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帝师-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臣躬身听旨,只听王德又念道:“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兵4万余,战舰500艘,自莱州渡海,直指平壤;太子詹事、左卫率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领步骑6万及兰、河二州胡族兵马直趋辽东,与张亮合势,水陆并进。朕当赴洛阳,亲率大军六路,随后而去。”
“末将领旨!”李勣、李道宗和张亮三人出列行礼接旨。
李世民又笑道:“此番作战,朕求毕全功于一役,一举荡灭高句丽。故而详有安排,诸将依大计行事。然军中瞬息万变,亦须临机决断。张亮,你率水军渡海,直击平壤,切记声势要大,动作却小。使高句丽以为水军不过是为了转移视线,混淆视听,引其以为主力在水军之中而已,而使其做出水军只是疑兵之计,大唐主力当中陆上之判断。你率船渡海之后,毋须激进。”
“末将领旨!”张亮应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有对李勣说道:“李勣,你军发柳城,向怀远镇虚张声势,明做佯攻之态,暗则潜师北进,从通定渡辽水,进玄菟,出其不意。之后进逼新城,会攻盖牟。”
“末将领旨!”李勣与李道宗二人齐声应道。
李世民又道:“朕此番御驾亲征,与诸将士并肩作战。不日便赴洛阳集结大军。朕以诸将发洛阳之后,以特进萧璃为洛阳宫留守。至定州。联发定州后,宜令皇太子监国。”
“臣遵旨!”萧瑀出列躬身行礼。
李承乾亦出列行礼答道:“儿臣遵旨,请父皇放心!”
“其他司职,下去各有诏命。诸卿准备去吧。”李世民摆了摆手,下令退朝。
征伐高句丽之事,早已经准备许久,一应事物皆有所安排,此刻却并未都在朝堂上面一一宣读。
退朝之后,李世民回到后面,夏鸿升正等着那里。自打祭祀之后,夏鸿升便暗中随着入了宫,并未离去。
见了夏鸿升,李世民头一句话就是:“你且去承乾那里找一身便服换上,随朕出宫一趟。朕这里没你能穿的衣物。”
夏鸿升一愣,却听李世民又道:“方才段瓒在殿中说募兵告示一出,应者云集。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不已,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百姓皆曰不求封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更有远近勇士应募献攻城器械者不可胜数,皆拔刀结旆,喜形于色,毫无惧意,恨不能即刻便奔赴辽东——朕要亲自出宫看看!”
“呃……”夏鸿升挠了挠头,只得答应:“是,小婿遵旨。”
李承乾是随着李世民一道回去的,当即对夏鸿升打了个眼色,然后便带着夏鸿升离去了。
刚一出来,李承乾就压低了声音急切的问道:“升哥儿,父皇果真让我监国,只不过,父皇说要发定州之后,让我监国。这是让我留守定州。升哥儿,你说父皇为何不让我留着长安?”
“因为定州比长安重要呗!”夏鸿升随口说道。
“长安乃大唐之京城,朝廷之所在,定州如何有长安重要?”李承乾大为不解:“自古以来,储贰镇中,太子在皇帝出巡或国家有事于边疆时,皆留镇京城。高句丽之役,并非关乎社稷存亡的殊死之战,为何父皇会让我随御驾赴定州并行监国?这不合常理啊!?”
夏鸿升边走边道:“怎么,你不愿意去定州?”
“我当然愿意!”李承乾说道:“自从咱俩上回从琉球回来,我巴不得再出去一回呢!不过,我却担心如此一来,长安无人,恐怕生变。毕竟,前朝玄感之变就是……”
“你父皇有这个信心,你瞎操心甚么!”夏鸿升摇了摇头:“你父皇故意让长安空着呢。不过,你却没有留意,长安虽然空着,可长安周围可没空着。你觉得,为何这回只去了这三位将军,其他像尉迟将军、程将军、段将军、河间郡王这些人怎么都没去辽东呢?陛下是有意而为之,至于为何,我却不能透露给你了。”
“莫非……父皇是故意留空长安,想要看看谁……”李承乾倒也心思机敏,一下子便猜的差不离了。
夏鸿升笑了笑,不置可否,又说道:“其实,让你去定州,陛下还有其他的考量。”
“哦?”李承乾大为好奇,立刻道:“升哥儿,快些与我说来听听!”
………………………………
第996章 太子镇定州
二人一边往东宫走去,夏鸿升一边同李承乾说道:“陛下,让你留守定州监国,依我来看,有两个目的。”
“哪两个目的?”李承乾问道。
“这第一个嘛……是为了后勤。我告诉过你,你也亲身体会过。打仗不仅仅打得是将士,打得是计谋,更打得是后勤。将士再拼死,计谋再精明,若后勤不行,都是白搭。”夏鸿升边走边对李承乾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威风的将军没有粮食什么也干不成。自古以来因粮草出问题,被敌人断了粮道,而一败涂地的战例数不胜数。故而,战争之中,粮草问题必须最优先考虑,有多少粮草打多少仗,逞能是没有用的。而且,我曾经给你讲过,后勤可绝不是粮草这么简单。除了这口中吃的,还有手上用的,身上穿的,脚下踩的……所有将士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可以说全都是后勤。大军作战,几十万人所需的吃喝和消耗是个巨大的数字,这些东西也不可能全部跟随大军同步前进。于是后方统筹后勤者,便尤为重要。”
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东宫,李承乾令人去找来自己的衣物,拿给夏鸿升,然后又急切的问道:“升哥儿,你且边换边给我讲讲吧!”
夏鸿升一边换着衣物,一边又讲道:“就拿前朝来说吧,整个隋朝四伐高句丽而不胜,就军事角度而言,后勤补给不畅是主要原因。开皇十八年,汉王谅率马步大军自河北出发,讨伐高句丽,在临渝关值水潦,魄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只能半途而废。后来到了炀帝,大业八年炀帝亲征高句丽,当时那是一个盛况空前,想来你也是读过的。“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这么多人,他们的粮草几乎全部出自黎阳、洛口仓,然后通过漕运集中于涿郡;衣甲器杖集中于高阳。而馈运者倍之。倍之啊,那是什么概念?就是多达二百万人以上的民夫,去替前线的大军运送后勤补给。这么大规模的劳役,所造成的惨景,史不绝书,我就不与你多言了。大业九年,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时,杨玄感利用运粮卒的不满掀起叛乱,这你方才也说了。大业十年,炀帝第三次伐高句丽,那时天下己然大乱,不复行伍,只好乘高句丽囚送斛斯政乞降这个台阶草草收了场。可以说,前隋的天下,是被征伐高句丽所需后勤给拖垮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正是读过杨玄感之变的事情,才觉得不该将长安空着啊。”
夏鸿升笑道:“朝中大臣,自然也有这种担心。之前刺史郑元还上过奏疏,说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卒下。征讨高句丽的军资筹措、运输,都直接关系时局之稳定,因此陛下不能不把这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河北道是陆上那一路大军的粮草来源之地。陛下以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以民部侍郎崔仁师副之,自河北诸州皆受挺节度,听以便宜从事。韦挺分工监督河北漕运,崔仁师分工监督河南漕运。将各地粮食物资由陆路、漕运集中于幽州,由幽州北输粟营州,东储粟古大人城,将此二地作为前线后勤补给之基地。”
“那照此说来,若为粮草后勤之须,我也应当坐镇幽州才是啊!”李承乾反问道。
夏鸿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承乾,若你只是一个朝臣,若为后勤故,那肯定是要去幽州了。可你并不是一个寻常的朝臣啊!定州,汉曰中山郡,后魏日定州,后周及隋因之至今。亦曰博陵郡,凭镇冀之肩背,控幽燕之肘腋。关山险阻,西足以临云代。川陆流通,东可以兼灜海。语其地势,亦河北之雄郡也。虽不似幽州那般为粮草集散之地,然其地处河北腹地,控中原向东北陆路交通之枢纽,实为军需之要地。坐镇其地,可督察河北、遥控河南,去永济渠亦不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乃是要害之地。若有太子坐镇,再加之高士廉老大人、马周、刘泊刘大人等干才辅佐,足可解后顾之忧了。承乾,陛下这么做,将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你来坐镇总督,又何尝不是对你的信赖?!”
“原来父皇是这般考量!”李承乾听了夏鸿升话,竟然颇为感动,说道:“我一定要做好分内之事,不辜负父皇之厚望!”
夏鸿升这边已经穿好了衣物,二人又回李世民处,一边往外走,一边夏鸿升又说道:“不错,陛下的确是对你寄予了厚望。让你坐镇定州,除了督管后勤之事,另一个原因,就是要震慑和防范薛延陀。”
“薛延陀?”李承乾一愣,随即又是一凛:“升哥儿,我明白了!大唐如今已经荡灭突厥和吐谷浑,薛延陀已成为北边最强者。高句丽素来同北面那些人有交通,常引其为奥援,冀图成犄角之势以对抗中国,自南北朝至今日始终如此!胜、夏等州素来是防范薛延陀的重镇,其与定州之距离,远小于与长安之距离,距离辽东也更近。且,定州通过飞狐道可直通漠北,万一薛延陀真有变数,定州可直接指挥胜州、夏州等地,征辽的大军亦可直接回转定州往薛延陀而去!”
夏鸿升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至于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纯属为你着想了。”
“哦?”李承乾一愣。
“你身为太子,这么多年了,该学的东西学了不少,该见的世面也见了不少,该听的话也听了不少,陛下也培养你了这么多年,总得给朝臣们一个交代,让他们觉得,这个诸君日后值得他们继续辅佐,不会辜负了他们打下的江山。”夏鸿升说道:“定州乃此番征伐高句丽之后勤要害之地,前为大军之基,后为大唐之本。对前,你要总领大军后勤,保证大军顺利推进。对后,你要处理国政,使得大唐仍旧按部就班,正常运转。这个任务,不可谓不重要,不可谓不艰巨。若你能处理得当,给朝臣们留下好的印象。那么于你而言,朝臣便会更加信服。你也能够落下一个好名声,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唯有这样,你才能够不靠陛下的威严,而真正靠自己的能力来服众。”
………………………………
第997章 夏字儿倒着写!
二人边走便说,很快便到了前面殿中,拜见了李世民,见李世民亦换上了一身便装,又带了几个便装的护卫,就一道出宫去了。
长安城中,本在东西二市等人流密集之处,设了几处报名的地方。剩下的,都在各卫营前。长安城之外,军校中也有。除此之外,在定州、幽州等一些地方,也各自设有应募之所。
众人直奔西市,老远就见前面已然车马不通,全都给人堵住了。
下来马车,又往前挤进去一番,便听见前面登记造册之人在那里大声叫喊:“莫急,莫急!一个个来,一个个来!”
光是此情此景,就已然叫李世民脸上带笑了。
却见他忽而抬手拽了拽前面一年轻男子,问道:“这位兄弟,敢问此处为何如此多人?是在作甚?”
对于李世民这种举动,夏鸿升暗地里表示嗤之以鼻。
那年轻男子,显然也不知道自己竟然得以有这番境遇,居然同皇帝称兄道弟的。只是扭头来,看着李世民年纪比他自己大,于是叫了声大哥,说道:“这位大哥有所不知,陛下下诏募兵,征伐高句丽,收复辽东,为前朝战死辽东的汉家子弟报仇雪恨!高句丽人欺人太甚,不仅占咱们的土地,还把前朝战死辽东的数十万汉家儿郎斩去头颅筑作京观!京观您知道吧?就是人头堆成的山!此仇焉能不报?!如今陛下欲复子弟之仇,阿爷与大兄早年身死辽东,如今尸骨无处,我为幼子、幼弟,当年所赖有阿爷与大兄庇护,得以避开辽东之事。如今堂堂七尺之躯,不能不为他们报仇!”
“好!”李世民赞叹一声,说道:“朕……咳……真希望朝廷能够即刻出兵辽东!”
那年轻男子点了点头,又开始转身往里面挤去。
李世民几人默默从人群中退了出来,站在远处看着应募者云集的盛况,不禁叹道:“我有民意如此,何愁高句丽不灭?!”
夏鸿升点了点头:“高句丽,的确不是大唐的对手。”
说来也是,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未能灭掉高句丽,乃有两个最重要之原因。第一个,是矫枉过正,担心前朝之事重现,因而太过谨慎,太过追求万全,以至于选择了较为温和的进军策略,延误了不少时间。
当时李世民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水军率先渡海袭占卑沙城,李勣军又于陆上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后来李世民放弃了李道宗等人的建议,采纳了长孙无忌的颇为稳固和万全的进军策略,进至安市城,围点打援,将高延寿、高惠真所率十五万大军击败,使其余众归降。高句丽因此举国震恐,自后黄城至银城一带空无人烟。然而这样虽然稳妥,却消耗了唐军自己的时间,此时已是临近深秋,李世民因辽东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且粮食将尽,只得班师还朝。
李世民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史册有言“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馀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可知这一次亲征高句丽,战果是远大于损失的。
而后,朝议认为高句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应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李世民采纳这一建议,命牛进达和李勣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唐军数次击败高句丽军,高句丽王被迫于遣子入唐谢罪。这一阶段,大唐对高句丽实行的是滋扰的方式,扰乱其国,不得耕种生产的法子,十分有效。
可惜就在这个法子行之有效,高句丽已穷困凋弊,只消再一次征伐,就能一举而彻底荡灭其国之际,李世民的生命却到了尽头,荡灭高句丽的终极一战于是也未得成行,这是第二个原因。
可以说,就算是没有夏鸿升带来的蝴蝶效应,没有因他而产生的种种先进的器械军备和大唐的转变,凭大唐的实力,也是可以灭掉高句丽的。只要李世民能再多活他五年即可。
而今,历史不一样了。
大唐的发展甚至可以称作几何式的发展了,而对高句丽的征伐提前了整整十年!
要是灭不掉高句丽,夏鸿升心里恨恨的想,我这夏字儿就倒着写!
李世民又转了几个地方看看,大都是一样的情形。
百姓们云集响应的场面,给李世民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回去的时候,夏鸿升没再随着回去,而是同他们分开,自己回去了长安的宅子,休息了一晌,然后回去了泾阳。
许敬宗已经被派到泾阳来了,夏鸿升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敲打敲打他。
李世民果真派人暗中去查了许敬宗,果然查出来一些事情。李世民便以此为由,将他贬到了泾阳县,做了一个小小的主簿。
这事儿却让朝臣颇为称道,看来许敬宗平素的确是不讨喜了。
到了泾阳,夏鸿升直接去了县衙,找着了许敬宗。
许敬宗从中书舍人一朝贬至泾阳县的主簿,心中之怨气字不用多言。但是夏鸿升还需要他办事,这可不得大棒和甜枣一齐伺候么!
“许大人!”夏鸿升在门外面揉了揉脸,扯出一个自觉真诚的笑容来,一边推门进去,一边喊道。
许敬宗正站在窗边出神,夏鸿升忽然进来,将他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夏鸿升,于是连忙行礼道:“下官拜见驸马!”
“哎哟,我的许大人啊!”夏鸿升一副热合的样子,上前说道:“当初我在鸾州城,若无许大人帮忙说话,哪儿能脱离苦海,入陛下眼界。如今你我又同被贬官泾阳,不可谓无缘。这几日卫国公使唤我去军校帮忙筹备祭祀之事,今日才赶回来,家也没回,就立刻来找您了。走,许大人,家里去。同是天涯沦落人,你我当共酌几杯!”
………………………………
第998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
“天涯沦落人……”许敬宗眼中一亮,笑了笑,说道:“此言甚合吾心!不过,下官是真的沦落人,驸马您却不一定是了。”
“如何不是?”夏鸿升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得罪了人,连陛下也保不得我,只能让我来做个泾阳县令。现如今虽有吐谷浑之军功在身,可我不还是待在这小小泾阳?说起这个,我却还不知,陛下素来惜重许大人之才,原先商议此番御驾亲征之人选,还欲令许大人随行,专司诏书起草之职,为何许大人会忽而沦落至此?”
“有人在陛下面前进小人之言,构陷于我。”许敬宗摇了摇头,忿忿的说道。
“哦?”夏鸿升装作一副意外之色,问道:“许大人可知是谁?”
许敬宗笑了笑,说道:“还能有何人?他们早已看宗不爽多时!我虽不知,然却再不会有旁人了。”
许敬宗自道打从鸾州回来之后,夏鸿升同他从未有过多的交集,更无冲突矛盾可言,却是断然想不到眼前的夏鸿升,就是那个导致他贬官到泾阳的人了。
夏鸿升也暗自好笑。
这家伙若放后世里,去演戏去,定然前途无量。就这演技,恐怕连他自己都能骗过去。莫非他真的并不觉得所作所为有何不妥,根本不是过错?
他贪墨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李世民没当即拿他下狱,还是夏鸿升苦劝的。若非夏鸿升要用他一段时间,李世民查出他平素贪墨敛财之举的当时,就要将他下入大狱了。
“如此看来,你我都是被……”夏鸿升觉得可能自己在后世里若去演戏,估摸着也会前途一片明亮,瞅瞅这演技,简直不要太好。
许敬宗一声冷哼,眼中一片怨恨。
夏鸿升又笑了笑,说道:“如此看来,你我当不当得同是天涯沦落人?当不当得共饮几杯?”
许敬宗闻言,点了点头:“当得!当得!”
夏鸿升复又笑道:“许大人也莫要悲戚,依我看来,陛下将许大人贬官至此,却有另一番深意。呵呵,若是我所料不差,这次贬官,非但不会影响许大人的前程,或许反而会成就许大人大功一件。”
“哦?!”许敬宗一听夏鸿升的话,顿时眉头一紧,立刻看了过来,急忙问道:“驸马爷可是得了什么风声?!”
夏鸿升只是笑,却不吭声。
许敬宗一凛,立刻压低了声音说道:“下官知道了,此地不是说话之处!驸马爷家中叨扰不便,不若教卑职作东,请县令大人您在这泾阳城之中一同畅饮几杯,若何?”
夏鸿升一笑:“也好!”
许敬宗极为热切,当即便立刻稍事整理,然后二人出离了县衙,去了泾阳城中最好的酒楼,叫了雅座坐了下来,放下竹帘。
几杯淡酒饮过,许敬宗立刻拱手行了一礼,急切着道:“还请驸马爷明示!”
夏鸿升吃下一口小菜,说道:“许大人,不是本侯自夸,论信重,陛下对我如何,满朝皆知。论亲疏,我是陛下的女婿,论功业,我立功无数。许大人,就算是陛下因着士族之故,将我贬官泾阳。然之后我又在灭吐谷浑之中立下大功,官复原职,且又得擢升从三品归德将军。按说,实在不须再在这泾阳了。可陛下为何还让我督管泾阳县衙之事?”
许敬宗人精一个,一听夏鸿升的话,就明白了:“陛下……陛下在泾阳有所安排?!”
“不错。”夏鸿升点了点头,压低了声音,说道:“士族如此擎肘陛下,陛下何等心气之人也,岂会不恼?呵呵,许大人莫非忘记了之前朝堂上百官弹劾于我,说我谋逆造反之事?”
许敬宗神色一凛,说道:“侯爷说的是未经朝廷疏议,侯爷您在泾阳擅自开商限,行新法之事?”
夏鸿升点了点头,笑道:“听听那些士族的朝臣们弹劾本侯的罪名多么严重――私废朝廷律令,而以自撰之律令代之,此谋逆之罪也!朝廷自有税制,而我夏鸿升在泾阳将士农工商者皆征其税,又罗列诸多名目,从商人身上横征暴敛,此欺民之罪也!陛下厚待于我,而我却将泾阳视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的地方,不仅私废朝廷律法,又私设赋税,此欺君之罪也!有此三罪,那真是其罪当诛,罪不容赦啊!”
“可眼下侯爷还是好好的,陛下也好似忘记了此事。”许敬宗眉头松了开来,似乎已经想到了某些事情。
“不错。”夏鸿升点头笑道:“许大人明白了吧?开商限,行新法,其实都是陛下的安排。我只是来泾阳试行,看看可否,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