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宋-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方的统帅竟然有这样的魄力和胆量,可是剩下的大队骑兵,其目的又是?攻打华阴切断潼关和京兆的联系,还是甚至直接冲向潼关?依靠骑兵想要攻城,可没有那么容易。而且这冰天雪地里,这些骑兵从子午谷崎岖的山路中跋涉十多天,就算是打劫了明军的运输队,也没有办法支撑太久,按理说蒙古鞑子应该更着急速战速决才对。
“虞侯,快下令吧,弟兄们虽说在外面喝了这么多天的冷风,但是血可都热着呢,只要虞侯一声令下,咱们保准追上去将那些该死的蒙古鞑子碎尸万段!”一名都头朗声说道,顿时引起周围一片附和声。
神策军的将士们,谁都不怕打仗,甚至谁都希望打仗。作为屡战屡胜的大明将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每一个人不变的志向所在。更何况神策军的骑兵更是从各厢当中遴选出来的老卒、精锐组建,都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杀胚。
当时一说出城杀鞑子,所有人都斗志昂扬,听说天武军的骑兵和蒙古鞑子的骑兵杀得痛快,结果神策军各部骑兵北上途中遇到的都是些小鱼小虾,攻城大战他们又只能在后面看热闹,所以在功劳簿上甚至还比不上一些新兵蛋子,让这些平时趾高气昂的老卒们根本没有办法容忍。
然而事与愿违,出城时候他们想要求战,蒙古鞑子却四处乱窜,导致这些骑兵们只能从后面追着,没有捞到和蒙古人交手不说,囊包中的粮食却是越来越少,再下去就要饿肚子了,可以说人人憋了一肚子火。
现在蒙古骑兵已经了踪影,而且双方就隔着一个临潼城,这一次说也不能再让他们跑了。
看着身边一个个红着眼睛求战的将士,唐震虽然总是感觉事情不太对,不过现在他也没有别的选择,而且周围放出的斥候同样并未蒙古其余骑兵的踪影。如果能够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剿灭这两千蒙古骑兵,一来可以壮我军士气,二来也能够灭蒙古鞑子威风。
“分成两队,从临潼南北绕,尽量不要惊动蒙古鞑子,到时候顶住灞水左右夹击,务必一战得手!”唐震沉声说道,这是他能够想出来的最稳妥的办法。
冰封的灞水对于骑兵来说想要可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在突如其来的攻击面前,就相当于一处死地,而背后的临潼城又像钉子镶嵌在撤退突围的官道上,就算守军无力出城阻拦,也能够减缓蒙古鞑子逃逸的速度,从而让追杀的明军骑兵可以追上。
“诺!”一众将领同时应道。
而唐震也抓起来一把粮草塞进坐骑的口中,然后轻轻拍了拍战马的马脖子,伙计,这一次就靠你了!
一名名骑兵在雪原上开始催动战马,披在人马身上的白色衣袍开始迎着风舞动,在猎物面前,已经憋屈了太久的明军骑兵终于不再吝惜展露的獠牙。无数的马槊端平,赤色的旗帜升起,每一名士卒都一边催动战马,一边用炯炯目光看向前方。
马蹄刨开薄雪,临潼城在阴沉沉的天空下飞快消失在视线中。此时已经能够隐隐约约看到灞原上那一片黑色的身影,显然占据高处的蒙古骑兵也已经了从后方飞快逼近的敌人,不过他们并没有慌乱,也没有想要逃跑的意思,只是缓缓调转马头,一把把马刀举起。
一声战马嘶鸣声传来,率队冲在最前面的唐震意识到,霍然扭头看向左手边。不时候,两支蒙古骑兵正从北面飞快的逼近,人数甚至要比灞原上的蒙古骑兵还要多!
蒙古鞑子骑兵的大队!
显然蒙古鞑子之前就已经布置好了,灞原上的两千骑兵就是诱饵,等待明军上钩,然后再由这些骑兵发动进攻。而且看这些人一身白袍的样子,显然早有准备,绝非临时起意。
唐震心中咯噔一下,蓄谋已久。
蒙古鞑子的那两千骑兵主要任务就是带着明军骑兵兜一个大圈子,然后带入他们预设的埋伏当中。其余的骑兵则提前好几天埋伏在临潼南面的骊山,骊山山高林密,难怪哨探没有他们的身影。
这一刹那,唐震甚至还有一点儿侥幸,幸好是把骑兵分成了两路,从临潼南北夹击,否则被蒙古骑兵包围的就不是这一半人,而是全部骑兵了。周围的骑兵都下意识的拽住马缰,不过唐震却是下意识大吼道:
“不要停下,加速,躲过鞑子骑兵的冲击!”
明军骑兵虽然不明白这是意思,但是服从军令的潜意识还是让他们追随着唐震继续向前。
显然蒙古骑兵也有些疑惑,这些南蛮子竟然不管不顾从侧翼和后方逼近的敌人,依旧毫不犹豫的冲向灞上。
灞原上的蒙古骑兵也是很快做出反应,径直迎上从临潼北面来的明军骑兵。显然在他们看来,埋伏在骊山的大队骑兵,足够将南蛮子另外一路骑兵缠住、包围然后一口一口的吃掉。
而他们两千人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南蛮子另外一路骑兵牵制住,等到大队骑兵转向杀,从而将这不天高地厚的南蛮子骑兵彻底绞杀。
并且是在临潼、在京兆府守军的眼皮子底下。
就让他们眼睁睁看着这样的屠杀!
第四百二十九章 灞上战未休
p:大战未休,诸位书友们,订阅打赏推荐票狠狠地砸吧,求被淹没!
华州渭南,沋水。
从潼关到京兆府这一条大道,算得上平坦,但是中间也还是跨过了两条河,一条是大名鼎鼎的灞水,还有一条就是这沋水(今渭南沋河,又称沋河川)了。沋水从秦岭奔流向北,穿过华州渭南之后注入渭水。
当明军骑兵赶到沋水的时候,才震惊的发现,沋水上的几座木桥都已经被一把火烧的干净,而仅有的一座石桥也已经被人为破坏了,显然在他们到达之前,这里就已经被蒙古鞑子的骑兵光顾过。
殿下,江铁纵马过来,向南向北两里地都已经找过的,一座桥都没有。城中百姓老乡都已经跑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妇孺老弱,诺诺说不出来什么,看来咱们得自己想办法了。
叶应武只是微微皱眉,他在意的不是怎么渡过冰封的沋水,而是蒙古鞑子将这沋水上的桥烧的一干二净,显然是已经判断出明军的援兵不久就会赶到,所以他们已经提前下手。
这么说来蒙古鞑子不只是想要在京兆府和神策军决战,甚至已经做好了周密而详细的计划,完全有备而来。
可是王进和唐震他们在京兆府立足未稳,不知道能不能支撑的下来。
试试冰层厚度,渡河!叶应武沉声说道。因为战马比较重,而且马蹄子容易打滑,所以相比于在冰面上过河,骑兵更喜欢涉水过去。尤其是今天天空中阴云散开,天气有些回暖,谁都不敢保证这冰有多厚。
叶应武可不想让自己的人直接掉到冰窟窿里面去,那样人捞上来能不能缓过劲来还是两说,对士气也是很大的打击。
江铁三下五除二跳到河边,径直抽出来佩刀刺进去,旋即他的脸色微变,看向叶应武:殿下,岸边的冰层通过人马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不知道河里面······如果再薄一些的话很有可能断裂。
把没有烧干净的桥板拆下来,铺开向前!叶应武沉声说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受力面积,从而尽量避免冰层破裂。
叶应武身后吴楚材和小阳子急忙前去吩咐,残存的七八块木板全都被拆卸下来,江铁带着几个人一步一步的向河心走去,已经能够听见冰层不堪重负的咯吱咯吱声,导致江铁他们最后不得不伏在冰面上小心向前,一路上将大块的木板铺在有声音传来的地方。
看着江铁他们已经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河对岸警戒,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全军渡河!
战马的马蹄上都包裹了布匹,在士卒的驱赶下向着河对岸走去。这些战马似乎也意识到危险,纷纷低低嘶鸣,如果不是身后的马鞭驱赶,它们十有**拉着拽着都不过去。
第一名士卒踩在了木板上,冰面上裂开肉眼可见的裂缝,不过并未破裂。叶应武点了点头,招呼小阳子等人牵着战马下河,战马嘶鸣,士卒前后呼喊,竟然也有磅礴气势。
就当叶应武刚刚走过河心,身后却是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已经有三四千人踩过的冰面,终于不堪重负彻底破裂,巨大的裂缝在冰面上纵横展开,冰冷的河水已经呼呼的冒了上来,距离最近的几名士卒脚下踩空,摔落冰河里。不过过河的时候前后都是手牵手,所以他们很快被同伴拽住,趴在冰面上,艰难的想要上来。
站在河堤上,江铁等人顿时着急的跺脚,掉下去一两个人不要紧,甚至一千多人过不来也不要紧,关键是明王殿下还在河面上,而且距离这河心不远,如果这些人惊慌中多扑腾几下,将冰面打碎,明王殿下自身难保!
登时岸上将士都着急着想要冲上去,叶应武却是大吼一声:都给朕站住!江铁,带着人散开!
见叶应武脸色严肃,江铁也不敢造次,急忙挥了挥手,堤上冰上以及对岸的士卒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紧张兮兮的看着叶应武。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反而小心向着河心走去:
河水深不深?!
那名抓着冰面的士卒微微一怔,用冻得已经发麻的身体缓缓向下试探,旋即颤抖着喊道:殿下,河水到肩膀!
叶应武点了点头,出人意料的说道:周围二十个人,脱掉外层衣甲下水,将木板抬起来,让后面的人过河!
刹那间周围安静的只有呼啸的风声,仿佛就连呼吸都已经消散。
没有一个人有动作,显然所有人都被叶应武这个近乎送死的命令吓住了,身为南方人,他们对于寒冷还是有天生的排斥感的。叶应武冷笑一声,径直飞快的脱去自己的外层衣甲,然后一把推开上前阻拦的小阳子:
无人下水,那朕来!
扑通!一声,叶应武已经跳入水中,冰冷刺骨的河水几乎在一瞬间夺去了他下身的知觉,但他还是咬着牙将漂浮着的木板扛了起来。虽然不知道京兆府情况如何,但是叶应武知道留给自己留给这一支援军的时间,一点儿都不多!
明王殿下下水!
刹那间,所有的明军将士眼睛已经通红。
小阳子第二个跳入水中,紧接着,周围无论都头十将,还是士卒,争先恐后的扎入水中。江南的儿郎,就没有怕水的。就算是这水冷一些,但是有明王殿下在前面和自己一起扛着,但是心头熊熊燃烧的火焰是火热的!
吴楚材,带着人,过河!叶应武咬着牙大吼一声。
断后的吴楚材脸已经憋得通红:渡河,全部渡河!
一名一名士卒小心的牵着战马从明王殿下和兄弟袍泽的肩膀支撑的木板上向前走去,这一刻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抬头看向远方,眼眸之中隐隐有火光在跳动和燃烧。
当江铁他们七手八脚将叶应武抬上来的时候,叶应武已经晕晕沉沉的快失去直觉了。他虽然跟着亲卫训练过几个月,但是毕竟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书生出身,到底没有办法和这些身强体壮的杀胚们相比,长途跋涉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在咬牙坚持了,结果刚才又扎进冰河当中支撑了那么久,要是没事才怪呢。
阿嚏!叶应武激灵灵打了一个喷嚏,反倒是清醒了不少。
小阳子他们一边点起火堆,一边把亲卫们的披风大氅全部拿来,将叶应武裹了个结结实实。而周围除了撒出去的哨骑,所有的士卒都已经毕恭毕敬的在马下站着,每个人看向叶应武的目光都是敬佩异常。
甚至同样和他一起下水的其余士卒,都挣扎着想要把裹在身上的衣服解下来给叶应武披上。在他们看来,明王殿下的性命要比在场五千人的性命有价值多了,要是明王殿下出了什么好歹,大家有何颜面去见江东父老?!
殿下!江铁他们都直接跪在雪地里,声音之中已经带着哭腔。刚才叶应武晕晕沉沉的样子,让他们这些平日里只知道舞刀弄枪的大老爷们都快把眼泪急出来了,手忙脚乱的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甚至小阳子肠子都悔青了,自己怎么没有坚持让明王殿下把杨王妃带上,至少这个时候可以有个拿主意的人。
叶应武缓缓睁开眼睛,看着近在咫尺的一张张满是担忧神色的脸庞,霍然喝道:你们这些大老爷们的,靠老子这么近干什么?!
见叶应武话语之间还是很精神的,江铁他们顿时松了一口气。而叶应武嫌弃的目光在他们看来更像是救命的稻草。环顾四周,叶应武沉声说道:都给朕起来,这是什么时候,在哪里?
小阳子急忙说道:殿下,咱们还在沋水东岸,您刚才晕过去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时候不长。
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浪费这点儿时间让所有人过河,还是很值当的。当下里他艰难的想要站起来,吓得小阳子他们急忙上前搀扶。叶应武扶着树干,沉声说道:沋水距离灞水还有百里地,咱们想要赶过去也得两个时辰,快点儿组织人马出发,顺便把哨骑撒出去,务必探查明白战况!
可是殿下您的身体······吴楚材和江铁他们脸上都是大写的担忧。
他娘的什么时候了,救兵如救火,你们再磨磨蹭蹭的话,黄花菜都凉了!叶应武脸上仿佛笼了一层寒霜,一把掀开自己身上不知道裹了多少层的衣服。这几个杀胚笨手笨脚的实际上也就是胡乱搭上来,所以叶应武一扯就扯掉了。
江铁顿时一咬牙:小阳子,你带着亲卫保护殿下,老吴咱们走!
吴楚材点了点头,而叶应武刚想要反驳,小阳子已经不由分说将地上散落的衣服裹在叶应武身上。殿下受了那样的寒冷,怎么能再吹风。看着一众亲卫坚持的样子,叶应武只能无奈的重新坐下。
其实自己还真的有些四肢无力呢。
刚才那一下,真的是在拼命,好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感觉了。
——————————————————
在灞原上的两千蒙古骑兵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他们扬起马刀,冲向从临潼北面杀过来的那一队明军骑兵的时候,密集的马蹄声伴随着箭矢破空的声音已经从背后传来,并且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不好!后排的骑兵下意识回头,瞳孔猛地收缩。
一支支锋利的箭矢刺穿他们的后背,不断有蒙古骑兵在从侧后方射过来的箭矢当中倒地,战马吃痛嘶鸣,在原本整齐的队伍当中四处奔跑,一些正弯弓搭箭准备用骑射好好教育教育明军骑兵的蒙古士卒,仓皇之下甚至已经顾不上手中弓弩,飞快的丢下箭矢拽紧马缰。
战马嘶鸣,箭矢横飞,刹那间整个灞原下乱作一团。
临潼北面杀来的大队明军骑兵已经冲入手弩的射程当中,毫不犹豫的同时扣动扳机。手弩虽然可以单手操控,而且容易命中目标,但是受限制于射程,使得这些明军骑兵已经做好了先被蒙古人骑射洗礼的准备,可是谁曾想到蒙古人自己先乱了起来,惶急之下一些骑兵调转马头迎上唐震率领的骑兵,而其余人则继续向前奔驰。
直到明军的箭矢即将杀到,蒙古骑兵们方才慌忙的放出已经张弓很久的箭矢。箭矢呼啸,雪亮的马刀和挺起的马槊也在下一刻狠狠的碰撞,就像火山喷发的岩浆呼啸着冲入大海,朵朵血红色的花朵在白色的地毯上绽放,赤色和黑色的旗帜纷乱如蚂蚁。
朔风扑面如刀割,再加上散乱的箭矢就在身边呼啸,让开口说话都快变成一种奢望,不过无论是为了活命,还是为了战胜这股敌人,唐震都别无选择。当下里狠狠一拽马缰,战马长嘶,人立而起,唐震手中刀直指向一侧:不要恋战,冲上灞原!
身边的一众骑兵本来就一直等候着唐震下达命令,此时急忙追随着他调转马头。不过风声厮杀声越来越大,前面的骑兵根本听不到这喊出口就基本被风撕碎了的命令,依旧纵马向前。
唐震一时间也顾不上他们了,自己所要做的是保住大多数人的战力和性命。好在随着唐震这边一动,外围和断后的骑兵也急忙跟上,两千五百人也有一千七八百跟了上来。
战马在风中喘着粗气,此时不是顾惜马力的时候,一根根马鞭狠狠的抽下去,而马刺也是毫不犹豫的捅向战马的躯体,风中卷动的雪粉中,鲜血顺着战靴和马腿流淌,不过旋即结成一层粉红的薄冰。
灞原是临潼到灞水之间的最高处,而灞原东面就是灞水和鼎鼎大名的灞桥。刚才那两千蒙古骑兵的主要任务是吸引明军骑兵的注意力,所以并没有渡过灞桥。现在明军骑兵冲上灞原,实际上就等于保住了撤退的后路,只要抽调出一部分精锐拖住蒙古鞑子,其余人就可以从容的撤退。
一直冲上了灞原,唐震方才缓缓勒住战马。气喘吁吁疲惫不堪的人马纷纷在他左近停下来。
虞侯你看!一名都头指着灞原下的战场说道。
在几乎倒下四分之一的人之后,那充当诱饵的蒙古骑兵终于回过神来,一支千人队挡住明军骑兵大队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其余人则和后面掩杀过来的骑兵大队将没有来得及追随唐震撤退的前锋数百骑兵团团包围。
不断有明军骑兵倒下,一面面曾经在风中猎猎舞动的赤色旗帜也消失在视线当中。
顿时灞原上的明军骑兵纷纷向前:虞侯,咱们现在站在高处,冲下去一定能打蒙古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是啊虞侯,不能看着这几百个弟兄被他们欺负!
现在冲下去,还来得及!
几名都头和十将纷纷把目光投向唐震。刹那间他们脸上都有屈辱和着急的神色。从如火如荼的战场突然调转马头,撇下前面冲锋的弟兄缩到这里,对于每一个矢志杀敌的明军将士来说,都不啻于难以言表的耻辱。他们做不到眼睁睁看着袍泽的血肉换来自己喘息的机会。
要活一起,要死,也应该一起!
放肆!牙关中费力憋出来两个字,唐震的脸色阴沉。
他在神策军还是天武军左厢的时候就担任都虞候,在军中的资历要比很多后来北伐磨砺出来的老卒还要老,再加上唐震允文允武足智多谋,平日里新军训练等等往往又都是王进唱白脸,唐震唱红脸,所以这位都虞候在军中的威望甚至比王进还要高一些,此时他突然斥责下来,刚才起哄的都头和十将们都下意识的噤声。
留下来两个都守住灞桥,两个都在灞原上监视蒙古鞑子,其余人随某来。唐震沉声说道,这四百人无论用何种办法,面对怎样的敌人,都要给某守住灞桥,灞桥有失,军法从事!
诺!被唐震手点到的四名都头急忙应道。
而唐震催动战马,迎着朔风当先冲下去。后面的将士们也顾不上战马和自己都是极度的疲惫,手中马槊端平,赤旗飘扬,紧紧的跟上自家都虞候。
好男儿怎能缩头缩脑的在这里看着袍泽弟兄浴血拼杀,就应当轰轰烈烈的杀他一场!
第四百三十章 万众披肝胆
不得不说在军中一年,唐震还是很有长进的。骑兵冲下来的时机和角度都选择的恰到好处,一千多名骑兵直接从两支蒙古骑兵比较薄弱的汇合处直接冲进去,中间的骑兵将箭矢撒向两边,而外围的骑兵则是挥舞着马槊驱赶蒙古骑兵。
他们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冲进去和被包围的弟兄们汇合。
被左右几千蒙古军包围在中间的数百名明军骑兵看着不远处突然间扬起的赤色旗帜,一张张满是血污的脸上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过旋即转化成劫后逢生的喜悦。
大家不是害怕为大明牺牲,但是看到援兵不顾生死的杀过来,还是激动甚至渴望的。一名名已经精疲力竭的明军骑兵纷纷催动战马,战刀和马槊挥舞,在蒙古军中横冲直撞。
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但是两支赤旗飘扬的军队正越来越近。
蒙古骑兵显然没有想到这支好不容易撤退到灞原上的明军骑兵竟然会调转马头重新杀回来,而且还依仗着从高处冲锋的速度优势,强行撕开了脆弱的结合部。不过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骑兵的反应还是很快的,一支支骑兵不在漫无目的的寻觅对手,而是在百夫长的率领下一次又一次的向着明军骑兵打开的通道进攻。
或是从两侧放出箭矢干扰,或是如同毒蛇吐信击杀两名明军骑兵之后又撤退下去,又或者径直集中两三百骑兵突入通道之中,将明军骑兵本来就如狂风中小舟的防线撕扯得七零八落,然后在唐震率队赶来支援之前又没入人群当中,让严阵以待的后方大队骑兵迎战。
快,撤退出来!唐震大声吼道,他的半边身子已经染上了血红色,在寒风中结成一层薄冰。
蒙古骑兵已经回过神来,步步向前紧闭。
唐震清楚,自己能够打开局面,主要是杀了蒙古人一个猝不及防,等到蒙古回过神来,四五千人左右夹击,自己这不到两千人还不够人家吃抹干净的。所以时间,还是要争取时间!
一名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