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恒急切道:“既然如此,太尉大人还不快快安排一下,也好提前做打算!”
“此事不着急!”高俅像是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似的,显得自信满满道:“郡王想要入主枢密院,掌握大权还要看我的脸色才行。现在枢密院中多数人都追随于我,要想架空他的权力易如反掌。纵然是郡王,与我平起平坐又如何,不要忘记他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罢了,岂能与我相斗。即使皇上在背后撑腰,也斗不过臣,老虎再厉害,也不过是一只,焉能斗得过群狼!”
赵恒听闻,不禁喜上眉梢。他自幼身居皇宫,加冠之后,才搬离皇宫,居住在代王府。在他的心目中,从未将众兄弟视为自己的兄弟,全部当成自己的竞争者,有谁敢阻碍自己成为太子,一律处之而后快!
当年,赵构出生后,宋徽宗对他格外重视,让赵恒有些忌惮,又空无任何办法,只能任由自己的父皇对他偏爱。不到三年,赵构不知何事触怒宋徽宗,龙颜大怒,被关押在自己的住处,任何人不得前去探望,哪怕是赵构的生母韦氏豆因此事被打入后宫。
赵构被父皇囚禁后,赵恒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其他兄弟之中,赵恒从未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对手,唯有赵构。接着,赵恒百般讨好自己的父皇,为得就是给自己成为太子做打算。偏偏宋徽宗不再喜欢赵恒那一套,表面上佯装喜欢,实则失望之极,尤其是赵恒加冠之龄后,加封为王,又与高俅等人在一起,一丘之貉,更是让宋徽宗恨铁不成钢,又不能表现出来。无论怎么说,赵恒乃是嫡长子,又为他添了孙子,宋徽宗数次给予他机会,让他迷途知返,赵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他完全不懂自己父皇的心意,只能一步错步步错,让宋徽宗彻底对他死了心。
“老九,朕让你成为枢密院使,不要辜负朕之期望!”宋徽宗悄然来到赵构的住处,语重心长道:“你大哥不争气,与高俅等厮一丘之貉,让朕甚为失望!”
赵构点点头,赵佶又叹息一声:“枢密院自前唐以来都是宦官当政,先祖将之改革,由文武大臣掌管,后有武将掌管!朕让你成为枢密院使,就是让你拥有与高俅对抗的权力!”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是为“西府”,事实上是以枢密院的长官来分割宰相的兵权。当初枢密院下设四房:兵、吏、户、礼,后来增至十二房。明日你便要任职,那时再好好的熟悉一下!”
赵构恭声道:“儿臣遵旨!”
宋徽宗点点头,又说道:“老九,你多年未归,你的母妃也非常想念你,你去看看她吧!至于,她是否离开,就要看你自己了!另外,你已经是朝廷命官,不可留在宫中了,今日便搬离出去,那里一切已经委托十三弟打点好了,只要你人到了即可,其它东西不必置办了!”
赵构谢道:“多谢父皇,那儿臣前往母亲处,探望母亲了,儿臣告退!”
宋徽宗点点头,目送着赵构离去,目光灼灼,心想:“大宋江山社稷就靠你了,只要你所要,朕一律准予,也是朕留给你唯一的礼物。大宋江山风雨飘摇,朕之过也,还未到完全打破重新建造的地步,不过也等不及了,必须尽快恢复原气方可,这样才有生路,否则又是死局!”
第五十六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赵构辞别宋徽宗以后,便独自一人前往冷宫。虽然赵构能够理解父皇将母亲送入冷宫是为了保护她,后宫嫔妃你争我夺,他又“犯事”在前。即使宋徽宗不处置她,也会被其他人阴谋陷害,那时想救都没有办法,只能先一步行动,让她留在后宫,给所有人一种错觉,她已经是不受皇上宠爱的嫔妃,自然无人加害于她。
赵构迈着沉重而稳健的步伐,步履维艰,想起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才落得如此地步,心中不免有些自责。从大局上考虑,赵构所做一切不仅没错,反而有功之人;以人情来说,赵构愧对自己的母亲,累及她受苦。
穿过长长的甬道,走过长廊,又过了数座廊亭,抬起头,四下无人,一片静悄悄。前方都是封闭严实的大门,赵构缓缓的上前,看着门檐上厚厚的灰尘,也不知多久无人前来,推开门,四散开来的灰尘,让他不由得皱起眉头。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穿着素服,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看不清容貌,却见她盘膝而坐,右手不断的转着念珠,口念佛号。赵构还未走进,便听到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声音:“皇上,您还是回去吧!妾身只想好好的在此礼佛,构儿未归,妾身终生留在此地,落得清净,您就不必再劝!”
听着母亲的声音,赵构鼻子一酸,双眼通红,泪水悄悄的划过脸颊,又听见韦氏语气平淡道:“皇上,您的良苦用心,妾身皆能理解,只是构儿一日未归,要是与皇上出了此门,必是烦忧,不如留在此,为皇上、构儿祈福,希望构儿能平安归来,皇上您每次前来,妾身都知道您心事重重,后宫不能参政,妾身也不知如何是好,唯有替您祈福,护佑皇上!”
直到此时,赵构才明白自己临行前,赵佶对他说的话。看此情况,宋徽宗数次前来想要让韦氏回宫,离开冷宫,可韦氏倔强不屈,愣是不遵从旨意,哪怕赵佶是皇上,也无可奈何。毕竟,韦氏被打入冷宫,是他亲自下旨。并且,韦氏不知赵构是生是死,直到赵佶对他说,终有一日赵构会回来,她才稍稍安心,心里还是有点担心。
毕竟,赵构离开时只有三岁,皇子与常人不一样,由宫中侍卫、婢女、乳娘照顾,不需要操心,时刻能看得见,问题是赵构是韦氏自己照顾,又是她亲自喂养母乳,就连赵佶都觉得不可思议。
由于韦氏出身卑微,后得到赵佶宠幸,在她身上还是有一种传统女子的思想,坚决不让乳母喂养。因此,韦氏对赵构的感情,超过自身的地位。对于嫔妃的称谓,她从来不在乎,在乎的只有赵佶、赵构两人的身体,以及安危。
韦氏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的吸引了赵佶。在那一刻,宋徽宗不再是皇上,只不过是平凡的丈夫。于是,赵佶对韦氏的偏爱也渐渐的显现出来,可是宋徽宗的行为却给韦氏留下了许多后患,让她在宫中寸步难行,时不时就会有人陷害她,不得已之下才打入冷宫。
在赵佶看来韦氏性格温和,不与人争斗,也不懂得如何勾心斗角,只能选择打入冷宫;但是,在冷宫之中的韦氏又展现出刚强的一面,让宋徽宗无可奈何,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不予理会。
赵构想起自己的母亲遭受的苦楚,心里莫名的一阵伤心,双膝跪地,额头重重的叩在坚硬的地上,泪流满面的呼喊一声:“母亲,孩儿回来了!……”
当他跪地时,磕头声,让韦氏有些诧异;当听到赵构的呼喊声时,韦氏手中的念珠掉了下来,颤抖着身子,转过头看着泣不成声的赵构。哪怕相隔十年未见,韦氏还是一眼看出跪在地上的少年是她思念的儿子,泪水悄悄地滚落下来,颤音道:“构儿……”
“母亲,我会回来了!……”随着韦氏的呼喊声,赵构连忙点头答应,双膝跪地一步步的跪着来到韦氏的面前,哭道:“母亲,我回来了!这些年来,孩儿未曾向母亲请安,未能在您身边尽孝,孩儿之过也!”
说完,赵构又重重的磕了三个头。韦氏望着朝思暮想的儿子,真的出现在她面前,又看着那张与幼年相似的脸庞,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泣不成声:“构儿,你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回来就好!……”
“咳咳!”
赵构见韦氏面色苍白,又是一阵咳嗽,急切道:“母亲,您怎么了?”
韦氏强颜欢笑:“我没事,我儿无需担心!”
虽然韦氏面带笑容,可是赵构还是觉得有些不妥。遂,动用真气稍微探查后,皱着眉头:“母亲,为何您身体如此差?”
经过探查得知,韦氏身体虚弱无力,再看她的手臂才发现瘦了许多,与之前的体型相差甚远。
当初韦氏的身材丰满匀称,哪怕是生下赵构,也没有走样;如今,韦氏看上去弱不禁风,骨瘦如柴。而且,身体也是病怏怏,就像是营养不良似的。虽然韦氏打入冷宫,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理应吃得不差,为何会如此虚弱。
赵构四下望去,正好看见韦氏尚未吃完的饭菜,定睛一看才发现。韦氏只是稍微吃了些许,有大半的饭菜还是原模原样,丝毫未动过,道:“母亲,您为何不吃?”
“你一日未归,我又如何能吃得下!若不是你父皇与我说明,更是一点胃口都没有。”韦氏见赵构发现自己没有好好的吃东西,也没有隐瞒了,如实道出。
赵构心里更是愧疚,韦氏如此模样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缘故。若非情非得已,他的父皇也不会告知韦氏一些真相。毕竟,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在皇宫里,更是没有多大的地位。如果不是担心赵构回来后,问及此事,赵佶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向韦氏透露一丝,不能说太多,以免一切付之东流,赵佶不敢赌。
赵构让韦氏盘膝而坐,韦氏不明所以,还是听从儿子的话照做了。赵构运用自己的内力为韦氏疏导一下经络,经过周侗病重慌乱使出,又多次反复验证,终于熟练运用了。
经过赵构真气疏导,韦氏心中憋着的气陡然消失,面色较之前要好了许多。不过,赵构还是叮嘱韦氏要好好的调养才行。韦氏看着自己儿子有了这么大本事,她也不愿多问,只是笑着点头答允,赵构才放下心来!
韦氏感受到体内有一股气流在游走,大吃一惊,心想:“我儿何时有如此本事了?”
韦氏又惊又喜,赵构的手段就像是传闻中的隐士,心里更是一阵欣喜,满含热泪的出神地望着赵构,欣慰道:“我儿长大了,本事大了!”
韦氏又询问了一下赵构这些年过得如何,并未问及赵构这些年在干什么。只要赵构能安然无恙的回来,一切都不重要了。毕竟,韦氏也清楚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的好,以免阻碍赵构的脚步,身为母亲的她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赵构恭声道:“母亲,给孩儿出去吧!您一人在此,孩儿有些不放心!再说,父皇的意思也是让您出去!”
韦氏微微摇摇头,笑道:“我就留在下来,待你事情做好,或是加冠之后,我再出去。虽然我不知你们父子在做什么,身为女子,当以夫为重。如果出去了,反而对你有所影响,行事有所顾虑,不如留在这里安心的等你好消息。”
“这个……”
赵构想要劝说,又被韦氏阻止道:“如今,我已经知道你安然无恙地回来了,我也会好生调养,还想要看着你娶妻生子,为赵家延续血脉!”
“另外一件事,你要切记!如非必要,就不要前来探望我了,有些事情你不说,我也能猜到一二!等会,你就早些回去。毕竟,这是在冷宫,长久留在这里,对你不利,你快些回去便是!”
韦氏身在皇宫,或多或少耳闻目染,早已知道后宫人心险恶,尤其是自己儿子数年不见,又再次出现,必然是有要事。既然如此,那她只能选择支持自己儿子,留在冷宫之中,便不会有人说赵构,也减少了一些事非,韦氏不愿意自己儿子再次受到朝中大臣的攻击。
韦氏深明大义,让赵构心里开心不已。赵构也不想让自己的母亲遭受危险,后宫之中的斗争远比朝中还要险恶。并且,赵构已经入朝为官,位列二品大员,要是韦氏从冷宫之中出来,那么有心人就会以此为借口,借机生事,到时候宋徽宗焦头烂额,就连他都收到牵连,那时想要站稳脚步,就越来越困难了。
思前想后,赵构决定暂时让韦氏留在这里,至少可以安全。另外,他要是想见自己的母亲,也非常简单,只要他想来,宫中的侍卫根本就发现不了他的踪影。
于是,赵构稍作停留,与韦氏说会话,便被韦氏赶了出去。韦氏目送着赵构离去,嘴脸洋溢着幸福,心想:“我儿终于长大了,定然可以帮助你父皇,解决皇上心中忧愁之事了……构儿,你要好好的努力才是,你父皇对你如此器重,莫不要让他失望了!……娘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第五十七章 赵构VS琥珀山庄(一)
赵构独自一人离开冷宫后,又来到了宋徽宗的书房。此时,赵佶放下手中的奏章,看着独自一人的赵构,有些失望道:“怎么你母妃还是不愿意离开那里?”赵构点点头,“唉!这些年朕对她有愧,让她独自一人留在冷宫之中,身子骨日益消瘦。”
他想起韦氏虚弱的身子,觉得事情不像韦氏说的那样轻松,其中必然有事隐瞒,连忙问道:“父皇,为何母亲身体如此虚弱?”
宋徽宗叹息一声:“老九,你可曾记得当年朕让林教头指点你武艺,又担心他人发现,用得是什么方法吗?”
“儿臣记得,父皇是将儿臣关闭在院内,不允许任何人进出!”赵构回禀道,“难道母亲身体就是那个时候出现问题?”
宋徽宗摇摇头,道:“当年朕用这样的方法,也是无可奈何,却忽略了身在后宫的韦婉容了。她是你母亲,母子连心,那时候你只有三岁。突然之中又出现这么一件事,她以为你冒犯朕,才会受到惩罚,故而求朕原谅于你,哪怕是让她放弃现有的婉容之位,贬为庶民在所不惜。”
“当初,朕以为她性子温和,不喜争斗也没有理会,将她关押在房中。不曾想,未过一年时间,见你迟迟未归,愣是违抗圣旨,前来书房。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将她打入冷宫!”
“在冷宫两年,以为她能冷静下来,哪知道事情再次出乎朕的意料之外!每日以泪洗面,又无胃口,身子每况愈下,直接病倒在冷宫中。若不是十三弟恰好经过,兴许你此次回来就见不到你母亲了!”
“那个时候,你在外面习武!原本朕让你回来与母亲见上一见,而你取得选择继续习武,朕知道此时大宋面临的灾难,不能因私废公,一直隐瞒于你!最后,朕然后十三弟偷偷进宫医治,整整医治数月,方才好转起来,自此以后见到朕就像是见到仇人似的,不再惧怕朕,也不惧触怒龙颜,她的身子再也没有好转起来!”
赵构泪流眼泪地望着自己的父皇,如果赵佶不是他父皇的话,兴许真的会动手。上一世,赵构出身农村,父亲因病去世,没有感受到父亲的爱,唯有母亲独自一人扛起家中所有的负担,供她读书,最后考上大学,出来工作稍微好点时,母亲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此次,赵构重新来过,感受到来自宋徽宗赵佶的父爱,与历史上记载大相径庭,没有感受到母亲的爱,心中有些遗憾。直到此时,才明白母亲韦氏给予她的爱是他不知道,刚烈如斯!
赵构低沉道:“父皇,此事十三王叔也知道?”
宋徽宗点点头,猛的抬起头看向赵构,觉得有些不对劲。果不其然,赵构眼中透露出一丝杀意,更多的是愤怒,急忙道:“此时是父皇未考虑周全,与他人无关!”
赵构像是没听见似的,径直离开书房,他心中的愤怒唯有发泄出来。宋徽宗慌张站起身来,立即追上去,发现赵构已经不见踪影,心里一紧,他知道赵构定是找赵似,急忙修书一封,推开书房的一处暗格,将书信塞进去,心想:“希望赶得上……”
片刻后,书信出现另一处,掉落在一处溪水中,随水流出宫外。一名侍卫急忙捡起,看到上面“速速送与山庄”,他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迅速骑着马离开,前往琥珀山庄。那人急急忙忙的赶回琥珀山庄,众人皆惊诧不已,直接了当地问道:“庄主在何处?”
“庄主在房中休息!”王五见他急匆匆,也没有过多询问,直接告诉他赵似在何处。
那人急匆匆地赶往房间,叩门道:“庄主,宫中来信!”
赵似旧病复发,好不容易回到山庄,刚吃下药,睡了好一会。片刻后,就听到有人叩门,心情有些不悦,听到是宫中来信,不由得皱着眉头,立即起身,道:“进来!”
那人恭敬道:“庄主,宫中来信,请庄主观看!”
“恩,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赵似点点头,那人退了出去,心想:“难道宫中有何事?”
赵似看见是兄长的笔记,急忙拆开竹简,从中倒出一份书信,看过后,微微一笑,心想:“老九这小子,居然想找我报仇?呵呵……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既然他要来,那我这个叔叔也要给他一份‘大礼’才行,免得日后说我小气!”
于是,赵似穿好衣服,喊来王五,问道:“老五,留在京中的兄弟还有多少人?”
王五如实道:“还有十人!”
“让他们十人全部回来,我有事吩咐!”赵似微笑地说道,王五急忙下去安排。
片刻后,十人马不停蹄的回道琥珀山庄内。众人疑惑不解的看着王五,王五摇摇头,赵似走出来,道:“诸位兄弟,辛苦你们了。今日,本庄主让你回来,是有一件事让你们共同完成!”
王五惊讶道:“庄主,何事需要我们一起行动?”
自从进入山庄以来,他们从未一起行动过。毕竟,每个人的战斗力都不弱,又经过特殊的训练,单体作战能力足够强大,基本上都是独来独往。赵似的话,让他们十一人都非常的不理解,也有些诧异,到底是什么事情如此重要,居然让他们十人从外面回来。
赵似笑道:“等会山庄会来一位贵客,你们之中有些人见过他,也有人没有见过他。无论是相识,还是不相识,一律记得不得手下留情。此次算是正式检验一下,他是否拥有麒麟令的资格。如果你们联手他倒下了,那么便收回麒麟令,要是通过了,他便是老大!”
众人沉默不语,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名字都以数字排列,从第二开始一直到一百零八。但是,只有第一一直空置。当初,赵似曾说过,手持麒麟令才是第一。因此,王五见到赵构手持麒麟令时,恭敬地下跪。至于,他的郡王身份,对于这些人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在琥珀山庄,共有一百零七人,全部都是忠心耿耿之人,这些人分别在大宋王朝各个领域,有些对外身份是铁匠、掌柜、商人,还有一些是官员,全部都是安插在各地,以此打探各路消息。并且,这些人个个都是以一敌十,精通百家武学,武艺精湛。
相传继承琥珀山庄之人便是手持麒麟令,也就是除了庄主外第一人的身份。首先要做的就是武艺超群,还有过人的领导能力,以及忠心于大宋。至于,这些人的身份也都是极为机密,哪怕是在路上行走,相遇也不相识。只要来到琥珀山庄后,他们就以老三、老四等称呼,真实姓名只有赵似一人知晓。
王五沉声道:“庄主,那人可是郡王?”
“没错,正是他!”赵似点点头,道:“由于某些事情,他独自一人前来,想要与我挑战。这些年,他的武艺的确是提高了不少,你们要切记。另外,再告诉你们一件事,他是之前的总教官周侗的亲传弟子。所以,你们要记住,万万不可小觑他。论年纪,他是你们之中最小之人;轮武艺,单个实力也不弱于你们之中任何一人。如果你们不全力以赴的话,兴许还会战败。”
赵似说完,又有一人说道:“庄主,那我们是下死手,还是佯装攻击?”
赵似厉声道:“战场无父子,举手不饶人,一律给我用尽全力,尽全力使出杀招来,让他见识一下山庄的实力。如果你们之中谁敢放水,或是手下留情,休怪本庄主不客气。此次不是游玩,是玩真的,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
“为什么?”另外一人疑惑不解道。
“若是在平时,他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力道;现在嘛,失去冷静的他,根本就知道杀戮,你想想会手下留情吗?永远记住,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如果你们没有倾尽全力,就害了身边的兄弟,明白吗?”
赵似严肃地说道:“如果你们掉以轻心,手下留情,是对自己实力不相信,也粗估敌人的实力,无异于害了自己又害了自己的兄弟。你们都是生死兄弟,战场上是需要齐心,将自己的身后交给自己的兄弟,同心共力一起奋战才是真正的兄弟。现在,你们可准备好了?”
众人摩拳擦掌,兴奋不已,齐声道:“我等准好了!”
赵似欣慰的点点头,道:“让他瞧瞧我们山庄的厉害,也让他长长见识,一山还有一山高。纵然是武艺超群,双拳难敌四手,也让他冷静冷静,唯有如此方能让他长记性。好了,大家都严阵以待,估计很快就要来了!”
骑着马飞奔而来的赵构,不知道赵似已经做好准备,就等着他直接掉入其中了。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独自一人对抗整个琥珀山庄。虽然琥珀山庄没有出动所有人,仅有十一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