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舌尖上的唐朝-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这些人的尸体埋了吧,我们的人有没谁出意外?受伤的全部包扎好,就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会吧。”李好看了眼那些贼人的尸体,心中说不出什么感觉。
至于见到死人的害怕心理,这个在他身上不可能看到。作为一个曾经的主治医生,他见过的死人不算少了,还解剖过不少,对于死人和杀人感觉没那么强烈。
他们这一行人并没谁出现意外,只是有两个受了点伤。早准备好,加上本身身手不错,让他们占了不少优势。武顺此刻就带着李好的几个女弟子给那些受伤的人包扎,她们都学过这些。
让李好意外的是,跟着那两位女人的中年人的身手也很厉害。他就是那些贼人眼中的两个高手之一,刚才的战斗这位中年人也加入了进去,而且战果不一般。
虽然没有这两人的相助,李好他们也能轻易的收拾那些贼人,但是绝没现在这般轻松。他们这边只有几个人受了点轻伤,没人被杀。
山神庙周围很快就收拾干净,过来的贼人一个都没漏掉,全都交代在这里。等把周围收拾好后,雪下的更大了。所有的人没有立刻离开这边,继续在山神庙这边休息一会。
李恪和李好两人进了他们的专用车厢后,李恪的脸色立刻变的阴沉起来。“我的侍卫里面有人通风,还特意把我们领到这山神庙来?”
李恪压抑着自己的声音问道,外面的人听不到两人的对话。李好这个时候也没必要隐瞒,是谁并不重要,回长安城后,李恪身边的侍卫必需要重新换过。
“他们的目标是我,跟你没关系。估计还是年头那批人一起的,也不知道是谁人这般看的起我。”李好苦笑了下,自己似乎一直没有表现过什么。
但是对方的人却一次比一次更凌厉起来,这也代表着自己真的入了某些人的眼。如果说第一次的冲突只是因为自己的酒楼,第二次的冲突明显就是针对自己的财产而来。
而现在,那些人显然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是来要自己命。李恪身边的侍卫中藏了对方的人,只是这人在战斗中并没表现出来,要不然李好不介意灭口。
如果不是李好一直都在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加上河间王和李药师的帮助,此刻或许李好已经成了一具尸体。这太平盛世虽然太平,但还是有人看不到的黑暗。
“你猜错了,他们虽然只是追杀你,其实还是因为我的原因。如果你没跟我走的比较近,或许你根本就不会被这边的事情牵连上。”
李恪听了李好的话后,冷笑了一声说道。“这里面出手的人,少不了那些世家的身影,一般人谁能养那么多的死士?这些世家该死!”
李好沉默了一下,他一直在反思着这些事情。发现自己的那些财产虽然比较丰厚,但是要引出某些人来追杀自己,似乎还差了点。
这些年大唐境内的那些世家,他们的财富不会比自己少。自己那点资产还没完全能够引起某些人的疯狂,所以他也想到了是不是因为自己跟李恪走的比较近的原因。
老杨的江山被干掉,那些世家在背后出了不少力。李恪是老杨同志的外孙,如果让李恪上了位,他们这些人会不会被清算,这个很难说,所以他们要剥夺李恪身边的一切。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洛阳
“背后会是谁?”
这个问题估计现在的李恪也想知道吧,或许,这也是历史上李恪这孩子倒霉的原因吧。没有世家的支持,没有李二的支持,李恪要跟长孙无忌斗,落到死路一条很正常。
两人接下来掏心置腹的交流了一番,谈的什么内容,除了他们两人,谁也不知道。因为两人的声音压的很低,而且外面还有李好的家将看着,谁也靠近不了这里。
第二天天亮后,外面的风雪都停了下来。薛礼最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答应了过完年就带着妻儿去长安城找李好,到时再由李好安排。
这算是这个晚上的一次意外收获,让李好心情好了不少。大唐的四大牛人给自己找到三,现在就剩一个席君买。可惜李好一直没碰上,有机会的话李好还真得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
薛礼接下来要去的方向跟李好不同路,他们两早早的就和李好他们告辞先走。而另外两个女人却是跟李好他们一路,也是经洛阳再去长安,便一起结伴往洛阳而去。
出了山神庙没多远,李恪就让自己的一个侍卫给附近的官府带去一道消息。让这边的官府派人去那山神庙那边看看,那里刚消灭了一股贼人。
至于这边的官府最后能查出什么出来,已经没人去在乎。这种事情也就这样,李恪甚至连去李二那告状都懒的去。反正他身边有李二的人,这事情李二自然会知道。
如果李二不想知道,李恪就是跑去跟李二说也没什么用,甚至还会被李二嫌弃。这种事情怎么处理,不用李好说,李恪自己也知道怎么做。
这就是得势跟不得势的王子的分别,比如李泰和李治,两人都是皇后亲生的孩子,封地最好,有点小事情李二立刻就会关注,还赏赐大大的有。
接下来的路程周围都有人烟,而且还是人流比较多的官道。一行人再没碰到贼人的事情出来,而李恪的那些侍卫似乎也老实起来,再没出现什么错过住宿点的事情出来。
李恪没有去查自己的侍卫中,到底是谁把这些消息暴露出去,还帮助别人来谋划自己。他要查肯定能查的出来,不过李好觉得不查的好,这事情就让李二去头痛吧。
李二就算再看不上李恪,李恪现在在大唐境内被人刺杀,这种事情就是打李二的脸,他要是不愤怒才怪。所以长安那边,也不需要李恪李好去担心什么。
因为接下来的一路比较通畅,李好他们往前走了一天多就到了洛阳。洛阳这个时候也是大唐的一个重要大城市,不过现在却不是东都。
东都洛阳在老李上台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陪都,后来撤销。要等李治上位后,才把这边重新立为东都,而等小武上位后,更会把这边当成神都。
洛阳往西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和长安,往东贯通大唐东部南北的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底蕴,让这里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长安和洛阳的区别,这种情形大致跟后世的京都和魔都的情况相似。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文化中心,都是大唐的超级大城市。
尤其是小武居洛执政时期,改洛阳为神都,这边的优势更是被扩大起来。当时的神都洛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八方朝贡,万国来使。
到了洛阳后,一行人在这边准备多休息几天。李好还要看看洛阳的状况和环境,他准备在这边搞些东西,比如自家的酒楼,还有那个商场。
这个地方的优势很大,交通便利,有了大运河的中转,往南往北都方便。对于李好来说,自己的一些布置要发展,以后总部都得放在这个位置。
这些都需要对这个城市了解清楚后才能实施,他自然要在这边停留。而那两个女人和那个中年男子只休息了一天,就提前上路,李好也没拦着她们跟着自己这一行人一起走。
只是同行而已,到最后李好连她们名字都没问过。真正要算起来,这两女人要是跟着李好他们走才非常的危险。虽然从洛阳到长安这段路人流特别大,沿途也安全很多。
但是李好自己也没办法确定,自己接下来的这一段行程会不会碰上新的问题出来,所以他们一行人才会在这边多留几天,一边给自己找几个地方落脚,一边调查一些事情。
洛阳李好并不算陌生,不过他去的是后世的洛阳,跟唐时的洛阳还是有很大分别。这是一个历史名城,可惜的是所以的文化传承总是在战火中毁灭,然后又重生。
“这洛阳比起长安来,毫不逊色啊,或许还要繁华一点。”一行人找了地方歇息后,李恪看着洛阳的繁华有点感慨的说道。
“呵呵,这里毕竟也曾经是都城啊,怎么可能会差很多呢。但是没有老杨的京杭大运河,也就没有这个城市现在的繁华。”李好看后扯了扯嘴角回道。
“可是隋亡也是因为开凿大运河,他耗费巨资,劳民伤财修筑了这大运河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享乐,却白白丢了自己的江山。”李恪听后不服气的反驳。
这大致就是贞观后的那些年轻人的共同想法,李二让天下宣传老杨的残暴荒淫后的效果。这些东西有多真没人去想,却把老杨的功绩完全给抹除了。
事实上大运河也不是老杨同志完全开凿出来的,他不过是把一些原本的渠道沟通,新开了一些渠道而已,能有多大的劳民伤财?
而且开凿大运河完全是出于国家长远战略利益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富国强民以及军事上的考虑,这条大运河对于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太大了。
坏就坏在,老杨同志没事就拉着自己的后宫往余杭走一圈,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中间消耗了不少财力,最后还死在了扬州。所以这污水不往他身上泼,往谁身上泼?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洛阳水席
“呵呵。”李好听了李恪的话后,习惯性的讽笑了两声。李恪一看李好这样子,就知道李好完全不认同自己的想法,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贤弟,你觉得事实不是这样?”
“看事情不是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判断,而是自己亲自调查后用事实说话,公道自在人心。”李好早等着李恪自己跳出来,这个时候正是说道理的最好时候。
“这大运河通了之后,从洛阳到江南的路就快捷了不少。而且南方的粮食能够方便快速的运往洛阳,然后送往长安和关中地区。能够大力缓解关中地区的缺粮之急,这算不算好处?”
“其次,有了这大运河之后,洛阳这边往北和往南的交通更便利了。无论是调兵还是派遣官员都方便,关中地区对东部区域的控制力也强了,这算不算好处?”
“再然后,这大运河附近的村镇因为大运河的原因,百姓还能给那些过往的船只兜售一些东西,增加收入,盘活这运河周围的经济,这算不算好处?”
李恪的话语中一直没有对老杨同志有什么尊敬的意思,但是因为血缘关系,也没有贱视,只是用了他来代替。说明他是真的对老杨没什么好感,甚至不想提老杨的名字。
老杨其他的事情李好不能评价,但是这大运河的作用却不能给人贱视,也不能随意污蔑。这条大运河在中华文明中有着很重要的一笔,而且他还想借这个机会跟李恪呱唧呱唧。
连续三问后,李恪忍不住沉思起来。李好说的这些东西平时李恪没有少听,他自然不需要李好持续点化。跟李好相比,李恪只是差了点后世的眼光而已。
“老杨开凿大运河的错不在自己,而在于他的大臣们愚蠢无比!就跟现在朝廷的那些短视的大臣们一样!尸位素餐,为了所谓的名声而罔顾国家和百姓!当诛!”
李好说这话很诛心,也有点愤青的味道。不过也就李好同李恪两人才能这样谈,要是在其他场合这样说,李好难免被人群起围攻。
“你不会是又想说那个抓国外的奴隶来修这大运河吧?”李恪一听李好这话后,忍不住苦笑着跟李好说道。
他现在经常被李好用这样的思路来影响,怎么可能会不熟悉这套?不过想想也是,如果开凿大运河全部用战俘,也就不会有什么劳民伤财的事情出来,或许又会变成另一个借口吧。
总之历史这东西就是这样子,所谓的以史为鉴也不过是统治者想让人知道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而已。真实的历史,早就被粉饰过了。
“事实就是如此,有了战俘何须用我大唐的百姓来服一些不必要的徭役?这还能为朝廷省下不少开支,如此利国利民的事情为何不用?”
李好点头道,李恪不是后代人,自然不知道后世的美洲大开发是怎么来的,那是用无数黑奴和华人的血肉堆出来的繁荣。现在大唐有这实力,为什么不能用这一套?
两人聊了会老杨的事情后,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吃的方面,总要聊点开心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李好过来洛阳的目的之一。
“贤弟要在洛阳置办一些铺面,这是准备把长安的那些东西搬到这边来,还是准备把潭州的湘菜搬到这边来?”
“都会拿一点过来,不过主打却不是这些,我要重新推出一些新的美食出来,符合洛阳这边风情的美食。”
李好摇了摇头,长安的天然居有的东西可以拿到这边来用,有的不行。而满庭湘的菜谱也一样,地方不同,生活习性也不相同,口味偏好也不相同。
作为一个美食家,还是走过不少地方的美食家来说,因地制宜这道理李好肯定明白。他自然不会把那些东西生搬硬套过来,这边还是要推出新的东西出来。
另外李好也不止单单就在洛阳这边弄个酒楼啥,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基本上他的大部分业务总机构都要搬到这边来。
“新的美食?”李恪听后眼神再次亮了起来,新的美食就意味着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这对他的诱惑非常大。
经常同李好在一起,他对吃这块也变的有点挑剔起来。现在他身边的厨子都去李好那边受训过,虽然手艺跟李好不能相比,但也让他平时不至于吃不好。
更重要的是,李好的厨艺并不是挑什么很珍贵的东西来做,而完全是考虑手艺和营养搭配,所以花费也不大,算不上穷奢极欲。
“对!新的美食,我准备把把新的美食称为洛阳水席。由八凉菜,十六个热菜组成。八个凉菜是以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主题的菜名,十六热菜分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为主题。”
去过洛阳玩过的人,不知道洛阳水席的估计很少。虽然旅游区的洛阳水席有很大水份,加上各地方的口味习惯不同而褒贬不一。但是无可否认,这是洛阳的特色之一。
李好也吃过洛阳水席,他对里面的菜式还算清楚。而且对这道酒席的来历也稍稍的了解过一番,据说这道水席就是小武上台后开始有的,历史十分悠久。
他现在把这道宴席推了出来,不过是提前了几十年而已。对于这个时候的洛阳人来说,接受这个东西不会太难。
所以李好不用在长安和潭州那样,先得自己宣传一番。而且美食这东西,其实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只要味道好,吃的人总会有。
“这菜式还能这样来?”李恪听了李好的话后愣了一下,看起来好高深有文艺底蕴的样子,似乎这种菜名才更符合大唐人的审美观点吧。
之前李好的酒楼的菜名字太直接了,什么剁椒鱼头,什么白切鸡。一点文雅的意思都没,读书人的世界,用这么直接的菜名稍稍低了点档次啊,必须得文雅。
这洛阳水席看起来就不一样,底蕴十足,竟然还用上了服礼韬这些。如果李恪是后世人,一定会给这道宴席冠上高大尚的名字。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见王玄策
所以一听李好这般介绍后,李恪的兴趣立刻就被拉了起来,很想现在就品尝一番。“不过这新式的酒宴为何叫洛阳水席?这中间有什么讲究么?”
这个李恪确实好奇,比如满庭湘的十大碗就预示着十全十美,而洞庭湖的全鱼宴则用的全是鱼,还预示着年年有余。这洛阳水席,中间有什么讲究?
“没啥讲究啊,因为所有的菜都有汤汤水水,预示顺风顺水,所以就叫洛阳水席。”李好听后笑道,洛阳水席有什么寓意李好也说不清楚,干脆顺嘴来了这么一下。
大致的来历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这酒席所有的菜有汤有水,所以叫洛阳水席。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这种酒席上的流水席,菜一道一道的上,所以叫流水席。
没办法考证这个具体得名的原因,所以李好也只能含糊应付。不过真要弄这个的话,有些东西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避讳。因为洛阳水席里面有几道菜用到了鲤鱼,黄河鲤鱼。
在别的朝代里面自然没问题,就是没多久的小武当权也不用担心这问题。但是在这个时候可不行,这时候可是李二当权,所以得换。
这个李好感觉问题不大,可以替代的材料太多。虽然黄河鲤鱼味道确实不错,但是现在洛阳水席并没定型,自己想用什么还是自己说了算,那个雀舌也不需要。
“咦?王兄怎么过来了?”正当李好一边找地方,一边准备推出他的洛阳水席的时候,王玄策上门来了。这让李好有点好奇,好像这家伙应该在长安呆着啊,他是官府之人。
“我这段时间家中有事,所以请假过来洛阳看看。今天在路上看到你家的那些少年们,然后问了一下,才知道你们也过来洛阳了。”
王玄策听了李好的话后笑道,这家伙手中还拿着一本佛经。似乎在洛阳城里随意的逛街,然后顺手拿着东西。
“王兄对佛经很有研究?”李好看到这家伙手中的经书后愣了一下,神色稍稍变后又恢复过来,然后不经意的问道。
“没有,我只是看看这些东西而已。不止佛经,一些其他类的书籍都会看看,我辈读书,也不止读经义。”李好问的不经意,王玄策也没当回事的回道。
他不知道的是李好此时内心并没那么平静!老王这人是唐初四大牛人之一,单人破国,实际上他的成就不应该止步于一个朝散大夫。
而他的晋升之路坏就坏在一个和尚手里,他在南方破了一个国立了大功,顺便从那国家带来的一个进口和尚。
进口的和尚好念经,何况那个进口的和尚一直就吹嘘他活了两百多岁,平时就靠一些各种颜色的小药丸延长寿命,简直就是活神仙。
王玄策一代牛人,在这件事情上面犯了糊涂。他还真相信了那个进口和尚的话,然后把这和尚进献给了李二,然后希望能给自己的晋升之路添点助力。
不料一世英明如李二,听说有长生之法,鸡冻了。立刻把这进口和尚好好养了起来,让这进口和尚给他弄蓝色小药丸吃。结果吃了一年的小药丸,然后李二就挂掉了。
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就是,老王同志被大唐朝廷惦记上。永不能晋升,做到死也就一个朝散大夫。所以说他这人栽在和尚手里并不冤,李好一看这家伙竟然看这玩意,立刻就警惕起来。
先不说老王会不会和历史一样,继续往南跑一场,然后捞一大功。但是这家伙如果对某些家伙有好感这会是一个大问题,说不定这家伙迟早还会栽在这上面,这个必需提醒下。
“贤弟,你的洛阳水席什么时候整出来啊?”
李好没有准备同王玄策继续谈和尚的事情,也没那必要,以后有机会了再说。这个时候李恪跑了过来,这家伙等李好的水席等的不耐烦了。
“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什么东西?”王玄策没李好想的那么多,他看下佛经只是因为对这方面好奇而已,并没什么喜欢的意思在其中。
不过李恪说的洛阳水席倒是让他好奇起来,他可是正宗的洛阳人啊,竟然不知道还这洛阳水席这种事情。
“这洛阳水席可是新东西,你自然不知道。不过你等下可以品尝一番,看看这洛阳水席是否好吃。”李恪听后在一边笑道,他兴冲冲的跑过来,不就是因为李好今天搞这个么?
听了李恪的话后,李好扯了扯嘴角,然后安排自己身边的人准备去。这洛阳水席不是李好亲自下厨,他在一边指点自己身边的那些少年做就好,难度不大。
这当然是相对不懂厨艺的人来说,实际这个洛阳水席还是有自己独得的一面,这跟其他菜式并不一样。这酒宴最重要的就是汤料,汤的好坏关系着所有的菜式是否好吃。
事实上李好后世吃过的洛阳水席并不怎么样,他吃的是旅游区的东西。那个就是占了水席的名字而已,做出来的东西味道一般,跟真正的水席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真正的洛阳水席荤素兼顾,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冷热搭配。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甜、咸、辣、鲜,口味适中,南北皆宜才对。
比如这水席中四大镇桌的第一道菜,牡丹燕菜。这其实就是用萝卜做出来的菜,看起来并没什么,但是要做的好吃就要水平。水席好不好,看这道菜就知道。
先选上好的萝制成长丝,细如龙须,然后用去油的高汤浸泡人味。滤干了水再包以蛋清薄芡,上笼蒸至凝固。
这时蒸出的萝卜丝已是晶莹剔透,团如浮云,质如白玉,形似燕窝,再与配好的汤料文火轻焖出味。
做的好的能吃出满口的利爽香滑,且香而不腻,滑而不淡,脆中有韧,清爽如素,馥厚似荤。特别是人们厌腻了大鱼大肉的荤腥之气,品尝一下这道燕菜就会更感可口。
………………………………
第一百三十章 迷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