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岁约阿希姆-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搜〉鹿踝釉及⑾D肺跷缓蜓∪耍⒐u立即作出了最强烈的反应,他们对外宣布,任何支持爱尔兰独立的势力都将被英国视为敌人,而且英**队将对所有在爱尔兰参与武装叛乱的人员实施无差别的消灭。
仅“消灭”一词的罕见出现,就足见英国人这次是被戳到了真正的痛处。
部署在爱尔兰海域的德国潜艇部队由此迎来了一场盛宴。它们在不列颠本岛与爱尔兰岛之间发现了数十支大大小小的运输船队,虽然英国海军出动了大批护航舰艇,机敏老练的德国艇长们利用一切机会展开攻击。一周之内,葬身鱼雷的英国船只多达35艘,而且这些运输船要么满载军队士兵,要么载满作战物资,所以至少有五六千名英军官兵丧生,数以万吨计的军火装备沉入海底。
英国海军不惜代价的行动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将大批英联邦军队送上了爱尔兰岛,使得对抗德…爱联军的英**队达到空前规模,进而以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这两大据点为出发点,发动了一场攻势凶猛的战略大反攻。得到德军支援的爱尔兰独立武装根本无法抵挡英军进攻,爱尔兰北部和东南部的军事重镇逐个易手,而且英军投入大量骑兵部队,进攻推进速度很快,大量爱尔兰武装人员和以自愿参战者名义来到爱尔兰的德军官兵来不及撤退而被包围,最终沦为英军战俘,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形势空前严峻。
英联邦军队一路烧杀抢掠,沿途的残暴行径跟他们之前在爱尔兰尚算克制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这个时候,在许多人眼中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约阿希姆王子却没有像历史故事中那些拯救国家民族的英雄一样四处视察军队,鼓舞民心,他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无数爱尔兰人的希望之光正一天天黯淡下来……
3月4日,在威克洛、韦克斯福德、沃特福德三郡相继被英军攻占之后,科克港——这个爱尔兰人打响武装独立战争并且两度被选为爱尔兰临时政fu所在地的光荣之所,又一次面临英**队的进攻。这个时候,爱尔兰志愿军的两大主力部队,第1和和2军团,经过一路撤退已是身心疲惫、士气低迷,他们本以为自己会在科克港抵抗敌人进攻,但接到的命令却是继续后撤,撤至科克港以西的麦克鲁姆和班登一线才安顿下来。
防守科克港的任务交给了由一万三千名德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七千名爱尔兰独立战士组成的联合兵团。面对加拿大第1骑兵师的进攻,联军士兵打得十分从容,他们用重机枪和野战炮瓦解了加拿大骑兵的冲锋。仅仅半天时间,三千多名训练有素的加拿大骑兵横尸遍野,而联军伤亡不足百人。
得知精锐的德军主力在科克港现身,两个英国本土师、一个澳新联合师以及原本将进攻矛头指向利默里克的加拿大第2军就像受到了磁石吸引一样迅速集结而来。在爱尔兰作战的英军炮兵大多使用骡马牵曳大炮,正常行进速度较为缓慢,但在加拿大第1骑兵师遭到重创的消息刺激下,他们昼夜兼程,拼命赶路,以惊人的效率抵达科克前线。于是,固守科克港的德…爱联军不得不以两万兵力对抗英军近十万人马,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是这支不久前赢得利默里克之战胜利的联军部队斗志旺盛。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他们就用西线堑壕战的标准挖掘工事,利用利河流域的水网构筑层层防御,并以扫雷艇清理航道,通过海路运来了包括野战炮在内的大量重武器。最让德军士兵以及他们的爱尔兰盟友感到踏实的是,自战争爆发以来屡屡痛击英军,迄今未尝败绩的战神级人物一直在科克港亲自指挥部队进行防御部署。3月7日,四个月前宣布组建的英军第9步兵师在加拿大第1骑兵师残部的策应下向科克港以西展开迂回进攻,试图对科克港守军形成包围之势,但英军气势汹汹的步骑兵进攻没能吓倒守军官兵,他们仅仅突破了对手的前哨阵地,便在守军野战炮群的猛烈打击下受到了阻滞。英军炮兵旋即展开压制射击。德军炮兵的标准配置——同时也是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选用的制式武器——77毫米m96型克虏伯火炮,虽在西线战场屡遭法军1897式75毫米速射炮吊打,但它的射程和射速却对英**队的15磅blc型野战炮有显著优势,而且联军部队预先构筑的炮兵阵地有较为完备的掩体,英军炮兵只是以树林或村庄作为掩蔽物,并不具备抵御对方炮击的能力,而且英军的侦察校射飞机始终没能从德国海军航空兵手中夺取科克港的制空权,反被敌方战斗机飞行员当成了射击训练的活靶子,英国炮兵难以得到空中支援,联军的炮手却可以在闭着眼睛的情况下轰击英军炮兵阵地。
在炮战不利的情况下,拥有数倍兵力优势的英**队很快放弃了包围科克港的意图,他们在东、北两个方向同步展开攻势,跳跃式的步兵推进和阵地渗透战术隐约可见西线德军的风姿。在科克港外围防线北段,联军部队在战斗中丢失了几处阵地,然后有策略地放弃了另外几处,使得英军指挥官自以为在这个方向取得了突破。与此同时,部署在科克港东段的联军部队据壕坚守,并动用了停泊在科克港内的两艘老式防护巡洋舰参战,使得英军在这个方向激战三四个小时依然一无所获。于是,英军调整进攻重心,在第11本土师全力投入猛攻的情况下,又将澳新联合师派遣上阵。战至黄昏,英军第11本土师已抵达城区边缘,并能够摇摇望见海港。
入夜之后,英军官兵仅有的一点乐观情绪被从天而降的重磅炮弹轰得荡然无存。白天游弋在百余海里之外的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疾速抵近科克港,并在陆上观察哨的信号指引下对英军阵地展开炮击。英军从联军手中夺取的战壕足够抵御普通野战炮和中口径榴弹炮的轰击,但德国战巡发射的12英寸高爆弹威力远在陆战火炮之上,每一发都带来地动山摇的猛烈震荡,楔入联军防线的英军官兵顿时被炸得晕头转向。德国战舰的炮火开始向英军后方延伸,德国海军陆战队员拎着毛瑟手枪,端着毛瑟短步枪和麦德森轻机枪冲上了上去,动辄一通手榴弹招呼,三两下就将英联邦军队艰难啃下的阵地给夺了回来。对于德国战舰的出现,英军并非没有防备,他们一方面将陆军炮兵部署到够得着海港的位置,一方面在科克湾附近埋伏潜艇和雷击舰艇。然而科克港到科克湾之间有一片鸭子形状的水域,上游和下游水道狭窄,易于布设警戒线,中间的水面宽阔,可以任由战列巡洋舰这样的大型舰艇盘桓周旋,而德国海军又掌握着这片水域的详细水文资料,在爱尔兰人的帮助下,夜间行动依然游刃有余。次日清晨,在反击中一度突入英军防区的联军部队退回己方阵地,攻守双方在科克港的战线基本恢复到了原状,但经过了这一晚的苦战,英联邦军队的锐气已受重挫,来自英国本土的第11步兵师被打残,首次经历夜战的澳新联合师接近崩溃,在战线后方集结待命的加拿大军队,宿营地离德国战舰的炮击位置足有20公里,却也没能逃过一劫,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炮击中受伤或是阵亡,军指挥部连同旁边的几座营帐不翼而飞,地上只留下一个硕大的弹坑。。
………………………………
第147章 天佑爱尔兰〔中〕
在1915年初,烽烟四起的爱尔兰只是这个动荡时代的不稳定因素之一,除美、意两国仍在观望,世界强国均已卷入这场大战,英、法、德、俄、奥业已充分动员起了本国及殖民地的军事力量,上千万士兵在陆地、海洋、天空各为其主地相互拼杀,死于战火的生命正以百万计算……
法国西海岸的拉罗谢尔附近海面,二十多艘旗杆上飘扬着黑鹰十字战旗的战舰赫然现身,这是德国水面舰队首次在比斯开湾海域实施作战行动,压阵的两艘德国无畏舰有着令协约国海军闻风丧胆的大名,它们是火力、防护与航速的完美结合体,是造价昂贵但战略价值无可估量的存在。 品 文 吧得知“大选帝侯”号和“路易波特摄政王”号这两位海战之王强势驾临,拥有四艘无畏舰和多艘前无畏舰的法国主力舰队竟缩在法国西南部的巴约讷港不敢妄动,着实让人对德意志帝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超强表现充满敬畏感!
以扫雷和护航舰艇开路,两艘国王级无畏舰一前一后地驶抵距岸约十公里的位置,目视可及的陆地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透过遮天的尘埃,可以看到灰色的“浪潮”正一波接着一波扑向蓝色的“岸堤”,守军防线看似摇摇欲坠,但无论进攻方如何突击、渗透、压迫,主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弱势者手中……
进入1915年以来,随着德国海军的强势胜利和德国陆军的步步紧逼,法**民的处境愈发艰难。新年刚过,德军就对法国人仓促构筑的卢瓦尔河防线发起了全面攻势,三路主力迅速跨过卢瓦尔河。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率领的第6军团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杀到了里昂城下,向法军纵深推进了两百多公里;符腾堡公爵阿尔布雷西特的第4军团从奥尔良推进到了蒙吕松,向南推进了两百公里;豪森将军的第3军团也攻占南特,一路高歌猛进地打到了拉罗谢尔港。就在所有人以为西线战事将以德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时,法军将士却再一次在绝境中展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力,他们在军人总理、法国英雄加利埃尼的带领下层层阻击、浴血苦战,在德军战车部队大量损耗、重炮部队落在后方的情况下,于小城维希打响了绝地反击的第一战。九万法军在此包围了由巴伐利亚士兵组成的德军第34步兵师,毙伤德军一万四千人,俘获五千人,仅有不足两千部队突围撤离,强悍的巴伐利亚军队自马恩河战役后首次遭到溃灭性的打击。鲁普雷希特军团侧翼受到威胁,旋即调遣后备兵团投入战场,双方十数万官兵在卢瓦尔河畔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厮杀,法军官兵用日渐出色的战场表现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征服了对手,德军受挫败退,里昂之围随之告解。
占领法国中部重镇蒙吕松之后,德意志皇族成员,功勋名将阿尔布雷西特指挥的德军第4军团面对的是山势险峻、地形多变的法国中央高原,如能翻越这座天然屏障,便可击穿法军防区,抵达朗格多克的地中海沿海地区,但从卢瓦尔河前线撤退下来的法**队在此严防死守,第4军团几次进攻都没能取得预期的进展,只好调遣主力向东支援鲁普雷希特,结果在维希城下再受挫折——这座在旧时空由于法国傀儡政权而臭名昭著的城市,在这个时空因法**民无畏奋战而成为法兰西精神的新象征。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加利埃尼亲临维希视察部队,鼓舞法军将士在缺枪少炮、弹药匮乏的逆境中抗击强敌,无论面对阿尔布雷西特的连番猛攻,还是随后登场的克卢克军团展开的压路机式强推进攻,法军防线始终岿然不动。
在拉罗谢尔地区,重新组建的法国第9集团军以12万兵力对抗豪森军团的17万人马。法军用于作战的飞机、火炮以及战斗车辆全面处于下风,唯一的优势是法国舰艇时常为沿海战区的法国陆军提供火力支援,但失去布雷斯特和圣纳泽尔的法国海军在比斯开湾举步维艰,他们一面要跟德国潜艇、飞机、岸炮对抗,一面还要与堪称灾难的后勤保障作斗争,尽管如此,即便如此,他们的频频出击仍对法国第9集团军抵御德军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两名师级指挥官在内,数千德军官兵在法国舰队的炮击中丧命,比洛第2军团替换豪森第3军团之后,法国舰队因损失渐增再加上补给不畅,出击的次数越来越少,经验老道德军指挥官比洛调派主力兵团沿维埃纳河迂回南下,对固守拉罗谢尔、罗什福尔至桑特一线的法军形成了夹击之势。在积极准备新一轮攻势的时候,比洛的部队等来了海军强援。
早在1914年底,法国舰队就撤离了布雷斯特。当时面对熊熊来袭的德**队,法**队在各处海防要塞埋设了炸药,具有军事用途的港口设施或拆卸运走或自行破坏,但英国人对此仍不放心。就在德军进入布雷斯特前两天,英国海军对这座位于英吉利海峡西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法国港口展开攻击,三艘老式战列舰的炮击持续了14个小时,耗光了舰上搭载的主炮弹药方才撤离,此外英国人还在航道凿沉了多艘舰船。德国人占领布雷斯特时,得到的只是一座遍地废墟、丧失了全部功能的港口,而在此之后,英国海军又两度出动舰艇,用炮火袭扰对港口设施进行清理维修的德军部队。第二次袭击时,英国海军巡洋舰“鲱鱼”号触发德国人布设在港外的水雷沉没,这一损失加上德国潜艇在附近海域的频繁出没,迫使英国人终结了对布雷斯特的军事行动,默默接受了德国人在比斯开湾获得战略港口的现实。
3月初,“大选帝侯”号和“路易波特摄政王”号成为抵达布雷斯特港的第一批德国主力舰。布雷斯特港与法罗群岛遥相呼应,成为德国海军对英国实施战略封锁的关键踏板。休整数日,两艘德国无畏舰在轻舰艇的掩护下驶往300多海里外的拉罗谢尔海岸,准备对拉罗谢尔地区的法军阵地实施炮击……
硝烟蔽日的战场上,一架浅灰色涂装的水上飞机以缓慢、笨拙的姿态在空中盘旋,精锐却稀少的法军战斗机部队似乎不屑于专程前来攻击这样一个缺乏挑战性的目标,地面的法**队刚刚遭到德军地面炮火的蹂躏,俨然没有心思对付这个不太吵闹的家伙。总而言之,它的出现被大多数法国人忽略了,等到法军指挥官意识到这不同寻常的情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杀机时,尖锐刺耳的啸声已然来袭!
得到德国水面舰队的强力支援,比洛和他的第2军团最终成为了拉罗谢尔之战的胜利者,法军左翼部队在这场艰难的战役中耗尽了元气,此后再也无法阻挡德**队沿比斯开湾的进攻行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法国主力舰队鼓起勇气出港迎战,可是等待它的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舰队决战,在寻找德国舰队踪迹的过程中,法国舰队一次又一次受到德军舰载机的空袭和潜艇部队的伏击,不起眼的炸弹和鱼雷接连重创法国主力舰艇,法国舰队百般无奈,只好转向撤退,德国舰队却像幽灵一样盯了上来,而且阵容中悄然增加了两艘彪悍的战列巡洋舰。特拉法尔加的噩梦再次上演,鲁瓦扬一战,法国舰队折损主力无畏舰和准无畏舰各一艘,残余舰艇仓皇逃窜。仅仅一周之后,法国海军在比斯开湾再无4000吨以上的战斗舰艇,纸面实力依然强大的法国主力舰队撤回地中海,躲进了以阿尔卑斯山为天然屏障,并且受到海防要塞拱卫的马赛和尼斯军港。
德国海军的显赫胜利和德国陆军在法国西部的高歌猛进成了压垮法国人的最后两根稻草。3月27日,德国皇储小威廉率领第5军团与鲁普雷希特的第6军团联手包围里昂,困住了法国第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一天之后,克卢克指挥的德国第1军团攻占维希,法国第3集团军司令、著名将领菲利普…贝当在战场上以身殉国。是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决定向德国发出停战谈判请求,而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加利埃尼率领战时内阁全体成员宣布辞职。几个小时候,德国接受了法国的停战谈判请求,宣布从3月30日零时起停火三天,并选定里昂为双方谈判地点。普恩加莱委派前总理约瑟夫…凯约和陆军上将尼韦尔为全权谈判代表前往里昂,德国皇储小威廉则被德国方面任命为首席谈判代表。尽管德法的停战谈判结果难料,但法国政fu此举事实上已经违反了英法俄三国不得单独对德媾和的秘密条款,英俄之间长期存在芥蒂,法国实际上在三国协约当中充当纽带,一旦法国退出战争,沙俄的战争立场也将出现空前的动摇,已经失去舰队主力的英国人由此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中。。
………………………………
第149章 风雨之后〔上〕
1915年5月初的爱尔兰,气候温润,春意盎然,田野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昔日繁华喧闹的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却遍地废墟,残烟袅袅,穿着卡其布制服的英联邦军队士兵如地鼠般隐藏在交错的掩体里,他们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全然不见一个多月前在此重创爱尔兰独立武装的兴奋与豪迈,阵亡将士尸骨未寒,多数受伤人员还在休养,而这战局的变化速度之快,让许许多多的人感到应接不暇。 品 文 吧
不久前落幕的科克之战成为了爱尔兰独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英联邦军队由攻转守,继而遭到了十数万爱尔兰独立武装和三万多名“德国志愿者”的围困。在增援部队的策应下,英联邦军队虽然免遭歼灭,却已遭遇了在爱尔兰的最沉重失利——英国本土军折损三万人,加拿大和澳新兵团的伤亡加起来也有近两万人,加上法国背弃同盟单独对德媾和,沙俄军队在东线止步不前,停战的想法昭然若揭,英联邦军队的士气受到了空前沉重的打击,残兵败将在撤回都柏林的途中不断受到爱尔兰地方武装的袭扰,远比18世纪丢失北美殖民地的情形还要狼狈许多。
收拢兵力之后,英联邦军队在都柏林还有十万人马,其中不乏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但如今的形势跟一个多月前截然不同。以布雷斯特港为作战基地的德国海军舰队已突破圣乔治海峡进入爱尔兰海,都柏林与不列颠岛之间的海上联系受到了遏制,基本上只能以快速舰艇实施夜间运输,照此下去,都柏林守军很快就会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
另一方面,德法停战条约签署之后,西线的百万德军成了一支随时可供调遣的战略力量,而从法国西北部港口驶往爱尔兰南部的舰船,快则十几个小时,慢则一天即可抵达。英国海军竭尽所能地派出潜艇和水面袭击舰,仍无法阻挡德军的兵员和装备大批运往爱尔兰。在都柏林外围的几座据点,英军士兵们发现自己不但对抗头戴剪耳盔的德国海军陆战队以及布帽子的爱尔兰战士,还要面对使用尖顶头盔、如狼似虎的德国陆军,横扫西线的装甲战车以及重型火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爱尔兰战场上,灰色涂装的德军飞机亦如蝗虫一般占据了爱尔兰的天空。
大势已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英联邦军队在爱尔兰的现时处境再合适不过了。
在德国政fu宣布接受英国政fu全线停火要求的前一天,德…爱联军对英联邦军队的都柏林防线展开了大规模炮击,仅陆战部队就投入了六百多门火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150毫米口径、通常配属给德军师级以上部队的重型榴弹炮,若将炮火延伸至城区,不出三天,都柏林便会彻底回到中世纪以前的状态。
5月9日,德国和英国政fu分别宣布全线停火三天,双方军事外交代表在泰晤士河口的一艘渡轮上进行停战谈判。由于对和平条件的分歧过大,首轮谈判未获任何成果。有法国人的前车之鉴,英方主动提出延长停火期,德国方面同意将期限延长三天,但重申英**队不得利用停火期进行重新开战的部署和准备。
就在停火期延长的第二天,德**舰在爱尔兰北部海域拦截了一艘身份可疑的美国货船,并与前来接应的英国战舰展开对峙,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闻此消息,德方谈判代表向英方施压,英方反过来指责德**队仍在秘密向爱尔兰运送作战部队,随后提出让这艘美国货船调头返回美国,德方强硬要求登船检查,如若船上运载的是违禁物资,将按国际中立法予以俘获。
几个小时后,这艘悬挂美国国旗的货船在海上自沉,但事情并没有就此了解,展开对峙的英德舰艇争相“救援”弃船人员,结果发生碰撞。德方是一艘九百吨级的大型鱼雷艇,英国海军派出的则是一艘两千吨级的老式防护巡洋舰,要是正面交火,舰龄新、航速快的德国舰艇未必会输,碰撞的时候却吃了大亏。由于艇身破损面积过大,德国艇员们损管失败,被迫弃舰,并在撤离前发出了一条让英德和谈前景黯淡的电文:英舰撞沉我艇,致轮机长威廉…门泽特等9名艇员丧生,所余人员陷入险境。
肇事的英国防护巡洋舰同样在碰撞中受到了损伤,因而未能对逃生的德国艇员展开施救,等到另外两艘德国舰艇赶到时,德国方面损失的艇员人数增加到了17人,消息传回德国,立即引起了各界的强烈愤慨,要求德国政fu中止谈判、扫平英伦的电报如雪片般飞向了德皇威廉二世和总参谋长小毛奇的桌案。当天晚些时候,德国政fu宣布单方面中止英德和谈,两国将于次日零点之后恢复战争状态。
面对态度傲慢且强硬的德国高层,英国人并没有卑躬屈膝地做出挽救和谈的最后努力,而是寄希望于军事上的反制能够打压德军的嚣张气焰。于是,部署于本土周边的英国潜艇露出了尖利的獠牙,它们在德国舰船进出频繁的法国和爱尔兰港口附近潜伏,不分昼夜地展开袭击,仅双方重新开战后的两天时间里,英国潜艇部队便取得了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