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宏图-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林翼的话只让朱宜锋眉头微皱,尽管明知道历史上的小刀会起义并未成功,但其归顺太平军却是历史上的事实,更何况刘丽川那个人……想到与其一面之缘,又想到自己曾给他的那些武器以及资助,这一切是否会改变历史呢?、
若是万一其当真为太平军所用,那么……心思略微一亮,朱宜锋看着胡林翼问道。
“那润芝之见,又当如何?”
尽管这督府的框架官阶已定,但是朱宜锋还是不太习惯用其官职称谓下属,而是依然用其字。
“提前联络,抢在粤匪与勾结之前,令其效忠于我!”
听了胡林翼的话后,朱宜锋沉思好一会才说:
“让他刘丽川归顺于我,这上海与咱们这可隔着数百里那。”
“隔着数百里,又有何难?”
胡林翼对大都督的这个看法不能同意。
“武昌地处内6偏地,虽做享长江之利,可江却为清廷所控,江中又为粤匪所断,长久以往,我汉军必将受其所限,这合适吗?”
“嗯,确实如此,江航为他人所持,确实不利于我。”
其实朱宜锋早就在思考这件事了,甚至在长沙的时候,他就曾考虑过攻取广东之事,不过考虑到战线过长,且存在交通、消化等问题,最终攻取广东之事,被他暂时搁置。而现在胡林翼的意见使他对自己的思考作了一番反思,相比于广东一省之地,上海不过只是一地。
“而且大都督,再则,粤匪者,焚孔庙、毁书经、杀儒生,早已是人神共愤,初时,我等势不及人,只得甘居其下,今时,我汉军做拥五万强兵,两省之地,且已建章立制于武昌,焉能继续为粤匪驱使,以臣之见,现在正是借此时机与粤匪决裂之时!”
胡林翼的建议顿时引得众人一阵惊讶,与粤匪决裂!虽说对于粤匪这朝堂中的诸人,无一人对其心存好感,但是大家却非常清楚,这处于太平天国阴影下,督府一直不为满清所重视,即便是现在如张亮基这样的封疆大吏等朝廷命官先后归顺督府,且又夺以两省之地,于朝廷眼中仍无法与其“心腹之患”的粤匪相提并论,毕竟其已经定都江宁。至于汉军不过只是太平军的分支罢了,只需攻克江宁,汉军自可轻溃。
若是与粤匪分裂,那岂不意味着,把汉军推到朝廷的眼光,若是到时候朝廷如对粤匪一般,设以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全力进剿武昌,到时候又该如何?
“胡主事所言诧异,若是如此,岂不令我汉军尽为矛头所指,非但将引清廷所警,与粤匪关系亦将恶化,如此一来,我汉军岂不腹背受敌?”
林冶平立即出言反驳道。
“正是如此,我汉军能有今日之盛,全在游走两者之间,尽得渔翁之利,若是冒然决裂,虽得以江口,这粤匪所断以江航,武昌居于江中,又当如何?”
面对他人的反驳时,胡林翼却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之后,才解释道。
“这所谓之决裂,并非是立即与粤匪反戈相向,而是脱其自立,粤匪者目光短浅,若是任由其掌握江口,其切断江航自为早晚之事,而我若能说服刘丽川归顺汉督,必将为粤匪所恼,届时自可遣人前往江宁,备以厚礼,贿以粤匪要员加以游说,进而维持双方之关系!”
“我方冒然插手上海,其必定大为不快,到时候若是无法游说,又该如何?”
“那刘丽川者,实为大都督当年于上海之下属,今时起兵不过是受清廷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归我督府又有何过?”
胡林翼的这个解释倒是让众人的眼前不由一亮,这会他们才意识到,可不是嘛,大都督过去可是住于上海,这般一解释又有什么解释不通。
“而于外人看来,我督府越粤匪收以上海,不正是决裂之行?如此天下士民之心自可尽收!至于那粤匪……”
面上展出些许轻蔑之状,胡林翼又继续说道。
“粤匪者,十数万大军尚不能攻以江西,以其今日之势,其断不至于冒然与我汉军为敌,若臣所料不差,只要我等稍一示软于其,粤匪必定愿意听我解释。”
胡林翼之所以这般自信,完全是因为粤匪欲取江西而不得,而汉军却仅用不到二十天,便扫荡湖南,尽纳湖南之地,那江宁的粤匪又岂会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石卿,谈谈你的看法?”
在胡林翼解释完的想法之后,虽说心下已经做了决定,但在最终决定之前,他还是想先听听这位参军的意见,毕竟于督府之中,他这个参军等同于宰相。
“嗯……”
略作沉吟,张亮基恭敬的答道。
“臣以为,此议倒无不可之处!”
先是这般肯定之后,张亮基又有几分保留主道。
“不过,臣以为,此事最大之问题在于他日粤匪能否忍气吞声坐视督府掌握上海,毕竟如此一来,江口、江尾尽为督府所得,这粤匪者居于其中,非但受我腹背之胁,其往东西进军之途亦为我汉军所阻,其又岂会心安?”
朱宜锋觉得张亮基的这席话也确实有几分道理,而胡林翼的话亦也有他的道理,如此一来双该如何选择?而这恐怕正是府制建全之后不足,过去自己苦于幕僚不能给予意见,以至于只能依靠自己,甚至独断专行的做出决定,但这会朱宜锋反倒是不再像过去那般独断专行了,现在面对各种意见,又当如何决择?8
第200章 主与臣(第二更)
“那刘丽川是断不会降大都督的!”
在议事堂的会议结束之后,胡林翼看着大都督说道。
作为中书科参知政事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地位不逊于参军府,毕竟这中书科是大都督门下直属隶科。
尽管督府的府制是以今前之制之主,但并不意味着朱宜锋没有掺杂私货,就像他虽说不能够将户部称之为财政部、将兵部易为军部,将工部称为工商部,但却可以通过其下设处科使其“现代化”,正如这中书科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后世的领导人直属办公室,至于胡林翼则相当于其秘书。
唯一不同的就是名称,名称上的不同而已。当然就其性质而言,中书科亦是朱宜锋的心腹幕僚所在。”
“毕竟,相比之下,我们能给他刘丽川的并不多,他需要洋枪的话,可以于上海直接买,就其设立官制而言,其所图不小啊!再则其远在上海,纵是督府给予条件,收其入府,最终扶持起来的也不过是个听封不听调之辈,如此反倒得不偿失!”
“嗯!”
点点头,朱宜锋认同道。
“确实如此,听封不听调……这确实是个问题,而且那刘丽川说到根子上,若非局势所迫,他甚至都不会投以太平军,他是个有野心的人 !”
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心怀野心,洪秀全开了这个乱世,刘丽川想于这个乱世之中争上一争、夺上一夺。如此一来,纵是收其为已用,也不过就和自己现在与太平军之间的关系一般,听封不听调罢了。
“是啊!那所谓的大明国大元帅不过就是一个由头,说实话,今个他称大元帅,明个没准他就想自己是大明国的皇帝……”
话音落下的时候,胡林翼特意观察了一下大都督,尽管大都督从未说过自己的出身,可在他们却已经有意无意的将其同朱明后裔联在了一起,甚至现在于湖南那边,更是已经“悄悄”的传来了,而左宗棠在其中更是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争取民心,湖南的哥老会也好、天地会也罢,都是奉行“反清复明”的宗旨,有了这层“衣裳”,自然能够争取部分民心,而在另一方面,凭此还能争取士绅之心,至少在士绅的眼中,大都督与洪杨等人不同。
“这种人……”
冷笑一声,朱宜锋嘲讽道。
“事业尚是未曾定基,便封了那么多官儿,全把自己当成了皇帝,其又岂能成事?纵是那太平军又岂有成事之像?”
“所以,臣等才入以督府,而大都督于臣等之任用,更是恒古所无!臣等唯有粉骨碎身方能报效大都督这份知遇之恩!”
这确实是胡林翼的肺腑之言,无论是他也好,左宗棠也罢,张亮基、骆秉章,大都督非但是信任有加,而且尽用于显要之位,这般气魄更是古代明君所无,也正是这种信任与知遇之恩更是让胡林翼等人无不是心生以死报效的之心。
这声不是马屁的恭维,让朱宜锋笑了笑,看着胡林翼说道。
“是啊,是啊。常言说君臣际遇难,如此生死际遇,更是一生难得。正因其难,所以本督也是轻易不肯妄言际遇,也并不指望你和季高他们来报答朕的恩情。圣人云:君子爱人以德。本督用人从来都出自公心的,从不以小恩小惠小巧小智来拢络人。粉骨碎身、忘身报恩之心,固然要得,可本督更想与你做一世的主臣。”
尽管表面上朱宜锋只是大都督,可现在他已经适应了用这种“君臣之别”,只不过与这督府之中那“君臣”变成了“主臣”,而他的这番话同样也是肺腑之言,他之所以会留胡林翼于身边,是因为他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才能。而他的一句“一世的主臣”听在胡林翼的耳中,更是让其颇是激动的长鞠躬道。
“臣胡林翼身受大都督知遇之恩,臣只知道对大都督要尽忠效力其它皆是身外之物,臣从来也不去想它。大都督适才所言的‘忘身报恩’一语,臣不敢当。”
对于并非科举正途出身的胡林翼知道,尽管督府之中并不看重出身,且有许多未入正途的士子之所以投身督府求的就是一个出身,但对于捐纳出身的胡林翼来说,他仍然感激这份知遇之恩。
听他这样一说,朱宜锋的心底便笑了笑:哦,这人说话却很得体,也很会投人所好,让你挑不出他的一点毛病来。但这份知遇又是什么呢?对于自己而言,欲夺以天下,不正是要破格用人吗?要不又岂能成事?不用他们,还能用心怀二志之人吗?想到这里,朱宜锋笑说道。
“嗯,好。公、忠、能,三者俱备,难得呀!朱某何德何能,能得润芝相助!”
大都督的话让胡林翼再一次鞠躬,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让他的脸上都放出光来了。
“臣能得大都督‘公、忠、能’三字之评,虽九死而无憾,唯以粉骨碎身报效大都督!”
大都督这样评价自己,只使得胡林翼心里的那份得意就别提了 。对于做臣子的来说,有时候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评价。
看了看胡林翼,朱宜锋盯着他看了好久才说道。
“刘丽川的事,暂时便放下吧!不急!”
不是不急,而是刘丽川他影响不了大局,纵是现在历史改变,就冲着他的那份与实力不衬的野心和狂妄的分封之举,又岂是能成事的人,即然成不了事……那就无须理会他。若是现在扶持他,将来还要加以弹压,还不如借清军之手解决掉这个将来的麻烦。
接着,两人并没有在“君臣际遇”上再谈下去,而是讨论起了正事,作为其幕僚长的胡林翼则不时的在一些问题给予其建议,对他的建议,尽管朱宜锋并没有完全采纳,而从他的建议中朱宜锋确实又获益良多,在商讨完府中政事之后,朱宜锋又问道。
“润芝,最近有从南京那边来的消息吗?咱们于那里设立的办事处又怎么样了?”
与南京设立办公处,是协助太平军北伐时谈妥的一个条件,而之所以设立办事处,则是为了同南京的洋商抢夺市场,现在南京到处都是各国冒险家、商人,甚至更有外国走私商与南京开设枪行,现在那些人正在一点点的蚕食着自己的“生意”。
而与督府而言,与太平军的贸易是督府最重要的收益,甚至督府两成的开支都来源于此,也正因如此,朱宜锋才会提及此事,毕竟这件事是由督府直接负责,也正是有中书科直接负责此事。
“回大都督,南京那边前天刚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他们已住进了大报恩寺……”
提及大报恩寺时,胡林翼特意看了一眼大都督,办事处设于大报恩寺是与南京那边商讨时特意要求的,那这个要求正是大都督提出的。表面上的理由是大报恩寺于城外,便于同码头联络,但实际上又是什么原因呢?
说到根子里还是对太平军的不信任。办事处设于城外,随时可以轻易逃出城去,而不至于有因于城中的困扰。
“嗯,很好……”
用力的点点头,朱宜锋的心底总算是稍微松下一口气,当初之所以会选择大报恩寺作为办事处,其根本原因是为了保住大报恩寺里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那座被称之为“中国第一塔”的琉璃塔毁于太平军内乱之中,或许他没有办法保住扬州文汇阁以及镇江文宗阁里的藏书,但至少尝试着去保住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做视着那样的地方毁于战争,实在是于心不忍。
“大都督,这个地方可真不便宜啊,为了这个地方,咱们可是足足给了他们1200条枪!”
地方不是白的,而是买下来的,用枪买下来的!
“不贵,不贵……”
现在那里已经不再属于太平军,而是自己的私产——那大报恩寺是自己这个天国的“丞相”的私宅,当然这是对外的解释,同时那里还相当于自己派于南京的“使节”,可以直接解决一些问题。
“别忘了,咱们在那可是有一百五十人的护兵,他们几乎等于咱们在南京埋下的暗棋,虽说不在城内,可这着暗棋,将来没准能派上用场!有时候一些东西不是用钱衡量的!”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衡量。在南京部下的这着棋子是,而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同样也是,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至少自己尝试过、努力过。
“大都督所言极是!于南京设立办公处,非但可巩固我与南京之贸易,亦可确保督府船只从南京通过,而且此办事处设立之后,亦先后有数十江苏等地士子悄悄投奔于我,目前皆于办事处中躲藏,只待船只经过时,既可乘船来武昌投奔督府,现在我督府可谓是人心所向啊!长此以往,那苏皖士子必将尽为督府所用!”
第201章 大报恩寺(第一更)
天空中终于有冰凉的湿意带着刺骨的寒意飘落而下,冬日的雨又悄悄的弥漫在城市的上空,城中女营门边的女兵缩着头,朝着天空中看着,自言自语道。
“可能是要下雪了吧。”
冬天里,雨下下着便会变成雪,果然,正像女兵所说的那般,雨下了两个多时辰后,慢慢的变成了雪,雪越下越大,最后甚至下起了江南少见的鹅毛大雪起来。
就在这大雪纷飞中,木头钉着的营墙边,一根木头晃了晃,突地推开一个口子。
“咯、咯、嗒”
几声不衬的鸡叫声中,营里一个女子拖着小女孩跑了过来,小女孩先钻了出来,随后是那女子。
“娘!大妹!”
两人刚一钻出来,一个少年便用压抑着的、欢喜的声音小声喊道,同时扑进女子怀中。
“娘,我好想你!”
抱着八九岁的儿子,女人抬头看着面前的男人。
营来的寒风迎面扑来,天空中的细微的雨点幻化作大片大片的雪花,簌簌飞扬,在飞舞飘散的雪花之间,她清晰的看到他的眼睛,同样带着压抑的喜色。
“相公”
“嗯,我们快些走吧。”
轻轻的掩上那根木头,他们立即奔到附近的巷子里,一下子一行四人就笼罩在黑暗之中,眼前都是漆黑和茫然,宋嘉林的视线并不怎么好,当进入黑暗的巷子里时,他几乎看不到什么东西,但是他却凭着本能往前走着。
江宁……不,现在叫天京,城内有霄禁,那主街自然是不能去了,路上万一碰着那些粤人,恐怕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不过做为本地人,他自然熟悉这街巷,一行人朝着城墙处快步走着,同时小心的听着前方的声音,稍有些风吹草动便会躲起来。
终于,在子时将过的时候,他们一行四人来到了城墙根下,又一次,宋嘉林冲着城墙上学起了鸡叫,在那几声鸡叫之后,城头上的灯便熄了一盏,随后,他便立即拖着媳妇、孩子一起上了城墙。
城墙上一早便有人等着了,那人一见着宋嘉林来了,又瞧着他身后的三人便说道。
“一人二十两,不论男女!”
二十两,那是离城的价格,往日里,纵是知道这个价格,他也不会离开,因为他要带着一家人离开,可女人是小脚女人,纵是逃出城又能如何?不过现在,他却有一个机会带着全家人离开。
宋嘉林毫不犹豫的点着头,从怀中取出几个银锭,他身后的女人瞧着那发黑的银锭立即认出来,这是粤匪入城前他们偷偷埋在灶下银锭。家里可就么些银子。
“给你银子,赶紧把我们送下城!”
虽说城门未门,可下城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做着篮子用绳子放下去,下城比入城要快,不过只是一会功夫,他们四人便下到了城墙下,随后便小的沿着护城河往另一个方向逃去。
“相公,咱们这是去那?”
“去前边!”
“可银子……”
若是女人没记错的话,八十两银子,那是他们家的全部家当。
“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便成!银子没有了将来还能再挣!”
宋嘉林头也不回的拉着儿子的手往前走着,他的速度很快,但却显得很小心,小心翼翼的避开一切光亮,有时候还要避开正在巡逻的兵卒。
“咱们到了!”
终于,在看到大报恩寺的红墙时,宋嘉林回头看着女人,那始终凝重的脸上终于显露出些许轻松之意。
“这?这是那?”
“能让咱们离开江宁的地方!”
朝着左右观察了一下,然后宋嘉林便小步快跑拉着儿子的跑了过去,然后他托着儿子翻过了墙。不一会,那寺墙处的小门便敞开了,宋嘉林站在门沿里冲着媳妇和女儿招着手,在她们进院后,他立即把门重新关上。
走在前面的那个人的脚步声,让宋嘉林紧张的拉着儿子,他们刚一进院,就被院里的护兵堵着了。虽说紧张,但在对方收下他的那张“票”时,他便知道自己安全了,他抬起头瞧着那在黑暗中的大报恩寺塔时,他不禁暗自感激着佛祖的保佑。
“这位爷,我们,我们什么时候走?”
在那人给他那张票的时候,曾告诉他,只要到了大报恩寺,他便能带着家人离开江宁。
“等船过来的时候,自然会通知你,你们先在这里住着!”
此时的大报恩寺里空荡荡的,寂静非常,曾几何时,这里有数百僧人,但是现在那些僧人却大都为太平军所杀,只留下这空荡荡的寺院,纵是那宝殿里的佛像也大都被捣毁了,只留下这空荡荡的寺院和那高耸壮观的琉璃塔。
虽是夜幕浓重,但置身于院中却依然能够感觉到琉璃塔的状观。作为督府派驻南京的“大使”……嗯,这是在督府里大都督对他所称,李明勤心知自己于南京的责任重大,他一方面要保证与南京这边太平军的贸易,而另一方面还要方千百计的“挖墙脚”。
太平军一直是督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湖北、湖南自古富产鱼米,相比之下在太平军治下却是一片混乱,非但城中缺粮,乡间亦是同样,也正因如此,督府才会将大量的米粮售于太平军。除了两湖富产的鱼米之外,更重要的是军火贸易,相比于鱼米,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关又来了一艘洋船……”
想着现在洋商竞相售卖武器予太平军,李明勤的眉头紧锁,面上全没有丝毫笑色,或许旁人不知道,可他却非常清楚,这武器贸易于督府的重要性。
“在上海十五元或二十元能够买得到的短枪,太平军须付给走私者一百元……向来夷人火药每桶卖洋银三元者,今增长至二十五六元不等”,也正是因为“粤匪放价收买,奸夷贪利私卖”才会使得洋商纷纷往南京走私军火。而现在他们的走私正在冲击着督府与太平军之间的贸易。那些洋商厚利所趋,进而从事走私。贪图横财暴利的外国走私商人,正在一点点的蚕食着督府的军火份额。
“下关有32家军火行……”
念叨着这个数字,李明勤的脸色便变得凝重起来,那些洋商更是公开地做枪炮生意,他们于下关设立军火行,向太平军提供军火,一如督府一般,只不过相比之下,督府提供的武器种类不似他们那般繁杂,但太平军显然没有意识到,制式化的武器对于军队的意义,但李明勤同样也无意提醒他们。
“要想个办法啊!”
嘴里这般念叨着,李明勤却是一副颇为无奈之状,若是清军于江口一带查禁走私,对督府同样也是极为不利,尽管现在督府几乎不再直接购进武器,而是改于武昌本地生产,但生产武器的机器以至于所用的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