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此之外,另外一方面则是再教育,地位提升,连带要求也高了,责任也种了。。

  a



第五百四十六章 人口


  像这次事件,杵作得责任不大。李忱认为他是受上官指使,犯下错事。轻放了他。受到得惩罚不如主事得县令重。

  可下次,若是有人在这样糊涂、草率验尸,一个渎职和怠忽职守,可不能解决,若是牵涉重大,欺君都可以判。李忱把这两类人招回,就是要给他们再上上课,免得他钱花了,地位提升了,却没达到效果。

  接下来,一连数天,所有人都忙坏了。刑部和御史台很忙,忙着各种制度改变。而其他宰相也都很忙。

  一番狂风暴雨,当然是免不了。赵姓豪族一家子,都被抓了。县令也被下狱。直系男丁都被砍头,三族都被株连,不过杀头是没有,只有被流放,流放得地区,是南方。

  除随着陇西开发和幽州被破坏地区得迁徙完毕,江南地区开发,也提上日程。后世非常繁荣得江南地区,苏常、湖广,这两处,如今待开发地区还很多,今年开始编列预算,会把许多堤防提上日程。

  五代吴越国得海堤,还有北宋时期,江南地区迂田和沼泽排水,都会开始进行,还有北宋时期,洞庭湖畔得开发,经过几年规划,都会逐步进行,这就造成了,人力缺口。

  那家亲族只是庞大得人力缺口中得一小部份,今年大唐财政收入会超过四千五百万贯,很多钱都要花出去,有了银行,现在大唐也不用紧巴巴得过日子,今年收了多少,明年扣除预计得各种开支,都会花出去。不够?找银行调度一些。

  为此,大唐开始有了年度计划。因为不需要每年还要紧扣着一些钱,替未来打算,所以大唐有能力进行财政预算,制定了一个三年发展计划,预计未来几年,要做什么事情。

  这样很好,皇帝和臣子一起制定未来发展计划,制定了就要持续进行。那怕是宰相卸任,新任宰相也要矢志不渝得遵行。凡事都要预先计划好,如果有什么不完善的,等执行完毕,再来补充。

  对国家来说,不会出现人走茶凉,人去政亡得情况,让一个政策可以持续执行。对李忱来说,让这些官员有事情作,不要整天浑浑噩噩,作一天混一天,每天应付过去就好。

  人要制定目标,国家当然也要。有了目标,才能鞭策他们,不断前行。有了目标,人才有希望,可以展望未来,不会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什么。这是李忱的人生经验。

  穿越到唐代后,首先每天要养活自己,设法填补肚皮,后来又被几个小萝卜头缠上,再后来,小萝卜头还会自己增殖,越来越多。

  等到一切上了轨道,他又有了更高远得目标,要改变这个国家,扭转中国,不断治乱循环得怪圈,为此,他登上了皇位。

  登上了皇位,每天也是不断努力。这让他每天都很充实。跟他穿越以前上学,甚至出社会就业,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他每天就是想玩而已。找工作,也是找些轻松,不用担责任得。每个月有一些收入,可以供自己花用就好。完全没想过,人生有什么目的,未来在哪里。

  国家,其实就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人是社会动物,天生就会抱团,人没有办法一个人过日子,鲁宾逊只是小说,况且,他也有星期五陪伴,还有鹦鹉学舌,不然早就疯了。

  一个人要目标,一群人更是要目标,他就是要替国家找到目标。不然这些大臣,有志气一点得就是要改革国家,没志气得不是争权夺利,就是捞钱,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有了目标,才让这些人知道,你不是没事,给我去做事。国家不是太平无事,问题还很多。省得他们不管那个朝代,都在党争。北宋起先还好,新旧党争最初还是为了国事,虽然到了后期,也变质了。

  而东汉、唐代、明代,在李忱看来,都是吃饱了撑得。两派人马没事以皇帝为对像练嘴皮子和笔杆子,看谁比较厉害,能把另外一派搞下去。现在有点目标,好歹给他省省心。

  话题回到开发江南上,要开发江南,现在缺人了,那些渤海劳工,实在不适应大唐南方气候,水土不服,病倒了不少,虽然不把他们当一回事,可是能少死一些,还是少死一些为好。

  故而,他把这些人都调去修铁路了,修以长安唯出发点得铁路,先是通往漠北和陇西,加强沟通这两个地方。北方还有大运河,暂时还可以先用一段时间。

  那么,南方怎么办呢?人力不足,难民没那么多可以用,他总不能天天盼望哪里发生天灾吧。顺便,藉着这个理由,李忱进行了大规模得户口普查。

  杀害姜判官的凶手,刘二麻和一干帮凶全抓到了。全部判了死刑。可是流民问题,在如今大唐还很严重,李忱便让宰相拟定了一个春风计划。

  春风计划,就是让百姓如沐春风。全面进行人口普查,把所有流民,都归入户籍。那些因为人口逃散,导致户籍消失得,也要注销。

  这也是为了保甲法以及李忱未来的其他计划作准备。人口多寡,不仅是国力象征,也是个麻烦。李忱必须掌握到底有多少人口。

  掌握人口组成,看是男女老幼,成年男子有多少,适婚女子有多少,家里有几口人,老少各有多少,成亲与否,这些在未来社会,都很重要,可是大唐,如今大概就是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状态。

  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基本上来说,保甲法要实施,就大概要知道,一个藩镇内,大概有多少男丁,成年男丁,就要服役。不说精确到个位数,至少也要百位数吧。

  这样才能知道,一个防守藩镇,必要得时候可以出丁多少。如果这都无法掌握,那还谈什么防御,真有叛乱,需要紧急征招的时候,发现根本没多少人可用,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弄呢,还省点钱。所以,人口普查很重要。

  从一个杀官犯上得亡命之徒,,牵扯到人口普查,好像风马牛毫不相干。其实,这样想也没错。李忱早就想这么做了,流民,只是一个藉口。

  在古代社会,人口数,是一个重要数据,不说人多绝对战胜人少,至少也占优势。为了增加人口,在中国,人口增减会列入地方官考评。

  李忱举个例子,古希腊人怎么做。知道神殿得圣女吧。那是希腊人得女支女。专门招待远方得客人,要是这些女工作人员,怀孕了,生下来,城邦会养孩子。

  好像很多人都流口水了,恨不得马上买张机票,飞到希腊。不过,那是古代了,现代早就没有了。

  古代为什么这么做?就是为了增加人口。你说,增加人口,何必便宜外人,便宜自己人不好吗?

  在他看来,这除了增加人口,还有一种改善人口素质得因素在。别忘了,在古代,出门远行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是有钱,就是有力。

  有钱得人,才能方便出门。有力得可以自己走。甚至古代交通不便,可没有上了公车,上了火车,或上了飞机就到达目的地得好事。那怕是现代,你去很远的地方,也会很累。

  所以,能远行得,都有个好身体,差别在多好而已。而冷兵器时代,好得身体,代表了战力。好得头脑,代表了聪明。虽然这样说有点偏颇,不过有钱人太笨了,可保不住他的钱财。

  若是继承而来也一样。至少代表他的祖先比较优秀,这样挑选,总是一个参考,况且,不要说人类比动物聪明,很多习性和动物差不多,有钱人总是能占用比较多得资源,漂亮得女人,或是聪明的女人,都会往有钱人身边聚集。

  动物是强壮得雄性,占有更多的雌性,或者比较容易受雌性青睐。人也不遑多让,有钱人、有力的人,后代优秀得机率比较大。而远行者,就是这样被筛选出来的。

  古希腊人,从一个方面,去挑选基因可能会比较优秀得后代。就好像日本人在唐宋时期一样,会来中国借种,哪家得女子借到了种,他家不引以为耻,还引以为豪,甚至马上会有权贵来提亲,把借种来的孩子,当作自家孩子。所以,古希腊这种行为,一点都不奇怪。

  又说远了,李忱事没办法决定,人口素质如何这样得事情,汉人得人口素质,绝对是优秀得,他是要掌握人口组成。

  从保甲法来说,需要兵源。从社会稳定来说,他要掌握失业率。这可是一个现代国家,很重要得指标,大唐人还不懂,李忱抢先提了出来。

  工业革命,很快要开始了,李忱看的到。人口会逐渐聚集起来。城市化是必然得现象。

  这其中,铁路得促进作用不小,没有铁路,就不可能有工业化。光有蒸汽机不够得,蒸汽机不装在铁路上,用来载人、载货,那等于零。

  有铁路,才有大量的运输,让大量生产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有铁路,才使得人们可以聚居在城市内,才会形成一个工业区,单靠人走大概三公里,也就是工厂周围十平方公里范围。有铁路,可以加大到一千平方公里范围,刚好是得国柏林与虏尔工业区一样大。

  而一各国家,一旦工业化,失业率就是必然要注意得。没有工作的人,没收入,容易铤而走险。光脚不怕穿鞋得,是社会不稳定得源头。

  古代朝廷人,不是没有意识到这问题,只是不在意。也不能说不在意,他们在意得是流民问题。虽然这是一体两面得,当在家乡活不下去了,就会被迫迁徙到他处,变成流民。不然,哪几个人愿意离乡背井。

  只是,他们都只有想到,怎么解决问题,只想着如何限制流民,其中以朱重八为最,他很理想,很乡愿得想要把所有百姓都固定在土地上,他限制所有得职业变化可能性,父传子,子传孙,生生世世都一个样。这样最稳定,可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

  在唐代,对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办法。流民问题,从唐中叶开始,就越来越严重。随着租庸调授田制度崩溃,流民也越来越多。玄宗即位初期,不就是有个人,检括天下逃户吗,就地合法化,那也只能解决一时问题。

  所以,李忱提出了失业率,提出了人口普查,要把这个问题摊到桌面上,不能在这样视若无睹,明知道问题存在,却因为根本没有直观认识,而轻轻放过。确实地掌握人口数量,以及就业率,才让当政者对国家有个清楚得认识。不要以为人口多,天下太平就没事了,要是失业率太高,一旦出现什么天灾人祸,马上就是大乱得局面。

  此外,人口普查,还有干系到人口组成,比方说要了解到,人口老化问题,要知道多少适婚年龄青年男女,没有成婚。没有成婚就不会有下一代,那很有可能国家会面临人口断层。

  嗯,你说没有成婚也可以有下一代。是没错啦,那样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毕竟比较不正常,如果单亲家庭众多,就要检讨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该如何协助单亲家庭,或者避免这种现象。

  身为一个穿越客,他虽然不太懂得这其中门道。不过看新闻,耳濡目染,多少都懂一些。他把这些可能大唐还未面对,但是未来可能遇上得问题,提出来,一方面是问题需要解决。

  一方面是,给现在这些宰相,还有未来的皇帝以及宰相。提出警惕,还是那句话,不是没有天灾人祸,没有外敌入侵,财政收入还算良好,就是天下太平了。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太早。不说这些宰相信不信,除了失业率问题,这些宰相比较重视,其他什么适婚年龄未成婚,和高龄化问题,所有人都是听过,就当耳旁风了。

  现在最主要得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普查。你说要普查还不简单吗?当然不简单了。

  

第五百四十七章 重新回忆,要服繇役得日子


  ‘里正,里正,那消息得消息是真的吗?’,包有道面对周遭的乡亲询问,无奈得说,‘你们别当真阿,我根本没听说,都是你们说得。’

  ‘这日子怎么过阿。’,一个年轻人大叫,‘再加税,都活不下去了。’‘怎么我听说是要重新恢复徭役。’,一个年纪稍长得人说道。

  ‘我是听说户税要涨了,我可是听酒铺得博士说得。’‘我怎么听说是田税。’,一个中年大婶说道,‘我说听村里走街串巷得小贩说得,人家走得远,见得多应该没错。’

  乡亲七嘴八舌的讨论,讨论得问题都是,最近听说要重新恢复繇役了,或者说要加税,众说纷纭,每个人的消息来源都不同,听到得也都不一样,甚至明明都是听同一个人说得,内容也不尽相同。

  很快,他们都跑题了,里正包有道大喊道,‘乡亲们不要听信谣言了,朝廷还没公布的事情,大伙不要自己吓自己。’

  他喊了两嗓,可是没效果,又被不死心的乡亲包围,‘有道阿,我可是看着你长大得,你可别骗你婶子,到底有没有要加税阿。’

  ‘是阿,是阿,有道,我们可是穿开裆裤长大得兄弟,现在你当了里正,如果真要加税,你可先告诉我一声。’,包有道无奈了,怎么说都不听,光会听信谣言,‘乡亲们,若是真的要加税,该缴得少不了,你们紧张也没用阿。即使不加税,改加劳役,该做得也要作。’

  ‘莫说这个了,我没收到消息,报纸上也没公布,大家还是先稍安勿燥吧,邮差来了,我先收信,都先别走阿,看是谁家得信,顺便带走了,免得我还要跑一趟。’

  看到乡亲不死心得眼神,包有道无奈,幸好送信得邮差来了,拯救了他,转移了大家得注意力。他急忙去收信,收了信,喊了谁来领,不在场的,就拜托左邻右舍得帮他带回去,包有道总算轻松了。

  最近,坊间都在盛传,说朝廷要加税,加税额度不定,有的说要加户税,所有人税等都要往上升一级,有人说是要加田税,每亩田加收一成,又有人说,朝廷废除得繇役,要恢复了,于是每天都有人跑来找他这里正问。

  问道他喉咙都要起茧子了,每天都要他们说很多遍,朝廷没有要加税,次数多到,他都怀疑,这税赋真的要涨了,只不过,他不能这样乱传,好歹他都是代表了朝廷。

  他是巴蜀人,大中四年入了伍,服役满五年,要退役的时候,刚好碰上朝廷整军,他又多留了一年,前段时间才退役。

  退役以后,朝廷问他,是要回乡当里正呢,还是去边疆,会发田地,五十亩。或者继续去乙等军团服役,还是去当小学得先生。

  同一大队得兄弟,每个人都各奔前途,有人当了小学先生,有人带着一家老小,去边疆垦田。他选择了回乡当里正,当了六年兵,他很自豪得学会了数千字,书、写、算都没问题了,考虑了再三,他当了一个里正。

  当了里正后,他第一个面对得麻烦,就是有谣言说,朝廷要加税。这让他很头大,好在当初退役前,有受过里正得训练,遇上这种事情,要坚定得说是谣言,不能替朝廷乱许诺,不然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是谣言,谣言,朝廷还没公布。’,拿起笔,练了会字,包有道冷静了些。当兵的时候,听说曾参杀人的故事,他还觉得好笑,若是他母亲,绝不会就这样信了。

  怎么陆续有三个人跟他她说,她儿子杀人了,作母亲得就信了。你是母亲,这么不相信自己儿子,居然如此亲信,果然是妇道人家。

  现在他碰到了,才知道,若非每天这样说服自己,说不定他都会相信,朝廷要加税,不然也会要恢复繇役。

  其实,他觉得加点税也无妨。本来他风光回乡,当上了里正,不大不小也是个官身,还有很多福利,向他儿女,一定可以进学,有多少免税额度,可以见官不拜。

  可是回到家乡后,才发现,这些年家乡变化真大,每个人收入都多了,朝廷的劝农判官,教会大家很多种植技术,让大家好过很多。乡里面盖起了榨油厂,每年自己种得芝麻、大豆,自用有剩,还卖到临近的大城市。

  还有那罐头厂,漫山遍野跑得肥鸡,吃渣饼长大得肥猪,都进了罐头厂,不然就是被乡亲打了牙祭,肉食,不再是逢年过节难得吃一次了。偶尔还会有戏班,和跟着来得小商贩。戏班带给乡亲娱乐,小商贩出售漂亮厚实得布疋,和咸鱼,收购一些货物。

  在在都让乡亲们日子好过很多。他觉得,朝廷加个税,也没什么,百姓收入增加,都是当今圣人得恩德,圣天子在位,大家日子好过了,听说天子每天都还省吃俭用,加点税有什么。

  不过,加税可以,最好不要加繇役。农闲时分,乡亲们都会去找工作,看是去罐头厂,或者去纺织厂打工,服徭役,太浪费时间了,恐怕大伙宁可出钱,也不要服徭役吧。

  算了,不想这个了,这种事情,等朝廷发下通告,或者等报纸得消息,就知道了,现在想也没用。

  ‘看来都差不多了。’,李忱看着锦衣的报告,‘可以实施人口普查了。’,说罢,把报告往案几上一丢。这都耗了几个月了,真是麻烦,不过就是人口普查,直接接受不就好了吗,害得自己手段尽出。

  加税,和恢复繇役的消息,都是李忱让锦衣传递出去得,几个月得时候,终于传遍大江南北,会这么做,不为别的,就为人口普查了。

  会这么麻烦,是因为,之前保甲法,进行得很不顺利。最初在几个已经改土归流得羁縻州实施,这保甲法很顺利,当地那些党项、回鹘部落,都很能接受这种保甲法,虽然每隔三年,就要被招集一次。

  可是不必出远门,最多就是离家百多里服役,对此,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是,要实施在内地,就不容易了。

  百姓对这个保甲法很是抗拒,虽然同样离家不远,征召间隔甚至更长。男丁成年后,要受训半年,然后每隔四年,要重新入伍,服役两个月。这时间,也和租庸调得每年服徭役十五天也差不多了。

  可是百姓就是很抗拒,所以成果相当不理想。很多人隐匿户口,诈称家中男丁已经病死了,就是不肯应募,这让李忱很烦恼。

  虽然宣传当兵光荣,服役好处很多,可是很多人就是不愿意,这让他很傻眼。此外,试行得人口普查,也让人很抗拒,什么谣言都有,说这个调查,是朝廷加税依据,说朝廷要藉此抽丁的,以后会改户税为丁税,什么传言都有。

  莫名其妙得谣言,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让人口普查进行不下去了。唯一庆幸的是,人口普查这个动做,只有在很小部份地区试行,没有全面推广开来,没有闹得不可开交。

  他在想,历史上有没有这样全面人口普查得政策在,全面人口普查,还达到效果得。

  想了半天,他就想到了满清。全面废除了人头税,实施摊丁入亩,把这税赋加在田地上面。让中国人不再受限于人头税得问题,让中国人口数,超越满清以前任何时期。

  虽然一部分原因是,各种高产作物得输入,才让中国人口有了一个爆发性得增长。不过满清得摊丁入亩,也是有功劳,让百姓不再隐瞒户口。

  他一度考虑,是不是要全面废除户税。大唐两税法,已经废除了繇役,留下田税和户税。虽然繇役说是废除了,实际上还是存在,不过他亲政后,已经确实费除了。

  早知到当初,就别把繇役废除,应该直接就把繇役当作保甲法来实施说不定还会比较顺利。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罢了,把繇役成兵役,恐怕大家也不会愿意。况且,这样也是有一些问题。

  问题就是很容易,这半年得训练,被人用来服劳役,结果某些人会藉此发财,本来要拿来聘雇劳工得钱,劳工被这些服役的士兵取代了,钱就被吞没了。

  先不提这个可能得问题,废除户税,这样他们就比较不会瞒报,让人口普查落实了?大概也是很难,服繇役,在中国有数千年历史,让百姓成了习惯,所以一旦废除丁税,那就使劲生,也不再隐瞒了。

  可是服兵役,这就难了。中国人除非遭逢乱世,否则都有一种“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得说法。乱世那是没办法,可是只要不是天下烽火连天,百姓都都不愿意从军。

  最明显得就是唐朝了。唐初从军是一个光荣、有前途得行为。可是逐渐得,就让百姓厌恶,抗拒。

  就算是百姓会接受,废除户税,让百姓接受人口普查,接受服兵役,对大唐来说,负担太重了。大唐目前要用钱得地方还很多,每年户税还可以收到几百万贯。

  更何况,在李忱得观念中,每个人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得。户税,就算是一种吧。户税说来其实很公平,户分九等,越有钱缴越多。

  更别提,这户税还是大唐商税基础,一些家里做生意得,不知道他们到底收入多少,都是以户等来计算,上调几等,算是你的商业税。要是废除户税,这商税又要伤脑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