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舌尖上的唐朝-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道菜是烤香猪,桂省这边的一种特产香猪,巴马香猪。这种猪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
除了烤香猪,用来红烧炒菜也不错,或者荔浦芋头扣肉也可以。这种香猪肉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能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
招牌菜自然不止这么几道,李好能想起来的不少,系统可以换的也不少,以后慢慢推出便可以。酒楼开业的第一次宴请是李好的部下,这次小战的胜利收获不少,李好自然要宴请一番。
大唐的军人一向豪迈,就算是文人进了军中后也变的豪迈起来,所以唐诗中也经常以豪迈康庄为主。这些人吃喝起来也很豪迈,鱼都是大条,猪是整头,除了没有牛肉,其他肉类都不少。
不能来酒楼参加宴席的士兵们的待遇也不差,整头的猪样送到军营中,还配有厨师过去给他们烹饪。只是因为行军期间,他们就很难酒水管够,
宴请完了自己的手下,李好接着宴请了云集过来的商人。除了李好原本有交往的各地商人,桂省这边有点实力的商人也在受邀之中。
这是一次投资分赃的宴会,不过怎么投资,怎么分赃,李好可得好好盘算下。桂省这边要开发,就离不开别的商人过来贸易,这边的药材和土产还是不少,能带动一部分经济。
另外就是这边被李好刚刚收拾的那些蛮族苦力,怎么卖也要弄清楚,谁买多少,卖到哪边去都要登记,以后出什么问题好追究。广州府和泉州府那边要发展,正缺乏各种苦力,能卖不少钱。
而唐军西征的物资筹备,李好把这个交给了桂省的商人来操办,战后的战利品除了上缴的部分,余下的也由他们来分配。这个是必需,桂省的商人跟李好还没什么交际,不照顾一下,这些人以后在发展桂省中想要多出力也难。
最后就是修路,这边的路不好修。桂省山多,很多还是那种石头山,这给修路加了不少难度。但是以后想要把这边好好控制在手中,加上还要继续往南进击,这边修路就是必需的,没有这些都是空。
李好的想法是岭南道利用这次战争的收获提供一部分钱,然后再募集一部分钱。到时把新修的路许出一段时间的收费段出来,这个时间段挣的钱就是募集过来的这些人的分红,能挣多少这个很难说。
而且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操作手法,但是这东西有弊端,后世的李好对这个东西有抵触感。另外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修路修桥似乎都是免费来搞,自己开了收费的这个先也不知道好不好。
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就得用另外一种方式,卖矿。桂省这边的金矿不少,这个后世的人都知道。李好自己知道的地方就有不少,想要够钱发展,剩下的就是卖矿这条路了。
当然,李好自己也可以出钱来投资,包括让南方开发银行加入进来。但是光这个不够,另外吃独食也不好。地方的经济发展,光靠自己这两家公司也不够,必需要更多的人进来才行。
“这次邀请大家过来,还是以前的老一套,大家一起发财!当然酒楼的美食也不能忽略,美食不可辜负,大家吃的够不够尽兴?”
美食不能辜负,但是挣钱也是大事。酒足饭饱之后,李好开始跟这些商人商谈自己要做的事情。实际上他只要一开口,下面的人都会很配合的响应起来。
特别是李好宴请他们的酒席,历来都是各种美味。跟着李好合作多的商人个个都清楚,听到李好问东西好不好吃的时候,全部大声起哄起来“李少君无论在哪里,用来宴请的美食必是一绝,这个无可挑剔!”
这种夸奖不少,李好也最喜欢听,比那些夸奖他会挣钱的赞语受用多了。不过眼下要讨论的不是美食,而是大家一起发财的事情,所以李好也没有花心思去介绍酒楼的美食了。
桂省这边在后世的金矿不少,但是这个时候开发出来的不多。李好大致把这些金矿的产量说了出来,剩下的就是这些商人自己筹钱来竞拍,具体竞拍时间得等段时间。
“我手上有一些金矿的产地,这些矿山我准备全部出售出去,收来的钱迎来修建这边的主要干线。”唐初不禁私采,这是李好手中最大依仗,等这边的金矿开采后,这边的经济也会有一个初步的提高,还有人口数量。
李好需要的就是这个,这种手段在后世某个州的大开发中被用过很多次,李好现在不过是借用而已。毕竟现在的岭南道就是所有人眼里的蛮荒之地,想要大力开发这边,没有特殊的手段怎么行?
搞定了这些商人的事后,李好准备命令自己的大军继续西进,然后跟其他两路军马在南诏汇合。就在这个时候,临桂刺史跑了过来找李好,希望李好出面跟那些蛮族部落见下面。
临桂这边的县城是当年李靖平江南的时候修筑的城市,这边的刺史跟广州府和泉州府刺史遭遇差不多,都是那种不怎么得志的人,而且都是曾经在战场厮杀过的人。
只是因为手中的兵马不够,这些年临桂刺史的日子过的都不怎么自在,周围的那些部落都不怎么搭理他。李好一过来,先就是收拾一顿那些刺头部落,这让其他部落的头领全都慌了神。
郑刺史的地位也跟着涨了起来,原本那些不甩他的部落头领要么挂了,成了李好的阶下囚,要么现在就夹着尾巴做人,顺便小心的打探着李好的消息,明白李好下一步什么动作。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桂林米粉
几万唐军聚集在临桂州府,这声势不小,周围的部落想要反抗也得掂量掂量下自己的能力,有没能力和唐军打一仗。
更何况李好一过来,二话不说就把几个大的部落干掉了,其他人早就没了反抗的资本。他们比起那几个不听话的大部落,战斗力差的太远了。
“我就不用出面了,我给你一句准话,这边的部落以后必须服从岭南道的命令,加快跟汉人的融合进程。谁要是不服从,直接灭了。这事我给你撑腰,你放心的去做事情就好。”
这边的刺史跟另外两府的刺史完全倒向李好不同,所以李好自然也不会对他太推心置腹。只不过这边的经济要发展,这边的日常管理都需要这个刺史,李好也没权利任免刺史,所以李好还需要这边的刺史不给自己添乱。
不过郑刺史下面的那些官员,岭南道的大部分小官员的任免,这个李好有一定的权力参考。他还是跟广州府那边一样,把自己的学生安插进去,以便李好自己能清楚的掌握这边的情况。
当然,也是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前程,只要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表现不错,他们就有机会继续往上升。往后或者进入大唐朝廷,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此,下官便放手去做了。”从李好这边得到肯定回复后,郑刺史就退了。李好对自己并不怎么亲近,这个郑刺史也清楚。但是他不敢妄动,也不会轻易的跟李好关系太好。李好掌握着兵权,这样的人靠太近并没什么好处。
这些年的浮沉让郑刺史小心了很多,他不是不想靠近李好走,而是因为李好太年轻了,而且根基也浅。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算计,郑刺史怕自己跟李好走的太近,最后受牵连了。
泉州府和广州府的刺史是没得选择,李好过去的时候正是那两个地方最动乱的时候。他们只有靠着李好平复境内,然后再慢慢捞些功劳,所以就算李好的资本不是很好,他们也只能选择李好。
郑刺史就不用,这边的蛮族部落虽然有点不怎么听话,但是整个临桂这边并没什么叛乱。加上这些年临桂的发展也不错,所以他的地位并不尴尬,也不用担心会降职,熬过一段时间就有调回去的希望。
“老师,这桂林米粉其实跟潭州那边的米粉也差不多,只不过汤料和口味不同而已,是吧?”郑刺史离开后,李好自己又琢磨着吃的东西去了。
对于李好的行为,冯二郎现在已经极度无语,他甚至有点怀疑,李好其实更是一个厨师,而不是什么大军的将军。这不,他和李好的学生进来的时候,李好正在琢磨着怎么做桂林米粉吃了。
虽然这边到处都能看到桂林米粉,可是这位将军说别人的不好吃,得自己亲自动手来搞些吃。而他之前给别人整的富川角饺,现在已经成为这边的一道很火的小吃,还有了一个拉风的名字——将军饺。
李好对此一点追究的想法都没,甚至还有点欣赏那个小吃店的老板,竟然现在就会用自己的名号来给他们小店打广告了,够灵活,特意还给那位店老板送了一副自己题名的店名过去。
李好的学生对于李好做的这些一点惊讶都没,反而还先和李好聊起了做米粉的事情。他是从潭州的岳麓书院毕业后抽调过来实习,那边的鱼粉也好,手工粉也好,可没少吃过。
加上李好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去做,去体会,没有什么君子远庖厨的说法。所以这些人对于吃什么的,都会自己做,对于这些事情也不抵制。
两边的米粉都是用大米制作出来,都有白、嫩、爽、香的特点,制作工艺都源于传统,优于传统。都以独创的米粉香滑、卤水香浓、佐料丰富等优势,这也是桂林米粉潭州那边的米粉所要具备的独特口感优势。
“呵呵,都是用大米制作而成,两者自然差不多。不过因为两边的地方不同,口味也会略有不同,侧重方向以及用的配料也略有不同。毕竟两边离的太远,生活习性不一样。”
李好听后笑了笑,都是以大米为只要粮食的地方,一些东西自然会有差不多的地方,只不过生活习性会有小小的区别。他现在做的这道跟以前的就略有分别,李好做的是卤菜粉,这种做法在潭州那边并不多见。
卤菜粉是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牛肉片、香肠、叉烧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呼呼作响,声色味俱全,却没什么汤,这也叫干捞粉。
当然桂林米粉中肯定也有汤粉,比如三鲜粉,猪牛杂粉。这种汤粉跟潭州那边的汤粉差不多,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胡椒、麻油等调料便可,这种米粉味道也十分鲜美。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其中还有一道很有名的是马肉米粉,这道后世的李好去吃过,属于这边独特的一种配料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
据说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
李好吃的时候已改用大碗,滋味变没变李好就不清楚了,不过他吃的时候感觉味道还不错。鲜美的马骨汤配香脆的腊马肉片,再加芫菜、花生、芝麻油,那香味,直冲肺腑,口水怎么不流呢?
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马肉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其实后世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中都能吃到各式米粉,找一家当地人开的店,进去想吃什么点上几份吃,而且价钱还不贵。不
过千万不能去那什么导游推荐或者那种在自己店铺上面挂着舌尖上的中国的上榜店里面去吃,那些地方的东西又贵又难吃,坑的就是游客。
这似乎是旅游区的通病,大致也是人性某一方面的一个跌落吧。不会在味道上面,分量上面下功夫,而在材料上面,价钱上面动脑筋,有一个坑一个,反正游客那么多。
“老师,这些做法真要给这边的那些做米粉店铺的人么?”冯二郎听到旁边的年轻人的话后,一脸的惊讶,那是李好的学生之一。
他刚刚跟着吃过的那些桂林米粉,无疑比整个临桂城里面所有的米粉味道都要好,还有各种味道。再想下之前那个卖将军饺的家伙火爆的生意,这要是放出来,临桂城里面又要多几家生意火爆的店铺出来了吧。
生意火爆,意味着能挣的也多。可眼前的这位将军对这些东西似乎并没那么看重,或者说这些小钱并没进入他的视线。
“嗯,这种小生意就给这边的百姓做好了,这样他们的收入也会高不少。不过选人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选那些经营得当,品行可靠的店铺才行。那些品行不行的人,就算了,免的他们挣了钱后得意忘形。”
这样的事情李好并不是第一次做,不过这做法和配方是免费送人,送什么人李好自然要选择下,可不能随便给人。
这时代的人自然人心没后世的人那么复杂,也没堕落成那种样子,但是也不能肯定完全就没那种人。对于后世的某些人在吃上面动歪脑筋的人,李好一向是深恶痛绝。
到了这个时候,自己手上掌握着大量的风味美食配方,他自然要看着人给。他希望能挣到钱的人都是诚信经营,人品可靠的人,用某位领导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可惜的是某位领导虽然这样说,但是在后世,老实的人却一直都是弱势群体,吃亏的也一直都是他们。那些占了便宜的人,拿到好处后都拼命的往国外跑了。
选人的事情李好没有去过问,他相信自己的学生会把这些事情办好。而事实也是如此,这边对于李好的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地方,他们也会不去徇私。更重要的是,他们更想在李好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李好能给他们的更多。
等李好的大军启程继续往西离开临桂城的时候,这边的百姓和商人突然发现临桂城多了几家味道特别好的桂林米粉出来。不仅汤味特别好,而且配料也是非常的味美,让人吃后难以忘记。
跟李好熟悉或者打过交道的商人自然明白这什么情况,他们不会羡慕,反而还会过去捧下场。这些东西肯定是那位喜欢美食的将军留下的东西,这种事情在他呆过的地方都能找到痕迹。
对于他们跟李好合作的生意,那都是大生意,眼前的这些美味小吃食不过是那位将军给普通百姓多一条营生的路而已,他们不会想着去抢占这种小生意,这样反而会让李好对他们反感。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后
“没有辎重的牵绊,我们的行军速度快多了,这种模式来行军,确实比之前方便不少。”
李好的大军按着指定的路线继续西进,军需不用他们自己运输,这边的商人有办法把军粮送到指定的地方,这让大军的行军速度提高了不少。
李二派过来的副将知道李好曾经的战绩,对于这种作战方法也有所耳闻,而眼下却是他们第一次看到李好这样做。这种方式让他们大大的开了眼界,当然,这只是在胜仗的情况下,如果是败仗,那日子就难过了。
尽管李好在临桂城停了一段时间,还顺手清剿了几个小部落,搞了个酒楼弄了几个特色小吃。但是等他们到了指定的地方后,其他两路军还在行军途中,那边比他们的速度慢不少。
一个是因为筹集粮草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从另外两个方向进入南诏这边,实际比李好这边的路线困难不少,所以他们的速度也慢不少。
“我们不用等他们了,先开始动手清理这边的乌蛮,让这边的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我们这边来,这样更方便另外两路大军。”到达后稍稍休息了一番,李好就让自己的大军开始进攻。
另外两条路线不怎么好走,打仗想来也不难。把那些乌蛮的注意力牵制到这边来,这样就能减少另外两路的压力。如果这些乌蛮不齐心,那就更好,平起来也容易多了。
然而这一打就是一年,李好自己都没想到,他轻易的灭过吐蕃,平复过山越人,却差点在乌蛮人这里栽了跟头。幸好他准备的很充分,而且一见开始制定的战略不对,立即更换了方式。
西南这边一直都是比较难对付的地方,并不是没有原因。要知道后世的蒙古大军曾经征服过全世界,在中原的南边这边也是损失惨重。他们只在西南这边和以及东南那边吃过大亏,这边的硬度可想而知了。
李好的第一仗是一场硬仗,两万大军损失了近两千。虽然正常来说这并不算什么,但是却是李好经手的所有战斗里面的最大一场损失。
一直以来,李好对于自己手下的人命都看的很重,所以他才会去策划一些奴隶兵来打仗。然而到了这边后就行不通了,这还是李好使用了炸弹的原因,要不然第一仗的后果更差一些。
后面的战斗都不怎么顺利,乌蛮的战斗力比其他地方的人差上不少,这大致就是所谓的越野蛮破坏力就越强。不仅李好这边,其他两路的战斗都不怎么顺利。尽管有李好提前进攻牵制了大量的注意力,其他两线依然很难。
“将军,请允许我们带兵再冲击一次。”李好手下的几个副将这个时候都意识到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块硬骨头,比起临桂那边的部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不用了,我们的每一个士兵的命都是珍贵的,怎么可能大量损失在这种小小的蛮族部落上面。我们换方式进攻,步步稳进。”
这打的李好火大起来,心中对这边的人也多了一些恼意,这是在逼自己上大招。本来因为自己的女人要生小孩,李好实际上并不怎么想用过激的手段,但是现在不用都不行了。
在李好不多的历史记忆中,对于异族的征服中,有两个国家做的很好。这不是李好捧谁的臭脚,而是事实。一个是辫子国,能整出几场大屠杀出来,还能让人把这些东西忘记。更是让汉人自愿称奴才,而且还为了主子拼命镇压自己的同胞。
然后几百年过后,各种文学影视里面还一直不时的来宣扬这个异族的好处,说明这个异族对于汉人的奴化工作做的非常好。至于什么满人被汉化,这不过是某些人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另一个国家是岛国,或许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但是想想东北三省的状况,想想湾湾的情况就能知道。岛国人的奴化工作做的也非常不错,甚至几十年后,还有人愿意奉岛国为主子而分裂一个国家。
而且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区域留下了大量的种,甚至还让这些区域的女人和后代拼命的宣扬他们的好,这大致就是后来的某些人总宣扬自己这个民族是劣等民族,别人的民族是好民族的原因。他本来就不是这边的种,自然不会说这边好。
这两个国家的手段李好原本不想用在这里,他想把这种方式用在比如岛国或者半岛以及更北的那些异族中去,或者岭南道更南的地方。但是现在李好必需提前使用了,准备使用元蒙的手段来对付这边的人。
这边必须这样打下去,现在打都那么辛苦,要不然多年以后,李好可不想让这边壮大起来,然后再来一次杀入剑南道的战斗出来。所以李好得想办法彻底征服这边,还不能让这场战争持续太久。
贞观十四年八月,侯君集克高昌,唐以其地置西州。九月,朝廷移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置庭州于可汗浮图城,统管吐蕃以及整个西线事情。
而南边的这场征乌蛮的战争却只打了一小半,远远没有达到原本的战略计划。如果不是因为李好的原因,南边这边并没花费朝廷什么粮草,大唐也没办法同时进行双线作战。
可惜的是,侯君集大致是对李好的财富有点羡慕,也许是对李好的手段感觉很合用。这家伙学着李好对付吐蕃一样把高昌国国王干掉了,然后把高昌王庭的财富全部卷为一空。
只是这家伙做的最不好的是,战利品处置不当,往自己口袋里面塞了不少,还让李二知道了。李二对这事情有点不爽,加上侯君集连续捞了不少功劳,权力越来大起来,这让李二也不放心了。
所以侯君集就倒霉了,被削了官职,回家呆着。这个跟历史的出入不大,只是本来这个时候建立的安西都护府提前被建立了。李好跟侯君集没什么交集,所以他也关心不了这些事情。
不过他自己身上也有不少事情,李好身边的几个女人都生小孩了!武顺生了个男孩,如烟也是一个男孩。绾绾和青璇两人生的是女孩,两男两女,对于李好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结果了。
没想到自己来到大唐后,这么快就有后了。可惜他现在军职在身,这边的战事也没完成,不能回去广州府看看自己的小孩。只能在家书里面看看,然后给几个小孩全部取上名字。
这时候没有手机打电话,也没有网络看视频和照片,所以自己的小孩什么样子,李好只能在家书里面看文字再去联想,这让李好对这边的乌蛮越发不爽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边的战事拖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