动方,一直控着局势。
西边的阿拉伯人倒是有些威胁,不过现在大华积极推动着罗马等国对阿拉伯人围绞,大华也正式设立了几支分舰队,分别是地中海舰队、红海舰队和波斯湾舰队,分驻于三处,舰队规模不算大,都是十几条船两千人的分舰队,但另配有一支三千人的陆战旅。
始终,大华和阿拉伯其实都还没有爆发全面的冲突。大华的海外舰队,现在也与阿拉伯没有什么直接的交战,北边的河中、大夏地区边境上,也还很安宁。
阿拉伯人也不愿意直接与大华交战,尤其是当大华不时的跟他们透露点信息,什么可以合作之类的。
阿拉伯人还在争取把大华从罗马人的联盟里拉出来,他们希望与大华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在之前的一系列试探之中,阿拉伯人也明白了大华虽然是根基在东方,可在西域也拥有了强大的实力。
特别是大华的贸易,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非常重要。他们很希望继承波斯人的地盘后,也把与东方的贸易合作关系继承下来。
原本他们还是想要用强,迫使大华与他们合作。可大华的态度非常强硬,尤其是他们的实力很强大。
特别是在海上这一块,阿拉伯人对此还无办法,他们本身是半岛的游牧部族起家,海上没什么实力。在征服波斯后,虽说也得到了波斯的海军力量,但实力受到破坏,很弱小。
他们的船,根本无法也大华的海军相对抗。
在此前的几番小规模冲突中,大华的海军控制着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后来甚至是把波斯湾给封堵了,还占了好几个岛和两个扼守海湾的港口,他们也都只能无可奈何。
阿拉伯人在席卷波斯的时候,倒也没有因此骄傲过头。
在与大华实打实的摩擦了几次之后,他们现在很现实。
当然,其实阿拉伯人里也有人表示,海上打不过华帝国,但陆上他们肯定无敌的,不过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哈里发还是很谨慎小心的,现任哈里发是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早年当过牧羊人和商贩,这位先知的追随者和继承人,其实在早期是反对先知的,甚至积极迫害过先知,还曾经行刺过穆罕默德。
后来他却改变信仰,不再信仰阿拉伯传统的多神教。
后来他成为先知的追随者,并成为了他的两大顾问之一,他参与了早期的主要战斗,以及奇袭叙利亚,成为先知的亲密战友,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先知。
曾经出身低微,牧羊人和商贩的经历,都让他比一般更加务实。
在与华帝国的交锋中,他们没有一次成功。
而且他也发现,虽然他们征服了波斯,但却没有得到过去波斯的经济,因为波斯过去很大的一个财税来源就是与东方的香料和丝绸贸易,靠着垄断与东方的贸易,转贸给地中海诸国,波斯人过去过的很富有,保持着强大的兵力。
但现在,他们却一点丝绸和香料都得不到了,其它诸名瓷器、茶叶、蔗糖等紧俏商品也拿不到手。
波斯的商人,手工业者,本来就因为战争而大量外逃,如今更因没有生意可做,纷纷破产甚至逃亡。
征服了一个广阔的波斯帝国,加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如今的阿拉伯比起过去的波斯还强大,但财税情况却不好。
他们需要与华商国通商贸易,甚至不能跟华商国全面开战。
先击败罗马,将亚美尼亚、小亚细亚夺取,然后夺取红海南面的埃及、阿克苏姆、帕诺夏等诸地,尽量不要去与大华交恶,北面东面与大华的边境,得保持平稳。
甚至还得与大华建立起全面的贸易关系,恢复经济。
欧麦尔说服了其它的阿拉伯高层,他们全面调整了战略方向。
默认了大华对阿巴斯港、海塞卜、霍尔木兹岛等的占领,红海西连西奈半岛也默认了,不再派兵试图夺回。
欧麦尔派出了使者拜访了大华的占领的阿巴斯港,委婉的提出了想与大华正式谈判的意思。
阿巴斯港的驻军将领得到这个请求,立即派人与汉京联络。
在等待了许久之后,最终汉京传来回复,大华愿意与阿拉伯人谈判,也愿意承认阿拉伯人占领波斯地区,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阿拉伯人要承认当初大唐、罗马、波斯签字的三皇同盟协议,阿拉伯人继承波斯在协议里的地位,继续履行协议内容,而大华是继承大唐的地位。
大华要求大华与罗马签一个协约。
按之前的那个三皇同盟里的边界协议,重申一下大华与阿拉伯人的边界划界,同时,阿拉伯人还得承认大华现在对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拥有,以及对西奈半岛和塞浦路斯的拥有。
如果阿拉伯人肯签订这个华阿友好条约,那么大华愿意保证,在阿拉伯人不侵犯大华在波斯湾和红海以及地中海利益的情况下,保证阿拉伯人在不越界侵犯大华领土安全的情况下,与阿拉伯人保持友好关系,不入侵阿拉伯。
大华也愿意解除对阿拉伯人的海上封锁,并与他们展开外贸交易。
这个条约,其实是违背了当初的三皇同盟,也违背了与罗马的同盟。
但对大华来说,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大华不可能为了罗马,非要跟阿拉伯人硬拼。
如何保证大华在红海、波斯湾、地中海地区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说联手罗马灭不掉阿拉伯,那就可以换个策略。
以后大华不直接对阿拉伯出兵,但还可以给罗马出售军械支持他们嘛。
这样做确实有些无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