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是例行的加官进爵,门荫子孙,赐给内造之物;然而接下来就在没有什么其他东西了。至于他带来的军队,一时之间似乎就被人给彻底遗忘了,
一说起这只淮军的去向和用途,就是各种转而他顾,或是在钱粮上各种由衷的诉苦和抱怨,实在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调剂和分配给他们了;所以还是让他和他所在的部伍,想办法在江北本地的扬州境内就食了。
这让他满腔报效的热忱和几欲建功的心思,也不免几次三番的相继碰壁中慢慢冷却下来,变成了某种不明理就的反思和自省。
他可以感受的到,江宁府方面对于他麾下这只军队的某种疑虑和避嫌态度。但至少对于他这个勇于王事的将主,
直到前一天,江宁上下的态度突然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对他表现出相当客套的敬而远之,就算是那些曾经和他攀扯家系渊源,而欲以大加笼络的勋贵宦门,也突然偃旗息鼓而绝口不再提了。
直到他从淮北奏进院的主官谢徽言那里,隐隐约约的才知道一些端倪和线索;这个风头的变化,似乎和自己远在荆湖一代的父帅刘绍能那儿,所发生的变故有所关系。
要知道,自从带领南下的部伍中途哗变溃散之后,这位资深老帅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待到抵达襄州之后,就此在军中传出一病不起的消息了。
因此,这也成为了刘延庆格外希望能够有所建功和踊跃表现的外因和动机之一。只可惜事不遂人愿,让他落了一场空。
在经历了被捧得轻飘飘虚浮在上而毫无着落的体会之后,只有回到军营之中和这些新旧部下呆在在一起,才让有某种妥帖和踏实的感觉。
这些才是他可以依仗和指望的力量和本钱啊;只可惜这些暂时跪在他麾下的淮镇兵马,固然用起来是格外省时省心,但是也相应的底限和次序,并不能让他这个将主随心所欲或是肆意妄为的。
在终于意识到自己平白浪费了日夜兼程赶过来所营造的,这些天宝贵时间和机会之后,他就不得不将这些烦恼抛在身后,而转入到平定和稳定地方秩序中去,实实在在做好眼前的势力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比如,后续度过淮水的建生军所部,正在修缮和平整一条,从淮水南岸的楚州一直抵达江北扬州的大道。然后以这条大道建立的沿途粮台所为基础,开始在附近收聚人口而圈地屯垦起来。
………………………………
第1003章 跌宕6
“大风……大风……”
“壮哉……勇哉……”
“长胜……昌盛……”
鼓号声声旗帜如林当中,我站在誓师的高台上,接受一轮又一轮如潮的欢呼声。
不过这次接受校阅的不是正规军,而是半脱产的建生军和各县的守备团,以及大量临时征召的预备役序列了。
虽然其中看起来装备明显有些简陋,拥有火器的比例也是少得可怜,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披甲率,其他就只有一身蓝灰色的制式袍服;但得益于这些年缴获和挥手翻修的甲械,至少实现了团下最基本的统一式样。
这些年不惜代价和成本也要挤出资源来,对治下人民所进行军事化管理和定期基础军事训练,终于收到了足够成效了。
现在淮东镇原本所属的百万多人口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的青壮年,都作为潜在的民兵和预备役而多少接受过,队列和操行、武器使用之类的训练;五分之一的青壮参加过军事勤务或是作为辅助役上过战场的经验。
因此,一旦动员起来之后,就可以马上转为地方的守备和维持力量,或是经过更进一步阵列操条的训练,而编成为正规军的补充营;这就是火器化军队和战术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理论上进入火器时代之后,只要有能够扣动扳机的气力,就算是老弱妇孺或是老弱病残之辈,也能够有机会杀死杀伤一个经过多年训练的好手,或是身经百战的传统老兵;这就是火器对冷兵器形成压制性的代差所在。
同样火器的普及和运用成熟,也大大降低了兵员选择训练的门槛和界限,这也是近代初步实现工业化之后,所带来的产能和暴兵上的优势;
因此,对于一些比较原始的火绳枪或是老式燧发枪,喇叭铳之类的存在,已经和大多数短兵和弓箭一般,逐渐归入生产生活的工具和防身手段,而不属于严格管控的范畴了。
当然了,对于民间可能流散出去的火器,也已经不构成太大的影响和威胁了;毕竟,相对于私下闭门造车或是自行手工diy的玩艺,官府所拥有的工艺技术体系和生产规模;根本是前者无法比拟的。
而正规军队所拥有的训练协同和组织度,也足以形成碾压性的整体优势和威慑力的;而对于弹药和相应后勤需求的掌握,则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相应军队的控制力,而间接避免和杜绝了独走或是叛乱的影响。
毕竟,只要相应弹药和装备的补充一断,这些叛乱者手中火铳就成为了烧火棍一般的玩意了。
因此,我对于南下的刘延庆所部并没有太大的担心,毕竟,已经并非当初在北方毫无根基,而需要后方本家长途迢迢,单独维持和补给的孤军一部,而是有着足够纵深和广度的地盘,已经相应成规模的自足化生产体系。
如果对方想要在职分以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和行事的话,相信会遇到一个足够大的“惊喜”。
在通常的情况下,要想收买和控制几个高层或许可以做到,但是想要让一只绝大多数将士的授田和家人,都在淮东境内的军队也能义无反顾的背离而去,那就是痴人说梦话了。
花了很多天筹备和动员之后,就是按部就帮的展开对夷州的攻略;
因为,相对即将进入冰天雪地的北方大地,这个季节却是夷州台风和雨水最少,也最是凉爽,最适宜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月份了。
作为昔日雍国公主陪嫁陪嫁的沐汤邑之一,夷洲之地经过来数百年间的开拓和经营,早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的开化和成熟了;不过,因为天然地理走势的缘故,号称五(军)府十六州的行政建制,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靠近大陆这一侧,呈现不规则条状的沿海大平原地带上。
而后续分藩给那些家臣小姓的领地,则主要集中在浊水溪以南和以西的地方,因此,从地理胜势上看,除了一些零散的小球之外,几乎是无险可守而很容易一口气鼓荡而下。
常年日照和降雨充沛,造成了当地一年大半数时间都在潮湿闷热的同时,也造就了当地包括稻米、甘蔗、茶叶、烟草、亚麻、油菜、棉花、黄麻、剑麻、水果和木材等在内,相对丰富多样的物产。
根据历年沿袭下来的贡赋田册,光是水稻和栗米、豆薯在内粮食作物的田亩,就将近二十万倾左右,每年对外的输供就达到了六十多万石,而其中的多数配额都被就近划拨给了淮镇;
此外,淮镇还会在计划外用比较廉价的大宗采买,或是北地特产的对等置换,每年再额外获得二三十万石的米粮谷物,以及数量不等的油、茶、烟、棉麻等民生所需的经济作物;
因此,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和渗透,不但是夷州对于淮镇很重要,而淮镇对于当地以此为生的相关产业和人家,也是形成了某种稳定的共存关系。
当然,上述的这些出口数据,还是大概好几十年前的澄海之乱后,重新分配领有所沿用下来的老皇历了;这些年各藩和民间新开拓和增加的土地产量显然尚不在其中。还有那些分布在各家领地内的山林和矿产,同样也没有被人详细的统计过。
现在,这些显然成了我借机谋取的目标和方向了;
不要说其他的东西,只要其中的粮食产地能够掌握上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在淮东特色集体农场化的经营和产出模式下,至少可以解决和满足如今淮镇治下大半人口的日常需求,或是保障约二十万规模的传统作战部队,或是十万新式军队的基本粮草供给了。
如果能够改变当地的额种植结构和比例,推广口感更差产量更高的三季稻和在山地高产耐活豆薯类作物,只怕这个产量还可以翻个倍半来计算的。
正在聚集和征调船只和运力的过程中,我源源不断的收到来自夷州的消息。
那只打着澄海家旗号的“叛军”,在夷州地方上攻城掠地几乎是势如破竹,而承平日久,武备驰废的地方州县官府,却是无力阻挡而纷纷沦陷。
而更多的坏消息是,已经有好几个当地的藩家,宣布响应和加入到昔日宗藩的旗号下,开始攻打和寇掠周边的城邑和市镇,因此一时之间夷州大道之上正是风雨飘摇和人心惶惶。
这时候,
那只肥孔又干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说服了手下和当地的驻军,就这么弃守潜逃了。正当我打算派人追责和查问的时候,又有新的消息传来;
他撤退的过程当中居然袭夺和控制了,那只暂时驻留在夷州花山港休整的澎湖巡检水师,然后乘船北上,
对此,我也只能赞叹一声真是干得好。 ……
广府下城,
随着再次轰隆隆的震响声,一朵浅浅的烟团从甄泉坊的上空绽放开来;而作为背景衬托的,则是已经化作满地瓦砾废墟;弥散在其中的血腥味已经浓的化不开了,那些横七竖八扑踏在地上的尸体,也以及多的根本让人收拾不过来了。
“坊中又开始发炮了么,”
“不,乃是那些护卫退走时引爆了留下来的炮位”
“顾老四那边一下子就死伤了好几十个呢……”
“又是铳炮又是火雷弹的,这罗氏大宅里究竟藏了多少违禁之物啊。”
“不管有多少,至少我们攻打这十几天,就连本家大宅的边,都还没有能够摸到呢……”
“真是晦气……”
“这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总是层出不穷的意外和变数啊……”
“别人可以籍着伤亡的由头,而出工不出力……”
哭丧着脸的骁骑校陈子昆,对着自己的搭档兼谋主冯十三,大声的痛陈利害道
“但是我们这里,却是万万不能不卖死力的……”
“那些个防军已经包围了我们的后路”
“如果不能讲这件事端处置停当的话……”
“一旦后续事情有所反复,那就是我们的死期了。”
“因此,我澄最终的出路还是在这罗宅里……”
“那些关键人等一定要抓住活口,才有和后面那些人,讨价还价继续交涉的立场。”
“保全下我们手中这点力量来……”
这时候,不远处再次传来了接二连的轰隆和连片的惨叫声,却是那些被仓促聚合起来强行驱使进去开路的人手,再次遭遇了层出不穷的陷阱和其他的杀伤手段,而忙不迭的丢盔弃甲奔逃了出来。
然后又被陈子昆和冯十三带着亲信给强行拦住,重新叫骂吆喝着威逼利诱的再赶回去。这时候,另一个方向突然传来了大片的嘈杂和厮喊声,
“他们突围了”
“罗宅里守不下去,已经开始突围了……”
“领头的正是那只凶鸟……”
“还有好多骡马和车子一齐冲了出来……”
“林国通那片儿只怕要抵挡不住了,急待救援。”
“子昆你带人跟上去,不要错漏了任何一个……”
冯十三也当机立断道。
“我带另一路去搜查罗府左近……”
“看看有没有乘机走脱的密室和暗道……”
………………………………
第1004章 跌宕7
冰冷的浪潮,有些凛冽刺骨的海风,以及左右摇曳着高低起伏的船身,都在提醒着这并不是一个适宜大规模航海的季节。
扬帆海上,劈波逐浪之间,远远近近的船身和帆影,也足足有上百之多,全部挂着统一制式代表水军的浪卷风雷旗号,而伴从在我的坐船周边,看起来自有一种连云之势。
只是相对起波涛万顷的大海本身而言,我身下这艘足足有六千料的大型座舰,乃至这连云的船阵,却又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小小逆流和涟漪了。
除了土地上的出息之外,淮镇其实还直接掌握了北方沿海的几个大型渔场,比如环渤海的辽东半渔场,淮河出海口附近的海州渔场,新罗南端的黄海渔场等等;
这些地方的渔获和水产相当的稠密和丰富,而在现有的手段和技术下,也几乎是捞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存在。而且离岸边也足够近,因此在风浪较小的季节,哪怕是普通的渔家小船花出去,也能够有所累累收获的;
更不用说是有组织专业配备的大规模船团,以十多艘海船为最小单位,所进行的集体捕捞作业。
因此,不但有季节性洄游的咸淡水鱼类,甚至还有周期性的大小鲸群可以捕杀,以作为淮地军民百姓,各种蛋白质和脂肪的补充来源之一。
在每年渔获大规模上市那几个月份,沿海各地的早市、小市和野市里,简单处理过的鱼干,甚至卖的比粮食还要便宜,才是一种习惯的常态。而家家户户冬储备荒的食物当中,自然也烧不到或多或少鱼干的身影,也成为了淮镇之下的一个新传统。
因此,除了商业贸易的船团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只潜在的海面力量,就是沿岸各地的捕捞船队,而作为淮镇生产组织和军事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共通的一贯传统,在这些船只上干活的人员,则成为了淮镇现有两只海面武装,潜在的候补兵源之一。
这种明显有些偏科和畸形的做法,不不太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但在目前而言却是最符合淮镇的形势,或者说是我个人需要的体制了。
虽然具体船只的大小和载量,都没法和正规走南北大三角贸易线的远洋船团相比,但是用在环渤海沿岸,或是南下夷洲的中短途海运航程,却还是勉强可以胜任的。
现在正好到了冬季歇业停工的时期,连水手和船工都是现成可以征发的。
在河北境内所进行的河槽疏浚与拓宽工程,因为一下子得到了来自新罗方面的充足人力,而让各段同时进行的工程进度,比起预期规划又加快了不少。
虽然在短时间内,就像是消耗性一般的各种累死、病毙好几百号人,但是至少在这个冬天结束之前,有望见到南北漕河重新被连成一线……
虽然现在还并不是最好的出兵时机,或许再等上一等让夷州的局面更加糜烂一些再出手,效果会更佳更有优势;但是相对于岭外广府本家所要面对的危机,我已经等不及,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既然是有意全盘攻略夷洲,那就不可能惠绕过一个特别的存在,作为夷洲第一大诸侯兼藩家之首的地方大族,人称白银一族的宇文氏,
当然了,自从遇到谜样生物,并且吸引了不少夷洲旧部来投奔之后,关于宇文家的消息,也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作为当地屈指可数的豪门望族,宇文氏也是以枝繁叶茂家系众多,而族人遍布东海各地著称的;只是因为家大业大而在外开枝散叶日久,不可避免的也因为亲疏远近的差别,而产生了种种利害得失和立场上的异同;
由此也在几个做大的支系当中,带来了不少矛盾和纷争,进而绵连到本家之中;而到了这一代的本家嫡系,因为连续几代人的内斗而已经有些暗弱了;
特别是当代的藩主虽然有心振作和收权,但是上位后就断断续续身体抱恙,而无法将初见成效的手腕和方略长期维持下去,就已经劳心竭虑的一病不起了。
而他的一众二女也不是省油的灯,或者是让人省心的主儿;在他还没有病的不能视事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在那些强力支系的扶持、推动和怂恿下,展开一连串的明争暗斗和勾心斗角,以争夺这个占据着本家大义名分,又有历代积累资源和人脉的关键位置,
其中掩映在豪门大族的显赫荣华与风光雯月之下,其中骨肉血亲的残酷与激烈之处,甚至不亚于历代宫廷之间。
因此早在谜样生物遇上我之前,宇文家的局面就已经开始走向失控和崩坏的迹象,这才有了身为藩主在悲哀和无奈之下,把最喜欢的小女儿给打发出来,以全权委托监管广府产业的名义,以此避祸岛外。
当然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宇文藩主是个好父亲,却不是一个好的当家人,特别是在儿女之事上的优柔寡断;虽然极尽宠爱幺女而不惜极尽所求,却是没有足够保护她的能力和手腕。因此,他给予谜样生物的一切,也变成了她最大的危机和祸端所在。
按照谜样生物的说法再她奉命出来之前,本家已经相继多次“失火”,烧了家主最喜欢的花厅在内的好几片建筑,他的哥哥姐姐们也有人早已了意外和不测而或死或残,或是失踪的结果,就连谜样生物身边的侍女,也因为某种不能明言的缘故自杀了一个。
这一切一直持续到她遇到了我之后,才有所转机和改观。特别是随着我的势力和地位不断水涨船高之后,那些时不时从夷洲伸过来的黑手,也就随着可以追查到的主使者,及其相关人等各种死于非命的厄运和意外,逐渐改弦更张变成了各种刻意结交和邀好的态度。
甚至就连宇文氏本家的争斗,也因为新崛起的淮镇这个强大外援的威慑而暂时有所消停下来,变成某种意义上稳定下来,有所共赢和互利的合作对象。
因此,仅仅是这几年时间籍着迷样生物的名分和由头,我就在宇文家内部拥有了专门的眼线和代理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有宇文藩主这个岳家的邀约和手信,作为另一重保障的话,那我在夷洲的攻略无意更能够事半功倍而顺利的进行下去。 ……
广府下城,一朵硕大的灰色烟云,绽放在柳泉街的上空而久久没有散去。
当口鼻耳俱在流血的冯十三,被人从满地废墟中寻获,并且抬出来的时候,他虽然身体无处不痛,却仍有些难以置信和心有余悸的表情凝固在脸上,
完了一切都完了,随他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兄弟和心腹亲信,几乎一下子就全没了。明明刚开始,还是一切事情相当顺利的,他们就这么毫无阻碍的杀进罗氏大宅之中,并且在内应的指引下挖地三尺,最后找到了尘封许久的暗道。
然后追进去的结果,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追进去的人遭遇了层出不穷的机关和陷阱,而不得不聚集更多的人手过来,用人命去强行探出一条路子来。
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次进去里面的人就像是被水淹的老鼠一般,忙不迭的夺路而逃出来。
地面开始发生具列的震动,就像是他曾在外域地龙翻身一般的,霎那间连片的建筑被地面拱起的巨大力量给纷纷掀翻摧垮摇塌,而将那些还在其中抄掠和抢劫的海寇们,尽数掩埋了进去。
而随着地裂喷泉一般的气浪,被抛到空中有急坠下来的砖石瓦砾,就像是雨点一般的暴击在,空地剩余人们的头顶上,顿时一片哀鸿遍野死伤枕籍;
虽然冯十三因为居后指挥和策划而站得较远,且见事不好就不顾一切的转身就跑;但还是难以幸免被身后滚卷而来的烟尘气浪,给冲翻前扑着滚在地上,重重打了几个滚才在一块条石上撞晕过去。
那些人究竟在里面埋下了多少火药啊。以至于当他在瓦砾下被寻找的人摇醒并抬上担架的时候,见到的是几乎化为废墟瓦砾而面目全非一切。
而在罗府主楼原来的位置上,就连地面地形都被彻底改变了,环绕的池泊假山林木回廊也似乎转眼之间就剩下满地的泥尘和沟壑一般的裂隙,其中也就没法再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
然后,他也见到了垂头丧气的陈子锟;不出意外的是他这一路的追击,也是没有取得应有的结果;一力穷追不舍下去的结果,除了杀死一些受伤掉队的老头子和残废之外,就连领头的那只凶鸟伯符也没有能够逮住;就见他带着剩下的人手,轻车熟路的纷纷跳进了小江里,自此随着水流风吹雨打去了。
他自然想到动用船只去抓,只可惜这偌大广府之中,陈子锟能够支使的也就是自己这帮手下而已,等到他说明厉害重新从别处讨要来船只,那些人等早就飘的不知所去了。
但是这也间接证明了一件事情,关键人物并不在突围的人里面。或者说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她们早就不在罗府大宅里了。
倒是反过来利用这座本家大宅做局设饵,给了他们这些利欲熏心之辈,一个彻骨难忘的教训和损失。
“这就已经跑了么……”
与此同时,已经被多占了大部分的幕府居城之中,刚刚得到消息的都承旨兼内阁三辅刘瑜,也在叹息道。
“却也无妨了,至少部分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只要人还在城里,就还有机会搜拿出来的……”
然后他转过身来对着一名部下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