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怯惺裁锤咝恕⒓ざ氖虑椴呕嵴庋
想到这里,李忱有点期待大朝会,据杨二说,大朝会最后,在含元殿上,群臣也会跳舞,跳完以后,大家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喊完之后再拜。才算是完成整个仪式。
是不是太过颠覆大家得想像。在唐朝,当个臣工还真不容易阿,一边要跳舞,还要边喊万岁,再来稽首……。实话告诉你,这种礼节到了宋朝还被保留下来,直到宋亡。如果你真的不想这样跳,又想当官,穿越到明朝去吧,反正打个板子,还会涨名气。
好笑之余,李忱瞄到正在演奏得一干乐工,突然有了点想法。
第三百二十章 长乐驿
长乐驿得清晨,一如既往,非常热闹。不时可以看到各种离别的场景,在此上演,依依不舍的,嚎啕大哭得,唠唠叨叨和沉默不语的,也有那种形单影只,望着长安,期盼某人来送行的。
这个时候,一位老者怡然自得的走了进来,对周遭环境诸般大戏,视而未见。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饱阅人事,屡经风霜,也习惯气度与威仪,不轻易受外物影响。
‘父亲,您可回来了。’,一个年轻人本来在门口左顾右盼,见到老者急忙上前,‘大家都等着您呢。清晨彩霞满天,晚一点上路的话,怕会下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出去运动。’
‘慌什么,你什么时候能改掉你毛躁得个性?’,老者不满得瞪着这个庶子,‘多闻,爷也不求你将来多大本事,但是不管作什么,你这毛躁得个性要改。’
‘诺,诺。’,他已经不只被念一次了,习惯性得敷衍父亲,说道,‘儿子一定效仿爷这般哪怕被人家从宰相贬去当节度使,都稳重得态度。’,原来这位老者就是李德裕了,被称作多闻的,是他庶出的儿子,李多闻。
看他的样子,李得裕不禁想到,当初是不是给他取错名字了。虽然是庶出,可还是他儿子,他并没有因为庶出,就不让这孩子念书,当初取名多闻,就是希望他多看书,多增长见闻。
结果,他是多看书,见闻也广。可惜完全对科举没兴趣。书看得多,就是不看五经。见闻广,到了科场半点也写不出来。他倒是对很多杂学很有兴趣,只是,这种东西只能当兴趣了。
还有这毛躁得个性,他与妻子有三子,长子依祖宗体制守家业,次子三子皆做了官,只有这庶子。不说他不喜欢科考,就这毛躁得个性,考上了他也不会让他出仕。
这念头只是一闪而逝,听到儿子这样说,李德裕捻须一笑,‘父亲总有回到朝堂的一天。’
‘为父为朝廷立下大功,今上圣明,定然不会忘怀,如今不过是有小人作祟罢了。’,看着脸上带着微笑的李德裕,李多闻不以为然,不过又不想过份刺激老子。
当今天子圣明?当初还在当光王的时候,就是个傻子,人高马大。身材魁武,马球打得好,可是偏偏受了欺负也不吭声,话都说不好。
如今被那个马贼立为皇帝,谁都知道他就是个傀儡。一切政事皆是出自马贼之手,他还圣明?他要是圣明猪都会上树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父亲思绪已经回到了前几天晚上,下朝之时的事情。李德裕正在书房,被贬谪是他早有准备的事情。从新帝登基那天起,他就有准备了。新帝说得那番害怕他的话一出,他就知道,人生中又一次的低潮要开始了。只是不知道,这次他能不能够再度复起。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看到这句诗词,他不禁想起那一年。刘稹自立,朝廷下定决心讨伐。下了朝以后,宫中传诏,他一直与皇帝讨论军情直到半夜。
‘看来,以后这些诗词,又要更多了。’,无妨,起起落落这些年,他什么看不开,只世这次,要委屈家人跟他一起受苦了,他心里清楚,荆南节度使只是开始而已。
‘卫国公好兴致。’,突然一个陌生得苍老声音,在他旁边响起,他淡然转头,看到一个黑衣人,遮住脸部,只露出一头白,看得出来年纪不轻了,说不定比他还要老,他笑道,‘是看我的年纪,所以派出一个老者来刺杀我吗?’
‘动手吧,只盼莫牵累我的家人。’,厄…这下换符伯傻眼,连问自己哪里来的都不问,直接断定自己是来刺杀得,不过…换成自己大概也会这样想吧,算了,还是办正事吧。
‘卫国公误会了,某家只是来传话。’‘传话?’,这大出他的意料,事实上,连派遣刺客都在他的意料之外,毕竟****贽一手遮天,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手段,只需要把他一贬再贬,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仇家,他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上门来。不过,以他为相多年的气度,根本不屑做出,比方说求饶,或者问说你是谁派来,这样的行为。结果,装逼的下场是,他被惊讶到了。
‘传皇上口喻,李德裕接旨。’‘臣,卫国公李德裕,聆听圣训。’‘保重身体,放开心胸,当有回转之一日。’
‘大家说了,马贼定当不会手软,卫国公可能会被贬谪崖州,需保重身体,将来定有复起之日。’‘臣遵旨。’,李德裕稽,抬起头来,已经看不到刚刚那黑衣老者。
‘你们父子俩在这里做什么,一个两个都在傻笑。’,一阵斥骂,把沉浸在思绪中的父子两人唤醒,‘一各大清早跑不见人,一各来叫人却在那里呆,汝等二人还真是父子。’,能这样喝骂两人的,就只有李德裕的妻子,刘氏了。
见到来者是自己的老妻,李德裕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上路了,上路了。’,上前牵起得老妻的手,招呼儿子动身。
一路上,刘氏还不断念叨着什么,李德裕笑着听着。去到崖州,他只担心苦了孩子,至于老妻…两人感情甚笃,鹣鲽情深,不管到哪,都是在一起,这辈子,没有谁对不起谁,夫妻本是一体,谁会觉得对不起自己呢?
‘义父,这旨意写好了,要请的人也弄清楚了,这就出去了。’,这个时候,马府上,****贽正在处理政务…,在皇城里面处理,多少有些不自在。
‘何故如此迟也。’****贽不高兴的说道,‘这…最近事务繁多。’,****武解释道。
‘元武,你可是不以为然。’,****贽何等人也,一下就看穿了义子心中那点小打算,‘义父,这一请十几位道长,还要供应其从人一应路费、支出,所费不赀,何至于此呢,反正请这么多人,无非是那人想要炼丹了,赵归真死了,再找一个便是了。’****武不满得抱怨道,心下还替赵归真死的不值。
却是李忱下了朝后,跟****贽说,他想要请一些道门高人进京,讨论道教教义。****贽满口说好,当场答应了下来,然后交给了****武办。他可是吩咐过,要用最快度把旨意下去的。结果****武拖了很多天才办好。
‘在乎那点钱算什么,这天子富有四海,财赋不足,去收便是了。’,****贽悠然道,‘这新皇喜欢炼丹,喜欢亲近道士,这是好事。说不定过不了多久,马某又要为新帝操劳了。’
‘元武阿,莫忘了仇公公那句话阿。’,****贽语重心长得的说了句,便又说道,‘备车吧。咱家要入宫。这道旨意皇上下得,自然也该让大家高兴高秀。’,****武应了声是,吩咐一个伺候得小太监去办这件事情,自己退下了,只是心中仍然不以为然。
他哪里是不知道仇士良的固宠之术,只是他心下一直有所警觉,总觉得那个皇帝是伴猪吃虎。
可义父丝毫不把这新皇放在心上,认为他是傀儡木偶,所以才下意识的,对皇帝的命令阳奉阴违,倒不是他怠慢义父。只是,他拿不出证据来。况且义父说得也没错,让其沉迷于炼丹之术。过没几年,说不定就要另立新皇了。
‘唯一可惜得就是那个赵归真了,义父也太急了些。’,李忱登基后,****贽为了替李忱造势,或者灭口,把当初替武宗炼丹得那个道士,赵归真给仗杀了。结果,刚刚死了赵归真,马上又要来了什么应归真,和他的三个弟子,真是…他们李家的人,一个两个都学不到教训。
此时,李忱仍然在含凉殿,仍然是灯火通明,太液池上得凉风习习,吹的整座大殿中的每个人都很舒服,尤其是躺在一旁,翘着脚看跳舞,一边拍手叫好的李忱。
只见李忱好不快活,一边拍着手称赞殿中得舞姬跳得好,一边吃着杨二递来得干果。****贽来的时候,就是看到这一副场景。
‘大家,这舞蹈可是新从扬州传来的?’,****贽笑着说道,‘马公公。’,李忱跳了起来,挥手把音乐和舞者都喊停,‘你们这群狗奴,不是跟你们说,马公公来要马上通报的吗?’
‘马公公,坐坐。’,喝叱完那群守在殿门口得宦官,李忱换了一副笑脸,撮着手,有点不安得样子,说道‘让你看到我的丑态了,本来我吩咐他们,马公公来一定要赶快禀告了。’
‘老奴惶恐,大家欠莫如此,老奴只是来向大家禀报,大家要请得几位真人,都已经派出人手去邀请了,相信不日便会入京。’
‘不会有问题吧。我可是听说,有几个人朝廷履征不起。’,李忱忧虑的说道,‘这点大家可以放心,老奴保证,他们一个不缺都到的。’
****贽温和的笑道,接着说,‘那就不打扰大家雅兴了,老奴告辞。’‘马公公,我送你吧。’,李忱急忙起身,送****贽离开,却是他身下漏出了一本书,杨二眼明手快的把书藏到了身后,谁也没看到。8
第三百二十一章 看书都难 国子监吐槽
‘马公公这就要走啦?’,看到****贽来了,说两句话要走,李忱站了起来,‘某送马公公。’‘岂敢,岂敢,打扰了大家雅兴,是老奴不是,岂敢让大家相送。’
‘应该得,应该得,嗯,那个,怎么说呢。’,李忱想说什么,却一下词穷,‘琥儿,你刚刚教我怎么说得。’‘马公公,如此为国辛劳,公忠体国,千万保重身体阿。大家,让太医署得医师每个月都给马公公看看,也让尚药局的给马公公送些补药,可好?’
杨二轻微的做了一个,受不了怎么又忘了的表情,开口替李忱说话,只是,谁也没看到,她在李忱起身后,飞快的把一本压在李忱身体下的书,藏在身后软垫里面。
‘是极,我就是这个意思,马公公,千万保重身体阿,来,我送你。’,最后,在李忱殷勤下,还是坚持得送****贽离开含凉殿。
‘继续,继续。’,等李忱回来,杨二击掌,刚刚停下来的舞姬又开始跳了起来,跳得什么舞蹈,李忱也不太清楚,不过杨二说是霓裳羽衣曲。
只见一群舞姬,当中有位领头得,穿着一件很漂亮得,似乎是模仿孔雀的翠衣,配上一条很长的帔子,正在依着旋律,款款摆动,呼如凌云般凌波微步,有的时候又随着激烈得曲调,舞步昂扬。
最后节拍停止,所有舞者停下来,摆出如鸾凤收翅般结尾,舞者还回眸凝盼,巧笑倩兮。结果这一切,都做给了瞎子看,李忱正在看书,看的人只有杨二,为了遮人耳目,她还挡着李忱,做出一副皇帝倦了,正在休息得样子。
等到杨二挥手把所有宫人、宦者、音声人都赶下去,独留李忱和她,以及一间灯火辉煌得大殿时,李忱叹了口气,‘看本书都这难。’
‘谁让你是傻子皇帝呢。’,杨二调侃的戳了戳他的头,‘我警告你阿,不准说我是傻子皇帝,哪有一个女人说自己丈夫是傻子得。’,李忱气呼呼得说,‘我偏要说,傻子,傻子。傻子。’‘哎呀,你别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今天我要重振夫纲,你再跑,被我逮住,就要双倍阿。’
两人边打边闹得走了,只留下一本书在原地,一个小小得人影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侍女,她把东西收好,朝向两人离去得方向,追了过去。
‘太宗实录?’,这是什么,‘也不知道把书收好,明知道不能让人看到的。’,王墣自言自语道,‘不过叔也真可怜,当这个皇帝有什么好玩的,连看本书都要偷偷摸摸得,还不如在扬州呢’
天气热,李忱没了到处游玩得兴致,龙首原上地势较高较为凉快,还算舒服。况且,天气热了,还可以在太液池上划船。巳时两刻,闲气闷的李忱,又招集音声人,在太液池上玩开了。
‘招募多少人了?’‘不少呢。’,此刻,乐声悠扬的画舫上,几个舞姬正努力表演着,乐公也用心得演奏,多亏了太液池上凉风阵阵,才让他们没有满头大汗。
而李忱还是很没形象得,躺着看表演。只是,有音乐作掩盖,周围人离得又远,没人看到他跟小红不断说话着。
‘想不到长安这么多孤儿呢。’,小红说道,‘我们先收了一百个孩子,加上扬州带来的一些孩子,先分成了五个班。’
‘对外说是苏公为了作好事,设立得育幼院。’‘嗯…暂时先这样吧,先这样收个三四百个。太多会让人怀疑得。’,看到小红欲言又止,李忱拍了拍她的手说道,‘放心好了,等我亲自执政了,那些蠹虫一个都跑不了,先让他们得意几天好了。’,小红点点头,气愤得说道,‘那些蠹虫太可恶了,每年就那么些钱财,连孩子都喂不饱,他们还如此贪墨,太可恶了。’
气愤完,小红继续说起其他的事情,李忱却有点心虚。设立孤儿院,继续招收孤儿,是李忱不变得目标。从最初误打误撞,跟小虎他们一起生活,接着因为小红得心愿,收容了很多孩子,多加照顾。到后来得有意识的收养,培养。李忱觉得自己虽然变得功利许多。
从口口声声不希望这些孩子有什么报答,希望他们自由长大,作想做的事情,到现在变成有目的,有意识得培养手下人,李忱感觉自己的心也慢慢冷硬起来。
还是因为距离得关系?当初几个孩子,还可以把他们当成亲人了,后来人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淡,扬州时期他还觉得自己住在大杂院里面,而到了长安,又操办起同样的事情,他完全把这个当成事业来作,当作培养忠诚手下的方法了。
不过,不可否认得,这样做得话,他可以从其中获得好处,这样才是一个长久得计划,而不是靠某些人得一时好心。
或许历朝政府,都是这些孩子是负担,可是在李忱看来,在每个人都很珍贵的年代,这些孩子却是财富。
要改造这个社会,不是一年两年,一人两人可以办到得。把这孩子照顾好,不仅可以降低社会犯罪率,更可以当作火种,来改造这个社会。而要达到这点,还必须要持久,容不得他参入更多个人情感。大把得钱花出去了,就要达到目标才行。
‘下午要做什么?’,事情说完了,小红问道,‘总不能一直要他们跳下去吧,会累死人的。’‘反正人不少嘛。’‘不行,昨天已经跳了很久,他们以前可没跳这么久的,虽然轮班,也会累的。’,小红一直很体贴,这他知道,所以听他这么说,也不意外。
‘下午去…。’,李忱思考中,他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要避开****贽宫中无处不在得眼线,就必须小心和掩饰,‘下午去将作监好了。’
‘某去看看如何打造兵器…。’‘打造兵器是军器监。’,小红摇头,‘对啦对啦,反正就是去看看就是了。’,李忱打了个哈哈,‘去看那个没问题得。’
于是,晌午过后,李忱骑着马,带着苏小小,出了大明宫,一路往太极宫而去,李忱出行一向喜欢骑马,跨下是一匹通体黑色,马蹄白色得良驹,称作乌云盖雪,踏着优雅的步伐,不紧不慢得走着。李忱无奈,这马不是跑不快,可是为了安全起见,最初调教时候,就有意让它跑慢点,毕竟是给皇帝骑乘得马。
在这皇宫里面,除了他可以横着走,其他人都不行,撞上你,你还得被治罪。加上没有红绿灯,所以李忱在能够在马上胡思乱想。
中国人重视教育,这不假…,可是问题是,重视教育是为了什么。在百姓看来,重视教育是为了有更好得出路,有更好得前途,没听过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吗?
李忱也是这么看,不过他看得更深刻一点。教育,应该是让一个人有能力改变自己,教化他的德性,改变他的命运。这是对个人。对整个民族来说,却是传承民族得文化、知识。
上古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剩下中国?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注重教育,文化传承断了,就断了。埃及人,知识只掌握在少数祭司手中,99%的人,都不识字。也就少数祭司掌握了这种技能。
同样亡国得犹太人呢?他们也重视教育,传承他们得文化与知识。使得他们历经千年得亡国后,得以在现代复兴。
不过,对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来说,教育不过是培养做官的人才。至于其他什么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传承文化知识,都只是顺带达成得目标。为什么这么说?不是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
那是说给人家听得…只要从政府架构上来看,就可以看出来了。唐代有五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和…国子监。
当李忱背着****贽,学习朝廷架构时,就很想吐槽。对中国历代统治者吐槽。你看看前四监是做什么得?
少府监它是掌管皇家器物得,扮演着唐代宫廷手工业产品,制作作坊得角色。举凡,宫廷用的到的器物,百官仪物、后宫妃子服饰、祭祀用的圭壁,更别提皇帝本人用的那些,都是归这个机构制造与管理。
将作监呢?负责宫廷土木建筑,比方说皇帝的陵寝、宗庙、宫室等等。军器监,这不用说了吧。都水监,负责天下水运、灌溉、河渠等事情。
看出来了吗?这四监都是做什么得,简单来说有关生产得。不要说都水监不是,要说得话,它的职责,牵涉到运输、和农作。
也就是说,和这五监并列的国子监,其实性质也差不多。不过前四监的是死得。这一监的产品是活得。
至于教育的教化功能,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不是还有佛教吗?至于明代那种地方乡老,每个月固定聚集百姓宣讲得教化制度,那是教化,不是教育,如果他们那么能干,居然还可以把每个人基本上都教育识字了,中国早就征服全世界了。
吐槽中,李忱他们来到了军器监。
第三百二十二章 唐代武备
李忱决定,有一天,他要能够大展拳脚得时候,会把这种情况改变。至少要设个教育部。真正把教育重视起来。而不是单纯就是培养官僚人材而已。
要作到什么地步,还需要依据当时情况。全民义务教育?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生产力没有到达那个地步,想要办全民义务教育?除非不用养官,不用养军队了。
先至少要恢复天宝年间的情况。大唐官学最繁盛得阶段,是开元年间。朝廷从中央到地方官学都很完备,虽然人数不多,可是连一个下县,官学都还有2o人之多。往上一点的州县,学校名额自然更多了。
而到了天宝之后…朝廷不要说办学了,连薪水都有可能不出来。所以,先他要设法恢复开元年间盛况,然后更进一步的就是设法提高识字率,不识字怎么传承文化和知识。
只要识字和书写、算术?开一个三年期得教育吗?李忱不禁考虑到。由此可见,大肆兴办照顾孤儿的抚育院是多么英明得事,不能全民教育,至少从这些孩子开始教导。
嗯,很多方式都可以从那里慢慢试验,比方说如何让比较大得孩子,尽快掌握书写能力、这些可以用在大人身上。
比方说未来学校不仅要提供做官的人才,还要提供作工的人才,工匠。提供经商的人才,甚至提供军事方面的人才,培养各级军官。这些东西,要教哪些东西,其实他还没完全想好,不过初步就是慢慢试验。
在这样的畅想中,李忱到了军器监的门口,军器少监以及少丞,已经先行接到通知,都在门口等了。相比其他几监,军器监得组成单薄了点。这两个官就是军器监两大最高长官了。
少监是四品,少丞是七品,除此之外,没了…组成真得少的可怜,相比其他呢?少府监就是从三品,接下来还有个少监,从四品,这有两人喔,然后少府丞就四个,同样从四品。
然后跟可怜得将作少丞平级的主簿也有两人,从四品。其下还有两个录事,从九品。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这军器监,多冷门,所以两个出来迎接得少监和少丞,看起来都像副苦瓜脸。
‘臣等恭迎陛下。’‘平身吧,虚礼就不要了,带我参观下军器监吧。’,两人诚惶诚恐的,当先引导带着李忱进了军器监。
‘陛下,这军器监,共分两个地方,先是陛下看到的弩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