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断的往来梁军所据有的各处城塞、据点之中。

    而在依旧一片残破而颇为清冷的洛都城内,北地四镇总管府的所在地,却是一片诡谲和沉寂的氛围。

    “端帅,如今事情已经完全不可为了”

    而王端臣面前,严襟正坐着来自广府的最新一位秘密使臣,仍旧在软硬兼施的劝说厉害。

    “为今之计还请尽快随某等上路才是。。”

    “君上的殷切之心,已是情急如火,实在不容在拖延下去了。。”

    “不然非但我等没法交代,就是君上那儿的体面也说过不去了”

    “哪怕这一路有所艰险,我辈定当竭力护得端帅的一应周全。。”

    但是,真要抛下这两万多人马和十余万收聚的地方屯民户口只身南归么?现在也终于到了他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候了,王端臣愈发叹息着却依旧摇头不说话了。

    而负责劝说他的朝廷密使,却是越发的忧急和迫切起来,都到了这个时候难道还不能坐下决断么,这还是那位在北伐当中力挽狂澜,带着一众残旅败师转战南下中流砥柱“王端帅”么;怎么在这种当断则断的事情,就这么的迟暮沉沉和做妇人态呢。

    要知道,自己然身负朝廷的使命而有破格便宜行事的权宜,但是却是不敢在这位面前拿捏和端持什么,因为他这次使命当中所代表的的身家性命前程,都已经维系在了这位的身上;

    如果未能够劝说这位一同南下归朝的话,就算是他自己能够安然归来,也是被视若临阵脱逃的重罪,身死莫赎还要株连家族的惨痛后果。

    然而,虽然有密旨在手也有身怀绝技的扈从,更有军中为之呼应的内应,但是他甚至不敢采取更加激烈一些的严词,或是比较激进的权宜手段,而只能用晓以利害的水磨功夫与之周旋。

    一方面是身在北地大军之中,行事一不小心就有覆亡之虞;另一方面则是参与和主持了两度北伐的王端臣,在那些北伐旧部当中的威望和号召力实在太高,也几乎无可动摇。以至于他一旦离开之后就再没有合适的人选,能够与强势崛起的那位淮镇之主,呈现出分庭抗礼之态了。

    因此,迅速败坏的前方局势对于这位使臣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和潜在的助力;相比已经走在无可挽回的悬崖边缘和崩坏之路上的北地局势,显然是他切身相关的身家性命更要紧一些才是。

    然而,他口中继续以为对方着想的角度和立场,不停地痛陈和分析厉害道:

    “端帅难道觉得自己留在这里,还能有所裨益和作为么。”

    “南边的朝堂和新编大军之中,才是您重整旗鼓大张拳脚的所在啊。”

    “而不是拘于这一隅一地的得失进退啊。。”

    “既然朝廷一再相招,为人臣者岂有不从之理”

    王端臣最后叹了口气,像是被他打动有所决定道。

    “只是且容我多做些准备才好。。”

    “理当如此,我这就去筹备随后事宜”

    这位使臣不由松了一口气,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来。

    “还请大帐上下,继续把好口风才是”

    对他而言只要王端臣这里一松口,军中剩下的其他人就好办多了,相信愿意放下眼下这些已经难有作为的局面,暂时远离险地而回归国朝,重获功名利禄的人还是占据了大多数的,

    这样他带回来的将帅官佐越多,日后朝廷追认的保全之功就越大,至于那些普通将士和地方百姓可能的遭遇和结果,就不再他的考虑当中;毕竟,国朝富有四海而雄踞大半天下,就算在这里有所缺失,也是为了顾全大局着想,而迫不得已的些许牺牲而已。

    在一系列名面上和私底下的交代和布置之后,王端臣最后叫来的是他最为信赖的心腹亲兵;而这位老卒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淮镇隐藏在麾下军中的代表和信使给给找出来,然后带到自己的面前进行一番权尽人事的最后交涉。

    虽然从法理和大义上说,叛徒比敌人更加可恨,但无论如何好歹是昔日协作过的友军渊源,总比那些非我族类的西军,或是北朝余孽们,更加值得尝试和努力一下。

    虽然这样做很可能给自己的仕途和军旅生涯,留下隐隐的污点和潜在的把柄;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做就轻易离开的话,他根本无法原谅和放过自己的。

    虽然已经穿上了代表使君和枢臣的金紫冠带,但他的内心还依旧残留着那个,从不肯轻易放弃部下的“王端臣”。

    。。。。。。。

    与此同时,

    夷州东南方的海面上,大片的海浪翻涌滚滚而天色阴郁,呼啸的刺骨海风吹的船帆和人身上衣衫,都不约而同的发出猎猎的拍响声。

    “左转二三点。。”

    “上抬角四寸。。”

    “打更多的海水来。。”

    “清理舱下,继续排水。。”

    “左舷二十三区需要补漏,木工,木工在哪里。。”

    “来人,快把伤者清理下去。。”

    人声鼎沸而奔忙禄禄的甲板至上,满是汗臭、烟火和血腥、烧焦的混杂气味。

    在火炉上烧红的球形铁弹,被特制的钳子架起来,放进垫好湿泥木板的炮膛,顿时蒸出一大团灰白烟气来;然后又在拉响发火绳的炮管当中轰然飞射出去,拖出一条细而白的烟迹而在远处摇曳的敌船船舷边上,一头坠溅开一大蓬细碎的水花。

    但是紧接着继续发射出去的十数枚烧红球弹,就至少四五枚没在了目标身上,只见在对面的船帮上、舷栏上还有堆聚的帆缆之间,霎那间炸裂开大蓬的碎片与迸溅开来的大团火花星点;

    然后又在这些弹着点和缺口当中,喷涌演变城轰然蔓延开来的大蓬火焰与浓烟,片刻之后在整片被点燃烧着起来的大幅风帆背景下,对方船上就如同蚁散般,已经满是开始争相跳船逃生的人影了。

    已经是南洋水师副都监的源九郎,也不由摸了摸额头上横流的汗水,只觉得脸上被崩开的木屑所伤的创口,也不是那么刺痛了。

    他们这批最早追随那位幺小姐麾下的老家臣,如今也各有际遇而前程不可限量了;因为海路往来的多年生涯和资历,他最终成为重建的南洋水师仅次于都管、副管的第三号人物。

    像是家臣兼远房族亲宇文拔都,已经成为宇文藩的藩军统带和夷州善后处置副使,。

    另一位家将兼义从首领平将门,如今也带领一支用火器武装起来的藩军,以淮上义从的身份和名义,加入到了扶桑列岛诸藩之间的南北朝征战当中,去扶助正处于劣势的南朝和东国阵营。

    这一切因为夷州发生的叛乱。

    就在淮北道发动大军攻打平卢道之前,位于夷州南方浊水溪以东的几家本地诸侯,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或是得到了什么支持和保证,居然突然举旗反乱号称要驱除窃据夷州的叛贼,替朝廷光复故土,而在南屏之地聚众两三万誓师北进,号称“五万大军”。。

    一时之间举洲震动而人心惶惶、观望者无数,就连原本淮镇直管的诸多安置地当中,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逃亡和骚动事件。

    但是随后这些僭称的讨逆军,就被宇文藩的现任统带官宇文拔都,所率领的八千藩军在浊水溪北岸上,以逸待劳的轻松伏击于半渡打个溜丢大败,而丢光了几乎所有的甲杖和辎重等物,在各自当家人的带头下星散作数路败逃回本藩去。

    但是相比这些散布在夷州大岛上负隅顽抗的叛藩残余,比较棘手的反而是这些来自还路上的援军;他们不但有足够坚固的大船提供横渡东海的运力,甚至还有南朝残余的地方水师提供护送。

    但是好在这些隶属地方水师的船只和装备,都已经是老旧不堪了,就连装载船上的火炮也是老式粗苯转向不易的前膛铁管炮,和少许用来对付人员的小口径子母炮而已;

    就算是一时在海上以数艘巡航小队,遭遇十数艘战船的以寡敌众之下,也完全不是淮镇配备的船用转轴炮架和后装长管夹膛火炮的对手,更别说在船只的坚固和操纵性上,同样也无法相提并论。

    仅仅几个照面下来,就在海上多出了数团燃烧的火堆,但是剩下的战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接着风帆和海流努力调整着航向,再次向着源九郎所在的座舰横冲直撞过来;竟然是要做出一副同归于尽或是跳帮接战的态势来。

    但是源九郎反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对方若是乘势四散败逃而走的话,自己还真不好追击下去,但是反过来纠缠下去的话,那正中他的下怀了。

    至少按照南洋水师的近期方略,在确保航路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多消灭和削弱,南朝在海面上的力量。虽然不大可能封锁江东到岭外漫长的海岸线,但是截断几条固定的北上航路还是可以轻松做到的。

    而只要这些海上输送的力量不被打断、打残的话,夷州之地产生反乱和骚动的祸患,始终是存在而屡禁不绝的。

    “稳住。。一定要稳住。。”

    “靠近,让它再靠近一些。。”

    “准备装开花弹和爆散弹。。”

    “数量有限,一定要足够抵近了再打。。”

    一些圆柱状的炮弹被抬了上来,小心翼翼的解开密封防潮的顶盖,而点燃延时的发火管再盖好压进炮膛塞上填充物,然后对着缓缓斜错着船体逼近过来的敌船,

    打在了对方尾楼下方的舵仓位置,片刻的延迟和等待之后,霎那间轰然炸裂喷溅出无数的碎片和肢体来,而在原本的位置就只剩下一个大大的豁口。

    而失去了尾舵的导流之后,这艘大型战船也像是彻底失去了对方向的控制,开始顺着惯性在海面上大者转子随波逐流起来。

    然而另一艘紧接而至的稍小敌船,也已经冲破海浪排起的大片水花,而相当靠近了源九郎的座船了,而上面子母炮所发射小型弹丸,也接二连三的击坠在船舷和甲板上,炸溅起一蓬蓬的碎片和木屑,又扫倒了好些奔走期间躲闪不及的身影。

    “准备迎击。。”

    “做好防止冲撞。。”

    在船上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中,对面端着弓弩和火铳的船兵、握持着砍刀与手斧的船工、水夫,已经随着散去的烟雾而呈现在清晰可见的距离之内了。

    而这时,位于船舷下的诸多长短炮门,却还没有来得及稍稍侧转过来,而只能靠设在甲板上的少数露天炮位来应敌了。

    只听得尾楼和船艏上准备已久的轻炮终于开始轰鸣了,首先是一波在对方头顶锥状迸射开来,将甲板上的一切都打得百孔千疮的散弹;然后是数枚击破了舱下挡板和遮护的开花弹,在炮门和舷窗里喷溅出许多血迹斑斑的碎片和血肉模糊的尸块来。

    最后,又变成敌船正中突然被撕裂。掀飞起来的甲板之下,如同小小火山喷涌一般巨大殉爆的火团和烟云,以及高高抛洒、散布开来的气浪和残片。


………………………………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章10

    刚刚过完战地风味十足的中元佳节,幽州城中还沉浸在某种后方送来的,各色猪牛羊肉、鸭鹅、月饼、糍粑、酥糖、桂花饼、芋糕等大批犒劳物资,以及诸多慰劳演出团体所带来的庆祝余韵当中。

    我也在众多参军、参谋和虞侯的协助下,盘点和总结着这段时间的进退得失。

    就在前段时间的八月初七,以得到补充和重整之后的沧州军为先再攻信都城,进而以特制的攻城炮抵近轰破了尚未修复的东胜门之后,信都守军自副留守张宗谔以下士气大溃,而大片大片的相继不战而降。

    然后八日,紧锣密鼓的分兵再破南宫城,连下团城镇、河堂镇、北名镇、新阳镇等冀州诸要冲。

    九日,沿洺水而下驱入洺州再破经城镇、南明镇,进而取巨鹿、平乡、任县、曲周诸城,而围困洺州州府永年城。

    十日,永年城破,乃分兵数路南下曲恩州大部,又下磁州而直抵黄河岸边,于黎阳津港抄的大小河船数十艘;北入赵州、刑州,逼降平定军所属诸镇。

    十一日,困相州州城安阳大邑,安利军约款请降不准乃自溃散而去;夺小吴场、临平场、鱼池场数处河津之要,自此通往河南滑州境内的通路打开了。

    十二日,各线皆无战事,唯各处地方杀寇数千至上万。

    十三日,军前的子药消耗第一次出现断档,而依旧在某种惯性下保持进攻之势,连下高邑、平棘诸城。。

    十四日,北路牛皋部在定州境内的无极县,与来自祁州境内的山后打击军会师,自此南北数路战线开始初步连成一片,而在占据的河北大部地区中,开始呈现相互呼应之势。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据说张邦昌为首的河北行台文武大部,已经先行一步退往西北面的镇州和保州方向了。

    而下一步看起来只要继续沿着黄河向南攻打,就可以打穿到卫州境内而与昔日的友军,总掌北地副总管兼洛都留守王端臣所部,做上邻居了。

    因此,除了内定的燕山北路(山后九州)之外,只要拿下蜷缩在河北西北数州之地苟延残喘的张邦昌余部,似乎又可以再在现有基础上,分设一个河北东路和一个河北西路了。

    但是目前各线攻势已经暂停下来,转入休整和补充当中,只剩下大鹏鸟的沧州军为首地方部队,和张宪的别遣打击军,分别从南向和动向对张邦昌保持压力和牵制。

    另外,还有一只由马军副都监刘厚率领的骑兵偏师,已经通过河北定州等地而进入延边的塞上草原,防止张邦昌部借道河东而出走塞外的可能性。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动用的军力和资源调拨,也只有攻打平卢道所准备的一半到三分之二,甚至有相当部分就是从平卢道攻略中转调过去的,其中甚至有一支人马,乃是从平卢道的降军和俘虏里挑选而来,由降将王渊带领冲锋陷阵在前的改造部队;

    反而是轻取了十几个州数十个县一下子多出来的大片新占领区,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梳理、整顿和经营。

    当然了这种战后的各种花销巨大,主要是体现在新占领区所采取的新政和举措的缘故。要是按照原本争霸天下的传统游戏规则,打败和歼灭了敌人的主力之后,许多地方就完全可以传缴而定,而不用再花费太多力气了;

    只要象征性的维持一点点驻军,许诺继续留用原有的官吏和让地方的豪强、大户阶层来维持原来的秩序和局面,而不是自己打乱旧有格局和现状重建一套制度和社会次序的话;那完全就可以省下大部分功夫和投入,将资源完全投入到后续的军事行动中去。

    甚至还可以得到这些投降地方势力的襄助和欢迎,而得到某种声势和资源上滚雪球一般的加成;至于这些钱粮财货人役从何处来,乃至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想法和需求,那就根本不重要了;

    反正他们已经苦苦忍受过了无数盘剥、搜刮的摧残和煎熬,不在乎这多少增加的苦难深重了,反正新统治者能够带来秩序和安定这就足够了。

    史书从来只记载这帝王将相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地方头面人物的种种故事,而不会在意这些脍炙人口的典故和段子背后,普通百姓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或又是新朝势力究竟包容和吸收了,多少旧时代的残渣和杂质,多少以尊重传统为名所沿袭下来,积弊深重的惯性和旧例。

    但是这一切显然是淮镇所带标的新生势力,所要避免和摒弃再三的东西。虽然也许在未来时光的冲击下,同样的问题依旧还会滋生和积累,但是目前能够在吸收新血和活力、自我清洁上,维持一时的活力和新血就是一时,保持一世就是一世。

    不过,虽然看起来投入相当巨大且漫长,但是规模化集团化的结果,就是运营成本大幅下降,再加上先进的管理和核算制度,能以其他眼中人亏大发的低廉成本,在淮镇体系下取得相应的成效,乃至满足相应的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足够多的利润和技术积累。

    以代表初级工业基础的煤铁复合体来说,如今淮镇治下的石炭产量,在蒸汽机械投入的加成下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光是兖州(今枣庄一代)和青州(今临淄一带)境内的月产就分别是六千万斤和六千七百万斤;

    这还不算分布在淮北境内其他地方,大大小小十几处官营矿场的煤产量,还有民间得到许可而公开经营或是私下采掘自用的规模。

    其中最常见燃料用的褐煤占了大半数,炼焦淬油用的烟煤次之,而燃烧值最高的无烟煤比例最小,主要用在各种蒸汽机机上。

    但是这些产量规模也就在这个时代看起来可观而已,相比后世解放后动则数以万吨起步的规模,只能算是国家需要清理整治的小煤窑序列了。

    当然了,虽然淮镇目前已经掌握横竖井和斜向深坑采集技术,但是目前只用在采集金银铜锡这些贵重金属上,正所谓好钢得用在刀刃上;至少在那些露天煤田和浅层矿山,都还没有完全开发利用起来之前,就根本没有必要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这些不断增加的产能除了满足工业化需要之外,民生日常上方方面的使用已经逐渐占据了大头部分;此外还有焦炭、焦油、煤蜡、沥青等衍生产品和化工原料的产能,也随之水涨船高起来。

    比如作为煤矿消耗大户而配套下的钢铁产能,也达到了日产百万斤的规模,其中只有小半数是专供民间需要而精炼过的生熟铁坯及其二次加工的制品,其他粗钢锭、特种钢等等,都被内部的军工、机械、营造(建筑)、农牧体系给消化掉了。

    当然了,虽说这些后续的长期投入巨大,这种措施不能说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和其他好处的。

    比如,这段时间就有好些人,居然乘乱跑到淮镇新占据的地盘内想要煽动民变;然后就发现那些有所能量和可以借助影响力的旧日渊源,早已经是物是人非而两眼一抹黑;

    因此,其中大多数还没有能够活动多久或是潜伏下来,很快就因在被编管起来的地方上,没能够拿出完美的身份证明或是地方上足够分量的掩护,而露出破绽和可疑形迹;不是被新移民觉得又生面孔颇为可疑,给纠举出去换赏钱,就是被肃反会监督编管地的秘密探子发现,给顺手带走询问而牵扯出更多的东西来。

    只是地盘的不断扩大之后,也带来了另外一些负面的东西和杂音,比如各种形形色色想要在政治和仕途上有所作为的投机者。

    “这又是谁人胡编乱造出来的东西啊。。”

    我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将一份看起来洋洋洒洒,足有万余字的进言书挑出来,丢到一边专门处理的筐娄里去。自从淮镇体现出有意席卷北地之态后,这都不知道是第几位想我兜售屠龙术或者相应学说理念的存在了;

    而所谓的“厘定国事”也就是定下这个政权未来的发展基调,及其长期维系下去的思想理论基础,不是个别人一时半会几句空口白牙的游说和大道理,就可以轻易决定下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更在意的在各种往南边江南诸道发散的文抄之上,正在与故朝进行南北之间的论战。主要方式是搞上一堆刊物和私下散发的揭帖,对南边的朝廷进行批判和宣传淮地的执政理念,还有所倡导和推广的北地各家新学说,以吸引那些真正想要有所作为的能人志士。

    当然了,群体内地呼声也总不能完全置之不理的;虽然过早确定“国是”这种东西,兵不符合我“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基本路线和策略;但是按照后方谜样生物提供的建议,为对应将来可能延伸出来的各种需要,而涉及到喜多科技发展方向的新历法,却是可以考虑开始搞一搞了。

    而搞出一部新历法来,不但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也是代表着某种新政权、新气象的一部分,却又没有那么敏感的多,算是某种迂回试探的手段把。虽然同样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事情,但也算是个基本的表态了。

    突然一份贴着加急火签的文书,给临时插了进来

    “来自西面河东道的紧急消息?”

    我略微惊讶了下继续看下去。

    却是例行前往黄河中游的巡曳船队给带回来的,还有来自河南都畿道的那位北地总管王端臣麾下的一个口信。

    (本章完)


………………………………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再决

    就在十多天前,龟缩在河东一隅僭称北汉******的张德坤势力,突然宣布去除自封的尊号而接受所谓西宁朝廷的招抚,就此被册封为顺义王而在太原起兵号称十万,一鼓南下连破十余关城而杀入河东道南部陕州(今三门峡市)境内;

    自从潼关一带的留后颜铁珊部数万蜀军,在腹背受敌而后方断绝之下士气大沮,又正逢西军再次来攻遂不能支,相继崩溃决然而不可收拾;最后仅有数千人在副统制贺师范带领下得以突围而出,而留后颜铁珊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