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弟子,虽然不堪,可信义二字,永远不会忘却!”

  南宫迟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放声大笑起来,刘纪也是微微一笑,同饮一大白后,又是有些忧叹道,“目前雒阳虽然有诸多儒家弟子,可是荀夫子却是不在,令孤不免遗憾。”

  “老师游历天下,诸国传学,太子殿下不必担忧。老师传学之后,必定还会回到雒阳,太子殿下为老师建了如此一个学院,老师岂有不来之理?况且雒阳民风淳朴,人皆仁爱,也是让老师极为赞赏,所以不过数载,老师游历完后,定会回到雒阳传学至终。”

  南宫迟端着酒樽,一脸笑意道。


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为大仁,何为大义?

 ?“希望如此吧。”

  刘纪抚摸着酒樽,忽然又盯向南宫迟,“孤之太学院中,诸家学派弟子皆有,所在里面者,皆为我汉室之栋梁,对于我太学院,子恒有何想要说的?”

  “太子殿下贤明,创立太学院,使得天下士子,尽皆东来,区区太学一院,囊括天下英才!而且太学院中,不论出身,不论国家,不论学派,只论学识,可与齐国稷下学宫相比拟,太学院之建立,也为诸多寒门士子有着一展抱负之地,某为天下士子,再敬太子殿下……”

  “这一杯,孤可不能承受。”

  刘纪直接阻拦住了南宫迟,目光死死盯着他,“子恒兄说这太学院如此之好,为何儒家子弟入我太学院中,却不愿为官?”

  “这……”

  南宫迟一双手还举在空中,对于这话,他还真有些接不上口,儒家弟子为何不愿为官?自然是汉室的过政与儒家理念不合,或者说是诸国理念,也与儒家不合。儒家依旧是以仁为核心,以义为标准,游说诸国,请求诸国实行仁政,废除酷刑,轻徭薄赋。仁政于民,不让黎庶苦役,不修王宫,不筑城墙,不练兵甲………如果真的按照儒家所说,以仁德霸于天下,则又会闹出向宋国那般事情!想以仁德霸于天下,最终却是灰溜溜的下场……

  儒家行事,以仁义为名,两国交战之中,居然还以仁义为重!不攻击还未列阵好的军队,不杀老弱病残之卒,不击半渡江河之军!多少战机被贻误,最终使得战争败亡,儒家却依旧在赞颂着所做所为,他们乃是仁义之师,而对方之所以赢得战争,是因为他们不是仁义之师,乃是狡诈之徒。岂不是可笑?

  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讲仁义可以,但是仁义过了头,便是愚蠢!何况这个时代本就是没有正义之战,诸国之战,皆是为了争霸,在这个时代,实行儒家所倡导的,只能说是自取灭亡。没看见就连宋国,也未曾用儒家执政?

  不应时代潮流的学派,终究是会没落下去,但是儒家之所以还如此兴盛,大多数原因皆是儒家领袖皆为不凡,相比于别的学派,一代夫子便终的话,儒家则是数代夫子皆乃天下名士!为诸国所敬仰!再加上他们选择了游历诸国,诸国哪怕不认同儒家之学,可依旧是会隆重的招待,让儒家在本国弘扬,也使得更多的民众知道了儒家。

  总之,一句话,儒家不缺有才之辈!唯独缺了改变理念之心。所以天下诸国皆言,儒家,可为治学,但不可治国。

  “太子殿下,儒家不曾为官,如同汉室不肯纳用我儒家理念一般,若是太子殿下能够肯定汉室纳用我儒家理念,某想,儒家子弟还是挺愿意为汉室而劳。”

  “哈哈哈哈。”

  南宫迟的一番急辩,让刘纪大笑数声,目光盯向南宫迟:“子恒兄,你并非愚蠢之辈,也应该明白,儒家理念,根本不可能被纳用!若是儒家想要诸国接纳的话,便是只有改变理念,方可适应当今大势!否则,在这混战之时,儒家,根本不可能为任何一国所接纳。”

  “太子殿下,每人皆有每人之思想!诸国学派也有诸国学派之理念。太子殿下想要我儒家改变理念,为何不强求墨家弟子改变理念?”

  南宫迟答道,“老师曾言,我儒家从孔夫子创建以来,大多数时间皆在低谷时期,最辉煌时,也不过在宋国执政,如今我儒家又正逢低谷,诸国不肯纳用。但是我儒家依旧会继续等待下去,因为仁义,乃是我儒家不可缺少,若是改变,又怎能称得上儒家?”

  “理念……”

  刘纪喃喃,诸家学派皆有理念,这也是诸家学派的核心,正如南宫迟所言,改变了的儒家,还能称之为儒家么?那个迎合统治者需要的儒家,还是儒家么?

  悠悠一叹,刘纪言道,“子恒兄,可知儒家之仁义,也有区别?”

  “哦?愿听太子殿下指教。”

  “仁,可分为大仁与小仁,义也可分为大义与小义。”

  刘纪深深的看了南宫迟一眼,“你可知,何为大仁何为小仁,何为大义,何为小义?”

  “太子殿下请言。”

  南宫迟面色肃穆。

  “大仁,便是天下之仁,天子之仁!古之有三皇五帝,又有夏商周三朝。其天子,一言发,而天下从!一道令策下去,天下遵从。故大仁,便是天子之仁,天子体恤黎庶,一令,而天下黎民安康,风调雨顺!天下苍生,皆得眷顾,此乃大仁!而小仁,则是个人之仁,一个人如果看见了路边有饿死乞讨者,施舍以食,此为仁。又如儒家子弟,看到了受苦的黎庶,想要给予其帮助,此也为小仁。”

  刘纪顿了顿,继续道,“大义,乃是国之大义!正如那些为国厮杀的将士,为保黎庶所战死的将士者,皆为大义!小义,则是为个人之义!正如那些侠士,为了朋友,愿意以身替死,正如那些墨者,为了黎庶之民而甘愿身死,这些,是为小义。”

  “大仁对小仁,大义对小义,若是由子恒兄来选择,会选择哪一个?”

  南宫迟微微沉默,良久才开口道:“太子殿下是想说,我儒家弟子的理念不过是小仁小义,而若是改变,为诸国所用,便是大仁大义?”

  “不错。”

  南宫迟并非愚蠢之辈,刘纪的话一瞬间便是明白,而刘纪如此说,也是为了让南宫迟明白,如何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儒家如今所为,不过是一些小仁小义罢了。

  “儒家想要轻徭薄赋,可是若是无徭役。谁来修筑城墙?不筑城墙,如何抵挡他国之军?若是无赋税,如何养兵若是无兵,如何挡住他国进攻?儒家想要实行仁政,废除重刑!岂不知,乱世当用重典!若是不立重刑法,一些宵小之辈如何会安分守己?真正的大仁大义在于…………如今儒家有多少子弟,多少门徒,这些人不为一地之吏,治理一地之民,造福一方百姓,却因为儒家理念,终生漂泊,岂不可笑?”

  刘纪正义凛然,脸色肃穆,所说之语,令人振聋发聩。

  感谢尘世忘尘的两张月票………


第四百九十二章 练兵之法

 ?雒阳,新军营场。

  身着甲胄的刘纪在军营中亲自值守,新军的许多事情,刘纪也亲自干涉,新军,乃是刘纪最为注重一事!有关新军的训练,刘纪也是与大将军韩兴,司马鬓,孙懿等诸多名将交流,听取他们的训兵之法,再加上他所知道的后世一些军事化训练,掺杂其中,便是成为了如今的新军训练之法。

  新军,分之为南军与北军,南军之中,又是分为羽林军,玄武军,龙武军。对于这些军队,刘纪是极为重视的,而且刘纪麾下,赵佑,秦山,李川等人皆是在这些新军之中,担任核心将领,等到刘纪为君之时!这些新军,几乎尽是刘纪最信任的嫡系军队!掌握着这些,刘纪就不会惧怕那些世族,就有底气在刘宏逝世之后,狠狠压制住那些世族!

  “太子殿下,这新军训练之法,倒是颇为奇特。”

  刘纪身边,便是应龙骑主帅孙懿了,今日乃是刘纪特意请他来看看南军训练之法,这位孙子后人,刘纪知道他的傲气还是挺足的,若是不给他说明一下新军训练之法的厉害,恐怕孙懿是绝不会按照刘纪所写的训练之法来。

  “哈哈哈哈。”

  此时正在八月之际,骄阳似火,火辣的太阳照在地面上,令人生畏。可是在这么热的天气中,却站着一排排的士卒,身穿甲胄,一动也不动的………

  抬头,挺胸,收腹,屈膝,双手靠紧在腿侧,双目直视前方……

  不断的有人在人群中穿梭着,寻找着乱动的士卒,被揪出者,直接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中围着军营跑上两圈!

  如此强度的训练,可以说一些体质弱的人都受不住,但是能进新军者,又怎会是平常之辈?体质弱的正好可以退出,空出来的名额不知道有多少男儿拼着命的想要跻身进来,不单单说加入新军乃是荣耀,而且还因为新军待遇之高!试问,除了新军士卒,谁还能五日一顿肉食?平日一年都吃不到几次肉食的男子,在成为新军士卒之后,几乎五日就有一顿肉食!其待遇,令人眼红!就连汉室最精锐的虎贲军士卒都是有些羡慕嫉妒恨。

  穿着甲胄,刘纪汗水不住的直淌,整个甲胄,从里到外,皆是已经湿透,可是刘纪却是依旧是站在阳光之中,而不是躲在树荫,或是奢华的华盖之下。汗水从额头流到下巴,可是刘纪却一点儿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面带微笑的看着孙懿,“这是孤所写的训练之法,孤命名为军姿!国有国体,军有军姿!一支军队,若是没有军姿,和乱军何异?军人,当有军人的风范!士卒,当有士卒的姿态。”

  “军姿……”

  孙懿看着前方,嘴中轻轻喃道,“如此姿势,确实不错,一眼看去,确实有如强军英姿,只是太子殿下,这种训练之法,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当不得真正的战力。”

  “军姿,只是最开始训练之法而已!只需一月,军姿,便将牢牢刻在他们脑海之中,终身难忘!所以一月之后,自会训练真正的厮杀之法。”

  “嗯,太子殿下明白就好。”

  孙懿轻轻一笑,“听闻太子殿下新创许多训练之法,以前某还不信,如今却是眼见为实了。”

  “哈哈哈哈!”

  刘纪又是一顿大笑,“些许小技,不足挂齿。孤,也仅仅只能锻炼他们的体力而已,真正的训兵之法,依旧是要孙将军等名将教导。”

  “曾听闻,魏之武卒,训练之时,人人背负重甲,半日可急奔百里,转而为战!其精锐,令天下震惊。如今太子殿下这训练之法,也与魏之武卒颇为相似!士卒有如此体力,何惧其他?”

  孙懿说道,身为孙子后人,他对于诸国之精锐,甚至是训练之法,也是颇知一二,但是如同刘纪这般训练之法,他却是闻所未闻,甚至是从古籍之中,也没有丝毫记载。

  “天气炙热,太子殿下与孙将军进营帐吧……”

  庄傅立在刘纪身边,没有说半句,倒是孙懿旁边的护卫开口了。庄傅看了他一眼,虽然想要劝谏刘纪,不过想想刘纪的性格,也是不会听他之言,所以还是没有开口。

  “太子殿下与某不是娇柔之辈,不需进营帐休息。莫非是你受不住了不成?”

  孙懿呵斥了护卫一声,其护卫立刻俯身请罪,“小人不敢……”

  “孙将军,真不惧炎热?”

  刘纪带着笑意询问道,孙懿沉声道,“太子殿下,此等天气,若是某都受不住的话,还有何资格统帅一军?某之先祖曾言,若要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则首先要这支军队的士卒信服于你,能够为你而死!至于如何才能让士卒为你而死?则要爱兵如子!能与士卒同甘苦,战场之上,更要身先士卒!只有如此,才可让士卒为之而死!为之搏命!”

  “甚是。”

  刘纪点头应允。

  “某为粗人,所以不惧。太子殿下身为天之娇子,却能如此,才是真正令人敬佩。”

  孙懿叹道。

  刘纪摇摇头,似乎回忆起了什么,轻轻叹道,“与士卒相比,这点炎热又算什么?真正的上了战场的士卒,无论严寒,无论酷暑,皆是不退!在恶劣的天气之中,依然与敌军生死厮杀!与之相比,孤这点又何值得敬佩?”

  比起那些在战场上生死厮杀的士卒来说,这里,可真算是天堂了。当年的征戎之战中,刘纪不知道多少次在生死边缘!与那时相比,现在的区区炎热又算得了什么?

  刘纪与孙懿站在骄阳之下,一言一语,虽然所说什么没有让士卒听见,但是此刻在骄阳下暴晒的士卒却是脸上露出一丝敬佩之色。很显然,刘纪在这种炎热天气下,依旧没有选择入营帐中,得到了许多士卒敬佩!在骄阳的暴晒下,连刘纪这位太子储君都没有回避,他们有何抱怨的?

  当初他们慕名入新军时,便是听到了刘纪之名,与那些肉食者不同,刘纪所经历的苦难,比之他们大多数人还要多,如今入新军后,见到刘纪。这才发现,传言不虚!刘纪绝非那种贪图享乐之辈!能够与士卒一同在骄阳下暴晒的储君,天下诸国中,能找出几个?


第四百九十三章 废后

  新营中,看着这些站着军姿的士卒,刘纪双目中满是精光,在他旁边,孙懿也是露出丝丝精光,不是在想着什么。

  今日让孙懿前来观阅新军训练之法的目的,几乎可以达到,让孙懿接受并且会任用的练兵之法,这种加入后世军事化的训练,就是刘纪想要这个时代士卒所要拥有的东西。军姿,乃是军人的风范!既然他们已经成为军人,那就必须当有军人之范!否则的话,上战场之后,一群看着向流民一样的军队的实在是让人笑话。

  “哒哒哒。”

  一阵哒哒的马蹄声响起,诸多士卒心中皆是惊讶,在军营之中,谁敢纵马驰骋?

  “二兄!”

  当马蹄声响起时,刘纪脸色也是微微一沉,不过看到来人之后,刘纪倒是颇为惊讶,当今天下,叫刘纪为二兄的人,恐怕也是只有这位刘纪之弟刘冯了。此时的刘冯也是身着甲胄,自从退出储位之争后,刘冯也是在军队中历练,如今也已经是大为改变,昔日那位娇纵的殿下,一去不返了。

  “何事?”

  刘纪的语气微微和气一点儿,毕竟刘冯乃是纵马在营中驰骋,就算是刘冯,刘纪也会有些生气,但是可能想要刘冯有急事,所以并没有发怒。

  “二兄。”

  刘冯凑到刘纪耳边,轻轻说了几句,刘纪双眼猛然一瞪,沉声道,“孤已经知道了。”

  “二兄,只有拜托你了。”

  刘冯俯身拜道,刘纪却是微微虚扶着他,“此事,孤自然有责任做!你不必担心。”

  “太子殿下若有急事,某就不在此多留了吧。”

  见到刘纪的模样,孙懿虽然有些好奇,但是依旧是忍耐住,没有过问,只是微微请示道,可以看出,刘纪现在有急事相去,他也不能耽误刘纪之事。

  “孙将军,恕孤今日不能相陪了,来日,孤再与将军共观新营!”

  刘纪也没有虚礼的回绝,只是直言道,今日之急事,确实挺重要的,甚至于还能关乎整个汉室的重事,刘纪也不敢大意。

  “无妨。”

  孙懿微微一笑,告辞之后,转身离去,刘纪也是转身看向庄傅,“备马,回宫。”

  ………………………………

  未央宫,刘宏冷冷的看着一路疾驰而回的刘纪,“刘纪,寡人如何行事,莫非你还要管不成?”

  “儿臣不敢。”

  刘纪拜伏,“只是儿臣觉得,此事父王有失公允。母后没有半点之错,父王就要废黜王后,立姬夫人为后,会令我汉室子民议论!王后,乃是母仪天下,如今母后为后数载,天下黎庶敬戴,父王此时废后,恐怕又会生起民乱!更会让刚刚实行的新军之政不果,其危害,父王应该自知。”

  “还有什么?”

  刘宏盯着刘纪,那深寒的目光,也是令人生畏,可是刘纪却是没有丝毫畏惧,抬头道,“父王想要废后,其目的更多的在于若是日后出兵卫国,母后阻拦而已!可是父王应该知道,出兵卫国,只需要一个理由而已,只要这个理由充足,就算是母后也不能阻拦。父王曾言,后宫不得干政,若是真的要灭卫国,父王可曾会听母后之言?”

  “刘纪……此事,何人告诉你的?”

  刘宏冷笑,“寡人不过区区说了一句,你便是知晓,看来这宫中,已经尽是你之耳目了。”

  “儿臣不敢!”

  刘纪低头,刘宏久久的盯着刘纪,整个大点声的气氛,为之一紧。

  猜忌,永远是一位君王的通病,刘纪之举,几乎已经触犯到了刘宏,刘纪也不知道刘宏会不会勃然大怒,但是此事他也无法解释!难道告诉刘宏,其实整个朝野都有着传闻,消息早就泄露出去?

  “从今日起,你不用负责新军之事了。”

  “什么?”

  刘纪抬头看向刘宏,“父王,新军之事尚且未成定局……”

  “离开了你,新军便是建不成了吗?”

  刘宏猛然怒喝一声,其威势,瞬间让刘纪无言。刘宏冷哼一声,“明日,韩国将有使者到来交谈联姻之事,由你接待吧。”

  “联姻?”

  刘纪又是懵了,却见刘宏轻轻应了一声,“寡人已经应允韩王之求,让你迎娶韩王之女,韩汉两国联盟。”

  “诺。”

  刘纪没有再多二话,对于联姻,刘纪已经不怎么抵触了,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政治联姻了,况且此事刘宏已经应允,绝对不会更改!汉国,此时的君王还是刘宏!再者,韩汉结盟,对于汉室是有利的,这点刘纪也很明白,既然事情已经如此,他也不能反抗。

  “还有何事?无事便下去吧。”

  “父王,母后一事……”

  “好了!”

  刘宏皱眉,“此事你不用管了,退下吧。”

  “诺………”

  刘纪微微俯身,缓缓退下,刘宏双目盯着刘纪的背影,久久不语,在大殿一侧,刘稚奴微微挺出,“君上,太子殿下也是忠于孝道,君上不要怪罪……王后一事,老奴知道君上乃是为了太子殿下,若是太子殿下知晓,肯定………”

  “住口。”

  刘宏冰冷的目光看了刘稚奴一眼,眼中杀气浮现,刘稚奴慌忙的跪拜在地请罪,刘宏冰冷的语气道,“刘稚奴,你也是寡人身边的老人了,如今也觉得寡人大限将至,所以百般为刘纪好言不成?”

  “老奴不敢……”

  刘稚奴跪伏在地,整个身子都有些颤抖,他是真的已经感觉到了刘宏对他生起的杀心……伴君如伴虎,绝不虚言。

  “哼!”

  刘宏重重的冷哼一声,“谨言慎行!做了数载的宦者令,你还不懂吗?还有,此次寡人在宫中废后之言,定有侍从泄言,给寡人找出来。”

  “宁肯杀错,不可放过!”

  刘宏语气中带着深寒的杀气,这一次,刘宏是真正的被触怒了。如果宫中都有他人耳目的话,他这个君主还有何威严可言?

  “诺!”

  刘稚奴应允,他知道,这次泄言的侍卫,恐怕真的要死定了!刘宏宁愿将整个未央宫彻查个遍,也不会放过泄言之人!


第四百九十四章 韩淑颖

  宣王九年,九月。韩汉联盟,汉室储君刘纪迎娶韩室之女韩淑颖,汉韩之姻无疑是让诸国皆惊诧,尤其是魏赵二国,更是烦忧,三晋之地,哪国不想一统?三国之中,唯有韩国较弱,魏赵将国本有机会联手灭韩,可是如今汉室临时C手,却是让他们颇为不安。只怕灭韩之计,还未施手,便是已经胎死腹中了。

  未央宫,椒房殿。

  卫姬凤眉一竖,盯着面前的刘纪,悠悠长叹一声,“你父王欲要灭卫……”

  “母后多心了……汉卫两国乃是盟国,父王怎会灭卫?”

  “你当真以为本后什么也不知吗?汉韩为盟,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瓜分宋卫!最近更是传闻汉王欲要废后,只怕是怕本后阻拦他灭卫之计吧。”

  卫姬神情有些落寞,刘宏的疏远,使其越来越伤心,再加上时常怀念刘远,也让她得了一个心病。

  宣王八年,刘远病逝,若是说里面没有刘宏的手笔,卫姬是断断不信的,而且正是因为此事,卫姬与刘宏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虎毒尚且不食子,卫姬是真的没有想到,狠下心来的刘宏竟然真的会杀死刘远。

  当初即便是刘非等人谋逆,刘宏也只是削其爵位,可是并没有真正的杀死他,只是刘非无颜才选择自尽而已。可是刘远不同,刘远并不是自己想要自杀,他是真正的被刘宏所害!其原因,卫姬心中很明白,刘宏只不过是为了刘纪这个太子储君之位更加巩固罢了。刘远在一日,汉室便是始终有一位嫡长子!有一位被汉国世族支持的嫡长子。绝对是对于刘纪太子储君之位的一个威胁,刘远去后,汉室殿下就没有一位能够威胁到刘纪了。所以,卫姬对于刘纪也是有着一丝抱怨的。不过,更多的则是对于刘宏的不满。

  不知道卫姬所想,卫姬之话,让刘纪沉默,卫姬之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