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帝师-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的职业,而他们则将把这些故事带到大唐的各个地方。
夏鸿升自己,看到说书宣传的效果这么好,也就不担心了。而是一心投入了印书坊的建设之中。
这一次夏鸿升仍旧准备将那些纨绔和李承乾李恪等人都给拉进来,虽然这样人多分红就少了,不过却可以避免许多的麻烦。因为以后夏鸿升还想要借着印书坊来发大唐的报纸和刊物,来作为大唐知识分子讨论和展示的平台。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客观的平台,对于知识的扩散和传递与普及,对于朝廷政策的正确解读和下行,以及对于朝廷收集民间的反馈和声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报纸刊物,会成为百姓了解朝廷的耳目,也会成为朝廷了解民间的耳目。然而,却也一定会遭到不少人的攻讦。起码,妄议朝政这一条就能让有些人揪住不放,攻讦印书坊与夏鸿升了。夏鸿升相信李世民能够看到这里面的好处,不会太过于干涉,可也要防备着有些人以此来大做文章。
所以多拉进来一些纨绔,把李承乾和李恪他们都给拉进来,这样以后万一真的遭受到攻讦,也有更多人出来分摊影响,同样也能够得到更多大佬们的支持。所以夏鸿升的生意大都将这帮纨绔都拉入了伙,也正是因为此,所以他的生意才能够一直顺风顺水,没有谁出来为难。
首先确定的头一个人就是长孙冲。长孙家在洛阳有造纸的产业,印刷最需要大量的纸张了,有了长孙冲的加入,这一方面就不用再发愁了。
别看这些纨绔整天都是吊儿郎当的,其实正事儿上还是十分能靠得住的,让他们回去拜托家中长辈网罗一些善写的人,印书局开业,总不能只有一本《三国演义》。所以夏鸿升准备让他们回去找一些文士来,写几本话本、文论之类的书来,刊印出来到时候开业的时候也好撑一撑门面。
印书坊可不止是用来印书,夏鸿升的打算可是要把印书坊变成大唐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的!
这样定下来,夏鸿升这个文化大盗,也又开始琢磨着自己接下来该是盗用后世里的哪一本书了。
………………………………
第303章 书局的真正目的
“升哥儿,你说你要开个书肆?”李恪喝下一口葡萄酿,惊讶的问道:“那可是没有多少赚头的东西。且不说你待从何处找来如此多的书籍来,光是大肆卖书之举,也一定会引来不少人的诟病。你如今的身份名望,同那些书肆的小贩却是大不相同的,卖书的事情他们做的,你却做不得。”
众人听了李恪的话,也都点头表示赞同,齐齐看向了夏鸿升来。
夏鸿升笑了笑,摇摇头说道:“这些事情我当然知道,书肆刚开的时候,定然会惹来诟病,对此我也已经有所准备。不过,往长远处看,此举却是一件好事。我并非是要只做一个卖书书肆那么简单,而是要做成一个书局,从收集书稿,到印刷刊发,再到上架发售,综合全部环节,等到一定是时候,再行推出日报,月刊之类的文章平台,让天下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够通过这一平台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交流自己的所得,不拘是经史子集,还是山野闲话,不论是诸子百家,还是格物致知,全都能够通过书局的平台进行交流,让世人知晓。如此一来,民智可开,到时,朝廷的政令会通过日报迅速的被百姓所知晓,百姓的反应也会通过日报迅速的上达天听。如此以来,使书局这一平台,令其联系朝廷与民间,互为耳目,朝廷政令不再幽隐晦涩,为百姓所不知,因而为贪官污吏而蒙蔽。也使君王不再深藏宫中,不知道民意若何。这,才是我办这书局的目的。”
“哦?”众人听了夏鸿升的话,都是十分好奇:“那日报是何物?月刊又是何物?!”
“日报者,一日一报也。”夏鸿升笑着对众人解释道:“所载之事,多为前一日之要闻,又或者前几日之内的其他事情,将这些要闻、事情加以编辑,客观真实的记录所发生之事。加以评论。又或者刊登其他人之来稿,集录成版,连夜刊印,早晨即上市售卖。则为日报。人们通过阅读日报,可以知晓国家近几日来的情况,发生了何种大事,也可以知道近日里的趣闻故事,又可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一些信息。而月刊。则是一月一刊,个中内容同日报有所不同,日报主即时,在于一个快字,而月刊则主精集,内容多为学术性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供给特定人群阅读。”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只听长孙冲问道:“如此说来,若真是以后这两样东西问世,则若我欲知道朝中新进发生的何事。则可买来一份日报读之便知。若是我想要看看诸子高论,则可买来一份月刊尽兴一读?”
“不错,正是如此!”夏鸿升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如何?诸位兄弟愿意一同做否?此事也不强求,有想一起做的,那大家同来,若是大家不想,我可就要吃独食了。再者,不论诸位做与不做,还请诸位兄弟帮衬着找一批好的写家子来。最好是寒门,若是士族,怕他们会觉得这是对他们的折辱了。”
众人都是若有所思,夏鸿升知道这事儿他们自己是拿不定主意的。还是得回去问家里人。于是也不再往下多说,只是招呼了下人过来,摆宴宴请了一群友人。
宴请过后,众人结伴告辞而去,说是回去与家人商议,然后再做定夺。至于夏鸿升要的写家子,也会回去找的。
众人各自离去,夏鸿升却叫住了李家的三兄弟来,等送走了其他人,才问道:“承乾,上一回王掌柜说的文武大会,你可曾说与陛下了?”
“还未曾找到机会像父皇分说。”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前些时日父皇被天雷的事情弄的焦头烂额,就也没说。”
夏鸿升点了点头:“也好,那不如今日你我同去面见陛下,一起将这文武大会和书局之事一并告知于陛下吧。”
李承乾立刻露出喜色来,说道:“我正愁怕去跟父皇分说的时候被问的哑口无言,若是你能同去,那可就保险了!”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便立刻一同去了皇宫,面见李世民去了。
李世民同往常一样在批阅奏疏,夏鸿升不禁在心中同情了一下这个没有自己的生活的一国之君,一边见了礼。
“恩?今日怎的你二人结伴来此?”李世民见了夏鸿升很李承乾二人进来,于是问道。
夏鸿升同李承乾相视一眼,然后由李承乾上前躬身说道:“父亲,前几日酒坊的王掌柜找孩儿商议了酒坊铺开销售的事宜,有个提议,孩儿觉得很是不错,又加了些自己的想法,所以今日特来向父亲说明。”
李世民听李承乾这么说,于是饶有趣味放下了手中的奏疏,笑问道:“哦?承乾有何想法,说来给朕听听。”
李承乾便将关于文武大会的想法给李世民一一详细的道来,想要通过酒坊、玻璃坊、茗香居等联合开办的文武大会,将这些东西名声传出去,特别是夏日已至,正是长安城中胡商最为活跃的一段时间,也好趁此机会让胡商看到这些东西,进而将这些东西大量外销。
李世民听了之后,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想法是很不错,承乾若要去做,只管去做便是。一场文武大会,需要协调的地方很多,朕也想看看承乾能否操办好了。对了,夏卿,怎么不见你说话,你觉得承乾的这个主意如何?”
夏鸿升躬身一礼,说道:“太子殿下的主意自然十分好,微臣十分赞同。一场规模盛大的文武大会,不仅仅能够让白酒、玻璃、新茶的名号广播天下,名传域外,更加能够吸引无数的文武人才齐聚长安城中。通过文武大会,陛下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的可造之材,加以培养,让其为朝廷效力,岂不美哉!”
李世民盯着夏鸿升看了一会儿,直看的夏鸿升心里发慌,才忽而笑道:“也罢,既然有如此好处,那此事你们看着办便是。”
两人躬身领旨,却听夏鸿升又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决断。”
李世民看了看夏鸿升,问道:“何事?”
“陛下,如今《三国演义》已经刊印出来了样刊来,先前微臣曾与陛下说过,臣想要自己建一个印刷的作坊,以后专门刊印这些书籍。”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微臣的想法这样的,由微臣自己招收匠人,自己刻下活字,办一个专门用来印书的作坊,而后广而告之,凡士子文书,借可向作坊投稿,若被选中,则作坊需要支付作者钱财,将作品买来刊印。印书之后,会将这些书贩售,贩售之所得红利,由书局同作者照一定的比例分红。朝廷的印书局,负责朝廷所有的刊印相关事宜,本身事物便已然十分繁忙了,微臣自己建立一个书局来,则可以专此一途。而当书局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微臣就可以发行日报了。”
“日报?何为日报?”李世民很是新奇的问道。
“回禀父亲,所谓日报,乃是一日一报……”李承乾在旁边将夏鸿升先前解释的日报又给解释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之后,想了想,说道:“听尔等之解释,似是将朝廷之决议,抄作各地各人知晓。不过此物已然有了,难道尔等不知有宫门抄么?”
“陛下,宫门抄是朝廷将政令和朝中事情下发到各地州县府衙的,具有官方性质的抄送,它更加偏向于朝廷和各州县衙门之间的政令传达。”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而臣所言报纸,则是面对民众与百姓,这些非官方的人士为主。其不仅仅有着类似于宫门抄的内容,且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它的阅读群体更加偏向于民间,是让民间知道朝廷做了什么事情,下发了什么命令,又或是各地发生了何事的一个途径。也是朝廷对百姓进行舆论引导的一个工具。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吧,若是有报纸,陛下就可以有意的安排一些关于突厥的内容见报,百姓读了之后,情绪就会被引导,就会团结一致的对付突厥。朝廷的政令,通过日报可以被更多的百姓知道,百姓就可以监督各地官员有没有好好的实施朝廷的命令。而百姓对某一件事情的评论、反应、见解,则也可以通过日报让陛下看到,陛下就可以更好的了解民意,集思广益,而不是受到朝臣的蒙蔽了。报纸可以成为百姓的耳目,了解朝廷的政策,明白陛下的苦心和安排。报纸也可以成为陛下的耳目,收集来自民间的意见、建议、看法。报纸还可以成为陛下手中引导舆论的工具,对百姓的想法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舆论……”李世民低声的念叨着,轻轻的拿指节叩着桌子。一看到李世民的这幅样子,夏鸿升就知道,李世民是已经上了心,正在仔细思考权衡着这件事情了。
………………………………
第304章 报纸,舆论的引导
舆论……如今李世民已经不能够再对这个已经不算是新鲜了的词置若罔闻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千古的至理。可是观夏鸿升做事,无论是当初平定朔方也好,还是后来治理蝗灾也好,却总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实际上,自从当初夏鸿升只凭借着控制舆论,就搅动的朔方城中军民离心,梁师都众叛亲离的那个时候,李世民就已经真切的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可是李世民对此一直都抱有顾忌。舆论的威力太大了,大到连李世民都有些忌惮。若是那些舆论不是出现在朔方,而是出现在大唐的各个州县,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的光景?
所以如今听闻夏鸿升说这日报,是控制舆论一件利器,李世民就心动起来了。诚然如同夏鸿升举的那个例子,若是能够用这东西将民间的舆论引导向朝廷所愿意看见的方向,那这舆论就会成为自己手中的又一柄利刃了。
”陛下,您也该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百姓的口舌是堵不住的,他们会说话,就要说话,堵不如疏,通过报纸,朝廷就可以引导百姓的话,为民间的舆论导向。“夏鸿升见李世民沉默了半天,已是再次开口说道。
李世民又沉思了一会儿,这才又开了口,说道:“夏卿所言,朕思量之下,觉得很好。不过,朕尚有一顾虑。照夏卿所言,这报纸上的言论,多数乃是个人所为,那若是万一有人在报纸上有攻讦朝廷的文章,那岂不是要扇动起来不少的人?”
听了李世民的话,夏鸿升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了。他这是怕在他利用报纸这个平台去引导民间的舆论的同时,也会有人通过报纸来引导民间的舆论指向他。
于是夏鸿笑了笑,说道:“陛下,您大可不必担心此事。一张报纸也就那么大,能登上去的文章数量并不会十分多,又岂是谁人想要登报就能够登报的?您别忘了。这印刷报纸的可是书局,任何想要上去报纸的文章,可都是先要过去了书局这一关的。这哪些文章能够登报,哪些文章不能够登报。自然需要经过书局现先行阅读、评判之后才能够决定出来让哪些文章登上报纸的。陛下大可以派驻一个人进入数书局,同书局一同审核来稿,看看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到底在诋毁朝廷,还是真切的提出不足和弊端,又或是有用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如此一来,陛下所担心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夏卿所言不错。只是,若是有了夏卿的先例,令天下其他人也开了书局,出了报纸来,朕又如何保证他们不故意扭曲诋毁朝廷呢?”李世民点了点头,又说道。
“这……”夏鸿升想了一想,答道:“若是如此,陛下可以定下一些规矩,一些但凡是想要开书局印报纸的人都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规矩。不遵守规矩。就开不起来书局,遵守了规矩,就要接受朝廷的监管。”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思量了一会儿,然后对夏鸿升说道:“既如此,夏卿且先去操办此事吧。等那报纸出来了,朕见到实物了再说。”
夏鸿升得到了李世民的首肯,心中顿时高兴,如此一来,办书局就理直气壮的多了。
从李世民那里告退出来之后。夏鸿升同李承乾去了东宫,李恪还等在那里。
“咋样,这下没有后顾之忧了,你俩入伙么?”到了东宫。众人坐下来之后,夏鸿升朝李承乾和李恪问道。
李承乾先是将方才两仪殿里面李世民所言给李恪说了一遍,然后又对夏鸿升说道:“好,那这次需要多少钱财来?只是我手中的钱财已经不多,之前都已经投入到了酒坊和琉璃坊之中了,如今还没有回来。却是拿不出来太多了。”
“我也是,之前往酒坊和玻璃坊里面投钱,已经全然所剩无几了。”李恪也在一旁说道。
“书局是个来钱慢的,刚开始的时候甚至会有不短的一段时间赔着本钱经营,你们就少出一些吧,我多拿出来一些。等到之后开始盈利了,你们再从我这里购入股份算了。”夏鸿升想了想,对二人说道。
有了李承乾和李恪的带头,想来其他的那几个纨绔就也不会再犹豫了。夏鸿升如今担心的,就是匠人了。书局的印刷量定然不会太少,所以这印刷的工匠定然是需要大量人手的。还有活字,虽说可以先直接去印书局要来几套,可是区区几套也是远远不够用的。
好在李纲已经答应帮忙找人,应该会少了许多麻烦。
“对了,升哥儿,你那军校盖的如何了?”李承乾像是忽而想起来的什么事情来,然后对夏鸿升问道:“这些时日一些东宫属臣,跟我商量想要让他们的亲戚族人进去军校,看来是已经听到了些许风声的。”
“这倒也是,弘文馆里面,听说房遗爱和李业诩他们几个都商量着想要进军校,说是去看过了之后觉得比在弘文馆里面有意思的多。”李恪听了李承乾的话,也说道:“你到时候准备如何招人?”
夏鸿升一听就感到为难,说实在的,他就是担心这个问题。作为军校,夏鸿升更加希望能够通过公平的考试和竞争来让报考的人获取学员的资格。可是就拿房遗爱、李业诩来说――很可能还远不止他们两个――他们同夏鸿升的关系极好,若是他们来请求夏鸿升想要入学,那夏鸿升也总不能就这么断然拒绝吧,再加上他们的家中长辈平素在朝堂上面对夏鸿升也很是照顾,夏鸿升就更不可能不寻一些人情。
思来想去,夏鸿升觉得还是都在一起说说比较好,讲明自己的难处,也给出一些方便,不至于损了之间友好的关系。
“那这样好了,承乾,东宫的属官里面,我就算是看你面子,也是不能全都放进去的。陛下对军校之事十分上心,是断然不会想看到有徇私而入其中的,陛下建立军校,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开士族与门阀的手脚,为军中培养朝廷自己的人。徇私之事一开头,那就收不出了,时日长久,军校里面便全都是徇私而入的人了,所以这个风气开不得。不论是你那些东宫属官,还是遗爱、业诩他们,但凡是想入军校的,就必须要通过军校的入学考试,才能够成为军校学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也永远不会有特例的,便是陛下亲自来说,我也是这句话。不过,自然,遗爱、业诩都是兄弟,还有承乾你的面子也不能不给,所以东宫属官里面,承乾你自己挑几个答应下来,然后让他们将想入军校的人送过来,我去叫了其他人,咱们聚上一聚,到时候我告诉他们该如何做。”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好,东宫那些属官,我只需告诉他们一声,算是孤帮他们留心了,便是,至于能不能进去,还看他们自己的本事,这不算甚子问题。倒是业诩他们,一来本身就是好友,二来又看那些叔伯的脸面,还是得让他们如愿的。”
“这我省得。”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
从东宫离开的路上,夏鸿升就在盘算着谁会可能想要进入军校去,房遗爱和李业诩,他们俩人已经说了想去,尉迟宝林肯定会去,他爹都已经打听过军校的事情了。程处默也肯定会去,他如今已经在军中当值,不过却仅仅是一个校尉,不用想也知道,程咬金就是装疯卖傻刁蛮耍横,也肯定要给他弄进去了。仔细盘算了一下,估计得有个十来个名额留给他们。这事儿一定得好好谋划谋划,得让大家觉得他们是凭实力进去的,而不是凭关系。夏鸿升绝对不想在军校刚开始就留下这么一个不好的风气来。若是以后人人都想着军校不靠实力,靠关系也能够进入其中的,那军校这块招牌就会大打折扣,为人所鄙视了。
因为李世民一下子征调过去了千多个民夫去建设军校,又有夏鸿升在军机坊做出来的那些器械的帮助,所以建设的速度很快。如今夏鸿升做出的沙盘上面,已经有四分之一都已经完成了。已经完成了的那一部分,完全可以先行招收一批学员了。另外的那些继续建设,估摸着,明年的夏天就可以全部竣工。
那么招生工作也就可以开始启动了,头一批的人数限于军校目前的规模,应该限制在最多不超过两千人这个数目。再多,就难以周转了。
往后随着军校的建设完成,规模逐步扩大,就可以逐年提高入校的新学员人数,最终,军校的学员总数应当保持在一万五千至两万人中间。
马周和段瓒已经在拟定着招生的章程了,夏鸿升直奔军校而去,想一起商量着看看该如何宣传动员,让人来报考军校。
………………………………
第305章 天涯明月刀?
在军校那边商量到了快要宵禁,夏鸿升才返回了家中,一夜过去,翌日清晨,夏鸿升还在睡梦之中的时候,就被一阵敲门声给惊醒了。
朝门外面不满的吆喝了两声,可那敲门声仍旧不停,夏鸿升一口起床气就提了起来,从床上起来过去一把猛地将门拉开。
不过门外站着的却是易秋楼,见夏鸿升开门了,于是笑道:“某家答应过夏兄,要用某家的拳脚功夫来换夏兄的本事。这夏兄都已经教了某家不少还东西了,某家却仍旧还未曾遵守诺言,实在惭愧。从今日开始,某家每天早上都会来叫醒夏兄,随某家练习。”
夏鸿升一愣,这个,武功啊,能学得会么?
想起来武侠的情节,夏鸿升这心中就是一阵激动,方才的睡意立刻就没有了,立马回屋里去换了件衣服,跟着易秋楼就去了院子里面。
气沉丹田,马步扎开,夏鸿升在易秋楼的监督下开始了最基础的基本功。
别看易秋楼平时在夏鸿升面前很好说话,可监督起夏鸿升来,却如同截然换了一个人似的,严厉的不得了。于是一整个上午,宅子都能听见夏鸿升的惨叫声来。
“易兄!易大哥!我不行了……”夏鸿升气喘吁吁:“腿麻,动不了了!”
“不行,马步乃是习武之基础,站都站不稳,该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易秋楼一边说着,一边拿手中的木棍又朝夏鸿升的腿上敲打了一下:“站好了!”
夏鸿升直感觉两腿灌铅,不停的抖,只好又商量道:“那让我歇会成不?就歇一会儿!我这还是头一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