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自成-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炯也说:“娘娘以万金之躯,何等重要!不管国家多么困难,皇后离京时都应该挑选两三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扈从,以防路途不测。仅仅命来亨他一个人率领少数步骑兵保驾,恐非万全之计。乘此时尚未离京,务请娘娘三思!”

皇后禁不住落下眼泪,忍着哽咽,叹口气说:“回想崇祯十一年在潼关南原突围的时候,我身边还有刘明远始终相随,十分得力。如今重要将领们死的死,伤的伤,虽然还有可用的人,却必须留在皇上身边,好同追赶的敌人死战。我只要来亨一个小将,其余的重要将领一概不要,将大家留在皇上身边要紧。”

尚炯说:“叫王四扈从娘娘如何?”

“不,原来皇上也有这个意思,我坚决不要。王四同左小姐结为夫妻,是左良玉的义女婿。左良玉驻兵武昌,兵力不小。我们兵败,皇上不得已退往湖广,要尽量避免同左良玉兵戎相见,方好用全力对付满洲鞑子。皇上将王四夫妇带去,说不定会有用处。倘若差遣王四夫妇给左良玉下书传话,要比差遣别人方便。至少老左不会忍心将他们杀害。”

王长顺建议命张鼐率兵扈从,并说:“小张爷封了侯爵,在军中威望很高。他的夫人慧琼原是皇后身边女兵,重新跟随皇后,顺理成章。路上倘有缓急之时,必可得他夫妻俩尽力效忠。”

皇后摇摇头,说:“如今双喜死了,李强也死了,张涌万不可离开皇上左右。张鼐随皇上一道,慧琼自然也要跟去。皇上的几位妃子,两位叔父和两家人,还有一年来新添的各位官眷,以及许多随皇上一起的老营妇女和儿童,虽有男将率军保护,可是有慧琼这样一员女将帮助照料,也会使皇上少操一份心。前天皇上说要张鼐夫妇跟随我去,我一百个不同意。皇上往湖广去,前有左良玉拦路,后有满洲人和吴三桂的大军追赶,他的困难比我大得多啊!只要皇上平安,咱们的大顺就不会亡。让能够作战的人都跟随皇上去吧。”

皇后说了这一番话,忍不住低下头,哽咽流泪。

王长顺也低头流泪。他虽然官小位卑,但是他从李自成开始起义就给李自成当马夫,生死不离。他的家早就毁了,无妻无子,别无亲人,老八队就是他的家,老八队的忠勇将士全是他的亲人。老八队如何经历多次挫败,在潼关南原惨败后如何在艰难困苦中重振旗鼓;如何从郧阳以南的山中出来,奔人河南;如何到处受百姓欢迎,把闯王看成救星;如何破洛阳,杀福王,威震中原,所向无敌;后来如何破西安,建立大顺国,攻进北京;后来又如何在山海关被杀得大败,退出北京,猛然间由盛而衰,直到今日……看来是要亡国了,大顺朝的末日到了。唉,这一部大顺艰难创业和不幸的兴亡史全压在他的心头。如今站立在皇后面前,皇后流泪,他也流泪,心如刀割,却又无话安慰皇后。他明白如今大顺军士气衰败,见了敌人不逃即降,皇上和皇后离开长安后的吉凶难料。他在心中悲叹说:

“我这条老命活够了,死也要做大顺的忠臣!”

尚炯又说了几句劝慰皇后的话,反而更使皇后伤心。大顺朝建立,只有一年多时间,忽然由盛而衰,到了今天这种地步,竟然使高桂英同李自成夫妻分离,叫谁能够不难过呢?忽然宫女禀报,有太平伯吴汝义奉旨来坤宁宫求见皇后。皇后说道:

“命他进来吧。”

吴汝义进来跪下,对皇后说道:“请左右回避。”

皇后向宫女们挥一下手,要她们全都退出正殿。尚炯和王长顺也要回避,但她用眼色把他们留下。她认为处此危急存亡时刻,有困难不应该瞒着他们。她定睛望着吴汝义,心中十分吃惊:天呀!又有了什么可怕的军情禀报?果然吴汝义小声奏道:

“皇上同刘宗敏离开潼关时,给马世耀留了七千精兵,嘱咐他死守潼关险要地方,拖住敌人,能够拖多久就拖多久,以便长安城中军民从容退出……”

皇后赶紧问道:“如今马世耀如何了?”

吴汝义的心情过于紧张,声音有点打颤地接着说:“不料马世耀没有听从皇上的密谕,将潼关城外董杜原一带的守军全都撤了,敛兵城内,使满洲兵不战而占领了董杜原要地,一直到潼关西南的金盆坡,都驻了军。满洲的豫亲王多铎亲自驻在金盆坡上,居高临下,从西南边包围了潼关城。马世耀害怕敌人,所以才出此下策……”

皇后又问道:“如今潼关城怎样了?”

吴汝义说:“马世耀见孤城难守,就献出潼关城,投降了敌人。”

皇后恨恨地说道:“该死!忘恩负义的畜牲!马世耀现在何处?”

吴汝义说:“已经被满洲人杀了。”

皇后吃惊道:“啊?!投降之后又被杀了?”

“不但马世耀被敌人杀了,留给他的几千人马全都被敌人杀了,没有一点反抗。”

“为什么不反抗?几千人也可以杀开一条血路,逃回长安,为什么白白地就被杀光了呢?”

“皇后不知。马世耀投降之后,心中又觉得不甘,就写了一封密书派人送往长安来,半路被清兵抓到。原来是他求皇上率领大军反攻,他从潼关城中作内应。清兵见到这封密书,就在金盆坡以吃酒为名,请他前去,当场将他绑了起来,又命他将手下人马全部召集到金盆坡点名,不许携带武器。他的几千将士在金盆坡被包围,徒手就擒,都被当天杀死。如今满洲大军已经向长安杀来,皇上决定于明天五更离开长安。他现在正在忙碌,命臣进宫来将情况禀奏皇后,请皇后务必在二更之前动身,不可稍有耽误。”

皇后问道:“子直,皇上说他有重要话亲自嘱咐我,不知他何时回后宫来?”

吴汝义说:“臣不知道。皇上正在部署退出长安的事,千头万绪,怕一时不能回来。”

皇后点点头,说道:“你退下去吧。”

原来高桂英还以为,几天之内,满洲兵不会过撞关前来长安。现在突然得到这个禀报,想从容退出长安的计划被打乱了。尽管她是身经百战的巾帼英雄,但在此时此刻,她亦不禁神色沉重,望着尚神仙和王长顺,不觉叹一口气,说道:

“事情越来越困难了!”

尚炯说道:“军情险恶,实在令人担忧。天已经开始下雪,北风刺骨,望娘娘路上多多保重。”

皇后说:“我自己不用担心,最叫人担心的是皇上自己携带大批老弱眷属,遇着这样的风雪天气,后有追兵,如何行军?过七盘岭路途险恶,风大天寒,如何是好?”

尚炯问道:“娘娘与皇上分路离开长安,将在何处何时会师?”

皇后哽咽回答:“倘若天不亡我大顺,事情顺利,逢凶化吉,预计几个月后在湖广会师。”

尚炯说:“臣担心敌人占领长安以后,会穷追不止,使我军无处立脚。湖广前有左良玉,盘踞武昌;在均州、郧阳一带还有王光恩兄弟,死心同我们作对;后边又有胡人的精锐大军,乘胜追赶……”

一个宫女进来禀报:“内廷教师邓夫人已经来到,等候传见。”

尽管高桂英同邓太妙有君臣之分,然而她一向只把邓太妙作为师傅看待,不作为女官看待,对邓太妙十分尊重。今晚本是她将邓夫人紧急宣召进宫的,此时却忽然不想接见了。因为她的心中压着不免亡国的不幸预感,十分悲痛和焦急,许多往事,许多问题,一古脑儿涌上了心头。最使她不能不后悔的是破了长安之后,连她自己也糊涂了,好像天下已经定局了。那时听说李岩不赞成急于去攻占北京,主张先把河南、湖广、陕西、山东、山西各地治理好,一二年以后再攻取北京。可是皇上一意占北京,听不进别的意见,李岩自然也不敢多言,致有今日!南征北战了十七年,竟没有一片立脚之地!她想同尚炯、王长顺二位老伙伴谈一谈她心中的话,却没有时间了!迟疑片刻,她抬起头来说:

“老神仙,长顺,咱们以后说吧!你们快回去,晚饭以后带着你们手下执事官员、亲兵、仆人速到紫禁城后门等候,随我离开京城。”

二人跪下磕头。王长顺临出坤宁宫正殿时,突然忍不住痛心地哭了起来。高桂英心中也十分难过,深深地叹一口气,随即将泪揩去,向宫女们说:

“请邓夫人到偏殿谈话。”

高桂英走出坤宁宫正殿,忽然一阵冷风从宫院中刮过,檐际铜铃发出纷乱的叮咚声,同时鹅毛般大雪片猛扑到她脸上,她不由得自言自语说:

“偏遇着这样天气!”

一进偏殿,正在肃立恭候的女诗人邓太妙立即跪下接驾。她将邓太妙搀起,哽咽说:

“邓夫人,今晚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今晚只作一家人随便谈几句话,免了君臣之礼吧。”

邓太妙等高桂英面南坐下以后,又跪下叩头。高桂英说道:“我已经吩咐过,今晚免了君臣之礼,你怎么又要行礼?”

邓太妙说:“正因为今晚君臣相别,所以巨妾必须行礼,不忘厚恩!”

高桂英说:“快点坐下,今晚时间无多,说几句话你就应该出宫了。明日你必须离开长安,已经准备好了么?”

邓大妙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臣妾已经准备停当,姜家文府也算是长安名门世家,并不缺少钱用。目今国家十分困难,蒙皇后陛下差人赏赐纹银千两,臣妾不敢不受,心中十分不安。今日臣妾接到赏赐的时候,已经望阙谢恩,现在来到皇后面前,容臣妾再一次叩谢皇恩。”说毕,她立刻重新来到皇后面前跪下,连连叩头,伏地呜咽。

皇后流下眼泪,说道:“你起来坐下吧,我还有要紧话对你嘱咐。”

女诗人站起来又拜了三拜,然后侧身归座,低头流泪不止。

皇后揩去眼泪,说道:“前年十月间我同皇上来到长安不久,礼聘夫人为内廷教师,转眼一年多了。我们君臣相处,如同家人。不幸国家有难,今日不得不同夫人分手,但愿一两年后国运转好,重回长安,我们重新相见。”

邓夫人站起来硬咽着说:“前年蒙皇上和皇后两陛下特降思礼,命臣妾为供奉内廷,不惟使臣妾得保一身名节,且使臣妾每日出人宫禁,恭侍皇后与公主读书,得享无上宠荣。倘先夫文翔凤九泉有知,亦必含笑感激。不料吴三桂勾引胡人人关,致有今日之祸。然而自古国君蒙尘,重振中兴大业,史不绝书。胡人一时猖狂,正所谓‘蛮夷猾夏’,断无长久窃踞中国之理。请皇后陛下放心,今日暂别,后会有期。”

皇后听了邓夫人的话,叹口气说:“我也想胡人不会久占中原。夫人所说的话,都是前朝古代的正理,哪有胡人能够长久当令的?倘若赖天地之灵,将胡人赶出中原,不仅是我们大顺国之福,也是中国万民之福。”

停一停,皇后接着说下去:“咱从满鞑子兵从孟津过了黄河以后,百姓哄传,茂陵多次夜间鬼呼,有时发出很大的声音,震醒了附近村民。又传说接连数夜间霍去病墓前的石马身上都流了汗,那一匹践踏匈奴的石马流汗最多。夫人,这些谣言,你也都曾听说,还为此作了一首五言排律,传诵长安。无奈目前咱大顺国军大劫临头,纵然有汉武帝在地下发怒,霍去病在冥冥中亲自助战,暂时也不能打败胡人。”

邓太妙说道:“请娘娘宽心。以臣妾看来,不要多久,必然‘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直绝。’请娘娘不必忧愁。”

皇后说:“数日之内,胡人就会来到长安,必然奸掳烧杀,使长安遭到一场浩劫。夫人在长安素有才女之名,所以必须赶快逃出长安。不知夫人有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

“臣妾有一胞弟名邓少剡,在周至县乡下有一处庄田,不临官路,颇为僻静。臣妾日前自奉娘娘面谕之后,当即差家人前去,告诉邓少剡知道,作好准备。既然情况紧急,臣妾明日一早就离开长安。”

皇后说:“如今不能随便出城,我命人告诉泽侯,派五十名骑兵护送夫人到五十里以外。”

邓太妙说:“不需要骑兵护送,那样反而招摇。只请泽侯派两名骑兵,拿一令箭,送臣妾出城数里就行。目前长安城外,治安尚佳,只用臣妾家里一干奴仆轿夫跟随就可以了。沿途都有先夫的亲戚故旧,到处会受到照顾,请娘娘陛下不必挂心。”

高桂英向宫女吩咐,速请公主和忠娘娘来送别师傅。随即兰芝和慧英进来。邓夫人要向她们行礼,皇后阻止,命她坐下,又命公主和忠王妃向她行一拜礼辞别,再一拜以谢师傅。邓太妙恭敬还礼,然后一手拉住兰芝,一手拉住慧英,相对垂泪。她想着慧英前年腊月与双喜小将爷拜堂成婚,不过半月,双喜随皇上出征,死在山海关,慧英就成了寡妇。虽然后来皇上追封双喜为忠王,封她为忠王妃,但她哭得死去活来,曾经要悬梁自缢,为夫尽节,幸而被宫女看见,没有死成。邓氏自己也是年轻守寡,更能理解慧英的痛苦心情,每次进宫来都要对慧英说些劝慰的话。此时执手相对,想着从今以后,慧英将转战各地,生死难料,再相会十分渺茫,不禁满心酸痛,泪如泉涌,竟说不出一句话来。高桂英望着邓太妙和慧英的神情,心中完全明白,也不觉叹口长气,暂时不说什么话,任她们手拉着手,相对流泪。她自己也伤心地想到,几年前身边一群得力的姑娘,如今死的死了,嫁的嫁了,而嫁出去不久做了寡妇的何止慧英一人!她又不由得想到慧梅,死得太可怜,临死的时候不肯瞑目,还是吕二嫂用手指头闭起了她的眼皮。她又想起慧琼嫁给张鼐以后,因为张鼐念念不忘慧梅,夫妻感情始终不好。慧琼不敢告诉她,只告诉慧英、兰芝知道。她听说慧琼常常在暗中哭泣。她又想到慧剑,眼前出现了黑妞初到商洛山时的稚气神态,想起黑虎星在开封北城外临死时候对她的嘱咐,可是慧剑在固关外边同满洲人作战时阵亡了。想到这些人,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热泪奔流,几乎要呜咽出声。

正在这时,李自成命人前来传谕,晚膳以后,皇上和军师要来后宫,有要事商议。皇后心中奇怪:军师有何密计?只要皇上说一下还不行么?

天色已经很暗,偏殿中宫灯全点上了。

皇后破例命文府来的轿子从西华门内抬到坤宁宫大门贞吉门内。邓夫人不肯,说道:“这虽是皇后的殊恩,却不合宫中礼制。”

皇后先命人去西华门,唤文府轿子和仆人丫环进来,然后对邓太妙说:“如今患难之际,讲什么皇家规矩?从今日以后,我想再亲眼望着你上轿,不知何年何月!”

邓太妙跪下叩头,伏地痛哭。

皇后忍不住抽泣。兰芝、慧英、左右宫女们一起流泪。

邓夫人跪在地下哽咽说:“皇后陛下,自从去年五月以来,臣妾深知娘娘陛下为国事操心,日见消瘦。只恨臣妾虽蒙思宠,供奉内延,却不能为娘娘分忧。皇上自山海关大战以后,因为事不遂心,处理军国事不免急躁易怒,有时多疑,致使文武大臣不敢遇事直言无隐。如今娘娘跟随皇上前去湖广,总在圣驾左右,如同以前困难年月一样。深望娘娘佐皇上战胜强敌,奠安社稷,早日凯旋还京。”

皇后明白邓太妙不知她就要同皇上分手,各自东西,也许此番生离就是死别,所以才有这几句忠诚进言,但是她的行踪绝顶机密,不能对邓太妙泄露一字,所以她一边点头,一边心中充满凄楚和酸痛。

她亲自拉邓夫人起来,相对默坐片刻。文府的轿子、仆夫、丫头们都来到贞吉门外。邓夫人又一次跪下叩头,然后抽泣着走出偏殿。皇后破例亲自送出偏殿,站在檐下,望着她向贞吉门走去。兰芝和慧英奉皇后之命,送邓太妙到贞吉门。邓夫人上轿前,回身来望着皇后,立着拜了三拜。皇后一直看着邓夫人进人轿内,在风雪中走了。

晚膳过后不久,皇后由慧英和兰芝陪侍,在坤宁宫东暖阁等候皇上。宫女禀报说:“军师来到。”她赶紧带着慧英、兰芝从暖阁出来,在正殿坐下。

宋献策不免有点紧张,向她行了一叩头礼,就站立起来。几个宫女肃立在皇后背后侍候。皇后命军师坐下,打量一眼他有点紧张的神色,问道:

“皇上为何还不回后宫来?”

宋献策站起来说:“皇上同文臣们会议已完,正忙着分别召见重要将领,面授方略,他命臣先来后宫,向皇后面奏一件十分机密事项。”

皇后说:“你说吧。”

宋献策说:“请皇后命宫人们回避。”

皇后命宫女们退出殿去,然后问道:“忠王妃和公主二人可以留在我的身边么?”

宋献策望一眼慧英和兰芝,说道:“公主和忠王妃自然可以留下,不过臣此刻要密奏皇后的话十分重要,请她们二位千万不可使左右亲信知道。”

高桂英心中吃惊:“是什么机密事儿,如此严重?”

献策继续说道:“只怕万一有谁不慎,无意中说出皇后的行踪,不惟皇后难保安全,也会坏了皇后此行的大事。”

皇后说道:“崇祯十一年冬天,在潼关南原战败突围的时候,我同皇上分手,敌人尚且不奈我何。今日满洲人和吴三桂,又能将我奈何!”

献策说:“今日情势与数年前完全不同。娘娘此去,身边兵微将寡。大约十多天后,才能有数万得力人马赶到娘娘身边,倘若在十天之内泄露了皇后行踪,敌人只用三五千精骑穷追不舍,不惟皇后一身安危可优,所图谋的大事业也将坏了。”

皇后默然,心头更加沉重。

宋献策从怀中取出一个封套,从里边抽出一张纸,摊在桌上。皇后一看,原来是一张草草画成的地图,心中开始明白。宋献策指着地图,小声解释。原来这一张地图,标出了许多地名,什么地方有什么将领,现在手头有多少人马,都写在上边。

宋献策说:“如今主要是靠一功和补之两位将军,靠他们从榆林撤回的人马,另外从此往西往南,许多地方都还有驻防的人马。有些地方三千五千,有些地方一千两千,也有只剩下几百人的。我已经分头派人星夜传皇上密旨,火速向两个地方收拢。一个地方,”说到这里,宋献策用指头在图上指一指,“是皇后要去的地方。皇后到了这里,不要声张,不要当地文臣武将恭迎,秘密地住下来,等候补之和一功的大军来到。估计半月之后,人马可以有六七万。然后皇后从这一条路往这里走。到了这里,离汉中已经不远了,另外一批人马分散在挑州、天水各处,都会奉命到这里同娘娘的人马会合。如今贺珍驻守汉中,张献忠派一支人马同他打了一仗。他把张献忠的人马打跑了。皇后到了汉中,就把贺珍的人马也带在身边,把粮食多收集一些,然后就往湖广。千万要机密,不使胡人知道消息,也不要同张敬轩纠缠。到湖广同皇上会师是最紧要的一件事。”

皇后指着地图说:“从汉中、保康往湖广去,不是有王光恩兄弟的人马在郧阳一带挡住了路么?除非把他们打败,否则如何能够同皇上会师?”

宋献策低声说:“臣正要说出这以后怎么走法。千万不能走郧阳这条路,不能同王光恩兄弟作战,那样一则会耽误时间,二则会损伤我们的人马。万一在郧阳一带纠缠起来,就会坏了大事。请皇后看,从这里有一条路,走太平县……”

皇后吃了一惊,说:“张敬轩在玛瑙山吃过一次败仗,不是在太平县附近吗?”

宋献策点头说:“是的,这里是太平县,这里是玛瑙山。可是如今这里既没有明朝人马,也没有张敬轩的人马,请娘娘从这里进川,然后走这条线,到这,再到这,从这里出川,就到了湖广。”

皇后问道:“倘若我收集到了众多人马,按这条路走,到了湖广,与皇上在何处会师?”

宋献策说:“现在很难说定,反正是要在湖广某地。”

皇后心中一惊,又问:“皇上前去湖广到底能带去多少人马?”

宋献策说:“原来守潼关的不过十来万人,除了给马世耀留下数千,全都回到长安,加上长安守军,合起来大概有十二三万。”

皇后说道:“从商州出武关,经过南阳府的内乡、邓州,再到襄阳府,人了湖广。这些府、州、县原是熟地方,从前百姓多么拥戴皇上,称他是救星、救命恩人。如今胡人人关,要灭亡中国,能不能沿途号召百姓,重新集合成一支大军?”

宋献策摇头说:“如今百姓离心,恐怕很难。”

“既然不能号召百姓,如何能在湖广立足?”

“目前赶快离开长安要紧,能否在湖广立住脚跟,到襄阳后看情况再说。”

皇后悲愤地说:“从前你们只看见打仗,只求军事上步步胜利,并没有想到老百姓乱久思治,盼望过温饱的日子,你们只一心想着胜利,却没有想到,万一受到挫折怎么办。自古用兵,要做到能进能退,能攻能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李公子建议据宛洛以争中原,据中原以争天下,那意见多好,就是不听!唉,掏钱难买后悔药,如今只落得个天子蒙尘,君臣无计!”

宋献策赶快跪下说:“臣身为军师,辜负了国恩,万死不足塞责。”

皇后说:“国家到此地步,京城不能守,天子要出走,不能说全是你做军师的责任。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