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长安城下-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她好吗?
我眨眨眼,只是熬了个鱼汤而已啊。
“那个……你不是被惊到了么。”我说,“受惊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
“鱼汤可以安神,让人更快入睡。”我接着说,“碎叶水里正好有鱼,于是想着给你煮点儿。”
“那条河的鱼儿不是都跟成精了似的、怎么捉都捉不到么。”
敢情这条河的鱼出了名的难抓啊?
我刚刚还差一点怀疑人生。
虽然我自己自制的渔网不怎么好看,但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总不至于一条也抓不到啊。
“阿庚帮我抓的。”我比划道,“他是弓箭手,左右开弓鱼就被S在河床上。”
“那你帮我谢谢他吧。”她说,还是没说要喝鱼汤还是不要喝。
“嗯……”我应声。
空气又陷入了尴尬。
这时,旁边的房门忽然开了;那个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原谅我刚刚才注意到这一点。
花获和姚旭走了出来,看到是我俩,花获明显呆了一瞬。
“鱼汤是吧?”姚旭走过来,端过托盘,“没人喝我可喝了?”
我心想,完了,刚刚说的话都被他们听见了,明天指不定怎么笑话我呢。
“当初不珍惜,现在才想起来,后悔了吧?”
我仿佛已经看见姚旭笑得一脸揶揄的表情。
“给桓儿的,你跟着掺和啥?”花获走过来,说。
“你家闺女不喝,多浪费。”姚旭接着说。
“那也不是给你的。”花获答。
花桓忍不住笑了。
姚旭和花获交换了个眼神,“天不早了,我俩睡觉去了。”
说完俩人就跑了。
又剩下了我俩。
“你喝吗,不喝就要凉了。”我打破了沉寂。
“嗯。”她居然同意了。
我把托盘放在门口的台子上,把碗旁边筷托上面的汤勺递给她。
碎叶水里的鱼很像是鲫鱼,但是我不确定是不是鲤鱼,因为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三条鱼,发现它们长得并不完全相同。
我不敢把三了一顿在一起就挑了一条特别像鲫鱼的炖了下。
鲫鱼汤特别滋补,也很鲜美。
她接过汤勺,说了声“多谢”;她舀了一勺,放进了嘴里。
熬了两个小时的鲫鱼汤浓白,粘稠。
来之前我已经尝过了味道,味道还不错。
她舀了一勺之后,接着又舀了一勺。
看起来我炖的汤很对她的胃口,不一会儿,她就把整碗汤都喝完了。
“这个汤是这里厨娘做的?”她问。
“不是啊,我煮的。”我说。
“没想到你煮的汤居然这么好喝。”她毫不吝啬地夸赞我,“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汤。”
那当然了,这个是来自后世、一千多年之后的进阶版鱼汤。
我偷笑,随口胡诌,“这个方法是我小时候,阿娘煮鱼汤的时候,我跟她学的。”
“先把鱼切成块儿,然后用油腾一下。”我说,“把两面煎得金黄,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炖,炖上一个时辰就行了。”
“要提前煎一下?”花桓问,“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方法。”
那当然了这个方法在宋朝才会出现,唐朝人吃鱼,除了鱼汤之外就是在吃生鱼片。
生鱼片这种食用方法后来传到了日本,延续至今。
不过,不同的是日本食用的都是海水鱼,相对于要干净些;唐朝人吃的都是淡水鱼,里面有各种寄生虫和细菌。
生鱼片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的,只有大型节日才会吃生鱼片。
这两年唯一的一次是玄宗改元开元那天,举国欢庆、庆祝新纪元。
然后全军将士一起吃了一顿生鱼片。
我没敢吃,推脱自己海鲜过敏。
唐朝生吃与这种食用方法叫做鱼脍,不光是切片还切丝儿。
和现世日本的生鱼片不大一样,唐朝的脍鱼片薄如蝉翼,丝儿细如粉丝。
不得不感叹,天朝人就是很牛掰,这么薄、这么细的东西的多考验刀工啊!
不光考验刀工还考验耐心,反正我知道我是没有那么大的耐心,能摁着性子把所有的鱼片切成薄如蝉翼的片儿,再切成丝儿。
唐朝人吃生鱼片也会加佐料,常见的有酱汁儿、芥末之类的,味道重的会再加一点盐;口味浅的人则不会加以上的东西,他们只会沾一点点糖。
虽然我不反对做菜的时候放糖,但是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吃生鱼片的时候还要放糖。
我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于唐朝,人实在是太爱吃甜了。
“嗯,需要先把两边煎到金黄才能下锅煮。”我解释道,“不然出来的话,汤还是水状的。”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煎才是鱼汤的关键。”她说,好像在征求我的意见,但也像是在自言自语。
“嗯。”不管是哪一种,我应声总是没错的。
她没有接话,两个人又陷入了尴尬。
“今天月亮挺圆的。”我没话找话说。
正是因为今天月亮很大也好圆,所以她穿了一件浅色的披风才在月光下显得整个人苍白异常。
“嗯,今天月亮很圆。”她附和道,随口说,“明天就是仲秋节了。”
“明天我要回趟长安。”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告诉她这个消息,“可能没办法在这边过仲秋节了。”
“明儿早就走吗?”花桓问。
“啊?”我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在我印象里,她对我冷淡惯了,怎么可能会关心我的事情?
“嗯,明天一早就走。”我说,“临时出了点儿事,行程有点儿急。”
“那就可惜了,我刚刚还在想跟你做点儿月饼呢。”她说,紧接着解释道,“因为你帮我煮了鱼汤嘛,我总要做点什么东西,表示下感谢才是。”
~~
第233章 黑糙汉子
原来是这样,她说要给我做月饼的一瞬间,我还以为她也喜欢我呢。
等一下,我为什么要觉得是“也”?
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怎么了?”花桓问。
“没什么。”我就挤出来一个笑,“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
“嗯。”她应声,并没有进去。
“你也早点休息吧。”顿了一秒,她说,“明天一早还要赶路呢。”
“我看见你进去之后就走。”我轻笑。
她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有说,转身走了进去,把门带上。
我开始往宿舍走。
回到宿舍,王楠冯庚已经睡下了,他俩还跟我留了一盏灯。
我走到自己卧铺跑,把自己的衣物打了个小包袱,放在枕头边。
—
第二天是个艳阳天,一大早太阳就升的老高了。
我走到院子里伸了个懒腰。
在古代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没有天气预报;我这种不怎么习惯看天气预报的人还好说。
像我妈那种即使不出门儿也必看天气预报的人,估计会抑郁的。
不过“有得必有失”,这句话反过来也同样适用,“有失必有得”。
在唐朝有新鲜的无公害绿色蔬菜,有小桥流水、悠哉悠哉的生活节奏。
最重要的是空气质量是真好,天空特别蓝,一望无际。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都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么蓝的天空,就像是用颜色调出来的一样。
云彩就是云彩,天空就是天空;可以清晰的辨别出来,因为云是白色、天空是蓝色。
不像现世似的,云彩和天空都连成一片了,一眼望过去,白茫茫的一片。
而且时不时就起霾,天天觉得自己生活在蓬莱——虽然蓬莱本来也在山东、就不远。
如果真的是水蒸汽就罢了,可全特喵的是可吸入颗粒物。
记得之前有人在帝都街头做过实验,吸了一百天粉尘,做成了一块儿砖;虽然这块砖并不全是粉尘,但是那个粉尘也达到了一百克。
一百克粉尘,直接吸下去会出人命的。
可现实是,北方的绝大部分城市每天都在洗这些粉尘。
记得有人在网络上调侃过,“请叫我们人工吸尘器。”
说实话,如果不是古代医疗条件太差的话,我估计随便一个人都能活到百八十岁的。
由于现世污染得乱七八糟的环境,得肺癌肝癌的人数每年都在往上飙。
我深吸了一口气。
清新的空气在口中蔓延——这是早晨特有的味道。
我刚走到门口,姚旭就来了。
看到他我吃了一惊,他背着一个超大号的包袱;那个包袱都快赶上他高了。
“世伯……”你这是要搬家吗?
“给他们带的特产,所以比较多。”姚旭说,接着把包袱甩给了我,“路上辛苦你了。”
“不辛苦,我应该做的。”我应声,接过他的包袱。
本来吗,他一米七多的个子,怎么可能背得起这么大一包袱?
反正我已经是个傻大个儿了,再说,尊老爱幼天朝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俩从东城门出发,往都护府走。
本来是要骑马的,但是姚旭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老是打哈欠。
我生怕他一个不小心摔下来,再说,碎叶城地处山麓,骑马也不好走。
两样一权衡,我提议走着去。
走的话,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我俩一路拉着呱,到都护府的时候,我俩,真的是没话说了。
都护府还是那个样子,不过能看的出某些地方又修补了一下;由于是由夯土制作的,总是要时不时修缮。
最开始我还想为什么不像陇西军营那样全用木头做呢?
后来才知道这些地方木材稀缺,基本上都是草,先不说能不能找到材料;就算找得到,造价也高得离谱。
我们到了都护府,出来迎接我俩的不是姚訚,而且一个郑姓司马。
他大概三十岁左右,长了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
本来这种脸型就显得人一身正气,可他却长了一双特别小的眯眯眼。
原本的“正气凛然,”突然就成了“贼眉鼠眼”。
据说这哥们在长安的时候也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后来不知道把谁给得罪了,被贬到了这里。
“姚将军。”他行抱拳礼说。
虽然长的挺奇怪的但是还是很有礼貌的,问完了姚旭之后,“这位是?”
“不需要接待,我俩对都护府里的一切都挺熟的。”姚旭直接把他堵了回去,“你先忙吧,我们俩待一会儿就走。”
这哥们儿之前绝对是得罪过姚旭,不然姚旭不能这么呛他的,他虽然老是板着一张苦瓜脸、老爱凶人,但他绝不是一个乱发脾气的人。
他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没做错什么事儿的话,他不会专门针对某一个人。
“唯……”那个郑姓司马应声,看的出来他很郁闷,行过礼就走了。
准确的说是,礼行了一半儿就走了。
正常情况下,如果下属先与上级领导离开的话,是要行完抱拳礼后、到退五步之后,才能背对着自己的领导。
反之,则视为失礼。
刚刚那个贼眉鼠眼的郑姓司马,抱完拳就走了。
真的是傲娇的宝宝,这是连微笑都不想保持了吗?
姚旭熟视无睹,“阿訚怎么还不出来呢?”
刚说完,姚訚就出来了。
我忽然很想说一句,姚旭该不是山东人吧,山东人不撑念叨。
他比两年前结实了不少,整个人黑了一圈儿;他也长高了一些,现在看起来有一米八左右吧。
他现在整个人都是一身腱子R,和之前孱弱的他判若两人。
如果不是没有长脱相的话,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个又黑又糙的大汉,会是我当初认识的姚訚。
我还是比较喜欢之前那个白白净净瘦瘦的他。
果然岁月是把杀猪刀,左一刀、右一刀,浩浩的小鲜R削成了老腊R。
虽然当初他只有十六岁,确实是正“鲜儿”的时候,但是现在也不过十**岁啊?
怎么能糙成这个样子?
看来南方是真的很热,好好的一个娃儿的都烤成这样了。
两个月不见的同学去了趟西藏,回来整个人都不敢认了__
第234章 重回军营
我俩互相打量着对方,都没有说话。
“怎么,两年不见就不认识了?”姚旭打趣儿道,说完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
姚旭和安一冉呆在一起的这两年,跟吃错了药似的,虽然还跟以前一样总是摆着那张臭脸,但是一旦有什么高兴的事情、笑起来,立马像一只脱缰的二哈。
“阿爷,有什么好笑的……”姚訚挠挠头,“等冬天就变回来了,这两年都这样。”
“哈哈哈……”不说还好,说完姚旭更笑得直不起腰来了,“你当自己是牵牛花吗?”
“可是真的会变回来……”姚訚坚持道,“去年就变回来了。”
“好吧好吧,会变回来,我就不打击你了。”姚旭笑够了,“对了,怎么这么久才过来?”
“临时出了点儿事儿。”姚訚说,他下意识的看了我一眼,又把目光投向姚旭,“阿爷,我能跟你们一块儿回去吗?”
“去雍州?”我忍不住开口问。
“嗯。”他应声。
我忽然有点不能理解,从渝州去雍州的话,不是比从安西去那边更近吗?
既然打算去的话,为什么还要来安西一趟呢?
我忽然反应过来了,也许是从安西见到了什么,临时才决定去那边的吧!
姚旭一脸狐疑,但他也没有追问,“嗯,那你收拾好了吗?”
“嗯,刚刚就是去收拾东西了。”姚訚说。
“那成,等我们休息一下就出发。”姚旭说,走在了最前面。
我们只进了于阗,并没有进都护府。
姚旭说,之所以不去都护府是因为熟人太多了,撞见熟人难免要寒暄、打招呼之类的,折腾折腾一天进去了。
我们还要赶路,来回就只有二十天;说实话,这二十天赶路都怪紧巴,更别说还很多事情要做。
姚旭说,得知了晏然在雍州的消息。
先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就算晏然当时真的在雍州,等我们到了之后,保不齐也不在那儿了。
就算在那儿,雍州城那么大,想找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
但我不好意思打击姚旭的积极性,好容易才有了一丝希望;不过他应该也想到了这种结果。
我们俩也去了姚訚下榻的驿站休息。
休息了一个时辰之后,我们出发去陇西军营。
这次我们骑的马,准确的说是马车。
一个人赶车,另外的两个人在车子里休息;三个人轮番赶车,昼夜不停。
能昼夜赶车,得益于驿站的发达。
我们基本上到下一个驿站的时候,就会把马换下来,换上新的马;其目的就是为了快速赶到陇西军营里。
先不说到底能不能顺利的找到晏然,反正节省一些时间是一点时间,早到一分钟就多一份希望。
三个人赶路就比两个人有意思多了,就算会卡壳,也会有新的话题。
不过大家基本上不说话,赶车的人专心赶车,车里的两个人专心休息。
终于在第三天下午,我们到了陇西军营。
陇西军营和于阗镇相隔不算远、但也算太近,骑马要赶上五天的路才行。
我们坐的马车,马车肯定比骑马要慢一些——但要舒服的多。
不过,我们日夜兼程,最终花了3天的时间就到了。
老远看见熟悉的那个门楼,我差点儿喜极而泣。
哨兵已经换了好几波,这俩哨兵我都不认识。
也许是姚旭早就跟他们通过书信了,我们的马车一到附近,门就开了;迎接我们的是彭偃房大叔。
大叔的胡子真的剪短了,我不知道姚旭是用什么方法把胡子弄掉的,看起来就像扔刮胡刀刮过一样;但是现在又冒出了胡茬,刚刚长出来的胡子毛燥燥的,看起来像是要飞起来一样。
以前总不能理解男生刮胡子为什么刮的那么勤,后来才知道,主要是因为胡子这种东西长的特别快。
可能前一天刚刚刮过,结果隔了一天就又长回来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话用来形容胡子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
“祖睦,好久不见啊!”彭偃房看见姚旭后,激动地不能自持,“嗣业和阿訚也来了。”
“世伯。”我和姚訚齐声说。
原本看到他的时候就应该行礼的,可是我看到他的胡子光顾着惊讶去了,完全忘了这一茬。
至于姚訚为什么不叫,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自从我今天见到他,发现他总是一副心事不宁的样子。
他肯定有什么事隐瞒着我俩,而是这件事和我或者姚旭有密切的关联。
不对,不应该是姚旭的,如果是姚旭有什么事儿的话,他不会看我,这个事情肯定是和我有关。
“少来,上个月不是刚见过。”姚旭说,说完就打了个哈欠。
“你们累了吧。”彭偃房说,“帐子什么的都收拾好了,你们先休息一下吧,等下就该用晚膳了。”
“嗯。”姚旭也不跟他客气,直接就往屋里走,我俩行过礼也往屋里走。
虽然说这一路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但是在马车上晃着睡觉肯定和在不动的睡觉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好多时候我根本就睡不着,我总感觉路上会出点儿什么事儿似的,可能是因为我这两年当兵当习惯了,得了被迫害妄想症。
只要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环境里,我就感觉会有人突然冲出来补刀。
彭大叔很贴心地给我们三个安排了之前住的那几个帐篷。
我看到帐篷里还是我走之前的摆设,差点儿掉下泪来。
“怎么了?”彭大叔一点不解地看着我。
“没,风沙迷了眼睛。”我找了一个最烂大街的借口。
“哦,”彭大叔居然信了,“这两天风沙大,特别容易迷眼睛。”
“笨,这都没看出来,这是感动呢。”姚旭掀帘子走了进来,“别说他了,我也很感动。”
看来姚旭的房间也保持之前的样子。
“那个……你要听我解释。”彭大叔忙说。
“怎么解释?难道你要告诉我觉得中药挺好吃的,把它们都吃掉了?”姚旭皱眉说。
~~
第235章 无奇不有
这话的意思是中药都没了?
我看着彭偃房,估计是他觉得姚旭不再回来了、把那些东西都扔了吧?
不过也不能够啊!
虽然医生在古代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但也不至于把治病救命的药都扔了呀。
“那倒没……”彭偃房说,“是这样的,因为陇西常年潮湿,你那些橱子都烂掉了。”
“我确实扔掉了一部分长毛的。”彭偃房接着说,“但是绝大部分都被收了起来,正准备托人给你带过去呢。”
“原来是这样。”姚旭的气消了大半,“那也成,你有空给我带过去吧,我今天就落个脚,明天我们就走。”
“这么急吗?”彭偃房说,“真的不多住两天?”
“不了,抽时间我们还回来。”姚旭说,“我们就这二十天,还要再回到安西去。”
“好吧,”彭偃房妥协了,“那我帮你们打饭去。”
“世伯,我和阿訚去吧。”我忙说,怎么好意思让长辈帮小辈打饭呢。
“让嗣业和阿訚去吧。”姚旭接着说,“我还有点儿别的话要跟你讲。”
“展告退。”
“訚告退。”
我俩异口同声,走了出去。
走出帐外,我俩相视一笑。
说实话,吃过这么多地方的发货的,还是陇西军营的最好吃。
姚訚显然和我想的一样。
记忆的味道永远是最好的,况且我们路上啃了一路的干粮,看见馕我都想吐。
回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赫连三人组,还有我们一起烤过的地瓜。
刚刚高兴的心情,又跌到了低谷。
“嗣业……”姚訚拍拍我的肩膀,他也想起了这些事,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我,也许他都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他只好说,“我们……去吃饭吧。”
“嗯……”我轻声应。
我俩走到领饭的地方。
往常的时候都是先找桌子占位置再去领饭,但是今天我们破格可以在屋里吃。
今天的晚饭照例是“一汤一菜”,汤是J丝粥,菜是地衣菜炖J蛋;主食是芝麻薄饼,配菜也不是当初的纳豆萝卜咸菜了,而是一种我不知道的绿色蔬菜。
那种蔬菜显然被盐和醋之类的腌过,能看到下面有一种浅褐色的Y体里。
我和姚訚找了个托盘,打了三人份的饭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