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倾宋-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霆一怔,右丞相苏刘义主掌军事,而兵部左侍郎刘师勇、右侍郎张贵,都是执掌水师,现在叶应武把他们叫过来,显然已经打算通过水师对安南下手了,反倒是自己过虑。

    “臣参见殿下!”苏刘义三人快步走上来,脸上都是肃然神情,显然安南的战报他们也已经收到,就算是叶应武不召见他们,他们也得准备进宫来拜见叶应武了。

    “任忠你们来了。”叶应武点了点头,“逸轩,另外再去把户部右侍郎江铎宣来。”

    梁炎午匆匆前去,而苏刘义沉声说道:“殿下,安南这是已经打算和咱们决战了,大明自然不能再局限在广南的反击上。”

    伸手按在桌子上,叶应武郑重说道:“从即日起,大明和安南已经开战,而你们都记住,结束战争的时候是安南被我大明兵锋彻底淹没的时候。”

    “臣,遵旨!”苏刘义等人急忙朗声应道。

    “好了,”叶应武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想要打破和安南之间的僵局,水师就不能在一旁看戏,甚至还要担当主力,说说吧,这一次能够出动多少水师参战。”

    苏刘义从衣袖中掏出来奏章递给叶应武:“大明水师现有兴州水师、镇江水师、两淮水师、荆湖水师和夷洲水师,但是这些水师当中多数都是以楼船为主力,楼船干舷低矮,不适合航海,所以真正能够依靠的只有夷洲水师的海船,不过自我大明立国以来,工部倒是一直在主持建造新的海船,从而能够更快重建胶州水师,这一批海船有三十艘,如果拿来应急的话倒也可以。”

    叶应武点了点头:“海船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对于没有水师的安南,根本不需要配备大型武备器械,包括士卒的转运,只需要普通的商船就已经足够。”

    有些为难的看向叶应武,苏刘义不得不开口说道:“殿下,可是咱们现在能够派的上阵的兵力捉襟见肘,镇海三军在北面对蒙古鞑子没有办法调动,宣武军和邕州军和安南鏖战,能够依赖的就只有广南东路和福建各处的厢军了······”

    “这个不用担心,”叶应武淡淡说道,“我大明还不至于山穷水尽若此,宣武军和邕州军足够拦得住安南猴子了,插向升龙的这一刀,便交给杨宝吧,神卫军不能一天到晚的在南京城干瞪眼。”

    “殿下!”苏刘义一怔。

    张贵和刘师勇更是霍然向前一步:“殿下三思!神卫军担当南京、镇江府的沿江防备,若是把神卫军抽调走了,就无人捍卫我大明中心之地的安危,殿下万万不可啊!”

    杨霆也意识到此间事关重大,毫不犹豫的跟着说道:“殿下,宣武军和邕州军就算是全军拼尽,也不能看着殿下把自己的护卫禁军调上来,这是看不起咱们宣武军!”

    叶应武瞪他一眼:“这个时候还跟某谈什么看得起看不起,某现在想要的是广南的安宁,是广南百姓不会为了这一战而流血牺牲!若是这都做不到,就算是某留着神卫军又有何用?!”

    见叶应武话中已经带着怒气,杨霆打了一个寒战,不敢多说。

    苏刘义点头说道:“神卫军是殿下京城护卫,一旦调动,兹体事大,臣以为不应将其全部调往安南,而应遴选其中部分精锐。神卫军上下五万余人,只须抽取其中三万人,定能平定安南,神卫军四厢都指挥使杨宝将军是最早追随殿下的从龙功臣,有勇有谋不说,往昔殿下对其也甚是信任,臣以为将此事托付给杨将军,必能听闻捷报。”

    对于杨宝和边居谊统率的神卫军,叶应武还是很放心的,毕竟这两个人单独拉出去或许一个趋于保守、一个性子偏激,但是放在一起相辅相成,却也堪当大将。

    “以杨宝为正,边居谊为副,两员大将某就不信拿不下升龙。”叶应武冷声说道,“右侍郎,水师由你亲自负责,我大明水师全部海船并民间征集之上船,由你一并统率。”

    张贵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拱手应是。

    “运兵大船的征集,某会交给户部和六扇门,这个倒是不用你操心。”叶应武沉声说道,“此次安南既然有胆量犯境,那就不能让它安安稳稳的退回去,本来大明就准备解决安南这个西南祸患,现在它送上门来更不能便宜了他们,想要一战平定安南,最重要的就是这一路水师,左侍郎,此间兹体事大,你自己要清楚!”

    没有想到叶应武竟然真的打算对安南下死手,包括苏刘义在内都是吃了一惊,原本叶应武将宣武军和邕州军这两支经历了战火考验的主力摆在广南西路,他们以为明王殿下只是想要教训一下安南,不料今天叶应武一开口,苏刘义等人才明白,明王这是打算动真格了。

    要知道自从汉末天下混战之后,安南就从华夏的版图当中脱离出去,后来经过隋唐时候的分分合合,终于在北宋初年正式和中原断绝从属关系,三百年来都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北宋时候朝廷就一直没有能耐征服安南,甚至还几次被安南杀入境内,烧杀抢掠一番,到了南宋更是疲软,有需要对付北面的女真和蒙古鞑子,更管不到安南了。

    换句话说,安南已经在华夏之外逍遥了三百年,也让华夏束手无策了三百年,甚至苏刘义这一代人已经习惯了安南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现在叶应武突兀提出来想要消灭安南,自然会让他们吃了一惊。

    “安南自汉唐以来都是我华夏之土,是时候收回来了。”叶应武淡淡说道,“某希望在明年之前,世上不再有这个国家存在。即使是将明年准备北伐的物资南调,也不能再放任安南逍遥自在了。”

    苏刘义几人冲着叶应武郑重的一拱手:“臣等必当不辱使命!”

    轻轻一笑,叶应武眼睛只是盯着舆图:“这陈国峻既然声名在外,也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角色,毕竟能够打败大理蒙古征讨军,即使是占据了地利人和,也说明他自身还有三分本事在其中。”

    “启禀殿下,户部江侍郎求见。”一名侍卫快步走入大堂。

    叶应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让他进来,为几位相公看茶。”

    脚步声传来,官袍披在有些瘦削的身板上,江铎大步走进来,和之前襄阳血战时候那个年轻气盛的后勤总管不同,身居户部侍郎的江铎,此时看上去更有几分沉稳之气,而脸上的疲惫之色更是难以掩饰,显然在李叹缺席的情况下,他作为谢枋得唯一能够依赖的助手,忙的天昏地暗。

    “臣参见明王殿下。”

    叶应武点了点头,对于江铎这种同窗也没有什么好客气的,当下里开门见山说道:“国弼,如果现在朝廷想要对安南用兵,出动水师步卒总计人数近十万,户部能够用多长时间调集足够的粮草、金银和运输神卫军至少三万人的船只?”

    江铎一怔:“安南?安南犯境?”

    “安南寇我,不能任由其逍遥,某正好趁着这个时候将其斩草除根。”叶应武声音之中带着阵阵寒意,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位明王殿下的杀机,虽然明王殿下算得上是半吊子文官出身,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功名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所以一旦叶应武下定决心,基本上别人也就没有办法让他改变。

    当下里江铎沉声说道:“因为今年江南和荆湖并未遭逢太多战火,没有耽搁春耕,所以夏收的时候都算是收成不错,除去支援北面南阳各处州府的,倒是还剩下很多,原本打算留作开春北伐所用······”

    “当务之急是击退安南。”叶应武的目光须臾未曾离开舆图,仿佛要把广南西路和安南印到自己的脑海中。

    江铎点了点头,殿下这是打算拖延北伐也要收拾安南了,这些倒霉的安南猴子,什么时候来闹腾不好,偏偏选择现在这等大明刚刚立国需要找什么来立威的时候,安南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心中暗暗盘算一番,江铎朗声说道:“启禀殿下,现在我大明沿江两岸的存粮还足够支撑十万大军三个月的征伐,若是在**万上下更是绰绰有余,只要能够在三到四个月之内灭掉安南,恐怕来年开春还能够支撑十万大军出征月余。”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叶应武终于感受到了这种富足的美妙,想几个月之前自己看着蔡州粮仓当中那难以下咽的杂米心中难受之感,当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不过叶应武还是勉强镇定下来,看向张贵。

    张贵霍然站直:“殿下放心,三个月足够。”

    “此时正值入秋,三月之后便是入冬,”叶应武的声音之中,杀意越来越浓,“秋天主杀伐,那就让安南猴子见识见识,我大明儿郎不是任人宰割!安南终究还是大明之领土!”

    苏刘义等人都是朗声应是。叶应武只是给他们指明了大略的目标,真正一项一项的施行还需要他们细细讨论,尤其是水师怎么样才能悄无声息的南下,如何征调商船等等,毕竟明王殿下不能事必躬亲,身为臣子,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细节一一落实。

    等到苏刘义四人离开,叶应武方才缓缓的坐回到椅子中。

    恐怕只有把安南彻底同化了,才能够避免很多年后的诸多争执和风潮吧,但愿这些安南猴子不会像几百年后那样难缠,不过如果他们不让人省心的话,叶应武也不介意大开杀戒的。

    大明新生,就迎来和蒙古鞑子的谈判,使得这个日月普照天下的国度并没有太多的赫赫威名在外,如果不抓紧逮住这安南猴子立威的话,恐怕以后在和蒙古鞑子大打出手之前,还会有很多麻烦找上门来。

    杀鸡儆猴,某这一次就用牛刀杀猴子给你们看!

    叶应武缓缓攥紧拳头:“小阳子,宣文丞相。”

    等小阳子快步去了,一直站在屏风后面的絮娘终于忍不住走出来:“夫君心中作何打算。”

    抬头看了一眼舆图,叶应武淡淡说道:“安南到底也只是区区犬吠罢了,牟真正担心的还是蒙古鞑子趁火打劫,所以某不能动,不过张贵是兵部侍郎又指挥水师,而杨宝、李芾、马塈几位将军都是各统率一方主力,原本只有李叔章和马老将军的时候,相辅相成倒也罢,现在四个人三路进军,不能让他们再商量着了。”

    “夫君想要另派人坐镇?”杨絮迟疑地问道。

    叶应武点了点头:“嗯,到时候要是这几个人互相不服,恐怕就算陈国峻有多么好对付,都要吃亏,前宋五路伐夏的前车之鉴,不能够视而不见。不过现在任忠、宋瑞和君实坐镇京城走不开,某能够委任的恐怕就只有姊夫了······”

    突然间想起来什么,叶应武自失一笑:“姊夫向来是任劳任怨,只是恐怕下一次见到大姊的时候,某又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更何况现在爹爹就在姊夫府上歇息,他老人家听到的坏话恐怕更多了。”

    轻轻拉住絮娘的手,叶应武微笑着说道:“絮儿,你先去休息吧,某和宋瑞再谈一谈中元节大祭之事。”

 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归来日

    p:感谢书友菜园上的菜菜月票支持!

    七月中元节。随…梦。。

    和上元节共赏花灯、庆祝一年的开始不同,七月中元节主要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祖和亲人,相传在这一天百鬼上街游行,所以又称“中元鬼节”。大明之思想传承自前宋,唐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发达、思想开化的朝代,但并不代表着她们就会抛弃长久以来形成的迷信思想,甚至帝王家还不会放过这样的节日来增强自己在民间的威信和统治。

    不过即使是早有先例,大明的百姓们也没有想到,今天他们竟然会见到这样的中元节。

    从前天开始,金陵城东的钟山就已经被封锁,无数的工匠在山上日夜忙碌,一直到今天钟山重新开放的时候,百姓才明白,这两天都发生了什么。在原本叶应武祭天称王的那座天坛周围,钟山上下,全都是汉白玉的一块块墓碑,在苍翠的松柏之间掩映,而赤色的旗帜在一条条新开辟的上山道路左右猎猎舞动。

    而在山下的道路尽头,一座牌坊已经树立起来,上面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足够让所有围观的人暗暗称赞。

    “钟山英烈陵”。

    白幡在风中默默的飘舞,黑压压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钟山脚下。他们从来还没有见过有哪个朝代把战死的将士看的如此重,甚至没有哪个朝代能够为他们在本朝天坛旁边开辟一方土地。

    站在钟山脚下,文天祥沉沉的呼了一口气,从他这个角度看上去,一座一座的墓碑交替,和那层层松柏相互辉映,仿佛这些松柏和墓碑都在护卫那屹立山巅的天坛。

    “明王殿下驾到!”远远的听见一声高喊,从南京城绵延到钟山脚下的无数百姓,下意识的同时看向城门方向,然后缓缓向两边退开,表示他们对于至高无上的王者由衷的敬仰和崇拜。

    作为明王禁卫的百战都走在最前面,只不过和上一次百战都公开亮相不同,这一次的百战都不再是世人所知的五百人,足足上千前兵在宽阔的大道上摆出了磅礴森然的阵列。

    走在最前面的吴楚材手持“明”字大旗,一身银亮衣甲,衣甲两旁肩头上是昂首向天的猛虎雕刻,而他身后的足足五百名骑兵都是一样的装束,虽然衣甲单薄,但是所有人都不会怀疑这五百骑兵冲锋起来迅即如风的速度,他们只需要用手中的刀在对手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切割掉他们的首级,就已经足够了。

    而这五百骑兵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更令人震撼。

    长长的马槊握在手中,斜斜指向天空,战马和人都是一色的重甲,人马的护面全都拉了下来,只有面甲上那两个孔中,有目光杀气凛然。所有的骑兵就这么在沉默中昂首向前,他们不需要任何无用的呐喊,只是这一身甲胄,只是这手中闪动着光芒的兵刃,就已经足够吸引所有的目光。

    重装甲骑,大明的重装甲骑!

    虽然只有区区五百人,但是足够所有围观的百姓热血沸腾。

    自前宋靖康时候西军白梃兵折损殆尽之后,百年间再无人见到过华夏的重装甲骑,再也没有昂首挺胸的华夏男儿,手持马槊、身披重甲,用那沉重的马蹄声、用高高的怒吼声将一切敌人全都碾压为齑粉!

    “彩!”人群中欢呼声此起彼伏,只有亲眼看见这一排排整齐向前的轻骑和重骑,百姓们才能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这个崭新大明的强大,感受到支撑起头顶天空脊梁的强劲。

    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明王殿下为他们带来了这些,带来了蒙古鞑子的退避三舍,带来了大明的军威强盛。

    而在五百重装甲骑之后,又是一排骑兵,只不过和之前的那些银甲骑兵不同,这些骑兵虽然只有区区百人,却都是清一色的黄金甲,肩头上的护肩样式和刚才百战都的猛虎也有所不同,见多识广的人能够认得出来那做工精细、复杂恢弘的雕饰,正是夔龙。这些叶应武的贴身亲卫左手持马槊,右手按佩剑,马鞍上还挂着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劲弩,虽然不过百人,气势却绝对不亚于前面的千名骑兵。

    而在这些亲卫层层拱卫之中,一辆八马驾驭的庞大马车缓缓向前,虽然看不见马车里面是什么,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尊敬的明王殿下就在这马车当中,恐怕也在侧耳聆听外面万民的敬仰和欢呼。

    “这一次殿下明面上是为了迎接淮军尸骨,实际上却是将禁卫全都拉出来炫耀武力,现在来看,臣要恭喜殿下了。”梁炎午坐在马车中桌子一侧,微笑着说道。

    叶应武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重装甲骑毕竟已经训练了两个月,当初上万人遴选,单是这夏天的酷热就已经淘汰了过半意志不坚定的,最后有历经折磨,最后终于选出这五百精锐之中的精锐,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儿甜头尝尝,恐怕不知道多少人要戳某的脊梁骨呢。”

    梁炎午顿时忍不住哈哈一笑,虽然是中元节,不过看上去今天明王殿下的心情很好,并没有为南面如火如荼的大战扰乱心神。当下里梁炎午将手中的奏章递给叶应武:“殿下,您看这奏章这么作答可否?”

    叶应武微笑着接过来,看了一眼之后说道:“北面蒙古鞑子这肥嫩之肉,果然是够香啊,连南面泉州的商贾都嗅到气味了。也罢,藏富于民,既然蒙古有胆量给咱们开放城镇,那咱们又怎么会没有胆量把所有商贾都放出去,只要谁有本事能够把蒙古鞑子弄得倾家荡产,某不但不嫉妒,还要重重犒赏他!”

    点了点头,梁炎午笑着说道:“殿下这一下,恐怕要收尽天下商贾之心了,而且还能让蒙古大伤元气,一举两得。”

    “是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叶应武淡淡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逐利,自古如此,某也不求着他们能够对大明能有多么的忠心耿耿,只是想让他们自己清楚,跟着某,跟着大明,他们就有肉吃,有汤喝,大明一旦完了,谁都没有好果子!”

    想起来一事,叶应武又拿过过来奏章,皱眉端详片刻之后,沉声说道:“这样,让福建市舶司小心提防泉州蒲家,其余的放手便是。另外咱们的水师也要做好随时接应保护商船的准备。”

    “泉州蒲家?”梁炎午一怔,“这蒲家在前宋时候就已经是泉州一等一的富豪,而且素来对于朝政不是很热衷,虽然无功却也无过,殿下又何出此言。”

    叶应武看向梁炎午,沉声说道:“上一次北方旱灾,蒲家可又表示。”

    梁炎午一怔,旋即苦笑着摇了摇头:“臣记得好像没有,不过没有表示的也不是只有这么一家。”

    轻轻敲打着桌子,叶应武淡淡说道:“某虽然不是那等整天价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挂在嘴边的人,但是这种挣着我大明的钱,却并没有把大明江山社稷放在心上的商贾,是时候打压打压了,要让他们知道,单凭他们是不可能在这大明立足的,等到家国有难的时候,如果他们一直袖手旁观的话,那么朝廷不介意将他们扫地出门。”

    迟疑片刻,隐约明白叶应武的意思,梁炎午郑重的应了一声,另外写了一份奏折给市舶司:“殿下,只是告知市舶司一声么。”

    思忖一阵,叶应武冷声说道:“某向来不喜欢拖沓,既然能够解决那就一次斩草除根,临安现在不是已经安稳下来了么,李长惜也能够腾出手,让他和郭旭升把夷洲和泉州给某整顿一下。”

    梁炎午奋笔疾书,而叶应武则是站起来轻轻呼了一口气。

    马车缓缓停了下来,外面的欢呼声已经越来越遥远。

    拍了拍梁炎午的肩膀,叶应武一把掀开了车帘。秋风飒飒,迎面而来,而文天祥站在马车旁边,见到叶应武出来,微笑着一拱手:“臣参见明王殿下,还请明王殿下登临钟山,迎送淮军将士尸骨。”

    小阳子已经快步前来,想要搀扶叶应武,不过叶应武只是挥了挥手,自己从马车上跳下来。他今年也不过是二十一岁,风华正茂的时候,哪里会像其他帝王那样故作雍容华贵。

    “参见明王殿下!”站在左右两侧的文武和甲士都是霍然行礼。

    而叶应武点了点头,身上的王袍冠冕有些累赘,不过他还是大步流星向前走去。就在前面的空地上,两三千棺木密密麻麻的排开,而在这些棺木的最前面,则是一个更大一些的棺木,上面白底黑色的“奠”字,让所有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心头一紧。

    而在棺木左右,李庭芝和其他淮军将领的亲眷已经披麻戴孝,若不是黄道婆带着人拉开她们,恐怕这些亲眷就会扶棺痛哭了。毕竟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棺木中的尸体,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当时慷慨激昂北上,现在却只能躺在棺木中,天人两隔。

    “能够找到的尸体也就只有这些了。”文天祥在叶应武身边低声说道,带着悲戚神色,“数万淮军跨过淮水北上,最后只有这两三千人能够回来,实在是家国之殇。”

    叶应武沉默了片刻,回头看向白幡和赤旗飘扬的钟山,沉声说道:“无论他们是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北上,又经历了怎样应该或者不应该的失败,至少他们都是真正和蒙古鞑子拼命的英烈,值得这样的礼遇。之前襄阳之战时候,咱们还不是天下的主人,做不到能让这些袍泽弟兄们死后依然在此并肩看日升日落,现在这天下已经是我大明的了,某就不能坐看他们横尸异乡,无人所知。”

    文天祥点了点头,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手缓缓攥紧。

    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为了华夏拼搏的好儿郎,他们值得这样的荣光。

    棺木之前,夏松搀扶着夏贵缓缓走过来,父子两人都是一般无二的一身肃穆黑衣,而夏贵的眼睛哭得红肿,如果不是夏松勉力支撑,恐怕已经摔倒在地了。

    叶应武和文天祥对视一眼,急忙迎上前。

    “殿下,殿下英明啊!能够让淮军将士魂归故土,能够以如此礼节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