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沂中何在?”

  杨沂中出列,恭声回道:“回皇上,草民在!”

  此次,宋徽宗从龙椅上站起身来,随后走下阶梯。众人皆是诧异不已,就连赵构等人都有些惊讶。对于杨沂中,赵构也仅仅知道他的父亲是杨震,也是朝中武将,算得上将门之子,出身于山西原平,却不知自己的父皇为何会从龙椅上起身。

  杨沂中见宋徽宗站起身来,朝着自己走来,满心疑惑。只见宋徽宗亲自扶起杨沂中,柔声道:“你是杨震之子,那你的祖父便是杨宗闵?不知杨将军他身体可好?”

  “回禀皇上,爷爷的身体尚佳!”杨沂中恭敬地回道。

  宋徽宗扫视一眼他们三人,叹道:“昨日,老九将汝等的名册呈交上来,朕就觉得好奇,只有你父亲的名讳,以及出生地。朕看见你的名字,便知道了你是杨宗闵的孙子,不知道你可曾幼年之事?”

  杨沂中受宠若惊道;“回禀皇上,草民不曾记得!”

  宋徽宗并未怪罪与他,反而点点头,道:“说的也是,那个时候你只有两岁左右,还是牙牙学语,学会走路的年纪,焉能记得。没想到这一晃便是十几年,要不是看到你的名讳,朕也想不起来!”

  “汝山西原平人,字正甫,朕说得可对?”

  杨沂中惊讶道:“皇上,您怎么会知道?”

  当初,参加武举考试,杨沂中并未使用自己的字,只是说了名讳。因此,他的字就连赵构都不清楚。但是,他想不通宋徽宗是如何知道的,朝中大臣都瞠目结舌,瞪大着眼睛看着宋徽宗,不明白他为何如此重视杨沂中,只不过是探花郎罢了。

  “因为你的字,乃是朕亲自取的!”

  宋徽宗语出惊人,站在身旁的岳飞、刘琦两人更是瞪大着眼睛,难以置信的模样,杨沂中也傻了,他想不通自己的字怎么会是当今皇上赐予的,寻思一遍,还是不曾想起自己与皇上见过面。

  “当年,朕登基为帝不久,便巡查各地,前往过京兆府。那时候,你的祖父乃是永兴军路总管,与朕随行。如果不是你祖父、父亲两人拼死杀出重围,朕的性命也丢在京兆府了。那个时候,朕出行不知何故走漏风声,西夏军大军前来,差点便死在京兆府。”

  “西夏军派遣大军侵犯京兆府,你祖父、父亲两人带兵出征,一路上拼死维护,才得以杀出重围。但是,你祖父、父亲两人身受重伤,在家中休养数月才好转。那个时候,朕就在府中见过你。现在,你可曾想起此事?”

  经过宋徽宗的点拨,杨沂中想起幼年时,有一位赵伯伯教自己读书习字,在他的教导下杨沂中才酷爱读书,又习武。并且,那人一直都不曾说过自己的姓名,只让自己喊赵伯伯,就连他祖父、父亲听到后都大吃一惊,还因为这件事差点被自己的父亲打一顿,惊讶道;“皇上,您是赵伯伯?”

  “伯伯?”赵构、岳飞、刘琦等人冷汗直流,不可思议的瞪大着眼睛,朝中大臣更是惊骇不已。但是,也有一些朝中的老臣已经知道了宋徽宗为何会对杨沂中如此看重,只因他的身份比刘琦还要深厚,乃是真正的将门虎子。

  刘仲武、宗泽等人恍然大悟,脸上的疑惑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满脸的尊敬与肃穆之色,心想:“原来如此,难怪皇上对他如此重视!”

  “哈哈!……”宋徽宗不仅没有动怒,反而哈哈大笑起来,道:“看样子,你记起来了!”

  杨沂中讪然一笑,尴尬的挠挠头,他也是按照儿时的记忆不由自主的喊出口。如果是其他人如此称呼宋徽宗,必定是大不敬之罪。然而,杨沂中如此喊他,不仅没有任何的责罚,反而让宋徽宗想起了以前。

  赵构出列,好奇的问道:“父皇,您……”

  宋徽宗见赵构有些好奇,又看了朝中大臣惊诧的目光,郑重其事地说道:“朕的性命乃是他的祖父、父亲救回来的,想必朝中一些老臣应该猜到朕此举是何意,受之无愧。只因他们一家一生都奉献给大宋,自大宋开国起,便跟随太祖、太宗皇帝南征北战,当朝之中无人能与他们一脉相提并论。”

  “毫不夸张的说,若非他们镇守边陲,那些虎视眈眈的人早就南下侵宋。一门忠烈,无愧于心,恪尽职守,忠心耿耿,为大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当属杨家第一!”

  赵构大吃一惊,急忙转身看向杨沂中,瞪大着眼睛,喃喃道:“难道杨沂中是杨家后人?”

  杨家将的故事早有耳闻,大宋历史上赫赫有名将领,赵构早已是耳熟能详,又想起杨沂中姓“杨”,又是山西人氏,使用的也是长枪。但是,他从未想过杨沂中会是杨家后人。之前的战斗中,杨沂中未曾使出杨家枪法,以致于赵构认为杨沂中也是将门之中,与刘琦相差无几。

  如今才知道,刘琦也算得上出身将门,与杨沂中相比,的确是相差甚远。杨家自杨令公开始一直忠心耿耿的效命于大宋朝廷,数代人都坚守边陲,称得上是“一门忠烈”。不过,赵构还是有些疑惑,暗想道:“传记中不是说杨家在金沙滩一役中死伤殆尽,只留下一子,其他儿子也不曾有子嗣传下来,不然的话为何是杨家女将出征,不是杨家儿郎,难道与历史上记载的不同吗?”。”


第八十二章 唇枪舌战


  杨沂中是杨家将后人,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又在宋徽宗意料之中。当初,宋徽宗看见杨沂中的名讳时,心里就觉得是杨震的儿子,又看到他的籍贯,更加笃定自己的猜测。如今,宋徽宗看见杨沂中的样貌后,简直与杨震有九成相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便断定自己所想的没错。

  赵构担任武举考试的主考官,宋徽宗只是想让他历练一番。至于,能否选举人才对于宋徽宗而言,无关紧要。毕竟,大宋重文抑武的思想根深蒂固,就连宋徽宗亦是如此。不过,宋徽宗亲自看到他们三人的试卷后,豁然开朗,觉得赵构办理能力真的上去了。

  不仅为大宋选得人才,还都是有些背景。刘琦是刘仲武的儿子,将门出身;杨沂中更是宋徽宗看见过,杨家后人,一门忠烈之臣,心里满是欢喜;岳飞乃是周侗的弟子,文武全才,这三人乃是宋徽宗执掌朝纲以来,选举的年轻有为之才,日后成长起来都能独当一面。

  宋徽宗走上龙椅,正声道:“殿试就免了,你们三人的才能,朕早已看过你们的试卷,都非常的出众。至于,你们的武功如何,朕也清楚。朕免除三人的殿试,这个结果朕认可了,你们三人听封。”

  刘琦、岳飞、杨沂中三人连忙跪地,喜上眉梢,又听到宋徽宗高声宣布道:“刘琦乃是今科武状元,朕授予你翰林院修撰,官居正六品;岳飞、杨沂中授予翰林院编修,官居从六品,即日上任。”

  刘琦、岳飞、杨沂中三人连忙叩头谢恩:“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启奏皇上,臣有有一事要奏!”他们三人领旨谢恩后,高俅缓缓地出列,恭声道。

  宋徽宗回道:“不知爱卿有何事要奏?”

  高俅说道:“今科武状元、探花郎乃是经过重重考验,实至名归,臣深表赞同,相信其他同僚也不会反对。然而,今科榜眼岳飞,皇上赐予他翰林院编修,臣觉得此事略有不妥之处,还望皇上收回成命。”

  宋徽宗说道:“哦,爱卿觉得不妥,不知是何事不妥?”

  “岳飞乃是一介平民,参加武举考试,取得榜眼之位。原本也无可厚非,只不过岳飞在第三场武功比试中,犯下滔天大罪,身为主管考的枢密院大使却罔顾法纪,作威作福。不仅纵容岳飞肆意妄为,更是滥用私刑,将张大人羁押在天牢之中。”

  “臣身为太尉,理应为国分忧,剪除朝中的害群之马。张大人在位期间,恪尽职守,又是考试官之一,只因喝令抓捕岳飞,冲撞了广平郡王,就被郡王命人抓走,罢免官职,打入天牢,实在是胆大包天。”

  “岳飞在第三场考试时,依仗着自己的武功,将同是考生的小梁王一枪刺死。小梁王何等身份?他是梁王后裔,太祖曾言明让他们世代承袭王位。岳飞乃是一介平民,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杀死王爷,乃是以下犯上,乃是大逆不道,按照大宋律例,以下犯上者,弑杀王爷理应处斩。”

  “今日,皇上授予岳飞翰林院编修,从六品。臣恐大臣不服,小梁王乃是梁王之子,驻守在边陲,一直为国尽忠。如果梁王知道小梁王死讯,必然与朝廷心有间隙,于国不利;小梁王贵为千岁,却被岳飞一枪刺死,没有严惩,反而得到官职,恐寒了千岁的心,朝中大臣议论纷纷,故而臣以为岳飞不应授予官职,理应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高俅字字珠玑,言语间像是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又显得大公无私,站在国家大义上。一些与高俅关系密切的官员,也随声附和,要求处置岳飞,推出午门斩首。宗泽、刘仲武等人则保持缄默,他们都明白这是高俅的反击,却不想来得如此之快,公然在朝堂上给予反驳宋徽宗的做法,只要处置了岳飞,那么也就坐实了赵构滥用私权的罪名,到时候自尝后果,实在是一石二鸟之计。

  宋徽宗摆摆手,众人停止了声音,只见他的目光看向了赵恒,问道:“恒儿,朝中大臣多数都觉得岳飞该处斩,你是怎么觉得?毕竟,你也是一位王爷了,你来说说看,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恒苦涩的笑了笑,小梁王参加武举考试这件事情他早已知道。毕竟,两人有过接触,还是赵恒出谋划策,暗中指点让他贿赂张邦昌等人的。宋徽宗忽然之间让他回答,他也摸不透自己父皇的意思,勉强一笑道:“儿臣并无其它想法,一切全凭父皇定夺!”

  “你是皇长子,又是王爷,居然一点想法都没有,朕又如何放心让你执掌朝政!”宋徽宗怒气冲冲的瞪了一眼赵恒,又看向赵构,问道:“构儿,你是武举考试的主考官,又是当事人之一,你且一一道来!”

  “儿臣领命!”赵构恭敬地答应一声,然后上前走了一步,公然反驳道:“高太尉此言差矣!太尉大人不在校场,不明真相,乃属正常。今日又上奏父皇,也是为国尽忠,此乃忠臣也!但是,太尉大人说错了几处!”

  高俅冷哼道:“哦,那要听听郡王大人的高见了!”

  “第一,小梁王参加武举考试,那便是自愿放弃爵位,只不过是一介布衣罢了。大宋律例明文规定,朝中爵位之人不得参与武举考试,要想参与武举考试,唯有身无官职。之前,太尉大人说的小梁王身份尊贵,何来以下犯上之罪,子虚乌有。”

  “第二,武举开始本就是为大宋挑选人才,小梁王甘愿放弃爵位,想要争夺武状元之位,我只有准予。但是,小梁王在校场上趾高气扬,目无王法,又自恃身份尊贵,公然宣布自己就是武状元人选,又处处刁难岳飞,更是立下生死文书,决定在第三场比武中生死各安天命。既然生死文书签字画押,那么生死便不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么小梁王被岳飞刺死,也是他技不如人,学艺不精,怨不得旁人。”

  “第三,张大人身为考官之一,蒙受皇恩,却不思忠君报国,还中饱私囊,以权谋私,公然袒护小梁王,更是为虎作伥。屡次想要残害岳飞,遇事不查明真相,就想要置人于死地,草菅人命,按照大宋律例理应罢官免职,我乃是枢密院使,有此权力,待审讯过后看看是否还有同党,要是有同党的话,也一并处理。”

  赵构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就连高俅都哑口无言。并且,刘琦、杨沂中两人也再从中说话,还说要是不信的话,可以传其他人都能知道事情真相。高俅见刘琦、杨沂中等人都出言相助于赵构,不禁有些惊疑:“看样子,我还真的小看这个小子。”

  刘仲武见自己的儿子也参与其中,直面反驳高俅,站在赵构的身旁,不禁皱着眉头。他担心事后高俅再派人暗中使诈,实在是防不胜防。另外,刘仲武也是支持皇长子代王赵恒接替皇位。

  刘琦站在赵构的这边,有意与无意都无关紧要,他说的是实情。如果长此下去,那个时候真的会发生父子对敌的局面。并且,宋徽宗之前所说的话也透露出想要让赵恒继承皇位的想法,无形中又给了赵恒一丝希望,支持按照祖制立赵构为太子的老臣纷纷惊喜交加。

  赵构理直气壮地反驳起高球,朝中官员兴许是惧怕高球,偏偏他不在其中。赵构与高俅一番唇枪舌战后,又将生死文书以及小梁王、岳飞第二次书写的策论呈交上去。宋徽宗看着小梁王前后迥异的文采,不禁皱着眉头,又看着岳飞自始至终展现出很好的文采,不禁点点头,道:“既然人证物证俱在,那么此事便告一段落,待朕查明真相再行处置他。如果真的发现有人在背后搞鬼,无论是谁一律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第八十三章 深夜来访


  早朝上,面对着高俅的弹劾,赵构处事不惊,从容不迫地予以反击。即使高俅权倾朝野,赵构毫不畏惧,两人官级一样,平起平坐。并且,赵构早就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就等着高俅等人弹劾。此次,没有留下任何的把柄,故而赵构轻松占据上风。

  刘琦、杨沂中、岳飞三人皆是目瞪口呆,朝野上下一片沉静。赵构不慌不忙的予以反击,还一阵冷嘲热讽,搞的高俅哑口无言,他们三人早已知晓朝中大权高俅一人独揽,心里愤恨不已,他们三人都不畏强权,对于赵构更是心生佩服。

  早朝散去,宋徽宗没有留下刘琦等三人,也没有留下赵构,反而留下了代王赵恒。至于说了什么,没有人知晓,唯有宋徽宗、赵恒两人知道。但是,事后宫中有传言,赵恒被宋徽宗喊去,训斥了一顿,他回去时,铁青着脸,一直沉默不语。

  这些事情,赵构都没有关心。即使别人猜不到,赵构也清楚宋徽宗必然是一顿训斥,无非是小梁王的事情,引起的一番争论。

  早朝散去,高俅铁青着脸,阴冷的看着刘琦、岳飞等三人,冷笑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然后,不再多言,又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赵构,便离去了。

  赵构不以为然的笑了笑,然后转身离去。他知道朝堂上公然挑衅高俅,必然会让他心生戒备。另外,他也明白自己首次公开与高俅对着干,那么颜面尽失的高俅,也不会放过赵构,必然郑重对待。想到此处,赵构满心欢喜,他知道以后要准备好与高俅斗争了,一心想要剪除高俅势力,让大宋重新崛起,这是必经之路。

  刘琦、岳飞等人还是住在客栈内,在京城并无产业,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他们也是一阵烦恼,却各自收到家中来人,唯有岳飞等人还留在客栈。

  刘琦夺取魁首,成为今科武状元,出乎刘仲武意料之外。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也无法改变了,他派人前往客栈将刘琦接到府中;杨沂中也收到家丁前来,回到京城的府中,那是他伯伯的府中,他的父亲杨震早已派人联系好,让他借住在亲戚家中,日后再做打算。至于,岳飞等人则留在客栈内,他们在京城没有任何的亲眷,只能暂时住在这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岳飞等人也准备休息。此时,岳飞躺在床上,满脑子想得都是赵构,心想:“五弟是当今皇子,又是二品大员,为何会偷偷出宫,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

  “大哥,你睡了没?”

  门外有人敲门,躺在床上的岳飞一听声音便知道是谁,他起身打开房门,只见王贵、张显等人都来了,唯独牛皋重伤在床躺着。

  岳飞问道:“你们为何不睡?”

  “我们辗转反侧,无法睡眠都是因为一件事!”张显皱着眉头,苦笑的说道:“白天武举考试,我们几人都确认主考官是五弟,为何直到现在都不曾有任何的动作,更不与我们联系?难道他忘记了我们吗?”

  岳飞训斥道:“五弟与我们相处这么久,他是何人,你们岂能不知,兴许五弟有什么苦衷!”

  “苦衷?有什么苦衷连兄弟都不要了!”王贵想起赵构就有些气愤,语气有些责备。

  众人一阵沉默,他们都清楚广平郡王便是自己的五弟。岳飞散朝回来后,也与众人说了事情的经过,众人有些惊讶,又有些怨愤。

  与此同时,窗外有一道人影闪过,岳飞低喝一声:“何方鼠辈?”

  那道黑影一闪而过,岳飞急忙打开窗户立即追了上去,张显、汤怀等人也紧随其后。

  片刻后,一处荒无人烟的密林中,岳飞见那道黑影不在继续奔跑,像是在等候着他们。岳飞等人不禁皱起眉头,有些戒备的看着他。

  他们几人武功在江湖上也算是好手了,却无法赶得上黑衣人,心里不禁有些吃惊,又见那人转身离去,岳飞等人也已经明白,这是故意让他们离开客栈。

  汤怀怒气冲冲的吼道:“你是何人?为何要引我们前来?”

  “四哥,是我!”那人慢慢的揭开自己的面纱,露出一张稚嫩的脸庞,定睛望去,乃是赵构。

  岳飞等人大吃一惊,齐声喊道:“五弟!”

  赵构微笑的走到他们面前,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孔,他也是难掩心中的激动,施礼道:“小弟有不得已的苦衷,无法在校场与众位兄弟发展打招呼,还望各位哥哥原谅!”

  汤怀等人之前还怨声载道,满腹牢骚,看到赵构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他们心中的怨气也消了。并且,赵构穿着打扮不像之前那样,反而是夜行衣,他们也猜到赵构有难言之隐,不然决不会半夜三更引他们出去,又是这一身打扮了。

  “大哥,多谢你的谅解!”赵构感激道,他听到众人谈话的内容,心里有些苦涩,有些事情不能与他们说明,唯有藏在心底,独自承受。

  对于张显、汤怀等人的误解,赵构也能理解。毕竟,换成自己也接受不了。如果不是身兼要务,赵构早已与他们相见,也可以悉数坦白。眼下时机不成熟,不能详细说明,他白天没有出面,就怕引起轩然大波,只能晚上悄然而至。

  岳飞问道:“五弟,到底是什么苦衷让你如此为难?”

  众人也是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只见他叹息一声:“大哥,朝中局势你应该了解了。高俅一手遮天,要是被他们知道我与你们的关系,那么你得到的榜眼也就名不副实了。他们必定会暗中使绊子,以现在的力量不足以与他抗衡,故而只能佯装不认识。”

  岳飞沉默了,他初次上朝感受到高俅等人咄咄相逼。看似是为小梁王抱打不平,打压岳飞,实际上是想借此扳倒赵构。因此,岳飞自始至终都未曾说过一句话,也不曾辩解。赵构所言,他是深有体会,也能理解与他。

  接下来,赵构与岳飞等人拉拉家常,沉声道:“大哥,你们要记住在我还未公开身份之前不得告诉任何人,你们与我相识。如此一来,我也好暗中帮助于你。你们要谨记,稍有不慎便会被人抓住把柄,那样一来多年来的计划便会毁于一旦。”

  岳飞点点头,道:“放心,我们知道!”

  “对了,大哥,你们不是一行四人结伴而行,为何参加武举考试时,牛皋也喊你岳大哥?”赵构不禁询问起牛皋的事情来。

  岳飞笑道:“五弟,老牛他本是土匪,后来想要拦路打劫与我,被我收服下来。后来,我又请老丈人为他写了推荐信,故而让他与我们一同参加武举考试。他的性子想必你已经清楚了,我也不多言。只不过,关于你身份的事情,我们之前与宗帅相识,曾经提及一二,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有所影响?”

  “宗帅理应不知我们几人的真正关系!”赵构想了想,叮嘱道:“既然牛皋是大哥的兄弟,那便是我的兄弟了。大哥,你们都已经有功名在身,要是有机会你们一定要进入军中,尽量远离朝廷,或是远赴其它地方,切不可在京城中任职,以免遭受毒害。”

  岳飞说道:“五弟,这是为何?”

  “朝中我是二品大员,就算是高俅想动我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但是,我与他撕破脸皮,他必定会将罪罚算在你的头上,到时候要是从中设计陷害,那便为时晚矣,他们两人我倒是不担心,唯有大哥你在朝中没有人,就算是宗帅都无法真正的保全你。”

  “如果我们公开师兄弟的关系,对于你们更是大大的不利。因此,你们暂且留在京城中,一定要谨记不要轻易招惹是非,尤其是大哥身在官场,牵连甚大,一时半会也无法说清楚。并且,过了一段时间到时候就会出现一场变故,那个时候你一定要与众兄弟进入军中,在军队中站稳脚跟方是上策,要是不出意外,我应该是此次大军的主帅。”

  众人更是吃惊连连,呆如木鸡的看着赵构。由于时间关系,赵构也没有讲明,只是叮嘱岳飞等人一定要记得不允许与他相认,还有就是让他们一定要想办法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