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成为一名团结新兵的石秀,无疑是这些饱受煎熬和等待的众人当中一员,他正握着一张猎弓躲在一堵
坍塌了大半的断墙背后,手心满是汗水的翘首以盼这空荡荡的街道。
作为北地九边重镇之一的幽州城,这里在最鼎盛和繁华的年代,曾经容纳了数十万计的人口;同样吸收了
来自周边形形色色的契丹、奚族、秣赫、室韦、新罗等等各族归化人,而成为当地的常住居民;
其中甚至不乏来自塞外草原上争斗的失败者,或是被安东诸侯所流放和驱逐的失势派系。别号“拚命三郎”石秀来自饶乐都督府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的代表;只是经过了七八世之后到他这一代,祖先的余泽已
经不剩下什么,反而让他这个家庭在街坊里背了一屁股的债。
所以身为破落到叫存身之所都被人收了去的土户,他只能流落到街头上,仗着还有几分勇力给人表演打拳
和角抵,依靠关扑、赌斗为生。因为在馆舍里表演起来十分的卖力和拼命,也由此得了这么一个诨号。
结果自从北朝覆亡之后,这幽州城里的年景也是越来越不好,虽然好几次纷争和动兵都没有过多波及到,
他们这些市井当中无隔夜粮的陡升小民,但是愿意花些小钱观看他们这些力士、健汉斗拳和角抵表演的客
人,也是逐渐绝迹了。
所以他只能跑去混粥场,然后稀里糊涂的因为这身还看得过去的百八十斤肉,就成了城中新募团结兵的一
份子了,事实上也就吃了五六天的营头饭,连基本队列阵形都没有像样排过,就被仓促拉上了这处的城中
战场了。
而他因为看起来臂长有力,而给发了一副半新不旧的猎弓权作射手之用,甚至连试射效验技能的过程都省
略了,就安排在了这处埋伏的阵地中。
随着日头的逐渐转移,早上吃了一碗满嘴沙粒苞米粥的肚子,已经再次变得有些空荡荡而偷偷叫唤起来起
来了,他不得不忍着越来越明显的饥饿感,而不停的吞着唾沫来稍缓一二,然后努力回忆着刚入军营时,每人吃饼大口喝菜粥的情景。
突然高处负责观望的鸣笛声响起,就见街头上突然传来大片奔跑的脚步声,不由的让石秀精神一振而不由自主的从侧边探头出去,就见一群人马不停蹄的飞奔过来,一边还在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着什么。
他不由一时紧张手中一滑,拉满大半的猎弓就蹿飞出去了,然后在划过一道无法预测的弧线之后,又好死不死的落在跑过来的人马当头,霎那间就正中一个而惨叫一声栽倒下去,又被淹没在了收势不住踩踏而至的无数腿脚当中。
而这一声惨叫,就像是突然拉开了某个序幕,又像是无意触发了这些预伏在街坊里,良莠不齐的兵士们紧绷的弦头,霎那间又有许多箭只紧随着石秀所涉出的额轨迹,而从各处飞射向这些奔跑而至的人马,而霎那间迎面激起了惨叫声连连。
“住手啊……”
“是自己人啊……”
“有埋伏……”
“救命……”
“快让我过去……”
“敌势追来了……”
被这一阵箭雨射蒙头的对方,几乎一边四散来躲闪和逃避着,一边叫喊连天着努力分辨着自己的身份。
然后这一耽搁之下,就在没有其他的然后了;
因为淮军整齐划一的浅灰色阵列,像是融滚的铁流一般的从街道上缓缓的推挤过来,而将这些逃避不及的残余人马,纷纷从身后排击不断着纷纷打倒在地。
然后,还没有等这些已经暴露了大部分所在的“伏兵们”,在身边将官们的喝骂和踢打下,再次搭弓上弦射出第二轮箭雨来。
从对方停下来的阵列背后,一些带着烟迹远远抛投过来的球体,就已经争相滚落弹跳在这些预设伏兵的阵地之中,然后变成此起彼伏的轰鸣和震爆声。
霎那间石秀被一股气浪重重推了一把,仰面磕在了凹凸不平的墙沿上;在失去知觉的最后一刻,他却想的是自己的潘姓小嫂子,没法再挣些吃食回去供养她了。
(本章完)
………………………………
第1228章 平卢12
幽州城内,继续向着腹心推进的大战斗,还在接二连三的发生着。
一只由白兵开路而铳军居后掩射,正在沿着街道边战斗边摸索前进的淮军,突然就停下来重新结阵起来。
然后就见交互的街口突然一阵震动呐喊,迎面推出好些捆扎大排和棉被的手推车来,那些照面攒射的铅子噗噗的打在上头,就像是泥牛入海一般毫无效果,而在车排掩护下回击的弓箭,也纷纷划出低直的弧线而落在淮军的队列当中,而制造出新的伤亡来;
显然对方吸取了面对铳兵排射的教训,而迅速拿出了这番临时的对策来。
然后这些淮军的铳兵也丝毫不见意外和慌乱,只是向着两侧如潮水分拨般散开来,顿时露出身后一门蓄势待发的炮;只听得重重彭得一声突出大片烟团和火花,对面顶上来的大排像是被重重推了一把,而向后摧折断裂开来,而露出后面茫然不知所措的身影,也被四分五裂碎块给撞倒在地。
而另一些城坊当中,在街道两侧的建筑里,则时不时溅射起大片的气浪和碎块,偶然还夹杂着血淋淋的人体和残肢,却是大都是藏匿在其中的敌人;在后续掷弹兵的重点关注下,他们不是被掷弹手投入的爆弹被炸死炸伤,就是被火油弹给熏烧出来。
而我也在开平门的城楼望台上,对照着新制作得城内布局的沙盘,一边观望着正在分段逐线推进的战事,一边关注着各支进攻势头,时不时传回来的反馈和急报。
显然,这处号称三十二里周长的城墙,还是多少对于淮军的进击和占领,造成了某种拖延和妨碍的效果;以至于位于东面北面和南面其他墙段上的守军,都有足够时间得到了消息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他们不是纷纷用各种守城的木石填塞了城墙上的甬道,就是在较为宽敞处抢修起来一段段的防垒和工事,乃至就此放弃一些不利于坚守的部分,而收缩兵力退收到防守半径更也更坚固的内城城墙一带去。
好在这幽州城被打破之后,我们所遇到的抵抗和阻力,远远不是当初在洛都城内所遭遇的那些敌人可以相比的,无论是战斗意志和决心,还是具体的训练程度和临阵经验,都明显差上了一大截。
或者是他们虽然空有余勇,却缺乏足够的组织效率和战术协同,而只能在严阵以待或是正好以暇的火器阵列面前,纷纷败下阵来或是溃不成军的结果。
一直推进了靠近中轴线的内城和牙城附近,遇到了的抵抗才一下子变得激烈起来;在层出不穷冒出来的射手和战兵的拼命阻挠与拦截之下,淮军入城之后的伤亡数量顿然第一次突破了三位数。
在这一系列战地的日常背后,也有一个新近锦上添花式的好消息;就是从蓟州的直沽寨(今天津附近)到幽州城附近潞城的水路和陆路已经基本清理完毕了;这也意味着我麾下的这支大军将直接得到来自海上,乃至淮镇控制下环渤海各州的海路支援和输送。
这样的话带来的其他好处和增益也很多;比如更多更持久的补给线和战役维持能力,
又比如,原本负责牵制和攻略营州方向的辽西藩军,就完全可以通过海陆转运和输送蛙跳到山前地区来。无论是支援正在幽州发生的战斗,还是袭扰和破坏营州的大后方,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攻势和战术,以及相应的战场主动权。 ……
而在幽州城西南暂时还被隔绝在战场之外的内城当中,也有一些人不顾战时的禁令而私聚在了一起,而听着一个慷慨激昂的声音在陈述利害关系和情弊。
“你们还要犹豫徘徊到什么时候……”
“总是等一等、忍一忍再。还要等到什么结果才肯死心啊……”
“非要等到我们什么东西和凭仗都没有了么……”
“再这么死拒下去一旦事不可为,韩忠彦那个山后人大不了一走了之……”
“尚还有顺州、慎州之地作为退路……”
“可是我们这些基业和子弟都在山前的世代将门怎办……”
“难道也要抛弃一切退过去仰仗他人鼻息么……”
“再忍下去我们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要陪着韩氏一起完球了……”
“不是被人钝刀子割肉瓜分殆尽,就是在这城墙上与敌徒耗殆尽。”
“可、、可是,,淮镇治下也不是那么好想与的……”
终于有人很有些不忿的站起来出声辩驳道。
“你怎么就知道投过去之后,就一定能的好。”
“殊不知安东那些诸侯、分藩们,今又何在呼、、”
“淮镇者亦有虎狼之志,所过之处绝少存留有地方大户与豪强之属……”
“难道投过去之后,还能继续留住我们的部曲和底盘么……”
到这里那人的语气不由变的有些热烈起来。 ”能够做个无权无势坐吃山空的富家翁,就算是老天保佑了……“ ”至少保住这幽州城之后,那个韩氏子还得得借助和倚靠我们治理地方的……“
“况且,也只有在这幽州城里叫对方晓得我们的厉害。乃至有所知难而退”
“日后才更好交涉和谈条件不是?”
他的这番辞,顿然引得一片附和与应声。
“朱公所言甚是……”
“理当是如此……”
“此言深得我心,
之前慷慨陈词的人也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头也不回的径直离开了;他叫王渊,官拜西山道护粮将兼内城巡检副使,也是一个比较资深将门的现任当主;
因为在他人口凋零的家族当中,能比他更加年长或是辈分更大的亲族,大都已经阵亡或是失踪了,所以在刚即少壮之年就继承了家族残余的资源,也背负起了振兴门楣的重任。
而这显然这是一次无果而终的私会,自己再待下去面对这些心存侥幸而冥顽不灵之人,也是徒费口舌而自取其辱的结果。
毕竟,这平卢道的诸多将门世家,世世代代的沿袭下来之后,已经很有些衰败迹象;又经过这么多事情和变乱之后,真正锐意进取或是深谋远虑之辈,都已经在战场上凋零的七七八八,
剩下的也就是一些苟且得安之辈,或是愚钝保守之徒;这才会给了并非四镇核心将门出身的韩忠彦,打破各镇轮流做主的惯例而出位当权的机会。
而眼下聚集起来这些人所代表的最后将门势力,也多数已经呈现出些积重难返,或者暮气沉沉的趋向了;所以才会被韩忠彦籍故一网打尽上层之后,就基本没了主张和合力,而只能被动的应对中一步步的任人宰割了。
现在,居然又不顾已经败坏和危亡的局势,还抱着种种侥幸与首鼠两端的心思,或是做着那日后能够卷土重来的白日美梦,自己再怎么和他们努力纠缠下去,也不过是夏虫不可语冰的结果。
而就如之前某人所言,淮镇正因为是有所虎狼之志而所图甚大,所以才对征战之地行那与众不同的酷烈之法,因此根本不介意他们这些传统惯例之下,治理地方所需要有所保留和借重的旧日蔽菽,最后也只怕这区区平卢一隅已经不足以满足其野望和宏图;
这才让他为首试图求变图存的少数人,就此动了投靠和献城的心思;主要是希望能够籍此抛弃和献出过往的一切为代价,打破这个已经在走向下坡路的形势与格局,获得在这个新兴势力和体制当中,继续谋求功业名利前程的机会。
毕竟,若是这“北平大都督府”果如其名,而有意这偌大的北国风物得话,那也意味着同样需要海纳百川式的各种人等、各方人士的投效和出力;
相比之下、继续把持一些地方上所剩无几的权益和资源,而不是主动投身到这股可能诞生新气象的时代洪流当中去;也不过是鼠目寸光之辈抱残守缺而坐以待毙的可笑结果和预期。
好吧,至少是物以稀为贵,他也可以少一些潜在的竞争者不是;虽然,缺少了这些原本可以拉拢和联结为助力的对象,让接下来的行事变得更加困难而危险了;但也让他的付出各贡献,变得更加奇货可居了不是。
他也只能如此安慰着自己,带着护兵刚刚转进一条巷子,突然就听见街上远处的大街上突然传来大片奔走的声音和叫喊。
而最终前去的方向赫然就是他们之前所聚会的场所,这不由让他霍得一惊有变成冷汗淋漓的后怕了;这个韩氏子的动作真是好快,或者他们之中有人暗为通风报信?如果不是他临时起意离场的话,只怕也无法幸免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加快脚步,却是连自己的家宅和驻地都不能回去了,甚至连他手中唯一掌握的几百名家将和部曲,都将变得不够可靠和稳妥了。
(本章完)
………………………………
第1229章 平卢13
淮北道,距离最后一波秋收入库,已经过去了好些日子了;到处都是高大林立的麦草秸秆垛子与金黄灿灿的晒场,已经成为了绵延在黄淮平原上的一道司空见惯的独特风景。
而精心筛选出来的冬小麦种子和锄碎的鸟粪石、堆硝土、骨渣骨粉混合而成的土肥,也埋入牛马大犁深深翻耕过的土地里,而开始安然入眠只等第一场大雪来过冬了。
然而,大部分地方的农人和工役,却并没有因此闲活下来,反而因为已经改名为行八路布政司的各级官府,及其相应官吏的动员和宣传之下,重新投入到新一轮修造农田水利的运动**当中去。
当然了,因为淮东和淮中地方的相对开发成熟和土地利用率近于饱和的缘故,这一次利用农闲时期所进行的大开发运动,主要转移到了靠近西面的河南诸道和淮水对岸的淮南北部地方。
当然了,这一切并不是无偿的,都是建立在强制性的例行义务之下,辅以相对有偿的额外酬劳和沿途提供食宿补助的情况,所建立起来的例行激励机制和动员体制。
因此,如果能够从高空俯瞰此时此刻的淮北大地的话,就会发现从东到西的千家万户,有无数青壮年暂时告别了妻子儿女,或是栖身的集体农场,或是得以暂离受到相对人身和活动范围限制的编管地;
纷纷抱着某种为自家多挣一笔花销,多添置几件年货、家什;或是多减免一两年编管地的观察期,或是提前结束甄别和检疫的机会,而成群结队的在四通八达的水路大道上,汇聚成一条条奔涌向前的涌流。
其组织效率和动员起来规模,甚至并不更大于为了前方作战需要,而从沿海各州组织起来输送和保障后路的战时人役,以及或长或短的临时地方征调的总数和体量。
而在这种有组织跨地域的集体人力流动之下,这场已经打了半个多月的北征平卢道战争,也似乎没有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水准和频率,带来多少变化和冲击;但是在私底下的隐隐之间,这种间接的影响和连锁反应,却又是似乎无所在的充斥在他们的日常当中。
而在徐州彭城之外,满脸失落的同州兵马使高再遇,也心情沉重的踏上南下淮水的归程。这一次前来出使和求援的任务可以说事基本宣告失败了;
他来的实在太不是时候了,因为江宁之变与朝廷决裂的淮镇,如今主力大军尽在黄河以北,而全力攻略平卢道的北朝残余;因此,既没有余力也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接受他这个昔日友军加上故旧,所带来的求援之请。
除了好吃好喝的极力接待和安置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的动静和反馈了;
虽然每天吃的都是精致可口的雕胡饭,换着花样的鸡鸭鱼羊始终不断,而不同度数的四五种酒水任饮管够;但是一想到那些还在蓝田峪一带苦苦煎熬与坚持的同袍,他就根本食不甘味而心犹如焚。
作为昔日关内节度使高宠的帐下亲信大将,他这一次冒着背离朝廷的风险和骂名,而越过多个不同归属的防区前来淮地,就是希望能够在与淮镇进行一笔大宗交易的同时,获取一师半旅的援助和协力。
哪怕只有最低限的三四千人,以淮军野战善守第一的赫赫名声和一贯表现,对于他们所据守的蓝田峪到武关一线,也不啻是令人振奋的助力和强心针。
为此,他已经得到足够的授命和暗示,比如在高宠所部现有力所能及所提供的一切基础上,可以权益行事的许出更大的尺度和下限;只可惜他所提出的交易并没有成功,而请援的任务也已经失败了。
除了可以随船带回去的半仓罐头和压缩口粮之外,他此次的淮北之行就再无别的可以收获了。失魂落魄的颓丧与绝望,就是他此刻心底的最好写照;
如果不是还有一些东西可以带回去,交给前沿正当急需的同袍们,更兼恶了与淮镇的最后一点渊源和干系,他甚至一度动过任务不成就赴死谢罪的心思。
也许就这么赶回去,和那些同袍一起慨然战死阵前,就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交代了;
毕竟,自从朝廷突然宣布那位淮镇当主涉嫌反逆,又被其奔脱回北地而公然与国朝决裂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联动,也不可避免波及到这些依旧留驻北地各镇的藩帅、守臣们。
经过这些时日的酝酿和发酵之后,由此造成的军心混乱和各种思潮遍起,已经伴随着各种传闻和谣言乱飞,极大的动摇和削弱了各地驻军的战斗意志和士气。
甚至一些军伍当中出现了人人自危的兔死狐悲情节;而在另一些地方军伍当中则出现了明显的分裂,乃至演变成为矛盾尖锐的对抗与相峙;
以至于还有一些新募未久的地方部队当中,出现了因为悲观失望和对前程茫然无措,而成建制带械逃亡和溃散的情形。
正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下,他们这些不得不尚在前方奋战的关内军将士,就似乎一下子被暂时遗忘了。
可以说,除了据守潼关的颜铁山麾下蜀军,看在昔日渊源和共事同僚的份上,曾翻山越岭的绕了老大一圈给他们送来几批或多或少的补充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后方的补充和支援了。
可以说再这么下去,就怕是关内军还未被当面之敌摧折打垮,就已经先被饿死在自己的值守上了;因此,就算是他那位将主高宠,有意效法史上的那位张中丞故事,也只能放下对朝廷的指望,而给麾下儿郎们别寻一条出路了。
他如此满肚心思和悲愤的抵达了淮水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前来时乘坐的那艘商舶已经不见了;在原有的位置上取而代之的一只规模不小的船队,而在船队的前头甚至还有一艘武装过的水轮炮船。
“这是……”
这不由让他大吃了一惊,然后才如梦呓一般的听得对面船上下来的人对他招呼道
“这算是大都督府的一点心意……”
“还请将军不要推脱和介怀……”
“我家主上有言在先……”
“就算是如今的都督府暂且无兵可用……”
“但看在贵部始终坚守在前沿的忠直勤勉份上……”
“无论如何也要想法子勉力……帮上一帮的”
“除了船上的三千只火铳和相应子药之外,还有万人份的口粮若干……”
“此外,同行的这些船只回程也不会空载……”
“若是军中有什么放心不下的牵挂和负累,都可以先送过来再说……”
“放心……”
而与此同时,在罗府后宅的内花厅里,一个身材娇小而威严满满的身影,对着前来回报的人道。
“这一切还尚在我可以权益处置的职分内……”
“只为是将来可能发生的某些事情……预先埋下一个楔子和后手而已……”
“就算那个家伙身在这里,也会赞同如是处置的……”……
而在已经本占据了大半的幽州城内,我也似有所感的突然抬起头来。
“银枪都、神威营?校节都、奋武卫?铁芦营……”
随即,我看着被成堆丢在路边的各色旗帜和鼓杖,不由叹息道
“这么说,开始与我军交手的,已经是这些平卢将门的私属部曲了么……”
“看来,另一条线上的交涉,已经失败了啊……”
这时,有一个声音为我提醒和介绍介绍到。
“这儿就是闵忠祠了……”
然后,我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一座古朴沧桑而占地广阔的建筑面前。
“乃是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二征高丽得归,于此有感将士伤亡而特地立祠为奠……”
“但直到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竣工……”
“安史之乱时,一度为逆贼安禄山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才得以恢复故名。”
“直到景福年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眼下的这处“悯忠阁”,
“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