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兽医当国-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恒对于这严公公的刁难,实在是有点讨厌,忍不住反问道,“严公公,我与官家讨论这头大象的病症,与你何干?再者,官家还没有发话,你便插言质问,莫非你是要替官家治罪与我么?”

    钱恒这话一出口,赵佶的脸色也顿时阴沉下来。

    就像钱恒说的那样,自己刚要说什么,便被这严公公便打断自己的言辞,此时赵佶的心中是无比的不悦。

    那严公公刚要反驳钱恒,已经发现赵佶脸色不对的李彦,忙出声呵斥道,“严松,还不赶紧给官家赔礼谢罪?”

 0074章 赐死

    严松刚想要反驳,这会儿也发现赵佶的脸色不对劲,哪里还敢再继续,忙跪倒,“官家,是小的心急,担心这大象的病情,才会出言不逊,扰了官家的心情,小的罪该万死!”

    严松几次三番针对钱恒,赵佶的心里其实也有些纳闷。

    不过赵佶也不会为了这点事情,却追问什么。

    赵佶不打算深究,可站在钱恒身后的王平仲却上前一步,跪倒,“官家,小的王平仲有事禀报!”

    赵佶一愣,随即点头,“讲!”

    王平仲低着头,便将钱恒与严松之间的矛盾起因,详细讲述了一遍。

    讲述过程中,只听得站在一旁的那个李彦眉头紧皱,看向王平仲的眼神里,多了一丝狠戾。

    不过跟在后面的王仍,反倒露出一副愤愤不已的神色。

    最后王平仲才说道,“官家,严松之所以如此针对恒远,就是因为担心恒远治好了大象之后,会得到官家的看重,到时候他做的那些逾越之事会暴露出来,才想要趁机将恒远置于死地的!”

    王平仲说完,直接将头磕在地上,不再抬头。

    王平仲的干爹王仍,也开始在一旁帮腔,“官家,这严松视内侍的规矩于不顾,竟然私自离开皇宫后苑,去下县耀武扬威,有损官家仁义知名,恳请官家治这严松私自作乱之罪!”

    这时,严松的干爹李彦也有点稳不住了,忙出声解释道,“官家,切莫听他们一面之词,严松怎么会私自离开皇宫后苑,恳请官家明察!”

    赵佶沉吟片刻,忽然看向钱恒,“钱恒,事情因你而起,你来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钱恒这会儿想揍死王平仲的心思都有。

    钱恒本打算治好大象,就这么不声不响的离开,现在距离靖康年已经很近,时间紧迫,钱恒只想闷着头好好积累自己的资本,以应对马上就要到来的巨大危机。

    可这王平仲却忽然把这事抖落出来。

    钱恒也清楚,王平仲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把严松打死。

    如果王平仲提前跟自己招呼,钱恒绝对会阻止,不过现在既然已经把事情爆出来,钱恒也就不再顾忌那些。

    既然打,那就打死。

    想到这,钱恒道,“回禀官家,王公公所言并无半句虚假,草民家中在郓州寿张县做香皂生意,却没想到却招来冯相的下人和这位严公公的窥觑,直接赶去寿张,想要低价收购,若不是李若水李大人和赵不试赵大人为草民做主,恐怕草民家中的生意,恐怕早就被这位严公公收入私囊了!”

    赵佶的脸色当即就拉下来。

    如果只是王平仲在这里诋毁严松,赵佶顶多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的问题,可现在钱恒也如此说,赵佶就会很在意了。

    皇宫后苑的太监,可以说是赵佶最信任的人,单从童贯和杨戬的地位,也能看出来这些太监在赵佶心中的分量。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佶才受不了严松瞒着自己,偷偷到县下针对钱恒。

    想到这,赵佶的目光一凛,“严松,你可知罪?”

    只是简单一句话,赵佶便定了严松的罪过。

    严松此时哪里还敢还嘴,早就吓得哆嗦成了一个。

    而严松的那位干爹李彦,这会儿也不想因为一个御下不严的罪名牵扯进来,直接选择闭嘴,任凭严松哀求的目光望着自己,却假作没有看到。

    好一会儿,严松知道这次劫数难逃,才低声应道,“小的知罪!”

    赵佶点点头,“念你也曾付出过几分辛劳,下去领一杯酒,厚葬吧!”

    赵佶这话一出口,严松当即就吓得瘫软在地,再也站不起来。

    身旁的跟班,哪里会给严松继续留在跟前的机会,直接有两名护卫上来,将严松拖走。

    这一幕,看得钱恒心里也是一沉。

    看赵佶这模样,似乎处死一个人,就像是碾死一只蚂蚁那么轻松,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随意。

    有了这个见证,钱恒在面对赵佶的时候,更加起来几分小心。

    更何况,站在赵佶身边的李彦,看向自己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阴冷。

    钱恒知道,这次自己算是彻底得罪死了这个李彦大总管。

    不过还没等钱恒想好以后该怎么防范这李彦的敌意,赵佶便又问道,“钱恒,我且问你,这头大象的病症你能否治好?”

    钱恒点头,“回禀官家,这大象只是脖子里长了一个瘤子,想要治好,必须要开刀将这瘤子切下来,才能治好!”

    赵佶听钱恒这么说,反倒来了兴趣。

    “你居然懂得那华佗之术?”

    所谓华佗之术,便是传说中华佗才懂的使用外科手术,在大宋时期,敢开刀治病的,微乎其微,即便是乡野间有这种高手,也断然不会被庙堂中的这些人知道的。

    毕竟一旦涉及到动刀的事情,稍有不慎没能治好病人,便会牵扯到人命官司。

    也正是如此,赵佶才会对钱恒这个手术治疗手段很好奇。

    钱恒点头,“草民学过一些外科的手段,对一些特殊的症状,是可以治疗的!”

    赵佶抚掌道,“好,既然如此,那我就看看你怎么用这外科手段,来治好这头大象!”

    钱恒脸上露出一丝难色,“官家容禀,这外科手术的手段有些血腥,而且切出来的东西也是污浊之物,唯恐有损官家威仪!”

    “无妨!”

    赵佶直接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只是好奇而已,你尽管施展你的手段便是!”

    钱恒知道这事儿没法推脱,只好点头答应。

    这会儿王平仲已经安排人找来做手术用的锋利刃刀,钱恒也去库房找来配置麻醉剂的药草。亏得这大象得病期间,养象所的库房里囤积了大量的药草,钱恒才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把药物找全。

    单纯具有麻醉功效的药草并不多,而这些只能作为一个辅助,为此,钱恒专门选了一剂可用于麻醉止痛的毒草,作为主药。

    将药草碾碎,找人来按住大象,将一大盆搀了草药粉末的汤水灌了下去。

 0075章 摘除手术

    既然赵佶想看,钱恒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赵佶作为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其好奇心也是没谁的,这位几乎穷其所有,都在寻找天下奇珍异宝,对于这从未见过的事情,那好奇心根本无法抑制。

    比如现在钱恒要做的事情,赵佶之前只在典籍记载中见过,现如今钱恒要给大象做手术,赵佶又岂能错过。

    至于说被赐死的严松,赵佶早就丢到了脑后,让人找来一把椅子,坐在象所的空地前,摆出一副看戏的架势。

    麻醉用的药效并不是很强,不过对付大象却也已经足够了,大象本就是皮糙肉厚的动物,一般小伤口根本无须理会就能痊愈。

    在等到大象的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离,四条腿不断颤抖的时候,钱恒也没客气,径直上前,找准了大象脖子长了肿瘤的一侧,猛地一巴掌推过去。

    咕咚一声响,大象便重重摔在地上,即使象所里打扫的足够干净,也还是震起一波扬尘。

    钱恒手里拎着王平仲已经准备好的手术工具,径直来到近前。

    大象躺在那,已经在麻醉的药效下,一动不动。

    钱恒招呼人,在大象的脖子下面铺了一层细沙,又让人将烧开的水用木盆端过来一盆,这才将手术器具在开水里泡了泡。

    用开水消毒的条件并不算很好,不过当对于医治大象来说,却也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这刀具根本就没有用过,要说感染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的。

    其实所谓的手术器具,也就是几把铁钩,几根粗大的铜针,还有两把刀刃窄小而锋利的刀子。

    钱恒让人去准备烙铁提前烧上,这才开始进行手术。

    看着钱恒在那里准备,赵佶的眼神片刻都没离开,显然对钱恒搞出来的这一套,十分感兴趣。

    钱恒这会儿根本没有留意赵佶的模样,在准备好手术的前期工作之后,直接扯过一块干净的麻布,沾了热水,将大象脖子位置鼓起来的位置,用力擦拭了几遍。

    借着清理表皮的机会,也摸清了那个肿瘤的具体位置。

    再用一块干净的麻布,将热水盆里取出来的刀片擦拭干净,找准了位置,刀锋切在大象的皮肤上。

    第一刀,钱恒没敢下得太深,一旦切到肿瘤,有病灶汁液流出来,那这手术可就白做了。

    待到第二刀的时候,下刀就有了准头,只用刀锋轻轻扫到,便将脖子下方的肿瘤暴露出来。

    在准备给这大象动手术之前,钱恒就已经猜到,这家伙脖子下面的肿瘤,顶多就是个脂肪瘤。

    若是食道瘤之类的恶性肿瘤,这头大象刚才也不会吃的那么痛快。

    不过即便是脂肪瘤,长大到这种程度,一旦出现冲撞或者其他的刺激,很容易便会造成状况恶化,到时候凭现在的这种治疗手段,也只有等死的结果了。

    脂肪瘤一共有十来个串成了一串,其中最大的一个,比一个小孩脑袋小不了多少,剩余几个,最小的也有核桃大小。

    这会儿也没有手套之类的东西,亏得提早让王平仲帮忙准备了几段牛的肠衣膜,手上套了这肠衣膜,钱恒直接伸手,便将这串脂肪瘤提起来,手起刀落,将脂肪瘤与血肉连接的位置切断开来。

    干净利落,钱恒将那一堆脂肪瘤丢在远处,直接要过早就烧好的烙铁,一下按在用刀切过的创口位置。

    刺啦一声响,泛着血丝的肉上,冒起一股白烟。

    一股烤焦了的刺鼻气味,散发出来。

    而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的大象,似乎也因为和烙铁一烫,吃痛的弹动了几下。

    还好没有惊到,钱恒收回烙铁按进一旁的水盆里,直接将大象的皮肉按住,用穿了麻线的铜针,来回十几遭,将伤口缝住。

    收拾完这些,地上沙土里渗透的血迹并不是很多。

    等到钱恒收拾妥当站起身来,赵佶正冲着钱恒招手。

    钱恒不知道有何事,迈步来在赵佶近前,“官家有何吩咐?”

    赵佶一脸纳闷的模样,“恒远,你不是要给这大象做手术治疗么?怎么又缝起来了?”

    钱恒一阵汗颜,心里有些无语,也不知道赵佶是粗心大意,没有看清楚自己的手术过程,还是根本就是心大,没把这种手术当回事。

    不过钱恒还是解释道,“回禀官家,手术已经做完了,等过一会儿这头大象醒来,就能恢复正常了!”

    “这样就算治好了?”

    钱恒点头,“对啊!”

    赵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恒远,你这手术治疗的手段很特别啊,不知道能不能用在其他牲畜身上!”

    钱恒一笑,“回禀官家,其他牲畜如果是这种病症,自然也可以,不过这种治疗手段的难以程度,完全是依据病症的严重程度来判断的,只能说这头大象有官家恩威眷顾,所得病症还有挽救的机会!”

    钱恒不着边际的捧了一句赵佶。

    其实从钱恒的内心里,赵佶作为皇帝是不合格的。钱恒如此说,不过是为了能够跟赵佶讨要一个返回原籍备考的认可。

    钱恒这番话,也让那几名内侍太监,连忙齐声高呼,“官家恩威眷顾,大象必将很快康复!”

    赵佶此时脸上的笑容,已经绽放成一朵花。就像这大象是他治好的一样,不住的点头,“众位都平身吧!”

    听着身边几个内侍的吹捧,赵佶似乎有种快要飘飘然的感觉。

    心情大好的赵佶,目光终于转向钱恒,“恒远啊,我且问你,你想要什么赏赐啊?”

    见赵佶提到赏赐的问题,钱恒急忙谢礼,“多谢官家,草民不求什么赏赐,只要官家能允准草民回原籍参加科考,草民便已经很知足了!”

    “嗳~”

    赵佶一阵摇头,“这是哪里话来?有功就赏,我岂能让为我立下功劳的功臣心寒?”

    赵佶这话,听得钱恒心底有些发蒙,不过治好了几头大象的疾病,便会被赵佶如此欣赏看重。

    不过对于这种赏赐,钱恒犹豫了下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所谓的赏赐。

 0076章 御封修职郎

    见赵佶提到赏赐,钱恒忙谢礼,“多谢官家,草民只要官家能允准草民回原籍参加科考,草民便已经很知足了!”

    “噢?”

    赵佶听罢一阵摇头,“有功就赏,我岂能让为我立下功劳的功臣心寒?我若是没记错,你应该是钱仲阳家的子侄吧?”

    一旁的王仍忙附和道,“官家仁爱,恒远的叔祖父,便是前几年故去的太医院丞,翰林医学士,钱仲阳大人。”

    赵佶点头,“既然先祖是我大宋翰林,又立功当前,特赐封修职郎,待考取举人功名后,便可择机授予官职!”

    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钱恒便得了一个修职郎的官衔,虽说现在还没有什么实际的官职,可也相当于正九品的待遇。

    这修职郎,乃是位列大宋文官体系的第三十六阶,相当于品级的正九品,若是进士出身的话,是可以授予诸州长史、司马等官职,另,还可授予京畿县的主簿之类的官职。

    若是比较起来的话,此时钱恒的官衔,要比冯家那个寿张县主簿冯言要高一个层级。

    不过和同为修职郎的冯宇比起来,却又差了一个同进士出身的功名。或者说,那冯宇是可以授予官职的,而钱恒现在还没有被授予官职的资格。

    即使如此,钱恒也很知足了。

    虽说没能授予正式的官职,可也算是拿上了大宋官员的俸禄,这个身份,和自己之前的白身比起来,可要好用太多。更何况,这个修职郎的衔还是当今官家亲口赐封的。

    钱恒连忙施礼,“谢官家!”

    就在这时,一旁的李彦却忽然站出来说道,“官家万万不可如此行事啊!”

    听到这话,赵佶脸色就是一沉。

    李彦却没有停住,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继续道,“官家,钱恒现在连举人的功名都没有,就赐予他如此高的官衔,这可如何堵住那些士子悠悠众口啊!”

    赵佶瞪了眼李彦,“你可知道,钱恒乃是我大宋太医院丞的后人,即便是赐予他荫补也不为过,哼~”

    这次赵佶是真怒了。

    之前便因为那严松,赵佶的心里就很不痛快,还没来得及质问李彦的不察之罪,如今又跳出来质疑赵佶的赏赐。

    虽说赵佶这一任皇帝,内侍专权的状况频发,可并不代表赵佶就愿意受这些内侍摆布,更何况此时的赵佶,本就对李彦多着几分怒意。

    见到赵佶发怒,李彦哪里还敢继续说话,直接跪倒在赵佶跟前,一语不发!

    赵佶一摆手,“先把李彦带下去,好好反省去吧!”

    打发走了一脸颓败的李彦,赵佶才将目光投向身旁的王仍。

    “王仍,现差遣你为管勾尚书内省公事,辅助杨戬总掌内省事物!”

    王仍急忙跪倒谢恩,“多谢官家信赖,小的将竭尽全力辅助杨戬大人!”

    之前王仍不过内省六司的长史,距离掌管整个尚书内省的位置,还隔着好几个等级,如今却被赵佶直接提为尚书内省的副手。

    此时王仍这个管勾尚书内省公事的职务,在所有内侍太监之中,仅次于杨戬之下。

    王仍在谢恩的同时,目光也悄悄投向一旁的钱恒。

    这次能够获得如此高位,王仍最需要感激的,便是钱恒。

    钱恒并不知道赵佶差遣王仍的这个职务是个什么来头,但是看王仍这会儿的兴奋模样,也知道这家伙的职位高升了。

    王仍接替了李彦的官位,直接让丢掉职务的李彦,彻底崩溃,一屁股坐在地上,哪里还有心思再去打压钱恒。

    为了报答钱恒的恩情,王仍跪在赵佶跟前回禀道,“官家,您赐予恒远修职郎的职位,绝对是仁义之举,小的可是听说,恒远现在正准备参加乡试考取举人,恳请官家恩准恒远回原籍参加乡试的机会!”

    赵佶十分赞赏的点点头,心道,还是这王仍会说话。

    心情大好的赵佶,站起身说道,“钱恒,你且在汴京静候几日,封赏下来便可离去!”

    说罢,赵佶便在王仍的陪伴下,离开养象所。

    赵佶离开之后,养象所内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笑容,六头大象全部康复,同时,所有养象所的人,都在王平仲的带头下,从钱恒深深一躬。

    “多谢钱大人!”

    每个人的感激都带着无边诚意,毕竟钱恒治好这几头大象,也就意味着帮他们摆脱了被处置定罪的危机。

    钱恒呵呵一乐,连忙上前扶起王平仲,“王公公这是,简直折煞恒远,快快请起!”

    王平仲一脸认真道,“恒远兄弟,你这次可是救了咱家的性命,这大礼理应受得!”

    两人客气几句,王平仲才又道,“既然官家已经发话,兄弟你就好好在汴京多待几日,咱家去跟义父请个方便,这几日陪你逛逛这汴京城!”

    对于王平仲这个建议,钱恒没有拒绝,在来到汴京之后,钱恒就有心想四处看看,能有这么一位内侍公公陪同,钱恒也算是请了个向导。

    养象所内剩余的后续处置,自有他人打理,钱恒在王平仲的带领下,离开皇宫,返回住处。

    回到客栈,王平仲吩咐店家准备了一桌上好的酒席,答谢钱恒。

    席间,王平仲提醒道,“恒远兄弟,如今你被官家赏识,还赐予修职郎一职,恐怕如今冯家的子弟,也会将兄弟你视作对手,你还要多加小心才行!而且那李彦,虽然现在被官家罢免了官职,也不过是官家惩罚他而已,却并不影响李彦的地位,所以,对于李彦,兄弟你也得小心防范才行!”

    钱恒点头,赵佶对内侍太监的宠信,几乎是历代所有皇帝中最严重的一个。李彦当时也只是被勒令离开,却并没有影响到李彦的真正影响力。一旦赵佶心里的那股怒气消了,说不定什么时候,李彦就会再次被提起来。

    两人正谈论间,包房外一声高呼,“恒远,听说你帮官家把那南国来的大象治好了,还被赐封了修职郎之职?”

    来人正是邓肃邓志宏!

 0077章 名扬汴京

    此时的邓肃,心情是有些纠结的。

    想他堂堂进士及第,却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混上,钱恒这刚来汴京一天,就得了个正九品的官衔。

    而且钱恒治好大象的消息,早已经从宫里传出来,街上的酒肆茶馆里,都已经开始流传钱恒的大名。

    不过邓肃比上午钱恒见他时,收拾得要利索很多。

    钱恒也没有料到,上午刚刚见过,到晚上居然有过来寻自己。

    “志宏先生,您这是?”

    邓肃能这么急着过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情才对。

    果然,钱恒刚问完,邓肃便取出一封信来,递到钱恒手里,“恒远你且看看,是清卿兄写来让我转交你的!”

    钱恒一愣,“李大人的信?”

    自己不过刚刚离开寿张,李若水的信就跟了过来,看邓肃的模样,似乎还是个紧急情况。

    一旁的王平仲忙道,“恒远,要不要我回避一下?”

    钱恒一笑,“王公公也不是外人,等我看过信,咱们再继续!”

    钱恒这个说辞,让王平仲脸上闪过一丝喜色。

    钱恒这话,几乎就等于不把他王平仲当外人看待,连这种涉及个人**的读私信,都不避讳自己,这个举动,足以让王平仲也开始把钱恒真正当成自己人看待。

    作为皇宫内苑的内侍,王平仲在外面行走的时候,除了那几位相公和谏官之外,其他官员个个都是小心翼翼的恭维,但那种真心实意把他当自己人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如此,钱恒在王平仲心中的分量,也就重了很多。

    虽说现在钱恒还没有功名傍身,可钱恒现在才十七岁,在钱恒身上投资下注,对王平仲来说,只会有无尽的好处,却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王平仲正胡思乱想的功夫,钱恒已经把信看完。

    寿张县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的状况,钱恒的产业也没有任何不妥的动静,李若水这封信,提到的是身在登州的宗泽。

    宗泽在得了钱恒的建议之后,便不再动告老还乡的念头,闷头在登州筹备自己的力量。

    登州虽说可用的田地不多,当那些盐碱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