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舌尖上的唐朝-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做法有没效果,李好不能保证,就看那些新生小孩们自己把握了。自己不过是让大唐的优秀种子传播更多的地方,然后再好好教导这些孩子一番。

    除了留了种,中间还有不少士兵战死,但是随后也补充了不少。战死的所有士兵的骨灰都被收集过来,李好让人把他们带回广州府去。

    不留下任何一个战士,让战死的人得到应有的待遇,这是李好一直在强调和严格在做的事情。他手下的兵将,小小的捞点好处李好从不会过严。

    但是如果敢欺负大唐百姓,敢眛下那些战死的人的各种待遇,只要被发现,这些人就是被砍的下场,而且还会取消一切待遇。这个李好一直都会在之前说好,让他们去做。

    “将军凯旋而归,辛苦了。”大军在腊月二十二到了广州府,中间一个月时间都不到。广州府刺史和泉州府刺史一起过来迎接李好,他们两人过完年后就要回长安述职。

    “这大胜靠的还是各位将士齐心,功劳不能少了他们。”回军营的事情不用李好操心,下面的副将自然会带着过去。李好跟两府的刺史一道进了广州府,然后直接往李府而去。

    这个两位刺史都能理解,李好出去一年,府上的孩子都生了几个月了。他这个做父亲的一直没看过,现在回来了自然要先回府看看自己的孩子。

    整个岭南道,除了已经退休的老冯,这里就李好的官职最大,他想做什么自然没人敢有异议。李好回到府上先沐浴了一番,然后才去看自己的孩子。

    到这个时候,他反倒没那么着急了。从沙场征战回来,李好自然不会让自己一身披甲见孩子,这样会吓到孩子。李好身上还带着沙场的杀气,这些都要消除。

    “顺儿,把大郎抱过来我看看!”见李好回来了,李府的几个女人都有点小激动,一年多的时间不见,她们现在也很想念李好,只是府上现在的人太多,她们只能把这份心思藏在心中。

    李好可没那么多顾忌,给自己的女人每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让她们把孩子带了过来。自己有后了,总要看看。

    “少君,现在可不行,小郎君们和小娘子们都在睡觉,他们要晚点才会醒来玩上一会。”忠婶跳了出来吭声道,她是听说李好的几个女人要生孩子了,特意从长安过来的。

    忠叔和大郎二郎他们过不来,那边的事情也多,就忠婶一个人过来。现在同李好的丈母娘武氏一起照顾李好的儿女,武月留在了这边,小武却回长安去了,要过几天才会再回广州府。

    “呃,那就晚点吧,先让他们好好睡一会。”李好听后愣了一下,小孩子们就这样子,他也没强硬要求把孩子抱过来看看。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人,李好对这个比较看的开。

    四个孩子中,武顺的孩子最大,还是个男孩。他现在就是李府的大郎了,老二也是男孩,两个小的都是女孩子。不能抱着玩会,看看他们睡觉也好。

    李好看着几个小不点,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种血脉延伸的感觉。以后自己需要注意的事情更多了,除了妻还有子女了。

    “这是给他们的礼物,你们做娘的先收起来吧。”

    四个孩子的礼物价值一样,不过因为男女而分成了两类。李好对男孩女孩没有偏见,只要是他的孩子,他都喜欢。这让两个生了女孩的女人轻松了一口气,就怕李好不喜欢女孩。

    李府因为男主人的到来一下变的热闹起来,特别是男主人还是打了胜仗回来。李二给的赏赐不少,在广州府这边还给李好上千亩土地,爵位也升了。

    “可惜老主人他们过世太早,要不然见到这一幕,不知道有多高兴。”一边的忠婶看到这一幕后,忍不住感叹起来。

    李府的日子现在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又开枝散叶了,就连忠叔他们也跟着日子越发好起来,忠婶能不感慨一番么?

    不能先逗弄一番自己的孩子,李好只能去看上几眼他们的睡样。然后在府中设宴招待了一番两个刺史,还有老冯。

    两个刺史这两年治理有功,整个岭南道的人口增加了两倍,经济发展迅速,而且耕地也开垦了不少出来。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小孩都能去学校读书,这番功绩在身,他们想不升都难。

    不过两人的去处现在没有确认,都是先回长安,到时安排在朝廷还是外放到另外的地方任职,这个暂时不清楚。

    同样升职的还有潭州那边的不少官员,李好的学生中也有一批升了一级,刘仁轨也再次升了一级。对于李好来说,这些无疑都是好消息,非常利于他的好消息。


………………………………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意味着李好的势力开始在大唐的朝廷占得一席地位,以后他这一派想要做什么事情,得到的响应也会更多。

    “我先祝两位刺史一番,愿两位在官场步步高升,以后在朝廷还需两位多多关照一番。”话不用说太清楚,两位刺史都知道李好说的是什么。李好自己自然不需要他们两人关照,但是李好的学生,还有李好的一些布置,就很需要他们的关照了。

    老冯没有升往朝廷,不过为了他们府上在大唐的日子好过点,李好建议这家伙让几个后辈去大唐长安闯闯,就当是给李二留些人质了。要不然冯府在这边时间长了,后果恐怕都没那么好。

    古代有时候也确实很坑,想老冯这种本来全家为大唐的南疆做出贡献的人,他们在这边时间呆长了,李二总会担心着他们有二心。所以用起来总会防着,然后顺手去削弱。

    因为地方遥远的原因,也因为外放的人掌握着大量的兵权的原因。比如李好,他来岭南这边两年后,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他就不敢扩军,这是大忌。

    一旦碰上这几万人对付不了的场面的时候,战事就很容易失控。但是这没办法,如果让李好掌握了更多的军队,李二还得担心李好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冯家,现在李二就在削弱冯家在岭南的影响。

    李好回来后没两天,小武也从长安过来了,还带来了长安那边的最新动静。双王争宠的战斗现在越演越激烈起来,不过李二似乎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些一般,依然不时的会因为心血来潮,对某个王子表示特别的关注一下,让朝廷某些人跟着摇摆不定。

    李二现在注意的是最近兴起的南方周报,因为这东西看起来似乎很有意思。其实不仅李二注意上了,朝廷的其他官员也开始注意到这种新兴的事情上面。

    南方周报现在在南方这边卖得可好了,北方也有不少生意人加入进来。上面不仅有岭南道这边的一些动态形势,还有不少商机,很多人就靠看着这上面的动静发了财。

    所以现在南方周报几乎是以每期都在快速增长的局势在发展,报纸上面的内容也慢慢被扩散开来。李二注意到这个并不奇怪,总会有某些人给李二搜集这些东西。

    不过让李好意外的是,李二似乎并没追究自己责任的意思,还挺看好南方周报,朝廷的那些大佬也是。据说他们正在想着是不是在长安和所有官员之间弄这么一份东西出来。

    后世有种说法,说邸报这东西是西汉时就出来的东西,只是有证可据的是在唐开元之后。贞观这里并没出现,李好没想过自己随意的一个小动作,就会让一件东西提前诞生。

    除了报纸的产生,李好觉得有些东西也要重视起来。现在正是全大唐埋头发展国力的时候,所以很多东西并没注意到,如果等到时出现的时候可能就来不及补救了,而且有些来自后世的东西是他们想象不到的。

    所以李好准备在自己的南方周报上面报道一些内容向上的东西,让朝廷和李二对这份报纸印象更好点。毕竟这是第一份报纸,要好好呵护下去才能继续发扬光大。

    “姐夫,南方周报一向以来除了刊登朝廷的一些政策以及律法之外,并没提出过什么建议。现在突然刊登这些,会不会让皇上对此警惕起来?”

    李好要告诉李二他们的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些都可以在报纸上面宣传一番。

    物质文明建设大唐经过贞观之治已经取得不少的成就,加上李好之前的一些建议如果采取的话,那么经济腾飞是指日可待。

    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行了,这个时候的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忠君爱国的初步教育中,这远远不够。而且文化教育只是在条件好的一些人身上得到普及,其他百姓身上的普及率就很低了。

    所以要大力宣扬大唐所有百姓忠于陛下,忠于大唐,热爱大唐,为大唐的发展添砖加瓦的思想。印刷一些爱国主义和忠于陛下的思想的南方周报大量散发,大量宣扬华夏人民勤劳,诚信,勤俭孝顺的美德,让大唐的每一个百姓都要明白这些道理,而且爱国忠诚美德培养更要从娃娃抓起。

    这些都是后世用滥了的手段,密集型轰炸,但是效果却是非常的好,尤其在这个舆论缺乏的年代里,李好也是后世曾经的一个受害者。

    其实普通百姓的要求真的很低的,跟着谁有饭吃,不用饿肚子就好了。如果不是谁被逼到了绝处,谁愿意去反抗?现在能吃饱了,学一些简单的东西,这个还是有必要。

    可惜的是后世的那些骑在人们头上的人他们已经忘了这些,动不动就是一小撮不法分子或者不明真相的刁民闹事的帽子盖过去。至于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闭着眼睛说的都算。

    但是这个时代的官员操守还是值的信任的,大唐初期有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官员管理制度,这个也要大力宣扬的,官员的勤政清廉都是要奖励的。至于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卖国者则从严处理并通过大唐南方周报向天下公布,让他们的丑行天下共知。

    这样执行下去的话,那些有异心者就算心怀不轨要造反,那也会因为无人响应而束手被擒。只要大唐的皇帝不要太昏庸,把百姓逼的无路可走,那么大唐的天下就能永久的传下去。

    李好的这种提议刊出后并没如同小武说的那样引起大唐朝廷的警惕,倒是很让李二感兴趣,甚至还给南方周报一些封赏,谁不想自家的皇位永久的传下去呢?

    当然如果只有这些也是不够的,提高大唐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唐人民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固然重要,但是这些是建立在国家安稳富强政治清明上面。那么政治清明国家安稳就要靠大唐的朝廷了。

    治国之道,文武双全,同样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象后世的早产儿大送王朝那样重文轻武是完全不行的,虽然国家繁华无比,精神文明建设不错却也经不起异族的不停骚扰终于导致国家崩散,皇家妃子子女都被蛮族抓去暖床侮辱去了。

    一味的重武也不行,原本历史上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就是一个明证。当然这些李好不能直接就拿出来和李二讲的,要不然李二不立刻和他翻脸才怪。

    他讲的是国家的安稳和朝廷官员的清明以及为政能力非常有关系的,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庸官和一个明官也是有区别的。

    军方现在有一个参谋制度和相应的军功奖励制度,还有一个皇家军事学院,但是文官呢?文官是不是应该也有一个相应的制度来解决呢?有时候文官的一个决策的对错带来的影响也很重要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朝廷中央干部都需要从基层干起,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晋升,不能因为他的才气过人深得隆恩就火速提升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没才华在基层干下就能完全看的出来,而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

    这些其实唐初的时候执行的很好的,但是到了后来就慢慢的变质了,所以把这种制度也需要形成一个必须执行的硬性规定永久执行下去才行的。

    同时官员自身的素质也是需要培训的,毕竟靠几本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人有几个能象那些名臣一样风华绝代的?而且大唐那么多的官员也不能保证每个官员都能成为名臣的,那么给所有的官员培训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和民生经济之学也是必须的。

    这样的话同样需要一所学校来培养未来的官员的,而不是直接通过科举就能从官的。想想后世的那些考了几十岁还中不了举的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李好就觉的郁闷,这样的人就算能中举让他为官对国家来说又又多少用处?

    每个想要进入大唐朝廷为官的人都要进行一次公务员考核才行的,不同的职务有不同的考核方法。而不是单纯的通过科举就完成了,那只是在选文人而不是选官员。

    那样的人有才能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福气,没才能的人可能就会因为决策失误给这个国家带来无穷的伤害的。

    南方周报的这个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观点李二并没全部认同,毕竟李二曾为他自己搞的科举制度大力称赞过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呢,怎么可能会那么快就否定自己的成绩。

    不过这边说的治国之道文武双全的他倒是能接受,官员需要实践培训也是能接受。李二自己可是不仅军事能力很强,他的治国能力同样也不差,而且也接触过基层。

    其他的就不置可否了,李好也没觉得自己的观点能全部让李二接受,只要李二能接受自己说的一半就不错了,他后世也不是什么治国大能。他只是一个医生而已,很多观点也只是从论坛灌水得来得。


………………………………

第二百七十章 来自大唐的高速公路

    “姐夫,这个军政分开一起刊登上去,恐怕也不妥吧?那些现在主政一方的要员,恐怕会对姐夫不满。”

    小武对于某些东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有些东西她终究不如李好这个后世过来的人,所以看的也不清楚,在这块,她只看到李好的建议动了那些要员的奶酪。

    “不,他们以后不仅不会对我不满,还要感谢我。现在我大唐的宽大水泥路的建设每年都在飞速增长,便利的交通让各种物质运送也变的方便起来。军政分开就很有必要了,这其实对于朝廷和那些封疆大吏都有好处。”

    宽大的水泥路的好处,李二和大唐朝廷现在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好处,所以对于大修水泥路也越发变得热衷起来。大唐的几条重要干线,现在修的都是宽敞的水泥路。

    而新式的四轮马车的出现,也让交通变得更方便起来,承载量加重了不少。这也大大加速了物质的流通,让一些原本困难的事情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便利的交通和物质运输,让军队自主管理地方就没那么重要了。所以地方政府军政分开也是必须的了,如果地方官员拥有过多过大的权利这也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当然如果大唐没有能够快速移动的交通的话,军政分开就是利弊各半了,但是如果大唐所有的水泥路全部修好,国力强盛那么军政分开就是必须的了,这样也能断绝地方叛乱的武装力量。

    这个时候的大唐是以周县管民事和军垦,兵府诸卫管军事,只有安史之乱后给了各地的藩镇军政大权,才导致后来的藩镇割据之乱。不过军政分开这东西也有利有弊,关键还得看人和皇帝的所作所为。

    所以李好才会整个什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出来,多宣扬一番忠君爱国的思想。当这些东西起到作用后,如果大唐没有腐烂到让人绝望的时候,那些一小撮阴谋家就很难短时间聚起大量的百姓给他们驱使。

    凡事无绝对,李好只是在自己的认知中,尽量变通一些手段出来。争取让汉人变得更强大起来,也希望汉人不要再陷入到那种为了某些的阴谋利益,而相互残杀起来。

    “二娘,你这次过来怎么快了这么多?”

    临近春节了,李好作为地方要员,加上不用回长安述职,李好其实轻松很多。一家人坐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李好逗弄着自己的几个孩子,轮流着来哄玩,谁也不冷落。这让李好的女人们越发放下心来,武氏似乎有点好奇的问向自己的二女儿,好像这次回来的时间比去的时间短了不少。

    “我这次走的快速线啊,除了晚上住宿,白天只有吃东西的时候稍稍休息一番,所以速度快乐不少,到这边来只用了几天时间。”小武很随意的回了一句,府上的人都一脸不明所以的感觉,就连李好也是这种形态。

    “现在从广州府出发往北的道路修宽了不少,并排能走几辆马车,还加修了行人线路。所以速度快了不少,马车一个时辰能走不少路。”

    小武看了看大厅的人,见这些人都是一副不了解的样子,连忙又解释了一下。“因为现在往南方的商人多了不少,洪门的车行现在就推出了快速线的马车出来。”

    “这种马车一车坐几个人,也可以包车。不过这种车白天不会休息,中途也不会上下客。洪门在路上设了车马行,跑一个时辰就会更换一次马匹继续前进,日行几百里不在话下,到这边来所以就快乐不少。”

    呃,李好听后摇了摇头,苦笑了下,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直达快车了,没想到洪门那些家伙竟然还折腾出来这些东西出来。不过这样也好,南北来往就变短后,来往次数也就会变多起来。

    “这是坐人的马车,听说那些拉货的马车跑的时间更短。一些贵重轻便的货物,五六天时间就能到达长安,所以现在不少南方的水果蔬菜都能在长安看到,售价不低。”

    小武这两年长安和南方两头跑着,加上洪门的运输公司本来就有李府的股份,所以对这些变化清楚的很。

    快车道,慢车道,以及加速车道,加上双向分开。这些东西是李好在修路的时候就灌输给了那些修路的人,所以这边的路一向都是以这种方式来修筑。

    现在从南方到潭州以及长江这一段路,和过了江后到长安那一段路,可以算的上是大唐最先开发出来的一条高速公路了,这中间李好和李恪两人可没少花费心思。

    看到这条路现在发挥的作用越大,李好的心情也变好了不少。有这么一条大干道出现,南方这边同中原的来往会变得更密切起来。

    原本从南方到长安,要走上几个月的路程,因为这些变化后,时间缩短了,路上也没那么辛苦和危险,这让北方的人往南方跑的兴趣就会大不少,往来也会变得频繁起来。

    加上南方这边贸易和开发的搭理发展,海路运输和远洋贸易,以及奴隶贸易,人力物力的扩大,这让李好的南方大开发也变得越发容易起来,因为人力会越来越充足。

    南方这边南下的第一次远洋走的很顺畅,不仅顺利的把南方这边带过去的货物卖了高价,还用低价收购了不少大唐这边缺乏的东西也让那些跟着李好加入远洋贸易的人狠狠的挣了一笔。

    所以后续的远航这些人也越发心动在意起来,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他们第二轮远洋贸易算算时间,应该是这段日子要回来了。

    第一次远洋属于探路,一些地方要修建驻地,要怎么安排,这些都会算好。而第二次的远洋除了继续同那些番夷贸易,还要把这些地方经营成唐人的驻地,方便以后的来往。

    而第二次出发的船只也多了不少,整整翻了一倍,跟船的人数也扩大了不少。对于远东贸易来说,他们现在不缺人,也不缺船。

    随着泉州府和广州府这边的船厂技术越发成熟起来,远东贸易又在琼州那边开辟了第三个造船厂,在琉球岛上开辟了第四造船厂。

    北上的航线因为路程短的原因,归来的时间比南线的要早不少,现在都已经是跑第三趟了。这边的生意一样能挣不少,除了从那些地方弄来的特产能挣不少钱,这些地方还有不少南方这边缺乏的矿产。

    而大唐出产的玻璃,镜子,以及香皂这些东西,可是非常受岛国人民和棒子人们的喜爱,每船过去那边后,在港口那里就形成了一股抢购的风潮。

    李好要求的舟山群岛,佐度岛以及济州岛,现在全部被远东贸易的船队划成了自己地盘。然后开始在上面兴建基地,存放各种货物。

    “唉,人口还是太少!”尽管李好来到唐朝以后,唐朝的人口基数其实已经比历史中增长的近乎快了一倍,可这些依然不能满足李好的需求。

    没办法,大唐的疆土太大了,人口到现在也不够一亿,这点人口怎么够李好的到处扩张?南方这边现在是男女只要成年,就要结婚生子。而且每生一个孩子,官府就有各种奖励,尽管如此,人口真正能用上的那些,还是无法满足李好的需求。

    他一来岭南道就采用这种方式,要想真起到作用,起码还有等十几年。这中间还有那么长时间,李好的脚步自然不能停了下来。

    “看来是时候启动东进计划了。”李好的东进计划目标是扶桑,很多年前李好就在李二心中埋下过一道裂痕,扶桑的王叫天皇,这是对李二大不敬。

    这些年李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