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苏联-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内务部托木斯克市局作为执法机构,为什么没有仔细调查案件,就直接把那些无辜的干部送去了古拉营,或者拉去枪毙?”

  “当时,叶若夫同志给我们下了一道命令,叫我们配合杜波夫同志的清洗行动,不能阻碍清洗工作的进行,所以我们并没有仔细调查那些案件。”

  的确,叶若夫曾经下达过这样的指示,命令当时的西西伯利亚边疆区(新西伯利亚州的前身)内务部州局局长米罗诺夫不要妨碍埃赫及其他右…派阴谋集团的成员,而是要和他们合作。

  后来,米罗诺夫把这个指示传到下面,内务部地方分支成为了地方党领导的清洗工具。

  在埃赫被捕后,米罗诺夫和内务部新西伯利亚市局局长也因为“滥杀无辜,勾结阴谋集团”的罪名被捕,但是托木斯克、克麦罗沃等地的涉案人士却没几个受到处罚,都是些漏网之鱼。

  曼图洛夫装出笑容,说:“谢谢你,同志,这件事的责任不在你身上,而是在叶若夫的身上,你只是遵从了上面的指示,和杜波夫合作而已。”

  “那我能走了吗?”

  “还不能。”

  “为什么?”

  “和你一起来的那个妹子是什么人?”曼图洛夫审问道。

  “那是我的朋友。”

  曼图洛夫边观察着尼基丁的眼神,边说:“真是你的朋友?”

  “是……的。”尼基丁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明眼人都能看出,尼基丁和伊娃之间的关系不会是朋友这么简单。尼基丁在内务部里,可是出了名好色的,而且他包养情妇的事情已经有了前科,伊娃这个女人的名字早已经传到了内务部州局里,在座的奥辛诺夫,还有站在后面旁听的雅可夫早就已经知道伊娃的事情。

  曼图洛夫狠狠地追问道:“是吗?那女人说她叫伊娃,这不是你的情妇吗?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俩之间的关系。”

  奥辛诺夫也轻浮地插上一句:“只是你的朋友而已?那让她来和我睡一晚吧。”

  “哦,是的。但这有什么问题吗?作为一个男人,弄个女人回来睡一下有什么问题?我不信你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曼图洛夫不屑地笑了一下,说:“信不信也好,反正我没有包养情妇。”

  “这又没犯法。”

  “没错,玩女人确实不犯法。你这个女人是怎么弄来的?听说她本来是古拉营囚犯。”

  “是的,但她本来是被冤枉的,她根本就没有罪。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调查她的案件,为她平反而已。”

  曼图洛夫见调查无从入手,很快就终止了审讯。这个尼基丁,可以把调查不力的所有罪责都推到叶若夫和杜波夫的身上,包养情妇的行为本身又不犯法,根本找不到逮捕尼基丁的理由。

  当然,曼图洛夫并不会便宜尼基丁,虽然包养情妇的行为并不犯法,但对党和内务部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也算违反党纪,要接受降职的处分。

  结果,尼基丁被拘留一段时间后被释放,被奥辛诺夫调到新西伯利亚市局,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内务部职员,并且受到同僚的监视。内务部托木斯克市局局长的职位由雅可夫接任。

  尼基丁不但失去了市局局长的职位,还失去了唯一的女人。

  伊娃被释放后,见尼基丁失势,觉得这人已经无法依靠,于是找上了另外一个男人。

  

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

  尼基丁被调走,原职由雅可夫接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托木斯克,引起了杜波夫等人的恐慌。

  在他看来,这个曼图洛夫正在清除市里的异己人士,因为在此之前,市里已经有人谣传曼图洛夫还是共青团书记的时候,就已经和尼基丁曾经发生过一些小小的摩擦。

  同时,托木斯克市里的高级干部都知道曼图洛夫和雅可夫之间的好友关系。

  在杜波夫看来,这个年轻的州委书记正是在借此机会清除州里那些曾经和他意见不合的高级干部,让自己的亲信顶替原来的位置。

  要保住自己市委第一书记的位置,杜波夫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就是向中央举报曼图洛夫,让中央把他弄走。

  不过,曼图洛夫这个人做事向来光明磊落,州里的肃反机构也已经被曼书记牢牢地掌握住,很难找到他的黑材料。

  而且,在曼图洛夫身后,还有伏罗希洛夫和卡冈诺维奇这两个大人物撑腰,身为市委書記的杜波夫,根本不能和两位政治局委员对着干,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这样,他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就是抱紧曼图洛夫的大腿,成为他的亲信,这样曼图洛夫就不会把他换走。

  但实际上,曼图洛夫和尼基丁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摩擦,在此之前,托木斯克的人也不知道曼图洛夫和雅可夫之间的关系。

  这些“消息”,都是曼图洛夫派人放出去的,目的就是扰乱杜波夫等人的视线,同时引起托木斯克方面的恐慌。

  目的是什么?曼图洛夫为什么要这么做?后面再说。

  “铃铃铃!铃铃铃!”杜波夫的办公室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声。

  杜波夫像往常一样,接过电话,说:“是我。有什么事情快点说,我不想听废话。”

  电话里传来了一把性感的女声,“是杜波夫同志吗?”

  杜波夫听到那把性感的女声,觉得电话里的人应该是他的某个情妇。

  “是我,最近风声紧,我们最好不要见面。你不要上来我家。”

  当他正要收线时,电话里的人说了一句话,表明了身份,是他不得不继续听。“杜波夫同志,我叫安娜·米哈伊洛夫娜·罗曼诺娃是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曼图洛夫的秘书。”

  “哦,罗曼诺娃同志,请问曼图洛夫同志要给我什么工作吗?”

  “是这样,曼图洛夫同志过几天会来托木斯克一趟,视察党组织的工作,还有油田开发的准备进度。”

  “放心吧,罗曼诺娃同志,党组织的工作一切顺利,石油开发部门的同志们都已经抵达托木斯克,展开了开采准备工作,估计很快就能开始钻探。”

  安娜用上级的语气说:“很好,相信曼图洛夫同志会满意的。他过几天就会过来托木斯克,请你们这边做好准备工作,不要令他失望。”

  “放心吧,我绝对不会令他失望。”

  “希望是吧。”

  …………

  安娜的来电,使杜波夫感到更加的紧张。曼图洛夫刚把尼基丁调走,就要过来托木斯克一趟,看来是要整肃一番。在杜波夫看来,如果自己表现不好的话,曼图洛夫很可能会把自己降职。

  的确,曼图洛夫很重视下属的表现,是工作上的表现。他喜欢工作认真有效率,同时还会独立思考,能提出自己的主见,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正确理解,坚定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人。

  但是,杜波夫并没有猜中曼图洛夫的意思。在他看来,安娜口中的“表现”是指招待时的表现。什么叫好?拍好马屁,安排最好的食宿,满足曼图洛夫的欲望,就是好的表现。

  作为半个禁欲主义者,曼图洛夫和苏斯洛夫一样,都不喜欢搞盛大的宴会,不喜欢太豪华的居所,也不喜欢喝酒。

  而杜波夫呢,却偏偏给他安排了豪华的食宿,还准备了最好的伏特加,还安排了几个女人作为后备。真是作天下之大死。

  如果他聪明一点,事先打探曼图洛夫的底细,应该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但没办法,在当时的苏联,有智慧的干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干部都是一些工人出身,没接受过太多教育的人。

  这些人,见的世面比较少,也并不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来自于《联共(布)简明党史教程》。

  在斯大林改善干部物质生活的情况下,这些人逐渐开始腐化。在苏联各地,大量豪华公寓、豪华酒店开始耸立在地平线上,一些售卖奢侈品的特供商店也陆续在苏联各大城市开张,这都是为新精英阶层服务的。

  当然,他们都是无产阶级,他们都没有生产机器,但却过着资产阶级的生活。他们住在豪华公寓里,在郊外兴建豪华别墅,享受着苏联特供体制的高级服务,能光顾特供商店,得到高级的特供食物,每个月能配给到至少1千克的鱼子酱。

  有些干部,甚至开始包养情妇。以贝利亚为例,他的情妇数量就达到了25个。

  怎么包养?无非就是给女人分配一套房屋,提供一些物质,颁发一些奖章,给予一点特权、名誉,或者给情妇及其家人提供一些职务上的便利,很容易是吗?

  这样的官僚主义体系,正是造成苏联灭亡的远因。在斯大林时期,情况不算太严重,也在可控制的范围以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不大。

  其实,斯大林本人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他之所以给干部们提供物质生活,是为了奖励努力工作的干部,给他们提供一些动力,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当时,大部分干部所得到的物质生活,都是源于工作上的奖励,是对他们努力工作的肯定,贪污腐败、包养情妇的事情其实并不算多。

  干部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通常都会选择更加努力、有效率地工作,而不是选择走歪路,结果苏联的生产力、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苏联的发展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到了勋章控(勃列日涅夫)的年代,官僚主义开始盛行。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所带来的毛病越来越多,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大,直到把苏联经济拖垮为止。

  所以,要拯救苏联,就从斯大林时代开始止血,阻止官僚主义的扩散。严抓党纪,严惩有问题的党员。作为新西伯利亚州的领导,以拯救苏联为目标的曼图洛夫会从地方入手。势要把地方上的问题官员清洗得一干二净。

  

第四十二章 去托木斯克

  过了几天,曼图洛夫坐上了前往托木斯克的火车,准备“深入虎穴”,试探一下杜波夫等人的底细。

  这次,他并没有带上卡蒂娅,倒是带上了安娜和雅可夫,和他坐同一辆火车的,还有玛利亚和他的父亲——鲍里斯·苏耶夫。

  自从安德罗波夫调去内务部,兼任新西伯利亚市局副局长以后,卡蒂娅的工作量顿然大增。虽然安德罗波夫依然是第一书记,也时不时会回去打理工作,但绝大部分的工作都已经交到卡蒂娅手上。

  安娜是曼图洛夫的秘书,这次是工作视察,当然要跟着曼书记走。雅可夫则是前去赴任的内务部市局局长。

  他们俩口子在火车上不断地对望着对方,挑逗着对方,还时不时有身体接触,非常暧昧。而曼图洛夫呢?又重拾了宅男的态势,自己一人坐在窗边看风景,或者看书。

  除了火车乘务员会问他喝什么,吃什么以外,根本没人跟他说过半句话,看起来很孤单。

  但过了二十多年宅男生活的曼图洛夫,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不想受到太多的打扰。

  经过6小时的车程,他们抵达了托木斯克。

  在当时,托木斯克还是新西伯利亚州的一部分,是州里第二大的城市,有十四万人口。

  在沙俄时期,托木斯克曾经是俄罗斯帝国东部最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阻挡了东方游牧民族的攻击,安定了沙俄边境。

  后来,俄罗斯边境向东推移,游牧民族也被沙俄制服,托木斯克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军事防御地位,成为了流放犯人的地方。

  有“近代无政府主义教父”之称的俄罗斯思想家、革命家米哈伊尔·巴枯宁,也曾经被流放到托木斯克这个地方。

  到了苏联时期,托木斯克成为一座工业城市。二战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逐渐成为西伯利亚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托木斯克火车站里,杜波夫等本地官员都已经排好迎接的队形,等待曼图洛夫的到来。

  随着火车的停止,车厢门的打开,那些地方官员们开始紧张地冒出冷汗。他们之前都已经听过曼图洛夫故意放出来的传言,在他们的猜想里,曼图洛夫是一个严肃、冷酷、不易满足的人。

  就连埃赫和叶若夫这样的大块头,也败在曼图洛夫手上。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对曼图洛夫存有敬畏之心。

  他们紧盯着月台出口,等待着一名冷酷、严肃的大人物带着一大堆随从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

  过了不久,有一批人从月台出口那里走了出来,那并不是曼图洛夫的随从,只是一堆普普通通的乘客。

  这班火车并不是包车,是正常班次。曼图洛夫还有他的随从,都只是买了普通的火车票,乘坐普通的车厢,和其他乘客们混成一堆,根本没人知道这几个年轻人的身份。

  那些乘客,一走出火车站,看到杜波夫等人这么大的排场,都感到惊讶万分。连大名鼎鼎的市委第一书记都出来了,肯定有什么大人物出现。

  “这不是市委第一书记杜波夫吗?他怎么会在这里?莫非他知道我们要来?”在人群中的苏耶夫对玛利亚说道。

  玛利亚看见杜波夫等人在装着笑容,战战兢兢地站着笔直,好像在等什么大人物。再看看前面那位身材高瘦,身穿英式西装,带着金属框眼睛的人,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爸爸,我觉得他们应该不是在等我们。”

  “那他们等谁?”

  “曼图洛夫同志。”

  “曼图洛夫同志?他也来了吗?”苏耶夫疑惑地问道。

  “他就在我前面。”

  听觉灵敏的曼图洛夫,一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马上转过身来,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苏耶夫同志,你怎么会在这里?现在托木斯克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太太刚才托木斯克营释放出来,我们是过来接她的。”

  曼图洛夫指着身旁的雅可夫,对苏耶夫说:“好吧,如果你们需要任何帮助的话,可以找他。他叫雅可夫·雅科夫维奇·雅可夫,是新任的内务部托木斯克市局局长,也是我的好朋友,打倒埃赫的关键人物。”

  “雅可夫同志,我早已经听过您的大名。今天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还没等雅可夫开口,曼图洛夫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苏耶夫同志,这些废话待会儿再说。雅可夫·雅科夫维奇,帮我护送两位离开,不要让他们出现在杜波夫的视线范围以内。”

  “是!”

  曼图洛夫转过身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继续行走。他和安娜一起,装着笑容,走到杜波夫的跟前。

  “是杜波夫同志吗?”曼图洛夫问道。

  杜波夫看见曼图洛夫那年轻,看起来淳朴善良的面孔,问道:“请问您是哪位?”

  “我叫维拉迪摩·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

  “您真是曼图洛夫同志?”

  “真的是我,骗你干嘛?”

  杜波夫身后一名见过曼图洛夫的干部也补充道:“杜波夫同志,这真是曼图洛夫同志,我之前见过他。”

  杜波夫连忙装出笑容,说:“对不起,曼图洛夫同志,这里太多人了,我怕有人冒充您的身份。”

  曼图洛夫这个人,总喜欢找个地方夸夸别人,以换取对方的好感,或者达到捧杀的作用。“应该的,这是工作小心的表现,应该值得褒扬。”

  “这是我应该做的。”

  “很好,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扬下去。”讽刺的是,曼图洛夫是来清洗杜波夫的,并不会给他任何发扬下去的机会。

  “现在已经是中午了,不如我们先去用个午餐,然后再继续行程吧。”

  “好的。”

  

中午更新

  作者去东欧旅行,期间不会码字,幸好手上还有足够的存搞,设在每天正午12点更新。

  回来后,每天更新时间照旧。

第四十三章 进入古拉营

  本来,曼图洛夫以为杜波夫会把他带到最好的餐厅里吃午饭。但在火车站的时候,杜波夫见曼图洛夫这么亲民的表现,居然乘坐普通的火车班次,忽然改变了主意,把午饭地点改为干部食堂。

  其实,曼图洛夫也知道杜波夫在耍花样。他有一个朋友在当地最好的餐厅里工作,就在几天前,他就已经知道杜波夫在那间餐厅里预留了位置,还跟餐厅员工说明了曼图洛夫到访的消息。

  “曼图洛夫同志,我们的食堂怎么样?还可以吧。”

  曼图洛夫翘起二郎腿,扶了下眼镜,扫视了周围,然后装着州委书记的架子,说:“可以,但我来了好像没来一样。”

  “为什么?”

  “这里的食物,还有环境,都和新西伯利亚森特拉尼区(中央区)的干部食堂差不多。找不到托木斯克的感觉。”

  “哦,那是。全苏联的食堂都是这个样子,吃的食物也是差不多。要不这样吧,晚上,我带您去托木斯克旅馆,那是您今晚下榻的酒店,那里的餐厅烹饪水平很好。”

  “那今晚就试试吧。”

  饭后,曼图洛夫在杜波夫的向导下,视察了当地党组织的工作,还去了新设立的国营石油公司那里视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只是一味地说好。

  为什么没问题?因为被视察的地点都已经做好检阅的准备,在曼图洛夫到来的时候,人们总装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模样,还在他面前引用斯大林的话语,还有《真理报》上面刊登过的佳句。

  其实,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大部分苏联新兴官僚阶层的共同点。

  他们平均只接受过7年教育,很少能作独立的政治思考,只会借用报刊上党领导的发言,鹦鹉学舌,重复其宣传口号和政治术语。

  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际认识非常浅薄,全以官方媒体的言论为准,却没认真地学习过马克思、列宁的思想,没有认真研究过马克思、列宁的言论和著作。

  他们只懂得实施上级的命令,盲目地赞扬上级,以此推动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很少会提出上级的错处,一来是为了讨好上级,二来,他们可能认为上级说的都是对的,脑子会自动调整,直到自己的思想和上级保持一致为止。

  在曼图洛夫看来,这些人和机器没啥区别。

  在另一边厢,苏耶夫、玛利亚在雅可夫的陪同下,来到了托木斯克古拉营。

  托木斯克自沙皇时代以来,就已经是“流放胜地”,到了苏联时代,虽然托木斯克已经发展成一座工业城市,但它“流放胜地”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大清洗开始后,托木斯克附近就设立了一些古拉营,继续收容犯人。这些犯人要进行超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同时也要面临着食物供给不足,御寒衣物匮乏,拥挤和缺乏医疗保障的困难。

  很多人因为过度的劳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死,也有些人被内务部狱警殴打而死。大部分古拉营里的女囚犯,都要面临被男囚犯或者内卫军军官强X的命运,也有些女囚犯为了得到特权,主动给内卫军军官甚至是“高级囚犯”提供娱乐。

  慢着!囚犯也分高低级?

  没错,在古拉营的体制里,囚犯也分级别的。除了普通囚犯以外,古拉营里还存在着两种高级囚犯。

  第一种,就是那些工作努力,生产效率高,作出突出贡献的囚犯。他们得到劳改部门的奖励,收到部门所颁发的“代金券”,还有这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享有一些特权。

  另一种,就是被囚禁在古拉营里的专家。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地质学家。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规划甚至是指挥其他囚犯的工作,担当者领导的角色。也有一些是医生。

  他们得到良好的食宿,他们的工作环境也很好,和被捕前差不多。他们并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脑力工作也不会过量。同时也想有不少的特权。

  除此之外,这些专业人士还能够把家人带来,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当然,无辜的家人并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

  这些高级囚犯,一般和内务部关系不错,充当着合作者,监督者的角色,有些甚至还担任指挥官,指挥囚犯们工作。

  有些囚犯,被释放出来后,甚至还继续为内务部工作。有个叫帕维尔·德罗兹多夫的会计师,曾经的古拉营囚犯,甚至还被晋升为内务部中将。(真实案例)

  当然,这只是极端例子。一般的专家囚犯,例如苏耶夫的妻子,玛利亚的母亲——达莉娅·苏耶夫娜,也只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专业人士,在营里默默地为苏维埃服务。

  作为医生的她,每天就在诊所里为犯人看病,游走于诊所、宿舍和食堂之间。

  她长得颇有姿色,即使到了44岁的年龄,仍然没有像其他俄罗斯妇女那样“进化”成大妈,依然保留着苗条的身材,还有精致的五官。这大概是因为古拉营里,食物供应不足,加上长期劳动的缘故。

  虽然作为一个女囚犯,而且长得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