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有恭沉声道:“潘尚书有何见解?”
潘良贵回道:“楚王殿下,您虽说与他私交甚笃,走的较近,只不过微臣还是要说一声,你着实不懂他。诸位大人想必与他交情都不错,只有我与他见过两三面罢了,甚至还有一些仇怨。”
“但是,我敢肯定,刚刚所言乃是口是心非。如果真的毫不在乎了,又怎么会多次提及皇上,就连提及皇上都有些怨愤。此事换做是谁,都不可能想得开,更何况他还是皇子,皇上乃是他的父皇。”
“他已经是平民百姓,却居住在这样的府邸,皇上也没有出面提及过,更没有丝毫的责备意思,唯一的责备便是那日他突然失踪之后,我等都被皇上骂了一顿。”
“爱之深责之切啊!皇上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不知皇上心中如何作想,唯一能说的是皇上自有打算。或许这件事便是契机也说不定,他有怨言,心寒也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可是他的内心决不会就此碌碌一生。”
“因为他是赵构,威震四海之人,更是皇上器重的大臣。”
赵有恭想了想,也觉得潘良贵说的很对。从当初与赵构接触,还有皇上相见时,他都明白赵构一门心思扑在大宋江山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现在赵构突然提起大婚之事,这让他有些怀疑是赵构的以退为进。
潘良贵的一番分析,让众人都恍然大悟,他们认识的赵构绝不是这样人,毫无报复,心无大志之人。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众人也不会心甘情愿的相助于赵构,更不会追随于他。
赵有恭离开时就已经看见了高宠回来了,从这一点看上去,众人都深信不疑的相信赵构决不会是那样的人。只不过他心中确实有很多怨愤,潘良贵如此说,也不过是指点一下赵有恭。
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个枷锁是宋徽宗为赵构戴上的,那么解开这个枷锁也需要宋徽宗出面才行。他们相信以赵构的胸襟,断不会耿耿于怀。潘良贵的目光看向赵有恭,赵有恭默默地点点头,他懂得潘良贵的意思。
当今皇上不仅仅是赵构的父皇,更是赵有恭的皇叔。现在赵构大婚,本就是宋徽宗及韦贤妃一直期盼的大事。现在终于有了眉目,那么赵有恭再劝说一下,的确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至于结果如何,赵有恭无法保证,不过却可以帮助赵构完成心愿,让潘良贵为赵构主持婚礼,成为证婚人。如果赵构真的成婚了,那么他不可能缺少,必定会参加。
于是,赵有恭想都没想,纵身上马,一溜烟的直奔皇宫而去。
“殿下这是去哪里?”王云看着赵有恭急匆匆的拍马而去,不由得有些疑惑。
潘良贵赞许的点点头,他知道赵有恭懂得他的意思了,淡淡的说道:“到时候自会知晓,或是这真的是一个契机也说不定!”
潘良贵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然后便告辞离开了。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话中意思,最后也都各自回府去了。众人心里都在思索着,赵构大婚,他们到底要不要前去观礼,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扑倒男主好饥_渴!!在线看:!!
第五百九十六章 君无戏言
“皇上,楚王求见!”
宋徽宗一愣,道:“让他进来!”
太监得到皇上的旨意,立即躬身下去,然后走到殿外,将赵有恭带进大殿内。
“臣见过皇上!”
宋徽宗问道:“你不是退朝后便回府了,怎么又回来了?”
“臣……”赵有恭本想直言,却看了看四周的太监,欲言又止。
“你们都退下吧!”宋徽宗见他如此模样,便猜到他的心思,屏退左右。
“启禀皇上,臣退朝后并未回府,而是前往九弟的府上,与他见了面!”宋徽宗风轻云淡地看着奏章,漠不关心的模样,可他的耳朵却听得真切,赵有恭见宋徽宗没有打断自己,便接着说道:“在九弟府上的并非微臣一人,还有礼部尚书潘良贵,想必是他受到九弟的邀请这才过府一叙。”
“哦!潘尚书前去作甚?”此时,宋徽宗抬起头,他也有些诧异,要是其他人去了赵构府上,他倒是没什么奇怪。毕竟,与赵构的交情放在那里,他又没有下圣旨说不允许前去探望。
前段时间,赵构被贬为庶民,宋徽宗心知众人都想去看看情况。只不过赵构很快便不见踪影,让众人都吓了一跳。现在赵构好不容易出现了,他们岂能错过这个机会。
“九弟想让尚书大人为他主持婚礼!”赵有恭一字一句的说道,又怕宋徽宗没有听清楚,再次重复了一遍,“九弟要大婚了!”
“什么?大婚!”宋徽宗想装聋作哑也没办法了,不过赵构大婚这让他有些懵了,这个事情当真是未曾听说过,这些日子他也没有关注这些,故而还真的不知情。
但是,赵有恭的话不像是作假,宋徽宗暗暗地愧疚一下,他本就是期盼赵构大婚之人。现在赵构要大婚了,他身为父皇的居然忘记了。
“潘大人答应了?”
“没有!”赵有恭如实回答,“尚书大人乃是国之栋梁,九弟也不过是庶民百姓。如果让尚书大人前去主持婚礼,成为证婚人,怕是朝堂之上会有议论之声,再说了与法相悖,尚书大人婉拒了。”
“他为何拒绝?”宋徽宗气恼的说道,“这个潘良贵真是大胆,构儿让他征婚,他就去征婚,为何要拒绝,这下构儿的婚事何人主持?构儿的婚事何时举办?”
赵有恭自始至终都没有插嘴说一句,直到宋徽宗气急之下说出心里话,他便猜到皇上还是在乎赵构,只不过拉不下这个面子,故而一直隐忍不发。现在赵构要大婚了,这让宋徽宗如何不喜,如何不忧。
“半个月后,也就是九弟满十六岁之日。至于是何人,想必九弟自有打算。”赵有恭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却有些失望了。
“自有打算?”宋徽宗恼怒道,“当今大宋谁还有这个资格能与潘良贵相提并论?”
“微臣也说过尚书大人,只不过尚书大人乃是遵纪守法之人,不敢贸然答应。”赵有恭再次出声道,“微臣着实难以说服尚书大人,不过尚书大人也说过,九弟一无官爵,又无勋位,此乃违背大宋律例,轻则罢官发配,重则抄家斩首,微臣也觉得他说的对,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什么狗屁道理!”宋徽宗怒气冲冲的吼道,“朕的皇儿成婚,还需要什么官爵,功勋,他乃是皇子,朕的儿子,这便足够了。传朕旨意,赵构成婚由潘良贵主持。”
“微臣替九弟谢过皇上!”赵有恭大喜过望,他要的便是这句话,接着他又说道:“现在九弟是庶民,那他的婚事按照皇家礼数,还是百姓礼数?”
“有何区别?”宋徽宗俨然不知已经中了赵有恭的圈套,仍旧顺着赵有恭的思路去说,不过这个事情还真的不知道。
“当然有区别!”赵有恭掷地有声地说道,“百姓婚礼也不过是亲戚朋友前来恭贺,送上贺礼之类的,比较冷清;要是皇家婚礼,那自然是隆重,朝中大臣与之较好者皆可参加,当真是扬我赵家子弟威严。”
“既然如此,那自然是按照皇家礼数!”宋徽宗直接了当的说道,“传朕旨意,赵构婚事由潘良贵这个礼部尚书全权办理,一切规格按照皇子的礼数去办。若是有任何差池,潘良贵承担一切责任。”
“微臣替九弟谢过皇上!”赵有恭再次拜谢,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相询,不知九弟大婚,皇上要是人不去,不知有没有礼物送到?如果皇上有礼物送到,想必九弟定是开心不已,只可惜皇上日理万机,无法亲自到场!……”
“自然会……”赵有恭说的似模似样,脸上露出遗憾的表情,这让宋徽宗下意识的说了一句,不过事后又想起了有些事情不能点明,故而又戛然而止,这让赵有恭迫不及待的等待没有任何回应,不免让他有些失望。
其实,赵有恭最想知道的便是这个,要是皇上亲自前去,那么一切都好说了。赵构大婚,皇上亲临,也就是说他并未真的失宠。赵构被贬为庶民,也不过是担心他功高震主罢了,这是皇上的权衡之术。
如果赵构大婚,皇上没有任何的礼物,也没有亲临,那么就代表着他真的失宠了。赵构彻底的沦为平民百姓,难以有翻身的机会。即便是赵构有心为大宋尽心尽力,也不是有心无力。
“你在套朕的话?”宋徽宗目不转睛的盯着赵有恭,这让他有些尴尬。
赵有恭的心思被宋徽宗无情的点破,不过赵有恭是何许人也,他佯装无事,只不过他的眼睛却不敢看着宋徽宗。
“君无戏言!”宋徽宗淡淡的说道,“既然朕下旨了,那你便下去传旨吧!”
赵有恭见好就收,不敢再放肆。现在已经得到了这么消息,已经足够了。如果贪心不足,还想在知道一些,那便是贪多嚼不烂,甚至还适得其反,故而赵有恭便起身退了下去。
赵有恭离去后,宋徽宗放下手中的奏章,会心一笑,喃喃自语:“真的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心思吗?”
赵有恭用的伎俩,不说多高明。不过宋徽宗是一国之君,他早已洞悉一切,知道赵有恭的心思。只不过他没有点破罢了,一切都顺着赵有恭的话去说。毕竟,赵构大婚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想到赵构真的成婚了,宋徽宗都会忍不住笑起来,因为他的愿望成真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时机成熟
“这件事要不要与她说呢?”宋徽宗喃喃自语,低头沉思,深深叹息一声,“算了,不说也罢!”
赵构大婚这样的喜事,宋徽宗做梦都会笑醒。现在他哪里还有心思处理奏章,一门心思都扎在赵构婚事上。现在宋徽宗难以出面,只因那次之后,两人关系降到冰点,难以化解。
“传朕旨意,任何人都不准打扰朕!”
宋徽宗起身从书房离开,来到赵构还是幼年居住的别苑,在这里他闲庭若步的观赏着四处的景物。曾经还是幼小的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树叶密布,遮挡着阳光;四处还有绿葱葱的草坪,争相斗艳的花朵,这些都是宋徽宗命人种植的。
转眼间赵构已经十六岁了,这些花草早已换了不知多少次,宋徽宗仍然没有将它荒废,仍然命人按时搭理。宋徽宗又来到了房舍中,这里的书本全都整齐的摆列在书架上,随手翻开一本,然后又合上。
宋徽宗情不自禁的感叹道:“已经十几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皇兄!”
“十三弟!”宋徽宗微微一笑道,“你说构儿大婚,我这个父皇的应该送什么礼物才好?”
“皇兄自有打算,臣弟哪敢有什么建议!”赵似躬身回道,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
如果自己的皇兄没有与赵构闹僵,那他还有很多话可说。其实,他也是听到赵有恭说赵构要大婚的事情,故而前来面见皇上。毕竟,赵构的事情非常重要,要是有任何的意外都会影响大局。
“朕有十几个儿子,女儿也不在少数!”宋徽宗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么多子女中,能担当大任者寥寥无几。曾经朕以为是太子,后来发现他不是,他走的路乃是朕昔日走的道路。”
“这样的道路难以让大宋雄霸天下,四海臣服,甚至还有可能让大宋越来越弱。朕心死,任由大宋发展,不管不顾,却不想小九居然有此能力。从最初的想法,以及做法,朕都清楚,大宋的未来理应交给小九。”
“但是,朕也知道,要是废太子,重新立王储,怕是政局动荡,难堵悠悠之口。嫡子继承皇位,理所应当;小九要是皇后所生,那便没那么大麻烦。只可惜她本是侍婢,母凭子贵,这才受到朕的宠幸。”
“即便是贤妃,依然无法与皇后之尊相提并论,身后并无势力。若是仅仅靠小九一人之力,难以服众。大宋悠悠大国,岂能皆是武将,文臣不服,又有何用,无法说服他们。”
“纵然深得朕之信任,也无可奈何。朕知道此次计划实施,便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但是,朕还是希望小九能懂得朕之心意。若是不懂,那也无妨,一切都是为了大宋。”
宋徽宗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倾诉内心的苦楚,除了独自一人外,谁也不懂。即便是赵似都难以理解自己的皇兄为何要如此做,这样做就跟辽天祚帝一模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功高震主,这样的事情要是其他人或许有可能发生拥兵自重,赵构绝对不会如此做。这便是赵似的信任,只可惜他劝谏无数次,赵佶就是不愿意听从。直到后来,赵似暗中调查确实如同赵佶说的那样。
大宋乃是重文抑武,要是赵构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仅仅是皇上的恩宠,那么朝中大臣根本就不会心服口服。并且,赵似还想到要是以赵构的性子,怕是那些人直接会逐出朝堂,这样的话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身为一国之君,一切以国事为重,哪怕是私情也得抛去。若是狠不下心,就无法成为一国之君。纵然赵构是宋徽宗最疼爱的儿子,只要危及江山社稷,必定会施压或是采取手段。
其实,赵似何尝不明白,赵佶如此做的只为了保护赵构免受他人诟病。赵构取得的战功,自大宋建国之始,都未曾有过。可以说,赵构的战功震古烁今,在军中的地位无人能动。
如果赵构真的有谋逆之心,怕是那些大将都会依附于赵构,这样一来大宋就乱了。刚刚解决外敌隐患,却又发生内乱,大宋如何崛起,又如何发展起来。宋徽宗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剪除赵构手中的一切权力。
赵构手握重兵,要是身居要职,别说宋徽宗终日提心吊胆,就连其他大臣都会畏惧,那样一来朝廷之上便不是皇上掌权,乃是赵构掌权。如此一来,便是朝中大臣的中伤、诬陷。
为了断去那些人的想法,宋徽宗干脆来个一刀切,任你是何人都难以诬陷赵构了。现在的赵构乃是平民百姓,手无大权,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就没有威胁了。他们多数是文臣,真正是武将出身的太少,要是赵构在朝堂上一天,他们都会忧心忡忡。
因为赵构代表着武将,要是武将重新在朝堂上占据位置,那些文臣就会害怕。即便是宋徽宗调和,也会导致文武百官内斗不止,为了平息这样的内斗,宋徽宗只能如此做。
宋徽宗心里的苦楚,唯有赵似能懂。但是,赵似已经死了,难以在朝堂上支持赵佶,这一切都是宋徽宗独自一人承担。可想而知,这样的痛苦让宋徽宗百感交集,心事重重。
现在赵构终于要大婚了,这一天宋徽宗等待了许久。
不仅宋徽宗在等待,就连赵似也在等待,他等待的还有一个人。只不过那个家伙就是不争气,一点都不着急。只要赵构成婚后,那便是有家室,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十三弟,你在小九大婚后,将前因后果全部告诉你家小子!”宋徽宗停顿片刻,淡淡的说道:“时机成熟了!”
“是时候说与他听了!”赵似赞同的点点头,又接着说道:“皇兄,你让我去查的事情已经有了消息。若是所料不错,应该不出三个月便会发生了。”
“怎么这么快?”宋徽宗疑惑了,他不解的看着赵似。
赵似苦笑一声:“这件事说来也巧,要不是小九在中间横插一脚,也不会让他不顾一切的开始实施了。”
“这么说的话,小九是否已经猜到了?”宋徽宗沉声道,“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会横插一脚?正好让我们的计划更容易实施!”
赵似回道:“小九是否猜到了,我不敢肯定。但是,有一件事我敢确定,那就是小九应该是为了大宋安定才会如此做,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
宋徽宗沉思许久,也是赞同的点点头。毕竟,这个计划只有他们两人知晓,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除了赵构想要大宋得到一段时间的安定与繁荣这个理由,其它理由根本说不通。
顿时,宋徽宗、赵似二人相视一笑,他们都明白彼此的想法,以及下一步动作该如何做了。
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忘了!
“少爷!”
“老夫人!”赵构见老夫人系着围裙,匆匆忙忙的样子,有些诧异,道:“您找我有事?”
老夫人犹豫许久,还是如实说道:“少爷,您真的在半个月后大婚?”
赵构笑道:“那是自然,这是当初婚约约定的良辰吉日,再过些日子,我便要前去纳吉。”
“少爷,老妇人本不想多嘴!”老夫人咬咬牙,坚定地说道:“少爷大婚乃是喜事,更是人生大事。本是高兴的事情,只不过少爷可想过要迎娶诗诗,诗诗又该放在何处?”
赵构愣住了,这个事情他是真的没有想过。至少,目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日子他都在思考着与邢秉懿的婚事,以及纳吉事宜,根本就没有其它时间去想这些事情。
老夫人见赵构不说话,又接着说道:“诗诗是好姑娘,未来的少夫人亦是不可多得好女子,老妇人知晓少爷与少夫人有婚约在身,半月后大婚,此乃名正言顺,天作之合。”
“但是,诗诗只身留在府上。既不是妻,又不是妾,无名无分,让她如何继续留在府上。少爷一年前征战沙场,独留下王管家等人,还有诗诗与我这个老妇人在府上。”
“诗诗嘴上没有说什么,可是心里我可是清楚得很,她日日思念少爷,期盼少爷平安归来,甚至央求我与王管家带她出府前去相国寺祈福。您可知道,诗诗为了少爷祈福,愣是一步步的从山脚下跪倒大雄宝殿,她求得不是少爷有多少战功,也不是自身的荣华富贵,只求少爷平安健康。”
“诗诗的两个膝盖都跪出血来,下山的时候就是不让我与王管家搀扶,就连请人前来都不愿意,说是这样不敬,无法得到神灵庇佑。直到她真的撑不住了,王管家见着实不行,只得雇车将她送回府,还找来大夫诊治。”
“她自幼身娇肉贵,虽是流浪了许久,也未曾如此吃过这样的苦楚,等大夫前来诊治时,掀开膝盖全部都是淤血,又要放血,疼得这丫头着实都受不了,愣是不哭出来。”
“我与王管家看得都心里疼惜,这丫头在床上躺了整整七日才彻底好转起来,又经过调养才完全除去病根。这丫头对少爷的心思,少爷比我清楚多了,只是她心里一直放不下自己是在寄人篱下,而少爷一直没有让她侍寝,这丫头就会胡思乱想许多。”
“老夫人刚刚听到少爷说是要大婚,这才想起这些日子这丫头总是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缘由。虽然这丫头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也一直期盼少爷给个名分,故而老妇人前来恳求少爷念在这丫头的情分上,给她一个名分,好让她安心下来。”
“师母快快请起!”赵构见老夫人跪下来,他也是吓住了,直接起身将老夫人扶起来,就连称呼都改了,铿锵有力地说道:“师母请放心,我绝对会给她一个名分,好让她安心!”
“少爷,您别诓我!”老夫人还是有些担心。
赵构再次肯定地说道:“师母放心,我说得出做得到!”
老夫人一连问了三遍,赵构不厌其烦的重复同样的话。终于,老夫人相信了赵构所言,这才离开前厅,直接回到厨房中。
赵构看着老夫人离去的背影,他心里有些感慨,这些日子他的确是忽视了王诗诗的感受。当初,他也与王管家提及过,而王诗诗知道也应该是那一次无意之中听到的。
这些日子,赵构也觉得王诗诗心事重重的模样,时而开心时而忧愁,他也觉得奇怪,不过想到女人总会有那么几天是这样的,也就释然了。再说这些日子事情比较多,渐渐地也就忘了,要不是老夫人提及,他还真的忘记了。
王诗诗乃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老夫人虽已老了,不过也是女人。再说了,赵构府上从来没有什么严格规定,她们二人在一起就像是母女一样。现在赵构大婚了,迎娶新娘。
既是高兴,又是忧愁。
喜的是赵构要大婚了,府上迎来头等大事;忧的是王诗诗不知何时才有结果。今日,赵构当众公布喜讯,就连老夫人都吓了一跳,这个事情她还真的没有听说。最后,她厚着脸皮也要为王诗诗求一个名分,哪怕是妾也好,至少王诗诗不会觉得孤单寂寞了。
虽说王诗诗与邢秉懿之前见过面,相谈甚欢。只不过那个时候赵构与邢秉懿还未真正确定下来,要是真的成婚了,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对待王诗诗,就连赵构都说不准。
王诗诗有些担心,有些惆怅,这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赵构让其他人将王管家喊来,他有话要问。
“少主!”
“跟你说了多少遍,现在我是平民百姓,最多也就是商贾,不可喊‘少主’!”赵构本想询问他一些事情,还未开口,便听到王管家喊错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