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道-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没必要拿什么人命去填嘛。
得了众人支持的黄杰,当即便也亲自下到了阵前来指挥火炮连攻击。
这平壤城说起来,也不过是一座边长不足二十里的土城,原先此城名为大城山城,乃是高句丽时期所修建的山城(位于今平壤市大城区大城洞),约在南朝宋元嘉及北魏始光年间(公元425…428年)前后,当时的高句丽迁都于平壤。
虽然迄今为止,这座城池也算是屹立了六百余年,也算经历了不少战事,但至今并未做什么大的整改,整个大城山城墙的周长约在二十里(总长约9,284米),平均高度也就是一丈四、五(4至5米),只有东南西北四座大型正门瓮城延伸出来的城墙达到两丈的高度。
就此时而言,整座平壤城的大小城门倒也算多,差不多有二十来个,其中光是用来控制护城河水道的水门就有四座,只是这些偏门之前并无横跨护城河的栈桥,本身也不设瓮城,所以在关闭之后往往都会完全用砖石堵死,对于常规攻城作战而言,自然没有攻打的价值,还不如直接去攻打城池的主门,虽然主门的瓮城体系在攻城战中往往会对进攻一方造成重大的伤亡,但因为守城一方也需要开门出击的缘故,并不会完全阻塞主门的交通,所以攻城方一旦拿下了瓮城,也就等于打开了通道,可以长驱直入了。
这也是因为以往的战争科技还不发达,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能轻易拆毁城墙,而且对于一些进攻性很强的军队而言,他们也没什么兴趣研究搞到城墙的办法,除非对方的抵抗太过激烈,实在是久攻不下之后,才会研究什么挖地洞、挖墙脚的战术。
而下到阵前的黄杰,之前在观战的时候,倒也发现了轻型和远程火炮在拆迁活动中倒也作用不大,于是做出的调整也就是将这两种十门火炮全部拿来当礼炮,专门施放震爆弹来惊吓高丽人。
而拆墙的重任,自然全都放到了重型火炮的肩上,不过这一次的目标自然不能是已经塌毁的大正门了,而是在它左边约有一百来步远的一座偏门,看门匾上写着的是“大慧门”。
待一切准备就绪,黄杰倒也用望远镜仔细瞧了瞧,发现从大正门的废墟往大慧门瞧去,百来步长的城墙已然没了守军的踪影,不过在大慧门的城门楼中,倒是影影绰绰的瞧见几个探头探脑的高丽人。
然而,也就在一切准备就绪,黄杰就等着时辰到来的时候,却突然瞧见大正门的残垣断壁之中,突然摇摇摆摆的走出了一个举着杆长枪的人,并且在枪头上还悬着一条白巾,愣然中急忙举起手中望远镜一瞧,却也发现是个熟人,正是金达中那老儿,只是瞧着他如今头发散乱,衣袍不正,一张脸因为惊惧而扭曲。
见他都打着白旗出来了,黄杰也只好下令暂停攻击,看着他颤颤巍巍的从残垣断壁的废墟中慢慢走了出来,又挪到了护城河边上,这才叫人前去与他搭话。
卷十一 射天鹧 第九百十二章 【献城】
金达中两股战战的挪着步子,一面小心的翻越着大正门的残垣断壁,一面不断的嘴里抽着冷气,若不是他平日里倒也精研养生之道,如今年过七旬却还身子矫健,血压也不算高,只怕早就被如此恐怖的景象给吓得急惊风了。
就在不久之前,他还设想着把秦桧一行好生的送出平壤城去,无惊无险的就把事情给平息下来。却没想到,就在门前却给人摆了一道,被那崔智拦着死活不许出城。
说起来,有关于眼前的一切,老头儿倒也真有些想不明白,这首先大宋主动来给高丽修路,还自己出工出料出钱,甚至还花了高价来雇佣高丽的百姓做工,这当真是一件大好事。可随后发生的事情,好像就是高丽不对了,先是高丽的贱民搞民变,然后前来平叛的高丽上将军更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抓起了宋人,这与两国邦交肯定是不妥的,便是金达中也是屡次规劝过崔卓,叫他不可如此任性,万一惹恼了宋人可就不好了。
然而叫金达中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宋人也来得忒也太快了,几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便就来到了高丽城下。按理说宋人要保护他们的工匠和侨民,这倒也没错,只是宋人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太面子,突然兵临城下不说,要求交出宋人侨民也没什么大错,只是要高丽的上将军亲自负荆请罪这就稍微有点过分了。
结果,崔卓不甘示弱,领军出城结阵欲与宋人交涉……这也没错,而宋军却是招呼也没打一个就发起了攻击,差点就把崔卓给打挂了不说,更是崔卓手下的高丽禁军都给打溃散了。
说实话,当时就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这一幕的金达中,一开始当然是十分惊恐和愤怒的,但谁也不知道他心中也在暗暗高兴,甚至还大胆设想过万一要是崔卓直接被宋军给灭了……那可就太好了:说不定他这个西京留守的礼部尚书也就干到头了!
于是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拨乱反正主持大局(反正崔卓没挂,他也主持不了大局),而是急忙把宋使秦桧请到了大正门上来,若果当时不是崔卓手下的人横加阻拦,只怕当时他就敢槌城而下跑去跟宋军勾兑。
而眼瞧着与宋军勾兑无望,且瞧着宋军倒也仁义,竟然还派人来打扫战场并救治高丽的伤兵,他倒也机灵的在宋使面前大夸特夸宋军仁义,又亲自做主让人把之前崔卓抓来的宋人全部放出,甚至就连宋人指明要带走的高丽人也都寻了来,全都好生安置在鸿胪馆,就等着今日一早亲自礼送出城,争取跟宋人混一个熟脸儿。
可这常言当真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也就在即将把秦桧等人礼送出城的时候,上天却再次开了个老大的玩笑,偏偏就叫崔卓的亲儿子拦着了门儿……没错,当时守着大正门不见军令不许出城的龙虎将军崔智正是崔卓的亲儿子。
所以,此时此刻,举着白旗慢慢挪动步子从废墟上往外走的金达中,内心之中既是止不住的恐惧,也有止不住的兴奋:止不住的恐惧,来自宋军居然有如此鬼使神差、驱鬼御神一般的武器,居然能把坚不可摧城池都给拆了不说,动静更是如天雷泄地一般;而止不住的兴奋,则是估算出这次崔卓连带他的亲儿子,只怕都得玩完了!
反正,大宋来修路肯定没错、崔卓乱抓人肯定是他错、大宋来要人也是没错、崔卓不但不放人不认错,还摆出大军跟宋人叫板自然是大错特错、尤其是当金达中都安抚好了宋使和宋人后,崔卓的亲儿子还故意拦着不开城门,致使宋军怒而攻城,活活把大正门都给毁了……这等弥天大错只怕告到了高丽王的庭前,就算要杀光崔卓的全家连带九族也不见得能解恨吧?
所以,当金达中颤颤巍巍的一边挪动步子,一边举着白旗终于来到了护城河边的栈桥上时,终于也是把心中的激动和兴奋给压抑住了,他明白此时此刻只要自己能顺利与宋人勾兑成功,送还了秦桧等人,平息了宋军的怒火,那么他的功劳只怕会震古烁今,会在高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就在金达中的激动与兴奋中,果然瞧见宋军阵中出来一名执旗的小将,近前一看倒也看出正是之前在宋军主帅身边的亲近之人,金达中忙也喊道:“下臣金达中,欲求见上国宋王,有紧急之事禀告!”
那小将来到近前一瞧,自然是黄杰身边的黄大龙,但他发现高丽人把栈桥升起之后,用闩锁将栈桥的升降部件完全扣死,便也无奈道:“你自泅水过来!”
看着眼前差不多五丈来宽的护城河,金达中咬咬牙,倒也真的下了水准备游过来,只是才入水不过半程就瞧见他身子一僵,四肢便也无力,竟有下沉的趋势,黄大龙见势不妙急忙取了马鞍上的索子打了个活结就抛来套住了金达中的脖子,然后使力将他拖上了按来,好一番按压掐捏才让闭过气的老头儿醒了过来。
等将他带到黄杰面前时,黄杰看着一身狼狈的金达中还真是哭笑不得,只能让人先找来一身干爽的中衣与他换了,还随带帮他梳了个头,并且与他喂下一碗加了姜粉的热茶后,才与他说话道:“金尚书此来,所谓何事?”
金达中虽然来得狼狈,但此时他也是豁出去了,忙也道:“不瞒宋王,昨日崔卓领军出城,受了重伤而返,如今已无能掌控城中军士。因此下臣斗胆,来与宋王献上平壤城!”
“啥?你要献城?”黄杰听来一愣,不由急忙掏了掏耳朵,金达中见状忙也道:“不错!下臣高丽留京礼部尚书金达中,愿向宋王献上高丽留京平壤城!此外,宋使秦桧一行,连同宋国侨民一百一十七人,如今皆在大正门后,下臣也要一并送还。”
黄杰左右看看,发现杨可世、种萱还有岳飞、赵朔等人都是一脸的惊讶,并且瞧起来惊讶之中还有少许期许,不由也是哑然,却道:“这……还是先把我大宋使者和侨民送还再说,这平壤城你便是敢献,本王却也是不敢要啊!”
卷十一 射天鹧 第九百十三章 【何足道哉】
对于金达中这种一言不发就献城的举动,黄杰还真是被吓到了。
这挥军进击朝鲜,说白了也不过就是借着护侨的名义展示军力,以便实实在在地把高丽绑上大宋的战车,好一道对付金国。至于攻城略地的想法倒也不是没有,也不过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把之前与高丽约定的两块驻军飞地给拿下来,但这可并不包括拿下高丽人的西京。
所以,在有这么一个预定好的大前提下,金达中冷不丁的跑来献城的举动,要说吓着了人倒也是真的。不过黄杰倒也瞧出,岳飞等人脸上的期待倒也还有几分真挚……坑爹的真挚,想想看要是黄杰真的来个顺水推舟拿下了平壤城,也不说这事的首尾如何收拾,至少岳飞他们每人一份裂土开疆的功劳肯定是少不了的。
可问题是,这事根本就不现实啊!
再说大宋国内如今还没有皇帝,若是叫黄杰这么一个监国长帝姬的驸马,给弄出裂土开疆的大事来,这还不得闹翻了天?
也不说黄杰他们的心理如何翻腾,却来说金达中这老儿,当他听清黄杰的话语,竟然是真的只要侨民而对平壤城不屑一顾之后,当真是差点激动得快要尿了,但脸上的表情却是愈加严肃,躬身道:“天军莅临,岂有御城而不入的道理,下臣恭请宋王入城……”
见这老儿似乎没完了,黄杰也是腻味了,他可不想被人带到坑里去,便也急忙道:“金尚书,休要多言,汝且速速回城将我大宋使者及侨民送还再说!去休!”
说完一摆手,直让黄大龙揪着他衣领就往平壤城方向拽去,待黄大龙拖着跌跌撞撞的金达中来到栈桥之前的时候,却有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即便如今,大正门的残垣废墟上也没见着一个高丽人,金达中想要回去的话,显然还是得自己游水。
黄大龙想了想,干脆搓指成哨猛然一吹,然后又对着本阵方向比划了几个手势,也就见七八骑人马迅速飞驰过来,一瞧倒也认出正是黄铁头、黄犁头等十三太保的一帮人,黄大龙便也指着栈桥与众人道:“设法将桥放下,才好出入!”
几人一看,倒也乐呵起来,也就听得十七郎笑道:“大龙哥哥可是怕湿水?”
说着便也见他三两下解去甲胄,就要下水,也在这时就听黄玉妞骂道:“十月近冬,你却是好下水,也不怕冻出病来?”
说完,但见黄玉妞伸手抽出自己和十七郎马腹下的得胜钩中挂着的战矛榫接在一起,又拿了别人的战矛也来做了榫接,很快就弄出了两付长有一丈五六的简易高跷来,这平壤城前的护城河也就五丈有余的宽度,水深更是不足八尺,这般踩着高跷自然轻轻松松过去。
这劈开锁链放下栈桥的细节也不多说,就说金达中屁颠屁颠的跑回城去,不过半刻时间便也领着一队畏畏缩缩的高丽士兵前来清扫城墙废墟,很快平整出一条道路之后,倒也当真送了秦桧等人出来。
待到秦桧一行过了栈桥,又进入了宋军的战阵范围之后,黄杰这也才领着众将迎了上去,秦桧一见面就哈哈大笑,拱手与黄杰行礼道:“郡王以万钧雷霆,破其城而不入,此风此节,至今日起,恐成千古之佳话矣!”
黄杰却是翻翻白眼,捋着胡须慢条斯理答道:“若说本王不远万里,挥军高丽,以雷霆万钧之势,力护我大宋侨民侨之事算是一场佳话,本王倒也认了,这等破城小事,何足道哉?”
秦桧听来忙也力捧道:“好一个何足道哉!郡王气魄,秦某佩服!”
一番寒暄之后,秦桧倒也没有喧宾夺主,忙也将一众侨民让了出来,好叫黄杰把他“万里护侨”的大戏做全,但见得随秦桧出来的侨民全数只有一百一十七人,其中六十九个大宋工匠和管理人员一个不少,而高丽雇工本来昨夜仅寻回了四十六人,不过刚刚在城门等候的时候,却是正好又叫他们寻得了两个被守军押在城头协防的雇工,这才得了一百一十七人之数。
黄杰瞧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面有得色,自然是好生与他们勉励和打气,更抛出了什么“犯我强宋者,虽远必诛”的论调,毕竟这些可不是什么普通宋人,工匠和管理全都出自“黄州建设”,这可是黄杰的嫡系,而高丽雇工们更是赶上了好时候,被连屋带乌一起给弄了出来。
不过黄杰也不搞什么长篇大论,也不用什么“强调”、“指出”,与众人好一番寒暄,好生安抚之后,便也准备下令撤军回营,结束这场叫高丽人摸不着头脑的战事。
然而却在这时,突然就听见破碎的大正门中传来了一阵高丽鼓吹的乐器之声,然后看见一群衣着五花八门,甚至还有女子的鼓吹乐队战战兢兢的从废墟里走了出来,随后而来的还有同样面目惊颤,但手中却捧着各式食物、财物乃至酒壶甘浆等等诸物的高丽少女。
不用说,都不用去瞧也能猜到搞出这些东西来的人肯定不是别人,就是金达中这老厮。
一瞧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阵势,除了感慨这金达中还真是有心之外,黄杰还真不好说什么,只能等了他领着队伍来到近前,也不喝他献上来的高丽米酒,便也喝问道:“高丽上将军崔卓何在?”
金达中能在紧急之中整出这些来,也算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却不想黄杰竟不领情,却来问他崔卓的去向,不得已只能讪讪答道:“乞禀宋王,罪臣崔氏已经从大同门泅水南逃了。”
一提大同门,黄杰倒也知道此门乃是平壤城的南水门,门中的内河与城外的大同江相连,黄杰只是将三千神武军派去封堵平壤城三面的正门,倒也并未把什么偏门水门全都封堵,所以叫他寻着空子跑了倒也不意外。
随即,黄杰便与金达中道:“汝与高丽王告知一声,因尔国上将军崔卓害我大宋侨民一事,与两国邦交有损,即日起大宋与高丽暂停一切合作,友谊路的修建也将暂停。”
金达中听来惊讶,忙也道:“还请宋王息怒,且遣天军入城再说!”
黄杰却是一笑,道:“入什么城?我军本是来护侨民,如今侨民得了解救,自当回归大宋才是!”
言罢,便也下达军令,全军解阵开拔,往南浦发去!
卷十一 射天鹧 第九百十四章 【波折】
回归南浦的路上,秦桧这也才寻了机会与黄杰共乘一车,把他近日在高丽所见所闻细细说来。
而黄杰也不见外,把岳飞、杨可世、赵朔、种萱和孙新也都叫上,更将岳飞安排在了秦桧的左手,并于他好好引荐了一番,还要两人日后多多亲近,这才与大伙一起听了秦桧做的简报。
只是,听完秦桧的简报之后,黄杰却是更糊涂了。在挥军高丽之前,他根据奇梦中教授的“有利原则”来推断,认为整件事对搞事的崔卓而言最为有利,因此此事必无疑问就是崔卓搞出来的。
可听得秦桧分析之后,却发现其中果然蹊跷甚多,看起来应该还有什么幕后黑手,便是把崔卓也拿来当做了棋子一般。而到了此时,再来根据“有利原则”推断的话,也就发现情理不论如何也说不通顺了。
毫无疑问,修路对大宋和高丽来说都是有利,有了这条路一是可以增近大宋朝廷与高丽朝廷的交流,二是便与大宋偷袭金国,三是高丽平白得了一条路……反之,搞黄了这个事情,好像对谁都没有好处,唯一得利的也就只能是金国了!
而对于秦桧的揣疑,黄杰倒也闭目好生回忆了一下手中有关高丽朝野的资料,却发现并无所获。至于奇梦当中到是有些相关的东西,可细细梳理之后,却发现是如今尚未发生之事,但时距倒也相近,若是发端就在如今,也是未必。
黄杰在奇梦中得见,正好就在距今不足三、四十年后,高丽王朝倒也出现了一场被后人命名为“武人之乱”的朝野政治斗争。因为高丽王朝初期的时候,朝廷也是效仿大宋搞什么重文轻武,结果导致了武臣在社会地位上的没落,而到了高丽王朝的中后期,武臣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使得文臣与武臣之间矛盾的日益加深。
直至到了高丽毅宗时期(也即如今王楷的儿子那一朝),这种矛盾达到了极点,由于高丽毅宗亲近文臣而忽视武臣,导致了武臣不满的爆发。约在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高丽武将郑仲夫、李义方等人发动兵变,废黜高丽毅宗,拥立高丽明宗,并大肆屠杀文臣。
郑仲夫等人通过“都房”控制高丽君主,开始了武人政权对高丽的统治时期。此后高丽武臣完全控制了朝政,国王形同傀儡。
到了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金甫当发动叛乱,欲拥立毅宗复位。失败后,李义方杀死了毅宗,并且怀疑文臣参与此事,因此迫害文臣。
武人政权的建立使尊重门阀观念的高丽社会变质,文臣没有实权,武臣则专断朝政,甚至可以随意废立国王。李义方胁迫王太子娶自己女儿为妃,以增强自己的地位,最终郑仲夫杀死李义方,独揽朝政。
得势的郑仲夫肆意胡为,被年轻武将庆大升所杀。庆大升本想整治腐败,恢复高丽君主的权力,但却在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病故,结果他的部下李义旼夺得大权。
至于李义旼这人,腐败而残暴,得势没多久,又被崔忠献、崔忠粹兄弟杀死夺取政权。则崔忠献对武臣政权建立以来混乱的社会进行收拾,延续了高丽王朝的门阀观念,提举了寺院势力,镇压农民和奴婢的叛乱,维持了政权的稳定。
而此时正值蒙古入侵高丽,崔忠献成功抵御了蒙古的数次进攻,待到崔忠献之子崔瑀执政时,还将首都从开城迁往江华岛,以避开蒙古的兵锋。然而高丽在与蒙古的战争中也削弱了以崔氏为首的武人政权的实力,最终金俊于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杀死了当时掌权的崔竩,将首都迁回开城,最终力主抗元的武臣林衍上位。
而亲元(也即蒙古)的高丽元宗见势不妙之后,便假借元朝的势力,以对抗林衍的武臣政权。林衍死后,武人政权分崩离析,最终元宗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杀死了林衍之子林惟茂,宣告高丽长达近百年的武人政权结束。
待黄杰暗自将奇梦中的高丽“武人政权”始末好生回顾一番后,便也发现如今所面对的局面,倒也有可能就是高丽文臣在给崔卓为首的武臣集团在下绊子,因为此事不论怎么分析,都没有合理的解释。
甚至金国得利论也完全站不住脚:以金国人普遍的性格谋划不出如此缜密的计谋不说,此时的金国一方面正疲于北辽天镇帝的骚扰,另一方面也正拿着赵佶、赵桓父子俩搞什么奇货可居,就算他们知道大宋帮高丽修路的事情,也未必会不声不响的玩什么计谋,直接拿捏赵家父子不是更好?
所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唯一看似合理的解释,就只有是高丽人自己怼自己这一说法才能说通了!
但也说听得秦桧三言两语,把他的分析说完之后,黄杰倒也还没拿定主意,便也听他来问黄杰道:“此事,郡王以为下一步该当如何?”
黄杰便也道:“我原先的打算,并非是一定要修这条友谊路不可,只不过是顾忌到之前才与高丽商议好飞地与离岛之事,结果就闹出了大宋的两位官家一同被金国虏去的事情。如此,在这个时候若要高丽人如约交出飞地和离岛,只怕未必能顺利得手,因此也才决定用修建什么友谊路来作为切入点,只是没想到事情的波折竟然如此之大。”
如此一说,众人倒也明白过来,便听黄杰继续道:“实际上,诸位也都看过地图,若说真要去偷袭金国的腹地,未必真的需要这么一条路,所以修路也不过就是一个名目,好使我大宋能够名正言顺的登陆高丽,然后按约接收飞地和离岛,不使高丽朝野有所防备。但是如今看来,要么就是高丽朝野之中有人瞧透了咱们的用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