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转过身,望着曹氏,认真地说道:“若是只我一门如此便罢了,眼下大唐的天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地方遭灾而朝廷不赈,百姓受苦而贪官污吏横行,将士为国尽忠却食不果腹,天下之财,尽入奸佞与皇宫私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街上卖儿鬻女者多不胜数,民不聊生至此,难道这就是父亲和从璟百战余生,想要换来的天下吗?”
  曹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怔怔看着李永宁,仿佛第一次认识她似的,回过神来之后连忙一把拉住李永宁,“永宁啊,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言,万不可胡说啊!”
  李永宁坐到曹氏身边,“母亲,我只是为父亲和从璟感到不值罢了,哪里又有别的意思呢?母亲放宽心便是,有父亲和从璟在,我李氏一门不会有事。母亲,你要相信他们!”
  看着李永宁坚定的眼神,曹氏愣了许久,点头道:“我相信。”
  入夜,曹氏和李永宁仍在一起说话,忽而闻听仆人来报,李从珂回来了。
  “三哥怎会在此时归来?”李永宁拉着曹氏出门,与风尘仆仆的李从珂相见于中庭。
  李从珂未着甲胄只是一身便衣,见到曹氏先行了见礼,不待众人相问,也顾不上歇息,便直言道:“父帅征战邺都,因小人作乱而失利,李绍荣诬告父帅通敌,朝廷听信李绍荣一面之词,不容父帅辩说。现父帅只得滞留相州,继续上书申辩。为免母亲与妹妹为奸人所害,特命孩儿来接母亲去相州!”
  曹氏身子晃了晃,事情已发展到要接家眷于军中保护的地步,这意味着什么曹氏岂能不知,她强作镇定,严肃问李从珂:“三儿,你且告诉为娘,你父帅是否打算……”
  “母亲!”李从珂打断曹氏的话,面露悲色,“陛下受奸臣蒙蔽,举止寒透人心。无论父帅做什么,都是为求自保!”
  曹氏闭上眼睛,伤悲太甚不欲再多言,只是说道:“情势如此,都是天意,人能奈何?”
  李永宁将李从珂扶起来,“三哥,我们何时出发?”
  “我本是隐蔽而来,夜长梦多,需得马上就走!”李从珂道,“城门守将与我有些交情,夜里也能出城,只要出了城,一切都好说!”
  李从珂欲带李府众人出逃,杨丰智很快得知此消息,然而在他纠集好人手时,李府众人已经离府。杨丰智随即带领着百十军士,一路追赶,在城门前,终于赶上李府一行人,将其团团围住。
  火把映照下,李永宁脸色有些苍白,曹氏拨开窗帘,见到外面情景,也是脸色一变,李从珂立于队伍之前,望着杨丰智负手迈步走过来。
  见到李从珂,杨丰智露出玩味笑意,“我道是谁,原来是李家三将军,可是好久未曾见着了。三将军到了城里,也不来与本座喝杯茶,可是叫本座好生伤怀。”
  李从珂冷然盯着杨丰智,怫然不悦,“杨丰智,你无故围住我等,拦我去路,此乃何意?”
  “何意?本官完全是一片好意啊!”杨丰智呵呵笑道,“怎么,三将军方才进城,这便要走?不知三将军欲往何处去?”
  “本将行事,焉需向你言明!”李从珂厉声呵斥,“难道你还想拦本将的路不成?让开!”
  “哟哟,三将军这话可就不对了,这夜里宵禁,闲杂人等禁止走动,三将军难道不知?”杨丰智挺着大肚皮,皮笑肉不笑,“三将军,你平日跋扈,眼里没有本官,这也就罢了,可你夜闯宵禁,本官可不得不奉公执法了!”
  李从珂握住刀柄,驱前一步,冷冷道:“杨丰智,本将要出城,你想拦,便拦得住?就凭你这百十虾兵蟹将?”
  杨丰智嘿然一笑,眼珠一转,“三将军要出城,本官当然不敢拦。”随即又阴阴道:“不过李府之人,却走不得。”
  “你说什么?!”
  杨丰智冷笑一声,收敛了嬉皮笑脸之色,转而昂首厉声道:“本官近日接到邸报,李嗣源有通敌叛国之嫌!李嗣源家眷既在本官的地盘上,自然要听从朝廷发落,岂能让你带走?李从珂,你是军伍中人,本官奈何不得你,但李府家眷,今日一人也休想出城!”
  说到这,阴笑道:“三将军若想硬闯,只管来便是,偌大一座真定城防营,本官倒想看看,难道还拦不住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三将军若不信,只管来试!”
  李从珂脸色阴晴不定,不敢妄动,杨丰智所言非虚,他不能鲁莽行事。
  李永宁到李从珂身侧,低声道:“三哥,此时若回去,杨丰智必定派重兵把守府宅,他日断无出城可能!”
  “妹妹,此事我岂不知?然而要杀出重围,却非易事,如若失手,母亲她……”
  杨丰智见状,冷笑道:“不瞒三将军,此刻本官倒是盼你出手。一旦如此,李家便坐实了反叛之名。本官倒是乐意为陛下分忧,擒拿逆臣贼子!”说罢,哈哈大笑。
  笑罢,盯着李从珂,面色阴狠道:“既然你不动手,便不要在本官面前杵着!来人,护送李夫人回府!”
  “得令!”张瑞恒早就跃跃欲试,闻言立即招收带人逼过来。
  李永宁手足微微冰凉,李从珂额头青筋暴凸,死死握住刀柄。
  “回府吧。”马车里传来曹氏的声音,“我李家满门忠烈,父战于内,子战于外,身为妻母兄妹,焉能累其清名,使其身陷险境!”
  “母亲……”
  “回府!”
  张瑞恒提着刀牛气走到李从珂面前,看着他轻蔑一笑,又看向李永宁,桀桀笑道:“李家娘子,我可是仰慕你很久了,怎么样,跟我回府?”
  说罢,手伸向李永宁。
  李永宁眼露杀意。
  李从珂横刀已要出鞘。
  恰在这时,一声惨叫响起。
  张瑞恒抱着手臂,发出杀猪般的嚎叫。在他手腕上,赫然插着一支利箭!
  众人皆惊,杨丰智张皇四顾,“何人?何人胆敢如此放肆,杀伤朝廷命……”
  话说一半,余者再说不出口,因为杨丰智已然看见,在街边两侧的屋顶上,不知何时已经沾满了弓手,利箭在弦,正对着他!
  “何人?”一个威武翩然的身影在屋顶众人后走出,嗤笑一声,“军情处,桃夭夭!”
  ……
  “军情处是……”
  “你闭嘴,我没兴趣听你说话。”桃夭夭从屋顶跃下,走向被团团围困的马车,随着她现身,街道上奔出无数青衣,将杨丰智的人围住。杨丰智脸色铁青,桃夭夭半分也没看他一眼,“至于军情处为何在这里,有何权插手真定事务,甚至谋逆之类的话,你还是咽回肚子省省力气的好。”
  “你……”杨丰智气得浑身发抖。
  “因为……”桃夭夭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杨丰智,“我就是反了,你此时又能如何?”
  杨丰智闻言脸色大变。
  桃夭夭冷淡一笑,“若你觉得你尚有城防营可调动,你不妨看看城外。百战军刚败了几十万契丹军,你觉得,要攻破小小真定,需要多少百战军将士?”
  “百战军……李从璟来了?!”杨丰智只觉得脊背一阵发寒。
  “我家军帅最是孝顺,想必杨刺史也有所耳闻,为救母亲,他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桃夭夭淡淡道,“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你若是敢妄动半分,我保证,你马上性命不保!”
  说完这些,桃夭夭抬起手,对军情处下令:“缴械!”
  “现在,杨刺史可愿送我等出城?”
  “愿意……愿意!不,下官理当效劳!”


第451章 为国征战不惜身,欲为忠臣不可得(下)
  浓稠似墨的夜色里,真定东门外的空地上,由数千支火把组成的方阵照亮了一片天地。对方皆尽骑兵,火光下甲胄鲜明、刀兵森寒、战马威武,对方并无异动,肃然无声,却有一股煞气迎面扑来,给人莫大威压。仿佛对方若是下一刻骤然发起冲击,城墙都会给对方如撕纸一样踏破,城头上的镇定守卒,如感悬剑在顶,分外不安。
  真定东门守门校尉卢本伟立擦去额头汗水,他从军十多年,自然不像寻常士卒那般稳不住,但也正因有眼光,他更能看出城外这支军队的彪悍之处。若非历经杀伐,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惯的军队,不会有这样的气势。
  回头望了几眼城头的军士,卢本伟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安,他在心中一叹,很清楚若是对方攻打城池,他们这些守卒怕是连坚守半日都做不到。
  对方没有打旗帜,卢本伟却知晓对方的身份。历数大唐精锐镇军,能有此气象者本就寥寥无几,而联想到城中的那座府宅,和今日入城的李从珂,卢本伟不难推测出对方的身份。
  “指挥使,你说对方会攻城吗?”身旁有军士不安的问道。
  卢本伟微微摇头。以寻常眼光来看,对方都是骑兵,应无攻城之理,加之又在夜里,攻城难度不小。最重要的是,对方可是大唐军队,哪有无故攻打自家城池之理?
  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对方却在问,这说明问话的人心绪已经不稳,方寸已乱了。
  “百战军可是群疯子!”副使也推测出城下军队的身份,对卢本伟道,“两三万人就敢出征渤海,加上卢龙军就敢打西楼,偏偏还都给他们打赢了……这世上还有那李从璟不敢打的地方吗?”
  卢本伟按刀默然。
  副使左顾右看了一番,显得很局促,“李嗣源可是反了,李从璟还可能不反吗?他若是从幽州挥师南下,遣先锋攻打咱们真定,并非不可能啊!再说,城中还有他家人……”
  “住口!”卢本伟打断副使,他本还稳得住,被副使这番话一说,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了。静下心来,心里不由得暗骂:这该死的世道,怎么就这么乱?赵太几百人就敢自称留后,那李从璟手握雄师十万,还真有可能……呸呸,不能自乱阵脚……
  强作镇定的卢本伟,望着城外不动如山,却比山给人压力更大的军队,心头很不是滋味,暗想:风云际会之时,有这样一支雄兵,何愁大事不成?
  杨丰智在军情处裹挟下,不得不“护送”曹氏、李永宁等人出城,从城门洞里出去的时候,依稀望见城外骑兵,感受到那股无言威势,饶是杨丰智以为自己有几分胆色,也不由得暗暗心惊。
  待出了城,看见城外军阵全貌时,杨丰智暗自倒吸几口凉气,那一排排不动如松的骑士,高头战马,铁甲森森,恍若洪流高墙,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桃大人,三将军,诸位既已出城,下官就不远送了,诸位请。”杨丰智在城门外停下脚步,赔笑道。
  “我们军帅远道而来,难道杨刺史不打算去拜见?”桃夭夭乜斜着眼淡淡道,“百战军劳师远征,杨刺史也不犒军?”
  杨丰智:“……”
  自打知晓李从璟领百战军出现在城外的消息后,李永宁便心潮难平,迫切想要出城相见,只恨随行者众,不能让她飞奔而去。
  李从璟坐镇幽州以来,两人难得一见,至今已是数年未曾谋面。北疆寒苦,契丹凶恶,李永宁自是知晓的,便是她对李从璟再有信心,也不能少一分牵挂,常恨不能照顾一二。而念起李从璟在幽州的艰难,着实心酸。
  然而此时出了城,李永宁又踌躇起来,这数年来岁月悠忽年华虚度,青春不再,她不免不安。直到远远瞧见那千军万马前的铁甲将军,她心跳便不受控制起来,他是那样英武不凡,哪怕是远远看着,也感受得到他身上的光芒。曾今翩翩少年,风流轻狂,如今却已是国之栋梁,让草原威风丧胆的名将,她又为他感到自豪、骄傲。不知怎么,眼泪就不争气的掉下来,这滋味怕是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了。
  桃夭夭早遣人先一步出城,跟李从璟汇报了城中情况,此时见马车出城,李从璟策马而出,在吊桥前下马来见,先是与李从珂打过招呼,继而便到马车前下拜,“不肖儿见过母亲!”
  李永宁扶着曹氏走下马车,曹氏满面含泪,扶起李从璟,哽咽难言。
  李永宁偷偷望向李从璟,见李从璟也向她看来,下意识躲过对方的眼神,旋即又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躲避的,复又向李从璟凝望过去,一时神情,欲语还休。
  “下官杨丰智,见过李帅!”杨丰智带着张瑞恒等人下拜,向李从璟行大礼。
  “杨刺史。”李从璟转顾杨丰智,负起手来,目光冷然,“今日我母亲欲出城,听说杨刺史率众持械,武力拦阻?”
  “这……这都是因为宵禁……”杨丰智正欲辩解几分,待触及到李从璟杀意凛然的双眼,不觉双腿一软,顿时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哭道:“李帅,下官冤枉啊!”
  “冤枉?谁冤枉了你?是本帅,还是本帅的母亲?”李从璟俯视杨丰智,戾气不减半分。
  杨丰智自付一副好胆,此时却不知飞去了何处,被李从璟如此一问,眼角又瞥见城外虎视眈眈的军阵,只觉得魂魄都要出窍。好在他久经官场,有几分圆滑,立即扇了自己几巴掌,“都是下官之罪,李帅你大人不记小人过,请李帅恕罪,赎罪啊……”
  李从璟阴冷的目光又看向张瑞恒,“你手上的伤可还好?”
  “好,好……还好!多谢李帅关心!”张瑞恒不知李从璟缘何问起他的伤势,下意识回答两句,立刻意识到对方用意,吓得趴在地上瑟瑟发抖,“李帅恕罪,都是小人一时猪油蒙了心,断非有意轻薄……小人……小人……”
  “既然你管不住自己的手,不要也罢。”李从璟冷冰冰地说道。
  “啊?”不等张瑞恒反应过来,孟松柏已大步前来,抽出横刀,手起刀落,一道血光飘过,张瑞恒的手臂就被斩了下来。
  被张瑞恒凄惨的叫声摄住,杨丰智怔在那里不知所措。李从璟转顾回来,“本帅让你停下了吗?”
  “是,是!”杨丰智一个机灵回过神来,赶忙不停扇自己耳光。
  曹氏于心不忍,相劝道:“从璟,他们也并没有把我们怎么样,你就饶了他们吧。”
  “饶不得。”李从璟对曹氏道,“世道纷乱,宵小横行,今不严惩此辈,他日旁人焉知我李家不可冒犯?”
  曹氏还想说什么,李从璟扶她回马车,坚定道:“母亲,我与父亲领兵在外征战,吃多少苦、受多少委屈都不打紧,毕竟我们是沙场中人。我们的功劳没人看得见也没关系,但我与父亲绝不容许,这些宵小之辈对母亲您和姐姐弟弟们,有半分不敬!”
  曹氏心头一暖,握着李从璟的手,满眼慈祥,欣慰道:“从璟,你真是长大了。”
  ……
  滞留相州后,李嗣源便没有再前行,李绍荣就驻扎于卫州,倘若李绍荣或者朝廷要对他不利,李嗣源也没打算自寻死路,前些时日让李从珂回去接曹氏,虽说是自保之举,却也是要免去后顾之忧。
  在相州停留的这些时日,李嗣源向朝廷递交多份奏折,却无一例外石沉大海。奉旨征讨邺都失利,本已有罪,这些时候又佣兵相州不归朝,在有心人看来,这已是变向坐实了反叛之名。奈何李嗣源仍旧不愿明言举事,这让随行之人都万分焦急。
  中门使安重诲素为李嗣源倚重,每有军机大事无不与其相商,近来谈起眼前困局,安重诲对李嗣源言说道:“天下之事,果断则成,犹豫则败。大帅请想,自古可有上将为叛卒所劫持,进入贼城,之后却能安然无恙的吗?人生若逆流行舟,不进则退。眼下看来,大梁乃是天下要地,唯有先占据大梁,作为根基之地,方能保全自身!”
  李嗣源听罢之后默然不言。眼前局势如何,他作为天下名将,岂能不知?历经宦海,又遭受这些年的猜忌,他又岂能看不清朝堂,不知道坐以待毙的道理?只是他心中仍有顾虑。
  这日,李嗣源正在帐中处理军务,有军士来报,说是李从珂归来。
  “从珂回来了?可有接来夫人?”李嗣源忙问。
  军士道:“未曾见到妇人车驾。”
  李嗣源顿时大惊失色。
  军士接着又道:“但少帅随行一起来了!”
  “你说谁?少帅?”李嗣源惊讶站起身,眼露不可置信之色。
  “是,的确是少帅,卢龙节度使!”军士道。
  李嗣源大喜,连忙出帐。
  须臾,父子相见。
  “见过父帅!”李从璟行礼,“孩儿已将母亲接送到幽州,请父帅放心。”
  “好,好。幽州安全!”李嗣源十分满意,又问李从璟:“从璟,你不在卢龙,怎么到这里来了?”
  李从璟站起身,说道:“孩儿听闻父帅为奸人所害,以至于身陷险境,心里牵挂,特来相见。”
  李嗣源终于露出笑容,点头道:“好小子,孝顺!”
  ……
  少顷,父子于帐中对坐。
  李从璟躬身问李嗣源:“父亲,你先是为乱兵所累,军士离散,后为贼兵劫持,忠名蒙污,现在又被奸臣所害,以至于滞留相州不能动,危在旦夕。孩儿请问父亲,接下来父亲准备何以应对?”


第452章 大厦将倾何人扶,天下苍生问谁顾
  为方便李嗣源、李从璟父子相见叙话,此时帐中并无旁人,唯李从珂、安重诲在侧。
  李从璟问出这句话后,帐中一时陷入一片沉默中,气氛更是凝重到极点。
  何去何从,这是悬在众人心头的巨石,它是否落下来,又落于何处,无疑关系到众人往后命运。
  李嗣源默然良久,端视李从璟,问道:“我儿以为该当如何?”
  李从璟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道:“孩儿心中有些疑问,存之久矣,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嗣源直视李从璟双眼,道:“我儿只管讲来。”
  “其一,已故枢密使郭崇涛,有经天纬地之才,先因之献奇策,大唐得以平梁入主中原,后又凭其率军西征,王师得以三月而平两川,天下诸侯因此不敢直视我大唐天威。请问父亲,郭公能否算得上社稷重臣?”李从璟直身问。
  郭崇韬身负反叛之罪而被诛,死而有罪名,李从璟此时称其故有官职,又言辞尊敬,放在常人眼里,自然是对当朝大不敬。
  李嗣源敛眉道:“自然是。”
  “既是社稷重臣,又大功初立,为何一夜之间,身死族灭?”李从璟问。
  李嗣源沉声道:“奸佞谗言,混淆圣听,因而被诛!”
  “其二,孩儿不解,伪梁贼将段凝,屯兵河上之际,杀伤我大唐将士甚多,为我大唐将士死敌,缘何大唐灭梁后,不见陛下降罪,反而御赐姓名,恩宠日盛?”李从璟又问。
  李嗣源深吸口气,眉目略沉,“贿赂后宫,谄媚君上,结党营私,故而受宠。”
  “其三,自大唐入主中原以来,天下承平日久,缘何百姓依旧生计艰难,卖儿鬻女之相不绝,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李从璟再问。
  李嗣源微微动容,眼露恨色,“把持权势者,目无法纪,心无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以自肥,是以民不聊生!”
  “其四,孩儿请问父亲,中原既有数年太平,当人心思安,缘何一朝风云突变,康延孝、赵在礼等相继反叛,中原烽烟四起?前些年,大唐南据伪梁、东平赵燕、北逐契丹,王师所到之处,百姓莫不箪食壶浆以迎之,而今邺都久为叛贼所据,缘何无人愿为王师先驱,反倒是贼势日大?”
  李嗣源沉默下来。良久,才抬起头,喟然一叹,“先有民心,故而王师东征西讨,无往不胜;今失民心,是以将士不愿力战,而宵小四起、百姓助贼,乱事遂不能平也!”
  李从璟也沉默下来,半晌才叹道:“原来如此!”
  李嗣源见李从璟一时再无开口之意,又因先前之言略显沉重,也陷入沉思。
  李从璟与李嗣源对谈时,随话题深入,中门使安重诲一直眉头微皱,这时心有所悟,不禁眼前一亮。不比李从珂,安重诲能被委以中门使之职,自然是心思灵敏、缜密之辈,眼下他已品出李从璟四问中的联系。
  这四问看似互相独立,实则步步递进。
  李从璟先是借用与李嗣源当下处境极为相似的郭崇韬经历,来引出郭崇韬冤死、李嗣源身陷困境,是因朝廷奸佞遍地。第二问,借用段凝的例子,问奸臣从何而来,得出奸臣是主上纵容的结论。第三问,则是用百姓生活依旧困苦,来显示奸臣遍地的危害。第四问最为关键,既然百姓民不聊生,朝廷失了民心,天下如何能不乱,江山社稷如何能够稳固?
  此四问层层递进,说明一个关键问题:君上昏庸,小人把持权柄,致使朝堂糜烂,而今天下已乱,急需有人整肃朝纲,否则大唐将亡。
  想透其中关键,安重诲不禁纳闷起来。因为照李从璟这四问的势头,他还有最后一问未说出来。
  当下众人商讨的问题,是李嗣源何去何从,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那李从璟还未说出口第五问。
  第五问其实已经呼之欲出。既然大唐将亡,亟待有人挽救社稷危亡,挽狂澜于既倒,那么何人来扮演这个角色?
  自然是李嗣源。
  这不仅回答了李嗣源该何去何从的问题,重要的是,通过李从璟这番话,为李嗣源接下来的选择,赋予了大义和使命感。
  同时,这番话,也为李嗣源日后掌权之后如何整肃超纲、如何执政,确定了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