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送去新的驻防士兵,顺带着还送去了相当数量的草料、食物、棉衣、煤炭、烈酒等物资。

但同时也带回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情报。去年夏天才分配到那里的那数百名俄罗斯俘虏和八旗劳改犯,最终只活下来一半。这个冬天并不比往年寒冷,陈汉方面也给了他们足够的食物,可繁重的劳役、苦寒的气候还让将近三百名‘身体瘦弱’的俄罗斯人和旗人劳改犯死在了黑龙江畔。

其实只要对比下气候相较黑龙江畔一点也不暖和的库页岛,那里发配的俄军俘虏和旗人劳改犯第一年的大概死亡率只在10%—15%左右,这就能看出来领导人的重要了。

当然,库页岛劳改犯们的居住环境比外东北的优越,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

但那些俄罗斯人和旗人死了也就死了,怪的只能是他们底子弱,而不能把这当成出发劳改营负责人的借口,不然会引发内部矛盾的。

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虽然远远超出了劳改营的正当死亡率,但外东北跟内地完全不一样,外东北是不设‘正当死亡率’的。这里的气候跟内地有太大的不同,所以,劳改营在一个冬天后就算时光了,那也不是罪证。

在气候苦寒的外东北,劳改营的管理也变得粗放了起来。在这里,劳改营的负责人才是真正的主宰!

当然,如果你熬过了第一年,那么基本上就算初步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了,再加上个个劳动工地的条件肯定一年比着一年更好,保不准第二年冬天,医疗室都会有了。劳改犯们的死亡率会直线下降!

一句话,越是生活条件好,城市设施完善,居住条件有保障的地方,死亡率就越低。

因为后者在寒冷的冬季里能够有力保障了移民和劳改犯们的生活。

国防军最早进入黑龙江的时候,不仅移民有冻死的状况发生,连驻军士兵都有冻死冻死的事件出现。所以,这个地方的冬季生活是离不开煤炭、木头的,夏天的时候靠驮马和船只运输,冬天的时候靠雪橇和河道冰车运输,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从内地来到这儿的移民,不经过三五年的煎熬,冬季里真的是一步都不想迈出村落。这儿的冬天,真的是猫冬。居民们但凡外出,都必然穿的跟狗熊一样厚厚。

外东北森林资源丰富,伐木场那是遍地都是,还有采石场,或者是搂到了煤矿啥的,这些矿场的主力军都是俄军战俘和八旗劳改犯。同时呢,这些地方即便是冬天里也不会停止。

欧洲的老毛子应该是很熟悉在冬季里干活的,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差不多也是如此。他们在其他季节要为自己的农田忙活、要为自己的牲畜准备过冬的干草,因此他们只有冬天才能有时间出来赚一些现金收入,渠道主要就是采矿——西伯利亚有很多的金矿,还有伐木业、捕猎和鞣制皮革,也便于在开春后有足够的现金缴纳给如狼似虎的税务官们。

这其中很多是户外工作,即便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依然要干活。原时空位面,就有不少被流放的俄罗斯文学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通过文学作品讲述了俄国农奴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艰难开拓史。

当然了,这一‘生活规律’也早早的被内地的移民和少许原住民们所学习。

就比如临海的港口,比如说海参崴,很多的人都在抓紧时间用碱开始鞣制皮革。皮革主要是野羊皮,间或夹杂着少量的虎皮、貂皮、狐狸皮、狼皮、熊皮、鹿皮等名贵皮毛。

这些人就是在为皮毛公司所工作的。

俄国人被从东西伯利亚清除了,这儿的皮毛资源就全成了中国的了。虽然中国的‘猎人部队’在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维持着了某个数据线上,但很显然,一二十年的发展,却在外东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线有猎人打猎,第二线就有皮毛野货收购站,从收购站运出来的皮毛就被送到了下方的附属企业进行急加工,然后鞣制好的皮毛就直接送到皮毛公司的销售部。

其中质量极佳的皮毛被着重挑选出来,其余的皮毛就大批量的进入市场了。

说真的,现在活跃在外东北的皮毛公司,相当一部分公司自己就搞了一个服饰公司,剩下的那部分也都是跟国内的成衣企业有着亲密的合作。

像最开始的时候,纯粹是买皮毛,那效益被剥削的太多了。

如今向皮毛公司的收货站出售各种皮毛、腌肉、兽脂,还有野山货,已经成了外东北地区居民在冬季里的一项重要收入了。皮毛公司的大爷们将锋利剥皮刀、火枪火药、箭矢、药品、盐巴和纯碱赊销给当地的居民,尤其是有着打猎传统的达斡尔人、鄂伦春人和布里亚特人,然后让他们用鞣制好的皮革、腌好的咸肉以及动物脂肪、野山货来抵账。若是出售的货物还有盈余,那么皮毛公司人还会强烈建议他们购买一些皮、棉鞋、皮、棉衣、烈酒、烟丝、蔗糖之类的小玩意儿,尽可能的回收他们手头的剩余现金。

当然了,你若想要快速致富,为皮毛公司‘当兵打仗’绝对是不二选择。

外东北的移民都把‘探险队’当成军队,皮毛公司或是矿产公司的探险队也的确有危险。但有危险就有收获,君不见那些出外‘征战’归来的勇士们,哪个不是腰间鼓鼓的、财大气粗的?

手中的钞票都是一摞一摞的,那吃的已经不是大块大块的蔗糖,而是味道更好的奶糖和巧克力;抽的也不再是烟袋锅子,而是一包包的卷烟;喝的也不再是地瓜烧,而是更够劲还不上头的烈酒;穿的也不再是臣笨的棉衣棉裤,而是轻便暖和的皮衣皮裤。看到了什么好东西,是说买就买,不但自己吃穿享用了,家人都跟着一同富贵了。

可是这些年,进探险队发财的例子很多,探险队全军覆没的传闻也时不时的就有传出。

东西伯利亚太大太大了。

也亏得这些年八旗的残余已经给肃清个差不多了,之前一度兴盛红火的土匪也在无声无息中不见了踪影,不然这探险队的危险会更大。

只不过老毛子留下的地图是不能全信的,内阁也好,大都督府也好,都要让人去走一遭的。这也就是探险队成风的最大原因,很多皮毛公司和矿产公司都是内阁和大都督府在背后支持的。

而且祥州被陈汉占据已经那么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探索个差不多了,陈汉的目光已经向着加拿大的内陆地区延伸了。这又是需要探险队来打先锋,而且探险队说要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当地稀少的土着,还有大陆另一边的英国人。

欧洲人虽然没办法在加拿大的内陆地区长时间生存,可他们却早在许多年前就派出了一支支探险队,画下了很多很多的地图。

如果中国正式进入加拿大的内陆地区,那真的是有可能跟英国人装上的。到时候迎接彼此的是友好的相逢,还是枪林弹雨,就很难说了。

中国人很恋家的,哪怕是刚刚迁移不过十来年的’家’,那也是‘家’。对比起来倒是这儿的原住民们更向往金钱。他们对于外东北的故乡没有太多的留恋之情,毕竟他们是出去‘工作’,而不是移民。

是的,不少外东北的土着都被国防军招募了过去。

这些人能去,那全都是经受过严格的考研的。不仅顶寒耐冻,还一个个都有一手野外生存的技巧,其中很多人都是部落里优秀的猎人。

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什么都没有,都能在大雪冰封的山岭树林里生活上三五七八天的。

这样的人,国防军和外东北的地方政府,费尽心思也才寻摸到了二百多人。

是的,一共才二百多人。这里头的很多人还都是皮毛公司的金牌猎人。

二百多人看起来不少,但顶多也就是十来个探险队。对于这些人来说,探险队的威胁比起在东西伯利亚当猎人,也高不了太多。到哪不是一样的赚钱?

而只要手中有钱,他们就能住进暖暖和和的房子,穿上暖暖和和的衣服,过上不愁吃喝,顿顿有酒有肉的好日子,好生活。他们还能拿着钞票去找女人,甚至去卖他一个白种女人。那样的日子,无疑就是天堂了。他们才不管是在什么新大陆、旧大陆哩,也不管究竟距离有多么的远,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只关心实际落到手中的利益。

第八百九十一章 中棒友好靠日本,中日友好靠棒棒

刘文紧了紧自己身上的皮衣,在内卫部队的簇拥护卫下登上了釜山港的码头。

他的职务早就是文教部侍郎,在陈汉官场也可说得上是一个角色,可他这次来安东是担负有皇命的。

半个月后就是朝鲜的先王后金氏的四十岁大寿了。

刘文现在充当的是一个宾客的角色。

自从朝鲜亡国,金氏就离开了汉城,也没有返回清风居住,而是带着仆人来到了釜山,一直避居于釜山的金井山麓,与梵鱼寺比邻而居。

安东政府常年派出兵力给金井山站岗。没有办法,朝鲜灭亡之后,其上其下孕育着一股暗中涌动的反抗浪潮,虽然这股力量不是很大,但也是反抗组织不是?金氏是朝鲜最后的君王李担恼畹{已经被陈汉正式定下庙号正宗,谥号武烈大王,在朝鲜民间是很有些影响力的。

因为在满清入侵朝鲜之际,李担恢薄芏贰诘谝幌叩模摇馈谡匠≈小悦窦涫侨绱诵摹W懿荒芩凳谴虬芰苏蹋患怂啦患桑�

金氏作为李担囊沛祝绻凰刀耍镜搅四暇┑亩粤⒚妫嵌杂诔潞和滩⒊实拇笠悼珊苁怯凶璋�

索性这些年金氏一直很安分守己。

一直在金井山隐居不出。

今年适逢金氏的四十岁大寿,金氏作为朝鲜安定局面的’维稳重心人物’,尤其是有着王妃的待遇,他男人都武烈大王了,金氏自然也是正牌的,被陈汉承认的王妃。

所以南京派出刘文来‘慰问’,规格是高了一些,但也不是全然不着调。

何况刘文也需要出来避一避风头,谁都知道他这一辈子就道眼下这个地步了。文教部大当家的位置,怎么轮也轮不到他的头上,虽然他能掌握着一部分实权,比如说划分的越发细致的新闻总署、出版署等。但越是如此,刘文的‘仕途’天花板就越稳固。同时他头上皇室的招牌就越显眼,越明亮。

人家刘文是已经蹦跶到头了,可人家早十几年前就蹦跶到头了,人家在文教部埋头奋斗了二十年啊。下一任文教部老大不管是谁,都不能忽视了他这个大山头。

人家这副手当得,正牌一把手都必须要重视。

且今年可是承天二十年啊,内阁大长老是要退入资政院了,资政院的大BOSS归位,也可以视为国家资政院正式成立的标志。虽然柳德昭的权利会大大的缩水,但比之宋王那退的彻彻底底,总是要好的。

京城里有消息说,宋王本来也静极思动,准备谋求那资政院里的头把交椅的,结果他的儿女亲家——岳文海立刻就被人实名举报说在其任职顺天府尹的期间,有以权谋私之嫌疑。

南京那潭水,深的很呢。

跟着柳德昭一同退下来的还有一批二三品的大员,这些人或是去职退休,或是被调换到了次要职位。前者都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资政院的位置,后者则期望着能瘦子里头挑将军,选出一个壮实的。

这事儿,刘文这个头上戴着一个‘皇’字的帝王亲信,是有能力动动嘴的。

更别说他的弟弟刘武,几十年了,是一直都跟在皇帝的身边、左右。放到前清,那都是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刘家二兄弟的官职都不是绝对的一流,但是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却绝对是一流。

刘武是真的离不开身,刘文就索性领个差事,躲出来几日。

内阁大佬的事儿,他是插不上话,现在廷议也很正规的,但就下面的事儿,每天就都能有官职差不多的大员书信礼物送到。刘文不能不躲开了!

二月的釜山港,春寒料峭,但是春风已至,万物萧瑟、草木凋零的一幕就将远去了。不过与日渐放暖的气候相比,釜山港区大群的日本人被一些所谓的港区监督处的‘棒棒’们监督着修建码头栈桥、仓库以及公路的场景就显得不是那么美妙了。

朝鲜被陈汉一口吞下去了后,朝鲜与日本的交流随之是不断加热,不断高升。不说釜山港本来就是日本北方最主要的对外进出入贸易口岸,就说中日之间的贸易协定,双方那是全面的贸易伙伴关系啊。

而朝鲜距离日本比之山东、江南更近,尤其是日本的北部,而日本所需的很多东西,朝鲜半岛也真真的有大量生产。

比如说朝鲜的棉花、粮食,现在则新加了煤炭和钢铁。

是以,按照中日两国的外交协定,釜山港作为中方全面开放的贸易港口之一,日本商人有权在当地购地、定居、经商。与天津港不同,天津港属于‘半开放’的贸易港口,日本人在华享受‘全面开放’权益的港口,北方只有釜山港,南方则是上海港。

所以这釜山港汇聚了很多的日本商人,还有日本劳力。

要按理说,朝鲜已经被中国吞并了,朝鲜与日本再大的仇恨经过一二百年时光的‘稀释’,也该黯淡了很多很多。可事实却是,近十年来,朝鲜人和日本人之间的矛盾是越发的尖锐了。

因为在安东和乐浪二省,由于矿产和工业的发展,民间缺乏劳动力,便就近引入了一定量数量的日本劳工。

说真的,穷的一塌煳涂的日本人是很老实的,棒棒们也不至于都穷凶极恶,以至于搞得两地族群对立态势严重。可这当中拦不住有个内地移民不是?这里头有个国安不是?

于是一些关于日本侵朝时候的那啥啥,就被放了出来,而且是加量加料版的。

然后两边的情绪和行为就逐渐的激烈起来。

这矛盾一多,冲突都多了起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两边的矛盾就越发的不可调和了。

以至于到现在,朝鲜人提起日本来就骂声不绝,日本人更恨朝鲜人恨得牙根发痒。虽然被朝鲜棒棒们拿着‘管理条例’和杂七杂八的规则教训的日本人只是整个日本族群的很小很小一丁点,但民族情绪这玩意儿是有共性的,是可以传播、流动的。

更何况,日本北方之前的那些年赶上大饥荒,不知道有多少人跑去了南面,那是日本全国性的流动,这日本的‘东北人’到了哪里,那就有可能将那股敌视朝鲜人的情绪带到哪儿。

但是安东、乐浪的地方官府,还就是喜欢收拢一些棒棒当狗腿子,这些人下手狠毒,长着一张狗脸,便是父老乡亲,也说翻脸就翻脸。

用朝鲜棒棒当监工,华人作为监督,日本人干活——在不知不觉中,朝鲜半岛已经形成了如此惯例。

日本人虽然恨极了朝鲜人,可他们对中国的态度真的很友善。因为中国给他们的工作机会,在中国干活的工钱可比日本高多了。

而且中国人普遍很友善,比朝鲜人,以及归化的日本人,对待日本人态度友善多了。

在朝鲜的归化日裔也有那么一些。

因为挺身队的总基地都从辽东转移到了安东。

作为归化的日裔来说,这挺身队就是他们的娘家人啊。当然是,挺身队到了哪里,日裔群体也尽可能的跟到哪里。

所以,最近几年,辽东的日裔已经少多了。很多归化的日裔都跑去了朝鲜半岛。

而朝鲜人对于一样有着红本本的日裔,态度依旧是敌视。他们可不认为归化的日裔就不是日本人了。

这些人的胆量还相当大,当着挺身队的面,也分寸不让。

这也是因为他们已经试探出了挺身队的‘能量’。

这些人被军规军纪束缚着,那怎么可能打杀他们呢?

他们又不是在造反?

日本人动起来后,造反的就是他们了。

但是在挺身队大规模的进入朝鲜半岛之初,这些朝鲜人可一个个噤若寒蝉。

陈汉对他们说,这也是‘自己人’的队伍。

但朝鲜人才不会轻易相信呢,他们一面如临大敌,对挺身队戒备深重,一面又通过当地官员向挺身队送来了不少猪羊慰劳,同时探听风色。

反正,看那个时候朝鲜人的怂样,是绝对让人想不到朝鲜棒棒如今的凶悍野蛮的。

是挺身队‘日复一日’的表现让朝鲜人放弃了警惕心,国防军在朝鲜是重点驻扎,很少直接下到乡镇的,倒是挺身队会被下到镇子里驻扎。虽然人数往往不会太多,可能就一个小队【五十人】。

陈汉的地方官府经常动用挺身队,完全是拿他们当警察在用,而后者在事件处理中,那时公正公平,不偏不徇。朝鲜人最初是惊诧莫名的,后来就习以为常了。

而按理说,这些朝鲜人应该感激挺身队吧。结果不是,朝鲜人对挺身队和外来的日本劳工,那态度是差不离。

反倒是陈汉的地方官府,很是给挺身队和日裔劳工撑了几次腰,最严重的一次,一次劳教了五十多朝鲜棒棒监工。

但朝鲜人不知道是不敢恨中国人,还是真的恨不起来,面对官府是表现的越发驯服,可对日本人是表现的更加敌视。

陈鸣这些年一直没有放松对朝鲜两省的注视。

但是看着看着,他自己都有些啼笑皆非。对于朝鲜地区现今的社会情况,陈鸣只是想起了一句前世的笑话:中韩友好靠日本,中日友好靠棒棒。

如今的朝鲜地区社会局势,是不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呢?

但是在今后的岁月中,这种现象还会长时间持续下去。因为朝鲜半岛太缺乏劳动力了。

内地在向朝鲜持续的输出了二三百万移民之后,就停止了对朝的大规模输血。而朝鲜半岛在战争结束后的人口或许只剩下了不足五百万,但四百万人总是有的吧?

加上二三百万华人移民,加上这些年他们自行的繁衍生息,朝鲜地区的总人口别说是六百万,八百万也该有了。

但事实是,现今的朝鲜两省总人口就只有500万。

因为陈汉在持续的将汉人迁入朝鲜半岛的同时,也在大规模的,不惜成本的将朝鲜人向外迁移出去。

不管是东北还是外东北,不管是南明州还是北美,亦或是遥远的西西伯利亚、蒙古,四五百万战后残存的朝鲜人,至少有一半被迁移出了他们时代生存的祖居之地。

然后打散、分离,一点点的塞入一个个不同的城市。

而汉地的人口在分离出了二三百万后,让朝鲜的汉朝人口族群比例达到了1:1,也到了一定的极限。

中国两万万人口,看似非常众多,可事实上这些年的和平日子里,汉地的人口总数量还依旧保持在两亿这个并没有增长的水准线上。

对南洋、对南明州、对北美,对东北、对西北的大迁移,让汉地的人口不停地失血。

在内阁第三任任期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承天十五年的时候,内阁就正式做出了决定,东北已经不再大规模的,政府牵头的,迁入移民了。

眼下第四任内阁的任期也即将结束,或许内阁还会出台新的移民限制。南洋,南明州?谁也说不准。

在朝的日裔到底还是少数人群,就算相当比例的日裔都集中在了朝鲜,在朝鲜的总人口比例中也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是以,在朝鲜地区的人种民族比例转变当中,日裔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他们更大的作用就是作为一根刺,无时无刻不在的去刺激朝鲜人,让日朝之间的民族矛盾一直处在某种高昂的态势下。

如此也可以转移中朝矛盾的视线,转移‘内部’矛盾。

当日朝矛盾取代中朝矛盾成为了朝鲜地区最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有利于中国吞并、消化朝鲜。

当然,如此‘心态’,陈鸣只是在心里头自个想过,而并没有用嘴巴讲述出来。

陈汉朝中的上层人物,知道陈鸣有段时间把日本视为大敌的人,可没有几个的。

而至于汉朝人口比例1:1的情况下,朝鲜地区的人口走向是否会朝减汉增,50%的人口基数,两者几乎相等的人口数量,能否保证汉人最终在朝鲜人的老巢里压倒朝鲜人?

陈鸣觉得这不需要去怀疑。

有着政府在政策上带着偏向的扶持,有着大华夏的向心力、吸引力,有着清风金氏和骊兴闵氏这些榜样,汉人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在人口上就会超越朝鲜族的。

原时空位面里,很多国家的人口比例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朝鲜一族的上层豪门,如今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脱离朝鲜族的态度。

清风金氏的方法是‘自毁长城’,而骊兴闵氏这个兴旺不下于清风金氏的家族,采取的法子却是寻根问祖。

骊兴闵氏可一直在叫嚷着自己是汉人。他们的祖宗是孔子的弟子闵损(子骞),世居山东。高丽时期,闵损后代闵称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定居在骊兴,成为朝鲜及韩国闵氏的始祖。而闵氏在朝鲜仅有骊兴闵氏一门,这也是一个证据。

在朝鲜,所有姓闵的人,那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宗,来自同一个家族。

闵损是汉人,闵损后代的后人当然也是汉人,闵损后代的后人的后人,那也是汉人!

第八百九十二章 陈鸣的赌博

南京皇宫,干清宫内,现任内阁首辅柳德昭正在向陈鸣汇报着工作。

只是这工作的内容大部分来自军情局,这‘工作’的地点也在那遥远的南美。

前文已经说了,陈鸣每日要处理的‘事儿’很多的,而且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