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首辅-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谷大用送出府后,谢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右春坊右赞善,东宫侍讲!
虽然这个职位一直是谢慎的目标,但真正得到后他还是感到欣喜。
在朝廷这个不分黑白的大酱缸之中,要想屹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长远的规划。
东宫的粗腿是一定要抱死的。正德便是再荒唐那也是未来的天子,不和他培养好感情将来只能靠边站。
既然谢慎决心混官场,就要适应官场的规则。
至于改造正德,使其成为一代明君那些都是后话。
从中状元到被授予翰林修撰,再到被授予右赞善,谢慎只用了半年时间,这绝对是亘古未有的。
谢慎只想说,让升官来的更猛烈些吧。
。。。。。。
。。。。。。
第三百零四章 呆萌小正太
东宫是国本,东宫是国家公器,东宫是一个帝国的希望。
在后世的很多人看来,正德皇帝是个放浪形骸的享乐主义者,这样的皇帝带给大明朝许多负面影响。
但在谢慎看来却不尽然。
正德之所以继位后会那么放浪不羁,很大程度上是给文臣们逼得。
你们不是不叫我出宫吗?好,那我就去巡游天下。
你们不是不叫我纳妃吗?好,那我就去逛青楼。
你们不是不叫我大兴土木吗?好,我就修个豹房来日日笙歌。。。。。。
正德的逆反心理来自于长期的压抑。
在做太子时他就被各种严师管束,做了皇帝要再是如此活着有什么意思。
故而他将自己从明君贤君的模子里释放出来,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而不是端坐朝堂似神佛一样受人叩拜的君王。
如果说弘治皇帝是大明文官心目中的帝王典范,那正德就是离经叛道的翘楚,是他们绝不能接受的。
故而正德一朝,上书规范君王言行的奏疏累积如山,可正德皇帝完全不在乎。
你们上你们的奏疏,我去玩我的。起居注那些东西随便去写,大有一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架势。
谢慎当然不希望这么极端的情况生,故而他这个右赞善任重而道远。要让小太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生改变,那就要从日常做起。
。。。。。。
。。。。。。
却说十月二十五日一早,谢慎便换了官服径直入宫去了。
皇帝陛下已经降旨,谢慎必须立刻走马上任。
只要脑子没有进水的人都明白侍班东宫的重要性远胜于在翰林院编书。
翰林修撰是熬资历的官职,熬出了头自然要去把主要精力放在侍班东宫上。
换句话说翰林修撰是花,东宫侍讲是果。哪有只开花不结果的道理。
谢慎来到文华殿前,谷大用早已等候多时,笑着迎步上前道:“谢大人到了?快快随咱家来吧。”
谢慎亦笑道:“那就有劳谷公公了。”
文华殿是供天子听大讲的,每年都会用上数次。
太子出阁读书选在文华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随着谷大用来到偏殿,谢慎踏步进去现偏殿之中早已站满了一众官员。
这些都是天子为太子选出的辅臣,都是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资历,谢慎这个右赞善实在有些排不上号。
说起东宫官职普通人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三公三孤。
所谓三公,便是指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这三个都是正一品。
而三孤则是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三个都是从一品。
一品官又挂上了东宫的名头看起来实在是拉风。不过别激动,这些都是加官,往往授予的都是于国有大功劳的名臣,一般的部院正官都没有机会。真正的东宫辅臣都归一个机构詹事府管辖。
詹事府的最高官职是詹事,正三品。其下有一人少詹事,正四品。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事府下又有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等下设机构。
其中左右春坊是东宫詹事府的核心机构。
左右春坊的官职对称,有正五品大学士、左右庶子。从五品的左右谕德。正六品的左右中允。从六品的左右赞善。
当然还有去他官职,暂且不表。
谢慎正自打量着殿内群臣,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便走到他的身前笑声道:“这位便是谢赞善吧。”
谢慎这才回过神来,冲对方唱了个肥诺道:“敢问老大人是?”
“哈哈,老夫张天瑞,奉陛下之命任左春坊左庶子,与谢赞善也算同为东宫辅臣了。”
谢慎心中一惊。
张天瑞?便是那个和王华同榜同年的探花郎?
对这位谢慎还是有些印象的,张天瑞是山东清平县人,授予翰林编修后一路熬资历做到了侍讲和经筵讲官。这个升官轨迹和王华可是一模一样。不过在之后二者的升迁之路产生了分歧。王华负责编纂《会典》,而张天瑞被天子授予左春坊左庶子的职位。
都是极为清贵的官职,难以分出高下来。
不过似乎这个张天瑞只活到了弘治十七年啊。
谢慎笑声回道:“原来是云坪公,下官久仰了。”
张天瑞奇道:“如何讲?”
谢慎正色道:“云坪公和王老大人是同榜同年,下官常听老大人提及。云坪公诗文信手拈来,下官实在佩服。”
张天瑞心中了悟。他和王华确实关系不错,而如今王华在翰林院主持编修《会典》,自然会和谢慎这个翰林修撰打交道,闲暇时聊上几句提到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当然不会知道谢慎和王华的私人关系十分之好,甚至已经到了忘年之交的地步。
谢慎顿了顿便吟诵道:“尼山秀气又钟贤,承召东来正妙年。竟喜簪缨还世胄,早闻诗礼擅家传。丝纶宠越前朝上,冰玉班联百辟先。千载庆源洙泗远,恩波今日共无边。”
张天瑞摇了摇头道:“难得谢赞善还记着老夫这拙作,不过和谢赞善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相比还是差了不少的。”
“云坪公过谦了。”
真是处处都能遇到名人啊。
谢慎一边感慨一边道:“云坪公可曾见过殿下了?”
张天瑞摇了摇头道:“还未曾。”
说着的工夫便见东宫仪驾浩浩汤汤从殿外而来。
众官员纷纷冲太子行礼。
虽然他们眼前的不过是个八岁的娃娃,但却是除了天子外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君臣之礼不可废,这一点是所有东宫辅臣的共识。
谢慎不免有些好奇,抬起头朝不远处的小太子望去。
只见八岁的小太子有些婴儿肥,圆滚滚的脸蛋上有些红晕,皮肤白皙吹弹可破,便和熟鸡蛋一般外红里嫩,让人不禁想上前捏上一捏。。。。。。
谢慎当然没有疯狂到这般地步,只定了定神便垂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
偏殿内比他官职高资历老的人多的是,他没必要去抢这个风头做那众矢之的。
还是等大佬们先话吧。
。。。。。。
。。。。。。
第三百零五章 君恩难料
在后世,八岁的孩子正是向父母撒娇的年纪,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可眼前的小太子却不得不在一众东宫辅臣的督促下念书,读书。
太子读书可和旁人不同,旁人读书是为了功名,太子读书是为了治国理政。
这之间的差别用言语实在很难形容。
谢慎仔细观察着书案前正襟危坐的小太子,发现此时的正德完全就是一个乖宝宝,一点没有后世历史描述的不羁。
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正德的性格变化也是因为长时间宫禁生活的压抑,一种逆反心理所致。
谢慎不由得感慨自己任职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的时机非常好,小太子还“有的救”。
讲课无非就是儒家的那一套,小太子就像个木偶一样听着左右庶子讲经,虽然心中十分厌烦却得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东宫辅臣众多,但真正能给太子讲课的却一只手数的过来,左右庶子、左右谕德。。。。。。至于谢慎这个六品赞善,实在是没有什么地位,更多算是东宫办公室主任的角色。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左庶子张天瑞张老大人幽幽念了一句,发问道:“太子殿下以为,此句何意?”
由于太子刚刚出阁读书不久,自然不能讲太深奥的东西,不然不易于理解,反而会打击太子进学的积极性。故而张天瑞选择了最通俗易懂的《论语》作为讲学教材。
小正德似乎之前读到过此句,当即沉声道:“这句是讲,如果对君主以礼侍奉,人们会以为是在谄媚。”
张天瑞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殿下怎么看?”
正德歪着脑袋思忖了片刻接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臣子以礼侍奉君父,是恪守本分。以为此举是谄媚的,多是小人奸佞。”
虽然小太子的这番对答不算完美,但也算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张天瑞十分满意。
当今陛下在做太子时就显露出了明君之相。而在张天瑞看来,本朝太子一样有成为明君的可能。
谢慎心中则是暗暗啧叹。
他在读史书时,就知道正德年幼聪颖,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这么一个好苗子可得爱护些,万一又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成为一个好逸恶劳的君王就太可惜了。
。。。。。。
。。。。。。
侍班东宫这四个字在有的人看来犹如万钧之石,但在谢慎看来东宫侍讲也不过是一种职业罢了。
从文华殿侍讲回来,谢慎照例和芊芊在府中抚琴听曲,陶冶情操。
弘治朝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太大的变动,这既是指军事,也是指政治。
没有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人就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实事,而不会掣肘。
侍班东宫,编修会典,再加上陪芊芊抚琴听曲写写故事,谢慎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来到了弘治十年。
这一年从一开始就十分不顺,三月以来,京师、真定、宁夏、榆林、镇番、灵州、太原、海丰等处便相继地震,屯留最为严重。
这可吓坏了弘治皇帝。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地震是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的,最直接的便是天子无德。
毕竟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老天爷发怒了,自然得做儿子的背锅。
钦天监这种闲散机构这时候就派出了用场,一番对天意的解读后,陈写好的奏疏便递到了宫中。
弘治皇帝看过钦天监对地震的解读后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让他下罪己诏就好。
三月二十二日,弘治皇帝在听完经筵后,派遣贴身太监韦泰到内阁召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几位阁臣到文华殿议事,
议事的主题自然不会对外宣扬,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天子针对最近频发的地震,向阁臣们询问意见。
制敕房、内阁、诰敕房都挨在一起,在文华殿南面。
天子下诏后,几位阁臣立刻便动身前往文华殿议事。
与先帝成化天子很不一样,弘治皇帝十分勤政,在这一点上简直可以和工作狂魔太祖皇帝相媲美。文华殿作为给天子讲经的场所,也时常会被用来召见臣子,当然因为距离的原因,天子通常只会召见阁臣。
地震过后,最需要做的就是安抚民心。
天子要做的便是反省自己的言行,诸如有没有失德的地方。而地方则要对税赋进行一定的减免。这些都是套路,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做就行了,实在没有什么难度。
却说谢迁谢阁老在家中和儿子谢丕闲聊时,无意间将天子要外放谢慎到山西布政司潞安府的消息说了出去。
谢慎这日正自在翰林院品茶,听闻谢丕来了,连忙叫人把好友迎了进来。
二人平日都要在衙门坐班,故而不太常来往,如果要聚那也是私下去聚。
谢慎颇有些好奇道:“怎么,丕贤弟竟然有工夫来翰林院,屠老大人那里不再盯着你了?”
谢丕犹豫了片刻还是压低声音道:“恭喜慎大哥了,你可能要升官了。”
升官可是个好彩头,翰林修撰是正六品,这是状元标配。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也是正六品,虽然极为清贵,但从品级上讲确实没有什么提升。难不成皇帝陛下看不下去了,要给他生个右谕德当当。
谢慎知道谢丕的老爹是圣眷正隆的阁臣,自然会有第一手的信息,这消息应该假不了。
“托丕贤弟吉言了,只是不知是什么官职?”
谢丕无奈道:“陛下似乎有想法将你外放,应该是山西那边的。”
我靠!
谢慎险些喊出声。这可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啊。
大明一甲前三名的仕途轨迹都是定好的,那就是先在翰林院混资历,再去东宫混资历。混着混着就可以成内阁储备干部了。。。。。。
这样的工作又清闲又不容易犯错,简直是美不可言。
而那些二甲靠后和同进士出身的,则不得不去外放县令、知州以熬资历,能不能回京还是两说,更别提进入大明朝廷中枢了。
。。。。。。
。。。。。。
第三百零六章 外放知府
大明京官贵,地方官贱,故而常常会出现地方官调入京师降品的情况。但即便是这样,仍有无数人托关系抢破头的挤进京师来。
究其原因,就是京官有前途。
而今谢慎在翰林院干的好好的,跟小太子也混了个脸熟。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陛下竟然要外放他。
谢丕自然也改变不了什么,无非是希望谢慎能够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如果想要据理力争,还可以上书挣扎一番。虽然这对结果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谢丕前脚刚到翰林院,传旨的太监后脚便跟了来。
此次传旨的还是谷大用。
他和谢慎关系处的不错,一进官署便笑声道:“恭喜谢大人了。”
谢慎心中一团乱麻。这弘治皇帝也太不够意思了,连让他想应对之策的时间都不给,这可如何是好。
虽然心中腹诽了几句,但他还是要接旨的。
不然当着这么多同僚的面,要是被安上一个目无君父的罪名可就太冤枉了。
与谷大用寒暄了几句,谢慎便跪拜接旨。
谢慎已经提前知道了圣旨内容,自然没有表现的太过惊奇。
谷大用啧啧称叹道:“谢大人年纪轻轻,就外放了四品知府,当真是前途无量啊。”
谷公公入宫也有些年份了,可从没有见过十七岁做到四品官的,谢慎的升迁速度绝对让旁人望尘莫及。
山西布政司潞安府知府,皇帝陛下直接把职位给谢慎点明,意思就是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谢慎虽然心中十分无奈,却也知道这种时候上书纯粹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件事恐怕和屯留县的地震有关吧?”
谢慎试探着问了问,那谷大用却笑吟吟的说道:“这咱家可就不知道了。”
谢慎无奈,只得问道:“陛下可规定了动身期限?”
谷大用摇头道:“皇爷并没有说,不过谢大人还是越快越好。”
天子的话有时要正着听有时要反着听,眼下显然应该正着听。。。。。。
谢慎点了点头道:“本官一会便去吏部办交割手续。”
送走了谷大用,谢慎便幽然道:“此去若无意外,想必要在山西待上三年,真是世事难料啊。”
听到这里,谢丕也有些为谢慎感到可惜。
东宫侍讲的位置是清贵不可言的,谢慎任职右春坊右赞善半年,和小太子之间渐入佳境。便在这种时候被调任到山西潞安府任职,他多半会有些落寞的吧?
谢慎也知道这个任命跟前不久山西屯留的地震不无关系。
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地震,但是屯留的最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找出一个背锅人负责,皇帝是不可能背锅的,这前任潞安府知府就自然而然的代君受过,成了背锅侠了。
当然天子也不能吃相太难看,他老人家只是平级调动了前任潞安知府邱永,并没有捋了邱永的乌纱帽。
从六品翰林修撰摇身一变成了正四品的知府,乍一看连升四级,让人艳羡。但谢慎却着实高兴不起来。
一来确实地方官不如京官尤其是翰林词臣容易升迁,二来这外放任职的地方实在不怎么好。
若是旁的地方也就罢了。那潞安府可是个是非之地啊。
刚刚发生了强地震,估计民房衙门都倒得倒,塌的塌,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
这种时候去到潞安府任职,就是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如果能够处理好地震后的一应事宜,带领潞安尤其是屯留百姓走向美好新生活,那自然是大功一件。但如果稍稍处理不妥,便会被人抓住不放,狠狠咬上一口。
毕竟谢慎的仕途太顺利了,难免有人得了红眼病,时刻盼望着谢慎犯错。
谢丕安慰谢慎道:“慎大哥你也不要太悲观了,也许过个一年半载陛下就会调你回京呢。”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谢慎笑了笑,并未正面作答。
地方官在任期满前被调回京师,也是有可能的,但那都是针对外放镀金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简在帝心臣子的特权。谢慎可不敢保证自己也在此列。
加之前些时日他为了刷声望,直言上书弹劾了寿宁侯和杨鹏一番,估计让弘治皇帝心里不太舒坦。
天子虽然不会明说,但难保不会给谢慎穿小鞋。
谢慎是状元出身,又是翰林词臣,没有直接外放的规矩。
故而弘治皇帝才会稍稍婉转一些,先让谢慎在东宫侍讲的位置干个半年,这才下旨。
当然这都是谢慎的推测,如果没有屯留地震,或许谢慎也不会立刻就被天子外放出京。只能说时也命也。
对于一个立志入阁的大好青年来说,谢慎只能安慰自己,外放也是一个不错的历练机会。
明代中后期有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规矩,但并不是说庶吉士就会一直任京官。
尤其是像谢慎这样的连升四级,从正六品清流变成正四品知府,怎么看都是领导器重啊。
知府的任期是三年,但如果谢慎的政绩很好,提前调回京师也是可能的。
归根到底,一切都是看天子的意思。
天子若是想让谢慎镀金,为将来入阁积累理政经验,自然不会让谢慎在地方待太长的时间。
好在明代地方官上任可以携带家眷,不然要是让谢慎和徐芊芊这对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的新人就此分别三年,可真是够叫人头疼的。
“听说潞安府那边民风彪悍,人人尚武,豪族世家更是豢养许多奴仆,慎大哥你还是小心一些。”
谢丕有些担忧的说道。
地方官尤其是知府这样主政一方的,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和地方豪绅之间的关系。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知府、知县这样的地方官一上任便和当地豪族对着干,很可能不用等朝廷调任,就可以提前卷铺盖滚蛋了。
中国一直是宗族社会,皇权不下县,地方豪族的影响力不可小视。
谢慎点了点头道:“丕贤弟放心好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便是我真的要动,也是循序渐进。”
。。。。。。
。。。。。。
第三百零七章 离京
山西布政司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处在北地,直面鞑靼人,养成了人人尚武的性格,民风极其彪悍。
跟这里的人打交道,需要更多的技巧。
不幸中的万幸是,潞安府位于山西布政司东南,不必像最北面大同府那样时刻担心鞑靼人兵临城下。
虽然潞安府比不了江南那些莺歌燕舞的府县,但在山西来说也算相对安逸了。
当然这个前提是能够让潞安府百姓从强地震中振作起来。。。。。。
百废待兴,可是不好入手啊。
这日谢慎告了假,早早离开了翰林院回到府中。
徐芊芊得知夫君将要外放后,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己能否同行。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徐芊芊着实有一些欣喜。
除了老家蜀阜,她唯一长住过的就是松江府和京师。对于外界她十分好奇,此番谢慎能够到山西外放,徐芊芊自然可以多去领略一处风姿。
何况在她看来只要能够和夫君朝夕相处,在哪里都不重要。
小女人的心思就是这么让人琢磨不透。
徐芊芊这里没有阻力,谢慎接下来便去到徐府向老丈人告辞。
他本以为将在京师这个大酱缸中混到致仕,谁曾想竟然风云突变,当真是叫人唏嘘。
徐贯得知谢慎被外放后非但没有惊讶,反而捋着胡须笑道:“这不是好事嘛。”
谢慎一脸愁容道:“老泰山说笑了,小婿在翰林院干的好好的,前些时日又侍班东宫,这种时候外放怎么能算好?”
做官也是讲究气运的。
谢慎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