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揖┏堑囊逖б残枰K哉湃八袅讼吕础
一路南下,张三来回奔波在两天船上给孩子们上课,讲一讲沿途的注意事项,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在这种轻松的心境下出远门,听着老师和船工讲解沿途的传说,看着岸边的风景一路上开开心心的。
也有十几个孩子和两个老师有轻微的晕船现象,除了两个比较严重的被安排在沿途的镖局送回东京之外,其他的都还能坚持,船是直航道杭州的,所以除了沿途补给几乎就不用停船,所以第八日就到达了扬州。
张三特意在扬州休息一天,让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逛逛街,放松一下,镖局也派出镖丁带路,大家一听可以下船,立刻高兴的走完了。
张三自己则留在船上看着钱,这次张三又运来十万两白银,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运送白银过来了,上次抢来的钱,加上最近兑换的白银这次都被运了过来,所以张三要看着才能放心。
第二日船只过长江开始往杭州而去,又走了四天终于到达杭州船厂,因为早就飞鸽传书,所以张三刚到船厂,一大堆人就过来迎接。
这里面张三还看到了阮氏三兄弟,没想到他们已经到了杭州,张三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开始安排孩子们下船,之后马车赶过来把钱装车入库。
都忙完之后大家坐在船厂的大厅里,张三开始听公孙胜汇报最近的工作,首先就是原本船厂里那一批货船现在都已经下水,威远镖局招募的镖师也在船上开始训练。
新船的建造也很顺利,预计再有一个月就能下水,只要没有问题就可以大规模的建造,从东京过来的两个船匠也带来了镖船的船样,第一批开工了十二艘,现在龙骨已经完成,现在正在拼接船板。
水手学校里的水手现在也在各个船上练习操船,义学那边的孩子也开始了招募学习,原本张三怕这边的教师不够,没想到公孙胜用自己加上几个学过张三数学的账房一起教老师,老师在教学生,用这个方法解决了一部分教师问题。
现在杭州的义学已经聚拢了附近城市两千多个孤儿,学的快的已经认识了一千多个字和基本的加减运算,张三听了非常高兴,这公孙胜果然有两把刷子,这无疑节省了张三很多的时间。
接着威远镖局的杭州管事也汇报了一下,招募的镖师和镖丁已经训练了三个月,大家对于船上的配合作战已经基本熟悉,能够抵御小股海盗的袭扰。
按照张三的要求,镖局先沿着陆路往南方建立镖站,现在镖站已经开到了泉州港,而且正在往南继续扩展,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把镖站设到琼州。
接着吴德才汇报了他的采购渠道建设情况,因为岛上物质的消耗持续增加,所以现在他的货栈一直在扩大,好在有船厂作为掩饰,也没有人怀疑,船厂现在也是有着一两万人的小型城镇,所有的东西也是吴德才负责采购。
接着就是罐头工坊了,因为南方丰富的水果资源,现在罐头的制作很顺利,而却这种新鲜的食用方式和耐储藏的特性,使得罐头热销了起来。
北方人很少有机会吃到南方的水果,所以罐头在东京很热销,现在几乎是每三天就会有一船罐头发往东京,而且南方的海商也会准备一些罐头在船上,作为偶尔改善生活的福利。
船上的水手有些也会自己购买一点作为消遣食物,因为看到岛上的那些人对这些水果罐头也很有兴趣,销量一直不错,公孙胜受张三推销十六香时的启发就建议吴德才组织人员去沿海岛屿上推销。
吴德才还真组织了一批不怕死的,去卖给沿海的渔民和海盗,还真别说生意还不错,而且还卖出了一部分其他物品,顺便掌握了不少海盗的老巢。
张三点点头问道:“吩咐你做的鱼罐头弄的怎么样了?”
吴德才听罢立刻从桌子上拿起一个陶罐,递给张三说道:“三哥,这个是我们制作的鱼罐头,现在已经放了两个月,我按照三哥的吩咐每十天打开十罐,到目前没有坏的迹象,我们的罐头至少可以保存两个月以上。”
张三满意的说道:“恩,那你就开始加大海产的收购,开始大规模的制造鱼罐头,这种罐头在内陆应该有不错的销量,一定要搞清楚保质期,还有就是鼓励大家研究怎样提高保质期。”
吴德才退后之后,张三看其他人都没有话说,笑着问道:“元霸,这几个月在这住的习惯么?”
张元霸摸摸头说道:“俺吃得好睡得好,就是有点闷,三哥你还让俺跟在你身边吧。”
张三想想自己身边确实不能没有打手,要是什么阿猫阿狗的都要自己亲自动手那自己岂不是很没有身份,张三问了一下镖局,镖局表示没有问题。毕竟张元霸在镖局除了有震慑作用之外其他的还真用不上他。
张三同意了让张元霸跟在自己身边,接着张三开始安排这些老师的事情,并且安排镖局和吴德才配合义兴和记在杭州的发展。
这个是件大事,下一阶段除了威远和船厂的发展之外,义兴和记将作为重点。张三的很多货物都需要有一家自己的店铺销售,这样才不会被销售商胁迫价格。
………………………………
第五卷富甲天下
………………………………
第三百九十章我一定是一个假穿越者
张三在船厂待了五天,处理了一些事情,例如油料的收集问题,南方和北方不同,南方没有大规模种植黄豆的习惯,油料作为除了菜籽油之外,主要就是茶油和桐油了。
菜籽油不像后世那样广泛种植,炒菜还没有兴起,榨油工艺还不过关,菜籽油的出油率也不高,亩产量也不高,所以想要大量收购是不可能的。
茶油是食用油,因为其不占用耕地所以南方除了少量种植外还有大量野生,这个只要给一定的价格还是有大量的人愿意上山去采的,是一个不错的油料来源。
桐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油料作物,跟茶油一样不占用耕地,古代建筑防腐除了用油漆之外有些也会用桐油防腐,就算是用油漆,油漆也要用到桐油,还有渔船海船的防腐,船帆渔网的浸泡等等。
所以桐油作为一种专门的经济作物有大量的种植园种植,这个也很好买,但是古代油料作物价格一般都比较高昂,张三制作肥皂需要的是量大而且便宜的油料,以这三种油料的价格张三做不出便宜的肥皂来。
所以这个问题成为了困扰张三的一大难题,张三原本打算等向日葵种个两三年形成规模,到时就不会缺少油料,但是没想到发展的太快,资金有点跟不上了。
无奈之下,张三只好打算少量购买先把香皂做出来,走高端设置品路线,至于肥皂还是等以后找到合适的油料作为在说吧。光做香皂的利润其实并不差,只要操作的好,也是一大笔收入。
接着就是购买石英石,石灰还有纯碱,有了这三样东西张三在摸索出适合的比例就能生产出玻璃了,这个配方的获得还是张三让猴子去找一个烧琉璃的老匠人那里学来的。
老匠人出于保密受益的目的,只告诉了几样基本原料但是配比的工艺确没有透露。在老匠人看来,这样的原料是烧制不出那种五彩的琉璃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张三根本没有想烧琉璃,只是想根据他的原料回忆起玻璃的制作工艺罢了。
原本张三以为自己制作出玻璃之后就可以制作镜子这个大杀器,这样就可以赚取大量的财富,但是现实确给了他沉重一击。
首先玻璃这个东西大宋并不是造不出来,想想比玻璃更复杂的琉璃都能制作,不可能没有人懂得玻璃的制作方法,果然让猴子打听了一番之后,这个确是不是什么秘密。
接着就是镜子,张三以前穷的时候家里没有铜镜,有钱之后也觉得大男人屋里摆着一面铜镜太过臭美,所以张三很少用铜镜,所以也没有注意过铜镜。
但是张三为了怕出玻璃一样的笑话,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古代的铜镜制作工艺,没想到赚了一圈,果然还是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古代便宜的铜镜确实质量一般,只是一块磨平的青铜圆镜罢了,价格相等于同重量的铜钱,即镜子越厚越贵,这种镜子一般也能照出人的完整相貌,而且并不影响正常使用。
这也是一般铜镜容易生锈,生锈之后就需要重新磨,所以越厚的镜子用的越久。一般一个八斤重的铜镜价格都在一贯零几百文左右。
除了这种一般铜镜之外,还有一种就是高级版的,用磨镜药处理过的铜镜,这种镜子几乎和现在的玻璃镜的效果相差不大,甚至一两米的大镜子都能定做,这种镜子价格也不过五贯左右。
这个发现让张三一度觉得自己一定是一个假穿越者,这特么的古代什么都有了,老子还玩个屁啊,多少穿越者都可以依靠制作玻璃和玻璃镜赚取巨额利润走上人生巅峰。一卖都是几百两,几千两一面,到了自己这确要和五贯的铜镜争夺市场。
这样的结果一度让张三羞于想起自己是一个穿越者,这以后让自己怎么面对广大的穿越者同胞?惭愧的跟他们说,我张三制作的铜镜一面顶多卖一贯钱。甚是一贯一面都卖不掉!
人家普通铜镜都是含铜的好么,掉地声拿起来照样用,咱这玻璃镜掉地下就碎了,性价比完全没得比啊,这古人不傻,这样的帐他们算的可是门清。
至于玻璃,古代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玻璃的制作工艺,但是确没有人去制作玻璃物品,还不是没有市场呗,中国古代是以瓷器为尊的,又不是欧洲的土老帽瓷器是奢侈品,一般贵族只能用银餐具,普通百姓用的还是陶器。
至于卖到欧洲去?你当人家傻啊?大老远的跑到天朝上国不去进一大批陶瓷而去买你这连在大宋都没有市场的玻璃制品去欧洲?
张三经过一番分析,最后算认定了一个事实,这想把玻璃做成奢侈品是不可能了,作为一种平民消费品,靠的是物美价廉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还好玻璃具有陶瓷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透光性,玻璃可以做窗户嘛,这个玻璃可是具备其他材料都不具备的优势,玻璃还可以做罐头瓶子嘛,这个水果罐头要是用玻璃瓶包装不是更加节省成本,并且购买者更容易直观的看到里面的东西。
而且像什么糖罐、调料罐、药酒瓶子、香水瓶子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玻璃制作的,还有就是镜子,玻璃镜子虽然没有了暴利,但是他的材料成本更加低廉,只要价格合适还是很容易占领一部分市场的。
接着就是张三规划的白糖生意了,还好北宋有霜糖这种东西,但是并没有大量的制备方法,只能作为贡品少量供应宫廷,还有贵族市场。
所以张三的下一步的三个大生意,瞬间就变成香皂和玻璃这两个残缺的大生意,还有白糖这个暴力生意,这让张三有些不爽,做生意挣钱果然是没有抢劫来的快啊!
瞬间张三又把主意打到了太湖上的张家银库,还有章惇的府库,章惇的府库张三已经派时迁去打探了,相信以时迁的水平,不用多久就能传来消息。到时候还是依靠干这两票大的来完成下一阶段的资本的积累最合适。
………………………………
第三百九十一章开发捕鱼业
计划开始之前张三还是要到海鲨岛去看看,然后要给这边的孤儿上上课,然后建立侠士之道的分部,这些孤儿张三必须为他们打上自己的烙印,但是还是要去海鲨岛去看看。
安排好这边的事情,张三带着张元霸坐上了去往海鲨岛的货船,货船夜里出发航行到第二天早上,张三正要去船仓外偷偷去,只见外边一阵慌乱的奔跑吆喝声:“快转舵!鲸!鲸!”
张三慌忙出去观看只见几百米外的海面上,露出一大片水柱,突然海面上猛然一个灰色的身影越出,然后重重的砸进海水里,溅起大量的海水,船上一声惊叹。
这时张元霸也从船仓里跑出来来到船头,看到这一幕舔舔嘴唇问道:“三哥,你说这一头打鱼抓上来能吃几顿?”
张三笑着说道:“就知道吃,这一头鲸鱼最少有两万斤以上,你一顿能吃多少?”
张元霸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最后摇摇头说道:“反正能吃很多顿,三哥要不我们抓一头尝尝?”
张三问道:“怎么抓?你下水去逮么?”
张元霸摇摇头,憨厚的笑笑说道:“俺可没那个本事,要不我把锤子绑上石头砸他?”
张三看看船摇摇头说道:“算了,咱们这船上载货太多,吃水重捕上来也没有地方放,算了吧,以后弄些渔船抓吧。而且你砸他砸不死他潜到水底,你不就抓瞎了?”
张元霸听了点点头,看着鲸鱼群一脸可惜的表情,张三看着鲸鱼群确想起了海洋捕捞业,暗骂一声自己真是猪脑子,海洋这么大的宝藏自己没有去发觉,真是守着金山去要饭啊。
单一个捕鲸业一头鲸鱼少则两三万斤,多的有十万斤,捞上来一头就是几万斤鲸油几万斤肉,鲸油是一种高级油料,用做灯油不仅亮度高耐烧,而且无油烟,而且鲸油也可以用来做香皂。
一斤上好的灯油至少能卖四百文,一头鲸能产四万斤油的话那么就能卖一千六百万文,仅此一项就能卖两万贯,何况用鲸油做香皂一斤油可以做四块吧,这么好的香皂一块卖四百文不贵吧?这样一来价格又提高了两倍。
而且大量的鲸肉又是一种良好的肉食来源,至于鲸肉不好吃?想想倭国的所作所为,你一定不会相信鲸肉不好吃,那可是顶着全世界舆论的压力捕鲸啊。
据说鲸肉吃起来像牛肉,牛肉会不好吃?就是退一步来说,就算不好吃,在肉食缺乏的古代,大家在乎的是有没有的吃,而不是好不好吃。
而且鲸鱼和所有海鱼的肝脏都可以用来熬制鱼肝油,鱼肝油可是治疗夜盲症的良药,有了鱼肝油张三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手下的兵有夜盲症了。
而且鲸鱼皮可以用来做防具,骨头可以用来熬胶,筋腱和须鲸的鲸须可以用来做弓弩的弦,就算不用的杂碎都可以做成饲料喂鸡、喂鸭、喂猪、喂狗。
所以卖掉一头鲸鱼至少能给张三带来七八万贯的收益,这个生意绝对是划算的,张三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打造捕鲸船了,这个需要仔细的设计一下。
还有就是拖网捕鱼了,用拖网捕鱼有浅层拖网可以捕捉大量的海鱼,深层拖网则可以捕捉大量的底层贝类虾蟹虽然现在虾蟹和贝类不值钱,但是贝壳里面可能会有珍珠的,而且要是捞到珊瑚礁,那就赚大了。
这个年代珊瑚可是真正的贵重物品,那价格一年捞到一晚,那就足够一船人吃一辈子,所以拖网捕鱼绝对是大规模海洋捕捞的神器。弄好之后张三就赚翻了。
还有就是地笼捕鱼、迷魂阵和排钓,这三种是小型捕鱼船只和近海捕鱼的重要工具,把这些东西都制作出来那么远海近海深海浅海全部能顾及到。
而且舟山岛可是靠近著名的舟山渔场,这个可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在世界上都是数得着的大渔场,现在渔船较少,海洋捕捞还只是小渔船的小打小闹,就算张三现在开始造大船捕上几十年也不会对渔场有太大影响。
后世机械化渔船一两万艘围着这里猛捕效率是现在的几十倍,所以张三要想把这里的鱼逮绝没有几十万条渔船是不可能的,张三会造几十万条渔船在这捕鱼么?显然是不会的,再说控制一下网眼抓大放小就是了。
至于捕鲸也是一个道理,以张三现在的规模对于鲸鱼的数量几乎是没有太大影响的,现在商业捕鲸还没有开始世界鲸鱼数量绝对超过一千万头,张三现在别说一年捕一万头了,估计一千头都够消化的。
一千头鲸能带来八千万贯以上的利润,别说全大宋,就是加上远洋贸易,都足够了,鲸又是一种迁徙性动物,每年都会随着洋流满世界乱窜,所以张三根本不用担心过度捕捞。、
更重要的是,过个几年张三控制了海洋,那就可以只准自己干不准别人干,这样一来就更容易控制鲸鱼的过度捕捞,而且能控制利润。
张三现在迫不及待的想回船厂设计捕鲸船和拖网渔船,但是张三想了一会又抑制住了自己的这份冲动,大型捕捞活动虽然利润巨大,但是这又需要一整条产业链的支持。
光靠海边的这一点市场是消化不掉这么多海产的,这就需要后续的处理工艺跟上,名贵鱼种需要用冰存放以便能做长途运输。普通鱼类需要处理或者腌制,或者晒干,或者做成罐头。
腌制鱼需要大量的海盐,包括做罐头也是这样,所以张三现在的煮盐就显得不够用了,所以在开始大规模捕捞之前张三要把晒盐的盐场建起来。
还有就是大型拖网,这个是全新的东西,张三也没有见过,只是知道大概的原理,所以需要摸索实验在织出来,捕鲸也是一样,鲸叉鲸枪,捕鲸弩这都需要改装,还有浮桶也需要专门打制。
而且船上最好能对鲸鱼做一定的预处理,否则等拉回码头鲸鱼的内脏估计都臭了,而且肉也基本不能食用了,在船上进行一下预处理,把鲸鱼该腌的腌起来,该分割的都分割好,这样回到码头在处理就简单了。
预处理的好处还有那就是增加了捕鲸船在海上停留的时间,不必等打到一条就回码头一趟,这又对船只的吨位提出要求,一头鲸鱼三十到五十吨,就以一条船处理三头为上限,那么就需要以条两千石以上载重。
这种船只是很显眼的,造了一大批新型船只,结果一转眼就跑到了海盗手里,你说你和海盗没有一腿谁也不会信,但是这种船的建造数量不会少了。
因为这种船不仅可以作为捕鲸船,稍微改造一下,也可以作为拖网渔船使用,这种船张三至少要造几百艘,怎么掩藏就成了大问题。
………………………………
第三百九十二章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以以上种种不得不让张三考虑自己缺乏一个大后方,这又不得不让张三把目光看向南边的那个大岛,看来是时候把这个想法提上日程了。
张三刚刚到达海鲨岛外围,远处一条渔船拦在船头,船上吊楼内的望手挥动手上的令旗,渔船看到旗语之后,立刻调转船头往岛上疾驰而去。
等张三到达码头,已经有一大帮人站在码头迎接,张三和大家点头寒暄了一阵子之后,往议事厅走去,新建的议事厅比起以前更加高大,而且门前更是设置了一个大校场,看着颇有气势。
张三走进去,坐在首位,一众头领分做两侧,张三看了看,管理水军的几个都不再,应该是在外边训练,史文恭抱拳说道:“三哥,我已经派船区喊兴泰他们,应该一会就能回来了。”
张三点点头:“那我们先聊聊其他的,怎么样最近可有什么大事?”
史文恭开口说道:“最近王教头已经到达岛上,现在正在村子里休息,我们要不要把他喊过来?”
张三想想说道:“你派个人把老太太送到王教头的住处,然后去请个试试,要是愿意来就请过来,不愿意就算了。”
史文恭立刻叫来一个兵丁去喊人,接着张三开始问起岛上的情况,首先就是辣椒的种植,张三刚刚也看到了,岛上现在各处都是开垦的种辣椒的田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岛上辣椒就近能种到几月这个需要搞清楚。
辣椒遇到霜降就会死亡,南方虽然冬天来得迟一点,而且这海岛上可能没有霜降,但是张三还是想搞的保险一些,万一种下去,秋天没有收获就死了,那要浪费多少种子。
所以张三安排现在开始维持出货数量,多生产出来的囤积起来,留着冬天销售旺季的时候好维持销售,否则种多少卖多少,到了冬季就没有货了,那就麻烦了。
再有就是向日葵也即将成熟,但是海岛上容易刮强风,这向日葵本来就是一根独棍加上成熟期花盘又大又重,一场大风估计就能让他绝收,所以张三让岛上一定要注意保护。
原本张三已经安排过一次,岛民也给每一侏向日葵都用竹竿加固了一下,这次张三更是要求他们每一个都用三根竹竿绑定,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但是万一真的台风来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只能祈祷大家运气好吧,好在张三还留了一手,海鲨岛毕竟太小,没有什么抗风浪的能力,而且这里并不是种植向日葵的好地方,看来明年春天之前,需要在北方重新找一个地上种了。
这件事一直是乐和在亲自负责,乐和也看到了辣椒带来的利益,自然不敢怠慢,立刻保证要去准备,张三摆摆手让他稍安勿躁,再急也要等会开完不是。
正说着门外甘兴泰等人陆续回来,抱拳跟张三见礼之后分做到两旁,大家正在寒暄,外面兵丁进来汇报:“报告大当家,王教头已经请来了。”
张三高兴的站起来去出去迎接,王进看张三的眼神有些复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