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再加上层结构的诸多复古称谓和制度,很有些严格遵守和重现了春秋时代的若干古风。

  只是处于地缘上的邻近关系,历史上这些身为北方边地屏藩的诸侯们,更容易受到大唐朝廷中枢政治变化的影响和波及。

  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被流放的宗室或是政治失败者,被强行就封为名,变相监管囚禁于边角之地的例子。

  比如,被朝中任命的刺史和军尉给看的死死的,以至于只能在自己后宅里花天酒地的拼命造人的宗室别脉。

  也曾出现朝廷以区区边疆军镇一隅,镇压和平复发生在诸侯之间的纷争,或是诸侯领地上难以遏制的变乱,或是对某个拒绝接受调停的诸侯,进行吊民伐罪之征。

  因而在那个大唐威加海内的全盛时期,

  就算是就藩多年的老牌诸侯大藩,也不得不在中央王朝的庞大阴影下瑟瑟发抖,而小心翼翼的用终年不绝的朝贡和派出嫡亲子弟侍奉的方式,来讨好和维持这种藩属关系。

  因此,反而是天高水长皇帝远的南海诸侯们,要更加逍遥自在的多,理论上他们可以像土皇帝一般的在自己的领地内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极尽享受之能。

  只要不要做得太过分,把家臣和国人搞的怨声载道,以至于起来反乱的话,基本上国朝也没有多少干涉的口实和理由,或者说需要劳师动众远涉海外的动机的。

  至于领下的哪些土族和番奴,就算死的再多,也和朝堂上的大人物们有一毛钱关系么。

  拒如此,在从南海都督府到大梁开国以来的经营和布置之下,当初号称海外八百家的诸侯们,经过历代的分家裁撤废并消减,到现今以五脉八叶为首的,零散分布的两三百家。

  特别是永嘉大进军中,因为在西军东进的数千里溃败之路上死掉或是失踪,而导致海外各洲绝嗣和陷入内乱、纷争的藩家,可谓是数不胜数。

  而五脉八叶为代表的顶级大藩,也被以世代分享政治权益为代价,吸收进了朝廷中枢的政治层面,而变成诸多广府的显赫勋贵门宦之一。反倒是原本的领地和老家,被逐步的淡出和边缘化。

  由此,面对来自朝廷中枢的挤压和进逼,海外诸侯们也数度联手对抗和反弹,最终才促成了宗藩院,这个海外诸侯与朝廷中枢进行角力和协调的特殊存在。

  虽然历代变迁下来,在大多数时候的宗藩院,都是类似摆设和过场的所在,以至于被人当作待遇优厚的混日子和养老所在,戏称为“养老院”和“尸积余气院”,但是有一点关键,却是始终不便的。

  就是任何与海外藩家有关的诏旨和谕令,非经宗藩院的众议程序,否则在领地上没有任何的效力与大义。

  因此,在南朝真正意义上的世家门阀,大致只有两种。

  一种是受国爵而荫泽的勋贵世宦体系,代表了政治上撕逼的资格和在经济等领域上的诸多特权,主要集中在以广府为代表的权力中枢。

  另一种,则是在广大的外洲海藩之中,形同半个土皇帝的分藩诸侯们。就算广府的贵胄们,再怎么看不起他们也不得不对他们的某种权益和便利,在私下保留某些羡慕妒忌恨的情绪。

  当然,也有兼长这两种属性和色彩的存在,不过那只是极少数可以走到顶端的存在,而且被幕府当局所深深忌讳和限制着。

  至于缺少了这两种属性的其他地方上的所谓郡望大族,在他们面前也只能算是土鳖豪强,也就是简称的土豪。

 …

第七百五十三章 徒变3

  另一方面从战略态势和军力对比上来说。

  安东大罗氏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两都督府十一州,名为三军三镇的序列里;而薛氏的军力,则以辽西八州的五守捉麾下为主;然后再在本家的居城,维持一只相对精锐的机动力量。

  只是在这次意外引发的战事当中,无论是三军三镇还是五路守捉,可说是都已经穷竭其力,连维持地方的藩兵和适龄青壮,都抽调的差不多了,而导致领地内各种民穷地疲相当的空心化了。

  但至少罗藩常年的经营和帷幄之下,还有六家同盟和附庸诸侯的势力,来继续输血、扩充战备和协助战斗,而藩镇化的薛氏在失去了平卢道的后援之后,就基本陷入了坐以待毙的死局。

  这其中,多少还有我淮东军的一份功劳呢。

  除了这份评估材料之外。

  另外,淮东也有一些消息反镭来,秦长脚越来越显露出骨子里的某种愤青情节了,而且还是那种理想主义式的中二愤青。

  因此,放出去咬人搂黑材料的秦长脚,似乎干得很有些嗨了,不但成功引起了行政体系上下的厌恶和紧张,居然顺带给我咬出不少东西来。

  比如各种营私舞弊、假冒伪劣的不法勾当。要知道,我的淮东才开镇多少年,还是在大半数人口都处于,各种直接或是间接军管的情况下,居然就已经冒出不少苗头和端倪来了。

  而相比按部就班的农业生产和大量使用廉价劳力的矿山、工坊运营,淮东的商业领域,则无疑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重灾区了。

  因为这些年鼓励商贸而各种条件宽松的缘故,所以一些节操丧失的商人,不择手段逐利的天性和侥幸心理,逐渐占据了上风。

  比如,因为在压缩口粮、被服鞋帽和皮具等军民通用半成品,外包生产中以次充好,而被查封的宜东商会,居然还有背后的国中势力掺和其中。这可真不算是好消息了。

  另外就是今年新增的童子蒙学人数达到四千人,不要小看这点字,当在几十万淮东军民当中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只要能长期不懈的坚持下来,就算是百里挑一的成材率,也足以奠定长远的政权基础了。

  就算是层层淘汰剩下来的人,经过淮东体系下或长或短的洗脑和输灌,不管是日后从军还是做工,也是一大批潜在的现成拥有者。

  又有一批从基层选拔出来的吏员,开始在益都的联校内进修了。

  这也是对治下人口成分和政权基层,一个慢慢改变和再造的过程;想要获得晋身之资和前程,就必须按照淮东体系的要求,孜孜不倦的钻研和磨砺自己;

  而且算出身和基础再差,批量模式化的填鸭式职业教育下,也总有一定比例的合格率;反正我要的不是那种特别出众的全才、精英,只要能刚好胜任一些最基本的岗位需要就行。

  当然了,如果其中有出身微寒却难掩锋芒的杰出之辈,再度进修则是最好的酬赏和进入更高层次的跳板。

  因此,要我说国朝委任的那些官职,永远都没有人也没有机会履任才好。这样我才好名正言顺的以各种权代官属的名义,私底下玩似是而非,自成体系的那一套东西。

  随着开春入夏,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劳役征发,又将按照预定的轨道展开来了。这时候,一切非必要的工程项目和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转需要之外,所有人力和资源都将投入到入夏的农业灌溉生产中去。

  就算是建生军和守备团,也不能有所例外,甚至连不在一线的防戍营,也要轮替参加短期的辅助工作;因为经过数年时间的酝酿和积累,今年新开垦的土地将迎来一****爆发期。

  按照淮东既定的方略,在目前的局势下是尽量不要让治下的人口,有多少闲暇无事的机会,以免有时间胡思乱想,或是聚集在在一起串联抱怨,乃至被人人煽动起来反抗体制。

  因此各种事先安排好,接连不断的中短期工程项目,就必不可少甚至是不可或了。当然郑国渠那种举国之力的项目,淮东也玩不起。

  因此,目前的资源主要还是集中在,开荒屯田兴办水利、拓展道路河流等,与农业增产和提高物流输送效率的相关项目上。

  如今,淮东在民间的人力征发,采取的是短徭役而长雇工的形式,既百里之内的生产建设活动,比如修补路桥和清理渠道的杂役,尽量利用就近潜在受益群体的徭役来实现;

  而超过这个距离的大型项目营建比如运河清理开拓,城市公共规划建造,乃至战地输送和随军役使,就要按照远近的规划,来提供相应的补贴、扶助,乃至正规的工钱。

  这样虽然相比传统征伐人役的手段,在具体支出有些偏大,但却可以较好的与民生息和培养政权的信誉和口碑。毕竟,好日子和幸福感都是差距对照出来的。

  在初级的化工基础的支持下,已经开始全面推广矿渣和鸟粪石、骨粉提炼的土化肥。当然了就算是土化肥,依旧还是化肥。

  因此,淮东各地的农耕生产中,都不约而同的通过农官、庄头等渠道反馈上来,相比传统堆积发酵的生物肥水,用了推广的新肥田物之后禾苗的长势很好云云;而且就算是那些贫瘠的坡泽或是新翻的盐碱地,也能长出东西来了。

  当然了再加上集体劳作的效率和组织度加成,以及批量生产的廉价铁器,催生出的农具改良和普及,以及大量耕畜的投入,就算总体产量能够翻个两三成,也可以算在相当乐观的范畴之内。

  因此,建生军的若干个开拓团,已经抵达了积利州,而开始试图充分挖掘和开发,当地土地物产的潜力。比如按照农官的建议,在当地的大豆和果木种植上下一番功夫。

  此外,来自镇抚府的数只武装勘探队,也抵达当地开始找矿,主要是因为后世中国屈指可数出产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地带之一,就位于大连市的瓦房店。哪怕放在这个时代,这也是不下于金矿的好东西啊。

  品相好的原矿固然可以加工打磨之后,作为珠宝卖出高价的暴利之外,就算是品相和质地差一些的此等品,乃至加工剩下的下脚料和矿砂,也完全可以用作工业刀具钻头的需要。

  而来自密州的捕捞队也报告,已经开始在积利州沿海,找到了好几个大型的渔场,随便出海一趟,就可谓是日获万斤。因此,申请在当地设置配套的晒盐惩加工作坊。

  还有,以淮东为主例行北贸的船队、船团;也已经从多个港口分头出发了。

  只是南方传来的消息,广府本地在后续追加的采购和营造新船上,也达到了一个瓶颈;一方面战后的衰退和紧缩虽然还在继续,但在相应市场里扫货扫得多了,变相造成各种原材料和人工的看涨;另一方面,则是朝中以加强战备和输军的需要,再次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和控制。

  这看起来就像是某种秋后算账,而幕后推动的力量,隐约指向了那个大名鼎鼎的东海道分社。因此,我拿下辽东半岛的一块飞地,就成了某种误打误撞的后着和意外所得了。

  半岛上林木繁茂而不乏造船的良材大木,更不乏水文优异的良港,对于淮东正在努力实现自力更生的造船业,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补益和后备基地。

  而邻近的安东罗藩方面,也有数个良港、船场,相应的造船基赐材料贮备;不要说其他的,光是阴干多年的大木和板材,就是平常花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这一次连同其他库存的大批物产,都被当作出兵的抵价,而陆陆续续的移交给了淮东方面。

  因此,在某处大港的干船坞里,已经有三条千料级别,集成了全新设计和改良的飞鱼战船,正在开工制造当中;还有八艘南方买来的大型客舶和输送商船的武装改造工程,也正当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按照南朝水师的吨位和用途划分,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舸、游艇、海鹘六大类别,按照排水量划分属于主力战舰的是楼船、蒙冲、斗舰三个等级;

  走舸则是运输船的专属序列;而游艇则属于哨探巡逻、通讯传译的小型快船;海鹘船则代表综合性能的通用船只总成。

  然后按照形制和设计,又有飞鱼、飞鲛、沙鲸、鲲、海鲨等具体的体量差别。

  如此这般考虑着,做出一些回复和批示之后,在一众将佐满堂,甲士环列之下,也我见到了薛氏的来人。

  他约莫四十多岁,生得相当的孔武壮硕,饱经风霜的面容棱角鲜明,却又隐隐带有带有胡族血统的削挺,站在那里宛如一颗宆松,只是难掩那种深深的倦怠与疲惫。

  “在下薛鼎封,暂添为辽西郡太守知安东副都督……”

  他开口自报家门道。

  “久闻制帅大名,今得一见……此世无憾也”

  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就很有些复杂和飘忽了。

 …

第七百五十四章 徒变4

  当左右屏退之后薛鼎封的面前,只余下那位大名鼎鼎却年轻的过分的淮帅,以及他身后的那名身形高挑得有些纤细的护卫。

  对方主动摘下了面甲,很是平静的对望着薛鼎封,无喜无悲宛若经年的老友和旧识,却没有他事先预过无数遍想中的那些东西。

  “大。公子?……”

  望着那个似曾相识的矫健身影,那张熟悉不改的面容,虽然他早有所心理准备,但还难以置信的长大了嘴巴,嚅嚅道

  “真是……真是……太……”

  还没等百感交集的他想好这么说,对方却抢先一步打断了接下来的话头,微微身体一躬。

  “奴婢三枚,见过薛太守……”

  “奴婢?……”

  咀嚼着这两个字的这一刻,薛鼎封只觉得口中满是悲苦和艰涩的味道。

  熟悉的往事历历在目,如电光火石一般的滤过他的心头,然后又宛如尘埃消尽,只剩下无言以对的一声叹息。

  却又在心底拼命遏止住自己泪流满面的冲动,不愿意相认和叙旧也好,无论对方有什么凭仗和理由敢于出现在这里;这样城中的薛氏本家就算尽数赴死,总算可以有嫡系的血脉,用另一种方式流传下去了。

  辽西薛氏到了这一步,谁都知道下一步的结局是什么了。

  因此,他并没有足够的信心,随着时间推延下去,城中誓死抵抗的哀兵之志,还能继续维持多久么。

  事实上,在他来之前就已经镇压和挫败了至少三起,发生在内部的试图出卖本家,而换取自己一条活路的企图和未遂事件。为城头新添了上百颗的首级,其中最贵的一位,则是少藩主最嫡亲的母舅。

  在死亡的压力和绝望的氛围之下,薛氏一族及其相关的家臣、部曲,连同相关眷属之中,也并不都是可以保持意志坚定而心怀决死之念。

  更别说那些不姓薛,从属关系也更远得多的普通部众、藩兵和城民。他们的心思和动态,就更不好掌握和摩了。

  由此,为了自己的苟全逃生,自暴自弃或是破罐破摔,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在这种局势下也是毫不为奇的。

  如此发展下去,就只能用扬汤止沸式的残酷手段和暴力来维持日常了。

  反倒是那只一贯面和心不合的平卢军,反倒是成了他在外部最得力的盟友和支持者,这不由让人觉得颇为讽刺的事情。

  但拒这样,那只平卢军中也不见的是铁板一块的,毕竟,他们实际上分别来自卢龙、范阳、营州三镇所辖的军马;其中以李希尧的麾下最众,几乎占了一大半;左企弓和康公弼也分别一小支本部人马。

  一旦罗藩窥得其中虚实,稍微改弦更张而行那分化瓦解手段和把戏,只怕这些平卢军内部为了各自的生路计,少不得也要乱起来的。

  因此,他冒着被亢的风险,提出亲自碰面的要求,争取那最后一丝可能性和条件。

  毕竟在存亡旦夕之下,他也没有更多东西可以失去了,也不过时早死晚死,快死慢死的差别而已。

  只是他有些心愿未了而还要确认一下东西,现在终于可以确定了,他心中却不知道是悲哀、欣然还是庆幸的心情,交错往复的徘徊着。

  可以死心了把,慨然奔赴和面对自己的命运了。

  也许自先祖薛仁贵镇守高句丽故土起,中兴之祖薛嵩再定安东而征平渤海,传续了六百年三十三代的薛氏,也该到了谢幕的时候了。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对方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在他心底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就像是野草上撩起的一点火星,难以遏制的蔓延开来。

  “不知,贵镇对于薛氏名下的船队,可有兴趣否……”

  “有,当然有,不过我不觉得一个覆灭在即的败犬……”

  那位淮镇之主,却是不屑一顾的笑了起来

  “有什么资格和凭仗,拿已经不复为所有的东西,去做那慷慨之态?”

  “狡兔尚有三窟,更何况罗薛这般的世代之家呢……”

  薛鼎封不紧不慢的应对道。

  “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不情之请……”……

  交代了几个藏匿地点的薛氏来人走了之后,我心中关于三枚来历诸多疑惑的最后一环,也总算补上了。

  当然了,我并不会傻到当面挑破出来。只是事后让三枚正对坐在我的腿上,例行的解开胸甲上下其手起来。

  “没想到你的来头这么大啊……”

  “薛大公子……”

  “那个只是谎言和笑话……”

  三枚声音有些沙哑的应道。

  “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我可以给你一个承诺”

  我想了想,对着靠在怀里的她道

  “如果还有什么你觉得可以重视的人……”

  “我可以在城破的时候,从罗藩那里把他们给要过来……”

  “当然,数量不会太多……”

  然后,我就觉得耳畔交缠的呼吸,有些急促和紊乱起来,手中掌握的温暖之下,也是心跳澎湃的加快起来。

  “不用了……”

  她用头靠在我的肩头道

  “能够让奴故地重游,”

  “与过往做个诀别……就已经够了”

  “薛藩的大公子,早在数年前就死了……”

  “那座城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东西了……”

  “这世间唯一剩下的,也只有您的奴婢,三枚而已……”

  “那好吧……我专属的奴婢”

  我顺水推舟的道

  “能不要能和我说说那个,已经故去薛大公子的故事……”

  她犹豫了一下,却有些如释重负的在我身边娓娓道来。

  这简直就是相对北朝的花木兰而言,另一种版本代父出征的故事,只是过程和结局不那么美好和圆满,甚至有些悲伤的故事。

  世系滕候的前代薛氏藩主,因为正室早亡而妾侍众多,长期没有生出儿子而当心人心不安,就把这个庶出的女儿改头换面之后,当作儿子来教养和训练,权做掩人耳目的手段。

  结果没想到这个被隐藏了性别,混淆了自我认知的孩子,居然能够表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面。不但很努力和也很拼命的做到父亲眼中的最好,更兼出身的环境而没有什么架子和矜持,因此很快就为薛氏上下所熟知和亲近起来。

  然而,在这位藩主重新与北朝勋贵之家联姻,由续弦生了嫡亲的小儿子之后,这个问题就变的有些棘手起来,事情的发展也就彻底变了模样了。

  这个出身卑微的西贝货大公子的存在,在极少数几个知情人眼中,就变成了薛氏内部最大的丑闻和隐患;然后就是各种巧妙安排下来送“他”上战场。

  毕竟,作为一位藩家之子,战死在世代对敌的战阵之中,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也是最好的理由和同仇敌忾的借口。而那一段时间,也是薛氏的低潮时期。不但内部很有些不安外敌也频频入犯。

  然而,这个大公子在初阵之时却如有神助一般的险死还生之后,就依靠苦练不辍的记忆和身先士卒的勇武,而屡屡从凶险之境里闯杀出一条血路来。

  反而因此在薛氏的军队中,吸引和聚附了一批追随者;毕竟,作为百战之地安东要冲的辽西,历代的薛氏藩主都是从战阵中杀出来的威望与手腕。

  而在藩内军民百姓眼中,这位大公子看起来也没有例外。因此,在“他”的带领下,慢慢取得局部冲突的优势而积少成多,一点点扭转了各个方向的不利局面。

  然后,对于薛氏上层的几个知情人来说,他表现的越是出色做得越多,越是众望所归,就越是充满了讽刺意味和隐忧。

  然后祸不单行的是,而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受到鼓励还想再接再厉!老藩主,终于床底上中风倒下来。

  然后,被召回来的大公子,也在老藩主面前流着眼泪,以列祖列宗之名保证和发誓,不惜此身也要辅佐弟弟继承家业。

  然而,这在出身权贵之家的后母和弟弟眼中,这只是个荒谬的笑话;他在外表现的越是出色,做得越多,越是成为潜在的威胁和最大的隐患。

  而嫡长之别,在那些不知情的藩下军民眼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所谓。那些特别是在那些追随者眼中,还有一个比能够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取得胜利的领头人,更好的选择么。

  而放弃继承权的这个决定,虽然令那些支持他的潜在呼声,不免大失所望,却又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他的人望和名声。

  因此,来自本家内宅的各种手段和打压,开始降临在大公子的身上,而他只能遵守父亲的遗嘱,各种恭顺和退让,一边安抚那些愤愤不平的部下。

  然后一步步退让和隐忍的结果,对方彻底失去耐心和城府,也失去了最后一点忌讳,变得不择手段起来。

  然后,在深入松漠都督府的阻击战,大公子和及其亲信、追随的部众先胜后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