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府官员顺应百姓诉求,连续上了三道折子劝请明王殿下即皇帝位,但明王殿下执意不肯,臣弟促请太后下旨命明王殿下早登大宝!”
“明王……”贾元春愣了一下,不是说好的荣王吗?不过,她本来就属意明王韩非,看样子大臣也都支持,便道:“皇儿无法苏醒,天意如此,哀家也认为明王即皇帝位,是顺天应命之举,杜爱卿代哀家拟旨吧!”
内阁大臣请来了太后贾元春的懿旨,立即赶到御书房,出示懿旨,再次促请韩非即皇帝位。
“诸位大人何苦逼迫本王?”韩非苦笑道:“本王对大华一片赤诚,请诸位大人将懿旨送还太后,恕本王抗旨不遵!”
韩非当即出宫回到韩府,称病休养,谢绝外客拜访。
(本章完)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天下大明
这股席卷全国的劝进风潮,汹涌澎湃,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在风潮的中心京城,各方权贵更是争先恐后,大有明王韩非不登基称帝就誓不罢休的架势。朝会上群臣劝进,随后内阁大臣请动了太后懿旨,更把这股劝进之势推向了高潮。
尽管韩非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无意改朝换代登基称帝,并且连续在民申报刊发了表明心迹的感言。如此有情有义仁德风尚,又感动了天下的臣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劝进的队伍,甚至茶楼酒馆里,也不时传出要求明王即皇帝位的呼喊。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韩非出宫回府后,就称病不出,闭门休养,并在民申报刊发了第三篇感言,感谢天下臣民的拥护爱戴,再次宣示了继续效忠大华皇朝的决心。自古以来,新君即位,就有三请三辞的礼仪,如今礼仪已经做足了,韩非还是不为所动,似乎表明真的无意当皇帝,各方势力犹疑不定,最忐忑不安的莫过于贾家。
上半年,贾家搞了一次想要当皇帝的宣示活动,如今对照这场声势浩大的劝进风潮,才明白他们只是一个闹剧,韩非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真命天子,连贾政也惊醒了皇帝梦。但到了这时候了,韩非还没有顺势答应下来,又让贾家人看不明白了,为此,贾家人主事的男人再次聚在一起,召开家族会议。
“你们说说,非儿到底是何用意?”贾政尽管当不了皇上了,想来太上皇的名位是少不了的,他自然也就成了贾家的核心人物,居中而坐。
贾赦被锦衣府释放后,惊惧于韩非的权威,一直很消停,现在到了韩贾两家临门一脚的时候了,他气血又复活了。他高声说道:“这天下归咱们贾家是肯定的了,如今各方势力都在劝进,明王就算真的无意当皇帝,也不行的,想必明王在等一个时机!”
贾珍接着说道:“大老爷说得在理,不过,明王在等什么时机呢?如今大臣们已经三请四请了,按说已经符合礼制了。”
“二哥是圣明天子,经韬纬略不是我等能够明白的,就不要胡乱揣测了!”如今形势不同,贾宝玉也从外地回到了京城,沉声道:“与其胡乱出手,惹了二哥不快,不如什么也不要做,约束府中子弟门人,不许在外招摇,等候二哥的圣断!”
贾政想到了先前一番闹剧,引起了韩非的不满,颔首道:“宝玉说得对,咱们还是静待非儿的决断吧,宝玉晚上去明王府打听一下,看有没有什么事务需要我们办的!”
如此同时,内阁首辅杜云的书房里,杜伟忧急地说道:“父亲,明王为何还不接受大臣们的劝进?”
劝进风潮进行到现在,各地官员的奏折、满朝文武的劝谏、太后的懿旨都用上了,韩非还是没有答应下来,杜云也是满腹疑云。要说韩非真不想当皇帝,那是不可能的,韩非一步步掌控天下大权,不就是为了皇权嘛,但为何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呢?
“为父也在思虑明王的意图……”杜云皱着眉头,凝神沉思,忽然眼前一亮,展颜道:“为父明白了!”
“啊,父亲,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明王迟迟不做决断?”
杜云没有直接答复,而是提笔在书案上写下三个大字——安诚公。
“安诚公?”杜伟大惊失色,急道:“父亲,你是说明王要扶持安诚公?”
“荒唐,天下大势已明,明王怎么可能还会扶持安诚公?”
“孩儿也觉得难以置信,父亲之意是?”
“安诚公张水溶是大华皇家宗室,可说是目前张家的唯一代表了,明王顺应天命取代张家,得到张家的臣服是必要的,明王定然在等待安诚公的投诚!”
“这……父亲,安诚公能甘心归顺明王吗?”
“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安诚公不会看不清这一点,他先前亲自去宫中向明王请罪也表明他没有反对明王的意图,现在就看他能不能明白明王的心意了。他若是领会了明王的心意,及时作出正确决定,还能落个善终,否则,张家就要彻底覆灭了。”
“父亲,咱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不行,咱们杜家身份敏感,明王一旦登基,杜家就是外戚,这时候不要轻易与其他勋贵联系!”
“孩儿明白了!”杜伟忽又兴奋地说道:“明王登基后,姐姐就是皇妃了,以明王与杜家的特殊关系,姐姐的地位不会低,父亲当年的决断太英明了,就是不知道会是什么封号!”
杜云对当年执意将杜兰嫁给韩非为妾侍的决断,也是非常自得的,事实证明,随着韩非的地位越来越高,谁还敢把韩非妾侍当作普通姨娘看待?如今韩非要一步登天了,韩家的女人自然也就是金凤凰了。
杜云面上依旧平静,对杜伟斥道:“混账东西,此话也是你能说的?后宫妃嫔的封赏,那是皇家的家务事,外臣不得干预,此后一定要谨记在心!”
“孩儿谨遵……”
杜伟的话还未说完,杜府管家匆匆赶来,禀报:“老爷,安诚公赶往明王府劝进了!”
“好,大事在此一举了!”杜云站起身,又对杜伟喝道:“快更换朝服,随为父去明王府恭请明王即皇帝位!”
京城有心人都在关注安诚公府动静,安诚公出门赶往明王府的消息,迅速传遍各方势力,大家都是明白人,纷纷动作起来。
安诚公张水溶距离明王府十余丈远,便下车步行,走到明王府门前,不理会门子上前询问,朝明王府紧闭的大门跪倒,双手高举一本奏折,大喊:“微臣安诚公张水溶恭请明王殿下即皇帝位!”
瞬即,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赶到了明王府门前,同样跪地高呼促请明王登基称帝。
京城的士绅百姓也闻讯赶来了,都一起朝明王府跪拜。
明王府门前侍卫见此情形,急忙飞奔入府禀报韩非。
不一会儿,明王府中门大开,韩非步出大门,朝臣民们躬身施礼道:“本王何德何能,敢僭越称帝?”
在场的官员百姓,再次高呼,“天命在明王,明王若是不答应,我等决不起来!”
韩非感叹一声,朗声道:“既然诸位大人乡绅父老们,如此拥戴,本王答应了!本王在此立誓,一定带领臣民们,把国家建成富强昌盛的美好家园!本王宣布,新朝国号大明,内阁和各部筹备禅位大典,在本王正式登基之前,各部衙门继续按照原有制度办公!”
(本章完)
………………………………
第四百五十四章 登基前的准备
明王韩非在当天就搬进了皇宫居住,他不想搬大臣们也不会答应,如今他尽管还未正式登基,名分上还是明王,实质上已是新朝大明开国皇帝了,岂能还住在宫外?韩非进宫后,也就直接搬进了皇帝的寝宫。
跟随韩非一同进宫的是九公主张婉仪,她是理所当然的大明朝皇后,也直接搬进了皇后的住处坤宁宫。至于韩府其他的女人,因为还未定下正式封号,不便先行进宫,后宫中什么样地位的妃子住什么宫殿,都有严格规定的,没有册封之前,自然不好分配住处。张婉仪之所以先进宫,一来她的地位无可争议,二来也需要一个人进来清理后宫,好迎接新的主子。
新皇登基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解决的,特别此次登基等于是改朝换代,涉及到的典章礼制更多,韩非特别指定内阁和礼部组成筹备小组。当然,这些事务虽然繁杂,但都有历朝历代的例子可以借鉴,筹备工作可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按照计划,禅位大典在年前择日进行,年后正式新朝改元。具体大典举办日期,那是钦天监操心的事。
筹备过程再繁杂,也是臣子们的工作,不需要韩非操心,他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了,而且,杜云既是韩非的恩师,又是未来的国丈,有他督导,韩非完全可以放心。
让韩非烦心的,是贾家的地位如何定论,以及西宫太后贾元春和小皇上张元朗的安置。按照前朝事例,一旦改朝换代,前朝末代皇帝大多莫名奇妙的死了,其中道理不言而喻。当然,韩非没想过要致小皇上张元朗于死地,一来张元朗是他的亲外甥,二来张元朗昏迷不醒,对他毫无威胁。
如今天下人都知道,韩非是贾政的儿子,韩非称帝了,贾家自然成了皇族。但韩非姓韩,他不可能改为贾姓,也就是说,大明的国姓是韩,而且韩非不是在贾家长大的,那么贾家人的地位就尴尬了。以皇族论,贾家的主事人应该封王,不过韩非实在看不上贾家人的品行,不想把王爵给他们,若是不封王爵,贾家人定然寒心,可能会闹出什么动静,外面也会有非议,毕竟这时代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韩非想起这些就头痛,向那些大臣询问,都一个个以皇家家务事为借口,避而不谈。说起来也是这个理,清官难断家务事,韩贾两府是一体的,都是皇族,谁敢妄加议论?
贾家的事务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决断,韩非便想先把贾元春母子安置的事情落实了,他尽管有了一些想法,还是决定问问贾元春自己的意见。
改朝换代已经定局,贾元春忽然又焦躁不安起来。她熟读前朝史记的,自然知晓,末代皇帝大多没有好下场,很担心自己母子是不是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她尽管对韩非很信任,但一旦坐上了皇位,想法可能就会不同了。
贾元春听说韩非来了,急忙迎出慈宁宫,和韩非一同回到殿内,忙问道:“非弟,你打算如何安置哀家母子?”
“这也是本王过来目的,你是本王的亲姐姐,朗儿是本王的亲外甥,本王希望你们能过得舒心!”韩非看得出贾元春一脸愁容,便扶着她坐下,宽慰一番,又道:“本王尊重姐姐的意见,你想住在哪里都行,本王会派可靠的人保护服侍你们!”
贾元春见韩非一脸真诚,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颔首道:“多谢非弟的照应,这宫里,哀家不想再住下去了,非弟在宫外给哀家和朗儿安排一个住处吧,住在皇家庵堂也行,哀家只想有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照料朗儿!”
“姐姐既然不愿住在宫里也行,别的地方,本王也不放心你们的安全,干脆住在大观园吧,本王下令把大观园改为皇家行宫,收拾好后姐姐再搬过去,也方便照应!”韩非沉吟片刻,又道:“姐姐太后的封号不合适了,本王打算尊姐姐为贤德长皇后,朗儿为贤王,你看如何?”
改朝换代后,前朝后妃的封号必定要罢免的,贾元春明白韩非册封自己为长皇后,是极大的尊重,便含笑道:“非弟对本宫母子如此优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停顿一会儿,贾元春又道:“非弟,你对贾家如何安排?”
“姐,说实在的,这也是本王头痛的地方,韩贾一体,贾家作为皇族不容置疑,但贾家子弟的能力确实有限,若是提拔得太高,可能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到时反而要出事故。番王叛乱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本王不会在搞分封制了,就算册封一些勋爵,也会留在京中。”
“这些大事,本宫不懂,也就希望你不可太苛刻了,免得外面人非议,毕竟你也是贾家人!”
“姐,本王明白,父亲太上皇的名位不会变,再加封几位郡王吧!”
“也好,等行宫布置妥当,把西苑里先帝几位妃子也安置过去,给本宫作伴吧!”
韩非回到御书房,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宫廷侍卫接管大观园,改名大观行宫,派工部人员加紧修缮,作为贾元春母子以及先帝妃子的住处,随后又命人召贾政贾赦贾珍进宫议事。
韩非答应即皇帝位,贾家也正式晋升皇族,贾家人也都在期待着韩非的封赏,一接到韩非的传召,贾政贾赦贾珍立即乘车进宫。
三人赶到御书房,除了贾政外,贾赦贾珍都是以君臣之礼参拜。
“快快平身!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韩非招呼几人起身,并吩咐太监为三人加座,随后屏退左右。
“今天让你们过来,就是说几件事,大观园改为大观行宫,西宫太后改封贤德长皇后,前朝末帝去帝号后改封贤王,和先帝几个妃子,一同迁居大观行宫,大伯父和大兄住在旁边,多加照应点!”韩非把与贾元春商定的事说了一遍。
“微臣遵旨!”贾赦贾珍连忙答应下来。
“嗯!”韩非扫了三人一眼,说道:“接下来,咱们商讨一下贾家诸人的安排问题吧!”
(本章完)
………………………………
第四百五十五章 争议的解决
韩非的话令贾家三人都是非常激动,如今改朝换代成了定局,韩非即将成为新朝大明的皇帝,贾家作为皇族,自然想分得一部分胜利果实。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皇家亲族应该封王的,若是分封一个番王国,那更是尊荣无限了。
“我等愿遵从陛下吩咐!”贾家人按捺住兴奋,小心的说道。
韩非把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也理解他们的心情,含笑说道:“具体如何安排,本王还没下定决心,你们都是皇族的主事人,大家一起商量着办吧,总之要合情合理合法合乎礼制!”
贾家三人见韩非亲自确认贾家是皇族,顿时安下心来,有了这个凭仗,贾家子孙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贾府大老爷贾赦咳嗽一声,说道:“陛下,贾家列祖列宗、老祖宗、荣王的尊号,这些按照礼制办就行了,至于其他人……新朝初立,各地还不稳固,可以仿照前朝旧制,分封番王镇守!”
分封番王国,这种弊端严重的制度,韩非不可能再施行了,再说,就算要分封番王,也只会分封自己的儿子,不可能把贾家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分封到地方祸害百姓的。
韩非嘴角露出一丝嘲弄的笑意,淡淡说道:“祖母尊为太皇太后,移驾寿安宫居住,父亲尊为太上皇,和荣王妃、赵偏妃一起居住在外东宫,即日就搬进皇宫吧,除了贴身使唤丫头,其余人等不得进宫。”
这些安排都在贾家人的意料之中,虽然荣王妃和赵偏妃的尊号还未说明,想来也是在正常套路里面,至于下人,皇宫内有宫女太监伺候,一般的下人不可能进宫,贾家三人都表示同意。
韩非继续说道:“列祖列宗会按照礼制尊皇帝号,供奉在太庙,不过,本王母族的列祖列宗也一同尊皇帝号,并列供奉在太庙,享用皇家祭祀!”
“这……”韩非要求把母亲一族先祖和父族先祖同等看待,贾家人愣住了,愕然道:“陛下,这不符合礼制呀!”
“礼制?哼,本王的意思就是礼制!”韩非沉声道:“本王是如何长大的,不想多说了,母亲一身兼任严父慈母,含辛茹苦十余年,有天高地厚之恩,你们贾家做了什么?”
贾政闻言既尴尬又惭愧,贾家除了拥有一个父亲的名分,确实对韩非没有助力的地方。他忙道:“为父对不住你母亲,也对不住你,你说得对,你母亲对你的厚恩,没有人能比得了,你要尊母族先祖皇帝号,为父没有意见,为父也会以子孙的身份,拜祭韩家先祖!”
这事贾政同意了,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了,就此成了定局。
韩非颔颔首,又道:“至于大老爷刚才分封番王的提议,本王不准,前朝番王叛乱的前车之鉴,想必你们还没忘记,分封番王国这是给后世子孙埋下隐患,大明朝的皇子皇孙们都居住在京城,统一管理。”
贾赦贾珍听了韩非的一番话,有些泄气又无可奈何,大华就是因为番王叛乱才致使皇家元气大伤,走向衰亡的,不然哪来的大明朝?这时候提分封番王,确实不合时宜。
贾政如今是大明朝的太上皇了,自然也要以国家的安危为上,忙道:“分封番王确实弊大于利,长远看没有好处,不过,皇子皇孙们全部留在京城也不太好,应该让他们多历练,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嗯,父亲说的是,等皇儿们成年了,会安排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历练的!”
韩非看到贾赦贾珍一脸期待的表情,接着说道:“大老爷和大兄都册封为郡王,大兄原本是贾家族长,今后就掌管宗人府吧,贾琏、贾蓉都是郡王世子,以后要继承爵位,就不另外册封了,册封贾宝玉为郡王,继续掌管电力部门,长兄贾珠追封为郡王,其爵位由其子贾兰继承,至于贾环……暂给他个公爵吧,若是他不知悔改,败坏了皇家脸面,公爵都不会给他了!”
郡王与亲王的差距很大的,但贾赦贾珍见贾宝玉也只封了郡王,心里也就平衡了,连忙叩拜谢恩。
贾政犹豫了一下,忽然说道:“非儿,家族先前已经商定,你母亲为为父的平妻,与正妻同等地位,这次是不是和王妃一同尊为太后?”
“父亲,鉴于前朝两个太后给宫中造成了混乱,这次不会尊封两个太后了!”
“非儿,那是两个太后同时健在的缘故,你母亲对你对贾家的大恩,天高地厚,理应追尊为太后,毕竟你母亲已经亡故了,也不影响宫中的局面!”
“本王的母亲自然是太后,这是不容置疑的!”韩非沉吟一会,又道:“父亲,母亲并没有过世……”
“什么?你母亲还健在人世?”
贾政心神巨震,禁不住猛地站起身,脸上又惊又喜又是难以置信。贾赦贾珍也是惊疑不定,若不是此话是韩非说的,恐怕没人会相信。
“此事说来话长,今天让你们过来,也是准备向你们说清楚的!”韩非叹道:“母亲本是江湖道的女子,与父亲相知,有了本王后就在游子山一个偏僻的山村隐居下来,十余年来,总算把本王拉扯大了,想不到这个时候仇人查到了母亲的踪迹,母亲为了防止仇人认出本王,杀害本王,便设计了一个假死的局。本王一直以为母亲死了,直到最近才明白真相,母亲假死后就隐居在尼姑庵里,在暗中保护着本王,若不是母亲的维护,本王早就……”
“非儿,你娘现在哪里,为父要去见她,她当年的仇人是谁?”
“娘还居住在尼姑庵里,过两天,本王亲自去劝说接她回宫,你暂时就不要去了,至于仇人……”韩非冷哼道:“仇人就是白莲教!”
“白莲教?难怪你母亲要假死了,白莲教的势力太庞大了,连朝廷都奈何不得!”
“这也就是本王痛恨白莲教徒的原因,本王袭击了白莲教总坛,将教中主要骨干一网打尽了,白莲教算是烟消云散了,过去的恩怨不提也罢!”
对于韩芸的身世,韩非不想再提,毕竟她即将为新朝太后,有一段草莽历史也是不光彩的,韩非已经打定主意,借助迎韩芸回宫的契机,为她编造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利用民申报的影响力,可以迅速深入人心。
“是呀,都过去,如今有你保护你娘,也不怕仇人加害你娘了,是该让你娘回宫享几年清福了!”贾政感叹之余,忽然想到韩非刚才的话,又愕然道:“非儿,你刚才的意思要尊你娘为太后,那王妃?”
(本章完)
………………………………
第四百五十六章 造势
韩非听了贾政的话,平静地说道:“不错,只会有一个皇太后,那就是本王的母亲,荣王妃尊为皇太妃,荣王偏妃尊为太妃,父亲和皇太妃、太后居住在外东宫,母亲居住在慈宁宫,至于父亲和母亲之间的问题……你们自行协调吧,本王不干涉,不过,希望父亲尊重母亲的意见,她这些年潜心礼佛已经习惯了,是不是还能接受你,本王也不好说,本王还是希望你们和好如初了。”
“非儿,为父会真诚向你娘道歉,以求得她的谅解!”贾政苦笑道:“可是,尊封王妃为皇太妃,这与礼制不符吧,毕竟她是你的嫡母……”
韩非面色一整,沉声道:“本王没有认祖归宗,哪里来的嫡母?认可贾家为皇族已经最大的宽容了,你们还想咋的,难不成还要本王的母亲屈尊为太妃?”
贾家三人见韩非动怒了,都是心中一凛,猛地意识到,贾家离开了韩非,确实什么都不是,若是韩非不承认贾家为皇族,谁人说不出什么来,毕竟韩非确实没有认祖归宗。
贾赦急忙赔笑道:“不就是一个后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