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兽医当国-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宋齐愈才会这么反对钱恒入太学。

    按照宋齐愈的逻辑,若是让钱恒这么一个兽医出身的武将入了太学,无形中便会拉低太学生的地位,这是宋齐愈极难容忍的事情。

    不是宋齐愈太在乎太学生的地位,实在是太学生的出身,足以影响到日后的官职升迁。

    太学三舍法创立于熙宁四年,将太学生分为三等。外舍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免解试得举人资格,同时,外舍生可以享有太学的餐饮住宿待遇,而且在一定年限和条件下,可以考入内舍。

    内舍生,以考试论前程。内舍生中考试成绩皆优者,直接得上舍生资格,同时拥有直接授予官职的资格;而内舍考试成绩中等或偏下者,同样可以考入上舍,但必须要参加省试科考,才能获得官职。

    太学生中,除了一些官宦子弟之外,大部分还是想要通过省试殿试博取声名的。

    毕竟只有拥有了殿试上官家金口钦点的进士身份,才有登顶大宋内阁相位的机会和可能。

    见宋齐愈不止不肯松口,耿延禧却哈哈笑了起来,“宋大人,你以为你拒绝,钱恒远就无法进入太学了么?要知道,钱恒远可是得了官家钦点来我们太学的,莫非你还要抗旨不成?”

    耿延禧最后一句话,直接让宋齐愈哑火。

    对啊,自己再怎么不情愿,却又怎么可能反驳官家的旨意。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宋齐愈极不心甘的哼了声,“耿大人,那钱恒,凭他的身份,就算是进医学,都要费一番功夫才有可能,想要一个兽医进我太学就读,我们需要仔细斟酌一番,可否让其入太学的外舍!”

    耿延禧冷笑了声,“宋大人,官家旨意明言,要让钱恒远参加本次省试的,莫非你以为,外舍生有直接参加省试的资格?”

    “难不成直接让他入中舍?”

    宋齐愈十分不甘的皱起眉头。

    耿延禧哼了声,“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中舍生也没有直接参加省试的资格吧?莫非宋大人还想借机违抗官家旨意不成?”

    宋齐愈一声冷笑,“耿大人莫非忘记了?三日后,便是中舍生的考试,若是这钱恒远有能力,大可在这次考试中一展身手!”

    耿延禧一皱眉,心里明白宋齐愈的想法。

    钱恒入了太学中舍,而中舍生的考试之后,只要进入上舍,哪怕是最差等的上舍生,都有资格直接参加省试。

    宋齐愈自然不敢明着违抗官家要钱恒入太学的旨意,更不能阻止钱恒参加省试。可是却能够通过这次中舍生的考试,给钱恒点颜色看看,若是钱恒没有什么本事,考个上舍的最后一名,又能让钱恒丢人,又不违背官家的旨意。

    这,才是宋齐愈的目的所在。

    也就在这时,有人进来通报,钱恒到了。

 0178章 太学不太平

    听到有人报钱恒到来,耿延禧和宋齐愈两人,顿时停止了争论。

    别看这两位这么讨论钱恒,可真要论起两人的品级来,却要比钱恒差了好几个层次。

    严格上说,耿延禧和宋齐愈的官职,乃是太学学录的职位,按照实际的品级来算,只是个从九品的官职。

    只不过,在太学中,却不能只按照品级来判断各自的权力。

    一个从九品的太学官员,完全可以决定太学生的前途命运,单一个外舍内舍的区别,就能够让一个太学生多蹉跎好几年。

    刚才耿延禧和宋齐愈,也正是为了把钱恒放在哪个舍而争论不休。

    现在钱恒到了,两人也就没有再谈论这个,至少宋齐愈也说了,只是给钱恒一个中舍生的身份,只要三日后的中舍考试过了,照样不还是一个上舍生的身份么?

    至于说不给钱恒内舍生的身份,宋齐愈还没有那个胆量敢忤逆当今官家的旨意。宋齐愈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借着自己手上这点小权力,为难以下钱恒而已。

    只是鉴于钱恒的品级,两人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可是真等钱恒到了,两人也不敢明着给钱恒来这种下马威,当即携手一起迎了出来。

    “钱大人!下官宋齐愈跟您见礼了!”

    “卑职耿延禧,见过钱大人!”

    两人同时躬身施礼,见过钱恒。

    钱恒微微颔首,伸手搀扶,“两位学官请起,学生这才来太学报名,还不知该走什么手续,还请两位学官教我!”

    两人对视了一眼,没等耿延禧说话,宋齐愈便咳了声,“钱大人,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钱恒一笑,“宋大人请讲!”

    宋齐愈道:“是这样,三日后便是中舍入上舍的考试,而钱大人毕竟有游骑将军的武官衔在身,如果直接入上舍,或许会有部分上舍生心生不服,所以下官建议钱大人先入中舍,待三日后考入上舍便是,也能让那些上舍生知晓大人的学问!”

    钱恒就这么看着宋齐愈在这里给自己解释,脸上带着满满的笑意。心中,却对这宋齐愈多了几分警觉。

    钱恒既然来汴京混,又怎么可能不询问邓肃和陈东他们,作为太学的老资格,两人的经验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当初在登州时候,钱恒就没少跟陈东和邓肃聊他们在太学中的经历。

    所以,太学里的规矩,钱恒门儿清。

    现在宋齐愈这么一说,钱恒就知道,这家伙是想通过让自己先入中舍,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瞧瞧。

    至于说考不上上舍生,钱恒自己都没想过那些,当时在殿上,当今官家赵佶都下了旨意,保证自己可以参加这次科举,眼前这两位,又怎么敢违背当今官家的旨意?

    不过宋齐愈搞出来的这个小心思,倒是能看出来,这家伙也有几分手段。

    钱恒暗叹,看来这太学里也不太平呢!

    宋齐愈这么说着,见钱恒一直没有反应,宋齐愈忽然止住继续说下去的念头,“敢问钱大人,下官这安排和否妥当?若是不妥,下官马上去安排您进上舍!”

    钱恒一摆手,“算了,中舍又如何?就像宋大人所言,总要让那些上舍生心服口服才好!在此,钱某还要多谢宋大人的关照呢!”

    钱恒这么一说,宋齐愈反倒多了几分警觉。

    任何一个能够进入太学的学生,哪一个不想直接入上舍?经过宋齐愈的手,不知道录入了多少官宦子弟入舍,可从来没见过钱恒这种舍弃进入上舍机会,选择进中舍的主儿。

    意识到这一点,宋齐愈哪里还有心思继续说,忙告罪道:“如此,我就先去帮钱大人您办那入学的手续!”

    宋齐愈找了个理由,便直接告辞离开房内。

    只剩下钱恒和耿延禧之后,钱恒才笑着问道,“耿大人,有话请讲吧!”

    就刚才,耿延禧一个劲儿的给钱恒使眼色,脸上的神色都急得不行了,甚至恨不得直接跳出来跟宋齐愈争辩的模样。

    钱恒这么一说,耿延禧一声叹息,“钱大人,您不该答应宋齐愈的安排啊!”

    “怎么说?”

    钱恒问了声。

    耿延禧道,“您可是我们武将的荣耀,您带兵冲入西夏大营,将李良辅的人头带回来,太给咱们将门长脸了,下官就担心,若是您在中舍入上舍的考试中,考不出个好成绩,虽说不影响您进上舍,可面上总会受人诟病,到时候风闻就会受到影响,对您就是坏事了!”

    钱恒知道这太学中不太平,可是也没想到其中居然有这么复杂的门道。

    不过对于耿延禧的担心,钱恒倒没有太在意过,有陈东和邓肃的提醒,加上自己也跟着演山先生没少琢磨科考的门道,再有张叔夜和李若水几位的帮衬,对于科考的事情,钱恒还真没担心过。

    但是对于耿延禧的身份,钱恒倒是很感兴趣。

    “耿大人,但不知你是哪家将门?”

    “家父耿希道,现为太子詹事!”

    耿延禧忙答道。

    耿希道?

    钱恒只是一愣,瞬间想起来这位耿希道是谁。

    耿南仲,南北宋期间有名的主和派,曾任过转运使一职,后入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之前担任转运使之时,便曾掌管地方厢军事务,或许这才是耿延禧视自己为将门的一个由头。

    不过钱恒可不以为耿延禧会真把自己当将门之后,单凭这家伙跑到太学担任这个小小的学录一职,也知道这家伙抱得心思,依然是想要混个文职出身,从而拔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原来是耿老大人家公子,当初耿大人任户部员外郎一职,声名天下,钱某也钦佩不已!想来耿大人也会如老大人一般,位极人臣的!”

    带着将门子弟名头的耿延禧,听钱恒这么一说,心中大爽,脸上的笑容都抑制不住,“哪里哪里,我可没有我父亲的文采,倒是钱大人,以后可要多多帮衬下官才好!”

    毕竟钱恒从五品的品级在这摆着,更何况还有个爵位在身,无论是哪一点,都不是他耿延禧所能比拟的。

    正说话间,门外一声咳嗽,“耿大人,钱大人在这里么?”

    钱恒一愣,耿延禧小声解释了一句,“钱大人,秦学正来了!”

 0179章 秦桧示好

    “秦会之,太学学正秦大人!”

    耿延禧又解释了一句,才冲门外招呼道:“秦大人,我正陪着钱大人闲聊,您请进!”

    耿延禧说着,一挑帘笼,将刚走到门口的这位秦大人,让进屋来。

    这会儿,钱恒也反应过来,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千古第一奸臣秦桧,秦会之。

    实在是这秦桧太有名了,不怪钱恒在意,要说这南北宋之交最有名的两个人,一个是抗金英雄岳飞,另一个就要数这位大奸臣秦桧秦会之了。

    至于说史书上的记载,有几分真假,钱恒并不关心,但还是很想见识一下这位千古大奸臣的风采。

    这会儿,秦桧已经进门来。

    太学学正,不过是正八品的官职,所以秦桧一进门,就冲钱恒深深一躬。

    “学生见过钱大人!”

    钱恒一愣,连忙伸手搀扶。

    “不敢,秦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钱某现在刚入太学中舍,当不得您这声学生的自称!”

    秦桧借着钱恒的搀扶,站直身子,脸色却微微有些发黑,扭头问耿延禧,“耿大人,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把钱大人安排进中舍,难不成把官家的旨意当成了耳旁风不成?”

    耿延禧哪里会放弃这种打压宋齐愈的机会,马上就把刚才的事情,连汤带水的给秦桧讲了一遍。

    秦桧一脸怒气,再次给钱恒深施一礼,“钱大人,实在是学生御下不严,扰了大人您的威严,我这就安排,将您安排进上舍,什么狗屁关照别人的想法,咱就进这上舍了,我倒要看看,谁敢质疑!”

    这秦桧一进来,就不断给自己示好,钱恒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弄清楚秦桧所图。

    不过钱恒也不能看着秦桧真得去帮自己讨回所谓的公道,一把拉住秦桧衣袖,“秦大人,不必如此,既然宋大人要我参加一次舍考,那考一次又何妨!”

    秦桧见钱恒如此自信,脸上满是赞赏之意,“这个我自然相信,钱大人乃是演山先生高徒,又岂能是学生所能比拟的,以后若有用到学生的地方,钱大人尽管吩咐,桧必当倾力而为!”

    能自称一个桧字,足以证明秦桧在钱恒跟前的谦卑姿态。

    秦桧虽然一直没有表示自己为什么自称学生这个缘由,可钱恒多少也能猜到,既然秦桧能主动提及自己是演山先生的高徒,想来秦桧不知道从那一股关系,能牵扯到黄裳身上,毕竟黄裳的地位和辈分太高了,很多较早的门下弟子,如今都已经作古离世。

    如今当朝有不少身居高位的大员,都是黄裳的弟子,要说秦桧是黄裳的孙辈,倒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对于秦桧的人生履历,钱恒多少也算了解过一些。

    最初时候,秦桧倒也算是个铮铮铁骨的士子,只是被金国俘虏再逃回来之后,便转了性子,这其中有什么门道,钱恒不得而知,不过看眼前秦桧的表现,便知道,这家伙也是个见风使舵的性子,至于说与家与国的忠心,钱恒还不敢断言。

    “如此,既然钱大人已经来了,那学生便带着您先去学舍看看,也好熟悉下这里的环境!”

    秦桧十分热情说道。

    钱恒一笑,“秦大人,您这一口一个学生,听起来有点不适应,还是称呼大人,或者称呼我名字吧!”

    秦桧先是摇头,才又说道:“辈分乱不得的,既然钱大人这么说,那下官就放肆些了!”

    这会儿,耿延禧没有再跟在钱恒和秦桧身后,不知道去了哪里。

    秦桧陪着钱恒,在太学的院子里,将外舍,内舍,和上舍的书堂和宿舍,一一指给钱恒,好让钱恒熟悉。

    当然,秦桧也知道,钱恒肯定不会在学舍里面住宿,充其量也就是没话找话罢了。

    转过了一遍,往回走的途中,秦桧才忽然问起来,“钱大人,学生有件事一直都很好奇,还请钱大人解惑!”

    钱恒愣了下,“会之请讲!”

    这会儿,秦桧已经说服钱恒,称他的字就可以,钱恒才会对秦桧有一个会之的称呼。

    秦桧微微欠身,“学生听闻,钱大人您带着一百兵士冲入西夏大营,将那西夏大将军李良辅的人头砍回来,但不知这传闻是真是假,还请大人明白告知!”

    如果是一般人,质疑自己这件事的真伪,钱恒还真不怎么在意。

    但秦桧这么一问,倒让钱恒多了几分好奇,“我能知道你问这个事情的目的么?”

    钱恒笑眯眯的望着秦桧,眼神里满是期待。

    秦桧倒也不惧钱恒询问的眼神,只是神色越发谨慎,“其实学生也曾想过如何对付西夏,所以对大人您这个事情十分在意,当然,学生没有质疑大人的意思,只是想了解一下更多细节上的事情!”

    “你一直在关注西夏的事情?”

    钱恒越发好奇起来。

    秦桧点头,“实不相瞒,学生以为,西夏或许是我们能够制衡北方胡虏的最好方略,所以,学生对西夏那边很感兴趣!”

    秦桧这么一说,钱恒顿时来了兴趣。

    “会之,一会儿有什么安排?”

    秦桧愣了下,“学生没什么安排,大人有何吩咐?”

    “走,随我一起出去走走,顺便一起吃顿酒饭!”

    钱恒说完,也没有继续转太学的心思。

    秦桧也有点明白钱恒的意思,当然不会反对这个事情。

    两人刚走到太学大门口,宋齐愈和耿延禧,正等在大门口,见钱恒过来,宋齐愈忙走上来,把手里的文书递上来。

    “钱大人,这是您入学中舍的凭证,还有参加入上舍考试的凭证,您收好!”

    钱恒接过凭证,冲宋齐愈微微一笑,“那就谢谢宋大人了!”

    说完,钱恒便直接和秦桧一起,离开了太学,顺着街道一路朝汴梁城的正街走去。

    身后,宋齐愈和耿延禧对视了一眼,心里有点发虚,“这位爷是什么情况,怎么跟秦学正如此熟络?”

    耿延禧心里有点幸灾乐祸的应付道:“宋大人,没必要这么在意,秦大人也是听说钱大人曾孤胆闯西夏大营,对钱大人有些钦佩而已!”

    关于更多,耿延禧没有多说,便扭头离开。

    而此时,秦桧正陪着钱恒,走过一道石桥。

    汴梁城内,河道遍地,期间桥梁也便修了很多。

    站在桥上,钱恒忽然问了一句,“会之,这汴梁城曾经遭遇过多少次水患?”

 0180章 论策

    秦桧根本没有料到钱恒有此一问,也不过是愣了下神的功夫,便答道,“水患,自当以决口之患最重,自我朝太祖以来,至今日,有记载的严重决口五十五次,其中,开封府境内,曾遭遇过两次决口水患,不过这水患对汴京城内并无大碍,反倒周边的灾民无数,让城内变得糟乱难治!”

    钱恒没想到秦桧对历年来的水患数据如此在意,今年是宣和三年,若是没有记错,本年这次黄河决口,洪水所造成的水患,已经波及汴京,甚至城内诸多河道都涨水极多,导致人心惶惶。

    只是这个记载,钱恒并没有确定的记忆,也只是影影绰绰有那么点印象而已。钱恒也没再这方面纠结,话锋再次一转,“会之,我有一事请教!”

    秦桧忙说道:“大人您请讲,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钱恒一笑,“你只管挑着你觉得可以说的说就行,刚才我也是看到这城内河道的水略显枯竭,才会有此一问,如今是初春,自然不会有水患出现,可你有没有留一个,近些年的水患似乎越发频繁了些!”

    当初钱恒初到东平府寿张县的时候,为了适应大宋的生活习俗,没少翻阅当地的县志之类史料,其中就有所发现,距离寿张县不远处的梁山泊,就是黄河决口改道造成的水域,不仅如此,每隔几年,黄河便会泛滥决口一次,甚至一些严重的年份,一年都要几次决口。

    钱恒这话一问出来,秦桧的脸色变了。

    秦桧本就是个墙头草两边倒的主儿,虽说也有些关于自己的坚持,可这些相对于自己的官位和性命来说,秦桧更喜欢做那种趋利避害的事儿。

    今天钱恒忽然抛出这么大一个问题,直接让秦桧心里有点发虚。

    黄河连年决堤,年年水患的奏报不断,尤其是对于最近二十年来,河灾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来一次。

    尤其是在黄河水泛滥的同时,朝廷每年都要放出大比的银钱,用来支持修葺改善这黄河的现状,清淤,固堤,每年派拨出来的银钱,数以百万计。

    可下了这么大功夫,这河道清淤和固堤的工程,甚至赶到汛期到了之后,都没法完工。

    尤其是这其中的大部分钱财,经过层层过手克扣,等事情落在最一线的工匠身上时,剩下的没有多少资金,也就更没有钱买好材料。导致这河堤质量极差,稍微有一点风雨,便会引发黄河决口的事情。

    所以,一提到修河清淤的事情,其背后所带出来的问题,简直就让人心酸。

    此时的秦桧,还不敢直接确认,稍微遮着点,小声回驳钱恒,“钱大人,您莫非是从当今官家哪里领了修河的旨意?”

    钱恒说了声:“莫要打岔,修什么河?官家怎么可能让我参与修河?我只是想让你也看看,当下的时局,并非像表面上看着这么好,尤其是群强环伺,我大宋所要面临的危机太多,所以我才担心!”

    钱恒就这么直接抛出来一个让很多人都不敢接的话题出来,要说议论国策,这个说的有点大,但所说所讲,确实是在替大宋的未来担心。

    秦桧作为南北宋交接之际最强的大奸臣,单冲秦桧能够做到名扬历史,就知道这家伙不简单。

    刚才秦桧的对答,也是有来有往,头脑思路十分清晰。

    所以钱恒很想看看秦桧对现状的看法如何。

    秦桧朝周围看了一眼,见周围行人没人留意自己,秦桧这才叹了口气,“钱大人,我大宋若在如此下去,将命不久已!”

    秦桧说的很隐晦,暗地里言明,这位当今的官家,若不再继续折腾,恐怕当今这位爷,是活不了多久了。

    作为一个从未来过来的人,钱恒当然不会在意秦桧说的话,要知道,当今官家赵佶,后来被金人掳走到塞北寒地,而且还坚忍不拔的活了很多年。

    “那你可要治国安邦的良方?”

    钱恒最后问了一句。

    秦桧满面苦笑,“钱大人,哪里有那么容易?要说治国良方,桧并没有多少把握,不过我曾在睡觉前,多次琢磨,若想要大宋能够抵御住金辽的屠戮,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秦桧怎么都没想到过,会在钱恒跟前论治国之策。

    黄河泛滥,民不聊生,这些秦桧都亲眼见过,更有那卖儿卖女者,食不果腹者,不计其数。

    尤其是江南诸地,方腊举起造反,所言的罪状,便是当今官家赵佶四处搜刮奇珍异石的结果。当然,其中也少不了那应奉局的为虎作伥,可归根到底,还是朝堂治国无方的缘故。

    只不过这些,秦桧不敢说,也不能说。

    千百年来的忠诚仁义之词的连番教诲,忠君报国的思维模式,早就深深的刻在骨子里。

    所以现在秦桧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可以让大宋再次变得强大的门路。

    只是这些年来,秦桧就这么被搁置在太学之中担任学正一职,心中不免有些不忿。

    堂堂进士,却一直在太学之中蹉跎,这让心怀壮志的秦桧,十分不甘。

    后来当听到了钱恒带人冲击西夏大营,夺取西夏大将首级的豪情壮举之后,秦桧心中也是羡慕不已。

    大宋兵丁羸弱,秦桧心里都十分明白,可是钱恒能够带着一百人冲入西夏军营,把对方将军的首级摘回来,虽然很多人都在怀疑,钱恒带的人可能要多得多。

    可是再多,也只能有两三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