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日,赵构早早地便醒了。
想要洗漱都没有地方,只得将就的洗漱一下,幸好是冬天,要是夏季估计一晚上下来浑身都是汗臭味,那滋味真是不太好受。虽说赵构也尝试过几天不洗澡,不过也要擦拭一下,要不然身上的汗臭味着实难受。
片刻后,赵构便听闻一阵锣鼓声,也就是喊众人起床的时辰。今日是众人第一场考试的时间,故而有些考生紧张地一夜未眠,有些则没心没肺地倒头就睡,要不是有锣鼓声,怕是误了时辰。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众多考官纷纷拿着试卷从窗户处塞进号房中,考生们拿着试卷开始作答。
第一场考试,以一文、一文或一文、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二百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此次担任正主考官的是胡安国,为了防止他人代行作答,故而试题都是昨晚连夜想出来,然后拓印出来。众人考取的内容都是一样,故而只需要拓印便可。因此,第一场考试胡安国决定考、。
读书人自幼学习的便是孔孟之道,就算学问再高,都不可忘本,这也是胡安国选取四书中这两门的原因。此外,选择的是“学而篇”,即开篇文章,亦是最熟悉且道理最深之道;节选出“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即最后一篇文章,首尾互相连。
接着,五言八韵诗一首,乃是赞颂景物的;最后,四首经义分别是、、、,分别截取其中的一段或是文章较少就是整篇,全部都是由考生自行回答,不低于三百字且阐明其中道理。
赵构捧着厚厚的卷子,头皮发麻,事到如今赵构才知道读书人的难处。即便是在后世考试,也没有如此麻烦。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硬着头皮开始答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篇文章,赵构哪怕是闭着眼睛都能背得下来。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需要学习这篇文章,整篇文章通过一遍后,赵构还是不能大意。因为他知道要是如此简单,怕是没有必要成为考试内容。
如果没有字数要求,赵构可以随意发挥,只因这篇文章都学过,就看彼此间的领悟力,以及论证的好坏,他将自己心中所想悉数写了上去,还要对这篇文章的字面意思等,然后做着下一个文章: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这是全书收尾的一章,编的人把这一章编在这里,不是随便放放,而是有其它含义的。一方面强调过去时代的圣贤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道统”。
另外一方面,孟子感叹孔子以来没有众望所归的成为继承者,对圣人的事业、道统将会中断而担忧。主要是提及人死了,精神文化却流传万世的真理,赵构认真的看了一遍,便迅速的将自己的观点写了下来。
当真是下笔如有神,笔走龙蛇,不到半个时辰便完成了;接着,他又开始思索改写什么诗才好。按照科举考试的规定,凡是指定的试题题目都必须加上“赋得”二字。
于是,赵构思索了片刻,便写道:“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由于五言八韵诗乃是试帖诗,所以采用八韵排律的形式。赵构所作的诗句便是按照八股文形势,原本八股文形式的考试仅限于清朝,之前的五言八韵诗并非如此复杂,不过赵构直接用上了八股文作诗方法回答,也算是首开先例。
节选“艮卦”,节选“咸有一德”,节选“国风·秦风·渭阳”,节选“庄公·庄公十三年”。其中,只有寥寥数语,其它的都需要自己去理解然后书写;尚且有些文字,就连意思也表达的清楚,故而较为好表达。
赵构仔细地阅读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先写,只因曾经在上学时仔细品读过,而且也自行学习过,故而较为好作答;以及其它的都是后期自行学习的,就算是这一世学习,也不如熟悉。
由于经义需要书写三百字以上,不仅要求词语通达顺畅,而且用词准确,最要命的便是文言文书写,不是半文言半白话,也不是后世的完全白话文,所以耗费的时间较长。
如果不是赵构自幼学习了一些,怕是真的难道他了。毕竟,做文章与说话有很多不同,不需要文绉绉的。即使是后世的文科状元,考取的分数满分,遇到这样的八股文估计也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第一场考试考得多是儒家文学,只因文人在社会地位居大,大宋又是重文抑武的国家。自古流传下来的学习便是儒家经典名著,也就自然而然的拍在第一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
此次参与考试的人少说也有近千,要想真的脱颖而出,怕是不见得那么容易。若是中的头名,那便是举人功名,被称之为“解元”,只有前六名才有资格进入会试,其他人一律剔除,可以说是千里挑一。即便是赵构,要想脱颖而出,怕是有些困难。
第三百八十章 创造纪录
科举考试每次考试时间为期三天,可以提前结束交卷。由于自幼赵构便是博览群,触类旁通。虽然他不是做学术的,不过看的实在是有些多,就连皇宫中的藏都被赵构翻看过,一些前人的做法以及理论藏于心中。
之后,赵构弃文从武才没有真正的动过什么笔墨,唯一动的便是刀枪棍棒了。但是,赵构后来又在院里重新学习,有着之前的深厚的底子,很快便融入其中,又有名师点拨,故而学识更是增长迅速。
赵构答卷时不假思索,下笔如有神,奋笔疾,就连巡察的考官都摇头叹息:“如此写法,岂能有好文章,怕是又是富家子弟来此走一遭罢了!当真可惜啊!若是好生用功也不至于放弃了!”
赵构迅速的答题,就连考官都傻了,在他们看来这是开玩笑。没有哪个考生在考试阶段不假思索的下笔,又瞧见赵构写的速度,不像是在答题,倒像是在作画,故而有些叹息,又有些愤怒。
“你们巡查之后的结果如何?”胡安国身为正主考官,时不时的也会前来走走,不过他并不会去号房,而是与其他考官相见,询问情况。监考官的职责便是监督是否作弊,至于考生其他行为,一概不管。
“情况良好,尚未发现有考生作弊!”
“我这边情况也是这样!”
“我的也是!”
胡安国微微点点头,准备转身离去,却听到一位考官叹息声:“如此好苗子,却自甘堕落,怕是要落榜了!”
“张大人为何如此说?”胡安国皱着眉头,惊疑地看着他。
“我负责区域乃是第二考场,在第二考场看见一位考生与众不同,才有如此想法!”
“说来听听!”众人皆是好奇了。
其实,他们不是第一次监考了,之前也曾监考过,不过却是相隔了一年或是数年以上,不可能连续监考,这是为了避免有考生贿赂考官的情况。此外,这些考官之前都不清楚自己是监考人员,一切都是隐蔽的,直到入闱前三天才知晓答案。
只是那人监考的考试,尚未出现赵构这样的考生,心里有些好奇,又有些可惜。于是,那人将昨夜赵构在号房内烧烤羊腿事情,以及今日做题时奋笔疾,不假思索的模样,忍不住叹息一声:“此考生姓名不知,只是号房数,看他垫在木板上的乃是毛皮大衣,便猜到此人身份不简单。”
“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只怕他是大富之家或是官宦之家出身,要是平民百姓哪里买得起毛皮大衣,十分保暖。即便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也感受不到任何的寒冷,当真是极御寒之物。”
“纵然是我等作答,也不可能做到不假思索的奋笔疾,那速度快的让人称奇。若是你诸位看见了,想必也能明白张某所言非虚。若是不信,大家皆可前去看看便知,想必以他的速度怕是明日便可以出号房了,快的话今晚便可以。”
科举考试三天时间,只是为了给予考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考生做到尽善尽美,全力以赴,谁也不会粗心大意,也不会随意的作答,更不会出现赵构这样的情况,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速度,创造了历史以来最快的记录。
众人听他所言,如同做梦似的,就算是胡安国自己要想全部答好题,也不可能如此快。毕竟,人的大脑就这么大,思考的东西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思考,必须休息之后再作答,为得是取得更好成绩。
于是,众人前前后后的前去一探究竟。
果然看见赵构如同张考官所说的那样,奋笔疾,而且不假思索,这让他们都震惊了。监考科举考试以来,尚未有人如此这样。即便是天纵之才,也不可能这么快,一致赞同张考官所言,此人再玩呢,并不是真的答题,只是过过场罢了。
胡安国、王槐二人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前来看了一下,发现是赵构后,当真是有些惊讶。虽说胡安国不认得赵构,不过他的身份却也猜得出来,能够让王管家卑躬屈膝的人,身份定然王侯,尊贵无比。
原本还有些好奇的胡安国,在这一刻失望了;倒是王槐却被赵构的速度震住了,他没有想过赵构的身份,而是看着他如此作答,不免有些担忧,“如此答题,怕是糊弄,只怕难以上榜了!”
王槐十分看中赵构的人,直觉告诉他赵构乃是真正为国为民之人,只是看见他如此迅速,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他也曾考取功名,在场的考官都经历过,哪怕是同时考的人,最快的记录也得是次日下午出号房,却没有得到任何功名,因为回答的不够仔细,就是糊弄考官,只因他家中有钱,花了钱买通了关系,来此地也不过是过过场罢了。
“原本以为他是真心为国为民,想要成为一名好官。没想到也是与那人一样的想法,不过是想要借此糊弄考官罢了。如此这样答题,岂是用心,根本就是三心二意,胡闹罢了!”
“为了这样的人来此当真不值得!”胡安国脸上满是懊悔与悲痛,王槐是失望,他是后悔,后悔答应还恩,只觉得赵构如此做乃是亵渎了读人,更是侮辱了自己,心里暗暗后悔:“若是早知道他是这样的人,那我宁愿是忘恩负义,也不愿意来此!”
赵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答题。
众人都失望了,赵构也知道自己会惹来其他人的注意,依然泰然自若地答题。直到太阳刚刚下山,赵构便已经完成了第一天所有的试卷题目,时间刚刚好。由于旁边就有炭火盆,而他写的文章全部都已经烤干了,就连刚刚答完的这张卷子墨迹也干了差不多,稍等片刻便可以了。
于是,赵构直接拉响了钟,直到张考官来到此处,失望的看了一眼赵构,搞得他莫名其妙,开门见山的说道:“学生写好了,是否可以交卷?”
“交卷吧!”张考官兴致索然,直接将赵构的试卷慢慢的收集起来,然后又说道:“待会你收拾一下便可以出号房了,稍微休整一下,后天上午再来报道即可!”
赵构道谢一声,便收拾了东西,恭敬地施礼然后便离开了。通常来说考试时间是三天,不过乡试考试最多就是三天,一般都是两天便可以结束,故而第三天再进场继续第二场的考试。
由于赵构第一日便完成了第一场考试的所有试卷,此等答题速度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当真是创造了纪录,成为大宋乡试时间最短的第一人。即便是隋唐时期都不曾见过这样的速度,只是不知这纪录是好还是坏!
第三百八十一章 另眼相看
赵构交完答卷,便转身离去了,也不顾众人的目光,他可真的不愿意留在号房内。不仅仅感觉人生自由被限制,犹如蹲监牢一样,还有就是号房内传来的恶臭味,着实难受。
由于连续考试三日,吃喝拉撒睡都在号房内,就算你憋得再厉害,不可能一直憋着,总有出恭的时候。若是小的也不过是骚味,要是大的根本就是臭气熏天,岂是人待的地方。
甭说待上三日,就是待上一日就让赵构有些受不了,要是再继续待下去,怕是食不下咽,睡不安稳,忍受着恶臭去考试,能考好才怪;整个人都不在状态上,如何能思考。
赵构的运气着实倒霉透了,要不是此地是号房,他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要是武状元考试,早已出手直接将那人丢了出去。只因他旁边的那位同志,不知是吃了何物,从中午开始拉,根本没停过。
最要命的是那股臭味,差点让赵构晕了过去。赵构在心里暗骂一声,却又无可奈何,强忍着内心的火气,只得加快手中的作答,争取早日出去才是,实在是难以忍受。
直到此时,赵构才是真正见识到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为了考取功名,必须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东西,当真是应证了孟子说的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赵构对那些读书人,考取功名的文人佩服不已,如此恶臭实在是难以忍受。若非他屏住呼吸,集中精神,不想其它,专心致志地作答,只怕会吐出来,稍微不留神就一股臭味席卷而来。
他真的怀疑那位同志是不是吃多了,还是吃撑了,当真是怒火中烧,却又无处发泄,只得一直忍受着,强压心中的怒火。若是此时有人惹恼了,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只因赵构现在胃里还是一股酸味,总觉得身上有一股怪怪的气味,故而没有逗留片刻直接转身离去了。
“这个考生实在是无礼!”张考官皱着眉头,愤愤不平地低吟一声。
赵构走得匆忙,根本就没有在乎什么礼仪之道,更没有打声招呼,更没有喊一声便急匆匆的离去了,留给张考官的印象分便是非常低下的。即便是大宋也是非常注重尊师重道,留给考官一个好印象,对于评卷也是有帮助的。
“张大人,他真的答好了?”胡安国捧着赵构交上来的答卷,没有立即翻看,而是询问起张大人来,他着实不相信有人如此迅速,心里有些不信,眼神却有些震惊。
张大人回道:“武夷先生,那名考生已经答卷完毕,张某仔细检查过,的确是没有一处漏掉,全部都写满了答案。另外,此人太没礼貌了,居然走之前看都不看一样,转身便离开了,着实可恶,怕是答卷也是草率行事!”
胡安国愣了半晌,就连张大人后面的抱怨话都没听见,心想:“他真的答完了?即便是有答案,也不可能如此迅速,难道是有人代为行之?只是搜查时没有任何携带之物,而他确实是在书写,没有任何作弊机会,莫非答卷都是他一人所写?如果这是真的话,那……”
此时的胡安国满脑子想的都是赵构怎么这么快便答卷完毕,而且没有一处疏漏的地方,这根本就不可能。第一感觉便是赵构作弊了,哪怕是一心一意的书写也不可能如此快,只有作弊才会不假思索。
但是,他又转念一想觉得没有可能。毕竟,这些试题并非提前想好,而是昨夜才选出来的,还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如果真的是作弊了,也没有人做到未卜先知,故而又否定了。
“武夷先生!武夷先生!……”张大人见胡安国不理会自己,两眼无神,呆若木鸡地模样,不仅呼喊了几声。
“哦!”胡安国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又见张大人诧异的目光,皱着眉头,沉声道:“张大人,你收完答卷时,是否看过此考生答的如何?”
“这……”顿时,张大人尴尬了,他气恼赵构的不礼貌行为,一时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了,那便是有没有认真的看一遍。说实话,他还真的没有,支支吾吾地回道:“没……没有!”
胡安国听闻后并未气恼,也没有责备,急切地说道:“那便我们认真的看一遍如何?”
于是,张大人与胡安国二人一起认真地看了一遍赵构作答的试卷。不过,他们看得当然不是一样,也不可能全部都看完。毕竟,胡安国是正主考官,一切听凭他做主。
胡安国看的是,只因他正在研究的便是这门学问,故而挑选擅长的领域;张大人则选择看了,只因他也是教导这门课程的先生,平日里看得最多的便是它。
胡安国、张大人二人足足在赵构的试卷上看了三遍,而且还是同一个试卷,没有更换其它试卷。半个时辰后,他们二人都抬起头,面面相觑,呆若木鸡地傻愣着看着对方。
张大人眼里的震惊之色,胡安国了然于胸;胡安国眼里的惊愕,张大人看得真切,他们二人都被赵构的文采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论是作答的言语,还是入手方式都恰到好处,从头至尾没有任何一丝阻碍,非常的顺畅。
“当真是好文章啊!”张大人由衷的赞赏一声,赵构回答的内容与他所想相差无几,还有更有深刻的道理,其中居然包含了治国之道,虽是只言片语却有画龙点睛之笔,当真是好文章,没有任何的主观意识,完全客观的评价。
胡安国也傻了,他是做学问的,也是研究的。但是,看完赵构所写文章过后,胡安国也不得不赞赏,颇有几分大师风范,可以看出赵构并不是胡乱答卷,乃是专心致志地回答。
“当真是大才也!”胡安国衷心地赞叹一声。
直到此时,胡安国、张大人二人对赵构的态度一下子转变了,不再是主观的认为赵构胡乱作答,而是另眼相看。不仅仅是赵构创下的最快答题速度,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就连他们二人都赞扬,足见赵构的文字功底只强不弱,当真是博览群书。
第三百八十二章 人有三急
胡安国、张大人二人只看了一篇赵构写的文章,就对他另眼相看,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此外,他们便没有再继续看下去,就算他们心里想要继续看下去,也得不放弃,因为时间不对。
所有的考生都交卷后方可阅卷,统一的封存好,待三场考试全部完成,再仔细的阅卷。正因为这样,使得每次监考的考官任务都非常繁重。现在不过是乡试,要是会试更是复杂,殿试反而更加轻松些。
赵构就待了一个晚上,次日傍晚便出来了,这可吓傻了在外等候的王管家。原本以为赵构需要待上几日才会出现,没想到仅仅过去了一晚,就出现在贡院外面。
“少爷,怎么你……”王管家目瞪口呆的望着站在面前的赵构,有种不真实感,这让他很是诧异。
赵构皱着眉头,直接说道:“有事待会再说!”
王管家一愣,又见赵构眉头紧锁,偶尔间也能闻到一些不一样的气味,心领神会地立即跟上步伐。赵构急匆匆的赶回客栈,吩咐店小二准备热水要洗澡,而王管家也早已将换洗的衣裳准备好,待他洗好后便可以换上。
整整过去了半个时辰,赵构才觉得身上干净了些,没有那么重的味道。于是,王管家便推门而入,手中端了一些饭菜过来。赵构见只有一副碗筷,便让小二再拿了一副碗筷,又加了几样小菜,还有一壶烧刀子。
天寒地冻喝些酒水暖和一下身子,屋内的炭火烧的正盛,赵构直接吃起了牛肉火锅,又喝着烧刀子,王管家也坐下一起吃了些菜,又喝了一些酒,身子也暖和一些。
赵构在贡院内考试,王管家便哪里也没有去,一直守在贡院外等候。因此,他也是有些吃不消了,喝些酒身子一下子暖和了一些。赵构亲自添了一些木炭,一簇火苗猛地窜了上来,木炭在炭火的炙烤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少主,怎么你如此快便出来了!”王管家还是有些不明所以,故而出声问道。
王管家不提还好,一提赵构心里满是怒火,他将贡院号房内遇到的事情一股脑的说了出来,那语气真的恨不得破口大骂,将那人直接踢飞出去,要不是一直忍着,怕是真的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
“王兄,你说这到底是考试,还是受罪啊!”赵构破口大骂道,“那人真不知道吃了什么,要不是顾及一些事情,真的好好地教训一下才是,就算真的要出恭总得照顾一下身边的人感受!……”
“哈哈!……”王管家仰天大笑起来,他没想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原本以为赵构提前出来,是因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