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见赵构那双犀利的眼神,众人心里一紧,一些胆子小的更是双腿颤抖。赵构冷哼一声,漫不经心地说道:“若是我再听到任何人谈论此事,休怪我不讲情面!”

  众人点头哈腰的同意,他们哪里敢违抗赵构的话,就算赵构漫不经心的话,在他们看来就像是凶神恶煞,随时取他们性命轻而易举,故而他们都不敢再谈论此事了。

  众人都是聪明人,赵构的怒火是因为昨日的事情,并非谣言,谣言止于智者。在他们看来赵构的怒火却是自己等人在背后议论引起的,赵构也没有任何解释,就算是太子赵桓等人都面面相觑,他们第一次看见盛怒的赵构,那种威慑力的确是强大,就连他们都愣住了。

  赵构说完之后还略显深意的瞥了一眼王黼,看得他心里七上八下的,要不是赵桓适时挡在他面前,只怕王黼会自乱阵脚。原本打算便是激怒赵构,让他盛怒之下犯些错误,不曾预料盛怒之下的赵构简直让人胆战心惊,只是简单地瞥了一眼就让他有些坐立不安,仿佛一切都被他看在眼中,想起那种眼神王黼整个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第二百九十二章 自作孽不可活

  “莫不是所有的一切他知道了?”王黼回想起赵构别有深意的眼神,心里就有些害怕,猛然惊醒过来,随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测,默默地念叨:“若是真的知道了,以他的性格根本就不可能不出手,势必会让谣言悄无声息的消失,为何闹得人尽皆知都没有任何行动,恐怕是自己想多了!”

  太子赵桓洋洋得意,冷笑连连:“愤怒吧!只有愤怒才能让人失去冷静,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此事父皇必定知晓,这样的结果也不错!……只是这样的他的确少见,等会才是开始。”

  高俅低头沉思,瞥了一眼赵构,皱着眉头,沉思道:“这样不应该,就算是谣言也不可能激怒于他,从他的眼神中看不出任何心虚,却有一团怒火,这股火气看似与此事有关,却有很大的不同,实在是怪异!”

  “大人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盛怒?”许景衡若有所思的看着怒气冲冲地赵构,心里有些看不懂了。

  “真是一群蠢货,想出这样的事情对付九弟,你们是不知道皇上心思,这一次看看到底是谁倒霉。不过这样也好,如此一来只怕他们也会有所收敛才是,除非是真的不要命了。”赵有恭付之一笑。

  在赵构盛怒之下,众人缄默不语,谁也不敢在此时触他眉头。即使是太子赵桓等人都愣住了,纷纷猜测。此时,赵构恨不得将王黼撕碎的心都有了,早知今日他也就不会推波助澜。

  如果不是赵佶昨日对他说的话彻底颠覆他的思想,只怕这些事情根本影响不了他。现在,赵构算是知道了什么才是舆论的压力,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还有**上的,度日如年。

  “九弟,此事暂且告一段落,何必板着脸,开心点不好吗?”赵有恭百无聊赖的调侃道。

  赵构狠狠的瞪了一眼赵有恭,撇过头懒得搭理他。赵有恭自讨没趣,也不恼怒,更不生气,一点尴尬都没有,悄悄地低下头道:“九弟,他们也是不知者不罪,何必与他们动怒,待会再算账岂不美哉!若是此时板着脸,只怕有些人会洋洋得意了!”

  赵有恭若有所指的瞥了赵桓等人一眼,赵构心领神会,脸上的怒气稍有收敛,不过让他全部收起来根本不可能,比之前要好很多了。赵有恭也不强迫,要知道这样的事情他是经历过的,故而能够理解。

  赵构咬牙切齿地低声道:“一切都是拜他所赐,这一次绝不轻易放过!”

  赵有恭偷偷的暗笑道:“这一次怕是真的激怒他了,接下来才是好戏开场了,人算不如天算!”

  片刻后,太监前来招呼众人入殿。传旨太监按照往常的规矩前来,却看见板着脸的赵构,其他众人低头不语,整个大殿静的可怕;当他前来,众人就像是找到了救星似的,急切地目光看得他愣住了,心里咯噔一下,总觉得有种不好预感。

  还未等到他喊出来,众人便齐齐的站起身来,待他话刚刚出口,众人马不停蹄的立即走了出去,看得他更是一愣,只有赵构、赵有恭等人走在后面,却是冷着脸,脸色非常难看,让他有些莫名其妙,心想:“莫不是杂家惹恼了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他知道今日朝会氛围有些不同寻常,不过却不知什么原因,莫名其妙的跟在后方。直到一位太监悄悄地向他说明今日一切,方知到底是何事,本想上前打招呼,听到此事后也闭嘴不言了,只得跟在赵构等人身后一起入殿。

  此时,宋徽宗赵佶已经入殿;今日比往常都要来得早,只因谣言这件事他心里有数。群臣看见赵佶已经入殿,快马加鞭的赶来,看到众人急切地模样,赵佶也是一愣,有瞧见赵构脸色不好,心里猜得七七八八了。

  接着,那名传旨太监在赵佶耳边低声细语几声,赵佶已然清楚一切,寻思道:“莫不是这件事真的对构儿有所影响?若真是如此,怕是该解决了,就让这件事到此为止才是,万不可再有谣言传出来才行。”

  赵佶与其他人想的一样,也以为是谣言影响到了赵构,哪里晓得赵构如此模样完全是拜他那句话所赐,吓得他一晚上没睡好。只是赵有恭心知此事却不曾说明,毕竟他也想看见赵构吃瘪的模样,他乐意这样看着,置身于事外。

  众人齐声高呼,赵佶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朕昨日偶然听闻坊间有传言,提及到一首诗,说是朝中某位大臣有二心;并且,还有一些大臣上奏奏明此事,诗中所指之人乃是广平郡王、监察御史赵构,你且说来此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构咬牙切齿道:“回禀皇上,儿臣遭人诬陷,正要将此事禀明皇上,还儿臣一个清白!”

  赵佶大怒道:“到底是何人敢诬陷朝中重臣,你有何凭据,如实奏来!”

  赵构直言不讳道:“那人便是王黼大人!”

  “王大人,可有此事?”赵佶瞥了一眼,目不转睛的看着他,淡淡地问道。

  王黼急忙回道:“回禀皇上,绝无此事!郡王乃是朝中重臣,又是皇九子;无论战功或是政绩都非常卓著,微臣乃是与郡王同朝为官,岂能敢此等事情,况且臣与郡王素无恩怨,又怎么如此做,此乃诬陷之词,望皇上明察!”

  “真是好算计!”赵有恭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王黼,他话中提及的事情看似称赞赵构,实际上就是暴露出赵构功高震主之嫌疑,看似不着边际的话语实际上却点出重点,直中要害。

  赵构冷笑道:“王黼,赵某与汝同朝为官,虽为政见不一,不过你诬陷赵某之事绝不会善摆干休。既然王大人没做过这件事,那么王大人敢不敢与一人对质,且看看你是否清白,赵某人是否诬陷!”

  王黼自信满满地答应道:“如何不敢对质,只怕郡王拿不出任何证据来,到时候可是要治罪的!”

  “既然你不到黄河心不死,那赵某便成全你!”赵构冷哼一声,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儿臣想让传召一人上殿,当面与王大人对质,且看儿臣是否诬陷了王大人,还是事实如此!”

  赵佶连忙回道:“准奏!”

  赵构大喝一声:“传刑部尚书王云觐见!”

  随着赵构的传召,刑部尚书王云略显单薄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跟随着两名御林军押赴着一人。看见此人,王黼自信满满的眼神瞬间瞪得大大地,惊恐不已的看着那人,满脸的不可思议。

  赵构冷嘲热讽道:“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百九十三章 反客为主,倒打一耙

  “臣王云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刑部尚书王云微微躬着身子,高呼一声,跟随左右的人也齐声附和。

  赵佶微微颔首,目光瞥向王云身旁的男子,见他蓬头垢面,身上黑白相间的道袍也是脏兮兮,没有一处是干净,皱着眉头;那人颤抖地回望着赵佶,见他眉头紧锁,心里一惊,惊恐不安地站在一旁。

  “王尚书,你身旁是何人?”

  王云躬身回道:“回禀万岁,臣身旁此人乃是一位游方道士,亦是日前题诗之人;臣将他擒拿住,特来押赴朝堂上,与王相当面对质,且看这厮如何说来,以免诬陷了王相!”

  赵佶撇过头看向那人,淡淡地说道:“原来你便是始俑者,还不快快说来,免得皮肉之苦。若是有任何隐瞒之言,休怪朕将你推出斩首;若是如实相告,朕姑且饶你性命!”

  那人连忙回道:“回禀皇上,草民张胜,汴京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后被一位游方道士收为弟子,一直在山中修行,直到师傅仙逝,草民才得以下山,游走四方。”

  “月初,草民回到汴京,身无盘缠,便化缘充饥;那日来到王相爷府外,见府苑甚大,心想此处必能得到一些银子。哪晓得敲门却被府中奴才驱逐出去,恰好王相爷回府便留下草民,还训斥那下人一顿。”

  “草民自从入得相爷府,每日三餐丰盛无比,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皆是草民不曾吃过,也未曾见过。相爷将草民留在府中作客半月,一日相爷回来有些烦恼便与草民一同饮酒,谈及心中烦忧之事。”

  张胜胆战心惊地瞥见王黼铁青着脸,吓得浑身一震,却又看见皇上冷着脸,心里更是惧怕不已,也不管不顾了,如实禀道:“相爷说是朝中有一官员总是与他作对,想要好好地整治他一下,说是让草民帮忙;草民念及相爷多日来好酒好菜招待,便答允下来。”

  此时,赵构打断他的话,冷笑的看着王黼,质问道:“王大人,现在可还说是赵某诬陷大人?”

  赵有恭添油加醋地讥讽道:“原来是贼喊捉贼,不愧是相爷,果然厉害!”

  王黼敢怒不敢言,狠狠的瞪了一眼张胜,狡辩道:“张胜,你可真的见过本相?是不是有人强迫你说些什么,或是被人胁迫才诬陷本相;本相可是从未见过你面,如何说是我的主意!”

  王黼的狡辩声在鸦雀无声的大殿内显得格外震耳,众人暗暗心惊。原本以为王黼束手就擒,不作任何狡辩之词,却不想还有此一招。众人心里都明白那个张胜根本没见过世面,哪里会说假话,在皇上的威严下不得不吐露实情,必定是真的,就算王黼为自己辩解声音很大,也难以洗脱罪名。

  众人无不摇头叹息,要是聪明人必定会借着王黼的话顺流直下,将一切的罪过推到赵构或是王云身上,说是他们威逼自己说假话,也洗脱自己的罪名。即使最后也是张胜自己倒霉,偏偏张胜听不懂王黼的话,愣是急忙为自己辩解,笃定自己与王黼相识,一切都是他指使的。

  张胜听到王黼否定与自己相识,他是不太懂得人情世故,不过眼前的情况可以确定要是皇上相信王黼所言,那么就是自己的过错了,如此一来便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想也没想高声喊道:“王相爷,话可不能这么说;草民明明就在府中逗留过,岂能说不认识草民。再说了,那首诗还是相爷您亲笔写的,又是亲手交给草民的。”

  “草民自幼跟随师傅入山修行,哪里识得几个字,就连自己名字也是潦草,根本写不出如此清秀的字迹。皇上若是不相信,草民有证据足以说明一切,来证明草民说的是否属实!”

  赵佶连忙问道:“有何证据,呈上来!”

  张胜从怀中取出十两金锭,还有一张纸,颤抖的交给了太监,转呈给赵佶,颤颤巍巍地说道:“这十两金锭乃是相爷您亲手交给草民用来收买孩童,本来是二十两,这便是剩下的;另外一张纸,乃是相爷您亲自写的让草民背诵下来的诗句,不知相爷可曾记得?”

  王黼气定神闲地瞥了一眼,冷笑道:“这能说明什么?”

  众人听闻后恍然大悟,这两样东西的确是不能说明什么。虽然王黼话没说出口,不过众人心知肚明;十两金锭可以说是赏赐于其他人,或是路途中掉落下来被张胜捡到了;纸张更不能说明什么,那首诗朝中大臣多少都拓写了一份,故而这两样证据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

  张胜张皇失措,他除了这些一时间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能证明自己,而众人的脸色以及鄙夷的目光,让他心里一沉。张胜虽然有些事情不明白,不过察言观色还是能懂得,尤其是看到皇上看到这两样证据,根本没什么反应便知道事情有了变化,心里更是焦急不安。

  王黼心里有些得意,原本胆战心惊地神色瞬间变得器宇轩昂,昂首阔步地走到张胜面前,气势汹汹地瞪着他。此时,王黼想杀他的心都有了,本来就是这么干的,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让张胜逃过一劫,差点把自己拖下水。

  他不明白张胜是如何逃脱自己的人追杀,心里还非常奇怪,又在朝堂上与自己当面对质,更是让他心里有些诧异。原本计划好一切,只要那首诗传播出去便动手将他杀了,以绝后患。

  王黼看着张胜的眼神多了一丝狠戾,咄咄逼人地喝道:“你这厮,本相与你素不相识,你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恶语相向,又中伤本大人,你可知道诬陷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本相倒是想看看到底是何人有如此大本事,竟敢让你如此诬陷本相。若是实话实说,本相倒是可以向皇上求情饶你不死;若是再敢妄言,必定身首异处,还不快快如实招来!”

  此时,众人保持缄默,谁也不曾发话,他们看出来了要是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王黼不仅仅能够反客为主,还能借助张胜倒打一耙,这可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纷纷赞叹王黼的扭转劣势的手段,就连赵构等人都不得不钦佩。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传人证

  赵有恭与赵构对视一眼,使了一个眼神,心领神会。此时,王黼趾高气扬地咄咄逼人,张胜初出茅庐的哪里见识过如此场面。顿时,手忙脚乱,心急如焚却又无话反驳。

  “这个王黼果然不好对付,片刻功夫不仅化险为夷,还扭转劣势,倒打一耙,这样的功夫只怕无人能及。”赵有恭暗暗地赞赏,要不是王黼乃是奸佞之臣,能够收为己用必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是站在自己队伍必定是一大助力;如今王黼是一大阻力,必须处之方可。

  赵构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看了一眼王黼,默默地想道:“这个王黼果真有些本事,要不是这次逼急了,只怕难以找到把柄。若是错过了今日,他日找到罪证势必有些难了,必须乘势而上。”

  张胜被王黼地气势震住了,急切地说道:“草民没有!……”

  “没有?”王黼冷笑一声,直接打断张胜的话,振振有词道:“若是没有,你且拿出证据来。既然无凭无据,势必是在说谎,那就证明你在诬陷本相,实在可恶至极,罪该问斩!”

  “……”张胜张皇失措,无言以对,惊恐不安地看着众人,心里更是焦急。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不知死活!”王黼眼见于此,心里更是得意,冷冷的扫视一眼张胜,痛心疾首地说道:“本相与你素不相识,反而诬陷,到底是何居心。”

  “启奏皇上,这厮居心不良,恶意诬陷微臣;按照大宋律例,诬陷朝中大臣理应处斩,臣叩请皇上将这厮推出菜市口斩首示众。”

  宋徽宗赵佶淡淡的瞥了一眼张胜,暗自叹息一声:“这厮真是一无是处,真是没有见过世面啊!”

  赵佶自始至终就这么看着张胜、王黼二人,看着王黼步步紧逼,俨然不把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心里有些不悦;又瞧见张胜张皇失措的目光,无奈的摇摇头,目光又看向了赵构,只见他报以微笑,这让赵佶非常疑惑。

  “这个臭小子难道还有后手?”赵佶没有立即回答王黼地奏请,反而看向了赵构,只见他泰然处之,不慌不乱,心里就有些愤怒,“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准备出手吗?”

  纵然赵佶心里一清二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也得妥当处理。任何事情都讲究证据,要是没有证据证明是王黼主使的,就算心里清楚也没用,哪怕他是皇上都不能这样做。

  “启奏皇上,臣有事要奏!”

  就在赵佶思索该如何处理时,期盼已久的声音终于出现了,抬起头便看见躬身的赵构站了出来,赵佶心里憋着的气一下子全部吐了出来,不动声色地说道:“准奏!”

  王黼狠狠地瞪了一眼赵构,眼下两人也撕破脸皮,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也顾不得赵构的身份了,直接出声阻止道:“御史大人此时有事要奏只怕有些不妥吧!”

  赵构毫不畏惧的笑道:“如何不妥?”

  “现在处理的乃是这厮诬陷本相之事,御史大人要奏禀的事情与此事无关;这厮的事情还未处理,御史大人要想奏禀的事情还且缓一缓才是。”王黼冷冷的说道。

  “王相如何知道赵某奏报的事情与此事无关?”赵构反唇相讥道。

  赵佶适时地出声道:“既然与此事有关,但说无妨!”

  王黼见皇上出面制止,心不甘情不愿的收声退下,面无表情的看着赵构,心里冷笑:“就让你说又如何,局势已经在老夫手中,难道你还能翻出天不成?等着吧!……”

  “启奏皇上,臣想传召两人上殿!”赵构瞥了一眼王云,见他点头才道出自己的要求。

  赵佶见赵构又要传召证人,心想不要跟张胜一样的蠢货,要是这样的话就算是他都无能为力了。不过,赵构有这样的要求,联想之前他的从容,赵佶心里还是相信赵构,故而答允下来。

  刑部尚书王云心领神会地悄悄走了出去,片刻后将另外两人带了上来。直到此时,他们还是有些模糊,昏昏沉沉的跟随在王云身后。接着王云退了下去,露出他们二人。

  王黼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皱着眉头,目不转睛的看着其中一人,心里涌出一股不祥的预感,暗暗地想道:“怎么管家被抓了?为何府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没人给我传给口讯?”

  赵构浑身散发着一股慑人的气息,毫不留情的释放出自己的杀意,手指了其中一人,大喝一声:“你们是何人,如实报上来;若是有任何虚假,休怪赵某无情,就从你开始!”

  浑厚的声音就像是暮鼓晨钟,震得他们二人头脑昏沉,有种臣服的感觉,心里泛起一阵阵寒意,让他们没有任何思考机会,只得如实禀报。赵构手指的那人乃是山东人氏,后来学了一些功夫便在汴京一位员外中作护院,名为王霸;另外一人则是王黼管家王博。

  接着,赵构有询问他们二人是否互相认识;在赵构的狠戾目光下,他们也如实回禀。本来他们没有任何交集的二人,却不想再汴京相遇,私底下关系不错,而且还是同乡人。

  乍听之下,王黼都愣住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管家与眼前那人会是同乡。赵构接二连三的问话,让他们二人都傻了,来不及思考,眼睛也不敢四处乱瞄。即使王黼就在大殿中,他们二人也没有瞧见,更没有看到王黼越来越苍白的脸色。

  “那你们二人可认识他?”赵构指着站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张胜,大喝道。

  王霸、王博顺着赵构的目光看了过去,恰好张胜转身回过头来,目光相接,王霸、王博二人惊恐不安,张胜不认识王霸只认识王博,正愁没有证据的他惊呼道:“王管家,你来了正好!”

  与张胜惊喜交加的神色相比,王博的脸色有些难看了,他狠狠地瞪了一眼王霸;王霸尴尬的撇过头,有些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与此同时,赵构问道:“张胜,你可认识此人?”

  张胜忙不迭的点头,立即回道:“此人当然识得,他是相爷府中的管家,草民在府中作客多日一切都是由王管家打点,岂能不认识!”

  “这么说,你们二人是认识的!”赵构意味深长地笑了。

  “自然识得!”

  “不识得!”

  张胜、王博二人异口同声的回答,只是回答的答案不一样。张胜听闻王博的回答,心里很是失落,在相爷府中他虽是吃好喝好穿好用好,却没有几个人看得起自己,唯有这个管家待自己如亲人,故而张胜对王博很是感激。

  如今听到这样的回答,张胜心里苦涩不已,他从未想过会是这样的结果。现在,他才算是真的看明白了,眼前的人早已不是他熟知的那些人了,除了叹息之外还有心碎了无痕。  

第二百九十五章 尘埃落定

  赵构略显不耐烦的低喝一声:“你到底是识得还是不识得?”

  “我……”王博被赵构的气势震住了,支支吾吾地回道。

  “识得还是不识得?”赵构步步紧逼,面无表情地看着王博。

  “识……识得!”

  “不好!”王黼暗自心急一声,急忙出声喝道:“御史大人如此做只怕有些咄咄逼人了吧!”

  王博猛地抬起头,目瞪口呆的看着王黼,想要招呼一声却被王黼使了一个眼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