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宋-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回来,对于教坊司的审美,叶应武还是很赞许的,毕竟能够从安南王室的诸多嫔妃和贵女当中只遴选出两个人,足可预料这两个女孩姿色容貌都是上佳,否则见过真人的赵云舒,也不会说的这么酸溜溜了。
叶应武轻轻一笑,吸了吸鼻子:“刚才是不是微儿把醋瓶子打翻了,怎么某感觉这风里面带着浓浓的醋味?”
俏脸微微一红,赵云舒斜斜瞥了他一眼:“妾身又不是房家吃醋的妒妇。”
心中好笑,叶应武凑过去笑着说道:“某还是真少见到舒儿刚才小女儿家的姿态,舒儿你倒是说说,教坊司选出来的那两个安南女孩和你相比,到底是谁更美?”
赵云舒轻轻靠在叶应武肩头,低声说道:“冤家,只要和你单独在一起,果然就没有好事,每次不是捉弄人家就是使坏,也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欠你的实在太多了,让妾身用这一生来偿还。”
“是么?”叶应武喃喃问道,伸手揽住赵云舒的纤腰,“那某今天就只是搂着你,我们夫妻两个好像已经有很久没有单独在一起呆过了,这几天又是防备蒙古鞑子,又是推广土豆种植,还要跟着他们一起商量南巡的诸多事宜,同时不能冷落的留在家中的琼娘和絮娘,反倒是有些天没有宿在舒儿房······”
玉手捂住叶应武的嘴,赵云舒俏脸像是红彤彤的苹果,低着头呢喃:“别······别说了好不好?”
叶应武轻笑一声:“都已经老夫老妻了,舒儿还是像你我初见时候那么羞涩,某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无奈?”
将最后的一口烤鱼吞掉,叶应武随手将竹签扔入大海中,然后从赵云舒身后环住她的纤腰:“来,张开手臂。”
赵云舒一怔,不过还是听着叶应武吩咐,将手臂张开。
风迎面呼啸,吹卷女孩的衣袂和秀发,缓缓闭上眼睛,刹那间世间仿佛只剩下了滚滚涛声和悠悠的风声。
明月清辉洒在船头,也洒在两个人的身上,将这一对人儿映衬得宛若金童玉女自天而降。
沉默了片刻,叶应武在赵云舒耳畔低声说道:“你拥抱的,是海天,是某叶应武的天下,是你夫君的天下。”
不等赵云舒回过身,叶应武已经抬头朗声喊道:“某,叶应武,是大明的君主,也是世界之王!”
明月、大海,有佳人相伴,脚下世上最先进的战船。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
“还有多久到海岸?”杨霆伏在小舟,看着前方。
今天可不是偷渡的好时机,远处海天之间那一轮明月足够将整个海面全都照亮,但是宣武军别无选择,因为真腊水师战败之后,驻扎在占城各处的真腊士卒开始发疯一般的巩固城防、坚壁清野,甚至集中力量清扫在村镇徘徊的占城义军。
局势的紧张,加之连续两三天都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让李芾不得不选择冒险。而因为真腊军巡逻的加强,使得宣武军很难通过横山上的道路向南渗透太多的人,所以李芾也只有选择走海路。
大明水师尚且在河口一带清扫真腊水师余孽,并且准备沿着澜沧江一路杀奔真腊腹地,直接接应以神卫军为主的西路军,一时间顾不上宣武军,所以李芾也只能用征集来的小舢板将更多的将士送到横山之南。
李芾很清楚宣武军的战力,只需要一千儿郎南北呼应,横山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但是关键就在于,怎么才能不被横山上的真腊人发现。
“慢慢的,别慌。”杨霆沉声说道,“万万不能让山上来往的哨探看出来端倪,否则到时候就是万劫不复。”
一艘艘小舟伪装成礁石,船身全都涂成黑色不说,船上的人也都是清一色的黑衣,而旗帜兵刃都小心翼翼的包裹起来,甚至就连士卒划船的动作都是一下一下的,生怕惊动不远处横山上那时不时跃动的灯火。
而站在横山当面,李芾也是死死咬着牙,手按佩剑,一动也不动,身后的营寨只有稀稀疏疏的灯火,但是如果走近了就会发现,有无数的人影正在来往忙碌,一台台飞雷炮已经掀开了上面层层防水布和炮衣,而投石机和床子弩等大型器械也在紧张的组装和调试。
一筐一筐的石头无声无息的搬运到营寨前面,而口中衔枚的宣武军将士弓着腰从营寨中跑出,一队一队消失在营寨外高高的荒草中。这横山脚下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人来往,也没有经历过战火,周围的全都能够没过腰身,这个时候拿来藏身正是上佳的选择。
“启禀将军,炮队已经就绪。”
“启禀将军,投石机和床子弩准备就绪。”
两名指挥使压低声音说道。
而李芾看了身边那名汉子一眼,那人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上将军放心便是,占婆这几天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在这等紧要关头,却是绝对不会拖后腿的,只要天兵和南面我们人接上头,到时候占婆人为了家园,肯定不会胆小怯战。”
另外一边肃然站立的年轻人也是冲着李芾一拱手:“锦衣卫的人三天之前就已经进入横山关中,两边开打,咱们的人就会在城中放火响应。以真腊人的戒备程度,想要发现腹心之中有大明内应,可没有这么简单。”
李芾呼了一口气,占婆人是为了争夺家园而战,锦衣卫又是在和蒙古鞑子的密探大战中千锤百炼出来的精锐,既然他们有胆量拍着胸脯打保票,就算不是万无一失,也**不离十了,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在海上偷渡的杨霆他们,能不能顺利就位。
下意识的看向那一轮皓月,李芾陷入沉默。
天佑大明!
横山不破则真腊不败,真腊不败则南洋未平,到时候大明对于整个南洋的统治,恐怕都要受到很大的挫折。
就当李芾紧张的看着黑暗中的横山时,山上原本忽明忽暗的灯火却是突然明亮,沿着山路隐隐可以听见真腊人的吆喝声,也不知道有多少真腊人从横山营寨中快步跑出,都是向山南而去。
“不好,杨霆他们莫不是······”李芾心中一沉,话音未落,信号烟花就已经从山南腾空而起,迎着风炸裂。
即使是明月清辉若此,也依然能够看得一清二楚。
轻轻呼了一口气,李芾霍然向前,一把抽出佩剑:“传令各厢,等候命令,炮队、投石机队、床子弩队,覆盖横山各处营寨关隘!”
“诺!”站在李芾身后等候多时的几员大将同时朗声回应,而原本黯淡仿佛陷入沉睡中的营寨,也在这一刻被依次举起的灯火照亮,而横山上的真腊守军显然也发现了什么,不过为时已晚。
滚滚的黑烟从横山关中升腾,火焰****着夜空,而大地在飞雷炮和投石机沉闷的吼声中不断颤抖,光焰瞬间覆盖横山上各处营寨和被这些营寨有若群星捧月般拱卫在中间的横山关。
月光明澈,看上去对守军更有利,但是那是在宣武军没有各种大型攻城器械的前提下。现在月光和火光交替,将整个横山照得宛如白昼,操控投石机和飞雷炮的将士想要看不到对手都不可能,那黑黢黢在山上晃动的身影,就是最好的指示。
李芾眯了眯眼,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不远处山腰间一处小营寨被光火吞噬,而紧接着密集如雨的石弹就再一次将这和横山关互为犄角的营寨淹没,别说看不到一面飘扬的真腊旗帜,甚至没有来过此处的人根本想象不到这里曾经还有一座营寨。
而这还不是受到重点照顾的,只能算是在炮队对横山的无差别炮击当中不幸被波及到的。真正已经陷入火海的,是雄踞在横山山巅的横山关。实际上作为隔绝安南和占城的一道横长山脉,横山之特点在长而不在高,之所以这一条低矮的山峦能够成为天险,其中一个原因就要得力于横山关,这个坐落在横山上的关城,正正好好可以俯瞰方圆数十里任何的军力调动,同时又跟周围的营寨互成犄角,易守难攻,否则李芾也不会对其费尽心思。
手中长枪刺穿一名真腊士卒的胸膛,杨霆嘿嘿一笑,猛地将长枪向后一抽,鲜血喷涌,洒在白缨上,将白缨甚至枪杆全都染成醒目的红色。而宣武军将士已经呐喊着从他身边越过,向着山上营寨冲去。
为了防范占婆人,真腊并不只是在山阴一侧修建营寨,山阳这边同样也有几处小寨,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防备没有多少衣甲兵刃的占城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当面对轻兵疾进的宣武军,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为了保证这一次南北夹击的顺利,李芾对于杨霆可没有丝毫的小气,只要能够携带的新式弓弩火器,全都带上了,就算是这些兵刃损失了,也总比大家拿在手里干瞪眼来得强。
“火铳队!”杨霆大吼一声,自己率先抽出腰间的火铳,在上岸之前,火铳队就已经提前填装了一发火药,就等着这个时候。
前面的长矛兵和盾牌手同时止住脚步,而真腊人不明所以,以为这些突兀间杀出来的明狗怕了,也顾不得不远处横山关已经被炮火覆盖,周围一片地动山摇,纷纷呐喊着向着这边冲来。
“放!”杨霆紧紧咬着的牙关中,终于蹦出来一个字。
足足上百支火铳在黑暗中同时咆哮,打出来的散弹如同狂风在真腊人当中横卷,真腊单薄的衣甲根本没有办法阻挡这种铁弹丸的贯穿,鲜血喷涌,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黑压压的倒下。
“弓弩手,放!”杨霆毫不犹豫的接着大吼一声,严阵以待的弓弩手自然不愿意让火铳队抢了原本属于他们的风头,对准了自乱阵脚的真腊人扣动了扳机。
利箭呼啸着刺穿胸膛,原本如同泥石流翻滚而下的真腊士卒,在这一刻土崩瓦解,而杨霆手中长枪高高一举,宣武军将士吼叫着向着山坡上冲去。
与此同时,在宣武军的侧后方,另外一群人也已经呐喊着向前奔跑,虽然他们身上甚至连衣甲都没有,手中的兵刃更是奇形怪状,甚至还可以找到镰刀和耙子这种农耕用具,但是拼杀起来,这群人的勇气却是丝毫不逊色于宣武军将士。
杨霆忍不住皱了皱眉,这占婆人的战力还真是超乎预料,不过以后占婆人是怎么样的命运,杨霆也没有心情和兴趣,是杀是留,让叔章和明王殿下头疼去吧,现在最重要的,是拿下横山关。
“弟兄们,杀!”杨霆撞入慌乱的真腊士卒人群中,手中长枪大开大阖。
一面面赤色的旗帜在火光中举起来,宣武军将士沿着崎岖的道路拼命向前。而横山关在这个时候,也已经被血火所笼罩。
是年八月九日,史载大明宣武军攻破横山关,自此横山以南,真腊无险可守,与大明一战,已无更多回旋余地。
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井十洲人
p:感谢书友洪荒蟒蛇的月票支持
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随*梦*小*说 。。
能当得起如此赞美的,也就只有天下第一港——泉州。
只不过今天的泉州,原本白帆连天、万船铺海的繁忙景象仿佛都烟消云散。不过从早晨开始,整个泉州就热闹起来,丝毫不逊色于平常日子商船来往繁忙、码头上吆喝昼夜不停的喧嚣。
原本应该来来往往的商船,此时都安安静静的停泊在码头上,而海面上十艘崭新的战船一字排开,船头和桅杆上都有大明赤色龙旗迎风飘扬| ,飞雷炮黑黢黢的炮口全部抬高,不过即使是如此,所有亲眼目睹的人也能够感受到这种新式火器威力的强大所在。
码头上黑压压的人群已经拥挤的水泄不通,不管是平日里打着赤膊在码头上扛包的年轻汉子,还是柜台上打算盘来往跑动的掌柜伙计,甚至还有那些很少露面的达官贵人,此时都一般无二的在人群中推推攘攘,在这一刻仿佛已经没有了高下之分。
因为在那面飘扬的龙旗之下,所有人也不过就是大明的臣子。
尤其是对于很多海外商人来说,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华夏王者,那个真正拥有这个富甲四方的偌大帝国的人,那个传闻中出门都是黄金铺路、香车引领的人。
“咚咚咚!”码头上两侧用来镇海的夔牛大鼓同时敲响,声震四方。
而水师的战船也都是缓缓的调转船头,一致面向海天之间。
几道并不算庞大的身影跃出海平面,白帆点点,在前面引领先行的两艘水师战船在临近海港的时候同时向两侧分开,它们的作用就是将天子平安带到,自然不会来这里抢风头。
让码头上围观的人们震惊的是,那大明天子所乘坐的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甚至还比不上水师战船当中体型偏大者,就连这泉州港中几条跑西洋远途的大商船,都要比这等海船大上一圈。
可是接下来议论纷纷的人们,就下意识的安静了。
因为这船,来得太快,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刚才还在海天之间的飞剪船,不到一盏茶功夫,就已经呈现出整个的轮廓,尖尖的船艏劈开平静的海面,即使是没有悬挂满帆,这五条快船速度也不逊色于泉州港中最快的几条小船!
如果换做同样体型大小的船只,放眼泉州港也找不出来第二条比这飘扬着赤色龙旗的飞剪快船还要快的。
当然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关心的可不是这几条船的速度为什么会快的惊人,而是那船上的人物,到底是怎样的威严、怎样的英俊。
鼓声越来越响,甚至包括两侧等候的水师战船,也同时敲响了战鼓,欢迎他们的王者到来。五艘飞剪快船有三艘在近海停下,而另外两艘则速度不减,劈波斩浪前行,片刻功夫就已经到达码头左近。
风吹卷着衣袖,带着水珠飞舞扑面,坐镇泉州的李叹和郭昶已经在码头上等候多时,现在看到飞剪快船平平稳稳的停在码头上,两人也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自从南下收拾泉州的乱局以来,李叹和郭昶这一对搭档已经马不停蹄忙碌了几个月,一来是和那些在上一次大明百姓募捐当中没有丝毫动静的外来商贾们算算账,二来也是为了统筹泉州的商贸,并且安抚那些因为去往南洋和西洋的航路堵塞而焦急的本地商贾。
泉州自前宋以来,都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和商贸的命脉所在,从这里南下和北上的船只不计其数,而前宋和大明每年的赋税,有不少都要仰仗泉州,泉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否则叶应武也不会把李叹和郭昶两个稳重的得力属下全都派到泉州,然后自己南巡的第一站,也设在了泉州。
大明想要富裕,想要有足够的金银和粮草南征北战,就需要保证泉州的万无一失,只有泉州这个起点和终点安稳,南洋和胶东的商贸才会安稳。
在李叹和郭昶沉思之间,一座精心搭建的台子已经小心的推到飞剪船边。紧接着便听得船上船下同时的呼喊声,一道郭昶和李叹许久未见的身影,霍然出现在船边。
“臣恭迎殿下!”两人毕恭毕敬的行礼。
一身正统的黑底黄龙皇袍,头戴相配套的帝王家黄色便帽,叶应武冲这两人点了点头,然后轻轻伸出手,身后一只素手小心搭在他的手腕上。
和叶应武身上的龙袍相配套的赤底黄龙凤裙,赵云舒的俏脸上浮现出暖暖的笑意,秀发被金钗玉簪箍住,作为前朝公主,赵云舒也是见过大世面的,虽然眼前这样万民恭候、翘首以待的景象还是少见,不过并没有怯场。
叶应武冲着她一笑,两人并肩走下船。而身后惠娘也是一般无二的皇室嫔妃打扮,牵着身穿郡主样式衣衫的赵云微走下来,看到眼前黑压压的百姓,轻轻吸了一口气,俏脸上却也甚是稳重。
“殿下、娘娘,请移步候潮楼,臣属已经备下薄酒,为殿下和几位娘娘洗尘。”李叹上前一步,恭声说道。
叶应武默默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李叹这家伙也是个老滑头,在弄不清楚到底有几位娘娘的时候,索性就含糊带过。
——————————————————…
虽然之前也清楚泉州汇聚四海商贾,不过当真真正正坐在候潮楼上的时候,叶应武才明白“市井十洲人”到底是怎样的含义。
李叹说是“略备薄酒”,也不过就是客套话罢了,要是真敢给明王殿下备点儿薄酒接风洗尘,恐怕他也就不用在这里呆这里,直接找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自己流放来的实在。
候潮楼已经被整个儿的包了下来,当然这都没有花费李叹、泉州府衙以及市舶司的寸金分文,毕竟想要在明王殿下面前献殷勤的商贾大有人在,尤其是现在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有目共睹,再加上明王殿下是铁了心想要扫除那些只想着赚大明的钱,却和大明不是一条心的商贾家族,这就意味着将会有很大的一块商贸空白留出来等着这些在之前的募捐当中表现出来对大明忠诚的商贾们瓜分。
看着一步步走上楼的明王殿下和王妃,楼下的商贾们或是欣喜,或是担忧。欣喜者无疑都是上一次募捐时候的积极分子,当然等候明王殿下下令,将那些不知好歹的对手连窝端掉;而担忧者,多数都是外来商贾,上一次他们表现得差强人意,自然担心叶应武会让他们收拾铺盖滚蛋,所以寄希望于能够在这候潮楼倾诉衷肠、上达天听。
甚至包下这候潮楼的费用,这些自身难保的商贾出的要比那些喜气洋洋等着看好戏的商贾还要多。
作为整个泉州最豪华的酒楼,候潮楼名副其实,坐落在远离喧嚣码头的另外一处海边,俯瞰茫茫大海,背枕悠悠青山,当真是数一数二的好地方,恐怕也就只有在泉州这等富商遍地走的东方第一大港,才会有人能够负担得起候潮楼的消费。
当然了,这一次实际上候潮楼的东家本来并没有打算收钱,别说是包下来候潮楼宴请明王殿下了,就是明王殿下在这候潮楼连着胡吃海喝一个月,候潮楼上下也是荣幸之至。更重要的是,以后候潮楼对外宣传,可就有了足够的噱头。现在别看候潮楼在整个泉州首屈一指,但是吸引来的终究也还是泉州一地的商贾,到时候以“天子宴席”的名号出去宣传,恐怕整个大明的商贾都会不远千万里而来,只为了一品天家风味。
这个买卖,候潮楼的东家可是算得一清二楚,但是实在是架不住众多想要表现自己的商贾们请求,只能按照原价收费,反正花的不是官家的钱,叶应武不会记恨东家,到时候该怎么宣传还是怎么宣传。
有人送钱,自然没有不要的道理。
当然了,这候潮楼虽然够大,但是不可能把所有人赛道一层楼中,除了宴请明王殿下所在的五层,其余四层按照泉州本地商贾的富裕程度和身份地位进行排位,第三层自然也都是数一数二的达官贵人、泉州巨富,而一二层便是一些稍稍有些名望和家产的,即使是这样,一二层的宾客,也都是在泉州街坊中能够说得上来名字的。
“这泉州富甲天下,街道上富商遍地走,今日看来,倒也没有夸张。”叶应武端起夜光杯,轻笑着说道,“包括这么大的夜光杯,恐怕就连皇室当中都找不出一二。”
话音未落,李叹和郭昶背后已经有冷汗冒出。
泉州富人遍地走,从西洋和南洋来的珍奇异宝,泉州本地的富商自然不介意买下来留在家中,而市舶司往往对此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大家出门低头不见抬头见,心照不宣嘛,更何况进贡皇室的那些珍宝,说起来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珍品了,百年来皇室对此也没有异议,毕竟皇室中人是不可能出现在这距离临安千里外的泉州的。
可是偏偏今天,大明的君主南巡,来的正是泉州。
叶应武看了李叹和郭昶一眼,他不是不允许藏富于民,甚至前世还是富贵人家出身,对于民间商贸的发展一向是秉承前宋,大力支持的态度。但是叶应武决不允许商贾富可敌国,鸟为食死,人为财亡,到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利用这些富贵金银做不利于大明之事。
或许现在呈现在叶应武面前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夜光杯,但是在叶应武没有看到的地方,谁知道会存在什么样的黑暗与猫腻。
就当李叹和郭昶诺诺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的时候,坐在叶应武身边一直在和微儿、惠娘低声交谈的赵云舒,突然将一块湛蓝色、有婴儿拳头大小的蓝宝石摆在叶应武面前,沉声说道:“官家,妾身于宫廷十七年,从未见过有形状、大小、样式胜过此蓝宝石者,偏偏这一块蓝宝石,只是放在众多商贾敬献的珠宝当中,并不起眼,当是甚为普通,管家不觉奇怪?”
叶应武一怔,嘴角边掠过一丝冷笑。而李叹和郭昶有些无奈的对视一眼,这一次恐怕泉州的商贾要遭殃了。他们两个对于这些珍宝也并不很是了解,商贾们敬献明王的各式各样物品也只是草草过目,对于是不是超过了宫中的规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