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宋-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还会回来么?还会带那种甜甜的好吃的么?”孩子急忙问道。
沉默了良久,马廷佑看着孩子瞪大的眼睛,郑重的点了点头:“放心好了,某还会回来的。”
当下里揉了揉孩子的脑袋让他离开,马廷佑一边牵过来自己的马,一边侧头看向昔里吉的营帐,眼睛微微眯起来。
昔里吉,某能够做的都做了,你虽然性格软弱,但是也不是那种不守承诺的人,接下来就看你怎么做了。如果做对了,咱们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如果做错了或者不做的话,大明从来都不吝惜它的怒火。
无论是对你,还是对整个昔里吉部落。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上
石弹落在水面上,掀起丈许高的水柱。
河上如箭飞梭向前的几艘小船剧烈晃动一下,并没有停下步伐,反而距离对岸越来越近。而岸边的明军火炮也发现了躲在土垒后面的蒙古投石机,炮弹如雨下,别说一台投石机,整个土垒都被直接抹去,看不出来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大批蒙古弓弩手呐喊着从草丛中、坑洼里跳出来,箭矢呼啸着横扫河面,几艘小船的速度也一下子慢了下来,等到小船顺着波浪冲上岸边,船上已经没有能够站立的人,几名明军士卒的尸体静静躺在船中,垂在外面的半具尸体还在流淌鲜血,将河水染红。
大凌河畔,激战正酣!
“蒙古鞑子的投石机暴露的差不多了,没有想到这蒙古鞑子好大的能耐,不但能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藏得住足足两三台投石机,还能把这么多弓弩手藏到草丛和坑洼中。”王大用放下千里眼轻轻叹息一声,“如果不是咱们谨慎小心的话,恐怕这第一次渡河,就要死伤不少啊。”
“就算这样,还是牺牲了这么多将士,”王虎臣摇了摇头,“不过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也不知道这对岸竟然还有这么多玄机。让第二批准备吧,蒙古鞑子能够拿出来的已经差不多了。”
明军的火炮还在进行覆盖射击,而百虎齐奔箭也在向船上推。毕竟明军的火箭虽然已经一步跨越实现了二级火箭,但是在性能上还有很多不稳定性,再加上产量不足,所以在远距离上很难做到精确的定点打击清除,所以为了确保能够更有效和及时的掩护明军上岸,王虎臣和王大用商量之后还是冒险将百虎齐奔箭搬上船。
对岸的蒙古军队在明军劈头盖脸的炮击之中四下逃窜,大多数人都能冲入原本藏身的地方,不过还是有上百人像无头苍蝇一般在河滩上乱闯,很快就被炮弹撕成碎片,他们这幅样子自然是引来对岸明军哈哈大笑。
“渡河!”王虎臣沉声下令,第二批准备好的明军士卒飞快登上船。
蒙古在这之前就把大小凌河两岸的船只销毁的差不多了,自然不可能给明军留下这么多可以挥霍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是镇海军从北洋舰队那里抢过来的。知道镇海军的难处,北洋舰队也没有多说什么,将船队中的舢板全都拿了出来,凑齐了这上百艘船只,总算是不用面对之前两淮军强渡白沟河时候无船可用的尴尬局面。
当炮击引起的弥漫烟尘渐渐平息的时候,对岸的蒙古士卒已经看不到踪影,不是被炮火撕裂就是藏身在坑洼之中。王虎臣和王大用并不知道,在明军火炮的压力下,实际上蒙古人这种利用天然的坑洼再加上自己挖掘的一些坑道进行防守,已经有了另一个时空中近现代堑壕战的雏形。
和近现代战争所用的坑道不一样,古代虽然也存在坑道作战,但是主要是将坑道修于地下,其目的自然是作为一个堡垒和藏兵的地方,逼迫对方不得不和自己在己方了如指掌的坑道之中作战,从而占据绝对的上风。现在在河北一带还能找到的宋辽时期宋军修建的地下坑道,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这种坑道的修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宋军缺少足够的地理优势能够拿来阻挡辽军骑兵,一旦白沟河冰封,整个中原都是辽军放马之地,所以不得不采取之中转入地下类似于地道战的方式来和辽军骑兵纠缠。这样的坑道更多的是地道性质,自然算不上真正的堑壕。
而蒙古人所挖掘的这些坑道,其目的则是为了防止明军炮击对士卒造成大量杀伤,与此同时还能在明军上岸的时候及时通过弓弩进行拦截,这样的打法确实已经有了堑壕战的雏形,至少其目的和思想与堑壕战类似。
王虎臣和王大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之间实际上已经推动了整个时代军事思想的进步,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叶应武对于火器的重视以及兵部和工部对于火器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不过现在毕竟火炮问世算起来也没有多久,这些火炮还没有真的能够起到毁天灭地、“战争之神”的作用,所以蒙古人的这些坑道。主要还是利用原本的天然条件,并没有真的达到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作用。
“弟兄们,跟我上!”不等船靠岸,带队的明军都头就已经率先冲下船,后面的士卒也是争先恐后的跳下来向前冲。
如果和之前的军队相比,恐怕明军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基层将领的带头冲锋,这些经历过战火的老卒,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喊的不是“给我上”而是“跟我上”,且不论这两个字的更改后面代表着多少深意,只是简简单单在气势上士卒们也自然更喜欢后者。也正因为,大明的基层将领是损失最多的,但是大明军队的基础力量和基层战斗力并没有因此而削弱,反而依旧有很多将士挤破了脑袋想要当上空出来的都头和十将位置,哪怕他们很清楚在下一场战役中他们很有可能因为身先士卒而第一个倒下。
这种大明基层将士的精神,一来得益于叶应武当初组建天武军的时候,就是本着只要精锐、只要不怕死之徒的宗旨,再加上几次大战的胜利,彻底凝聚了这一支军队的魂魄,使得逢敌争先成为了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军队作战,其主要依据就是将士是否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所有的将士都为了胜利而奋斗,那么自然会距离胜利越来越近。
一支军队获得团结力量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中国历朝历代,实际上都是通过私军或者乡军的方式,来自同一片土地上或者有着相同出身的人们,自然更能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到时候只要有一个合格的统帅即可所向披靡,但是相应的,如果统帅不合格,这一支军队虽然也能齐心协力,但是这齐心协力是齐心协力的逃跑。
对于当时组建天武军的叶应武来说,以各地的屯驻大军除了川蜀、广西等地民风彪悍且多年来和蒙古多有冲突交锋之外,都已经糜烂不堪,这一种传统的组建强军的方式自然已经无用,所以叶应武在无奈之下就只能选择另外一种方式,组建一支用信仰和对自己的忠诚支撑起来的军队。
这样叶应武就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一战失败,再也不能翻身。不过现在来看,无论是叶应武掌握住了历史的脉搏也好,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也罢,叶应武终于还是带着天武军、带着他的大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而大明军队也在一次次战火的锤炼之中变得更加坚强,不知不觉得,基层将领带头冲锋也成了大明军队的传统。
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将士,隐藏在坑洼和草丛中的蒙古弓弩手也纷纷站起来射击,毕竟他们为了方便行动,身上除了弓弩之外并没有携带多少长兵刃,如果不能阻止迎面掩杀的明军,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一直没有踪影的蒙古骑兵,此时也终于按捺不住了,两队骑兵分别从两个方向斜地里杀来,直冲向滩头。面对只有远程火炮支援的明军步卒,这七八百蒙古骑兵已经足够让他们化为乌有。
“还留了一手,”王大用冷冷一笑,而身边的王虎臣转身径直向山坡下走去,显然开始准备率领主力渡河了。在两人的身边,火炮和飞雷炮同时开始轰鸣,阻拦蒙古骑兵。
炮弹呼啸着在蒙古士卒当中横冲直撞,不过蒙古弓弩手和骑兵还是坚持向敌人发动攻击,在这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谁都不想落于下风。一名名骑兵在炮弹掀起的烟尘之中穿过,手中马刀高高扬起,直冲向还在滩头没有站稳脚步的大明军队。
“放!”几艘小船上留守的十将纷纷大声喊道。
船头的百虎齐奔箭同时轰鸣,一道道流光带着凄厉的呼啸声,彻底撕裂天地,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大凌河仿佛都在这灼热的空气中扭曲和模糊,流光一头扎进蒙古步骑当中,震天动地的爆炸和耀眼的火光取代了一切。
天地在这一刻仿佛都寂静下来。
大凌河两岸,明军将士也都下意识屏住呼吸,他们无法想象如果这样的火器落在自己头上,会带来怎样的痛苦。蒙古人支离破碎的肢体散落满地,鲜血滋润着风中摇曳的枯草,甚至有的人还没有被炸死,正在无助的呻吟;又或者有的士卒发现自己的下半身消失不见,青紫色的肠子在蠕动,当时就吓的凄声尖叫;更有的战马被炸断了马腿,跪倒在地,白色骨头全都露出来,战马发出寒人心脾的鸣叫。
“杀!”明军都头们在短暂的怔神之后,大声吼道。
虽然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不过明军将士终归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士卒的本分,这一个字仿佛在一刹那就勾起了内心中紧绷的那一根弦,所有人几乎是潜意识的迈动脚步,跟上前面都头们的身影。
如同潮水般的明军士卒很快就把正惊慌失措的蒙古军队吞并,而更多的明军则源源不断的冲上滩头,很快王虎臣的将旗就在岸边飘起。
“这帮小子还真是下手毫不留情,”王虎臣看着岸边的惨状,忍不住摇了摇头,第二批渡河的船上搭载了足足五十发火龙出水,几乎占到了镇海军所有火龙出水的十分之一,结果被一下子被打了出去,基本这滩头的上千名蒙古步骑,不是被火箭消灭了就是被彻底吓傻了。
看着那些打着哆嗦走过来的俘虏,王虎臣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笑,逢战则应摄人胆魄,这些家伙做的倒是没有错,只不过怎么想都觉得太浪费了。
“前锋骑兵已经直奔开义了,”王大用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王虎臣身边,“今天这一战还真多亏了百虎齐奔箭和北洋舰队的这些舢板,否则这一队蒙古鞑子骑兵杀过来,咱们还真的得头疼。”
王虎臣点了点头:“让弟兄们抓紧打扫战场,休息一下,大凌河这么简单就拿下来了,蒙古鞑子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等会儿估计就该反扑了。”
王大用没有多说,急忙去下命令。毕竟从蒙古人在大凌河的布置来看这一战蒙古鞑子也是多有准备,单单这坑洼之地和芦苇草丛中的藏兵,就险些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更不要说还有在外围巡视随时都可以加入战场的那两队蒙古骑兵,如果不是有百虎齐奔箭的原因,恐怕第二批渡河的明军将士也要被赶下河去了。
而王虎臣展开舆图,看着在舆图上距离并不是很遥远的大小凌河以及锦州,从刚才来看,蒙古鞑子显然也是对于这个东北要塞多有防备,甚至刚刚到大凌河这第一道防线,就能够遇到这么顽强的阻击,更能够想象想要战胜后面的敌人,镇海军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下意识的向西方看了一眼,王虎臣喃喃说道:“徐晨,你在合蔡镇一战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某敬你是一条好汉,希望这一次你也不会让镇海军的将士白白牺牲。”
——————————————————…
“阿嚏!”徐晨打了一个喷嚏,不由得揩了揩鼻子,“也不知道哪个家伙又在背后说某呢。”
崎岖的山路上,第一旅的士卒正在艰难跋涉,因为考虑到这长城内外,山势陡峭,根本用不到战马,所以就在昨天第一旅索性把所有战马都就地宰杀,这样也能够补充大家早就干瘪的干粮袋。对此就是那些爱马如命的禁卫军士卒也没有丝毫犹豫,甚至动手比很多第一缕将士都麻利,让周围的第一旅将士不由得啧啧称奇。
都说禁卫军是大明的铁军,纪律严明,倒是此言不虚。
“肯定是被咱们算计了的那些蒙古鞑子在背后戳旅长的脊梁骨呢。”旁边几名将领打趣的说道。
徐晨哼了一声:“笑话,某杀了那么多蒙古鞑子,记恨某的蒙古人多了去了,要是他们骂某,某就打喷嚏的话,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周围的将士不由得低笑,现在毕竟是在高处,就算是山风呼啸,这笑声如果声音大了还是会让别人听见,所以大家都只能憋着,甚至有的人脸已经通红。前面探路的一名士卒快步跑过来,低声说道:“启禀旅长,往前就已经能看到长城的轮廓了!”
“什么?!”徐晨怔了一下,当即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并不远的山顶。
云雾缭绕之中,一条卧龙穿梭于青山隐隐里,可以看清楚这卧龙和周围青山明显有区别的颜色,那是秦砖汉瓦的颜色,那是一个又一个曾经兴盛的王朝的颜色,那也是华夏屏障、华夏象征的颜色。
“长城,到了。”徐晨轻轻呼了一口气,这一条卧龙自然便是秦汉时候修筑的长城,整个华夏民族赖以为屏障缔造了汉唐盛世的长城。
在阔别三百年之后,华夏的军队,再一次站到了长城脚下。
后面的第一旅将士也互相搀扶着走上山顶,看着那不远处山间时而盘旋入云,时而呼啸破空的长长城墙,不知不觉的眼眶之中都有些湿润。大家偃旗息鼓、昼伏夜出,长途跋涉这么久,总算是看到了终点。
“舆图,快拿舆图!”徐晨急忙招手,他的手甚至都有些颤抖。
不过还不等徐晨说完,一名哨兵突然大喊道:“蒙古鞑子!”
山下烟尘滚滚,不知道多少蒙古骑兵正呼啸而来。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下
于还是被发现了。”徐晨不由得微微挑眉。
实际上第一旅数千人能够在蒙古人眼皮子底下走这么远,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当然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两淮军和天武军牵制的功劳,而且为了引开蒙古人的注意力而甚至不畏生死向前的李信和白越等人的功勋也不可磨灭。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努力和牺牲再加上蒙古人兵力不足和处处布防导致防线松散等原因,使得两淮军第一旅能够走上这一段近乎奇迹的行军道路。
当然数千人越境,蒙古鞑子终究不是聋子瞎子,还是会看到的,所以在第一旅即将接近目的地的时候,蒙古军队终于调集并且包围上来。
“南侧有两三千步骑,东侧有大约六七百人,另外西侧还不知道有多少,估摸着也得两三千。”徐晨放下千里眼,不由得笑了一声,“蒙古鞑子还真的是看得起咱们!”
第一旅督导顾潮虽然算起来还是第一次以将领的身份面对这么大的阵仗,不过这个年轻人并没有紧张,嘴角边反而露出一丝笑容,看着越来越近的蒙古军队:“蒙古鞑子从三个方向围上来的,算起来应该分别是中都、居庸关和东北那边过来的军队,蒙古鞑子显然也要拼命了。”
徐晨点了点头,东北方向想来是锦州的蒙古军队,这是拿来抵挡镇海军入关的,而居庸关那边的军队则是抵挡天武军的,至于中都的军队,更是拿来和两淮军正面厮杀的,现在蒙古鞑子的军队从三个方向而来,自然无形之中说明了蒙古鞑子对第一旅存在的重视。
不过说来倒是好理解,先不管第一旅的出现到底是为了什么,第一旅站在这中都北,真正的幽燕腹地之中,无论向哪个方向都能威胁到蒙古鞑子的命脉,就像悬挂在幽燕上方的利刃,蒙古人当然就算拼了命也要将这把利刃除之而后快。
“往前用不了几里地就是长城,但是距离古北口还有三十多里地,”徐晨在舆图上看了一眼,不由得苦笑摇头,“剩下的这三十里地,就要靠咱们用刀枪和血肉之躯拼杀出来了。”
顾潮沉默片刻,伸手一指北方:“蒙古鞑子之前在古北口并没有布防,后来又抽掉大量兵力南下和防守锦州、居庸关,更不可能再有余力驻防古北口,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蒙古鞑子拼了命也要把咱们拦住,毕竟咱们再前进三十里地,这幽燕的蒙古军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而且估计现在应该也已经有一队人马前去古北口了。”
徐晨点了点头,伸手一扬,声音之中已经带着一丝忧虑:“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北沿着长城走,便是古北口,但是现在看来,咱们根本没有办法抢在蒙古鞑子前面冲上古北口了,毕竟蒙古鞑子步骑齐至,咬得太紧。”
“三十里地,如果急行军的话四个时辰之内肯定能到达。”顾潮沉声说道,“就算是现在将士们比较疲惫,五个时辰也能抢占古北口,而蒙古鞑子在幽燕的各路军队当中,房山和居庸关一带的被天武军缠住,锦州和喜逢口一带的被镇海军缠住,能够拿出来这么多军队来进攻咱们想来也是竭尽全力了,所以蒙古鞑子要出兵必然会从中都出兵,现在如果咱们就出发的话,自然能够赶在蒙古鞑子之前拿下古北口!”
“你是说留下来一支队伍阻敌,其余的继续前进?”徐晨眉头一皱,顾潮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想要摆脱敌人急行军前进,必然要有人留下来,“这样也好,某挑选出来八百精干将士穿插直扑古北口,其余的人某带领着就算是死也要钉死在这里!”
顾潮一把抓住徐晨的手腕,沉声说道:“如果旅长信得过某的话,某留下来带着弟兄们守着,旅长带着那八百人去古北口。朝廷给咱们的任务不是留在这里和蒙古鞑子硬拼,而是死守古北口。这个任务只有旅长才能够做得到。”
“不行,你留在这里太危险了!”徐晨当即说道,“蒙古鞑子能拿出来的兵力都在这里了,前往古北口的那支队伍不会有多少人,所以只要在这里拖住蒙古鞑子,守住古北口很······”
顾潮直直的看着徐晨:“咱们的时间不多了,不要再争执了,你是旅长,这是朝廷的旨意,是第一旅的任务,旅长,带着弟兄们完成它!”
话音未落,顾潮就转身向着半山腰跑去,明军的弓弩手已经展开。第一旅当时北上的时候因为作为先锋部队,就没有携带多少大型火器,当时为了弥补第一旅的火力不足,徐晨可是着实从王安节那里要来了不少火铳,从而可以用数量来代替威力,没有想到还没有到古北口,就成了明军拿来对付蒙古军队的屏障。
咬了咬牙,徐晨也没有再多少什么,正如顾潮所说,时间紧迫,他也没有多废话的机会了,而且至少这里蒙古鞑子的数量是确定的,而古北口那边有多少蒙古鞑子都还只是臆测,说不定也是一场恶战,所以实际上古北口这个任务也有很多未知。
无论如何,都已经走到这里了,徐晨相信就算自己拼尽全力,也要做到最好。第一旅,不会辜负大明各路北伐大军的期待,也更不会辜负陛下的嘱托!
各部的老卒都已经被集中起来,看着这一张张实际上并不大但是很多都已经经历过不止一次战火洗礼的脸庞,徐晨什么都没说,只是挥了挥手,这八百士卒没有丝毫犹豫跟上徐晨的脚步。
而在他们的背后,火铳和神臂弩的声音,如雷霆般响起。
————————————————…
“弟兄们,跟老子冲!”一名明军都头怒吼着站起来,当先向前冲去。弓弩手射出的箭矢和火炮射出的炮弹不断地从他头顶上飞过,呼啸着落在前方的山间。
爆炸声接连起伏,苍翠的山峦在炮火的轰击下已经看上去更像是被拔了毛的孔雀,原本冲天而起的树木已经尽数折断,可以想象那些依托山势修建的营寨又是如何悲惨的待遇。
蒙古的投石机已经彻底没有了声响,甚至整一片山峦之中都只有明军火炮的轰鸣声,震天动地。要知道明军在这边闹出来的动静越大,古北口那边需要承担的压力就越小,毕竟蒙古人也不想顾此失彼,就算是居庸关落入明军手中只是时间问题,这里的战局自然也最好是能拖就拖。
当初天武军摆出的是以山西那边为主要攻略方向的架势,所以本来手中军队数量就不多的伯颜和史天泽,自然而然的就减轻了房山一带布置军队的数量,只是谁曾想到当蒙古大军主力出现在山西的时候,天武军非但没有正面迎上,反而直接转向杀奔幽燕。
伯颜和史天泽在大惊失色之余,也是手忙脚乱的调兵顶住房山到居庸关一线,坚决不能把侧翼暴露给明军。只不过他们的调动还是晚了一步,天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易水以北房山一带的蒙古军队,兵锋直指居庸关。
烟尘之中,几支稀稀疏疏的箭矢射过来,落在明军将士脚下,大队的明军士卒怒吼着冲上山坡,而在这猛烈炮击之中幸存下来的蒙古人,也推动营寨中早就准备好的檑木滚石,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劈头盖脸砸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