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十四章:偶像级皇帝
仁川辽东会馆的舞台上,精心准备的道具不惜工本,惟妙惟肖。 只见台上一船人径直朝着江面驶去,明军士卒扮作的东吴士卒擂鼓高声大喊,作厮杀之声。
曹操见此,还以为是来了突袭。当即命弩手尽发弓矢。
待到天色明亮,雾气消散,诸葛亮又轻松自在地下令收船回港。
此刻船上,尽是曹军射上去的羽箭。
“每船约莫五六千,二十艘船,便是十万之箭。”诸葛亮送了羽箭给吴军。鲁肃又将事情尽数说与周瑜听。
周瑜站立台上,慨然大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
至此,朱慈与一干演员们齐齐上台,躬身一礼。看着台下忘情欢唿的观众,朱慈明白,自己这个偶像级皇帝算是打下第一步了。
台下,金太宇怔怔地看着那一船的箭,面色涨红,真是一会儿白又一会儿黑,当朱慈鞠躬致礼结束这一出戏以后,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输了。
“十万之箭已得。阁下这玉佩……在下可就不客气了。”一旁,梁新立毫不客气地从金太宇手中拿走那枚玉佩。
说罢,又见梁新立拿着这玉佩,看向仁川县县令朴智恩,道:“这一枚玉佩,是在下方才偶得。决意典当出去,估算了一下,约莫价值一千余两银子。在下想了想,打算都将这些银子献给仁川县县学,用以激励后进,学习我中华儒家真义。还请朴大人收下在下小小敬意。”
朴智恩看了一眼金太宇发白的面色,明白这玉佩丢了这金太宇回去定然要吃罪受罚。但仔细一想,那金太宇虽然在王城之中有几分关系,与自己却不是一路的,还怕他了?
一念于此,朴智恩笑道:“如此,就多谢梁翁美意了。”
“哈哈!”梁新立大笑:“哪里哪里……”
众人都明白,这玉佩哪怕这回金太宇想要反悔,那也是没有办法了。这个时候开口,得罪的不仅是梁新立,更是朴智恩。
看着台上数百兵丁,金太宇明智地决定不去触这霉头。
一想到丢了这家传玉佩的后果,金太宇面色有些发白,腿都有些软了。
到了这时,台上的欢闹之声也让他再也听不进去。
见了诸葛亮如此计策,又见了这一场精彩的演出,台下的朝鲜侍女士子们都不由为诸葛亮的本事敬服。更是对《三国演义》兴致盎然。
不少人都议论纷纷,打算再去妙趣书屋借阅此书。
当然,对于台下另一群观众们而言,却又是另一个心态了。
“周公瑾是有几分帅气,可要比上孔明欧巴,真是差太远了……”
“燕孔明的欧巴好帅呀……”
“这样帅气、儒雅、阳刚的欧巴……就在我眼前……”
“欧巴,请给我签名!”
“请收下我的香囊!”
……
无数朝鲜仕女们一拥而上,李秀拉也想上前。但这会儿,李允儿却是扯住了李秀拉,对着这位重量级的小姐妹道:“没见你的太宇欧巴这会儿伤心么?快去安慰人家吧……这个时候,要美人救英雄呀……”
李秀拉一听,果然见金太宇神魂失魄,全然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见此,李秀拉当即忍痛丢下台上被围得团团转的朱慈,冲向金太宇:“太宇欧巴!别担心,还有我!”
“你……你……你……”看着两百斤体重的李秀拉冲过来,金太宇吓醒了,看着台上被众位美人,尤其是李允儿围住的朱慈,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苍天呐,怎能如此待遇差别!”
“这个时候,就可别感叹了!”宋永健一咬牙,扯着金太宇急忙逃跑。
见此,金太宇明白轻重,急忙逃跑。只余下身后气喘吁吁,颠着两百斤体重的李秀拉茫然地看着金太宇落荒而逃。
与此同时,辽东会馆的门口,又来一行人。
金太宇扫了一眼过去,顿时就认出了来人。
“是吴三桂!”金太宇瞪着眼珠子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茫然地看着这个朝鲜士子,迷茫道:“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是哪位?认得在下?”
“你……”金太宇咬牙切齿,回想起方才的痛楚,这会儿恨不得冲过去和吴三桂拼了。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厉害。
吴三桂不是一个人进来的。
他的身后还有无数的手下,水手、掌柜、店小二……总之,在海面上能撑得住的,都是些壮汉。
望着数十上百的壮汉跟着吴三桂涌入,又响起自己的家仆早已被料理得在地上动弹不得,金太宇忍下苦楚。
“太宇欧巴……”李秀拉追了过来。
金泰宇勐地一个激灵,急忙继续撒腿逃跑。
吴三桂一脸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知道为何这个对自己十分不善的朝鲜士子跑得这么快。
“朝鲜人啊……有一个好,就是跑得特别快……”吴三桂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继续入内。
“不管怎样,咱们算是进入顺利进入朝鲜,也算是顺利在这仁川扎下跟脚了。当然,这一切又要多亏了宋翁。”李岩跟着朝着身边一人拱手致礼。
这一人,自然就是出租了田地与房屋给吴三桂办下咸鱼罐头厂的那位仁川地头蛇,宋东元了。
宋东元浅笑着应下,自顾自地与身边一群老友说话起来了。
一行人入内,梁新立见此,自然是起身过去迎接。
此刻,朱慈却是与齐远、朴智恩一起说起了朝鲜教育的事情。这会儿吴三桂也来了,自然是借着梁新立作为中间人,互相介绍着彼此。
朱慈依旧是一副羽扇纶巾的模样,风度翩翩,一副迷死人不偿命的架势。尤其此刻那些朝鲜仕女们都没走,甚至一旁听着,让人想要劝朱慈换回衣服都不敢说。
李岩与吴三桂等人彼此坐下,看着台上的朱慈,却都有些感觉异样的眼熟。
但眼前的朱慈委实是太光彩照人了,这般帅气逼人的小鲜肉,似乎怎么都难与那个军装戎马让人觉得严肃不敢接近的皇帝陛下挂上钩。
两人左思右想回忆不起来是哪里见过,也就按下此事,提起了正题。
原来,这会儿朱慈正说着在朝鲜推行汉化教育的事情呢。(未完待续。。)<;/p>;
第六十五章:留学生
“妙趣书屋,是在下闲暇办下的一处别业。方才见梁翁愿意捐资一千两银子办学,学生听闻,感慨良多呀。在下虽然囊中羞涩,却也愿意一同助学。而这,也是大明朝廷乐于支持的地方。”朱慈烺笑道。
朴智恩听到前文的时候,还只是普通的颔首致意礼貌性的敷衍,但到了最后一句,猛地目光一亮,不同于民间或许还有几分反复,官员们对于中朝关系的把握就要稳定得多。一个词,事大主义。
简单说,就是侍奉大国。
这个大国本来可能是清国,但现在毫无疑问是明国了。
朴智恩欢喜道:“上国朝廷乐于支持?敢问具体如何?”
“比如说,仁川县学的学子未来自然是要去考朝鲜的科举嘛。但人生未来,未必只有这一条路。而今大明各处新修学校,南京、京师师范学校,帝国陆军学校,京师大学堂,都有意招收外籍学子。若能从这几处高等学堂毕业,都能获得大明礼部颁发的学历认证,前途不可限量。以朝鲜国侍奉大明之恭谨,若朝鲜学子有意报考,比起他国显然是有优势的。只要汉话汉学有功底,考一个汉语雅思,一样可以顺利报考帝国各所高等学堂呀。”朱慈烺眯着眼睛笑着,却是回忆起了当初被雅思考试虐得飞起的痛楚。
在这个时空,往后呐,就只有全世界人民来学汉语,而不是中国人要学外国人的语言喽。
谁让……
朱慈烺要将这个帝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那个……日不落帝国呢?
“这就是秦先生办下妙趣书屋的本意?”梁新立身为仁川地头蛇,当然也听闻过妙趣书屋的事情。知道那里摆放的都是中华文字,尤其有国中不为正道所重视的演义评书等书籍。更有精妙的画本,具是引人入胜,在仁川士子之中颇有声名。
本以为那些杂书只是闲暇小道,但今日的事情却告诉梁新立,这国家强大也有分软硬两手的。若是这些杂书能让天下各处尽数学汉语,习汉字,那岂不是善莫大焉?
毕竟,比起枯燥的儒家经义,这小说画本的吸引力就实在强出太多了。
而且,就如今日朱慈烺所为一样。
从前,与旁人说起大明人,也许升起的印象就是有钱国弱好宰割的印象。以至于朱慈烺微服私访都会被当做肥羊揉捏一顿。
但今日过后,再想起大明子民,第一时间升起的恐怕就要是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了。
朱慈烺笑着颔首。
“留学?”朴智恩眸光闪动,眼中全然都是惊喜:“京师大学堂……陆军学校,南北二京的师范学校,都能报考不成?”
朱慈烺不再着急开口,陈贞慧接过了话题,道:“自然并非全然如此。南京、京师师范学校,这是奔着培养教师建立的。往后大明各省都会兴建。故而,若有朝鲜国的英才亦是要来报考,自然是非常欢迎。但是,京师大学堂乃是帝国最高学府,非聪慧才智之辈,恐怕是难以入学的。至于陆军学校,更是需要一片忠诚爱国之心方可入内就学。”
朴智恩连连颔首:“本官明白了,明白了。”
当老师虽然地位崇高,但想要升官发财就未必顺利。故而,各处师范学校数量最多,门槛也稍低。但京师大学堂与陆军学校,一文一武,具是皇帝陛下亲自关注带出来的顶尖大学堂,门槛当然就截然不同。
说罢,朴智恩看着陈贞慧与朱慈烺,却是眼中眸光闪动,低声地与梁新立细语了几句,就颇为紧张地看着梁新立一阵发呆。
梁新立是认得朴智恩的,只不过他很明白,在朴智恩这位地方父母官眼里,并不把梁新立当一回事。但眼下,却是朴智恩有求于梁新立!
一阵迟疑,梁新立凑到陈贞慧耳边低语起来。此刻,他对视过去,原本颇有几分趾高气扬的朴智恩已然是姿态放低,颇为有些低声下气的模样。
陈贞慧听完梁新立所言,初始还感觉颇为震惊,但很快他就恢复了正常,低声沉吟道:“如此,待与朴大人令郎相谈之后,大可以谈一谈去哪里。在下也好书写一封推荐信,好从中斡旋。”
闻言,朴智恩大为感激。
看着这一切,梁新立心中却是感觉整个世界都被颠覆了,全然变了一个模样。
朴智恩显然并非庸人,也看出来了朱慈烺与陈贞慧的身份不同。
毕竟,试想一下,那驻扎在仁川军港里的水师第一舰队提督换做大明国内,就是一地知府级别的高官。这样的军官,这二人竟然能够请来,如何不说明那身份地位定然极高?
有如此机缘可以结识二人,朴智恩若是此刻不开口,更待何时?
自然,有求于人,朴智恩便是乖巧地放下姿态,低声下气起来。
他深切地感觉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前往大明留学,显然就可以结交大明权贵子弟。就算不能,在大明学到那强国之法,回国之后,定然万众瞩目,天然就镀了一层金光。
明白了这一层意思,梁新立如何不感觉这世界已然被颠覆。
“大明,终于恢复了那天朝上国之位吗……?”梁新立看着陈贞慧答应了以后,朴智恩脸上无可掩饰的笑容,心中蓦然地升起了一种心潮澎湃的激动。
“远征公司定期都有回国的班船,到时候,在下亦可帮得上一些忙。”吴三桂适时地说着。
对于这一位曾经的帝国大将朴智恩不敢怠慢,笑道:“如此就多谢吴东主了。”
“举手之劳罢了。”吴三桂谦逊地说着,侧身一让,看向宋东元。
宋东元抚着长须,笑道:“朴县令,好久不见了。今日老夫委实有些事,倒是要叨扰了。”
“还请宋翁直言。”朴智恩收起了一县父母官的威视,看向吴三桂身后带过来这么多人的本地地头蛇,心中一惊。
纵然以大明官府破家县令、灭门令尹之强势,面对对方豪强依旧不得不忌惮不已。朝鲜这里,这样的情况显然更甚。
更让朴智恩疑惑的是,吴三桂不是刚刚吃瘪么,怎么这就翻身摆脱了此前困厄?
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
虽然不知道吴三桂怎么做到的,但眼下既然来了这么多本地豪强,朴智恩便知道那码头上的麻烦定然已经被吴三桂解决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从身边的书吏口中听闻了吴三桂最近的事迹,从闲鱼罐头工坊到渔价飞涨宋东元大赚一笔,朴智恩渐渐回味过劲来。
不管如何,初来乍到的吴三桂已经结识了众多的地方豪强。以及,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豪强士绅看架势也打算与吴三桂站到同一条战壕里。
曾经,对于远征公司的到来,朴智恩并不觉得如何。就仿佛一个蝼蚁的死活是没人关心的,一个客商,若是自己没有一些根底让人畏惧,那就是一只待宰杀的肥羊。
但眼下便不同了。
吴三桂在这里扎下了跟脚,又联合了这么多士绅,这就让朴智恩感觉到了威胁。对方已经有了让他不得不郑重以待的力量。
朴智恩心中警惕连连,惊疑不定地看着宋东元,对宋东元有些无礼的话语也顾不上了。
只见宋东元与在场士绅对视一眼后道:“老夫打算在家中兴建几处工坊,几位老友亦是打算办几处种植园、工坊。名字都已经立好,本来也不远叨扰。不过吴东主几番恳请,也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当瞒着。便打算来与朴大人分说。当然,亦是商定税金。”
“办工坊?定税金?”朴智恩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拿捏着分寸,迟疑到:“这等新鲜事物……”
这事,陈贞慧罕见低打断了一句话,笑道:“我在大明时,曾与临清州的知州郑大人闲谈,说起一场趣事,不知朴大人有意听否?”
“洗耳恭听。”朴智恩有些不满,但更加认定这两位定然是大明的权贵人士,联想到大明皇帝陛下即将抵达朝鲜,他更是感受到了对方之利害,忍住被打断的不耐,细听下来。
“那时临清州打算举全州之力,重整旧城,开辟出一处工坊园区,吸引百商入内。力主此事的临清州知州郑大人与我说,当时他本打算上奏省府,得到支持后再继续做下去。毕竟,重整旧城,就要拆迁,拆毁屋舍,挪移百姓。虽然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挪移之后,百姓能在更宽大舒适的屋舍生活。但……开支浩大,一旦不成,下一年官吏的薪俸都要拿不出了……”陈贞慧一开腔,大家都禁不住侧耳细听了起来。
“那郑大人最后是如何办的?按说,这等大事,总要禀告上官,得了应允这才好办。”朴智恩仿佛觉得这个理由还不充分,又道:“方才先生亦是说着财计艰难之事,更当由有司接济啊!”
“按理来说,的确如此。”陈贞慧如何不明白是这么个道理。
县衙虽然是正印官,可大明的考核也是不少的。拆城建设工坊区虽然在近些年被证明能够拉动投资,增加就业等等利国利民的好处。可大明的吏部动作可没这么快,各地衙门考核依旧是从前那几样,核心是收税,其次就是教育、不出事儿。
拆城固然是好事,但容易得罪的人太多了,一看就是容易出问题的大事儿。
这种事,若是上官不同意,来年的考核岂不就是要差评?
见陈贞慧这般应下,朴智恩脸上的表情有点僵。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如何不明白这些字眼上的细节问题?
“还请先生指教。”朴智恩轻声道。
陈贞慧笑道:“指教不敢当,只不过是说点闲话罢了。那郑大人本来也是这般说,按理来说的确是应当上官应允以后才行。可是呐,省中各位大佬心思各异,努力运作一些,上面的大佬不作梗,也只能一层层报上去,到户部到吏部,再上到内阁,内阁吃不准,又要报到皇帝陛下的案台之上。只有天子一言,定下方向,下面这才能甩开膀子去干。”
“明白了……”朴智恩很快就理解了意思:“只是这时间之上,非拖个三年五载不成呐。”
“没错。时间就是个最大的问题啊。大明虽然不需要三年五载,却也要费数月的时光,这还是地方主官办事得力的情况之下。”陈贞慧缓声道。
“大明果然不一样啊。”朴智恩感慨道。数月的时间,依然是超出朴智恩想象的快了,但他也明白,官员任期有限,要是拖这么久,往后批准下来黄花菜都凉了:“时间拉长,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商机错失,要建工坊恐怕也就没机会了。其实,真有这必要?”
“若是能活人数千,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不重要?这一点,想必宋老等人定然是明白的。”陈贞慧笑道,目光看向朱慈烺微微一欠身。
朱慈烺笑着摆手,道:“事情在郑知州上报的那一刻就会超出他的控制,无论他如何想要改变临清州,都无法改变他需要面对的是整个政治体制的现实。而事实上,省内的纠葛就足以说明一切。面对下级报上来的这个请求,定然会有漫长的讨论、反复,一直到有一个组个有勇气的人承担起一切的职责。山东省的官员很少有这样有担当的,中枢或许有,也不会多。对于多数官僚而言,更保险的做法是一直上报,一直到皇帝的案头前。但同样……皇帝也可以继续让部阁讨论……从而陷入无限期的蔓延,直到皇帝亦或者哪个试图有所作为的大臣站出来承担职责。”
“所以,真正想要做事,就不能做这等早请示晚汇报的风尘俗吏。”朱慈烺若有所指地看着朴智恩。
朴智恩一样是若有所思。
他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往上汇报,固然是安全妥当。但其实也就是在转移责任。上级如果有点责任心,纵然千难万苦批准了,也会使出各种各样的限制让不出事。
只是,朴智恩并不明白自己有和动力要去费这个劲。
这时,吴三桂与宋东元对视一眼,又道:“我等初定每间工坊以定额纳税,每雇佣一名工人,缴纳一两银子税赋。目前,我等已经招募工人六十九人。各处种植园、工坊,大体都可以此为准。”
“当真?”朴智恩目光大亮。
他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一切的因果。
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体系(合并发布)
“老夫岂是那等戏弄人的人?”宋东元脸色一板。若不是吴三桂已经先行约定好税负由他们负担,他才懒得来见朴智恩。
官府既然没有这部分收税的名目,就不该给他们机会。
但他也明白吴三桂的苦心。
天下各国情况不一,但若要说起官员责任的共通点,首先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税!
能收的上税的政府就是一个强力的政府,能收的上税的官员,就是有能力的官员。
更何况,还是这等既不扰民,又不需要对抗豪强的新税种?
光是靠着这一点,已经足以让朴智恩在考评之中得到上等的考评。
听到了这儿,朴智恩已经明白了为何那临清州郑知州如此热心。
每一家工坊都代表着一条新的税源呀。仁川港此前只是一个小渔村,几乎收不上什么税。后来这里开了商港,大明商船望来经商,帝国的后勤军需也曾经于此转运,迅速催生了一个县城。
要知道,朝鲜王廷这些年财政可不宽裕,若不是仁川港靠着关税商税在税收之中十分亮眼,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开支一个县衙的财政支出。
也正是如此,朴智恩比任何朝鲜官员都明白税收对一个政府的重要性。
至于工坊开办以后对经济的拉动,对民生的改善,对就业的支持,朴智恩反而想不了那么远。也不会知道临清州更深层次的动力。
这时,李岩拉着刚刚与朴智恩说话的书吏,递出去一张绿色的凭证。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宋氏工坊股本凭证”的字样。又悄悄递出去一块银锭,书吏掂量了一下,递给了李岩一个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表情。
书吏在朴智恩耳边低语稍待,转瞬,朴智恩两只眼睛如同灯泡一样,看着吴三桂,笑道:“好!本官一定竭尽全力,为诸位东主保驾护航,决不让奸邪之辈侵扰!”
“父母官如此用心,真让小民钦佩!”吴三桂配合着演戏,一时间,场上相顾身欢。
……
这时,朱慈烺不知何时悄然起身,离开了辽东会馆。
朱慈烺漫步走在街上,听着耳边时不时响起的汉话,露出了欢畅的微笑。
“定生,咱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呀。”朱慈烺笑道:“立竿见影,就见这朝鲜之地,处处能听到汉话了。”
陈贞慧见朱慈烺离开,自然也是跟了上来,此刻听朱慈烺如此说,道:“还是陛下指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