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锅骡机堆煤的下仓突然冒出一个浑身乌黑的人来,顿时吓了他一个大跳,惊得倒退数步差点儿就绊倒跌下河里去了,却又在船边被一个有力的臂膀给拦住。
却是与李富贵同行的另一个同室伤号,那位人称鲁和尚、鲁大师,却是身手了得且不忌酒肉的彪悍僧人,只见这位头上包得像个大粽子的和尚,对他双手合十唱喏道。
“偶弥陀佛,施主莫惊,是个昆仑奴而已”
“昆你娘咧”
那个疑似的昆仑奴,顿然露出一口白牙反声道
“老子可是七级身资的匠师,百工院的正牌出身”
“你这光头也太没有见识了。。”
“请叫我金工或是金机匠也好。。”
然后缘着船边几句话攀谈下来,才知道这位本名金大坚,人送个匪号玉臂匠;原本是制作五金器具的行家,最擅长通过手指的触摸和敲击听声,来发现各种器物中的瑕疵和缺损。现在确实阴差阳错的成了负责检查和维护的水轮机匠之一。
………………………………
第1032章 澜动5
沧州的危机这就已经初步解决了?,得到海州方面郁洲港送来的消息,我不由陷入某种愕然和惊异当中。
由于目前已经架设了从滨州到海州之间,横跨大约五个州的原始电传和扳臂信号塔的传讯线路,在黄河对岸也建立了白天闪光反射而夜间点火的信号塔;
因此河北方面送过来的消息速度很快,差不多只花了一个标准天时(半个时辰)而已,剩下的则是在海路上行船传递道夷洲所必须的一整天延迟了。
虽然这次看起来只是一次成功的驰援行动,甚至战果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在其中我还是看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优异之处;
比如,将小火轮集中起来拖曳运兵的做法,又比如,让投入未久吃水较浅的内河炮船,横渡黄河的冒险行径……有些是我提到过的前瞻性概念,有些则是他们自己的尝试和创新。
又比如:在实际抵达兵力有限的情况下,韩良臣没有急于突入城下于守军汇合,或是预设阵地遥相牵制和呼应;
而是让部队提前下船进行热身,然后配合炮船为首,武装运兵船跟进的船队一起齐头并进,虚张声势的制造出大规模部队开进的疑兵之计。
这就显示出韩良臣某种久经战阵的老辣,以及善于把握战机的眼光和能耐了。
作为淮地五大统制官里敬陪末位的那个,他长期负责的是军队操训和教导之责,乃至联校武备分院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在平时并没有太多的显眼之处,但是一旦有所需要和变化,就能在关键的时刻排上很大的用场。
这也是我一贯以来放心把后方的机动力量交给他掌握,在我外出的时候长期坐镇两府治所的根本缘故。属于那种貌不起眼却让人很安心的存在。
随着轮换部队的陆续抵达,我带出来一个军序的主力部队也已经撤走了大半;剩下的五个营头随我继续留在夷州,也是为了继续关注岭内的事态,以及南下接应我派出的两批先头人马。
当然了,在名面上还是要说为了防备,逃走的叛党残余在闽地沿海继续生事和其他的变乱。在这个期间我就只能一边巡视和检查新部队的整编和训练,一边等待后续的消息了。
在击败了东海社及其扶持操控的水师之后,南下的海路又再次变得通畅起来,前往南海外域的物资和消息流通也在迅速恢复当中,只是还需要时间回馈,而没法马上见到效果而已;而经过宗汝霖的初步清理,闽地沿海的各州县对我们而言,也已经形同是不设防的存在了。
作为新编部队二十几个架子营的士气面貌和兵员身体素质还算可以;只是在火器的装备上就有所缺口,而需要加班加点生产出来了,毕竟这也算是个夷州战事延伸出来的新情况。
在最初的计划和预案当中,并没有全面接管夷州的策划,而是打算通过武力威慑,来继续确保和扶持几个有实力的代理人,有条件的保障后方的利益和输出;
但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想到这些敌人来势汹汹,起事的时候固然是轰轰烈烈的声势很大,但是实际交手起来却是不经打,以至于我们需要清理和控制的地方一下子超出了预期好几倍。
缴获的官造式样火铳大概有六千多只,因为不怎么合用都被我当作某种战利品和现实的证据,连同那些神机军的制式火器装备一起,转手送给江宁方面还搭进去几万斤粗火药。
作为相应的反馈和联动,江宁方面算是默认了我在闽地行事和作为的既成事实,但也相对表达了在东海社之事上某种适可而止,不要再擅专和逾越,给朝廷节外生枝或是徒多生事的基本态度。
我这里刚刚安排好初步的归化的章程,那边又有变化;一个不算好消息的好消息,有一批人要给流放到夷州来了;
就是前段时间恼饷闹成哗变冲到江宁府的景光门下,害的行在上下如临大敌的那只丹阳军。在被镇压和平定之后,大多数人就被被处以发配为官奴,流放远地的刑罚。
因为现如今的南北纷乱不止而无法启行,又无法长期将这批罪军滞留在手中,额外消耗物资不算还有徒然生变的隐患;于是好死不死的就通过海路暂时指派到夷州来了;当然了,这未尝没有乘机转移负担和累赘,兼带给我找点事情分散一下精力的意味。
要说这只这批人与我淮镇的麾下也有一点渊源,作为淮地军队中几个山头之一的江宁—润州系,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将士,都是出自当地的籍贯或是与丹阳当地有所关联的。
后来江淮饥荒和大乱,不少润州当地被归遣的前藩镇士卒过不下去,连同家眷一起被招徕到淮东去安置和屯垦的,前前后后也有大七八万人口,因为当地的文教风气,这批人当中的识字率比其他地方稍高一些,由此也在地方上充任了一些中下层的职务。
比如那位白描画匠出身的方应物,如今在他的手下,负责宣教和舆情的在编人手也有好几千号了,而经过长短期的说书、唱词的培训,而得以领取津贴的兼职人员,更是他们两三倍还多;由此也撑起了偌大的淮镇治下的民间宣传和底层舆论导向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还很毛糙属于比较粗放的原始阶段。
所以,有这点故就和交情在,真要到了地方之后,我并不是没有各种分化瓦解再慢慢收为己用的炮制手段,比如通过屯田预受的手段。
自古以来的江左之地固然富庶而人烟稠密,但也因此人均土地有限而地方兼并严重,以至于大量人口只能靠寄附在豪门大户荫蔽下,以奴仆佃客部曲的身份勉强谋生。
田地一片片开垦出来,在这个过程里,那种亲手建设家园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油然而生了,加上每一户都获得了相应田地的预期,潜移默化之下就自然不乏有人心甘情愿在这里扎根。
这段时间里送过来的另一个好消息,
就是按照我预设的研究和实验方向,青州的火药厂里搞出了燃烧更快更充分,威力更大而需要分量更少的原始版双基******(如火棉与********制成的火药)配方,
虽然我知道把易燃的硝化棉浸润难挥发的********,而进行钝性塑化的大致原理,也有了批量********的产品;但是要找出最合适的配比,无论是铳药还是炮药,或又是飞火雷和手掷爆弹所需的成分比,还是需要一步步的试验和调整逐渐的摸索出来。
而最优化的配方一旦经过实战定型下来之后,这样对于现行装备的火器口径,及其使用的弹药规格又将掀起新一轮的变革和改进;
此外,根据我随身记事本上积累的提示,双基火药还可能带来了一个科技属前置的解锁,就是原始版的连发武器可行性;
因为双基火药比起原始的黑火药,或又是早期的单基硝化火药,在挥发性和燃阙点的稳定性上更胜一筹;这也意味着诸如使用弹轮的连珠铳或又是转轮大铳,因为过热和火药气泄漏意外引燃的风险,被进一步的降低了。
这样用内嵌式的底火来取代外置式的火帽,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可行性了。
这是否也意味着我可以考虑一些射速更高,简单联动式结构的转管武器了,原始手摇转管加特林的动态原理分解图,我可是在军事论坛上见过;虽然还有材料工艺层次较低,容易烧蚀枪管内壁的问题,但那已经是打了几百发上千发之后才要考虑的事情了。
如果能够通过报废一些枪管来换取对于敌人的加大杀伤和威慑力,哪有何乐而不为呢;正所谓是“不积跬步,不成千里”的军事技术发展进程。
类似的前瞻性研究还有很多地方,每个月差不多要烧掉本家至少十分之一账面上的收益;好在只要方向没有错,出成果也只是看看弯路能否走的更少一些,或长或短按部就班推进的时间问题;然后,由此在某些领域取得的效率和成本加成,或又是长远所获得持续利益和潜在的好处,就不一而述了。
只是,
在广府本家那边依旧没有足够的消息和反馈,甚至在广府那边的内线冒死送出来,关于罗氏大宅已经被毁的消息也是一样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并没有人落入那些叛军手中而已。
这时候我却接到另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消息,从广府逃出来的辛稼轩及其夫人正在梅州境内,
只是他们却又被人给困住了,因为海面上出现了叛军的战船,并且在航道上已经拦截和击沉了数艘试图逃离的船只。
虽然他们摄于港中临时在海堤上架设的炮射阵地,而在损失十几条冲岸的大阀子之后,就放弃了继续进攻的打算,但在对峙当中也等于是变相的将我派去的部队给困在了当地。
因为我派出的这些先头部队也没法杀到海上去解决他们。至少在宗泽的水师转回来之前是没有办法了。
………………………………
第1033章 澜动6
岭外,东江道的梅州境内海阳城,隶属于盐务判官的官衙里。
“真是世事艰难啊。。”
已经是官拜淮北都团练使的辛稼轩,也在妻子的膝枕上叹息着,只觉得这一辈子所叹的气都没有这时候更多;
虽然平叛的官军大军已经大举南下,并且从江西道和荆湖两线,相继突破了五岭要冲和天险;而与广府出发的叛军于连、贺、韶一带大战连场,已经无暇顾及他这边的事情了。
虽然因为当地刺史以下的长史、别驾主簿在内十余名正贰官员,都已经弃职出逃或是躲起来了;而只剩下一个武学出身却没有临阵经验的年轻州司马,再强撑着局面;以至于他在这里的职级最高,暂时担负起主持大局的责任来。
但是一想到还留在广府的龙雀园的其他家人,以及已经搅扰进入某种是非的岳父陆侍郎,就只觉得诸般的郁结而心力憔悴了。
而随着潮水一般的难民入境,从广府新逃过来的那批人更是增加了他的烦扰,他们却是仗着昔日的身份,开始拿腔作调要这个要那个,却什么都不满意的作威作福起来。
正所谓是蛤蟆跳到脚面上,纯粹是恶心人。
而潮阳大港外,徘徊在南澳岛附近的叛军水师,同样也是他的一块心病,如果不是港中他临时指挥的炮队在那里威慑着,只怕早就冲进来大肆烧杀一番了。
毕竟,根据更南边的石桥盐场、南安锡场、淡水盐场和海丰港逃过来的行船消息,那些沿海的港埠都已经被叛军以行款和犒赏为由抢劫和烧掠过,而几无幸免了。
此外他麾下仅有的七八千兵马当中,倒有大半是就地应募和征发来,对于保境安民或许有所干劲;但是要想指使他们出州作战,那就有些勉为其难了,只怕没到半路就已经跑散大半了。
至于剩下的那小半半人马,倒是既能打装备又是精良且好用的淮军精锐,大概有三营又两团;但是却是那位罗帅私下派来接应和救援他家人的特遣部队,在同出淮镇的职分和阶级下,固然可以与他在大多数情况下统一步调行事。
但在一些关键事项上,就不能指望他们能够全力以赴的听从命令。
林林种种的大小事情,千头万绪的都落在他的身上,不由有些烦扰和困惑起来。
“郎君,”
身边的陆霓却是开口说话了。
“还是在为广府的本家忧心么。。”
“我想阿翁送我们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会有这一步把。。”
“我。。。”
听到这些宽慰之言,辛稼轩不由的欲言又止,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起
“兄长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而父亲亦自有他的选择。。”
而陆霓还在自顾自的道。
“除了祈求多福之外,我就算为他们的选择去纠结和烦扰,又能改变和影响什么呢。。”
“何况我固然是陆氏女,但现在更是辛氏之妻。。自有振兴家业和延续香火的职责,”
“再说了,我所知晓的那个稼轩,可不是这般优柔寡断儿女作态的人。”
“他就算遇到再是艰难的状况,也会想办法去对应和努力的。。”
“才会和我一起筚路蓝缕的走到现今这一步。。”
“难道稍受些挫折和为难,就要愁绪消沉不起了”
“或者说,眼下的困局难道不是因为。。”
说到了这里陆霓顿了顿重新组织了下用词再道。
“郎君是不是给自己,无端背负了太多不相干的责任和事情了。。”
“或曰郎君想要凭借这些资源,有心在眼下的局面中继续做些什么呢。。”
“或者又是听了哪些人等鼓动和唆使,想好了要在这国朝定难平叛的战事中”
“发挥什么样的用处,建立起什么样的功业,好为日后的陆氏做些什么么。。”
说到这里,辛稼轩心中的问题和愁思依旧,但换了个角度之后的头脑却像是豁然开朗起来。为什么要纠结这里的一隅一地的得失,自己的基础和资源难道不是在淮镇么。
却是被眼前的这些利害关系和追捧给绊住了,居然想要拉着那些事不想干淮镇子弟一起卷入这些是非当中,还差点断送了自己的立身之基。。
就算他能够在这梅州一隅起兵,而积极响应朝廷反攻畿内又怎么样;他麾下这一点点军势相对于岭外的各路北伐大军而言,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多他不多少他也不少;难道他还要想籍此之功来闻达与君前么。
却不知,他一直想要避免的事情,不就是被留在朝中而与那些庸碌乏味的人共事,逐渐消磨了意气和志向,变得和那些他所失望的人一样和光同尘么。
现在所作所为的事情和目的,却是阴差阳错的想要自己再投到这张权势罗织起来的大网当中么。
反过来,这些担负有专门使命的淮军健儿及其任务,如果因为他的私心和坚持而有所差池的话,日后在自己的本质那里,就再也不好相见和共处了。
就算是日后有心出力保全和赎免陆氏的族人,难道不比借住在淮镇的资源和地位,在北地建立更多的功劳和成就来得更加妥当吗。
想到这里,他有些感动的看着陆霓,在这个艰难的时候给与他坚决支持和鼓励,并且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却还是自己妻子。
自己或许需要某种决断和魄力了,而不是在这里自艾自怨的无所事事,而浪费了眼下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以肃清叛党奸细为由,开始对这些人进行整肃。从中遴选中可用的力量和不可靠的群体来,再加以区别对待和处置;那些可疑的、不安分的也要坚决予以镇压和处理。
此外还有征收和抄没地方大户的资源和人手,就地充为公用之资而招募更多的人手,修缮和巩固海阳城为核心的城防。
而游曳在外的那些叛乱水师,无疑就是最好的籍口和由头。
反正那些逃难而来的显赫官人和豪门大户的存在,他们的毁誉和喜好对自己一点意义都没有,又何必格外去在意和忌讳呢。
毕竟,他并不是梅州乃至整个东江道真正意义上的父母官,对于治下地区负有不可推卸的守土之责和安民要任;而远在淮北道的百万军民和治下之地,才是他需要负责和用心的地方和职责。
因此,他最多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听天由命而尽人事的,尽可能带走那些愿意随他北上避祸的人等,至于眷恋不去或是别有想念的那些人,就只能除了自求多福之外,而毫无必要为他们在操心了。
他也没有立场和义务,为别人的职责和追求,承担后果和背书,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位努力想要挽留他,而在地方上有所作为的同校学弟。虽然对方的动机和立场非是恶意,但却严重偏离了他所追求的道路和方向。
因此在这段停留期间的目标,也由此已经变得很是单纯和明确了;在竭尽所能保住这块落脚点的同时,全力收集和寻获与罗氏本家有关的一些消息和线索。
随着新决断的令行禁止,在梅州境内造成的一系列鸡飞狗跳,和上百颗人头落地所带来突飞猛进的执行效率,在纷禄忙乱的三天之后,
就像是某种心想事成的预期一般的,终于得到了有关的消息和线索。
………………………………
第1034章 澜动7
岭南紧邻畿内的循州外海,狱门岛上依旧断断续续响彻这某种厮杀和铳炮的喧嚣声。
而层叠交错的尸体,却是已经从礁石间、浅滩上、乱石和矮树丛中,一直断断续续的铺陈到了上坡,又从堆聚了不少尸体的上坡,继续扶摇直上的延伸到山腰的位置,才消失在一片被烟熏火燎的裂隙当中。
就像是一条血色的路标,一直指向了岛上敌势最高的高台平地上。
“又败退下来了么……”
而在浪潮翻涌激荡,暗流湍急的近岸停靠的几艘大船上,有人也在用咫尺镜打量着山腰上的战况,而一边驱使这更多水军士卒和其他武装人员下船,而重新整队对着高处发起攻势。
利用陈子锟这个不死心的马前卒作为投石问路,最终还是追索上了关键目标的蛛丝马迹,最终将他们追迫围困在了这里。
狱门岛作为昔日的重犯囚地,却是四面临海而悬崖陡立,只有东南面的浅滩上,有一条沿着曲折山势裂隙而上的道路,作为唯一进出和输送的通路。
因此一被封锁住之后,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困兽之斗了。但是这种险隘而陡峭的地势,也变相妨碍了阻挠了他们在围堵住对方之后,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
只是这种围困随着久攻不下,也变得有些不安和异议起来;毕竟,别人都在抄掠沿海各地以筹功赏,为由他们在这里死伤累累的啃硬骨头,
但是来自后方的物资和兵员的补充,连同某种指令和强制要挟,让他们不得不将这场攻战继续坚持下去。
而对于另一方来说,现今这个狱门岛也不是也不是荒废破败的局面,原本废弃的牢狱建筑都被重新翻修和利用起来,而变成罗氏大宅名下一个重要的外海走私据点和早期的秘密试验场、训练地。
因此,在岛上贮存了不少待转运的货物和器械,此外还有足够支撑一个多月的存粮和其他物用,岛上还有水源和收集雨水的沟壑、水池,
因此,这些布置倒成了关键时候的保险措施了;让他们逃到岛上之后得以凭险据守下来,还得到了常驻岛的一团龙州团练,以及上千名青壮劳役的支援和护卫。短时之内是暂且不虞困顿之虑了。
正所谓是福兮祸兮祸福相依的道理,又可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就算是曾经同仇敌忾而并肩战斗的临时战友,也有不见得一直可靠和信赖的地方。
当初一时不察,在出海奔逃的船上被那些同行的另一群人给做了手脚,以至于底舱渗水慢慢的落后下来,而成为海上新出现追兵的目标;因此只能一边抢修和抽水一边想尽办法减重,好容易紧赶慢赶的行驶到这狱门岛来强行搁浅靠岸。
虽然在靠岸时烧了座船而避免落入敌方手中,但是对方显然在被还未烧毁干净的船上,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东西,而不依不饶的继续做出一副围困,和不惜代价强攻的姿态来。
这时候,就算是傻子也能瞧出其中的不对劲了,自己这边区区一路藩镇的家眷和部曲,又何须赖的对方如此不计代价的攻打和志在必得的决心呢。
但是事情到这这一步,已经没有任何寰转和解释的机会了,只能用武力来表明的残酷事实,来让对方无计可施知道知难而退或是外界的局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而在这条天然的裂隙当中,满脸烟熏火燎之色,而嘴角干裂的老螃蟹,也亲自抄刀站在前列督战,在他手上已经砍倒了三个承受不住,而试图转身逃避的老兄弟,口中还鼓舞着。
“我们长期领受罗帅的大恩大德……”
“卖力赴死就在今朝了……”
“谁敢再后退一步,就不要怪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