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舌尖上的唐朝-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地方剩余的百姓已经不多了,早被那些带路党折腾的奄奄一息。唐军的到来无异于他们的救星一般,这也让这些人对那些带路党无比的深恶痛绝起来。
一边清理外围,李好一边让人弄了几门火炮过去给那些带路党进攻皇城。这个时候的建筑,无论水平有多好,面对改良后的火炮就成了渣。
林邑皇宫的城门被轰了几次后全部倒塌,那些带路党一个个兴奋的冲了进去。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又是一波血战,接着还是一场大火,整个皇城全部被点燃起来。
“这手段够狠!幸好我们的人没有进去。”王玄策这个时候也进城了,跟着李好在一边看着皇宫里面的那场大火,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样也好,省的我们处理后续的麻烦。如果林邑的王投降了,对我们来说才是一个大麻烦。这样很好,一了百了。”林邑皇宫的这场谋划,李好其实已经知道。
那些人原本是拉唐军一起同归于尽,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唐军根本就没有进去的念头。“只是可惜林邑皇宫收刮的那些财物了,全部葬于这场大火之中。”
“这个未必!”对于王玄策的话,李好笑了笑回道。这林邑皇宫还准备了地道的,里面藏了不少东西,还有那些试图重新复国的人。
只是这些人想不到的是,李好对这些东西都了解的清清楚楚,怎么可能让他们逃脱掉?除了搜刮他们的财物,这些人的性命李好准备一个都不留。
征林邑的这场战争打到此时进行的很完美,大唐几乎什么损失都没就把林邑亡了。这边的贵族的土地和财物李好分了一部分出去给那些带路党或者叛党之类的人,剩下的全部是这次的战利品。
林邑的那些士兵俘虏全部被当成了奴隶,琉球和琼州以及大洋洲那边分了不少过去。留在林邑这边的只有少部分的壮力,其他全是妇孺。李好让自己的学生把这次的战争过程总结了一番,然后发了一份给朝廷。
这边以后需要从大唐内部迁移大量的人口过来,而王玄策带来的这些士兵也会全部留在这边,整个安南督府都会南迁过来。
除了要清理这周围其他的小部落,这些士兵们还负责着在这边传播种子的任务。这些林邑的女人虽然黑了点,矮小了点,还是能够勉强接受。跟大唐的士兵们多交流几次后,这边的人种就能完全改变过来。而且林邑人本来就是东方这边迁移过来的古山越人,人种差别不大。
“这次战争结束后,安东都护府就要成立了。而你这安南都护府将和安西都护府一样,单独成制,不用再挂靠在岭南道下。如果没有多大的变化的话,王兄的官职也要升一升了。”
战事完全结束后,李好在林邑都城这边设宴招待了老王。虽然这边的都城被打的稀巴烂,但是收拾下,找个地方吃顿饭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跟贤弟比起来,我这升职速度还是太慢了。贤弟无论是才华还是军功,都是一流啊,就连种个地,治个病也能获得升迁,让人不得不佩服感叹。”
老王说这话自然不是嫉妒李好升的快,只是感叹下而已。比起李好来,他好歹还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如果不是因为李好的照顾,带着他们猛刷军功,他哪能升的这么快?
………………………………
第二百九十六章 扶桑
“要想升的快,还是得靠军功,只是这军功过多了也麻烦。我大唐那些老将,有多少手上不是累累军功?但是他们现在的状况并不怎么好。”
李好听后感叹了一番“就是是我自己,这次两线的战争一结束,估计就要立刻回长安,然后马放南山了。”
这种结果李好早已经能想到,而且他准备主动回长安去。要不然不用其他人用什么手段,就算是李二自己也不会放心李好。
李好已经在岭南这边呆了好几年了,而且连着平了山越,灭了南诏,现在加上林邑和即将要被灭掉的扶桑,他手上的战功不要太多。
虽然这些国家都是小国,在大唐朝廷中也算不了入门的角色,但终究是灭国之战。李好现在还很年轻,再往上升官,李二手中的凌烟阁功臣中的某些人也不够李好的功劳了。
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里面水分很多,这完全是按照李二的个人爱好和交情来搞的玩意。真要论军功来算,有的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上那个榜。
王玄策听了李好的话后愣了起来,这东西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来安慰李好了。不过庆幸的是,他现在离这步还有点距离,就算安南都护府这边单独出来后李二也用不着防他。
“你这边暂时不用担心这些,不过这两年也别往周围大用兵了,小小的敲打可以。另外我的学生会安排不少在这边任职,这个就要拜托你照顾下他们了。”
这两年不太安稳,这是李好的推测。按照历史的进程,贞观十七年有一段时间大动荡,而且贞观十七年后还会对高句丽动兵,虽然李好过来后改变了一些进程,但是其他地方变动的不多。
所以原历史的进程,很有可能继续会发生,这是李好推测的结果,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他也不清楚,只能等到时候再看看具体情况了。
安南的大胜并没在大唐朝廷引起多大的风浪,不过当这边的缴获被统计出来送到朝廷时,让大唐朝廷狠狠的震惊了一番。而李好也乘机向李二申请了岭南道这边允许私人畜养肉牛,再由官方颁发屠宰许可,这边开始允许屠宰牛。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岭南道这边现在停留着许多牛。虽然大部分都是水牛比较多,但是也标志着大唐从现在开始后,不再缺乏耕牛了。
这些年从高昌,吐谷浑,吐蕃,南诏,现在再加上林邑这边缴获的牛不计其数。而李好名下对牛的养殖技术也提高了不少,让牛的产量增加了不少,加上曲辕犁的广乏应用,省了不少畜力,也让大唐对耕牛的依赖性少了不少。
所以李好向朝廷申请在岭南道这边开发许可屠宰牛的要求到了李二手中后,没有犹豫就允许了。同时长安这边也会许可几家屠宰牛,而其他人和地方依然未经许可,依然不允许私宰牛。
屠宰许可的官令到了岭南道后,李好并没立即大肆开启屠宰许可。而是有选择的在南诏,林邑,临桂,琼州,琉球,以及广州府和泉州府等地每处选了一家允许屠宰。
这些屠宰场一开业,牛肉的需求就进入了供不应求的地步。而李好旗下的那些酒楼推出的全牛宴,也让各处的商人和富豪沸腾起来,纷纷趋之若笃,生意好的不得了。
李好在涂在许可到了的时候回到了广州府,然后陪着自己的老婆们一起过了个年。武氏今年没有过来,连带着小武和武月她们都没过来这边过年。
听说武氏还在为小武同志的婚姻大事头痛,这个时候就算武氏再没怎么关注,也发现了事情有点不对劲。自己的二女儿不是找不到对象,而是心中有了人。可是小武同志心中的人是谁这个她就不清楚了,也没从小武同志嘴里问出来什么。
陈三娘从林邑回来后就怀孕了,现在成了府上的国宝,。不过李好府上几个女人都有了生育经验,加上岭南道这边现在聚集了不少妇幼科专业人士,所以她的日常也不需要太多的担心。
春节一过完,李好就启程从广州府去琉球,然后从那边过去扶桑。这次随性的只有李好的学生,武顺她们一个都没带,因为扶桑那边的条件很差吗,也因为府上还有小孩需要照顾。
贞观十六年对于大唐来说,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算多,只是每件影响都很大。先是魏王泰上《括地志》,得李二赏赐,从此气焰越发嚣张起来,而太子承乾因为腿脚不便,以及被自己几个老师不时申斥,越发堕落起来。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李好就算在岭南道,一样能感受到李承乾心中的想法,这娃已经被咄咄逼人的弟弟以及推波助澜的其他人逼的无路可走了。
这一年太宗徙死罪者实西州,禁自伤肢体,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是高昌国旧都,镇兵与流放的犯人杂居,与中原又有大漠相隔,因此和朝廷音讯隔绝。郭孝恪到任后,以诚心安抚百姓,尽得当地民心。
只是这个时候被李靖他们打破后的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又开始折腾起来,这家伙杀死沙钵罗叶护,袭灭吐火罗,又扣押唐朝使者。侵扰西域地区,并派兵进犯伊州,试图想重返自己祖上夕日的无上荣誉。
郭孝恪率二千轻骑自乌骨出击,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诸部围攻天山县。郭孝恪击退西突厥,乘胜进占处月俟斤所居之城,并一直追至遏索山,收降处密兵众,然后凯旋而归。
说实话,唐初的猛将真的不要太多,在西边这边,随随便便挑几个出来,都是牛的一逼的猛将兄。比如这位郭孝恪,领着两千轻骑就跟跟突厥开战,也算是够猛了。
对于这些能上史书的事情李好并没给予多少关注,事实上在岭南道这边上不了史书的事情反而更让李好在意一点。比如青霉素磺胺的出现,比如宝船的下海,以及环球航行的开始。
这些东西是上不了大唐的官史,但是李好却不会让这些事情被埋没。南方周报抱着不谈论朝廷政事的原则,但是报道这些东西并没问题。而且道家那边还特意刻石记录下青霉素和磺胺的产生,这些东西比那些正史记载的那些鸡毛碎皮的事情,其实意义更大。
而南方这边对于远洋环球舰队也给了足够多的重视,不仅南方的商人全部过来,李好还亲自主持了这次远航行动的出发仪式。他们这次离开,再回来就得几年后了。
这一年除了这些事情,还少不了另外厚重的一笔,一笔可以上史书的记录。贞观十六年春,岭南道行军总管李好率军进扶桑,连战连捷,在贞观十六年的冬季来临之前大破扶桑。
同时朝廷迁江南道户口万户入扶桑,并在扶桑置安东都护府。这跟原本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原本的历史安东都护府要晚很多年才会出现,而且也不是设在扶桑,是设在高句丽这边。
到这里被李好生生的掰回来,同时扶桑原本的人也被李好打散或者抓了不少。到此时,征扶桑的这场战争打到此时进行的很完美,大唐几乎什么损失都没就把扶桑亡了。
其实李好过来扶桑的时候,席君买他们已经从南往北,征服了这边不少地方。因为大化改个前的两派现在进入了提前翻脸的状态,整个扶桑实际上到处都是一片乱像。
这大大方便了唐军的进攻,兵荒蛮乱的年代里,没有什么比活命和能吃饱更有吸引力了,而大唐在扶桑这边的巨大影响也加成了不少。
加上李好提前让道教的传教士提前就位宣扬一些东西,甚至还在扶桑这边掀起了几场叛乱,这些都严重重创了扶桑的实力。
另外李好提前跟扶桑这边的贵族提供的奴隶交易,也大大的削弱了扶桑的实力。那些在战乱中被抓的俘虏,或者直接被抓的百姓,都被这边的贵族廉价买给了大唐,然后换来粮食和武器。
现在等大唐真正过来的时候,这边的一些有识之士就算发现不对劲,想要抵抗唐军,到最后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只像样的军队都聚集不起啦,干脆都羞愧的自杀而亡。
而这个时候,那些被贵族压榨的太厉害的扶桑百姓也进入了自己反抗之中,唐军支持他们对扶桑这边的贵族进行各种清算。
这边的贵族的土地和财物李好分了一部分出去给那些带路党或者叛党之类的人,剩下的全部是这次的战利品。扶桑的那些士兵俘虏全部被当成了奴隶,琉球和琼州以及大洋洲那边分了不少过去。
留在扶桑这边的只有少部分的壮力,其他全是妇孺。李好让自己的学生把这次的战争过程总结了一番,然后发了一份给朝廷。这边以后需要从大唐内部迁移大量的人口过来,而席君买带来的这些士兵也会全部留在这边,安东都护府也会在扶桑的都城这边成立。
………………………………
第二百九十七章 李二的烦恼
“这边我一大老粗怎么能管理得了这么多事情?”李好举荐席君买为安东都护府都督,这家伙少有的不好意思起来。对于他来说,管理一片地方比打仗难多了。
什么恢复民生啊,移民迁移安置啊等等,这些事情虽然很小,却很麻烦,还不如自己好好的去打几仗。那样只管看着敌情冲锋就好,一路碾压实在是太爽了。
“这边并没完全平稳,以后肯定还会有些动乱出现,所以这里很需要武将的坐镇。你现在对这边的情况熟,其他人过来,我反倒不怎么放心了。另外我会给你留些文官放这边,也会安置一些年轻的学子过来,那些琐事你就给他们处理便好。”
除了要清理这周围其他的小叛乱,这些士兵们还负责着在这边传播种子的任务。这些扶桑的女人虽然丑了点,矮小了点,还是能够勉强接受。跟大唐的士兵们多交流几次后,这边的人种就能完全改变过来,变成大唐人的种,这个看后世被岛国奴化了几十年的湾湾那些杂碎就能知道。
而且扶桑人本来就是东方这边迁移过来的人,人种差别不大,另外这边对大唐的一切也早就心生向往。只要奴化培养一些年后,这边的人就会成为真正的唐人,从此不再有任何分别。
而扶桑这边原本存在的寺庙,以及那些皇族,贵族,甚至跟这些稍稍沾点边,有见识开明的文化人都遭到了大力的清洗。所谓的大化革新,还没开始,就被李好生生的腰斩了。
从此扶桑文不在存在,所以跟这些搭界的历史文物全部被搬到了大唐去了。这边只是大唐的安东都护府,只有唐文,一切习俗都按唐人的习俗来。连饮食文化,生活习惯,一切都在跟大唐靠拢。所有敢于反抗的,立刻剿灭,株连三族。
这种事情就需要席君买来操作了,他现在在这边杀出了赫赫威名出来。而扶桑原本的人口,因为之前的内乱以及叛乱,加上被唐军抓获杀掉部分,现在缩小到了战前的三分一都不到。
怎么管理安置这些人,包括从大唐迁移过来的百姓怎么安置,李好的学生们现在已经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出来。无论是南诏还是林邑,以及之前的吐蕃,李好的学生们算是摸索出来不少经验。
“那我就留在这边等朝廷旨意吧,不过李少君都要离开扶桑了,不在这边留点什么东西么?你们李府的美食天下无双,这扶桑人们就等着你给他们普及下大唐的美食啊。正好让我等先行试吃一番,然后再给扶桑人民普及一番。”
席君买跟李好熟悉多了,一起征吐蕃的时候他没少吃过李好做的各种美食。所以对于这个他挺熟悉,李好马上就要离开扶桑,得让他做几顿好吃的吃了再说。
这时候可顾不上什么不好意思了,李府的美食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东西。就算有钱有权也不一定能吃到,趁现在李好在这边,而且不是很忙,先吃几顿再说。
“呃,你放心!少不了你吃的,这边都弄了几家酒楼。你要是想吃了,随时都可以过去,不过记得带够钱!”
扶桑这边的酒楼也没让李好操心,是李好的学生们以后要留在这边,所以就搬照其他地方的模式弄了出来。席君买想要噌吃的,李好自己正好也想做点东西吃,就这样了。
后世的扶桑菜给一些人捧上了天,李好自己也去这边吃过,不过他的感觉不怎么样,也就那样了。如果不是岛国的实力牛逼那么一下,有几人会去吹捧?
不过扶桑菜肴质精量小,注重菜品的营养价值。一般不喜太咸、爱甜、酸和微辣味。习惯以米饭为主食。对什锦炒饭、红豆饭、八宝饭、小笼包、水饺、汤面、炒面等很感兴趣。
副食爱吃鱼类,尤为爱吃生鱼片;还喜食牛肉、野禽、蛋类、虾、蟹、海带、瘦猪肉;也爱吃紫菜、茄子、白鲜蘑、木耳和豆腐等;调料喜用紫菜、生姜、白糖、芝麻、酱油等。
对凉拌、煎、炒、蒸、炸、串烤制出的菜肴较偏爱。欣赏凉拌海蜇、糟熘鱼片、蚝油牛肉、咕老肉等风味菜肴。不过李好有点倒是要佩服扶桑人,那就是他们在一些东西上面做到了极致。
比如扶桑国菜为生鱼片,这个源自大唐,却被后世的扶桑人发挥到了极致。扶桑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这里的捕鱼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鱼虾,一年人均吃鱼100多斤,超过大米消耗量。
扶桑人吃鱼有生、熟、干、腌等各种吃法,而以生鱼片最为名贵。国宴或平民请客以招待生鱼片为最高礼节,生鱼片被称为“沙西米”。
一般的生鱼片,以鲣鱼、鲷鱼、鲈鱼配制,最高档的生鱼片是金枪鱼生鱼片。开宴时,让人看到一缸活鱼,现捞现杀,剥皮去刺,切成如纸的透明状薄片,端上餐桌,蘸着佐料细细咀嚼,滋味美不可言。
生鱼片的等级和牛肉一样,随不同身体部位而不同。一般的,鱼腹部油脂最多的地方为最上等,称为“大脂”;腹部靠近脊椎骨部位,叫“中脂”;背部靠近尾部的地方,叫“赤身”,价格最为低廉。
这边四周都是海,也盛产各种海鱼,李好把生鱼片从大唐搬了过来,然后让自己的学生们在这边的酒楼去推广。除了这些,大唐的其他好东西李好一样没少过,全搬到了这里。
另外就是牛肉,后世的扶桑人为了弄出一个所谓的顶级牛肉出来,搞得养牛跟他们养天皇一样,为了所谓的纯种,竟然近亲繁殖,还配上各种讲究,就为了能生产出来顶级牛肉。
这种东西李好没什么兴趣,而且现在扶桑的天皇从根子底全部被李好铲除的干干净净。除了女人,那些现在都成为大唐这边的将士的女人,而且名字全部被废了,完全就是一个育种机器。
而且李好还特别交代了,这些孩子生下来之后就必须脱离那些女人身边,由大唐专门的人负责照料和教书识字。而扶桑这边所有的百姓也一样,必须全部用唐名。
懂唐文会说唐文的人属于一等户,可以分田地,还有一些奖励。只会一点并且努力学习的属于良民,有田地。至于那些不会的,只能做苦工。而那些不会也不学的,直接抓去做奴隶去。
“这酒真烈,李府的酒果然也是一绝啊。只是这茶就太秀气了,喝起来讲究太多,一点也不能尽兴!”席君买看着自己面前的小杯子茶,有点苦恼的品评了一番。李府的东西果然还是记忆中的那般美味,而且酒也一样。只是李好在饭后弄出的这什么大红袍茶,席君买喝起来就没那么尽兴了。
除了美食,酿酒技术和茶道也被李好带了过来,让这边的人以后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文化科技,都以大唐为荣,深切的热爱大唐,热爱大唐的一切,然后让唐文化成为世界顶级的文化。
李好的学生照样被安排了不少在这边,把这一切做好后,李好立刻把这边的战报和自己的请辞要求一起递了上去。用的理由是,离家时间太长,想要回家回长安休息一段时间。
这个借口有点扯,但是李好不得不用。从吐蕃到山越到南诏,再到林邑和现在的扶桑。李好手中的军功已经足够了,而且他还很年轻。
另外李好在南方这边呆的时间也够长了,他不可能再继续在这边呆下去,要不然不用别人造谣,李二自己就会先怀疑这些起来。
请辞的奏章李好是跟军报一起递过去的,这个是直接交到了李二手上,只是李二接到李好请辞的奏章后并没吭声,也没做什么安排。不过当李好灭了扶桑的战报传到了大唐朝廷后,一些针对李好的不利言语也开始传播起来。
除了李好的一些风言风语,关于大唐朝廷的储君的风言风语也开始到处传播起来,甚至越演越烈。不仅把原本的太子魏王两人涵盖进去,就连晋王和国舅长孙也被包括进去。
不过关于国舅和晋王的消息流动的比较隐晦,除了李二知道,其它人知道的很少。尽管如此,这让长安一时间变的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那条消息是真,那条是假,风声一片乱相。
以至于原本李二要等来年才说的话,提前说了出来。上谓群臣曰:“闻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徼幸之徒,已有附会者。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
然而,李二太自信了,玄武门的事情也被他忘的差不多了,他认为自己的儿子都很老实,不会出什么问题。只是他忘了除了人心,还有一个东西叫谣言和祸心。
………………………………
第二百九十八章 高句丽
“人心啊,最难掌握的东西了。”就算李承乾和李泰两人在某些方面被李二敲打一番后会老实起来,但是他们身边的人却不会心甘,总会有人唆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