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卑鄙的圣人:曹操(1-10)-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恙。在此之后又有两次同样的情况,曹嵩很疑惑,阿瞒一脸委屈地说:“不知为什么,叔叔很不喜欢孩儿,总在您面前说孩儿的坏话。”

从那以后曹炽再来对他说阿瞒病了、阿瞒不爱读书、阿瞒在外面惹祸之类的话,曹嵩就全当耳旁风了。日子一长这招儿不灵了,阿瞒又戏法儿翻新开始明着装病,硬是不让他叔父开口,真是狡猾透了!曹嵩逐渐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但没责备阿瞒,反觉得十二岁的孩子能这么机灵实在不同寻常。

此时此刻,曹嵩脑海中突然不断涌现着“十二”这个数字。他回忆着自己十二岁时是个什么样子:生下来就被人抱去当了宦官的养子,童年自然是暗淡无光的。记得也是在自己十二岁那年,养父曹腾因为援立先帝有功升任了大长秋,并且获得了费亭侯的爵位,那真是曹家从未有过的荣耀与耻辱。说荣耀是因为父亲赫然崛起,日益受到几位先帝的宠信直至去世;说耻辱是因为父亲这个爵位得来颇受人非议。虽然当时自己还小,但也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据说孝质皇帝是被“跋扈将军”梁冀鸩杀的,而父亲偏偏在此事之后以定策之功加官晋爵的——总会有人以为他是杀害孝质皇帝的帮凶!当了这样一个宦官的养子怎能不受世人的白眼?自己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学会了隐忍,忍父亲的管教,忍世人的白眼,忍同僚的非议,忍丧妻失子之痛,忍许多许多事情……一直忍到现在,而且将来还要继续忍下去。

曹嵩拍了拍脑门,责怪自己不应该想太多,提醒自己搪塞住窦武才是目前最要紧的事情。回过神来再看儿子们,立时愣住了:小孩就是好,整天无忧无虑……咦?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两个孩子捉迷藏,这会儿怎么变成三个了?

他揉了揉眼睛,只见阿瞒和德儿身边又多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穿着脏兮兮的衣衫,腰里系着根破麻绳,跟他们一块玩。

“你是哪里来的野孩子?怎么进来的?”曹嵩赶忙站了起来。

那孩子照旧玩他的,根本不理睬曹嵩。

曹嵩可不高兴了,上前一把揪住那孩子的衣服:“问你话呢,你怎么进来的?”

“翻墙啊!”那孩子也坏,抓起曹嵩的衣襟抹了一把过河的鼻涕,“您急什么,又不是一回两回了。”

“呸!”曹嵩恶狠狠啐了他一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家?由得你这样的野孩子随便跑进来玩?还翻墙进人家院子,你爹妈是怎么管教你的?快给我滚!”

不想这句话没说完,阿瞒却颠颠跑了过来:“爹爹别怪他,我去他家玩的时候,也是翻墙头进去的。”

还说人家孩子,自家宦门子弟也没教育好,这可把曹嵩闹了一个大红脸:“阿瞒,他到底是谁呀?”

“他叫蔡瑁,我们常在一起玩的。”

曹嵩不知道蔡瑁是何许人也,又见他一身邋邋遢遢,自然以为是穷人家的孩子:“滚!以后不允许到我们家来,什么野孩子,再把我们阿瞒带坏了。你要敢再来,我告诉你爹妈,叫他们收拾你!”

那孩子做了个鬼脸:“有本事你告诉他们去,他们都在襄阳了。”

曹嵩听了也糊涂,哪儿有自家住襄阳,十几岁孩子自己跑到洛阳来玩的道理?还未及多问,管家慌慌张张跑了过来:“老爷,大司农张大人家的几个仆人在外面要人。”

“要什么人 ?”

管家回道:“他们说他家大人的内侄出来玩,一时没看住,跑到咱们府里来了。”

哎哟!这小子是大司农张温的内侄呀!曹嵩脑子里嗡地一声,这岂开罪得起?他赶忙换了一张和蔼的面孔,亲自趋身为小蔡瑁掸了掸衣服上的土:“公子你怎么不早说?我这两天还说去看看张大人呢!这样吧,我亲自送你回府,好不好?”

蔡瑁年纪小,不明白他为何态度转变得这样快:“不行不行!你准是要向我姑丈告我的状,那以后他就不让我出来玩了。”

曹嵩讪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张公子,你想错了。我是想带着孟德一块去,让他也见见你姑丈。把话说明白,以后你们再来往游戏,不就不用翻墙了吗?”小孩子岂会明白他的心思,曹嵩是想借这个题目与张温攀一攀交情,顺便就窦武之事向其问计。

“真的?”蔡瑁和阿瞒都高兴得蹦了起来。

曹嵩一手挽着阿瞒,一手拉着蔡瑁,满口甜言蜜语,又嘱咐管家:“快备车,往大司农张大人家去一趟。”

【张府问计】

“曹大人来访。”

“哦?”张温正在看书,听见家人的禀报感到很意外,“你说的是哪个曹大人 ?”

“司隶校尉曹嵩。”

“哼!无缘无故的,他来做什么?”

“回老爷的话,咱家侄少爷跑到曹府里去玩,曹大人发现后怕孩子小有危险,亲自把侄少爷送回来了。”

“哦。”张温皱起了眉头。他极厌恶曹嵩的为人,私下根本不与其来往;可今天这老狐狸竟亲自送内侄过府,怎不叫人猜疑?有心不见,可又一琢磨,自己当初是因为其养父宦官曹腾向先帝举荐才有机会来京师做官的,不管怎样曹家对自己有恩,也不好驳曹嵩的面子,想至此他就不大情愿地嘀咕了一声:“有请!”

不多时曹嵩款款而来,只见他头戴通天冠、身穿青色深衣、腰系锦带、足蹬云履,装扮得一丝不苟,离得大老远就躬身一揖道:“伯慎兄!别来无恙啊?”

“内侄顽皮,有劳巨高兄挂怀……坐!坐!”张温见他不亲假亲不近假近,也少不得随之客套。二人招呼打得响亮,可坐下来并没有什么志同道合的话,曹嵩只是问他身体如何啦、最近有没有和人饮酒聚会啦、家中内眷可安好啦之类的话,弄得张温满腹狐疑,只好有一搭无一搭地搪塞着。殊不知曹嵩是揣着一肚子心事来的,抱定了韩信乱点兵迟早寻得着话茬的主意,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瞎侃。

“人各有一好,有的爱文章,有的爱射猎,有的爱投壶,有的爱蹴鞠(踢球),像我这样什么都不会的,就只能睡大觉了……伯慎兄,您有什么爱好吗?”

张温揶揄道:“没什么,我等都是公务繁忙之人,闲来观观书籍、写写文章也就算是消遣了。”

“有一技之长就是好,伯慎兄诗赋文章我也有幸瞻仰过,神采奕奕啊!我这辈子都比不上了……但人家说美食不如美器,好文章也得要好字配……要说书法现在当属梁鹄,那一手好字,我听说和李斯的字差不多,都跟那传国御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那么周正。但若论草书,那首推咱们孝章皇帝的御笔,章草之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

“是……”张温越听心里越糊涂,难道大中午他跑我这儿聊天解闷来了,“我这两笔字再练八十年恐也赶不上梁孟皇,不过文章还是自认为可以的。”

“上道了!”曹嵩心中一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看似信口道:“要说文章,我倒是颇为仰慕当今陈太傅的文章。”

“巨高兄慧眼!陈太傅气概过人文笔犀利,更得益于为人正直刚毅——这也是文随其人。”

“没错!当年党锢一案,他为保李膺等人所上的奏章真是妙极!我还记得几句,‘天之于汉,悢悢无已,故殷勤示变,以悟陛下。除妖去孽,实在修德。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采录,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哈哈哈……这几句非寻常人敢言啊!”曹嵩笑了。

“一字不错!巨高兄好记性。”

“承蒙夸奖……我觉得这几句妙就妙在‘除妖去孽’四个字上。”

“哦?”张温恍惚意识到他的来意了。

“自梁冀受诛以来,宦官日益得宠,内横行于朝堂,外索贿于州郡,以至阻塞圣听、禁锢善类、谗害忠良、欺压黎庶。这些阉人竖子称为‘妖孽’难道还不恰当吗?”

张温直勾勾看着曹嵩,仿佛眼前这个人他从来不认识一样。跟王甫、曹节混得烂熟的人今天怎么也骂起宦官来了?莫非要洗心革面辅佐新君……不会吧?他本身是宦官养子,能当上司隶校尉也赖王甫暗中相助,这些年来真不晓得他塞给阉人多少好处,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反戈呢?想至此张温憨然一笑:“巨高兄怎么和我这等愚人谈起国家大事来了?我不过是得清闲且清闲,只管自己的差事罢了。”

“哈哈……”曹嵩干笑了两声,“伯慎兄,您是囊中之锥深藏不露呀!如今大将军和陈太傅掌握朝政,大胆起用党人,李膺、杜密位列九卿,看来真是要对阉人下手了。您岂会全然不知呢?”

张温似乎明白了:好个老滑头,果然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这是眼瞅着阉人有难,跑到我这儿来借面子向窦武投诚来啦!张温恨不得把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一脚踹出去,嘴里却还得打圆场:“我不过是一介愚生,远不及曹大人能察人之未察、见人之未见。”

曹嵩已听出他的生分之意,说:“伯慎兄过誉了!我不过是想竭力为皇上分忧罢了。”

“是吗?难得曹大人的苦心呀!”张温的语气有些像在挖苦。

“伯慎兄取笑我?”

“不敢。”张温冷冷地说。曹嵩见他一副拒人千里的架势,心里正没成算,一低头看见他的书案上放着一卷绢套的《论语》,猛然想到孔夫子“君子喻于义”的话,眼珠一转赶忙起身对张温施以大礼。

“你这是……”

“伯慎兄,在下求你指点迷津!”

“这……快起来,同殿称臣我怎么担得起!”张温连忙伸手相搀。

“我不瞒你!我自知往日与阉人牵扯不清,但此实非本心。说到底我只是想保住这顶官帽,不负养父之恩,给子孙族人留个好前程罢了。自入仕途以来,人人皆道我是宦竖遗丑,对我冷眼相加,二十多年如履薄冰,虽不免吮痔之举但未做伤天害理之事。我也想坦然做事、公正为官,可……可世风之下谁能奈何?伯慎兄通晓经籍,试想一番,洋洋洒洒之《中庸》说的不就是‘不得已’三个字吗?伯慎兄,千不念万不念,权且念在先人的分上为我指条明路吧……”

张温动摇了,心中暗想:“此人从小给阉人做了儿子,大半辈子受人冷眼,提心吊胆才练出一身滑得溜手的本事,平心而论又何尝不值得可怜?我当初不过是寒族子弟、一介落魄书生,要不是他养父曹腾提携,哪有今日九卿之贵?”想着想着不禁百感交集,点了点头道:“你这又何必呢……以你之才游刃有余,何况是这小风小浪。好吧!请巨高兄详思,我朝自定天下以来,宦官横行乱政,但所为可有窃国之举?”

“未有。”

“然外戚可有此心呢?”

“这?”曹嵩一咬牙,“我姑妄言之,先前有王莽,近有窦、邓、阎、梁。”

“好!乱政窃国两者孰重?”

“窃国为大逆!”

“你这不是很明白嘛!宦官刑余之人篡不了国……你再想想,刚才例数窦宪、邓骘、阎显、梁冀都是宦官扳倒的,他们当中除了梁冀专横跋扈,其他几个就真的十恶不赦吗?”

“这……以您之见呢?”

“他们未必就是恶人,但子弟跋扈、门生仗势,难免就会引皇上猜疑。而宦官近于君前,就好比是皇帝身上的虱子,阴风点火,趁除外戚之际邀取富贵,但谁又能直截了当去捉皇上的御虱呢?所以扫灭宦官非一朝一夕之事,只可就事论事、个案个办,绝没有斩尽杀绝的办法。”

“噢?”曹嵩眼睛一亮。

“水至清而无鱼……”张温沉吟着,“何况现在是一潭浑水!想清就能清得了吗?这些外戚大将军,哪个不是阉人帮忙才能掌握大权的?宦官外戚本为一体,都是日久变心反目为仇罢了!”

曹嵩听了这话真如大梦初醒一般,连连点头:“高见!远的不论,此番窦武得以主持大局实有王甫等人相助。说句不好听的,也有卸磨杀驴之嫌。”

“没错!所以他现在起用党锢之人不过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细论起来这些人根本就算不上窦武的心腹,就连一直声援他的当今太傅陈蕃也不是。他们这些人不过是借窦武之势向宦官发难,而窦武真正的实力根本没多大!”

“这么说,窦武是扳不倒宦官的了?”

“不好说,万事没有一定的道理。他若是能事事谨慎周密,虚心向陈太傅求教,借党人之声势、少主之懵懂,还是有胜算的,未必不能将这浑水暂时滤一滤。不过窦武其人,性情过直,急功近利……我可不太看好呀!”张温冷笑一声。

“依你之见,若要做成此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文事虽重要,武备更关键!”

“武备?!”

“对!北军五营的兵权才是关键!”此话一出口张温顿觉失口:不该说这个的!若是他与王甫串通一气弄得窦氏与党人失败,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

曹嵩见他脸色大变已明白他的顾虑:“伯慎兄不必多疑,我现在只想避祸,岂敢多求?”

“但愿巨高兄能心口如一吧。”张温叹了口气,“该说的我说了,不该说的我也不留神讲了。你好自为之吧。”

回家的路上,阿瞒搂着父亲的脖子一直念叨个没完,说蔡瑁养了一只名叫“车骑大将军”的大公鸡,可好斗了,京城各府公子的斗鸡没有一只敌得过它。

曹嵩只是看着儿子笑,也不说什么。他脑子里还在回忆刚才张温的话——北军五营的兵权才是关键!如果窦氏发难,宦官最佳的应对之策就是劫持皇帝发号施令,这样兵权就很重要了。而洛阳城最主要的部队就是北军五营:屯骑校尉营、越骑校尉营、步兵校尉营、长水校尉营、射声校尉营。这五营负责京师防务,可以说谁掌握他们就掌握洛阳城内的生杀大权。现在这五营中窦武之侄窦绍任步兵校尉、其心腹冯述任屯骑校尉。两营抵不过三营,若是宦官再劫持皇上登高一呼,只怕他手中那两个营也靠不住。

“阿瞒,听爹爹话,这几天京师可能会有些事情发生,你好好待在家里,不要随便跑出去玩,会很危险的,知道吗?”曹嵩拍了拍儿子的小脑袋,“哈哈……你今天可给爹爹帮了个大忙呀!”

阿瞒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实在不明白自己帮了什么忙。

【深夜惊变】

阿瞒才不会关心爹爹忙些什么呢,在他看来不让自己出去玩才是最头疼的事。洛阳城花花世界这么好,有宽阔的街道,车水马龙的金市马市,还有蔡瑁那帮整日厮混的玩伴……不许出门那多残酷呀!在家憋了半个月,阿瞒百无聊赖,再不出去脑袋上就顶出长犄角来了。

这天夜里,阿瞒辗转反侧,随后还是摇醒了睡在身旁的弟弟:“德儿,咱们出去玩吧。”

德儿不似阿瞒,是个老实孩子。听哥哥这样说,小脑袋马上摇晃得跟拨浪鼓似的:“这可不行,深更半夜私开门户,岂是我等人家子弟所为之事?”

阿瞒狠狠戳了一下弟弟的头:“傻小子,偷偷溜出去哪儿能走门呢?后院庖人房边有一大堆柴火,爬上去不就能翻墙了?”

“哦,原来你和蔡瑁就是从那儿进出的。”德儿恍然大悟。

“你去不去?”

“不去。”德儿一撇嘴,“行必告、归必面才是正理。”

阿瞒见他跟自己讲大道理,又好气又好笑:“你不去,我可自己出去了。”

“别!”德儿拉住他,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君子之人是没有夜半出门的。”

阿瞒笑道:“你这是什么道理,哪本书上有这样的话?”

德儿挠了挠头说:“孔子看见宰予白天睡觉,很是生气,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白天睡觉,想必夜里一定是出去玩了,所以孔子才批评他。”阿瞒“扑哧”一声笑:“亏你想得出来……我得赶紧走了。”说着爬起来就穿衣服。

“你去哪儿呀!”

“抱上咱的‘骠骑大将军’,斗斗蔡瑁的‘车骑大将军’去!”

“将军会将军,这倒是不错。”德儿打了个哈欠,“可人家蔡瑁不睡觉吗?”

“谁像你这么听话,天天除了读书就是睡觉。”说话间阿瞒已将衣服穿好,“我走了……你可不许告诉爹爹呀!”

“那是当然。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就放心吧。”

“谁跟你背《论语》呀?快睡吧,书呆子!”

阿瞒偷偷摸摸出了房门。夜半三更可真安静呀,各屋的灯火都已经熄灭了,所幸还有朦胧的月色,他蹑手蹑脚跑到后院的鸡窝。这会儿鸡也已经睡觉了,安安静静卧在草堆上,活像一个个大毛球。阿瞒三摸两摸找到他的‘骠骑大将军’,一把揣到怀里。

那只鸡被惊醒,在他怀里又叫又扑腾。阿瞒怕惊动家人,赶忙用衣襟把它裹了个严严实实,掐着鸡脖子不让它叫出声来。“骠骑大将军,你乖乖地听话,我带你出去会个朋友,天不亮咱就回来,不会误了你打鸣的。”可能是整日厮混的缘故,那鸡听他这么一说还真就不扑腾了,规规矩矩缩在他怀里。阿瞒见它安静了,赶忙爬上木柴堆,小心翼翼地翻过了墙头。

夜幕下的洛阳城如此的寂静,也不知白日里那喧闹的车水马龙都躲到哪儿去了。阿瞒这是第一次自己半夜出门,霎时间像投入了另一个安静凉爽的世界,仿佛有无尽的新奇等着他去探索。他迈开步子,连蹦带跳地在空旷的大街上跑了起来。大公鸡在怀里突突动着,就像他自己那颗懵懂快乐的心一样。

跑了一阵子,阿瞒突然收住脚步:深更半夜的,怎么叫蔡瑁出来呢?脑子一热就翻墙出来了,这会儿回过神儿来才明白自己想法多愚蠢。他放慢了脚步,思考着该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北面的方向突然闪起一大片火光,在幽暗的夜里竟映亮了半边天,这得多少火把呀!紧接着嘈杂的叫喊声便响了起来,那声音此起彼伏传来,虽然离得很远,却隐约能够听见。城里出了强盗吗?天子脚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事?阿瞒吓坏了,这恐怖的夜晚是什么人在作怪啊?孩子毕竟只是孩子,阿瞒早把斗鸡的事情抛到夜郎国去了,抱着大公鸡哆哆嗦嗦就往回跑。

跑过几条街,眼见着已经到了家门口了。突然,从墙角处蹿出一道黑影,还没等阿瞒反应过来,一只大手捂住了他的嘴。阿瞒简直快被吓死了,只感觉身上的血液都不动了,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怪人。手里一哆嗦,鸡也落在了地上,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别叫!”那人开了口,“小兄弟,我不是坏人。宦官作乱派人追杀我,你能找个地方叫我暂时躲避吗?”

阿瞒定了定心神,借着月色才发觉这个人头戴皮弁,身上的袍子染着不少血迹,手里攥着一把泛着绿光的宝剑,说话间一个劲儿地喘息,脸上还带着惊魂甫定的神色。这会儿喊杀声已经越来越近了,那人叹息一声:“生有时死有份!看来我今天在劫难逃,又何必再累他人。”说罢松开阿瞒,一横手中的宝剑就要自刎。

“别!”阿瞒顿时从心里生起一阵仗义感,“快跟我来吧!”说罢引着那人就奔自家的后院西墙。阿瞒淘气,常常从这里爬进爬出,墙上早有了可以蹬踏的大砖缝。两个人没费吹灰之力就翻进了院子,倚在柴禾堆上不敢再出声。少时间只听得人声鼎沸,窸窸窣窣的铠甲声和马蹄声自墙外传来。还有人喊了声“追!别叫太学的余党跑了!”聒噪了好一阵子才安静下来。

阿瞒松了口气,这才注意到随他躲藏的这个人差不多二十岁的年纪,一张宽额大脸,两只眼睛透着一抹感伤。

“你是逃犯吗?”阿瞒眨么着眼睛直勾勾看着他。

“不是!”

“那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那人犹豫了片刻,拄着剑低声答道:“我叫何颙。”

“我听爹爹提起过你,你是太学生何伯求,名气可大了!”

何颙苦笑一声:“名气何用?如今我已成了待罪之人。”

“发生了什么事,能告诉我吗?”

“宦官劫持了皇上和太后,假传诏命诛杀大将军窦武,北军五营的官兵全出动了。陈太傅带着我们八十多个太学生杀入宫中想要解救皇上,不想被王甫那阉贼带兵劫杀。”何颙说着说着,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一共八十多人啊……大家都死了!都死了!就剩我一个人了……老太傅都七十岁了,竟被那帮阉人毒打致死……”

阿瞒也不是很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但看见这么一个七尺高的汉子涕泪纵横,心里也怪难受的:“你别哭!当初我娘去世的时候我也哭了,但是时间一长也就过去了。爹爹说过,凡事还得向前看。”

何颙似乎真被他这几句话劝住了,擦了擦眼泪:“总有一天我要报仇,要把阉贼刀刀斩尽刃刃诛绝!”说着他又爬上了柴堆。

“等等!你要去哪儿?”

“我得赶紧逃出洛阳城。”

“你一身血迹,肯定会引人注意的。暂且留一步……”说着阿瞒便跑向柴房了。

何颙一愣,自己真是急糊涂了,还不及一个小孩考虑得周全。转眼间就见阿瞒捧着一件仆人的破衣服跑了回来:“快把这个换上。”

穿下人的衣服逃跑,这真是个不引人注意的好办法。何颙连忙脱下血衣,三两下就换好了破衣服。

“你倒是把帽子除了呀!”

“君子死不免冠,这可不能摘。”

“你跟我弟弟一样,也是个书呆子!”阿瞒呵呵笑了,“你口口声声要给你朋友报仇,可要是连命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