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居唐朝-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乃是为了红薯、土豆丰收之事。于此事,诸位卿家有何看法?尽可道来。”

  裴寂率先道:“恭喜圣人,贺喜圣人,长安头年试种便如此丰产,如此高的产量,亘古未闻之奇事也,此乃天命在唐之佐证也,臣以为,此事当发诏,广告于天下,普天同庆,共贺大唐!”

  “臣附议!”

  裴寂才说完,便有好几个大臣表示赞同。圣人笑得颇为志得意满,赞赏的看裴寂一眼,摸着胡须笑道:“卿家此言大善,这等喜事,是该与民同乐,普天同庆,让我大唐之子民都知道,知晓我大唐蒙上天眷顾,得此神物,提振我大唐军民之士气、民望,见证我大唐国运之昌隆!”

  “喏!臣等这就拟诏!”

  门下省的官员立即出来领命。秦王道:“红薯、土豆虽好,然如何快速、有效的推广开来,却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章程,莫要好事办成坏事,那便不美了!”

  大臣们齐齐点头,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座的人都不是拍拍脑袋就决出政策的人,事关粮食,谁也不敢不慎重。

  薛朗默默看大家一圈,想了想,忍不住道:“启禀圣人,若是说推广红薯,臣有点儿不太成熟的愚见,想说出来请诸位参详参详。”

  圣人和蔼的道:“贤婿有何想法,尽可道来!”

  居然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喊贤婿,这是毫不掩饰对薛朗的喜爱了!薛朗暗戳戳的在心里比了个剪刀手,面上力持严肃的道:“若说到推广,自然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给予鼓励来的最快。去年曾粗略的议过推广红薯、土豆的问题,但因为种子有限而未能成行。臣熟知红薯、土豆的种植要素,这一年常常思考推广的问题,略有心得,请诸公参考。”

  众人点头,去年确实曾粗议过。薛朗续道:“去年曾说过,为了推广,建议由朝廷出资建粉条作坊,臣回去后细细想了,只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我朝疆域广大,各地情况不同,有些地方适合种红薯、土豆,有些地方就不见得适宜,到时候产量肯定会有残差不齐。臣以为,制定政策不能搞一刀切,地区不同,政策应该有些执行上的细微区别。比如,建粉条作坊的事,暂时就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实行就行,其余地区嘛,不由朝廷出资建了,改为拍卖技术使用权和独家经营权。”

  众人一怔,太子问道:“幼阳,这……何谓技术使用权和独家经营权?”

  薛朗解释道:“就是一个地区,只教授一家粉条制作的技术,并准许这一家经营粉条作坊,其余人等没有朝廷的允许,皆不许涉足。这独家权利嘛,要设定一个期限,最多三年,不能再多!”

  秦王脑子转得快,立即就听明白了,追问道:“那人选如何确定?”

  薛朗答道:“拍卖!红薯、土豆丰产的消息,圣人广发天下之后,还可于京中设下奖金,举行一个诗赋大赛,来歌咏红薯、土豆,总之,尽全力把红薯、土豆的名声往大的宣传造势,吸引各地豪商巨贾来参加,于京中举行一个拍卖大会,把每个地区三年内的度独家技术使用权和经营权拍卖出去,价高者得!”

  薛朗是越说思路越顺畅,诸位大臣里,却又几个人越听表情越是古怪——

  这薛朗提出的办法虽好,但怎么越听越感觉好好地雅事,被他一说,感觉咋那么市侩呢?咳,这一定是错觉!

第五卷_第352章 未雨绸缪

  “……拍卖的时候,每个地区的独家经营权和技术使用权,要根据地区不同,设定一个底价,每次最少加价多少等等也要有个章程,毕竟,有些地区适合种植红薯和土豆,有些地区不一定适合。具体的细则,稍后臣会写一个细则陈条上来,请圣人和诸公阅览。”

  薛朗三言两语把拍卖的事情说清楚后,顿了顿,续道:“除了以上这些措施,还需要一个政策的支持,那边是把粉条纳入赋税里!但是,怎么纳入赋税,比例是多少,还是一个原则,按地区不同要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薛朗才说完,就响起一阵击笏板的声音,显然,大家都觉得薛朗的提议不错,薛朗谦虚的起身,朝在座的诸位大臣们拱手致谢后,道:“启禀圣人,因臣缺乏地方施政经验,于各地的人口情况等等,并不熟悉,所以,各地粉条的产出,纳入赋税的比例,就只能有劳诸位臣工核算了。”

  圣人点点头,转首问下面的其他大臣们:“诸卿以为薛朗这两策可行否?”

  太子当先道:“父亲,幼阳这两策,臣以为是极好的,结合他先前之疏奏,可在能进行土豆秋种的地方先施行,可为明年之春播积累推广经验,以备来年,也给朝廷留下腾挪、调配的余地。只是,想在全国推广,只怕人手不足!”

  秦王忍不住道:“太子此言多虑矣。长安已试种一年,在幼阳的指点下,想来已培养出一批会耕种红薯、土豆的农夫,正好紧接着就是秋种,把这些农夫拍下去,指点秋种。待来年春播时,想来会耕种的农夫更多,届时,人手更多矣!”

  薛朗想了想,补充道:“太子,秦王,若是忧虑人手的问题,可于长安城内举行红薯、土播种技术培训讲座,专门挑选一个口才便给的团队出来,于全国各地举行巡回讲座,免费授课,只要愿意学的,都可以来听。至于巡回的费用,可以从拍卖所得中出,想来应该绰绰有余。”

  “啪啪!”

  又有人击笏板了!秦王还笑眯眯的给了一声喝彩。

  定下大致的方向,接下来就是细则方面的讨论。圣人直接把筹划拍卖会的事情交给薛朗,直接让他主管、筹划。

  大家重点讨论的是粉条要纳入赋税的比例。这个薛朗没什么发言权,毕竟,他是外来客,对本地的情况算不得熟悉,所以,这些涉及细则的政策,他一般只围观,很少发言,即便是有建议,也只是替大方向上的建议,从来不涉及细则。

  毕竟,一条政策下去,涉及的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家无恒产,几乎没什么抗风险能力。因为穷,因为没有足够度过风险的存粮,所以,稍微一点儿天灾人祸,百姓就容易流离失所,天下就容易大乱。

  唐朝的赋税,特别是唐初,施行的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比之前朝隋朝时期,赋税是轻的,但比之后世的宋明清,又是重的。

  唐初在均田制的保障下,租庸调制的税法,这个税法是适宜的。及至安史之乱后,因战乱、土地兼并等破坏了均田制,租庸调制自然也没有了施行的基础,才改革税法,采用两税法。

  所以,租庸调制与均田制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是适用于唐朝初期的,在这点上,薛朗并没有什么异议,他只是希望能在赋税结构中,加入粉条,适当的减去一些粮食的缴纳比例,让民众的生活更好些,目的仅此而已。

  赋税关系国本,只一次朝会是议不完的。朝廷的诸公们,还有得讨论。薛朗只是提供大方向上的建议,细则他是不管的,于是,就只参加了这一次的朝会,之后几天的朝会,他一次都没参加。

  之后,薛朗把关于拍卖会的筹划写了个细则出来,呈给圣人,圣人看后极为满意,全权交给他去筹办。

  于是,薛朗找上平阳公主,先印刷了一摞儿公告出来,长安每个里坊的公告栏处都贴上,东西两市贴的更多,争取先在长安把拍卖会的事情宣传开。

  然后,薛朗还把培训教授红薯、土豆播种技术演讲团的事情也揽了过来,由他亲自培训,成员自然是要从熟悉农事的人员中选取,所以,薛朗直接拿着圣人的手敕去找司农寺的杨正卿,请他挑选人员出来。

  杨正卿自是知道他挑选人员是要干啥,讶然问道:“幼阳与公主大婚在即,这巡回演讲团,难道是幼阳带队?”

  薛朗笑着摇头:“我只需培训好他们就行,带队的人选,另有其人,既知农事,又懂得如何播种红薯、土豆,让他去,比我合适。”

  “哦?还有这样的人才?不知在哪里任职,我可认识?”

  杨正卿追问了一句。薛朗笑道:“不瞒正卿,此人名叫万思明,乃是平阳公主府中职事,当初我在苇泽关试种红薯、土豆,便是他做我的副手,协助于我哦,为人踏实肯干,又能吃苦,让他来带队,再适合不过。”

  薛朗对万思明印象挺好的,在苇泽关的时候,与他配合的还算满意,建议筹建这个演讲团的时候,薛朗便想起了他,也不枉两人当初合作一场。

  薛朗有圣人手敕,杨正卿自然不会对他提议的人选有异议,想了想,转而问别的:“不知这个培训如何做?幼阳可有章程否?”

  薛朗笑眯眯的道:“很简单,圣人已挑选好人手,我也选好了种子,即日起便要开赴中原各地,进行土豆秋种的试种,这些挑选出来的人员,正好跟着一块去,实地学习一下,有什么疑问,待回京后再来找我,届时,学得必定十分深刻,不至于纸上谈兵!”

  杨正卿先是一愣,旋即笑起来,赞道:“幼阳好盘算!此策极好!”

  薛朗谦虚的拱拱手,把演讲团的事情定了下来。

  告别杨正卿,薛朗下班回家,心中默默盘算——

  他要与平阳公主经营自己的势力,武事上,有叶卿、江临、马三宝三人足矣,再多恐引起忌讳;文事上,目前只有薛朗一个,略弱了些。

  所以,从现在起,有合适的位置,他都会把平阳公主府出身的人推出来任职。不争高官,就任职做事的官职,不求高官厚禄,不求权力,就是有机会的时候,就在各职事部门安排人。

  平阳公主又不可能去争皇位,所以,这样安排她府里的人,既不太过引人注目,又不至于让平阳公主因为隐退而对朝政一无所知。这些职事官的存在,就是平阳公主的眼睛,以公主殿下的能力,只要这些人的存在,就足够她了解时局了。

第五卷_第353章  忙碌的秋天

  ,更新快,,免费读!

  打定主意,薛朗第二日便寻了个空,去平阳公主府上要人。要征用她府上的人,总要跟她打声招呼。

  薛朗过去的时候,正是中午,太阳老高,火辣辣的挂天上,此时正值秋老虎,太阳虽然比不上夏日的晒人,但也余威犹存。

  薛朗直接被引到平阳公主的小院中,平阳公主斜依在一张软榻之上,身后春雪在给她打扇子,屋里却一个冰盆都没放。

  薛朗不禁奇怪的问了一句:“怎么不放两个冰盆?”

  平阳公主面上似有羞赧之色,薛朗正待细看,又恢复了往日平静的神情,所以,果断是他看错了吧?

  心中这么怀疑着,就听平阳公主道:“嬷嬷不让放,渐近秋日,也就是这一两个时辰热,不算什么。”

  嬷嬷不给放的?平阳公主也答应了,想来是认同嬷嬷的观点的。难道是古人什么奇怪的习俗?!

  薛朗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的丢开,自己跑到平阳公主旁边,搬了个胡凳过去坐下,道:“圣人敕命我负责筹建培训红薯、土豆播种技术的演讲团,人员已经挑选得差不多了,还差一个领头的,我想把万思明调过去,殿下愿意放人吗?”

  平阳公主没多想,答允道:“可!若你需要人手,尽可把人调去。”

  公主叫人给他上了一碗冰镇过的酸梅汤,薛朗端起灌下后,忙不得多待一会儿,急匆匆就要走人。平阳公主见状问道:“何以如此忙碌?竟连少坐片刻也不成?”

  薛朗苦笑,颇有些一言难尽:“礼部的官员在家里等着我。”

  薛朗一说,平阳公主便明白了,嫣然一笑:“辛苦驸马!”

  薛朗被平阳公主的笑容晃花了眼,想想公主如花的笑颜,竟不再觉得练习礼仪流程什么的是苦楚了,瞬间跟打了鸡血似的,嘴巴十分诚实:“想到公主就不辛苦了!”

  “噗嗤”——

  这是初雪几个忍不住笑喷了!平阳公主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眼波流转,颇有几分妩媚动人之态,薛朗情不自禁的捂着胸口,暗地里叫了声“我滴乖乖”,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人呢!

  平阳公主被看得玉面泛红,轻轻一拍桌子:“还不走!”

  “哦哦,对!我先走了!再不去礼部的人又要找我哭了,等忙完再来看你。”

  说完,才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平阳公主看他那样子,不禁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见主子笑了,初雪几个憋得辛苦的,总算不用忍了,也跟着笑出来,春雪促狭,端起薛朗刚才喝过的装酸梅汤的碗,一边走一边学薛朗刚才一步三回头的样子,平阳公主闹了个大红脸,屋里的侍女们笑作一团,眉宇间尽皆喜气洋洋。

  薛朗苦哈哈的回府接受礼部的礼仪训练。薛朗的仪态是好的,腰板儿从来都是挺得笔直,只是,这些在礼部的眼里,还不够完美,为了来年的大婚仪式完美,礼部的人恨不得薛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拿出来训练,不厌其烦,务必一丝差错都没有。这就苦了薛朗了,也难怪他提起礼仪训练,脸就跟苦瓜似的,只要轻轻一捏,那都是苦到心底的汁水啊!

  “大郎,万思明求见。”

  薛朗被礼部的人操练得心里的吐槽都能疯狂刷屏了,下人来报万思明求见。大概是万思明接到朝廷的调职文书过来致谢的。

  薛朗趁机赶紧停止训练,礼部的官员也不敢说“驸马别管公事了,专心训练”的话,只能欲哭无泪的看着薛朗就跟后面追着只恶狗似的跑人。

  “下官见过薛郡公,郡公许久未见,风采更胜往昔。”

  薛朗在客厅接见万思明,万思明一上来就恭敬地行礼。薛朗摆摆手:“行了,我俩也不是陌生人,不用来这些虚礼,调令接到了吗?”

  万思明连忙道:“回薛郡公,刚接到调令,下官刚从公主府中出来。”

  意思是平阳公主也交代过他了!薛朗点点头,道:“我在苇泽关时,我俩合作过,你的根底和能力我是知道的,在苇泽关试种红薯、土豆的时候,你也跟着,大致的东西你是懂的,于农事也不算陌生,所以,这次筹建演讲团,领队人选我举荐了你,希望你好好干,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万思明有些激动:“下官定当尽心尽力!”

  薛朗点点头,想了想,把自己提议筹建这个演讲团的用意和目的细细说给他听,说完了,叮嘱他道:“圣人很是重视红薯、土豆的推广种植,这次你带人跟着土豆秋种的人去,你们是去学习的,当虚心,不要指手画脚,不分主次。不懂的可以问,觉得那些人回答不清楚的,可以把问题记下,回来问我。总之,把技术琢磨透了,学踏实了,这才是根本,懂吗?”

  万思明郑重应道:“懂!请郡公放心,下官定当认真向学。”

  叮嘱了万思明几句,让他把送来的礼提回去。薛朗现在的经济水平已不再是刚进长安时的窘迫了。夏天贩冰块的收入,还有源源不断的卖糖的利润,都已经入账,夏收后,也不用再补贴部曲,他府上开销又不大,日子一下子便过得宽裕多了,再不复初来时的窘迫。

  确定好巡回演讲团的人选,薛朗一脚把万思明踢出京,让他押着土豆种奔赴各地,监管土豆秋种的情况,顺便培训人员。距离收棉花还有段时间,薛朗每天就是去看看粉条制作情况,民部的工作,被礼部的官员训练大婚礼仪,居然还有些小忙碌的感觉。

  朝廷的大臣们还是比较有效率的,经过数天的讨论,粉条纳入赋税的比例终于出来了。朝议的结果是最高不超过三成,不设下限,具体的比例,端看各地土地情况制定。

  比例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根据各地的情况,确定各地缴纳赋税时粉条所占的比例。这个多是按照民部的资料记载来核定,首先确定的就是划定为秋种土豆的地区,可以播种两季土豆,这些地区,粉条纳入赋税的比例,最高三成,最低两成,看各地情况而定。

  这个比例一出来,薛朗便命人下发文书,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达各地,要求各地官府大力宣传拍卖会的事情,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拍卖会宣传造势。

  民部的工作,差不多要秋收了,自然不能从民部划拉人手,薛朗想了想,向圣人递了个疏奏,请求圣人调拨翰林院的进士们来帮忙。就在这忙得飞起的档口,裴矩宣布议事,宣布把仓部划入薛朗手下,着他调管。

第五卷_第354章 各有算计

  ,!

  “便是这里?”

  “回阿娘,就是此处。”

  柴统掀开马车的布帘,他媳妇儿柴娘子扶着柴母,站在挂着马府牌匾的大门口,朱红的大门,门口威武的石雕,还有,可以里坊外开的大门,都在显示着主人赫赫的身份。

  下人送上拜帖。柴母让儿子扶着下车,看着府门口的景象,神色晦暗不明,默然不语。柴娘子神色带着羡慕的看着,低声道:“好生气派!”

  柴母一听,立即瞪她一眼,这个儿媳乃是在江南娶的,那地方出身的人,自然比不上世家贵族,更不要说名门仕女,若柴家没有败落,即便是七姓女也娶得!委屈了她的孩儿!柴母一直对这个儿媳不待见,冷声斥道:“噤声!你小门小户出身,无见识便不要胡乱开口!”

  柴娘子被婆婆斥得一缩,再不敢说话了。柴统悄悄碰碰她肩膀,权当安慰,立即惹来娘子又委屈又欢喜的娇俏眼神。

  柴母懒得搭理小俩口私下的动作,神情复杂的望着朱红大门,神情一肃,冷声道:“马三宝不过是我柴家昔日家僮,这般出身便能做个开国县男,统儿定要把这爵位高才行!”

  柴统脸上一苦,小声反驳道:“阿娘,马将军的爵位乃是靠军功累积而来……”

  话还没说完就被老娘打断:“小儿之言!如果没有安国平阳公主在背后撑腰,他一个家僮出身之人,能到如此高位?”

  柴统语塞,想反驳又不知如何说,干脆沉默不语。柴母道:“我儿尽可放心,以我儿之能,莫说开国县男,便是开国县伯也做得,你乃堂堂柴家子弟,公主如何忍心看你比不上家僮出身之人!”

  柴统眼睛一亮,旋即一怔,嘟哝道:“安国平阳公主身份何等尊贵,如何会帮我?”

  柴母神秘一笑,淡然道:“此中别有内情,以后你便知矣!”

  正说着,马府的侧门打开,穿得一身花团锦簇的绫罗绸缎的马三宝的原妻便迎了出来,身后跟着二儿子和三个儿媳,前呼后拥,好不热闹。

  柴母见开的是侧门,眼神微微一冷,不过想起来时家中老爷说的话,强自忍下不快,在儿媳的搀扶下,正欲施礼,中年妇女已然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下仆如何敢受太太的礼!太太莫要折煞下仆!”

  柴母满意的一笑,顺势起身,没坚持施礼,口中状似谦恭的道:“如何受不得?如今你已是正五品的县君,我不过是普通百姓,当受礼才是。”

  马三宝获封开国县男,家中老母已然逝世,县君封号便落到原配嫡妻身上。马妻笑得谦卑:“我家老爷常说,为人不可忘本。当着太太的面,哪里有下仆受礼的地方,这位便是阿统少爷吧?二郎,快些过来行礼!”

  马二郎上前行礼:“下仆见过老太太,统少爷!”

  母子俩竟然坦然受礼。柴母让儿子扶起马二郎,和蔼的问道:“这是二郎?我听说一共有三子二女,为何只有二郎在此?”

  马妻恭敬答道:“大郎随夫君出征,三娘、五娘已然出嫁,四郎在军中当值,今日不知太太莅临,否则,敢不来迎太太?”

  柴母脸上挂着个矜持的笑容,颔首:“原来如此。男儿志在四方,趁着年轻,是该立些功业才是。四郎是在北衙禁军中当值吧?”

  马妻道:“确是在北衙,至于哪个军,太太知我的,男主外,女主内,我也不知。太太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快请进,外面日头大,不如进去说话?”

  “看我,尽顾着叙旧了!这是多年未见,太过挂念之缘故。”

  “谢太太挂记,能让太太挂记是下仆的福分。”

  寒暄推让几句,终于迎客入门——

  所谓穷文富武。马三宝随平阳公主南征北战,平阳公主又不是苛待下属的人,虽军纪严明,但也赏罚分明,马三宝军功赫赫,得到的赏赐自然也不少。这马府虽说不是金碧辉煌,但也颇见豪华。

  柴母看得眼角一抽,搭在儿媳胳膊上的手掌不禁用力一握,柴统媳妇儿江南人氏,小巧可人,白皙俊秀,被婆母这么一捏,强忍着没出声,悄悄看了看被捏的地方,红肿一圈。

  柴统被马二郎迎着留在前院,柴母婆媳俩儿被马府的一干女眷迎入后院,言笑晏晏,似乎一团和气。

  叙旧一番后,马府设下宴席,也不避忌柴统,全府男女一起于池边饮宴。马府特意请了个鱼脍师来,现杀鲜鱼,献上鱼脍,又让厨房宰羊杀鹅,做了浑羊殁忽,把大鹅直接端到柴母面前,直让柴母笑眯了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