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当初,他想要改变国运,却没有任何的方法,又听到陈抟老祖的话语,心中不禁有些奇怪,喃喃道:“要是真如他所说的那样,我该如何是好?要用什么方法拯救大宋国运,让羸弱的大宋变得强盛起来?”
陈抟老祖仿佛知道他的心中所想一样,接着说道:“要想改变羸弱的大宋,必须要破除一切陈旧的思念。太祖制定的方法,没有错,错在了以自身去思考他人,少了那份坦荡,重文轻武,又笃信术士之言,忽略人定胜天的道理。”
“无论是孔孟之道、佛道两教,皆有存在的道理,学会与之融合,一国之君乃是大权在握,生杀大权皆可一言而定,如同神明。身为一国之君,当以民为重,奢侈浮夸之风不可留,不理朝纲,实乃不务正业,非明君之举。”
“若想要改变大宋羸弱的局面,唯有破局,彻底颠覆大宋根深蒂固的重文轻武的思想,武能安邦定国,文能治理国家,文武兼备才是一国走向昌盛的前提,还有统帅一切的皇上,用人之道方能改变。”
“然而,孔孟之道乃是人之常伦,要是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学会壮士断腕一样,背负着千古骂名,违背祖训。如此一来,功过参半,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根本原因就是不敢违背祖训,彻底废除那些不该存在的条例,变法乃是注定失败,成果也不过是暂时,尤其是皇亲国戚、大臣的利益受到损害,便会有反对之声,一直留到了当今皇上这里,还是无法改变。”
“当年的皇上,雄心万丈,亲政以来,雄心勃勃,也无能为力,后来又沉浸在书画之中,不理朝政,国势更加衰弱,又有奸臣当道,更一步加身国势衰弱。若想要改变眼前的困境,唯有掌握大权,从根本上一点点的改变,阴阳平衡之道在繁荣昌盛时,乃是上上之选,在乱世时,根本就是鸡肋,唯有独揽朝纲,哪怕是背负着千古骂名,一心为民,国便牢不可破,家便幸福安康,国运昌盛。”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赵构情不自禁的接话道。
从一开始,赵构也知道要想改变羸弱的大宋,唯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行,必须要违背祖训,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也是为了大宋江山,唯有破除陈旧的思念,彻底改变重文轻武的思念才可以,就算是皇上有时候也会身不由己,当众人都在反对之时,唯有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困难是暂时的,未来才是关键,并非看重眼前利弊,眼光要放长远。
陈抟老祖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赵构一直在思索着大宋如何改变,却没有真正的实权,只想着成为一方大将,保住万里河山,不受金国侵犯,也不想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然而,陈抟老祖告诉于他,唯有掌握大权,方能彻底改变,否则国势衰弱也改变不了。
赵构诚挚的看着陈抟老祖,躬身道:“多谢道长指点迷津,小子知道该怎么做了!”
陈抟的话也传达了另外一层意思,那边是赵构的身份已经被他知道了,必定是皇子。既然陈抟老祖猜到他的身份,那么说这一切也实属正常。只不过,赵构没有以郡王自居,在高人指点迷津时,唯有尊重才是真正的谢礼。
“孺子可教也!”陈抟老祖捋了捋长长的胡须,眉开眼笑的望着赵构,神秘的笑道:“你要寻找的人在汤阴县,那时你还可以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礼物?”赵构低头沉思,喃喃道:“难道说的是岳飞?”
他想起来了,汤阴县正是岳飞的故乡,周侗在汤阴县实属正常。如果按照书中记载,岳飞乃是大鹏神鸟降临,想要改变大宋的局面,以致于一路上结怨了不少仇家。但是,真实的情况具体是什么,赵构无法断定,有时候也不过是艺术加工。
“贫道与你有缘,便赠予你一份礼物,希望这份礼物在日后之中,能够给予你一定的帮助!”陈抟老祖笑道,赵构好奇的抬起头,只见他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书籍,赵构双手接过,又听到他说道:“此书乃是贫道的师傅流传下来,今日贫道便传于你。”
“太白阴经!”
赵构看着书页上撰写的大字,然后翻开一页,只见上面写道:“太古之时,人不识其父,蒙如婴儿。夏则居巢,冬则居穴,与鹿豕游处。圣人以神任四时、合万物於无形而神知之矣!过此以往非,神不足以见天地之心,非心不足以知胜败之术。夫心术者,尊三皇、成五帝;贤人得之,以伯四海、王九州;智人得之,以守封疆、挫勍敌;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故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倾命。是以,兵家之所秘而不可妄传,否则殃及九族。”
“这是一部兵书!”赵构惊呼道。
“不错,此乃一部兵书!”陈抟老祖微微点点头,道:“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括囊无遗,秋毫无录。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小及锥刀,大至城堡,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三军!辕门有之,虽桴鼓之吏、厮养之卒,亦可为万人之将。言无文饰、理探玄微,十载修成,四方兵起,识者以为济时之用。”
“此书乃是贫道的师傅达观子所写,他生于前唐,乃是借用天文异象、阴阳五行之术加以变化的兵书,曾经上书于唐玄宗,却被奸人排挤,也没有流传于世。因此,此书你才是他真正的第一人,希望这本兵书对你以后有帮助。”
赵构郑重其事的谢道:“多谢道长赠予,小子自当竭尽全力!”
陈抟老祖出现在他面前时,赵构已经非常惊讶了,又不曾想到陈抟老祖会传授于他一部兵书。虽然这本兵书,赵构未曾了解过,不过他知道陈抟老祖的盛名,也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他师傅也不是凡人,必定是有大神通之人,心中更加渴望,想要看看此兵书到底如何。
第二十五章 收良徒,再传秘诀
“你要切记,这部兵书不可传授于其他人,以免贻害一方。”陈抟老祖叮嘱道,“此乃师尊参悟道家玄妙,阴阳五行之术著写而成,凝结着半生的心血。当初,师傅预料到唐朝的危机,想要给予指点,却被朝中奸臣阻挡,以致于这部兵书被焚毁。”
“若不是师傅留有原稿,就连我都无法整理出来。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此书唯有你一人知晓便是,日后定然有所作用。至于,你想传授于人,还不是时候,兴许过了数百年才能真正的公布于世。”
“为何?”赵构费解的望着陈抟老祖,疑惑道:“此书乃是尊师耗费半生的精力所写,承载着他向往和平的心。若是得遇有缘人,为何不能将此书传授于他,传给真正能够运用之人,这不也是造福一方的大事吗?难道此书隐藏着什么奥秘不成?”
“你的想法,与贫道当年一样!”陈抟老祖微微一笑,道:“当年,贫道看见此书之中蕴含着阴阳五行之术,借助于天时地利人和,非神力,重用人力,倡导人定胜天。故而,我便询问师尊,却被师傅告知于,此书必须要再过数百年岁月,才能真正问世。”
“师傅半生的心血被毁于一旦,那个时候,师傅心中有些心痛。不久后,师傅居然说那人做得好。事后,师傅告知于我,那人一把火将之烧毁,也让他明白,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顺应天意。”
“在前唐时期,华夏空前的强大,一国之君,万金之躯,四海臣服,使得虚荣心暴涨,无人敢予以反驳,渐渐地沉迷于酒色,贪图享乐。师傅所写的这部兵书,偏偏强调了人谋而非鬼神,招惹皇帝的忌讳,又有奸臣,逼不得已之下,师尊只能隐姓埋名,居住于山林之间,不敢随意出面,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赵构低头沉思:“人谋而非鬼神,此乃至理名言。虽然学道之人,却没有忘记人性,果然是大智大勇之人。如果唐玄宗真的看见这部兵书,兴许更加重视自身修养,也不可在晚年时期,沉迷于酒色之中,荒废朝纲。”
“天下臣民都在皇上的掌控下,一国之君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便是神明,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如果强调人谋,不信鬼神,那么一国之君的威慑力就会大大地降低。如此一来,必定招惹皇上的忌讳。”
陈抟老祖又接着说道:“那人一把火焚烧了师傅的心血,师傅不曾生气,反而有些高兴,自此以后便不再过问朝中诸事,专心研究推演之术,以及阴阳五行之术,对于道的理解反而更加深刻,最后师尊撒手人寰,都是面带微笑。”
“不过,师傅临终前,定要让我守住这个秘密,不要让这部兵书流传于世,目前来说绝对不行。奈何,时间不多了,贫道是方外之人,也是大宋子民,又遇到你,让我心中燃起了希望,故而将此书传授于你,你定要切记,这部兵书,暂且不能流传于世间,你自己知道尚可,还未完全领悟,也可以慢慢的研究才是,不然的话要是歹人得到此部兵书,必定是生灵涂炭,招来天谴。”
赵构郑重的回道:“小子自当谨记于心,绝不外传。”
“贫道也可放心离去了!”陈抟老祖微微一笑,道:“如果有缘,日后必定再相见;如果无缘,就此别过。”
赵构听闻陈抟老祖离去,心里有些不舍,他只不过是方外人士,却对他如此真诚。于是,赵构双膝跪地,诚挚的喊道:“师尊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陈抟老祖愣了一下,大笑道:“好!……没想到,老道此次出来意外收到弟子,实乃命中注定!”
他看见赵构恭敬有加,又诚挚的眼神,陈抟老祖欣然答应,收下赵构。当年,他前去点化岳飞时,都不曾收下门中之人。并且,陈抟老祖本就是道门之人,收下赵构,出乎意料之外,心里有些激动。
陈抟老祖一生未曾收下任何弟子,就算是道童也都是孤儿捡回去,传授于武学、道学。他心中也知道赵构一拜,蕴含着感激,更多的是真诚。陈抟老祖随意的笑了笑,道:“老道便收下你这个弟子了,只不过你身在皇族之人,又有帝皇之气,不可继承贫道的衣钵,此乃有违天意,就算是外门弟子。”
“为师身无长物,也没有什么传授于你,更没有大神通,唯有道学。贫道号清虚道人,一身了无牵挂,追求道法极致,不想在大宋收下你这位弟子,实乃老道福气。当年,我的另外一师傅,曾经说过我有一段师徒缘分,过去了百来年,还是一无所获,原以为只是信口之言,不曾想师傅料事如神。”
赵构见陈抟老祖感慨万千,又提起另外一位师祖,不禁问道:“师傅,难道师祖不止一位?”
陈抟老祖哑然失笑道:“为师本是一位孤儿,自幼生活在真源县,村中父老对我及其甚好,想要考取功名报答村中百姓。不曾想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道门高人,也是一位隐士,他的道号是达观子,出生于前唐,后避世隐居。”
“我便是与师傅相遇,师傅念我有慧根,便收为门人,一直跟随在师傅身边,放弃了功名之心,追求道法。那部兵书,便是引领为师进入道家师尊留赠予我的唯一瑰宝,我以传授于你,你要细心领悟其中奥秘。”
“后来师尊仙逝,我又游走四方,遇见了第二位师傅,他是一位相术大家,观人面相从未出错,得到了‘半仙’的称谓,跟随师傅学艺多年,也学会了相术。只不过,师傅的寿命已经接近尾声,临终前让我不得推测天机,为他人相面,说是天谴。”
“自此以后,我便独自修行道法,游走于天下,在峨眉山传道,得到‘峨眉真人’的称呼,后来便隐居于武当山上,终年不出。那个时候,人间大乱,群雄并起。如果不是太祖、太宗一胎双皇的景象出现,世人都不知道我尚在人间。”
赵构听到此处,问道:“师傅,您真的会仙法?”
“非也!”陈抟老祖摇摇头,笑道;“为师没有那种移山倒海的大神通,只不过是一些虚幻之法,以及推演天机,相面的本领。如果不是夜观星象,推演天机,为师也不会与你相见,更不会与你有一段师徒情分。”
“未来已经变得无法揣测,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人定胜天。你是当今皇上的九子,也是广平郡王,待你加冠之际便可以成为王爷,到时候便可以进入朝中为官,定然要记得一切要从根本化解,不可莽撞,也不心急,唯有稳中求妥才是上上之道。”
赵构惊讶不已,他知道陈抟老祖猜到了自己的身份,不曾想到居然了解的如此清楚,心中不禁有些震惊:“难道推演之道当真如此厉害?不仅能相面,还能知道过往,当真是神秘莫测。”
“徒儿,为师也要离开了,不能长留于此,日后有缘再见!”陈抟老祖露出慈祥的目光,和蔼可亲道:“治国之道,为臣之道,为师也无法传授,时间也不多了。既然我们有一段师徒情分,那为师便传授于你一些功法,对你应该有些帮助。”
赵构慌忙的伸手接住陈抟老祖递给他的一部书籍,纸张上有些泛黄,还是没有之前的兵书久远,看着上面清晰地书写着大字,情不自禁的低声道:“胎息诀!”
“此乃为师自创的内息之法,你身体比较孱弱,又是习武之人,此功法对你来说也有些用处!”陈抟老祖在汴京三年,一直观察着赵构的情况,也知道他身体有些孱弱,想来想去,只有这部内息之法最适合他。
既然他们是师徒,陈抟老祖也没有藏私,直接取出了《胎息诀》,这部内息调养之法,借用天地自然之气,循环渐进,疏通自身经络,导气运行的功法,给予赵构目前来说最需要的功法。
赵构恭声道:“谢师傅赠予功法!”
“你且过来!”陈抟老祖示意赵构前来,他也没有犹豫便来到陈抟老祖的面前,只见陈抟老祖手疾眼快的在赵构身上点击着,赵构感觉有一股暖洋洋的气流流遍全身,不禁有些诧异,又听到他说道:“为师已经为你解开了全身气穴,你再去练习,自当没有任何障碍。”
陈抟老祖迅速的点了赵构身上的几处大穴,气息有些紊乱,赵构鼻子一酸,眼眶有些红润了,想说的话,硬生生的卡住了。陈抟老祖调息一下,气息恢复正常,看见赵构露出如此模样,心里有些感触,又想起了时间不早了,正声道:“为师去也,日后的路就要看你自己,为师期望有一天能够看见你意气风发,带领大宋军队驱逐外敌,护我河山之日。”
赵构急忙双膝跪地,泪流满面的哽咽道:“弟子必定不负重托,誓死保卫大宋!”
陈抟老祖欣慰的点点头,语重心长的说道:“为师相信你一定做到,为师去也!”
当赵构抬起头时,陈抟老祖已不知去向,赵构强忍着眼中的泪水,擦拭脸颊上的泪痕,再次跨上骏马,扬长而去。殊不知,在他离去的那一瞬间,消失不见的陈抟老祖再次出现在原地,他的目光都聚集在赵构身上,喃喃道:“天下百姓的安定,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如今,大宋国运捉摸不透,唯有静观其变,为师很好奇,你到底是谁降临凡间……”
一阵清风徐来,换换扬起一片绿叶,在空中飞舞、翻转,就像是一位翩翩起舞的女子似的,陈抟老祖再次消失不见了,如同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转瞬即逝。至于,陈抟老祖与赵构后续之事,暂且不说。
第二十六章 抵达汤阴,得知住处
“夫道化少,少化老,老化病,病化死,死化神。神化万物,气化成灵,精化成形。神气精三化,炼成真仙。故云存精、养神、炼气,此乃三德之神,不可不知。
子午卯酉四时,乃是阴阳出入之门户也。定心不动,谓之曰禅。神通万变,谓之曰灵。智通万事,谓之曰慧。道元合气,谓之曰修。真气归源,谓之曰炼。龙虎相交,谓之曰丹。三丹同契,谓之曰了。若修行之人,知此根源,乃可入道近矣。”
赵构翻开《胎息诀》只有寥寥数语,哭笑不得道:“师傅,这是玩我吗?只有这么一点文字,又没有图像,也没有注解,如何能够练习?根本就是鸡肋,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却不能使用,这该如何是好?”
瞪大着眼睛看着书页上写的寥寥数语,无论他怎么翻看就是看不出所以然来,只能瞪着眼,眼巴巴的不发一言,苦恼不已。心急之下,赵构带动了陈抟老祖为他开启的气穴,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息进入书中,只见上面再次清晰地写道:
“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凡欲胎息,先须於静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脚搭右脚上,解缓衣带,徐徐按捺肢节,两手握固於两腿上,即吐纳三五过,令无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徐徐摇身,令脏叶舒展,讫,还徐徐放著实;即鸣天鼓三十六过,漱满华池;然后存头戴朱雀,脚履玄武,左肩有青龙,右肩有白虎;然后想眉间一寸为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宫亦名泥丸宫,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青冠,披朱褐,执绛简;次存中丹田中丹田,心也,亦名绛宫,中有神人,亦披朱褐;次存下丹田在脐下二寸半紫微宫,亦名气海也,中有神人……”
此功法前面只有一张,后面全部都是白纸一张,看不到任何的文字。只有通过赵构的气息与书中记载的文字相连,牵引出后面的文字,方能看得见。于是,赵构闭上眼睛,静静地调息一下。
片刻后,赵构觉得身上的一股暖气有了很好地指引,不再静止不动,而是稍微能够用一下,就连精神也好了很多,不禁喃喃自语道:“效果如此之好,浑身上下都是暖洋洋的,就像是师傅为我打通全身气穴的感觉一样,如此反复的练习下去,会不会变得力大无穷呢?”
赵构忍不住有些幻想,他想象着自己力大无穷,与敌人厮杀起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任何人都无法抵挡住他的力量,不禁有些得意洋洋。当初,习武之时,忽略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又得到陈抟老祖传授的功法,让他身上的缺陷变得不再明显,有了能够与其他一较高下我的资本,哪怕是这条路上有点艰难,只要持之以恒,必定可以不断地完善。
接着,赵构又打开了《太白阴经》,粗略的翻开了一遍后,面露惊喜,欣喜若狂道:“此兵书乃真是一部奇书,算得上十大兵书之一。此书之中,蕴含了人谋、杂仪、战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遁甲、杂式等篇。先言主有道德,后言国有富强,内外兼修,可谓持平之论,与一般兵书以权谋相尚者迥异。”
“只要好好研习此部兵书,必定能成为一方元帅,带领大军横扫一切阻碍,易如反掌。”赵构欣喜如狂,冷静下来想想,低声细语:“如此奇书,为何在大宋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果有这部兵书在手,金人又有何惧,只要足够的兵权,任他有再多的兵力,都无法攻破大宋,也不会留下千古耻辱。”
赵构狠狠地拽着手掌,想起历史上徽宗、钦宗两位大宋皇帝被金人掳走,后宫嫔妃,就连公主、宫女等不计其数,全都客死异乡,要不就沦为金人的玩物。虽然还未到那个时候,每当想起此事迫在眉睫,赵构又是心急如焚,又是气愤不已,暗暗地发誓道:“有此奇书,又有何惧,他日必定让历史的悲剧角色转换。”
于是,赵构收藏好两部奇书,便再次骑着马朝着汤阴县全力奔驰而去。
数日后,赵构终于抵达汤阴县城,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众人纷纷侧目。虽然他们看过太多骑马的人,也未曾见过只有六岁大的孩子骑着骏马。当赵构从马背上下来,站直身子,只能到达马匹的腹部,露出一丝惊讶。
汤阴县乃是大宋相州的县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市境内,隶属于真定府管辖之地,附近驻扎着河北西路大军,也是最著名的“三圣之乡”,即武圣岳飞、文圣周文王、医圣扁鹊。只不过,现在的岳飞也只有年仅十岁的孩童,还未成为真正的大将。
赵构从相州连日来都未曾好好歇息过,不过他的精神还是非常的好。此时,他练习的功法开始发挥作用,让他神清气爽。赵构饥肠辘辘,有些饿了,便随意地来到一家店家,点了卤牛肉便大快朵颐的吃上一顿,整整吃了半斤牛肉才吃饱。
看得掌柜、店小二等人目瞪口呆,他们都被赵构的食量镇住了,都忘记自己盘中的菜肴。从始至终他们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赵构的身上,丝毫不曾离去。赵构实在是饿了有些受不了,就算是胎息诀,也没有办法让他不吃五谷杂粮,一路上风餐露宿,没有完整的吃过一顿好的饭菜,好不容易吃到如此可口的菜肴,那里忍不住,狼吞虎咽的消灭饭桌上的菜肴。
“小二算账!”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