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的道理,与陈文同去的还有不少明军的高级军官,倒是并肩作战两年多的李瑞鑫和尹钺暂时无法前往,因为他们都需要尽快将本镇的防务熟悉起来。不过用他们得到订婚消息时私下对陈文的话说,吴登科这婚结得不值——尹钺认为以吴登科如今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有更好的人选,而李瑞鑫则表示吴登科原本还是那个老先生的弟子,可是一旦成亲了反倒降了一辈,成了孙女婿,实在是划不来。

  这两个家伙的笑话说得实在不像话,不过陈文也就是听了一个乐而已。只是按照原本的计划,孙钰也会来的,可是事到临头反而抽不出时间,因为去年的秋税征集似乎不太顺利。

  去年陈文是发过了两笔不小的财,但是以棱堡为主的军事设施的建设、武器的制造、军队的扩编以及工业化的投入却就像流水一般不断透支着浙江明军的库房。秋税事关重大,孙钰不能出席吴登科也没有丝毫的怨言,尤其是陈文代孙钰转送的贺礼乃是易氏亲手绣出来的,更是让吴登科感动不已。

  起兵多年,严军法厚赏赐乃是戚家军的传统,陈文自然也继承了下来。历次大战,麾下的士卒们都能分到大量的银钱和田土,吴登科这样的高级军官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一个个现如今都是腰缠万贯的富贵人家,成亲的排场自然也小不了。

  ………………

  义乌吴坎头轰动四里八乡的处州镇总兵官吴登科的婚礼进行的同时,东阳县城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也选择在了这一天成亲。只是不知道是否是如后世人选择与名人同一天结婚那般,为的不仅仅是沾点喜气儿,还能多一份虚荣。

  从军一年有余,张益达终于完成了他曾经许下的愿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把祖父母和父母的坟迁到自家的土地上以及娶个媳妇。能够得到这一切,皆是他当初自横店镇逃出去后选择了投军才得到的,否则他恐怕直到今天还只是个奴才而已。

  接下来应该是留个后了,对此张益达有着极大的信心和渴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田土和姓氏传承下去。

  婚礼还在进行,凑热闹的人群中两个老者看着这一切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你知道吗,这小子以前是横店镇冯家的家生奴才,后来投了军才重新改回了姓氏。”

  “那他可不能忘了侯爷的恩德,否则就真没良心了。”说着,说话老者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而低声向正在与之聊天的那个老者说道:“我听说,横店镇的冯家自从被抄家后,那座老宅子就一直在闹鬼,听说是冯老爷冤魂不散呢。”

  “得了吧,我儿子在衙门里当差,都说冯老爷根本就没抓住,谁知道他跑哪去了,还闹鬼呢。”

  婚礼还在进行之中,很快两个老者就把刚刚说过的话抛诸脑后,毕竟在这大好的日子说这个确实是不太像话。

第七十三章 世袭

  参加过了吴登科的婚礼,陈文便返回了安远侯府继续的他工作,不过眼看着身边的成亲,陈文突然也萌发了找一个姑娘谈场恋爱的冲动。这等冲动似乎他记得从前每一次参加婚礼随了份子之后似乎都会有过,只是这一次是否亦是如此就未尝可知了。

  二月初,新近编练的新兵已经开始分批次的编入到各个战兵营以及各地的驻军之中,不过距离这些新兵在精神和与其他同袍的配合上的完全融入起码还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陈文决定一次性的解决掉军中的世袭军职问题。

  这个问题来自于明王朝本身的制度,世袭军官加上世代相传的军户身份,这组成了明王朝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虽然到了明成祖朱棣时就已经开始组建三大营来作为国防的核心力量,甚至到了后来,随着三大营在土木堡的覆没以及其衍生品的迅速腐化,明王朝更是拿出了募兵制来取代这一切。但是即便如此,卫所制度的税赋、兵员或是军官的产出以及遍布全国的卫所在保全地方的职责依旧是明王朝统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眼下已是残明末世,满清入关多年,也已经开始了消化卫所制度的制度改革,虽然改卫所为府县、化军为民的一系列工作才刚刚开始不久,但是明王朝自身的制度已经腐朽崩坏,为了反对满清而全盘利用原本的制度只能束缚住自己的手脚,甚至把自己玩死在里面。

  体制改革是必要的,而且陈文也早已开始了进行,但是与他此前进行过且依旧还在进行着的军镇、卫所的改革不同的是,世袭军职原本就是封建化的产物,而封建化则是他始终在军中尽力革除的。可是身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他可以剥夺自己的封建利益,也可以通过丰厚的赏赐和洗脑作为交换来将一些封建化的陋习驱除掉,然而世袭军职对军中将士来说事关他们的子孙后代的福祉,陈文根本没有可以用来交换的代价。

  既然如此,妥协,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但是妥协归妥协,陈文却并不打算让他的这支大军出现封建化的复辟,这是原则问题,不容有丝毫的妥协。

  经过了一个月的考量,陈文决定拿出一套类似于武散阶的体系来作为世袭的标准,而非继续使用明王朝原本的那套世袭卫所军职的体系。

  武散阶始于盛唐,在明王朝并非没有,从级别最高的正一品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到最低级的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上下一共三十级。可这一套体系原本就是荣衔,现如今明王朝也在继续使用,陈文可不打算在这上面再给什么人留下漏洞,无论是监军文官,还是别的勋贵武将,就算是皇帝老儿也没戏。

  陈文从来就没想过当什么忠臣,驱除鞑虏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妥协,但是皇帝所代表的生杀予夺的权利和人格上的不平等是根本不能妥协的。

  自立门户与否还是后话,毕竟要先把满清这个狗熊打死了才能有机会分肉,否则他来这么一遭又是为何。但是即便必须要有一个朱家的皇帝在,他也会剥夺掉皇帝的权利,规规矩矩的做一个吉祥物,就像英国女王那样主业是遛狗,副业才是当女王才不会威胁到他以及他的子孙后代的未来,后世的中国人自然也不用担忧再跳出来个什么昏君来霍乱天下的问题了。

  擅改祖制的事情陈文已经做了不少,军镇、卫所还在持续改良之中,但无论怎么改也不可能改回成原来那一套了。

  事实上,陈文新近筹划出来的类似武散阶的制度,其实就是军衔制度,只是名字不会去用什么中将、少校、上尉之类的东西,而是借唐宋时的武散官名称来作为军衔,并且会授予一些诸如肩章、领章之类的标记来加以注明,也好进一步明确军中的上下级关系。

  只不过,距离真正驱除鞑虏的那一天还很遥远,至少陈文拿不出什么类似于“五年平辽”之类的计划。既然如此,一口气将所有的军衔全制作出来只会束缚住自家的手脚,所以他只是自低向高做出了十来个暂且拿来使用而已。

  按照陈文的计划,最低一级的称为陪戎副尉,与唐宋时相仿佛,用于授予战兵营的火器队队长、骑兵什长等低级军官;其上一级的乃是陪戎校尉,战兵营的步兵队队长之类的低级军官就可以拥有。以此类推,到了战兵营的指挥一级,则是要到致果校尉才能够担任,而营中的军需、军法、监军等各官则再降一级。

  这些都是军中所使用的军衔,而世袭上世袭的便不再是官职或是差遣,而是军衔。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明王朝的官职、差遣、荣衔都已经烂大街了,比如陈文如今的盟友张自盛,他的军中男女老幼加一起不过万余人,可光是总兵官就有五十来个,平均一个人才管两百人而已。若是换做天启或是崇祯初年,一个管两百人的军官也不过是个千总罢了,顶多是个守备。那时候,一个总兵官,哪怕只是团练总兵光是亲兵、家丁都比这个数字要大。

  官职低授泛滥的现象太过惊人,陈文也只能管好自家这一片地盘罢了。不过世袭军衔一出,除了军衔制度得以在军中展开,军队的上下级观念开始作为堤坝抵御封建化的洪流外,以后再有胜仗他也不用再拿出那么多的田土来赏赐了,毕竟各地的荒地虽说不少,但也总有个限度不是。

  当然,世袭军衔的前提是年龄等条件符合标准,且经过相应级别的考核,达不到的享受不到这份权利。至于贿考什么的,暂且还没有担忧的必要,因为能够获得世袭军职的军官还不算太多,而他们的子嗣距离世袭军职更是遥远。

  世袭军衔的制度一经公布,军中登时便是一片欢腾赞颂之声,如今浙江明军势头正盛,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看到了未来有一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承袭军中的职务,不至再像他们一样从小兵开始从头来过。

  至于为什么会将其复杂化,陈文的解释很简单,那便是世袭卫所军职已经烂大街了,而且还在继续的泛滥下去,眼下别说是什么世袭千户、百户了,即便是世袭卫都指挥使又能如何,难道卫所真的有那么多官职能够给你们世袭吗?

第七十四章 扩编


  改良后的世袭军职制度已经开始深入人心的同时,陈文计划中的那七个战兵营以及各县的守备部队也已经正式编练完成。

  各县驻军方面,金华府和处州的缙云县,这些原本的占领区基本上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编制,只有兰溪县那里陈文决定增加了一个哨的编制,为的是防备去年始终没有出战,相比已经恢复了元气的严州绿营。

  新近夺取的占领区那一块,处州除了府城驻兵三百,配以附近的那座小型棱堡的两百余守军,其他的各县尽皆都是一百人的守军来维持本县的稳定;而衢州方向,由于将是陈文计划中的下一步进军方向,看守粮道、督促民夫以及作为紧急时刻的援兵的要求较多,所以编制上也更大一些,其中龙游县驻军五百,衢州府城则驻兵八百。

  这样一来,金华各县驻军一千六百余人,衢州各县驻军一千三百余人,处州那边则是一千余人,再加上安华镇、虎鹿镇以及处州府城左近那座,总计三座棱堡的驻军,浙江明军在这个三个府的地盘总共留守有五千出头的大军。只是这五千人分散在了三个府的广大区域,再加上几乎都是步兵,而且很多还都是从新兵训练营中训练成果相对一般的那一半,战斗力不强。若光是用于守城的话,应该还是足够的。

  驻军只是由于各县以及要点的防御的,想要收复失地还是要看战兵营。

  扩军之前,陈文麾下有南塘、义乌和东阳这三个战兵营以及一个镇直属营。按照扩军计划,南塘、义乌两个战兵营各抽调一个局的步兵,只是用新兵补全编制,并没有再行改编;东阳营一分为二,跟随陈文进军衢州的保留东阳营的番号,补全编制,而始终为安华镇棱堡进行策应的另一半兵种更为齐全的东阳营则补进去两个局的步兵,命名为浦江;另外还有一个名为丽水的纯粹由新兵组成的战兵营,只是军官还都是来自于各部而已。

  除此之外,镇直属营补进两个来自南塘和义乌的局以及一个由新兵组成的局并抽调出部分骑兵组成一个新的步兵营,而在神塘源之战中分别隶属于左右两翼的那四个局的步兵则补全编制作为最后一个营。

  这两个营前者名为近卫,只是针对镇直属营这个原本的名字进行了一次改写而已;而后者,则被命名为神塘营,用以纪念这个营在成立前浴血奋战过的那场大战,以及他们在对抗清军成建制的鸳鸯阵时表现出的武勇和坚韧。

  这样一来,陈文的这支浙江明军在这一次的扩编中从三个营一口气扩编为包括南塘、义乌、东阳、浦江、丽水、近卫和神塘这七个营。每个营按照原本的编制,各拥有四个步兵局、一支百骑的骑兵大队和营属的炮兵、工兵以及其他附属人员,近两千人的编制。

  只不过,比之去年年底的时候,大量新兵的加入战斗力方面还是无可避免的有所下降。

  南塘、义乌和近卫三营都只是补充进去了一个局的步兵进行打散混编,战斗力下降幅度较低,而神塘营和浦江营则一个仅仅补充了骑、炮、工等兵种,而另一个则只是补充进去了两个步兵局,下降幅度稍大一些。相较之下,虽是同样出自东阳营,但是保留了番号的则增加进去了更多如炮兵、骑兵、工兵之类的新兵,下降幅度要比浦江营更大一些。

  当然,这还不是最弱的,新成立的丽水营全部都是新兵,只有军官比较有经验,但士卒都没有经历过战事,换言之就是没有见过血,陈文暂时也不敢用她来打什么硬仗,还是先跟着几个老兵较多的营头积累积累战斗经验为妙。

  这种非平均的扩编手法,虽然制造出了一个满营新兵的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但是原本在去年作为主力的南塘、义乌和镇直属营的战斗力保全了下来。况且,这个新兵营的士卒们也都训练了一个多月了,暂时也没有作战任务,总比他刚刚杀入金华府时仓促组建,仅仅训练了一个多月就被迫迎战包括督标、抚标在内的进剿清军的义乌、东阳二营要强吧。

  扩编后为士卒融入战阵的训练还在继续,不过孙钰那边征收去年秋税的情况却实在不怎么样。

  按照明朝的制度规定,夏税不能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税不能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

  前年下半年陈文收复金华时,夏税已经完结,秋税则正在进行之中。由于清军在金华府造成的破坏极大,陈文和孙钰商议后减免了大部分地区的秋税,而军队则只能依靠着缴获、捐赠以及陈文的借款撑到了第二年夏税开始征收。

  可是到了第二年四月,陈文帅军出征衢州,而六月竟爆发了曹从龙之乱,导致了原本征收上来的夏税以及大量的储备在玉山镇被台州清军焚毁。

  所幸的是,收复龙游时,陈文接手了马进宝的宦囊,并且在平叛的过程中抄没了部分士绅富户的家产,总算是缓过了一口气,让他得以有足够的军需能够在九月再战清军。接下来,陈文收复了衢州,更是从丧心病狂的陈锦那里搜罗到了大笔的资财。这两笔银子着实不少,但是很快就开始了在扩军、建设以及工业化投入中的消耗。

  由于战事连绵的缘故,衢州永历六年的夏秋两税被陈文免除这样一来,去年的秋税真正需要收缴的只有金华和处州这两个府。可也正是这两个并没有遭逢兵祸的府,反而在秋税的收缴上显得颇为不顺。

  陈文光复金华之初,伴随着借款的征收,陈文和孙钰二人开始在金华实行大兰山明军在四明山地区曾经使用过的制度——损耗归公、严禁私自加征税赋以及补贴官吏养廉。

  然而,明军常年在外作战,去年夏天更是爆发了那场监军文官发起的内讧,这三项制度的执行效果很差。确切的说,是前两项执行的效果很差,第三项的执行得到了广大官吏的一致拥护,所以执行得十分顺利。

  补贴了家用,却没有达到养廉的效果,这使得在百忙之中还是发现了秋税存在问题的孙钰很是不悦,以至于就连吴登科成亲时他都在调查各县的问题所在。经过了最近这一个月的调查,孙钰发现这里面还不仅仅是地方官吏存在着问题,就连各县的那些缙绅家族也大量的参与其间,将应该由他们缴纳的赋税摊牌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这种现象在明朝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利用特权来避税的方法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罢了。然而,各县的官吏,尤其是那些小吏们依旧如往常那般不顾政令与其大肆勾结,却还是触到了陈文的逆鳞。


第七十五章 惊闻


  有道是:“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自古以来,吏员始终是作为王朝行政体系中最为基层的部分,甚至可以说,盘根错节的吏员家族把持了基层的行政,他们与掌握基层政治的世家大族或是缙绅大户联手完全可以将王朝下派的流官彻底架空,毕竟强龙难压地头蛇。况且那些强龙大多也只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酸秀才,焉能与将处理公务作为世代相传技艺的吏员家族相比。

  流官与吏员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即便是在贪污**上面也多有争斗。只不过,陈文没兴趣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这些腌臜事上面,有孙钰在,也有韩启正负责的提刑衙门在,一般来说由他们负责就够了。

  然而,此一回下面的官吏竟然敢在对大军至关重要的秋税上面继续与缙绅富户相勾结,无视行政命令,既然那么爱财如命,那就干脆两个都别要了。

  “辅仁,此事事关重大,但却还是应该有个轻重缓急才是啊。”

  陈文很明白孙钰所指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利用各种理由加征,那等内外勾结,大行摊派也并非只是地方官吏的问题。

  只不过,自陈文取得神塘源之战的大捷后,浙江和南直隶的大批士绅前来,以襄赞军需和购买借款为名目一共报效了三十几万两银子,即便是抛开钱谦益和6宇鼎送来的那二十万几万两银子,也有十几万两之多了。

  孙钰出身贫寒,对于那些仗着功名在乡里作威作福的士绅早有不满。但他刚刚却看到出了陈文已起杀心,若是此时在占领区大开杀戒的话,只怕接下来不只是再也得不到外来的报效,即便是明军光复各地,不只很难再得到当地士大夫的支持,恐怕那些士大夫还会掉过头来帮助满清,只因为陈文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我明白,此事让韩启正去做就好了,他应该知道分寸。”

  随着命令的下达,针对各县官吏在秋税上的问题立刻由提刑衙门展开,而孙钰负责的行政体系则大力配合,很快就扒出来了大批存在问题的官吏。

  处于对自身实力的认识,陈文很清楚他即便再不喜欢那些儒家士大夫,手中没有足够的基层官员,对基层的控制不够强力的情况下一旦与那些家伙翻脸只会导致占领区的糜烂,所以在继续展开且扩大文官培训规模的同时,陈文对韩启正的命令只有一个——杀鸡儆猴!

  针对各县文官、吏员的调查和惩处展开的同时,整个二月份,陈文都在等待着孙李内讧以及李定国进军江西的消息,因为对于这一事件陈文记忆中的那些史书记载比较混乱,有的说是正月,有的说是二月,他甚至还有记得有人说是三月的事情,所以陈文始终在等待李定国大军的消息以便更加轻易的实现下一步的战略目标。

  然而,李定国的消息还没等来,二月下旬的时候,陈文反倒是等来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消息。

  永历七年二月下旬,陈文迎来了江西的平江伯张自盛的使者,除了表示对陈文得到侯爵的册封的祝贺外,还送来了洪承畴抵达南昌出任东南四省经略的消息。

  洪承畴此前秘密南下,借助于马国柱来策划军事行动,直接导致了陈文误以为钱谦益带来的传闻乃是谣传。现在看来,他显然是已经被这厮算计了进去。

  洪承畴这个狗汉奸从崇祯朝就开始镇压流寇,手段血腥狠辣,有“洪屠夫”之称。此后清军威胁锦州,这厮前期的谋划并不似其他明朝文官那般无知,可以说甚为知兵,奈何崇祯的操切以及王朴、吴三桂等麾下武将的自私自利,最终为清军所俘获。

  降清之后,洪承畴不仅补全了满清朝廷的很多的制度,更是在清军南下之初镇压了江南的抗清运动。以至于只要一旦联想到在击杀了陈锦之后他迎来的新对手竟然会是洪承畴,陈文登时便如坠冰窖一般。

  这个人非常的危险,虽然张自盛的使者没有得到洪承畴秘密谋划的消息,但是陈文出于对洪承畴与马国柱之间声名和能力的对比,却还是怀疑此前的衢州三县联防和台州、温州及处州的清军死守青田县的举动很可能是此人的手笔。再加上数日前南下闽北潜伏的情报人员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了靖南王耿继茂移镇福建以及同安之战的消息,陈文更是认定了这一系列的动作尽皆出自其手。

  在陈文看来,洪承畴绝对不会任其继续展下去,这个狗汉奸历史上可是六七十岁还在为满清四处奔跑,在西南战场上遏制住了明军的攻势,最终彻底消灭了西南明军的作战都是由他亲自筹划的,既然他没有像曾经的那般出任西南经略,而是提前跑到了江西出任东南经略,那么战火很可能就会重新点燃。

  洪承畴的目标不是他,就是郑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如张自盛或是与张自盛刚刚结盟那支九仙山义军,亦或是赣西的云霄山义军,这种小角色,想来还没资格由他这尊大佛亲自出手。

  正如其所思,不同于陈文,张自盛在江西抗清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最是地头蛇式的人物。根据他派来的信使所言,前不久南昌府突然多出了一群河南口音的绿营,想来正是洪承畴要来的北方绿营援兵。同时广信府的府城上饶那边已经开始了修筑土木工程,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